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2024-05-22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精选七篇)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内科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8例,排除合并慢性便秘史、严重精神病、交流障碍者,78例患者在参与此次研究前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且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23~65(44.75±3.21)岁;学历水平:小学6例,初中11例,高中14例,专科5例,本科3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为24~65(44.76±3.20)岁;学历水平:小学7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专科6例,本科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起居护理、饮食指导、常规健康教育以及办理出院手续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1)基本情况评估。护理人员需在护理前进行评估: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等情况,了解是否曾经手术;②患者是否有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如果有则评估其程度;③了解患者是否应用通便药物、平时有无功能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④日常饮食习惯和食物配伍情况;⑤是否使用脱水剂与止痛剂等。详细评估上述情况后,预测患者并发便秘的可能性。(2)心理护理。患者面对骤然降临的病痛折磨与陌生的医院环境,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而排便依赖于神经反射完成,上述负面情绪均可引发便秘。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为其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获得其信任与好感后,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和针对性情绪疏导,使其明白情绪、应激、症状三者的关系。同时,指导患者以正确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予以精神支持,使其保持乐观、平和心态;此外,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高度重视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和用力排便的危险性,从而获得其主动配合。(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每天晨起时空腹饮用一杯盐水或者温开水,实现软化粪便、清洗肠道的目标;同时,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粗粮和水果,比如芹菜、苹果、玉米与香蕉等,保证其每天纤维的摄入量高于50g,以此增大粪便容积,刺激患者肠蠕动;由于酸奶内乳酸菌可提升人体大肠中益生菌增殖量,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每天饮用一杯酸奶。此外,严禁患者进食辛辣、腥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应尽可能细嚼慢咽,以免其在快速吞咽食物期间吞入过多空气诱发腹胀。另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卧床期间的营养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健康饮食对于康复的重要意义。(4)腹部按摩。在患者腹部上进行环形按摩,可增加胃肠蠕动次数,并增强其腹肌收缩力。护理人员应在患者餐后30min进行腹部按摩,具体操作:患者保持仰卧位,腹部放松,双腿屈曲。护理人员立于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放在其右下腹部,以掌根和大鱼际肌着力,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按摩推揉,以腹部下陷约1cm为宜,幅度自小到大,直到肠蠕动位置。每次100个循环,每天3~4次,在餐后1h进行。同时,按揉患者内关穴、合谷穴与足三里穴,每天3次,每个穴位按揉3~5min,以宽肠、通腑、和胃、理气为目的,增强患者胃肠平滑肌收缩力度,刺激其肠蠕动。(5)排便护理。患者排便时,护理人员需使用屏风遮挡,为其提供私密环境,确保其情绪放松。指导患者早期适应床上排便,并养成按时安排的习惯,告知患者一有便意则立刻排便,避免其形成抑制排便反射。指导患者养成早餐后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需保持排便姿势10~20min,经胃部—结肠反射创建排便习惯。指引患者行提肛运动,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10~15min,注意不可使患者有疲累感。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排便间隔时间。便秘判断标准[3]:患者每隔2~3d或者更长时间排便1次,不具备规律性,且粪质干硬,排便时较困难。大便通畅标准:患者2次排便间隔时间在2d以内,粪质柔软,无排便困难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发生率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排便间隔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为(1.12±0.41)d短于对照组的(3.01±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82,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在长期卧床休养期间容易因活动量小、进食量少、情绪低落等原因减少胃肠蠕动次数,从而并发便秘[4]。便秘并非疾病,而是一种临床常见复杂症状,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粪便量减少和排便费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便血等,长期便秘还可引发直肠癌等,对患者生理健康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5,6]。绝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毫无征兆,加上缺乏相关疾病基本知识、环境陌生,易出现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交感神经紊乱,抑制其胃肠蠕动,从而干扰其正常排便[7,8];同时,患者治疗后需长期卧床休养,但容易因不适应卧床排便方式、环境而抑制便意,从而并发便秘;此外,患者因缺乏饮食调护、疾病护理等方面知识,因而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并发便秘。然而,常规护理局限于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上,主张“以疾病为中心”,比较被动,无法有效预防患者便秘[9]。

前瞻性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采取循证医学方式提前搜集患者基本资料,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已知的科学理论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作科学评估[10],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举措,最终实现预期目的。本文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1)基本评估了解患者具体病情。(2)心理护理可解除患者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心情,从而避免其因不良应激而干扰其交感神经系统,进而避免其并发便秘。同时,心理护理也可增进患者对便秘等基本知识的了解,从而引起其对便秘的重视,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强化其护理配合意识。(3)饮食护理与腹部按摩可刺激患者肠蠕动,避免其并发腹胀。(4)排便护理可提升患者排便舒适度,便于其产生便意。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便秘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证实了前瞻性护理在预防便秘上的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保持其大便通畅,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观察前瞻性护理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签原则将78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39例采用前瞻性护理,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排便间隔时间。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保持其大便通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107-108.

[2]曹慧芳,寇瑞玲,宋卫东.玄明粉、大黄敷脐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56-157.

[3]王美芳.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6,6(3):279-280.

[4]蔡淑珍,殷丽萍,谢鸿.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3.

[5]罗艳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防治及其护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4):104-105.

[6]张利红.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1):210.

[7]房慧,刘婉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34.

[8]欧阳惠芳,陈刘珍,梁锦笑.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8-29.

[9]钟丽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82-83.

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月~6月来我院防保科预防接种的儿童1 250例,其中男680例,女570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档案:为每位来我科的新出生的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儿童预防接种本、新生儿出生及预防接种登记簿、儿童体检表等。每周查对儿童免疫接种卡片,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马上通知其家长,讯问为何未能按时接种疫苗,对于生病的和暂时不在本地的儿童,将其卡片抽出,并在备注栏中填写未接种原因,以便日后再另行通知,健康儿童告诉其家长按预约疫苗的日期准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

1.2.2 接种疫苗前的宣教工作:家长先到预防接种登记室做好登记,并预约好下次来接种的时间,在此防保人员为来的家长发放儿童保健宣传册,及预防接种手册,同时向家长详细讯问儿童的身体状况,有药物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者均不能接种疫苗,空腹饥饿也不宜接种,并向家长解释疫苗品种不同其禁忌物及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使每位家长更加了解各类疫苗的用途及其安全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疫苗,杜绝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1.2.3 接种环境:环境要温度适宜,需配有候诊室和接种室,接种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定时空气消毒,候诊室有软的休息椅,墙上贴有彩色宣传画,屋顶挂各种样式的彩色气球,最好配置有儿童玩耍的小型“淘气堡”,接种人员穿浅粉色或果绿色工作服,有了这样的环境,儿童进来后就不会感到陌生,对接种疫苗就不会感到太过恐惧,接种人员面带微笑地先给勇敢的孩子接种,并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小婴儿应目光相对予以抚摸,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

1.2.4 接种安全性:为确保接种安全,更要做好接种前的查对工作,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看疫苗标签名称、有效期、颜色、是否有摇不散凝块,安部有无裂纹、破裂,注射器及棉签的.有效期,并双手挤压塑料袋是否漏气,最后检查小儿接种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是否光滑无破损,身体健康无禁忌和就可接种疫苗,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片刻,这样可避免疫苗的渗出,以达到接种疫苗有足够菌苗数,保证疫苗成功接种,接种后再次核对无误后,去候诊室留观。

1.2.5 接种后的指导:疫苗接种完毕后应在候诊室留观30 min,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如有反应,如大龄童出现面苍、头晕、胸憋症状,立即让其平卧休息,应给低流量吸氧,拔氧后并喂少量红糖水。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留观30 min的儿童并无反应者,要告知家长回家后仔细观察注射局部是否红肿、局部发烫、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并按压皮肤有无硬结。如发生硬结,儿童应在接种疫苗24 h后用干净浅色纯棉毛巾热敷注射局部,原理是通过热传导,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药物的吸收,以助消肿,减轻病痛[2]。热敷以3~4次/d,10~15 min/次为宜,连续3~4 d即可消肿,民间也有的用仙人掌去刺切片,敷于患部,效果也不错,硬结较为严重的用50%硫酸镁热敷,方法同上,出现全身反应的,如体温≤38.5℃可给予物理降温,用75%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在腘窝、肘窝部可多擦,擦后要注意保暖,多饮开水,一般发生接种后的正常反应通过以上适当的护理,大多数在24 h内消失,如T>38.5℃,物理降温后高热持续不退的,并伴有其他症状的如咳嗽、呕吐等,极个别的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紫癜、精神性反应等,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接种疫苗后2~3 d内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干燥,避免搔抓注射局部。通过对发生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15例儿童的护理干预,结果是13例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消退,只有2例儿童其中1例因注射第2针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发生硬结,硬结直径≥3 cm,通过护理干预,给予指导,硬结在2周内完全吸收,另1例5岁男孩在补种乙肝疫苗第2针时,左上臂三角肌部位出现约4 cm红肿、发烫,通过护理指导在5 d内也完全消肿。

2 结果

儿童预防接种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我辖区接种率达到98%,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流行,使每位儿童都能健康成长,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

3 讨论

3.1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于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行政行为,是落实免疫规划,保护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所以儿童预防接种至关重要[3]。

3.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成功率:通过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使家长更加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带儿童来预防接种场所配合接种,极大地提高了我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率,避免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 参考文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4.

[2] 李晓红,吕 杰,冯 波.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3(1):22.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篇3

方法:认真筛选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所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为两组,实验组(A),对照组(B),这两组都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是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例如疾病的认知度、饮食运动以及心理上的干预,同时对于这些患者还要采取有效可行的防止他们便秘的健康教育。

结果:实验组(A)发生便秘的患者有5例(10%),心律失常者的患者有1例(5%);对照组(B)发生便秘的患者有15例(30%),心律失常者的患者有8例(16%),实验组(A)无论在便秘,还是在心律失常上,都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在加强医疗治理的基础上,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防止便秘的健康教育,了解相关的疾病以及医护知识,同時对患者采取人性化的前瞻性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便秘率、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前瞻性护理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51-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认真筛选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所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中有50名为男性患者,50名为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集中于29~73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6.8岁。同时这些患者在我院都是通过其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动态上的心电图变化,被确诊为心肌梗死。

1.2方法。将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为两组,实验组(A)有50例,对照组(B)有50例,这两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其心电图等结果上的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两组都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是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例如疾病的认知度、饮食运动以及心理上的干预,同时对于这些患者还要采取有效可行的防止他们便秘的健康教育。同时在这两组中,护士都有按时查房,及时处理各种病情变化的情况[1]。

1.3护理上的干预。

1.3.1心理上的护理。患者住院后,一般会有比较焦虑的情绪,此时护士要做好心理上的辅导,不仅要给其家属做工作,减少他们的疑虑,并鼓励他们对患者进行开导工作,护士还应当学会做一名心理辅导师,耐心的对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缓解他们的忧虑以及抑郁的情绪[2]。

1.3.2饮食与大小便上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当多吃低热的食物,最好是少食多餐,能够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维生素。在患者的急性期,为了有效地防止便秘以及腹胀,护士应当每3天给予患者流质的饮食,少给予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尽量让患者能够顺利大小便。

1.4统计学方法。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运用SPSS10.0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除此之外,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运用t来进行检验,这些实验中的数据都是使用的平均值。P<0.05是差异的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

2结果

实验组(A)发生便秘的患者有5例(10%),心律失常者的患者有1例(5%);对照组(B)发生便秘的患者有15例(30%),心律失常者的患者有8例(16%),实验组(A)无论在便秘,还是在心律失常上,都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讨论

对以上的护理可知,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最好的方式是对它们采用有效地护理干预[4],上文中有部分介绍,在此,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对此总结两条:一是疼痛上的护理。疼痛是患者最先发现的一种症状,由于发生比较突然,持续性的心前区得疼痛,这样能够让患者产生比较焦虑的情绪。护士应当严密的观察,劝说患者卧床休息,对于一些疼痛的病人,要对他们采用不同的医护治理,使用不同程度的镇痛药物,也可以采取播放轻音乐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通过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来消除患者的一些紧张情绪,这样才能够把患者从不好的的状态中解脱出来。[5]

二是吸氧上的处理。在护理当中,患者有可能疾病恶化,导致呼吸困难,此时,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给予患者氧气,对于急性期上的患者,应当给他们使用持续性的高流量的吸氧(5~6L/分),对于那些病情比较稳定或者疼痛已经减轻后,应当给予间歇低性的流量吸氧(3~4L/分),并且要维持1~2天。对于这些患者吸氧来言,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减轻他们的疼痛。

参考文献

[1]王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护理与临床,2007,11(6):550

[2]夏丽莉,叶爱武,李文玲,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27-29

[3]丁一玲,詹咏梅,吕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7(11):22-23

[4]刘年娥.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1(5):57-59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篇4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预防,脑卒中,便秘

我院成立脑血管科4个月后, 在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发现, 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便秘发生比例较高, 约38.2%。与文献报道的65.3%[1]相比低一些。而脑卒中病人致残率高、病死率高, 便秘极容易诱发脑血管破裂、脑疝等严重并发症。我们分析了发生便秘的原因, 并提出了对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的便秘要进行前瞻性护理, 以减少便秘的发生率。经过3个月的临床实施,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实施前瞻性护理3个月期间, 以脑卒中诊断入院的病人119例作为观察组, 男62例, 女57例;年龄38岁~94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12例, 出血性脑卒中6例, 缺血性合并出血性脑卒中1例;有慢性便秘史35例;抽取之前入院且符合条件的病人173例作为对照组, 男90例, 女83例;年龄39岁~92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64例, 出血性脑卒中8例, 缺血性合并出血性脑卒中1例;有慢性便秘史4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便秘史、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便秘的概念: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 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 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 7 d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便秘诊断标准采用RomeⅢ标准:必须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 至少25%排便感觉费力, 至少25%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至少25%排便有不净感, 至少25%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 至少25%排便需以手法帮助。对照组当时只采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通过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观察, 作出科学评估, 及时实施前瞻性护理, 根据效果及时修订计划和措施。比较两组病例住院期间便秘发生情况。

2 结果 (见表1)

3 前瞻性护理措施

3.1 入院宣教

针对脑卒中病人住院第1周便秘发生率高, 茅新蕾等[2]报告为50.88%, 入院宣教时向病人和家属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使他们对便秘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认识, 积极与医护合作, 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2 饮食指导

由于病人有行动不便, 担心进饮食后排便次数增多而麻烦家人或护士。所以责任护士要正确指导饮食, 告诉病人同病前一样进食, 宜低盐低脂饮食, 吃五谷杂粮, 食蔬搭配, 常食芹菜、白菜、韭菜、萝卜等, 常吃香蕉等水果, 晨晚各冲一匙蜂蜜水喝。无明显心力衰竭、脑水肿者, 每日饮水1 500 mL~2 000 mL, 留置鼻饲管者, 根据出入量记录情况, 保证每日水的饲入量。

3.3 指导并协助运动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病情稳定情况下, 尽早运动、锻炼。视病情指导并协助床上锻炼或下床活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 主要采取床上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锻炼, 既锻炼了肌肉和关节, 又促进了胃肠蠕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3.4 督促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2次, 可在早餐前及晚睡前。卧床者, 定时给予便器, 即使无便意, 也练习排便动作, 形成正常排便反射, 以适应床上排便。嘱咐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大, 有困难时给予开塞露润肠通便, 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及增加颅内压, 加重病情。

3.5 腹部环形按摩

取仰卧位, 条件允许可屈曲一侧肢体, 尽量放松腹肌, 在脐周及结肠解剖位置, 以顺时针方向按摩, 力度由轻到重, 视病情指导病人自主按摩或护士协助按摩。在饭后1 h~3 h及排便前20 min进行, 每次按摩10 min~15 min, 早晚各1次[3]。指端轻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4]。

3.6 温水足浴

根据中医讲足阳明胃经, 通经络行气血, 温水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胃肠蠕动, 病人容易接受。早晚各1次, 每次15 min~20 min。

3.7 提供排便环境

病情允许且须下床如厕病人, 鼓励并协助如厕;卧床病人大便时, 给予屏风遮挡, 请探视人员暂时离开, 提供私密环境, 以符合病人排便环境和心理。

3.8 心理安慰和社会支持

脑卒中病人因发病突然, 突然躯体移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 以及社会角色缺失或改变, 对躯体和精神上都是很大打击, 会表现出紧张、焦虑、悲观、抑郁, 引起肾上腺素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 迷走神经抑制, 肠蠕动减弱[5], 是功能性便秘原因之一。责任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 给予心理支持。并与病人亲人、领导、同事沟通, 寻求他们的支持, 使病人感受到来自亲人、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 减少或消除心理上的负性影响。

3.9 介绍可靠的民间验方

高素芝[6]报告当归蜜香饮润燥滑肠, 预防便秘安全有效;苏永静等[7]研究饮用鲜梨汁对便秘也有预防作用。这些民间验方效果可靠、安全、病人依从性好。

3.10 动态观察, 及时落实各项措施

从病人入院第2天起, 责任护士就要询问、了解病人的大便情况, 如无大便, 要分析原因, 预见性地采取措施。而不应等病人3 d无大便才采取措施的传统办法。对有便秘史的病人, 更要重视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落实。以上措施仍未达到效果, 责任护士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 给予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等其他手段, 保证大便通畅。责任护士讲明用药作用, 并观察有无腹痛、腹泻等副反应。

4 讨论

前瞻性护理就是要详细收集资料, 根据已知科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查阅文献, 作出科学评估, 实施科学有效的前瞻性护理措施, 以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对预防脑卒中病人便秘的预见性前瞻性护理, 我院脑血管科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发生率由38.2%降至8.4%, 效果明显、确切, 无一例因便秘而加重病情。通过前瞻性的护理, 既减少了便秘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以及便秘引起的内毒素吸收, 并发结肠溃疡、肿瘤等其他危害;也避免了因增加颅内压而加重病情;同时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护理能力, 丰富了临床护理经验, 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佩宣.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便秘原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8) :70-71.

[2]茅新蕾, 韩丽雅, 陆琦, 等.急性脑卒中与便秘57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9 (2) :15-16.

[3]郝玉玲, 高绍慧, 李春兰, 等.主动性量化腹部按摩对骨折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4) :5-6.

[4]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5.

[5]王希英.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病人便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5) :49-50.

[6]高素芝.当归蜜香饮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便秘中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0) :2-3.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篇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住院的3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组成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析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57%(1/28),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4.24%(8/33),X2=5.146,P=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晚期肿瘤 压疮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30-02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致使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1]。晚期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长期卧床,且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压疮。压疮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而且影响其睡眠,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降低压疮发生率,尽最大可能让患者以最舒适的状态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做好压疮护理也是肿瘤科护理工作者关心的问题[3]。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者平均年龄(42.3±5.12)岁。对照组选自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44.2±6.34)岁。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骨髓、心、肝、肾功能正常,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患者入组时均无压疮发生,也无严重的感染灶,且依从性较好。入组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类型和恶性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护理措施包括:①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避免压疮发生。③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④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⑤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面平坦、清洁、柔软、舒适。⑥每天帮患者按摩,促进局部血循环。⑦合理安排患者膳食,注意营养。⑧常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一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压疮情况比较,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57%(1/28),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4.24%(8/33),经X2检验,X2=5.146,P=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下表1。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再加之本身身体状况差,极易发生压疮[4,5],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因此,压疮发生率也逐渐成为许多医疗机构评价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6]。

压疮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压力、摩擦力、潮湿、活动障碍、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紧张[7,8]。针对压疮的发生原因,笔者认为避免身体局部长期集中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因此勤翻身是经济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再者,外界环境也是压疮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因而保持患者皮肤接触的武林的干燥清洁也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可靠手段。经常清洗皮肤、更换贴身衣物和被褥,可有效预防压疮。还有,减小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如经常性的使用改变卧位,使用足垫和腰垫。最后,合理膳食,增加膳食营养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在压疮预防中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研究表明,每3小时帮患者翻身一次,可降低晚期恶性肿瘤压疮发生率。近期有研究显示鼓励患者营养膳食,增加患者生存信心,每天更换床单被褥,鼓励患者每天洗澡也可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本研究给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该护理方法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如峰.强化护理干预在中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67-68

[2] 郭细妹.非粘性敷料预防晚期肝癌患者压疮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20-321

[3] 黄云娜.六神丸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10-12

[4] 刘梅红.重症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0,(24):2995-2995

[5] 郭铁明,陈辉,贾建刚.活力碘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6):31-35

[6] 董海静.紫花烧伤膏加红外线照射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F0003-F0003

[7] 李华.泡沫敷料在预防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急性压疮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22):2790-2791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科和神经科的老年卧床患者共200例, 其中男性105例, 女性95例, 年龄在65~101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治疗方案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即每2h翻身1次, 平卧位和左、右卧位交替进行, 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或气圈,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建立翻身卡, 班班床旁进行交接。

1.2.2 观察组:对患者实行前瞻性护理

首先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采用Braden量表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Braden量表≤16分提示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18分是预测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 其中15分~18分提示轻度危险, 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 l0~12分提示高度危险, ≤9分提示极危险。Braden量表评分标准详见表1[3]。

1.2.3

分级实施前瞻性护理, 根据Braden量表的得分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 Braden评分在15~18分应2周评估一次, 13~14分应每周评估一次, l0~12分每3天全面评估一次, 评分在9分以下每天全面评估一次。在护理过程中如Braden量表评分降低或升高, 护理措施也随之而增减, 动态的对患者实施前瞻性的护理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1.2.4

评估除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外, 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 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 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 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1.2.5 上报:

主管护士根据Braden量表评分一评估压疮高危患者一填写压疮预报表一上报护士长 (通知主管医师) 一上报护理部一压疮护理组核查、确认、提出指导性意见一科室定期或随时评估一填写患者转归情况。

1.2.6 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对于拒绝翻身的患者, 讲解压疮预防的重要性, 对患者及其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皮肤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使患者及其陪护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1.2.7

加强营养, 长期卧床、疾病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 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导致低蛋白血症, 易发生压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如病情允许遵医嘱可给予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预防压疮发生。

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发生压疮15例, 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发生压疮5例, 其中4例为难免压疮,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2 两组患者压疮愈合周期比较

对照组15例压疮患者愈合周期25~35d, 平均愈合周期 (29.93±3.195) d;实验组5例压疮患者愈合周期20~25d, 平均愈合周期 (22.80±1.924)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4 讨论

传统的分级护理方法主要是在压疮发病后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期, 依据不同分期给予不同的换药方式和护理干预。前瞻性护理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法针对压疮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使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 Braden压疮评分下的分层护理,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能有效的预测压疮的发生, 促使采用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阻止压疮的发生及发展。同时前瞻性护理培养了护士善于思考, 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入住我院老年科和神经科的老年卧床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实行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愈合周期。结果 本研究共入院患者200例, 其中实验组100例, 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 比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5%低, P<0.05;实验组压疮愈合周期为 (22.80±3.195) d, 比对照组压疮愈合周期 (29.93±3.195) d短, P<0.05。结论 实行前瞻性护理可以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 缩短压疮愈合周期, 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老年,卧床患者,压疮

参考文献

[1]赵静, 陈立英.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1) :2540-2541.

[2]曾美文, 郑秀先, 高咏萱, 等.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8) :63-65.

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 篇7

1 资料与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2岁,平均(67±5)岁;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22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20例,双侧偏瘫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52~84岁,平均(68±5)岁;缺血性脑卒中29例,出血性脑卒中21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20例,双侧偏瘫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以及偏瘫肢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3],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伴有肢体麻木、头晕恶心、轻度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血液疾病、肿瘤及全身免疫系统疾病;②依从性较差;③生存期≤6个月。

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预防褥疮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具体如下。

1.3.1 健康教育

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发展、治疗、预防、禁忌等相关内容制成简单易懂的宣传小册,发放给患者以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借助该宣传小册向患者及家属全面讲解下肢静脉血栓相关知识,使患者与家属均能认识到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静脉血栓的认知,使其能高度重视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1.3.2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神经障碍、认知体会、体重指数、卧床时间、创伤史、手术史、心功能等级、下肢瘫痪情况等,同时结合患者临床检查指标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将患者分成高危组、中危组以及低危组,针对患者分组不同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1.3.3 护理干预措施

①肢体功能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应联合家属对低危组、中危组患者偏瘫侧肢进行适当按摩,每天4次,按摩部位为下肢排肠肌和比目鱼肌,同时督促患者健侧肢体行主动活动,进行足踝关节屈伸运动(1~3次/d)、膝关节屈伸运动(1~3次/d)、深呼吸活动训练(1~3次/d),以促进全身血液有效循环,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行床下活动;高危组患者应该在上述活动基础上每天定时更换体位,膝下垫枕以避免过度屈髋。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尽量穿宽松衣物,定时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对有血栓病史、血液高凝状态病史的患者可以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定时对其下肢进行促压按摩,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对于高危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指导其正确服用低分子肝素,5000~10000U/24 h,以预防血栓形成。③饮食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饮水,食物应以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为主,多食香蕉、西红柿等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情况及疼痛、浅静脉扩张、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波动等发生情况,若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现象则应立即上报医师,给予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血液运行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始终呈高凝状态的血管疾病,由于血液运行异常以及静脉壁损伤,可造成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极易并发肺栓塞、肾静脉堵塞、下腔静脉血栓等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必须及早诊断并治疗[5]。

久病卧床、骨折外伤、手术静脉损伤、妊娠分娩、久坐不动、长时间蹲坐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小腿肌肉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血流淤滞、缓慢,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治疗,其并发静脉血栓的概率极高。相关研究显示,有偏瘫症状的脑卒中患者病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在50%以上,同时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在诊治时已经发展成为肺梗死,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早期病死的重要原因[6]。

前瞻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必须拥有预见性能力和素质,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心理、行为、病情等,进而展开相应护理干预。前瞻性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将其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过程中,将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前瞻性护理的预见目标,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患者病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进而以此为依据展开不同程度、措施的护理干预。前瞻性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能更有效地预知患者的护理需求,通过健康宣传、病情评估、针对性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前瞻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摘要: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参考文献

[1]王萍,熊永红,王思杰.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前瞻性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38-39.

[2]刘茜,陈艳勤.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1):377-379.

[3]郭晓雪.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6):216-217.

[4]付朝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9):174-175.

[5]王淑会,程晓霞,李莉.前瞻性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4):2845-2846.

上一篇:Sketchup软件下一篇: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