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幕后推手

2024-05-18

视频幕后推手(精选五篇)

视频幕后推手 篇1

面对按流量还是按时长计费的选择题, 运营商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哪种资费模式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简单。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 三家运营商采取不同的资费模式, 既是对2G时代自身计费模式的传承, 又反映了运营商对于处在市场导入期的3G业务特点和竞争战略的不同理解。

延续2G计费传统

大部分专家和运营商内部员工都认为, 运营商在选择资费模式时首先考虑到2G时收费方式的沿用。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洁博士表示:“至少这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选择各自资费模式的主要原因。”程博士认为, 中国电信3G上网卡的时长计费模式是固网宽带计费模式的延续, 传承了其粗放型的资费管理风格;而相比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的按流量计费的模式更加复杂精密, 反映了其2G时代就一直采用的精细化的管理思路, 也是它对于2G上网按流量计费的资费模式的继承和延续。

据记者了解, 沿用2G资费模式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省略针对后台计费系统的系统改造。程博士告诉记者:“如果转而采用和2G业务不同的计费模式, 那么运营商必须要对原有的流量计费系统进行改造。”中国移动总部的技术人员认为, 此项改造若真正实施会比较困难, “用户数量巨大, 套餐众多, 后台计费系统很复杂, 任何改造, 即使原理上很简单, 但实际实施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思路不同, 中国联通此次采取了按流量的计费方式, 不同于其2G时代的时长计费模式。有业内专家认为, 这是为了学习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采取的是向中国移动学习的思路, 以前的CDMA业务是按时间计费的。这种方式是否真正适合中国联通, 是否能强化WCDMA制式的优势还有待商榷。”目前, 中国联通新的资费策略被认为偏贵。

流量计费侧重轻量级业务

据了解, 中国移动采用流量计费模式的另一原因来自对3G业务大多是“轻量级业务”的判断。“3G业务, 尤其是在市场推广初期的3G业务大多是‘轻量级业务’。目前3G网络还没有完全成熟, 承载能力有限, 最多只能支持视频点播一类的‘中量级业务’, 对于视频下载类等‘重量级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完全实现。”中国移动总部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位技术人员还透露, 运营商用于营业厅体验的网络是HSDPA网络, 相当于3.5G, 所以能够实现较流畅的视频播放, 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对‘中量级业务’的稳定支持。

“那么, 在这种前提之下, 反而是按流量计费的模式比较实惠便宜。只要不使用大流量业务, 像浏览网页、QQ、MSN等小流量业务可以不限时间使用, 用户不必担心按时长计费模式下由漏关网页等失误引起的成本损失, 只要不点击, 就不用付费。”安徽移动某员工也赞同这种说法, “中国移动的这种流量计费模式很适合3G推广初期的业务应用。而且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 对于用户的一般性商务和交流需求, 5元的流量套餐都是用不完的。”

对于普遍认为的按流量计费会使用户为网页弹出广告、网络中的重传包付费等缺点, 中国移动相关人员认为, 这是一种运营商收取管道费的正常表现。“拿弹出广告为例, 对于广告效果我们是没有任何收益的, 所以作为管道经营商, 我们要向用户收费。其实每种资费模式都有对用户劣势的一面, 虽然流量模式会对重发包收费, 但至少不会太受网速的影响。但是按照时长计费的话, 由于3G网络不太稳定, 用户会为无效的等待时间付出更多的费用。”

时长计费侧重用户感知

而中国电信的时长计费模式考虑的主要是更明晰的用户感知。

“我们要用户明明白白地消费, 给用户最大的可控感。”江苏电信李姓员工告诉记者, “在设计资费模式时, 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到客户的感受。如果采用按流量的计费方式, 用户会产生不可控感, 尤其是广大的普通用户对流量这个技术性词汇很陌生, 没有感官上的认识, 会产生怀疑和不安全感。我们认为, 只有真正地从用户立场出发, 满足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 才能长期拥有忠诚用户。”

据了解, 中国电信内部普遍认为时长计费方式是最适合中国电信的资费模式。“因为时长模式有用户为等待时间付费的缺点, 但我们的3G网速相对较快, 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恰巧可以冲淡这个问题, 真正使用户享受到物美价廉的3G网络服务。”湖北电信某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混合计费模式是趋势

面对两种单一型的资费模式, 专家称混合计费模式才是未来的趋势。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洁博士认为,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3G成熟期后, 尤其是4G时, 单纯的按流量计费或者按时间计费都是不合理的, 尤其是按流量计费可能会渐渐被规避, “因为对用户来讲, 按流量计费在网络支撑允许的条件下产生了过高的费用。比如打开一个网页可能就会产生300kB的流量, 按照现在的0.01元/kB的收费标准, 要3元, 对普通用户来说太昂贵了。”

程博士进一步介绍, 资费模式的发展趋势应是根据用户不同业务需要, 设计多种套餐类型, 供用户自由选择, “国外就有一种包流量的月套餐, 用户超出后可以根据需要, 自行选择按流量或是时长计费。”

“胡师傅”幕后推手 篇2

一口普通的铝锅能值多少钱?

“胡师傅”为什么能将一口成本价只有50元的铝锅卖到了500甚至1000元?

这一口锅高达几百块钱的利润到底流向哪里?“胡师傅”背后隐藏着一条怎样的经济链条?这背后还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文一:表象

谁帮了“胡师傅”?

中国有句古话,“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什么意思?锅里的东西要比碗里的多。从“胡师傅”的锅里,我们看到了一口锅的真正价值——一口普普通通的铝锅,挖空心思加上一些臆想的神奇功能后,就可以卖到500甚至1000元。

因为借助电视直销而风靡中国的“锅王胡师傅”被揭出了原形——宣称采用高昂的宇航飞船的外表材料,融合20多项专利,有纤体、美容、益智、延年益寿之功效的“锅王”只不过是一口普通的铝锅,甚至还有“致癌”的嫌疑。“胡师傅”原来也是“糊师傅”,让消费者大受伤害,而“胡师傅”的生产厂家也陷入舆论的漩涡。

2007年新春晚会中,赵本山的小品《策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种商品靠十倍甚至几十倍夸大的“策划”包装上市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个品牌因为涉嫌虚假宣传而倒下去的事件更是多如牛毛。但“胡师傅”的生产厂家——浙江金威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杨大江的曝料,却让整件事情事变得复杂起来。“‘锅王’的产品到全国总代理台标国际电视购物公司的价格还不到100元,市场零售价却接近600元。在这500元的利润空间中,电视购物公司和电视台如何分,我们就不太清楚了。这条产业链上的很多环节比我们生产厂家要黑得多,90%的利润实为电视购物商与电视台所得。有人说胡金高(浙江金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心比锅黑,但事实上(电视购物)这条产业链上有很多环节比这要黑得多。”杨大江激动地说。

不想评论杨大江爆出这条“经济链”的目的是什么,但经济链后面的利润分配却不得不发人深思。

就在各大新闻媒体毫不留情地大批特批“胡师傅”时,又有谁知道始作俑者是谁,谁是幕后的操盘手?杨大江的话隐隐折射出一些东西:是谁在电视台上搞的电视购物?又是谁在报刊上搞的电话购物?是谁把一个几十元的锅炒到几百元?“胡师傅”事件的最大赢家又是谁?

一位对铝锅行业很了解的人士对《当代经理人》说:“‘胡师傅’依靠电视购物轰炸,打开了宣传局面,却相对忽视了传统渠道的构建和投入。厂家包括市场开发、售后服务和经销商培训等销售权,都交给了其全国总代理台标国际运作。而经销商的进货也直接通过台标国际,但台标国际并没有对经销商进行过任何培训,或许是为了省掉这笔培训费吧。有些经销售甚至对售后流程一无所知。”

“‘胡师傅’前期刚生产出来的几批锅,质量还是不错的,至少是合格的。但后来再生产的锅,就频频出问题。那时,就有很多消费者要求退货。虽然现在媒体包括社会舆论都指向了‘胡师傅’的生产厂家。但我认为其实生产厂家也是受害者。据我所知,台标国际为了提高利润空间,在第一批锅刚出来时曾要求生产厂家降低锅的进价。而作为生产厂家,全国总代理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命令,降低进价的惟一办法可能就是降低质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对《当代经理人》说。

对于“胡师傅”事件,作为全国总代理的台标国际,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在“胡师傅”事件的整个进展过程中,始终没有看到台标国际对此件事情的态度,也没有听到台标国际的声音。即便是在不久前的“胡师傅”媒体说明会上,也没有台标国际的人露面。

台标国际是八亿时空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八亿时空内部员工告诉《当代经理人》,从“胡师傅”的事情发生以后,台标国际的员工就再也没来上班,客服电话再也无人接听,而网站也封闭了。就连一向到公司很早的八亿时空总裁、台标国际总经理韩洪波从“胡师傅”的事情发生后也只在公司出现过一次,且只是匆匆忙忙交代了几句就走了,至今再也没有露面。记者多次拨打其手机,先是转到了秘书台,随后就关机了。而八亿时空的董事长赵雷更是没有露面。

业内人士告诉《当代经理人》,台标国际目前之所以没有任何声音是由于高昂的退货金额。台标国际的母公司八亿时空原本的资金就紧张,如果这次再全额退货,那么这不单单是入不敷出,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将八亿时空推向更大的经济危机。因为电视购物是八亿时空整个集团的支柱产业,而“胡师傅”又是台标国际的支柱产品。

幕后推手在哪里 篇3

求职遭遇“查三代”, 令一些头顶着硕博学历光环的求职者不禁大伤脑筋, 虽然怀里揣着跳职场龙门的资本——高学历, 而支撑硕、博学历前身的本科文凭, 如果未得到应聘单位的认可, 照样是难以跳跃期望的龙门, 与应聘的职位无缘。

说到这儿, 就不难追根究底地想到我国过去的关于“查三代”现象:用人首先要看出身, 看是不是“根正苗红”, 不但要看你自己的出身, 还要看你父辈、祖辈的出身, 如果出身“有问题”, 即使是德才兼备, 能力够格, 也得不到社会和单位的重用, 甚至连入学读书的机会也被剥夺掉, 此所谓“查三代”。然而出身成份“查三代”在我国也早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尘封,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与经济腾飞、人才双方选择的当下时代, 一些用人单位还会再次导演历史的非正常状态, 否定以能力为核心的选人用人标准, 重现“查三代”的历史悲哀?而又为什么一些人喜欢通过“查三代”学历的方式来选拔所谓的合格人才呢?求职遭遇“查三代”现象的幕后推手究竟在哪里?

对人才使用的旧观念根深蒂固。可以说职场遭遇文凭身份“查三代”与一些人的习惯心理及木已成舟的思想观念是分不开的。尽管学历歧视与名校崇拜一直饱受诟病, 而事实上在一些用人管人者在心理上依然情有独钟, 当作屡试不爽的秘密武器, 难以打破“心理情结”, 总觉得只有名气与牌子才可验证文凭实力的真伪, 这样选拔的人才才有保证, 对外对内好讲又好看, 用起来才会省心省力, 办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 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和麻烦, 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保险系数比较高, 因此一些单位, 更愿意通过“查三代”的一统做法来筛选心中理想的“根正苗红”的“装备”人才, 而不太情愿劳心费力地在人才的前期发现与后期培养上下大功夫, 不问求职者自身具体化的能力情况, 只以“文凭出身”确定人才使用。

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人才选拔标准与尺度。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成长历程, 社会发展繁荣昌盛, 经济形势日新月异, 但真正地说到人才的选拔标准与认定尺度, 就难免不会相形见绌起来。可以想象, 如果没有确切完整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能力鉴定措施, 只凭老方法老套路, 在唯文凭而论的基础上大做人才选拔与使用的通篇文章, 是非常没有公信力的做法, 也是很难保证能真正地选择到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人才的。另一方面,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才缺乏也是一个公认的社会现实, 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单位到底该录用什么样条件的人才, 没有理性地制定出本单位或本岗位的合理化的人才使用标准。再从其他方面来看, 由于种种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着的诸多体制下的积累因素, 某些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层次, 还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个人水平问题, 想发展想用人, 更想超越想腾飞, 关键是无法找到使个人放心的能给本单位带来腾飞速度的人才使用机制, 在尺度不清的情况下, 只好依据原始和简单的思维作断定, 给人才选拔设计好“标准框架”, 插上固定的“查三代”标签, 从而直接地推动了“查三代”现象的滋长和漫延。

从另外一个角度, “查三代”反应了人才市场对某些教育现象的怀疑与无奈。近年来, 教育市场的某些乱象也是众所周知的, 硕、博学历的含金量颇受争议, 对于选用人才的单位来讲, 无法消除心理怀疑, 找不到面前应聘者持有文凭确切的保证力和公信度, 就不得不想到了高考录取的严肃与公平公正。因为相比较起来, 通过高考的严格把关, 本科文凭似乎更具有了让人心理踏实的感觉;再者,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展与生源的大力扩招, 一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 教学资源匮乏和高水平师资稀缺已经是高校内部公开的秘密;再加之部分毕业生在无法找到心意工作的情况下, 则通过文凭嫁接来给自己重新定位和包装, 难免不会有急功近利与速成的嫌疑, 让人感觉“功利色彩太明显, 基础不扎实”。人才市场对教育“失衡“现象的怀疑与无奈, 也导致了职场“查三代”现象的上演。

教育市场缺乏公平的人才培养竞争机制, 地位堡垒无法攻克。如果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上来分析, 从业者的职业核心业价值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文凭的出处只能代表求职者在哪里、受到过怎样程度的教育, 而不能完全地说明已具备的职业能力大小, 是不是优秀的职业者, 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 能力也不会完全一样等值, 其实只要通过同班同级的毕业生在职场的最后发展结果就能明显地验证这个结论, 就从这点上来讲, 学历与文凭的身份充其量也只是个符合而已。如果按照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当前考研人数和录取比例的对照, 学历越高, 就应是知识越广才对, 但是“查三代”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这种推论。当然, 不能唯学历论无可厚非, 学历和能力不能划等号, 但是能力的检验和“查三代”的做法大概也扯不上最核心的关系, 学历文凭的出身代替不了求职者本身的真实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样看来, 如此劳师动众的“查三代”工程, 似乎是对高等教育的又一次抨击和讽刺, 也更加充分地说明了, 教育市场缺乏公平的人才培养竞争机制, 地位堡垒无法攻克的事实现象严重存在着, 学校的尊卑也由此可见。

通过以上的分析都可以看出, 现实版的职场“查三代”现象并非偶然和简单, 其内在的根基很深, 脉络很广, 求职者遭遇学历“查三代”也并非职场中的一日之表象, 除了以上的种种幕后推手的共同作用力外, 必然还会有其他的林林总总的大小理由和状况, 在各家招人各家管、各家用人各家定、各家有事各家顾的这么一个人才格局和背景下, 很难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才使用要求和定义, 似乎唯有文凭学历对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来说是唯一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东西, 也难怪这么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如此器重与青睐了。

但在调查中还发现, 74.9%的人认为这会加剧唯学历是用的社会风气;66.3%的人觉得这会造成新的就业歧视和不公平;64.5%的人认为, 这会加剧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另有40.4%的人选择“弱化‘学习改变命运’的观念”。但无论如何担心求职遭遇“查三代”学历现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甚至有人指出:“学历,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个人的学养, 重学历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 走上了“唯学历论”, 又堕入以偏概全的错误泥坑”, 都无法彻底地清除求职遭遇学历“查三代”这一非正常的隐性事实。

粉丝经济的幕后推手 篇4

2012年的电影贺岁档由两部大制作拉开了序幕。当《金陵十三钗》依靠沉重的剧情收获巨大的反响时,由徐克执导的武侠巨制《龙门飞甲》也毫不逊色。影片里星光熠熠,与李连杰、周迅、陈坤等国内一线影星相比,二度登上大银幕的歌手李宇春明显牵动着更多人的注意。

观察微博、首映式现场不难发现,李宇春的出现让影片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目前尚无法统计《龙门飞甲》的票房中,有多少是来自李宇春的粉丝“玉米”。早在2009年,李宇春参演的大片《十月围城》上映,有媒体报道,“玉米”为之贡献了至少一亿元票房。

粉丝对票房的巨大贡献,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

“粉丝电影”方兴未艾

2011年中,一部投资仅500万的电影《孤岛惊魂》博得了近9000万的票房收益。影片的主演是杨幂,一个近年凭借电视剧火起来的柔弱女孩。她的粉丝叫“蜜蜂”,9000万的票房背后,他们功不可没。时至今日,记者依然可以在杨幂的百度贴吧中,找到“蜜蜂”们自发组织“晒票”的记录。“蜜蜂”将各自前往影院观看《孤岛惊魂》的票根拍照贴出来,以示对心中偶像的支持。一个“蜜蜂”自爆“3天看了6遍”,为的就是“支持杨幂”。

23岁的乔飞是杨幂官方后援会会长,目前供职于一家软件公司。在他眼里,这是支持自己偶像的一种“当然行为”。他解释,喜欢她就应该舍得为她花钱,“不然怎么叫‘粉丝’呢?”

这正是粉丝与一般支持者的区别。“投入和迷恋超过常人才叫粉丝”,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长期研究“粉丝文化”,他向记者介绍,“过度性”是成为粉丝的最基本要素,其背后正是情感、金钱的慷慨投入。

尽管影片《孤岛惊魂》票房成绩的好坏跟乔飞毫无直接关系,但因为主演是杨幂,乔飞等“蜜蜂”们开始把影片宣传、造势当成了自己分内之事。据乔飞介绍,在影片上映之前,他就组织杨幂官方后援会召开会议并取得了一致意见:要发动“蜜蜂”做大型造势活动,力撑偶像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为此,乔飞组织了一个多达五六十人的临时管理团队。首先从造势开始,他们号召全国各地的“蜜蜂”们通过贴吧、微博、论坛等各种媒体途径宣传杨幂的新片,以期让更多人知晓。

在影片正式上映后,乔飞等人密切关注着票房的变化。他们选择京沪广深等重点城市,展开了一项“攻城计划”。具体做法是,通过与各家影院的密切联系,在获知《孤岛惊魂》刚上映时不同场次的售票情况后,“蜜蜂”们会冲上去尽可能多地将剩余的票买下,以便将座位填满。据乔飞估算,在该影片上映期间,类似的不同规模的包场不少于100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营造出一幕场场爆满的盛况。“电影院看到上座率那么好,就会考虑加场;媒体注意到了也会闻风而动,通过报道票房就有可能真的挺上去了。”乔飞透露,在《孤岛惊魂》上映期间,他就买过十余张电影票,分送给朋友。

偶像明星韩庚参演的电影《大武生》上映期间,他的粉丝“庚饭”们甚至还准备了装有蛋糕、巧克力、饮料在内的观影礼包,赠送给参加首映式的媒体记者,一一拜托“多支持韩庚”。

知名互动网站豆瓣网有专门的电影版块,豆瓣网友为不同影片的自主打分高低往往成为媒体、网民考量电影值不值得一看的一项指标。粉丝们也看到了这其中的价值,“贴吧里就有各种帖子教新手如何在豆瓣拉高评分。”乔飞说。

由此,“粉丝电影”频频见诸媒体,意即单靠主演的粉丝就能支撑票房收回成本的电影。

狂欢的群体性消费

“粉丝经济”的成型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速度是一致的。据陶东风介绍,从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火爆全国开始,“粉丝经济”的商业运作手法渐趋成熟。其成因离不开“粉丝”群体日趋严密的职业化倾向。

这其中,购买与明星相关的产品应算是“粉丝经济”最基础的表现形式,比如购买明星的专辑、观看明星演出的电视剧电影、收看明星参与录制的电视节目、购买演唱会门票等。陶东风认为,“粉丝”们的热爱往往还会扩展到对明星们所代言商品的认同,趋向购买偶像所代言的商品。

尤为重要的是,“粉丝”们的消费行为往往是集体行为。陶东风将围绕偶像所组织的各种歌友会、影迷会、后援会,通称为“粉丝社群”。

据记者调查多家明星粉丝团发现,一般粉丝团都有线上和线下明确的分工,有全国性的官方后援会,设立会长、副会长等职务,也有地方性的分会,分会再设分会会长。后援会内部,宣传部、策划部、财务部、影音部、网宣部、外交组等各种机构一应俱全,分工十分明确。

为了强化管理,加入粉丝团需要交纳会费,组织活动时再进行集资或摊派。2011年“快乐女声”全国四强苏妙玲的官方北京后援会会长冷沫介绍,苏妙玲的粉丝“妙恋”们要加入北京后援会,需交纳50元的会费。

乔飞组织的影星杨幂的官方后援会尽管没有收取会费,但粉丝若想参加活动就必须分摊费用,否则不能参加。

集资的方式包括募捐、以各自偶像名义开办的淘宝网店的经营行为、购买会服及偶像明信片、台历等周边产品。

这给粉丝团的组织者提供了一定的盈利空间。“贴吧每次做的专辑团购和周边团购,我们会把包装等费用算高一些,保证有富余的钱。”知名偶像组合Super Junior百度贴吧吧主“一夕欢颜”向记者透露,每次活动的具体开销只对管理层公开。

庞大的粉丝群体所带来的边际效益同样令人无法忽视。年近40的袁辅瞬是2011“快乐女声”全国六强李斯丹妮官方后援会的负责人之一。据他介绍,在2011年启动的“快乐女声”全国巡演中,粉丝已经到访杭州、北京、深圳、常州等地为偶像造势。“每场造势花费都在一万左右,在杭州租场地一次就花了六千。”

从“职业粉丝”到公司化运作

“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当场晕倒200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这是一则描述“职业粉丝”的网络段子。

没有粉丝就不成为明星,粉丝力量的强大让“职业粉丝”开始浮出水面。类似商业服务仍多以私人承接为主,一些以公司为名招募“职业粉丝”的也多是小型的传媒、营销公司,主要手段是在贴吧、论坛里发布招募广告。

记者找到一则“职业粉丝大规模招聘”的帖子,对“职业粉丝头”的要求是“有经验,有号召力,一定要有管理能力,并且熟悉各个流程。”对于打算长期工作的“职业粉丝”,要求“年满14周岁,活泼开朗,重要的是放得开。”帖子中提到的“粉丝头”被称为“金领”粉丝,属“高层管理”者,除了指挥粉丝群体的行动,还要善于与经纪公司、活动主办方进行沟通。

网络中也不乏自荐做“职业粉丝”的各种帖子,多自称“有丰富的灌吧、发帖、顶帖、水帖经验”,“参加过追星活动”。网名为zhaonasp88的网友自述的简历是:“参加过节目录影、记者会、接机、送机、演唱会,会表演,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让我晕倒,立刻晕倒。自己有电脑,时间自由支配,随时可以发帖、投票。”

与散兵游勇式的“职业粉丝”不同,一些公司也早已注意到“粉丝”背后的利益链。

早在2005年夏天,走在上海街头的商人王吉鹏突然被一群狂热的粉丝拦住,抢去他的手机给鏖战正酣的“超级女声”选手发送短信投票。

这给王吉鹏很大触动。当年,他在北京创办了“粉丝网”,试图从狂热、庞大的粉丝群体中找到生财之道。

据称,目前“粉丝网”已经拥有超过7000万注册会员,收罗了近6万个粉丝团入驻。

“粉丝网”总裁陈淡云告诉记者,“粉丝网”正试图运用互联网打造完整的“粉丝经济”财富链条。其核心动力正是源于粉丝与偶像之间强烈的情感纽带。

长期关注“粉丝经济”的厦门大学助教杨玲认为,“粉丝”由具有共同感情的人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最不惜代价和有着强烈消费冲动的人群。

广告是目前“粉丝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陈淡云透露,他们也曾探索与明星经纪公司组织官方粉丝团,进而向粉丝收取会费的经营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

陈淡云很推崇日本、韩国运营成熟的“粉丝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现象已经与明星产业链相辅相成,作为新型文化产业的“偶像工业”已然成型。

(原载《瞭望东方周刊》,有删节)

银行狂飙的幕后推手 篇5

本周除了房地产的“国五条”外,并没有其它明显的政策偏空信号,并且IPO上市尚未重启,因此从政策面角度看尚未看到中期见顶信号。外围股市更是一片歌舞升平,本周道指创1896年来新高,欧股创4年半新高。A股虽然落后,但有奋起直追的余地。

大环境和行业基本面的支撑无不令人对银行股的未来走势遐想连篇,两会后,银行股会否重走去年的“金改”行情值得期待。

事件:地产调控误伤,城商行入围试点意义重大

地产调控误杀银行。本次地产调控对银行基面几乎没有影响。逻辑:①存量按揭贷资产质量无忧:贷款房价比(LTV)普遍低于70%,再考虑近年房价的上涨,至少可抵御房价30%的跌幅;②存量开发贷财务抗压能力增强:银行授信客户大多是地方龙头开发商,经过09 年调控以来的战略调整和12 年的销售改善,开发商资金链条更牢靠;③增量房贷需求的萎缩完全可被替代消化:经济回暖背景下,实体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可有效替代房贷需求萎缩,且普通贷款比按揭贷款利率略高,周转也快。

新国五条对经济影响会比预期小,一方面对中短期地产投资影响有限,同时预计政府会实质性增加土地供应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其他促进经济复苏的配套政策或会出台。心理影响造成银行股被误杀恰为银行再度崛起奠定了基础。

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扩容,城商行首入围。3月4日,银监会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将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范围,城商行首次进入试点范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时强调,要提高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商业银行发展转型。

2005年,工行、建行、交行成为首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2007年,监管部门扩大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商业银行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8家,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发展稳健。

近几年,我国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银监会已同意兴业银行(601166)、北京银行(601169)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事宜,两家银行正在履行其他行政许可程序。其他城商行获批只是时间问题。市场化程度极高,又有渠道和客户优势的城商行一旦开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其经营无疑是如虎添翼。将极大激活其多元化经营。

基本面:低估依旧,行业景气持续

银行股严重低估提供足够安全边际。虽然银行目前股价已较去年12月初上涨了许多,但A股银行业6.22 倍 PE仍然是全球倒数第一、A股倒数第一,只有同类性质石油化行业的一半;1.09倍PB全球中游、A股倒数第二。(见图一、图二)

而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ROE指标却始终在全世界都位列前茅。申万研究表示:预计中国银行业未来可较长时间维持15% -20%的ROE水平。ROE越强,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因此,要用与时俱进新思维重审视银行业前景。传统思维下市场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前景过度悲观,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银行失去了什么,没看到银行得到什么。中国金融渗透率还很低,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在未来金融大变局中,银行依托资金、渠道和客户三大优势依然占主导地位。

此外,基本面改善将是银行股的持久动力。基本面看各行披露的年报业绩快报基本符合市场之前预期,而一季度银行业绩存在超预期可能,长江证券上调一季度行业利润增速4.4%至5.4%。原因在于银行信贷资源依然偏紧,新增贷款定价好于之前判断。2月多家银行客户的信贷需求仍无法满足,信贷供不应求将强化银行的定价地位。12年末净息差2.75%,环比Q3下降2BP,主要由于同业资产规模大幅攀升所致,Q4总资产环比Q3增长5万亿,在规模扩张和贷款重定价之下息差小幅回落,可见银行贷款定价应较为稳定。

银行业的景气程度在今年还将取决于不良贷款的增速,银监会数据显示:①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29亿元,四季度单季增加141亿元,相较于二、三季度分别182亿、224亿元的增幅已明显收窄;12年末不良率0.95%,环比Q3持平,经济持续改善,13年资产质量将好于市场预期。

资金:源头活水滚滚而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在股指处于上下两难之际,证监会再度半夜鸡叫,于3月6日半夜公布RQFII双向扩容,今后RQFII可100%投A股,同时,扩大试点机构类型。根据数据统计,目前RQFII仅面向香港市场,总投资额度已达27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26家机构获得RQFII资格,共获批额度近700亿元,尚有近2000亿元RQFII额度可供使用。此外,台湾投资者开展RQFII业务事宜也将获得进展,操作细节正在研究之中。

两会期间少不了提案的话题。目前,已有两名证监系统的代表委员准备的提案与养老金入市相关,而监管层近期的多方深入研究与表态,表明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正渐行渐近。此外,部分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近期或获得QFII牌照。据透露,该项审批已进入最后流程阶段,审批结果将很快公布。这是第二批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获得QFII资格。去年底,易方达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嘉实基金旗下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批获得QFII资格。随着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QFII资格的大面积获批,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引入境外资金投资A股市场的功能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挖掘,将有助于为A股市场引入新的资金“活水”。另外一个已经看得见的活水是“热钱”大幅流入:外管局公布1 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9月银行代客结汇1818亿美元,售汇892亿美元,结售汇顺差926 亿美元,顺差金额较上月提升了70.5 个百分点,创下2001 年以来结售汇顺差的新高。国内经济企稳向好迹象显著,我国今年经济走势有望好于去年,相对其他经济体而言,我国经济将持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速,也有利于资金流入我国。一般而言,外汇占款的增减,被视为“热钱”流入流出中国的“晴雨表”。随着1月份外汇占款的激增,“热钱”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银行股经过2月份的调整,估值吸引力显现,安全边际提升。从资金规模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来看,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将是首选。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在即,目前的银行股价位进可攻、退可守。首推平安、民生、兴业、浦发、宁波。

上一篇:会计计量模式研究下一篇:云南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