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

2024-05-07

茄子黄萎病(精选五篇)

茄子黄萎病 篇1

一、症状

茄子黄萎病苗期发病较少, 定植后尤其是门茄坐果后才开始表现症状。自下部叶片开始表现, 最初叶缘、叶脉间变黄, 后发展至半边叶或整叶变黄, 叶片向上翘曲。发病初期病叶晴天高温时萎蔫, 早晚可恢复原状;后期病叶由黄变褐, 萎蔫, 下垂, 脱落, 严重时整株叶片全部脱落, 剖开根, 茎叶柄等病部可见维管束变。

二、综合防治措施

1. 轮换倒茬

在目前尚无高抗或免疫茄子黄萎病的茄子品种情况下, 由于茄子黄萎病菌抗逆性强, 微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年限长, 所以采用旱茬的单年轮作, 尤其是与茄科作物的轮作, 效果不明显。如果能采取水旱轮作或旱茬3年以上轮作则可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水旱轮作可与水稻或其他水生作物轮作;旱地轮作可与豆科、瓜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

2. 土壤消毒处理

(1) 苗床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每平方米用药10克加细土拌匀, 混撒于苗床表层, 再播种育苗。 (2) 太阳光高温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 此时气温高且处于空茬期。先将田块表土层耕翻耙碎并喷水湿润, 用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盖严实。设施栽培可同期密闭棚室15天以上, 对于发病严重的田块可考虑太阳光高温消毒与化学药剂熏蒸结合使用, 效果非常明显, 而且对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肥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3) 化学药剂消毒。棉隆是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环保型广谱性综合土壤熏蒸消毒剂, 近年来在我镇设施茄子、草莓上应用效果显著。经棉隆消毒处理过的土壤, 幼苗生长健壮, 无黄萎病发生。该药剂使用方法相对简单, 安全性也较好, 已被菜农所接受, 但应用时要注意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浇水湿润土壤, 保证湿度40%~70%, 以便让线虫和病原菌及草籽萌动, 更容易被棉隆气体杀死。二是将颗粒剂均匀地散布在土壤表面, 根据不同需要有全地撒施、沟施、条施等, 每处理25厘米深度土壤所需剂量为每平方米30~45克。三是施药后马上用旋耕机混均土壤, 深度20~30厘米, 使药、土混拌均匀。四是旋耕混土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密封, 塑料膜厚度不宜太薄, 推荐使用原生大棚膜, 不用再生膜, 从旋耕到盖膜结束在1~2小时内完成。五是在土温为10~25℃时, 处理10~15天之后 (覆盖熏蒸时间越长越好) , 应该疏松土壤, 并使之充分换气, 施腐熟优质农家肥或其他生物菌肥, 尽快恢复土壤生态环境。

3. 栽培管理

定植选晴天进行, 定植后覆盖地膜提高土温。若定植时气温、土温低, 根部伤口愈合慢, 病菌易从伤口侵入, 导致发病严重。灌溉宜选择晴天中午进行, 避免使用冷井水。地势低洼,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4. 嫁接

以托鲁巴姆、日本赤茄、刺茄作砧木, 采用劈接法嫁接育苗。嫁接栽培可有效控制茄子黄萎病的为害, 且可兼防其他多种病害, 作为无公害防病的措施应广泛推广。

5. 化学药剂防治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篇2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茄子是北方夏季蔬菜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生产上以城郊大面积种植和农村田园小面积种植为主,由于常年重迎茬种植,茄子病害的种类增多、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茄子黄萎病是北方茄子栽培生产中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发病率在10‰~20%,减产15%左右,严重影响着北方蔬菜的生产和市场供应.

作 者:王宝芝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津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分类号:S4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 篇3

一、发病症状

一般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在病叶上,初期先从叶缘和叶脉附近的叶肉部分开始变黄,逐渐发展到半叶或全叶变黄。发病早期,病叶在晴天中午表现萎蔫,但早晚可以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病叶不能恢复,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蔫下垂而脱落,严重时叶片脱光仅留茎秆。剖视病菌和病根等部位,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病株着生的果实变小、质硬,纵切病株上成熟的果实,其维管束也呈黑褐色。

二、传染途径与发病条件

1. 传染途径 带菌土壤是病菌的主要来源。其侵染特点是,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落入土壤中进行越冬。病菌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的时间,拟菌核状态下的病菌甚至可存活10年以上。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从幼根的表皮及根毛侵入。病菌侵入后,菌丝在皮层薄壁细胞间扩展,产生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间的中间层,并不断扩展,直达维管束进入导管。病菌在导管中大量增殖,随液流迅速扩展到茎、枝、叶及果实。施用未腐熟的带病茄子秆、落叶等堆肥时也能传病。带菌种子可随同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成为无病区的病源。在田间,带菌土壤借刮风、流水及人、畜、农具和农事操作等传播。

2.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均温度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而重。其间如气候温暖,雨水调匀,病害明显减轻。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重。多雨、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据观察记载,茄子坐果初期至盛果期前,如果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暴雨、暴晴,高温、高湿,最适宜发病。此外,定植过早,栽苗过深,起苗带土少,伤根多等因素,也会加重发病。

三、无公害防治技术

1. 严格进行检疫,做好种子处理 ①向外引种,可以委托当地检疫部门或单位进行检疫。②对引入的种子和自留种子,播种前都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2%剂量的80%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2. 实行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如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尤其以水旱轮作1年效果好,原因是水田的环境会促使病菌死亡。

3. 土壤热处理 黄萎病菌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残存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但它有一个弱点——不耐高温。据试验,在40℃时只需3天,在43℃时只需25小时,在45℃时只需17小时,在47℃时只需5小时,在55℃只需10分钟就能将它杀死。参照以上温度和指标,在上茬茄子出现重度发病的地块,抓紧利用立秋前后的高温晴天,覆盖地膜或黑色地膜,按每天有效日照5~6小时,覆盖8~10天可杀死病菌。如保护地栽培,在采收结束后,采取关闭棚门实行高温闷棚处理8~10天亦可杀死病菌。

4.培育壮苗,适时定植 苗床要选用无病新土或实行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细土10千克,1/3药土铺底,播种后用剩余的2/3药土覆盖。播种后出苗前苗床保持较高的温度,出苗后温度可降至20℃左右,以防止胚轴过分伸长。土温稳定在15℃以上时定植,起苗时要多带土或用营养块育苗,选晴天下午移栽定植。选择晴天合理灌溉,注意提高地温,茄子生长期间宜浇小水,保持地面湿润;门茄采收后,开始追肥或喷施叶面宝、磷酸二氢钾、绿粉威1号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5. 药剂防治 定植田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0千克,拌200千克细土在定植时撒入穴内,每穴100克左右,效果不错。定植缓苗后用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毫升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

6.嫁接防病 采用野生茄子作砧木与茄子嫁接进行换根处理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针对重茬、土壤带菌严重造成的黄萎病)。嫁接常采用靠接、插接、劈接等方式,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选择适宜的方法。

(作者联系地址:云南省麻栗坡县农科局经作站 邮编:663600)

茄子黄萎病防治新技术 篇4

一、病害症状

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发病, 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 植株中下部叶片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 并逐渐向上发展, 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 果实僵化不长, 因此又叫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 叶片枯黄脱落, 变成光秆。剥开根、茎的皮层, 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所以也叫黑心病。

二、发病条件

1. 气候条件

一般气温20~25℃、潮湿多雨时发病重。气温在28℃以上, 病害受到抑制。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 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 发病越早越重。

2. 栽培条件

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盐碱地、多年连作、地温偏低、定植伤根、栽植过稀、冷水浇灌等均可加速黄萎病的发生和蔓延。

三、防治方法

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 坚持栽培措施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有效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试验证明, 凡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缘有缺刻、叶面茸毛多、叶浓绿色或紫色的品种较抗病, 如郭庄长茄、黑紫茄王、种都墨茄等均较抗黄萎病。

2. 栽培措施防治

(1) 轮作倒茬:应实行同茄子、番茄、土豆、瓜类、芝麻、大豆等作物5年轮作, 不与茄科作物邻作。 (2) 深翻增肥:667平方米施腐熟优质农家肥5~6立方米, 磷酸二铵15~20千克, 尿素10~15千克, 钾肥10~15千克, 切忌偏施氮肥, 忌施生粪。 (3) 施用NEB菌根:NEB菌根可使作物根系生长增加5~20倍, 从而扩大根系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范围。使用NEB菌根灌根, 对茄子黄萎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可在定植时667平方米用NEB5袋拌肥或加水浇灌土壤。 (4) 合理密植:栽苗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 667平方米栽苗4000株左右。 (5) 提高定植质量:定植不宜过早, 在10厘米土温稳定在15℃以上时, 选择晴暖天气定植;起苗要带大土坨, 做到不伤根;栽苗后覆盖地膜。 (6) 巧管水肥:在北方6月份茄子生长前期, 地温偏低, 要选择晴暖天气浇水, 防止阴冷天浇水使地温低于15℃引起黄萎病暴发。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 要小水勤浇, 使土壤不干不裂, 减少伤根, 控制发病。门茄坐果后, 追肥2~3次, 每次667平方米追氮肥10~15千克, 使植株健壮, 增强抗病力。

3. 药剂防治

茄子黄萎病 篇5

1 茄子白绢病的识别与防治

白绢病属土传真菌性病害, 该病寄主广泛, 仅蔬菜就有20种以上, 如黄瓜、西瓜、苦瓜、南瓜、茄子、番茄、辣 (甜) 椒、韭菜、菜豆、扁豆、胡萝卜、马铃薯、黄花菜、百合、魔芋和菊花等。白绢病在南方多见, 在北方发生比较少。

1.1 危害症状

白绢病主要危害茄子的茎基部。病斑褐色, 稍微凹陷, 并逐渐产生白色具有光泽的绢丝状菌丝体及黄褐色油菜籽状的小菌核。严重时, 叶柄、叶片凋萎, 最后干枯脱落或整株枯死。

1.2 发病特点

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菌核菌 (Scleerotium rolrsii Sace.)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 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 从寄主茎基部或根部侵入, 潜育期3~10 d, 出现中心病株后, 地表的菌丝向四周蔓延。发病适温30℃, 高温及时晴时雨的天气, 有利于菌核萌发。连作地、酸性土或砂性地发病重。在夏季灌水条件下, 菌核经3~4个月就死亡。白绢病在高温高湿的6—7月容易发病。

1.3 防治方法

1.3.1农业措施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集中深埋或烧毁, 条件允许的可以进行深耕, 把病菌翻入土层深处。有条件时, 发病重的田块可以实行水旱轮作, 也可以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南方发病重的田块, 施石灰1 500 kg/hm2, 把土壤酸碱度调到中性。

1.3.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1份, 拌细土100~200份, 撒在病部根茎处, 防效明显。必要时也可以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 隔7~10 d喷1次, 防治1~2次。还可以把杀菌剂配成高浓度溶液, 涂抹在茎基部发病处, 也能取得明显的防效。

2 茄子猝倒病的识别与防治

猝倒病是茄子苗期的重要病害, 早春育苗的时候, 常因发病猖獗, 造成全床毁种, 因此要及早防治。

2.1 危害症状

茄子猝倒病多发生在茄子幼苗前期。种子出土前容易受害, 往往造成烂种;茄子出苗后子叶期或初长真叶期受害, 使得幼苗猝倒。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变色坏死, 逐渐失水收缩成线状, 子叶还没有凋萎, 幼苗就已经贴地倒下 (图1) 。湿度大时, 发病部位和地表可以看见白色棉絮状霉。

2.2 发病特点

茄子猝倒病的病原菌为德巴利腐霉 (Pythium debaryanum Hesse) , 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病原菌的腐生性很强, 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 侵染幼苗引起猝倒, 病原菌靠灌溉水或雨水冲溅传播。低温、高湿, 土壤中含有机质多,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等都有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 光照不足, 湿度偏大, 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也容易引起猝倒病的发生。

2.3 防治方法

2.3.2药剂防治发 病初期喷 洒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1 000倍液等, 苗床用量为2~3 L/m2, 每7~10 d喷1次, 连续喷2~3次。喷药后, 可以撒些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土层湿度。苗床病害开始发生时, 可以用4 g/m2敌克松粉剂, 加10 kg细土混匀, 撒在床面。灌根也是防治猝倒病的有效方法, 可以在发病初期用根病必治1 000~1 200倍液灌根, 同时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雾, 效果很好。也可以使用猝倒必克灌根, 效果很好, 但注意不要过量, 以免发生药害。

2.3.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 喷洒

3 茄子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茄子根腐病是一种由土传病原菌侵染引起的大面积死秧病害。一般发病率可以达到40%, 个别地块达90%, 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绝产绝收。

3.1 危害症状

茄子定植后开始发病。刚开始发病时, 植株叶片白天萎蔫, 早、晚可以复原, 反复几天后, 叶片逐渐变黄干枯, 然后整株黄枯而死, 株高明显降低 (图2) 。茎基部通常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稍微有凹陷的病斑, 病斑环绕一周, 茎部缢缩而枯萎。检查根部, 表皮呈褐色腐烂, 而且容易剥开, 致木质部外露, 没有新根发生 (图3) 。

3.2 发病特点

茄子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 (Phytophthora boahmeriae Sawada) , 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 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成为主要侵染源。病原菌从植株根部伤口侵入, 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 连作地、低洼地及黏土地发病严重。

3.3 防治方法

3.3.1农业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类蔬菜实行2~3年轮作。实行高畦栽培, 这样可以避免雨后或灌溉后根系长期浸泡在水里, 并可以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抗病力。另外要降低土壤湿度, 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避免土壤过湿。采用茄子嫁接技术, 能有效控制茄子根腐病的发生, 而且嫁接后的茄子产值、产量表现都很好, 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抗病栽培技术, 采取劈接法尤为理想。

3.3.2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与适量细土拌匀, 在定植前均匀撒入定植穴中。发病初期用药液灌根, 一般每株灌药液0.2~0.3 L, 每7~10 d灌1次, 连续灌2~3次。常用的灌根药剂还有50% 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 粉剂500~800倍液、硫酸铜2 000倍液等。由于根腐病病菌对铜离子很敏感, 所以用硫酸铜溶液灌根的效果很好, 但注意不要过量, 以防产生药害。

4 茄子黄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 分布广泛, 发病率为50%~70%, 重病地发病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常造成减产20%~30%, 严重的减产40%以上。

4.1 危害症状

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 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 叶缘稍向上卷曲, 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片, 引起叶片歪曲 (图4) 。晴天高温, 病株萎蔫, 夜晚或阴雨天可以恢复, 病情急剧发展时, 往往全叶黄萎, 变褐枯死。症状由下向上逐渐发展, 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 多数为全株发病, 少数仍有部分没有生病的健康枝条。病株矮小, 株形不舒展, 果小, 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 可以看见木质部维管束变色, 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4.2 发病特点

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花轮枝孢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 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以菌丝、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一般可以存活6~8年。第2年从根部伤口、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 然后在维管束内繁殖, 并扩展到茎、叶、果实和种子。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因此, 带菌土壤是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 带有病残体的肥料也是病菌的重要来源之一。病原菌在田间靠灌溉水、农具、农事操作传播扩散。发病适温为19~24℃。茄子从定植到开花期, 日平均气温低于15℃, 持续时间长, 或雨水多, 或久旱后大量浇水使地温下降, 或田间湿度大, 则发病早而重;温度高, 则发病轻。重茬地发病重, 施未腐熟带菌肥料发病重, 缺肥或偏施氮肥发病也重。

4.3 防治方法

4.3.1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h, 或用55℃温水浸种15 min, 待水温降至30℃时浸种6~8 h, 晾干后催芽播种。

4.3.2农业措施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 其中以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加强栽培管理, 多施腐熟的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提高植株抗性。适时定植, 要求10 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 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 并注意提高地温。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也可以用嫁接育苗的方法防病, 也就是用野生水茄、红茄作砧木, 栽培茄作接穗, 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明显。

4.3.3药剂防治开花至幼果期开始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对 好的药液1 050 ~1 125L/hm2, 每隔10 d左右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 d停止用药。

5 茄子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5.1 危害症状

茄子枯萎病发病初期, 植株顶部叶片好像缺水一样萎蔫, 随后萎蔫逐步加重。植株下部叶片的叶脉开始变黄, 随之叶缘变黄, 最后整个叶片枯黄, 但枯黄的叶片不脱落 (图6) 。纵剖病茎, 可以看见它的维管束变为褐色 (图7) 。

5.2 发病特点

茄子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茄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genaeMatuoetlshigamiSchlecht.) , 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以菌丝、厚垣孢子、菌核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未腐熟的有机肥中或附着在种子、棚架上越冬, 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和农田操作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 厚垣孢子萌发的芽管从根部伤口、自然裂口或根冠侵入, 也可以从茎基部的裂口侵入。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 发病最适宜的条件为土温24~28℃, 土壤含水量20%~30%。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枯萎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7月和9—10月, 茄子的感病生育期为开花坐果期。多年连作、排水不良、雨后积水、酸性土壤、地下害虫为害重及栽培上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比较重。年度间春、夏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秋季多雨的年份秋季栽培的茄子发病重。

5.3 防治方法

5.3.1种子处理用0.1%硫酸铜浸种5 min后消毒, 洗净后催芽播种。

5.3.2农业措施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

上一篇:降低线损的措施下一篇: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