忠实

2024-05-06

忠实(精选十篇)

忠实 篇1

1 测试结果分析

本次测试发出试卷70份,收回有效试卷64份。试卷包含10个英文句子,要求学生将其译成汉语,可以使用字典。

(1)In 1975,a Dallas real-estate agent named Jim Wood,wandering through a flea market in Canton,Texas,bought an Army-issue shaving kit,a Bible and a manuscript.

标准译文:1975年,达拉斯一个叫吉姆·伍德的房地产经纪人在得克萨斯的坎顿逛跳蚤市场时买了一个军用剃须包、一本《圣经》和一份手稿。(刘世聪2012:120)

在这个句子中,named Jim Wood作为后置定语修饰agent,汉语的表达习惯通常是将定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所以应当翻译为“一个叫吉姆·伍德的房地产经纪人”;wandering through a flea market in Canton,Texas是英语中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表示时间;所以,应当翻译为“在得克萨斯的坎顿逛跳蚤市场时,买了一个……”学生典型的翻译为“在1975年,一个达拉斯的不动产代理人名叫吉姆·伍德,行走在得克萨斯州坎顿的一个跳蚤市场,买了一个军用刮胡刀、一本《圣经》和一份手写稿。”可见,学生没有注意到named Jim Wood作定语的语法特征,而是按原句的语序简单地排列了汉语对应的词语,译为“一个达拉斯的不动产代理人名叫吉姆·伍德”;对于wandering through a flea market in Canton,Texas这部分语句也是简单地顺序翻译,学生似乎并未注意到其作为时间状语的语法特征,倒像是个并列的谓语。译文在意义上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句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欠缺,也不符合原句的语体。受试学生中仅有29人注意到了这两处的语法,13名学生翻译准确,占20.31%。

(2)Over a million people visit Hawaii each year because of its pleasant weather and wonderful scenery.

标准译文:夏威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每年游客百万有余。(《B级考试命题研究与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186)

这个句子中,because of its pleasant weather and wonderful scenery是原因状语,汉语表达习惯通常是前因后果,很多学生的译文是将结果放在前面,原因放在了句末,译为“每年超过一百万人到夏威夷旅游,因为那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虽然意义上没有错误,但是句子显得缺少逻辑性,也欠流畅。25名学生将因果关系的句子结构翻译正确,占39.06%。

(3)President Jimmy Carter noted that inflation is the cruelest tax that anyone can pay.

标准译文:卡特总统曾指出,通货膨胀是每个人付出的最苛刻的捐税。(《语篇翻译引论》:174)

这个句子中,that anyone can pay是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ax,汉语的表达习惯通常是将定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的前面,所以,翻译为“……是每个人付出的最苛刻的捐税”。10名学生将限制性定语从句翻译正确,占15.63%。学生典型地是这样翻译的,“卡特总统提到通货膨胀是最残酷的税收,以至于很少人能够支付”。可以看出,学生是望文生义,大概理解了句子的意义,但是却没有完全理解原句的语法,导致译文不准确。

(4)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must find methods to control inflation,probably the single problem that most worries the average American.

标准译文:越来越明显的是,美国必须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也许通货膨胀是一般美国人最担忧的问题。(《语篇翻译引论》:174)

这个句子的后半部分,the single problem应当是inflation的同位语,that most worries the average American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problem。多数学生不理解这个语法结构,译文或者语言不通顺,或者句子显得不完整。比如学生典型的译文是这样的,“越来越明显的是,美国必须找出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可能这个问题是最令普通美国人担心的”。该译文虽然意义没有错误,但是不符合原句的语体,句子表述也显得不完整,不够严谨。有14名学生将这个结构翻译正确,占21.88%。

2 翻译的定义和标准

什么是翻译?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给翻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由于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以定义也不同。本人比较认同以下几种来自国内外学者的定义:

范仲英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中指出: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范仲英2004:13)

尤金·奈达(Nida&Taber 1969:12)的定义为: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范仲英(2004)、奈达(1969)和卡特福德(1965)关于翻译的定义都传达了同一个信息,就是“相同”或者说是“对等”(equivalent),这其中体现的是一个“忠实”的原则。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译文”,也就失去了翻译的价值。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严复先生于1897年在《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刘重德后来将其发展为“信达切”。

1790年,英国的泰特勒(Tytler)在其《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翻译“三原则”,即:

a.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b.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c.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转引自Lefevere 2010:128)

在“三原则”中,学者反复强调“复写”(a complete transcript)、“与原文属于同一性质”(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与原文同样”(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可见“忠实”是翻译工作的原则和基础。

3 关于“忠实”原则与“忠实于语法”

严复(1984:136)在《天演论·译例言》的开头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他首先阐述了前两条标准“信”和“达”,指出“达”是应当被重视的。《天演论》这本书阐述的是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的研究成果,理论高深,推理深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使译文能让读者读懂,只要原著的主题思想能得到充分表达,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而有所增损,也不一定按原文直译。但随即他又说明:“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严复1984:136),可见严复先生也认为“取便发挥”不是翻译的“正法”。

“信”即忠实,笔者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既忠实于原句的内容又忠实于原句的语法。这样的译文在风格和手法上才往往“与原文属于同一性质”。“文字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关系。内容是思想,也是作者的意思;形式是表达这一思想所用的语言、词汇、词组、句子结构。”(刘晓民,刘金龙2010:22)这里所说的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并不是说作词对词、短语对短语的机械的翻译,而是指要让译文的语言和结构与原语的语言和结构有功能上的对等,这样的译文往往准确、严谨。这要求译者要理解原句的语法,精通译入语的语法。如果对原文理解不够,不能跳过原文的词汇,理解句子的语法,进而透过原文的形式掌握其内容的实质,就不能翻译出“信”和“达”的译文。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究竟该选择什么作为翻译单位呢?笔者认为可以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就必须把句子层次以下的语言单位,包括词汇、短语、分句、从句、语法作全面的分析,这就避免了以词为翻译单位的局限性。

4 对大学本科翻译课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大学本科通用翻译教程中应增加汉语实用语法的章节。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理解了原句的意思和语法,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汉语正确表达出来的情况,所以才会有翻译“随意”“用巧”的现象。相信学生在预先学习了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再作翻译,译文的效果会有所改观。

摘要: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望文生义的现象,不忠实于源语和译入语的语法,译文随意、“用巧”,导致译文不正确或是不准确。通过对大学本科英语专业二年级70名学生进行翻译测试,发现该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正确翻译和识别英语中定语和同位语等。该文通过分析学生的译文,提出如下主张:翻译应当忠实于源语和译入语的语法;应当以句子为翻译单位;在大学本科通用翻译教程中应加入汉语实用语法章节。

关键词:语法,忠实,对等,翻译单位

参考文献

[1]Catford J 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An Essay in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Lefevere Andre,ed.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10.

[3]Maxwell W.Billie Dyer(Excerpt 6).比利·戴尔[A].刘世聪,译.英语世界,2012(9):120-22.

[4]Nida E A,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5]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刘绍龙.B级考试命题研究与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Z].广州: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2014.

[8]刘晓民,刘金龙.实用翻译基础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格林童话《忠实和不忠实的费迪南》 篇2

从前,有对夫妇,他们本来有钱的时候却没有小孩,后来变穷了,却生了个小男孩。他们太穷了,没有人愿意当孩子的教父,于是孩子他爹说要到别处去看看,是否可找一个来。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穷人,这人问他去哪儿,他回答说想去给孩子找个教父,因为太穷了,没人愿意给孩子当教父。那人听了说:“哦,你穷,我也穷,我给孩子做教父吧!我也太穷了,没有什么礼物给孩子。回去叫接生婆把孩子带到教堂来吧。”

待他们赶到教堂,那穷叫花子早就等在那儿了,他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忠实的费迪南。

从教堂里出来时,穷叫花子说:“现在回家去吧!我没有什么给你们,你们也不用给我什么。”不过他还是给了孩子母亲一把钥匙,要她回家时交给孩子他爹,要他在孩子十四岁时再给他。到时再让他到荒原上去,那儿有座宫殿,用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宫门,里面的东西就都归这孩子了。

孩子长到了七岁,长得百般伶俐。一天,他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孩子们都夸耀自己从教父那里得到了许多东西,比任何人都多,只有这孩子什么都不说。孩子很是烦恼,哭着回去问他爹,“难道教父什么都没给我?”“哦。是的,你只得了把钥匙,要是荒原上有座宫殿,你就拿去打开它吧。”孩子拿着钥匙去了,可荒原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宫殿,甚至没听人说过有宫殿。

遭遇忠实粉丝 篇3

上了飞机,郭哥正在往头顶的行李箱塞包包呢,被身后的乘客拍了一下肩。

一回头,见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笑嘻嘻地对他挤眉弄眼。

郭哥心想:这是谁?我认识他吗?

当然不方便这么问了。

郭哥保持着一贯的礼貌,对那人笑着点点头。

那年轻人笑着说:“你一上来我就知道你是谁了,哈哈哈,我的眼神不错啊。”

郭哥一听,知道不是认识的人,长出一口气。

他好脾气地说:“是的,是的。”

年轻人兴奋地说:“黄宏老师,你能给我签个名不?老喜欢你了。”

郭哥一听,尴尬地说:“我不是黄宏。”

年轻人一听就急了:“你咋这样呢?你怎么就不是黄宏了?”

郭哥辩解道:“我真不是黄宏,我是郭达,”

那人死活不信,说:“蒙谁啊?我知道郭达长啥样,你就是黄宏。”

两人纠缠半天,郭哥实在无奈,掏出身份证,塞那人手里,说:“你看,你看,郭达,我没蒙你吧。”那人這才善罢甘休。

明姐在一边嘟囔:“这都什么事呀,您这一百年见着一名人,还硬给人认错了。”

那人才安顿下来,这一扭头,看到蔡明了。

他又跳起来,大喊一声:“宋丹丹老师!”

蔡明说:“哎呀,我去。”

忠实 篇4

第一段是这样的:

[原文]正在澜沧江边走。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山峰。黏稠的灰云覆盖着尖锐的和平缓的群山。混浊的江水在峡谷里一路冲溅出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水花。缓坡上和河谷坝子里, 散落着围墙涂成白色的四方形楼房, 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雄壮高大的藏族民居了。耳边活跃着藏族男女无处不在的舞蹈的踢踏声, 萦绕着交混着纳西族优雅悠扬的古乐。在这种陌生的大自然里沉醉是极其自然的, 也是无以名状的。沉醉里, 突然接到诗人耿翔的电话, 约我写一篇关于黄帝的短文。我不由得沉吟一声, 那个青砖围垒黄土堆积的陵冢, 从青山、峡谷、青稞穗和舞蹈乐曲里浮现出来, 哦!老祖宗。

[译文]I was just stolling along the Lantsang River.The lush mountains, either steep or gentle and crowned with thick grey clouds, reveal themselves one behind the other.The muddy water in the river rushes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valley, creating a kingdom of splashes and sprays.The gentle slope and the flat grassland in the valley are strewn with square-like houses surrounded by white-painted walls, which must be the most majestic Tibetan dwellings I have ever seen.In my ears lingered the taps of Tibetan dance as well as the ancient melodious music of the Naxi minority.I was intoxicated with this strange natural world when a telephone call from a poet named Geng Xiang woke me up from this feeling beyond words.He asked me to write an essay about the Yellow Emperor.At the words, I sighed involuntarily.The tomb built with bricks and piled up with loess began to rise in my mind from the green mountains, valleys, barley as well as those dances and melodies.Oh!Our ancestor!

第一段所写的“澜沧江边之景”具有古朴、自然、感染力强的特点,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自然地引出具有同样特点的黄帝陵, 让人在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中真实地感受到黄帝陵给人的宁静与沉稳, 为下文写黄帝陵作铺垫。原文句子长短搭配, 短语较多, 译文因此对短语做了适当的调整和安排, 使得行文较为忠实、流畅。

[原文]记不清多少回拜谒过黄帝陵了。头一次在我年轻时, 默默地围着那个枯草和积雪覆盖着的黄土冢走了一圈, 竟然获得了一种极少能有的平静沉稳的心境。那个时候在我生存的全部空间里, 喧嚣着“文革”势力到末途的挣扎却也更显疯狂的声音。连厕所和炕头都刷着虚妄标语的生存空间里, 只有在整个民族的老祖宗的土冢前, 我才获得了作为一个大活人的正常的心境。

[译文]I could not remember how many times I have paid respects to the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but I paid homage to the Mausoleum for the first time at a young age.Walking in silence around the big mound then covered with snow and lifeless grass, I suddenly had a tranquil and peaceful mind I had seldom experienced before.At that time, all my whole life was flooded with the struggle and crazy noise of the"Cultural Revolution"which became wilder as it approached its end.In such a time its slogans (false and foolish) forced themselves on the walls of toilets or even upon our bed-rooms, No-where but in front of our nation's ancestor could I find a normal state of mind.

头一次拜谒黄帝陵, 作者产生“只有在整个民族的老祖宗的土冢前, 我获得了作为一个活人的正常的心境”的感觉当时整个时代都充斥着喧嚣、疯狂与虚妄, 只有黄帝陵能让人产生宁静与沉稳的心境。综观全文, 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宁静和沉稳”它是文章的文眼.既突出了主旨, 又使文章结构清晰, 内容浑然一体。 (1) 它使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充满魅力; (2) 它让人忘却喧嚣、疯狂和虚妄; (3) 它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与洗礼: (4) 它教人蔑视强权。一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神韵, 必须通过一定的词语表现出来。如何准确地选词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好坏和是否忠实地问题。“拜谒”一词在汉语中指“参拜瞻仰 (陵墓、碑碣等处) ”, 译文中分别使用了“Pay respects to”和“pay homage to”表达了作者对黄帝陵的敬仰之情。另外, 用“be flood with”一词译“喧嚣”也很传神。

陈忠实的散文理融情畅, 文笔朴实, 因情造文, 感情充沛, 同时又有对生活的细腻体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比如拜谒黄帝陵时对“皇”“Emperor”与“黄”“yellow”的思考“……皇是一种象征, 黄却是另一种象征;皇在我的头顶需仰视需顺从需接受“皇叫你死你不得不死”的律令;黄则与我同在黄土地上可以平视可以和他比一比谁的皮肤更接近黄土的色泽……”作者“不想再说”皇帝们, 又“无法言说”黄帝。功业与罪孽并存的皇帝们奉行强权, 高高在上, 毫无特色;而功在千秋的黄帝奉行平等, 平易近人, 令人崇敬。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 它既要符合认识层次的要求, 同时还要满足审美层次的要求。译者不仅要注意作者说的是什么, 更要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风格离不开语言, 字、词、句是文章的基本要素, 译作能否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风格, 字词句的推敲非常重要。从语言、句法、文化背景、民族色彩、审美情趣等角度出发, 选择最能体现原作风姿的语言、形象, 最大限度地提高原著的可译幅度。要想使原文风格得到最大限度再现, 译文所采用的语言必须与原作在保持形式相同的前提下, 语言特色相一致。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风格, 译者在翻译之前, 应该对原作者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要反复通读原作, 以求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原作的风格、神韵, 并努力抑制个性的融入, 力争从作者角度, 用原作的手法在译入语中选出相应的材料再现原作风姿。译风格之难, 只有译者心里最清楚。但正因为如此, 文学翻译才有无穷的魅力, 值得译者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

摘要:翻译理论一直十分注重翻译的“忠实性”, 认为翻译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便是忠实性。文学翻译不仅要忠于原作的词和句, 更要忠于原作的风格。每部作品都有其超乎寻常的语言特点, 每一个作家都在创作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风格。因此, 文学翻译者, 应尽最大努力在另一种语言里再现原文中独特的风格, 让译作读者像原作读者一样欣赏到原作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文学翻译,忠实,风格

参考文献

[1]陈忠实.我的关中我的原[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祖国的忠实儿女 篇5

认知:

1.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爱国人物的事例。

2.知道中华儿女应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己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情感:

崇敬华罗庚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从多方面进行。在改革的今天,东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多,一些学生的家长或亲友也有不少出国考察、留学,或公派援外,或劳务输出,学生听到许多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情况,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学生亲眼目睹,不可回避。从积极意义上看,我们祖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生产力一定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成就正说明了这一点。正视现实,找到差距,可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做贡献。从消极方面 看,“中国不如外国”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也会影响着下一代。一些孩子刚上学,家长就已经把“出国定居”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了。本课正是在上一节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将“好儿女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作为基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法建议:

1.华罗庚是杰出的数学家,他所研究的是高深的数学理论。教学中,在讲述华罗庚报效祖国、取得成就时,应避免讲述数学理论上的专用名词,重点应帮助学生理解他研究科学、造福人民、为祖国争光的思想境界。

2.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时,不要就事论事地讲述某人是怎样做贡献的,而应注意让学生在说事例的同时说思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德育诸渠道的功能,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活动课观看影视片,利用阅览和自习时间阅读有关书籍,在队会课上召开以此内容为主题的少先队队会。

4.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观看有关的影视片。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爱国人物的事例。

2.知道中华儿女应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己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情感:

崇敬华罗庚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重点: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名誉、地位,以及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难点:学生因限于年龄和阅历,对解放初期,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亲怀抱的心情难以理解;对华罗庚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甘愿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为祖国效力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照片导入

出示华罗庚的照片

1.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同学介绍华罗庚的事迹

老师补充介绍

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他是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二

二、分析事迹,明理激情

1.听录音故事:课文

2.同桌互相说说:

(1)华罗庚在国外有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2)如果他留在国外,对他有什么好处?

(事业、生活等方面)

(3)华罗庚是否想过自己回国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小组讨论:

华罗庚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回国呢?

在回国的过程中,他都受到哪些阻力?

师:由于华罗庚很有成就,美国当局百般阻挠,阻止华罗庚回国,为了不让美国特务发现自己的行动,他舍弃了洋楼、汽车,家里什么也没动,只带一身随身衣服,悄悄地登上了一艘邮船,离开了美国。

小结:华罗庚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他在美国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后,他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他要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所以华罗庚能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

板书:心系祖国

4.说一说:

(1)你们想象一下,当时我们国家的生活、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

(2)华罗庚在研究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他是怎样做的?

小结:华罗庚回国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有一颗忠实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他不在乎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5.全班讨论:

他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他是在怎样报效祖国的?

小结:他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数学理论上有开创性的成就,而且善于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他深入工厂、农村,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奋斗,使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经济效益。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他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6.提问:

(1)当华罗庚获得荣誉时,他想到的是什么?

(2)当外国记者问他回国后不后悔时,他是怎么说的?

同学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

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华罗庚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当他获得荣誉时,依然想到的是祖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他是。

板书:报效祖国

三、扩展延伸、联系实际:

师: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华罗庚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着,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

同学举例

1.放视频:电影《创业》中的片断,介绍“铁人王进喜”的事迹。

同学读王进喜的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说一说: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小结:大庆油田的开发成功,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历史。王进喜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献出自己一切的“铁人”。

2.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

放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场面。

小结:邓稼先是我国物理学家,尊称“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我国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1964年10月16日,邓稼先亲自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1967年6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他的名字虽然先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四、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由于有千万个向华罗庚一样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儿女,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以自己聪明才智报效祖国,他们是中华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我们每个同学也应向他们学习,从小立志,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报效自己的祖国妈妈。

五、布置活动

1.看一部反映我国人民反抗侵略或祖国儿女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方面的电影、电视或图书。

2.看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十三

心系祖国

报效祖国

探究活动

一、举办一次“歌颂祖国忠实儿女”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

说说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感动?

4.请同学朗诵一些歌颂祖国儿女的诗歌。

5.四人一组办一期“歌颂祖国忠实儿女”的小报。

6.办一期“歌颂祖国忠实儿女”的展览。

二、做一做

送别陈忠实 篇6

先生是去年这个时候查出舌癌的,整整一年时间,开始先生有些大意,一直当是口腔溃疡,只吃些维生素、或消炎片之类的东西,家里人看没效果,才催着他去检查的。没想到,一查出来,就是这样的结果,并且已到晚期。但先生始终很淡定,也很配合医生的治疗。什么手段都用了,从我接触西京医院的医护人员看,他们对先生也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的。成立医疗小组,想着法子治,中途也有转机,但后来,还是出现扩散,甚至肺部都有转移,一步步,就把一个善良老人逼向了绝境。春节时,我还陪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桂同志去看望他,虽然脸部下方有些浮肿,头发也基本全白,但整个精神还算硬朗,说话多有不清晰的字句,可内容表述依然完整坚定。甚至比我前几次去医院探望,更显出一种挺过来的生命晴朗。谁知几个月后的今天,他到底还是走了,竟然走得那样匆忙。

4月27日,我听说先生昨晚突然吐血,病情出现危机,我和省作协书记黄道峻同志早上就去看望,得知当天早晨又吐了一次血,并且量很大。我们见先生时,已经暂时平稳下来,我坐在床边,拉着先生的手,虽然已经瘦得皮包骨了,但还依然有些力量,我拉着他,他也拉着我,还说了一会儿话,他只用表情回答着一切,有几次似乎想说,但一提气,发现发不出声,就那样慈祥地看着我。那里边有一种生命的淡定,但也有一种深深的无助、无奈。死神已紧紧攫住了他的咽喉,我吻了吻他的手背,害怕眼泪掉下来,就低着头离开了。我们到医务室,开了个简短的会议,主治医生宁晓瑄介绍了病情,她一再讲,先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吐血是因为扩散的癌细胞破裂造成的,先生的左肺已停止工作,剩下半边肺叶,随时都有被血淹呛窒息的可能。我一再问生命可能的限期,宁大夫也一再肯定地说:随时。

我立即就向梁桂同志打了电话,报告了先生病情恶化的情况,道峻也立即向中国作协做了汇报。下午五点多,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在省委常委刘小燕、梁桂的陪同下,从省人代会现场直接赶到医院,看望了先生,听取了医疗小组的汇报,并作出具体安排要求。此前,他们都为先生的治疗,多次作过指示,并解决了具体问题。这天晚上,医院再次为先生做了气管切开术。我跟道峻离开时给家属交待说,一旦有紧急情况,立即给我们打电话,不管什么时候。凌晨3点45分,手机突然响了,我浑身一怔,立即抓过来一看,是先生的二女儿陈勉力打来的,说先生又吐血,正在抢救。我立即爬起来赶到医院,道峻也到了,这时先生已暂时平稳下来,不停地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后来我拿着一看,许多句子和字迹都不太清晰,有的句子压着句子,字压着字,能看清的,大意是对家里人的一种交待,还有几个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生命活跃期(前边的实在辨认不清)。”先生此时在思考什么呢?“生命”,“活跃期”,这个“活跃期”是什么意思呢?他心底到底“活跃”着一种什么意识与思维呢?我感觉他既是糊涂的,也是清醒的,大脑深处,甚至有一种特别的清醒,只可惜已经表达不出来了,瘦弱的双手,勉强在家人的帮助下,不停地写着,写着……这个动作,这种状态甚至持续了很久。后来,是在先生夫人和儿女的一再劝告下,才把写作停止下来,有一阵,甚至还暂时进入了休眠状态。

28日中午11点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也专程从北京赶来看望先生,先生大脑神智依然清醒,钱小芊书记与他交流时,他不断用可能表达出来的手势、表情,表示着感谢的意思。贾平凹悄声跟我说:“看见老陈这个样子,我心里突然感到一阵锥痛,瘦干了!”这天下午,医疗小组做了最后的努力,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给钱小芊、梁桂同志介绍说,如果能够把破裂的血管栓塞住,陈忠实先生的生命还有可能存活一段时间。省保健局的领导、以及四医大校长、政委、西京医院院长、政委都参与了陈忠实同志的抢救工作。

实在不幸的是,4月29日早晨7点45分,先生还是在再一次癌细胞破裂后,痛苦地离开了人世。我跟道峻8点零几分赶到医院,抢救已经结束。听医生说:很快,几乎没有多少预兆,突然一咯血,造成逆血,人就走了。昨晚十点钟,我还给家属打了电话,家属说,手术后还算平稳,因为手术是微创,病人几乎没有多少痛苦。我们想着先生是应该有个生命的缓冲期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简直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在先生病重期间,陕西、以及北京的很多宣传、文艺界领导、作家、评论家、艺术家,都多次过问先生的病情,先生始终不让探视,充分显示了先生素来低调、质朴、平和的做人风格,他永远都是只愿帮助别人,而不愿麻烦别人。他的这种作风也影响了家人。在他患病的这一年时间里,无论我们问有什么困难,更多领导问有什么要求,家人的回答永远都只是两个字:没有。我要求他们随时把先生的病情告诉我们,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从来不会打电话。他们的眼神,他们一切的一切,都只集中在亲人病痛的痊愈上。连医生护士都说,陈老师非常好,普通得就跟任何一个普通病人一样,非常配合我们,也非常顽强。

多少人想看望病中的先生,一来先生不愿麻烦别人,二来身体也的确撑持不住。如果让探视,那就一定是车水马龙的场面,医院医疗秩序会打破,病人也受不了,因此,很多人就只能深深遗憾着,无缘见先生最后一面。

因为工作关系,受梁桂同志委托,我们非常荣幸地伴随先生度过了最后三天,我跟道峻陪着家属,从病房给先生穿衣服,到最后扶灵送上殡仪车,手脚不住地颤抖,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怆。但我觉得自己是有幸的,有幸伴随一颗伟大的灵魂走完生命的最后几步,这是我一生从公、从事文学艺术事业中,最荣光的一件事。

一个民族最伟大的书记员走了,我突然感到一种大地的空寂,尽管西京医院人山人海,甚至半夜三点多,排队挂号的人流还络绎不绝。在先生推车通过的电梯、路道、厅堂,我们行走甚至要贴身收复,但还是感到一种巨大的空旷与寂寥。

在等待殡仪车的那一个小时里,我始终在回想与先生接触的这几十年,先生对文学晚辈的提携呵护,我想我跟每个文学晚辈的感受是一样的。他对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一本堪称“高峰”的《白鹿原》,更有对陕西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整体推进的呕心沥血。他是在以自身的创作高度和人格、人品高度,有形无形地雕塑着这个文化大省的具体形象,以及它的宽度、厚度与高度,有他在,我们会感到自信、骄傲、踏实、有底气,先生忽然在一个清晨,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城市刚刚醒来的时候撒手而去,我们顿时感到一种生命与事业的虚空与轻飘。他是上天不可能再创造出来的那个人,他的离去,是一座高峰的崩塌,是一颗星辰的坠落,是一个时代永远也无法医治的巨痛。

在先生推车缓缓通过医院大厅、医院走廊、医院车库、医院大门时,所有忙碌的人,大概都已经从微信、短信上,知道了先生在这个医院病逝的消息,但他们不知道,一個时代的巨人,像一个普通老人一样,在走过了他74岁的生命旅程后(再有两个月,先生就满74周岁),正平和、安详地从他们身边悄无声息地经过,先生静静地躺着,一切病痛都在最后时刻全然冰释,脸上留下的,是十分慈祥、周正的样貌。无论身边怎么喧嚣,先生的安静,都让我想起海明威墓志上的那句著名的话:“恕我不起来了!”

先生走了,但这只思想火炬、这只文学火炬、这只生命人格火炬,这只民族精神火炬,将永远不熄!

陈忠实散文翻译漫谈 篇7

双关语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在散文《火晶柿子》中用到了“柿”与“事”双关语。在上世纪50年代作者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里有棵火晶柿子树,颇得小孩喜欢,从柿子还没成熟就迫不及待地打下来偷吃,但是有天放学回来却发现柿子树被齐根砍掉了,一问才知道是柿树的名字惹的祸“柿”同“事”。

原文:“母亲也阴郁着脸,告诉我,是一位神汉告诫的。那几年我家灾祸连连,我的一个小妹夭折了,一个小弟也在长到四五岁时夭亡了,又死了一头牛。父亲便请来一位神汉,从前院到后院观察审视一番,最终瞅住过道里的柿树说:把这树去掉;父亲读过许多演义类小说,于这类事比较敏感,不用神汉阐释,便悟出其中玄机,“柿”即“事”。父亲便以一种泰然的口吻对我说,柿树栽在家院里,容易生“事”惹“事”。去掉柿树,也就不会出“事”了。我的心里便怯怯的了,看那锯断的柿树茬子,竟感到了一股鬼气妖氛的恐惧。”

译文:Mother who was also sad and told me the tree was cut from a suggestion of a witch.In past few years,misfortunes came one after anther:one of my younger sister died untimely,so did my little brother at the age of four or five,and our horse died.my father then invited a witch who inspected our house from front to back and finally focused his attention on the persimmon tree in the aisle:“remove the tree!”my father read romances and mysterious stories,thus was very sensitive of superstition.Without more interpretation by the witch,my father perceived the mystery:“persimmon”means“trouble”(in Chinese the two characters have the same pronunciation).My father told me in relief:“persimmon trees growing in the yard brought troubles to the family.In order to avoid“troubles”,we have to cut down this“persimmon tree.”I became timid since then and looking at the persimmon tree any more made me feel horrible.

其实在汉语中,“柿”和“事”同音,也可指事事如意的“事”,在雕刻图案中,以丰满成熟的柿子为形体,借喻柿与事谐音,再配以宝物如意,构成主题。寓意心想事成,图取吉利。陈忠实的这篇散文中的恶“事”指的是祸事,不好的事,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分别译为“misfortunes”和“troubles”,然后再括号里说明这两个字在汉语中读音相同,以求读者理解。

《黄帝陵,不可言说》是一篇有关拜谒黄帝陵的散文佳作。翻译理论一直十分注重翻译的“忠实性”,认为翻译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便是忠实性。一是字词翻译的“忠”。二是句子翻译的“忠”。三是风格的“忠”。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风格的重要性决定了翻译必须尽可能地忠实再现原语的风格。从语言方面来说,风格就是文章的音韵节奏、选词造句、语域语体、篇章结构等语言使用上的特征。文学既然有表意传情之功效,其翻译就不能是从英语到汉语或从汉语到英语的简单转化,它还讲究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因此,文学翻译者,应尽最大努力在另一种语言里再现原文中独特的风格,让译作读者有机会像原作读者一样欣赏它。

[原文]记不清多少回拜谒过黄帝陵了。头一次在我年轻时,默默地围着那个枯草和积雪覆盖着的黄土冢走了一圈,竟然获得了一种极少能有的平静沉稳的心境。那个时候在我生存的全部空间里,喧嚣着“文革”势力到末途的挣扎却也更显疯狂的声音。连厕所和炕头都刷着虚妄标语的生存空间里,只有在整个民族的老祖宗的土冢前,我才获得了作为一个大活人的正常的心境。

[译文]I could not remember how many times I have paid respects to the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but I paid homage to the Mausoleum for the first time at a young age.Walking in silence around the big mound then covered with snow and lifeless grass,I suddenly had a tranquil and peaceful mind I had seldom experienced before.At that time,all my whole life was flooded with the struggle and crazy noise of the“Cultural Revolution”which became wilder as it approached its end.In such a time its slogans(false and foolish)forced themselves on the walls of toilets or even upon our bed-rooms,Nowhere but in front of our nation’s ancestor could I find a normal state of mind.

头一次拜谒黄帝陵,作者产生“只有在整个民族的老祖宗的土冢前,我获得了作为一个活人的正常的心境”的感觉当时整个时代都充斥着喧嚣、疯狂与虚妄,只有黄帝陵能让人产生宁静与沉稳的心境。综观全文,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宁静和沉稳”它是文章的文眼.既突出了主旨,又使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浑然一体。(1)它使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充满魅力;(2)它让人忘却喧嚣、疯狂和虚妄;(3)它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与洗礼:(4)它教人蔑视强权。一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神韵,必须通过一定的词语表现出来。如何准确地选词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好坏和是否忠实地问题。“拜谒”一词在汉语中指“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译文中分别使用了“Pay respects to”和“pay homage to”表达了作者对黄帝陵的敬仰之情。另外,用“be flood with”一词译“喧嚣”也很传神。

陈忠实的散文理融情畅,文笔朴实,因情造文,感情充沛,同时又有对生活的细腻体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浅论董事的忠实义务 篇8

一、董事忠实义务的含义

董事的忠实义务也可以称为忠诚义务,指董事在办理公司业务期间要对公司怀有虔诚的心,不能为了本人或第三人的好处,使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要把公司的福利放在第一位。

在我国的公司法中,董事不但是公司的代表人,亦是公司的受委托人,董事忠实义务在我国的公司法中有两重地位:一方面可以减少董事滥用职权的活动,激励公司稳定、和谐的发展,维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加快我国经济成长的步伐;另一方面能够使我国的公司法同国际接轨,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

二、董事忠实义务的表现方式

(一)董事不得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受益

董事的身份就像合伙组织的合伙人身份一样,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管理和执行公司事务的权利,如果董事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这种权力,就会损害公司的利益。董事是公司的代表人,在进行对外的交易活动时,不能收取贿赂、也不能收受某种隐秘的好处或许诺的好处。

若是董事违背了这类义务,使本人得到了好处,无论这类好处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比如手续费、好处费,都应该把得到的东西交给公司。

(二)董事不能与公司开展不合法的竞争

董事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应当用自己的智慧为公司服务,不能为了本人或别人的收益而与公司开展不合法的竞争,在我国的公司法中,称为竞业禁止义务,即不能为了本人或别人的收益进行损害公司收益的活动或从事公司经营范畴内的事务。如果董事这么做了,在一定的期间内,公司可以请求把董事得到的利益收归公司。

(三)董事不能与该公司从事自我交易

董事作为公司的代表人,不能跟董事办公的公司签订契约,让渡公司的资产,也不能把本人的资产让渡给公司,由公司给董事提供贷款或者对给董事提供贷款的第三人提供担保。这就是自我交易禁止义务。包括自我合同、自我贷款、自我就业三种表现方式。

(四)董事不能泄露本公司的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被民众通晓,可以给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带来经济效能,具备实用性并且被采用了秘密措施保护的有关经营和科技的消息”。如果董事透露了公司的商业机密,给公司的收益造成了亏损,就要担当一定的法律责任。董事承担这项义务的期间,既应包括董事任职的在职期间,也应包括董事离开岗位以后的法定期间。

(五)董事不能利用公司的财产、信息、商事机会

“没有经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准许,董事,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使用公司的财产、信息和商事机会”。公司的财产是非常重要的,是办理公司事务时的物质要求,是确保公司信誉的重要途径,是担当责任时的基础。如果为了本人或别人的收益利用了公司的财产和商事机会,使股东或公司的利益受到了亏损,那么这名董事应当对公司收益受到的亏损担当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对我国董事忠实义务的检讨

在我国的公司法中,董事的权利责任还不够具体,可以基于我国公司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公司法中的优秀制度,完善我国的董事责任制度。

(一)应对自我交易进行扩张解释

我国《公司法》第148条规定:“董事、高管不能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与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从该条的表面意思来看,自我贸易的主体只是指董事和高管,包含的范畴有点狭隘,跟制止自我贸易的正本内涵不太符合。

首先,对该条规定可以进行扩大第一,主体上,除了董事和高管之外,还应当包含跟他们有利益瓜葛的人,他们的合伙人、担当董事职务的别的公司、其他由于董事在公司中的职位而跟公司进行贸易往来的与董事有亲戚关系或其他福利关系的人,包含了法人,也包含自然人;第二,利益范围上,既包含了直接交易,也包含了间接交易;而交易方式上,既包括双方民事行为,也包括单方的民事行为。

其次,规定董事在进行自我交易时,必须对利害关系进行披露、来达到维护交易公平的目的。最后,规定进行自我交易的法律后果,以及是否可以进行自我交易有无利害关系的董事决定。

(二)灵活使用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我国《公司法》规定竞业禁止义务是:“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自己从事也不能帮别人从事跟他所在的公司一样的业务活动或者会造成公司业务亏损的活动。进行上述行为的.他所得的收入应当收归公司。”在这里需要知道.“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对于竞业禁止义务,从现在世界的立法趋势看来,慢慢倾向于放松。相比较来讲,我国的公司法的规定就有点严厉了,如果一律规定董事违背竞业禁止的行为没有效力,有可能对交易安全有害,也可能使不知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亏损。正确的行为应该是由法律明确竞业禁止的具体规定,但是前提是必须保证不会损害公司的利益,对有利于公司的交易,即使是“竞业”,也不需要全部否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董事的权利不断的扩大,怎样更好的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成为现在的重要问题,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充实忠实义务的相关内容,让董事诚心诚意地为公司办事。我国也应当根据现实需要,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别国的法律,继续完善我国公司法中对于董事忠实义务的规定。

摘要:董事忠实义务表现为董事不得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受益、不能与公司开展不合法的竞争、不能与该公司从事自我交易、不能利用公司的财产、信息、商事机会。为了避免股东和公司的收益受到亏损,董事的义务应该规定的更加充分具体。

关键词:忠实义务,自我交易,竞业禁止

参考文献

[1]金海平.日本股份公司的董事义务与责任[J].日本研究,2003(4).

[2]Robert 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ALLE.R.378.

[3]H.A.J.Ford,principles of Company Law(1986)8ch.APP.1035.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 篇9

据中新网报道,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4月28日因病在西安去世, 享年73岁, 媒体称其去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生于1942年8月, 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 随后凭借《白鹿原》一举成名,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等。其中, 《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已发行逾160万册, 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1997年陈忠实获得茅盾文学奖。今年以来, 已有三位文学、艺术类“大师”谢幕, 分别是: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京剧大师梅葆玖和著名作家陈忠实。

浅议夫妻间的忠实义务 篇10

一、夫妻忠实义务的性质定位

(一) 夫妻忠实义务的含义

夫妻忠实义务指夫妻婚后双方应当互相尊重, 在感情上互相专一不为婚外性生活。外国法上的夫妻忠实义务, 主要是指夫妻不为婚姻外之性交, 在性生活上保持专一, 也包含一方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以及不得为第三人利益而损害配偶利益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狭义上的夫妻忠实义务即性的专一性。

(二) 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性质

首先, 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一般人格权性质。在夫妻一方违反忠实义务, 有婚外性行为的时候, 侵害夫妻对方人格尊严表现最为突出。有人说一次出轨给配偶带来的伤害不亚于配偶一方的死亡。由此可见人格尊严这种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反映到婚姻家庭关系中, 必然要求确立对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保护。

其次, 配偶权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产生的身份权。人们一般认为配偶权应包括:同居权、夫妻互负忠实义务、夫妻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等。在众多权利义务当中夫妻忠实义务是配偶权的核心内容。没有夫妻关系这种身份, 也就没有夫妻相互忠实的义务。夫妻忠实义务虽然名为“义务”, 实质上是一种以义务为中心的或以义务为表现形式的权利。因此, 夫妻忠实义务是身份权的表现。

二、夫妻忠实义务的产生背景

新婚姻法中的夫妻忠实指的是夫妻相互忠实。在各国早期夫妻忠实不是配偶双方的义务, 而是片面的, 名不副实的, 专对妇女而言的。这样规定的目的, 是为维护男系血统的纯正。因此, 各国法律对妻子的贞操要求十分苛刻, 对失贞的妇女处治极其残酷;反过来, 对丈夫的婚外性行为确视为正常。这种严重的男女不平等法律规定的目的就在于维护子女血统的纯正。但明显的, 丈夫通奸虽然不影响自己子女的血统, 但是却影响与其通奸的对方子女的血统纯正。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夫妻不忠实愈演愈烈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在修改婚姻法的过程中“据全国妇联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 有99.4%的人认为夫妻应相互忠实, 75.8%的人认为法律应制裁婚外性行为。”

立法最终顺应民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以下简称新婚姻法) 第四条明确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这是我国婚姻立法的一大突破, 明确了社会主义婚姻的价值取向, 一切婚外性行为都是违法的。此规定尽管是道德规范上升的法律规范, 是倡导性条款, 但法律上的“应当”用语, 不仅具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质, 而且包含了对通奸、姘居和“包二奶”等婚外性行为的禁止。新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第四十六条规定:“因一方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 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等, 这些都是新婚姻法对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这一倡导性条款的具体补充。

三、规定夫妻忠实义务的必要性

尽管赞同的呼声很高, 但在修改婚姻法的过程中, 甚至在正式出台以后, 反对规定夫妻之间忠实义务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但法律历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利相权取其重。明显的规定夫妻忠实义务的价值更高, 现通过论述对此规定的必要性来显示其价值。

(一) 夫妻相互忠实是维护一夫一妻原则根本要求

夫妻互负忠实义务, 这是基于个体婚姻的本质要求。如果允许夫妻任何一方有与配偶以外异性发生性关系的自由, 结婚还有什么意义?一夫一妻制的实质在于通过法律、道德来规范男女的性关系, 使人的性要求通过个体婚姻得到合理满足。婚姻关系, 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生活上的忠贞不二。在夫妻生活中, 有时因一方不愿意而不能发生性关系, 会对夫妻的婚姻造成不和睦, 但它对婚姻关系的损伤和夫妻感情的伤害远不及婚外性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性生活没有排他性, 它将最大量地扩大其消极作用。由此可见, 夫妻互负贞操忠实义务对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婚姻生活的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立法均规定在配偶一方与第三人通奸的情况下, 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可以提起侵权诉讼, 要求第三人和与之通奸的配偶赔偿其经济损失。

(二) 规定夫妻互负忠实义务是现实形势的根本需要

近年来, 因“第三者”插足造成的离婚案件在我国一直呈上升趋势。1980年, 我国离婚率为4.7%, 1996年, 上升到11.4%。时至今日恐怕更高。随着离婚的上升, 婚姻纠纷的缘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第三者插足”造成的就占二分之一强。《当代中国家庭巨变》一书中, 作者丁文、徐泰玲记述, “就全国而言, 据不完全统计,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婚外情所造成的离婚案, 约占离婚案总数的25%~35%, 90年代中期至今, 据一些地方法院统计, 这类离婚案件占离婚总数的40%~50%, 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60%以上。”

(三) 夫妻相互忠实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保证

夫妻相互忠实, 是人类两性关系进步的重要成果。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史, 从最初的群婚制到对偶制再到一夫多妻制逐步递送直至产生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模式。在一夫一妻制产生以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先天性愚儿大量存在, 人们的平均寿命很低。这说明, 这一模式首先能够保证子女血统清白, 防止近亲结婚, 避免发生乱伦优化了人口素质。其次, 夫妻相互忠诚, 可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稳定, 降低离婚率, 这不仅是夫妻双方之间的事, 而且关系到子女、后代, 对子女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婚姻是人为的仪式, 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 在社会公认之下, 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相反, 婚外同居、婚外性行为不仅可能造成血缘混乱, 而且会给受害者一方及其子女带来严重的伤害, 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四、关于夫妻忠实义务的几点见解

尽管有争论, 笔者对把夫妻忠实义务写入婚姻法一直持肯定态度, 但好的法律不一定是完美的, 也需不断完善, 下面就广为争议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 能否将违背夫妻忠实义务作为法定离婚事由

配偶的出轨不可否认的会给另一方带来巨大的伤害, 但也不一定会导致感情彻底破裂, 仍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弥补、调解, 以挽救一个濒临解体的家庭。如果将违背夫妻忠实义务列为法定离婚标准将大大扩大离婚的范围, 造成离婚率上升, 成为一些有过错方寻求离婚的法宝, 使受害方处于无奈、被动的局面, 这有损于法律所维护的最起码的公平正义。且“出轨”只是影响婚姻感情的因素之一, 并非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的必然原因, 所以判断夫妻双方离婚的法定标准仍是夫妻双方感情是否彻底破裂。如果二人感情并未完全破裂, 仅因为一方出轨引起纠纷, 应不准予离婚。否则将伤害其配偶的基本身份权和人格权。

(二) 能否要求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新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 这是我国婚姻立法的一大突破, 此规定尽管是道德规范上升的法律规范, 是倡导性条款, 但法律上的“应当”用语, 不仅具有必须强制执行的性质, 而且包含了对通奸、姘居、第三者插足、卖淫嫖娼等婚外性行为的禁止。所以, 如何在对无过错方进行救济便显得既合理又重要。那么, 是否可以要求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呢?笔者认为, 首先, 有过错方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不仅包括物质损害赔偿, 还有精神损害赔偿, 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人格权性质, 当其受伤害时, 同时也伤害了受害方的人格尊严与名誉。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无过错方的心理, 在对其进行经济补偿的同时, 对其因加害方而蒙受的名誉损害予以补救。所以, 建议将“公开赔礼道歉”引入对有过错方的制裁, 使受害方的名誉得以恢复, 同时也使得有过错方承担舆论的压力与良心的谴责, 使其得到教育。在承担财产责任上又有不离婚和离婚两种情况下的承担方式, 对前者如何在婚内索赔呢?笔者认为对夫妻双方采用约定财产制的, 对法官和法律适用上都没有问题, 可以判决有过错一方用自己的财产进行赔偿。对于夫妻法定财产制而言, 有个人财产的, 用个人财产赔偿, 没有的可以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对无过错方的赔偿, 这部分财产为其个人财产。对后者因一方的出轨导致感情确已破裂而被法院准予离婚的话, 根据我国立法和实践, 还可以规定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一方要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 即可以将违背夫妻忠实义务规定为离婚损害赔偿事由之一, 以此来保护无过错方。

(三) 能否要求“第三者”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方对“第三者”也应享有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婚姻法》修订过程中, 要求法律明确规定“第三者”责任的呼声很高, 近几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都有代表提出惩罚“第三者”的议案。尽管均未被采用, 但笔者以为, 这并不意味着“第三者”只应受道德谴责而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婚姻法》虽未明确规定“第三者”的法律责任, 但明确规定了夫妻的忠实义务, 使夫妻的忠实请求权作为一种配偶身份权得以确立。而“第三者”与合法婚姻的配偶一方发生婚外性关系, 就会侵害配偶另一方的夫妻忠实请求权及其婚姻的人格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120条的规定, “第三者”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受害方对“第三者”享有排除侵害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可要求“第三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在通常情况下, “第三者”对受害配偶方所造成的财产损害并不多见, “第三者”的侵权损害主要是给受害配偶方带来的精神痛苦, 因此, 受害方应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至于“第三者”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可参照前述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确定。离婚时, 可要求“第三者”只承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志敏:《比较家庭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1]李志敏:《比较家庭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

[2]王胜明、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 法律出版社, 2001年。[2]王胜明、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 法律出版社, 2001年。

[3]汪皎英、黎映桃:《论中国家庭道德的法律强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第3期。[3]汪皎英、黎映桃:《论中国家庭道德的法律强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第3期。

上一篇:生药学教学改革下一篇:科普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