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卫视频道

2024-05-07

民族卫视频道(精选七篇)

民族卫视频道 篇1

宁夏卫视成立于1970年, 1998年宁夏卫视卫星频道正式播出, 2009年, 其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省会城市达28个, 计划单列市2家, 地级市88个, 收视人口超过了3亿[1]在制播分离以前, 宁夏卫视在全国31个省级卫视中最好的排名是2008年8月的第24名。[2]在2006年曾一度排名在倒数第二位。随着传媒产业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 广告收入成为了维持各地传媒的经济支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在2008年仅电视广告就突破了34.92亿元。[3]相比之下宁夏卫视就显得囊中羞涩了, 经济上的困窘使得宁夏卫视不得不探索向外寻求广电节目支撑自制节目以外的播出时段, 这也是西部地区多数地方台的制播分离之路。

一、传播环境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位于“丝绸之路”上,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 西通西域, 北连大漠, 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东邻陕西省, 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 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拥有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 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后又建立了西夏王朝, 享有“塞上江南”美誉。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 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宁夏总人口达548.64万人, 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3。[4]回族基本全体信仰伊斯兰教, 受教育水平不高, 其生活文化习惯也都严格依照伊斯兰教的教规, 如割礼、礼拜以及婚丧嫁娶等等。在长久的发展中, 宁夏的文化呈现出不拘一格, 多元的态势, 既有西夏文明的积淀, 又有回族文化的底蕴, 并深受移民文化的影响, 这些都为传播自身地域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

宁夏是我国的迟发展地区, 正处于“三级两跳”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中, 尚未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有面临着向信息化迈进的“三级两跳”的压力。[5]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01年的战略报告, 预计我国于2050实现现代化, 但宁夏则要推迟十年, 其开发成本为1.48 (北京、上海为1) , 在民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6]

二、制播分离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一) 所谓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 是指将一些节目制作的职能从电视台主体中分离出来, 电视台播出的一些节目由独立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 电视台主要负责新闻节目的制作和其他类节目的规划、评估、审查、收购和编排播出, 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是一种市场化的买与卖的商业关系。[7]制播分离的实施对于培育我国广播电视台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产业, 广电节目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推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有利于各省广播电视台降低成本, 提高收听收视率, 有利于聚集社会力量投入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我国目前制播分离的模式是部分分离法。[8]即新闻、社教、政论等敏感节目和重点节目由台内自行生产, 部分娱乐、影视、文艺、消费类节目择优向外购买。该政策把民营企业引入传媒行业的竞争之中, 为各地方电视台降低成本提高收视率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对于繁荣我国文化市场、推广节目的优胜劣汰, 培育节目生产产业的社会力量打开了一道门。

(二) 积极意义

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于2003年8月中旬注册成立, 10月份正式开始公司化运作。在中国, 它是唯一一家以投资者为主要受众的专业财经传媒, 和全球著名的财经媒体CNBC结盟, 并与道琼斯合作共同发布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 该公司力图通过跨行业、跨地域的经营, 向拥有跨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财经类供应商努力。

1. 摆脱节目—广告的恶性循环

从我国媒体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转型开始, 广告收入便成为各电视台的经济支柱。由于电视以吸引—贩卖受众注意力这种无形产品的特殊性。因此, 节目质量的高低便成为其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国的民族地区大都处于西部内陆, 经济水平不高, 于是很多电视台陷入了制作经费少—节目质量低—收视率低—广告收入低的恶性循环。制播分离的实施将很大一部分收视压力转嫁给了节目商, 即“制”方, 使负责“播”的电视台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优胜劣汰, 从而带动整个文化市场的繁荣。宁夏卫视在制播分离后定位明确, 播出的节目围绕财经, 从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以往节目—广告的恶性循环, 也使其经济上的困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2. 核心竞争力提高

宁夏卫视与第一财经的深度合作正如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所言, 不仅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 也是促进西部大开发, 加强东西部合作的重要举措。二者各取所需使得东西部的文化资源将相互融合, 最终形成“1加1大于2”的增生效应。2008年第一财经所属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仅电视广告就达到34.92亿元。[9]这对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宁夏卫视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合作后的宁夏卫视实行差异化定位, 在省级卫视同质化的当下打出了“财经频道”的品牌, 不仅节目内容丰富, 类型多样, 播出时间也重新定位, 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消极影响

1. 分众化挑战本土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行业, 以往企图满足各类人群的“大众化”传播已行不通, 我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走向“分众化”道路, 结合自身的优势, 逐渐从政治化走向平民化, 从新闻报道转为新闻解读与深度分析, 进行差异化的电视媒体定位成为新的趋势, 如浙江卫视和广东卫视的“财富”定位, 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定位, 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 广西卫视的“女性”定位, 湖南卫视的“娱乐”定位, 以及东方卫视的“体育”定位等等。与此同时, 符合各地方特色的活动营销逐渐被我国各级电视媒体所重视和应用。

但是, 在分众化的影响下, 各地方卫视的“本土化”特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宁夏卫视与第一财经深度合作以后, 全天24小时的播放时间中宁夏本地的新闻只占到了2.5个小时, 这对于本就处于传播劣势的宁夏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宁夏处于迟发展地区, 宁夏卫视制播分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事业属性, 本土化的信息对外传播业受到了很大影响。

2. 专业性制约宣传性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系以及地方党委管理宣传、政府部门管理经费的格局, 地方广播电视台自成立始就因地方经济发展差异而发展不平衡, 因此省级卫视也就天然的承担起本省对外的宣传责任。我国的地方电视台从发展之初就天然的具有事业属性、行政属性和产业属性。[10]这三种属性集于一身, 全国的31家省级卫视定位同型化、内容同质化、编排同构化现象严重, 导致了结构、竞争、运作和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在制播分离以后这样的问题仍然没有得以解决。宁夏卫视在制播分离以后走上了专业财经频道的道路, 关于本地区的节目明显减少, 地方特色也明显减弱, 在专业化的发展中深受宣传性的制约。从某方面来说, 宁夏卫视的宣传功能和打造专业频道之间如何平衡决定着此次制播分离的成果。

三、宁夏卫视频道制播分离路在何方: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制播分离

民族地区是我国相对迟发展地区, 处于相对不利的市场环境, 并且这些地区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稳定民族心态, 化解断裂与失衡, 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如何让通过外源动力的输入, 实现民族经济与社会自我本为的发展, 使民族经济、民族社会、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赋予创造性的整合, 是当下包括宁夏在内的我国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难题。

宁夏卫视作为外界了解宁夏的窗口, 作为宁夏走出去的桥梁, 在社会转型期间建构适宜的社会角色, 增强民族互动是十分必要的。在社会转型期间, 制播分离是宁夏卫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必由之路, 制播之路如何走, 制播分离分多开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 构建适宜的社会角色

现代化的车轮已不可逆转的滚滚向前, 是主动改变求得生路, 还是被动接受淹没于车轮之下, 是我国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宁夏卫视制播分离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的民族社会现代化具有迟发型、模仿性、外生性、不平衡性、艰巨性、紧迫性等特征;同时还面临着“三级两跳”的压力。因此, 在现代化过程中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现实的, 必须借助外力的推动与帮助, 从本地区实际状况出发, 因时、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宁夏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 宁夏卫视频道必须转变观念, 构建适宜的社会角色, 承担起传播枢纽的职责。它借助自身大众传媒的性质, 对内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 维护本地区的团结稳定, 对外介绍宁夏经济发展, 风土人情, 从而搭建宁夏通往外界的桥梁, 为宁夏吸引更多的“外力”, 聚合本地区求发展的“内力”, 为其在现代化道路上快切稳得发展提供帮助。通过制播分离, 宁夏卫视首先要解决关乎组生生村的经济问题, 通过内部改革, 与第一财经合作打造“品牌频道”, 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宣传宁夏, 加强信息的流通, 从而带动整个宁夏地区的发展。

(二) 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兼顾

事实上, 制播分离政策的实施应以服务为中心, 以发展为目的, 以改革为动力, 以体制为基础, 确保台内地方新闻、社教节目制播重点, 求真务实、稳妥推进其他节目制播分离。[11]我国的省级卫视的行政属性要求省级卫视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 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发展之初就被赋予了鲜明的舆论宣传功能, 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卫视, 还肩负着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谐, 民族现代化的重要职能。在制播分离中要当好“把关人”, 达到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 始终掌握频率频道的使用权、定位权、节目终审权、节目播出权。在我国传媒产业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转型过程中, 将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的节目制作部分引入市场机制, 按企业经营的方式优胜劣汰, 使之成为市场的主体, 从而搞活经济。这不仅有利于民族地方的电视台降低成本选择节目, 提高收视率, 而且对于聚集社会力量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对于加快民族现代化而吸引外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主动求变以适应新形势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 应制定播出机构外购节目的比例, 地方台在言论的平台上应占有主导地位, 把握整个频道的走向和节目的思想, 承担起大众传媒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地引导舆论和传播思想文化。

四、结语

当前, 我国民族地区卫视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要应对加入WTO而带来的传媒市场的开放, 国内外各传媒的竞争, 解决自身竞争力弱, 节目质量不高, 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创立品牌频道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传媒的共识。因此, 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台”概念逐步淡化, “频道经营”和“节目经营”才是更为适当的选择。宁夏卫视与第一财经的深度合作就是在制播分离政策下积极应对竞争的新尝试。在新的发展模式下, 宁夏卫视积极探索, 摆脱了与其他卫视同质化的束缚, 频道定位明确, 核心竞争力提高, 但同时也导致了本土化特色流失, 宣传功能弱化等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只有转变观念建构适宜的社会角色,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 才能使民族地区的卫视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以后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宁夏卫视制播分离不仅是省级电视台第一次借壳上星, 还打破了央视二套这一唯一全国性财经频道独大的局面, 直接引发电视财经频道的激烈竞争。本文以宁夏卫视为案例, 从民族社会学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制播分离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进而探讨民族地区卫视的发展。

关键词:宁夏卫视,制播分离,民族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宁夏卫视落地覆盖再创佳绩[N].广电信息, 2010-01-21.

[2]宁夏卫视在全国的排名大幅前移创今年最好收视[J].银川:宁夏广播电视台, 2008-10-29.

[3][9]刘青山.第一财经携手宁夏卫视, PK央视财经[N].广告导报, 2010-03-13.

[4]马学恕, 白振文.宁夏统计志[M].银川:宁夏统计志编纂委员会, 2005:201.

[5]费孝通“.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J].读书, 2001 (4) :3—9.

[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7]王宇航, 杨阳, 卢英.由制播分离引出的思考[J].新闻传播, 2006 (7) .

[8][11]陈晚青, 成铁军.从西部地区地方台客观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J].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05.

省级卫视频道发展策略分析 篇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环境中, 省级卫视频道要谋求发展就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专业化之路, 进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目前, 我国很多省级卫视频道存在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并都选择了综合频道定位, 无论是节目内容, 还是节目类型, 呈现出极大的同质化现象。这不仅会浪费宝贵的频道资源, 而且难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如何解决频道缺乏专业性和个性化的问题, 是摆在省级卫视频道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 省级卫视必须想办法让自身特色得以凸显, 通过专业化频道细分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 这是当前我国省级卫视必须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提到省级卫视频道的特色, 海南电视台旅游综合频道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该频道把时尚休闲的全国性旅游专业频道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 目前, 该频道已经由当年广告收入不到3000万元, 发展到现在的总资产达1.9亿元的公司。据有关收视数据显示, 该旅游频道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省级卫视。可以看到, 该频道的发展历程为其他省级卫视突破重围、发展自身特色和风格树立了榜样。

二、打造电视品牌栏目群

对于电视观众来说, 在他们心中最直观的个体莫过于电视栏目了, 很多电视观众都是先对某个电视栏目有印象, 进而才会向整个电视频道延伸。因此, 要想促进电视频道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就应该着力打造品牌栏目。

观众一旦对某个品牌栏目忠诚, 那么就会在频道收视平台和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和关系。观众对品牌栏目产生热爱后, 就会对频道充满期待, 从而就会对栏目卫视频道产生忠诚度。例如, 湖南卫视在周五晚上将《天天向上》和十点档进行联通, 通过对共同主题嘉宾等进行充分利用, 以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且依托《天天向上》这个具有稳定收视率和高人气的宣传平台来大力宣传十点档的娱乐节目, 如《我是歌手》。不仅如此, 湖南卫视还在一周的各个板块中专门对每一季的娱乐节目进行呼应式宣传,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主打栏目的知名度, 还能带动收视率低的栏目不断发展。

三、打造与电视频道相符合的主持人

要想促进卫视频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决不能忽视主持人的重要作用。通过打造和省级卫视频道定位相适应的主持人, 能够为频道吸引和稳固收视群体, 这样有助于提高频道的知名度。节目理念以及频道的定位是通过主持人体现出来的, 主持人的言语和形态就是向观众传达频道理念的有效媒介。观众很可能因为喜爱某位主持人而持续关注该节目, 这种节目与主持人进行捆绑的方式能够让观众对节目持续观看, 并产生忠诚度, 同时这些忠实观众又会充当二次宣传媒介进一步提高主持人的知名度。而对于频道来说, 不仅可以打造主持人的知名度, 还可以对主持人的知名度进行再次利用, 让同一个主持人主持多个节目, 这样有助于提高频道的收视率。例如,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 从之前的《玫瑰之约》到后来的《音乐不断歌友会》, 再到现在的《天天向上》, 不仅使自己人气爆棚, 也使得湖南卫视的收视率持续攀升, 走在全国卫视频道前列。

四、频道的宣传推广

为了在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取一席之地, 吸引更多的观众, 卫视频道既要维护好自己的频道品牌, 还要注意对自己进行积极地宣传推广。当前, 特别看重电视节目线上的内容, 要带动频道品牌发展就需要制作更多的自制节目和特色栏目, 在这个过程中, 节目嘉宾、主持人以及社会热点话题都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方式。尽管《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播出后参赛选手受到各界质疑, 节目剪辑也受到了网友抨击, 但是周杰伦的参与使观众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 这也说明了明星能够带动卫视栏目及卫视品牌发展, 吸引观众继续关注。同时, 周杰伦也通过“小公举”以及“纠结伦”等昵称提高了人气, 也带动了浙江卫视品牌传播。

五、频道品牌的延伸

所谓的品牌延伸就是在现有品牌资源上开发产品, 毕竟品牌并无实体形态。因此, 要想让观众为电视买单, 还要在现有品牌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延伸产品。电视频道进行品牌延伸, 往往指的就是频道节目品牌。卫视频道必须十分明确自身所拥有的品牌及资源以及自身的品牌定位, 从而发掘有潜力的品牌。卫视频道进行品牌延伸, 应坚持线上内容为主, 线下活动为辅, 并融合延伸产业以及融媒体等多种形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一是品牌栏目。可采用的形式主要有发放栏目或嘉宾纪念品等, 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 从而让其参与栏目互动。二是开发不同渠道关联产品。比如《第一财经》, 最开始是从广播财经频道起家的, 而现在它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 并整合了第一财经的相关内容, 把自身定位为专门做中国最好的财经新闻, 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品牌影响, 同时还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集电视、网站、广播以及报纸等于一身的全媒体平台, 以发挥持续的品牌效应。三是发挥明星效益。通过派发歌手演唱会门票或开展主持人团队活动等, 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吸引受众关注, 从而实现盈利。

摘要:当前, 省级卫视频道普遍存在同质性的问题, 缺乏自身特色,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普及, 使得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加上省级卫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目前省级卫视频道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一直停滞不前。基于此, 本文将针对省级卫视频道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比如走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专业化之路、打造电视品牌栏目群以及与频道定位相符合的主持人、注重电视频道推广等有效策略, 旨在帮助卫视频道提高核心竞争力, 突破瓶颈, 赢得发展。

关键词:省级卫视频道,特色,品牌栏目,明星主持人

参考文献

[1]何涛.省级卫视频道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21) :12-14.

[2]张慧卿.探析省级卫视的发展战略[J].当代电视, 2013 (7) :67-69.

民族卫视频道 篇3

电视的频道定位是指根据电视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要求, 对市场环境和内外部资源进行科学分析, 从而合理界定频道的节目内容构成, 目标观众群以及竞争范畴, 并形成最优化的整体频道布局。若把频道定位看作频道发展的起点, 那么特色化频道定位就是频道发展的策略。频道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特色”二字, 尤其在中国电视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 特色与市场具有了直接必然的联系。省级卫视不再是单一的“窗口频道”, 技术上的支持成就了省级卫视“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的覆盖范围, 但与此同时更需要特色化的频道模式相伴而行, 于是, 特色化频道定位便成为省级卫视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湖南卫视自1997年开播以来, 便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而真正把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 是在2002年召开的“湖南卫视战略定位研讨会”上, 确定湖南卫视频道内容定位为“以娱乐、资讯为主的综合性频道”, “娱乐”为主的频道基点得以明确, 成为频道品牌的显著标签。紧随其后, 2003年初的台务会议又提出了湖南卫视“三个锁定, 三个兼顾”的品牌定位:锁定娱乐, 兼顾资讯;锁定年轻, 兼顾其他;锁定全国, 兼顾湖南。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评估和论证, 2004年初, 湖南卫视终于推出了“快乐中国”这一独特的品牌口号, “快乐中国”是湖南卫视的品牌核心理念。同年6月, 湖南卫视正式提出“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 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 作为湖南卫视的全新定位。纵观湖南卫视开播至今所取得的每次进步, 频道的发展与频道定位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定位是品牌之母, 品牌定位的主要含义是寻找到品牌在电视市场和受众心目中一个合适的最佳位置, 确立品牌的热点、趣点、视点和卖点, 并牢牢占领。实质是电视媒体为品牌创造培养一定的特色和个性, 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 以满足观众的某种需要和偏好, 以增强品牌竞争力。品牌在媒体运行中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 它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味和文化, 对塑造良好的电视形象尤为重要。湖南卫视娱乐品牌的创建离不开具有价值的品牌节目, 很多观众都能说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快乐大本营》、《真情》、《谁是英雄》……这些节目都围绕湖南卫视的品牌个性, 创造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其中一些节目经历过多次改版, 至今仍保持活力, 这在我国的电视节目史上难能可贵。另外, 湖南卫视还在持续保持原有名牌栏目的创新活力与原创品质的基础上, 不断推出新节目, 在栏目活动化盛行的今天, 湖南卫视首创的《超级女声》更是运作得绝妙, 实现了媒体和企业的双赢, 取得了极大的反响;随后又是《闪亮新主播》、超级系列的登场, 正是这些强有力的内容资源成就了“快乐中国”个性化的综合频道。

传媒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 的构成要素有三:传媒理念识别 (MMI) 、传媒行为识别 (MBI) 、传媒视觉识别 (MVI) 。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正是贯彻了这三要素, 如湖南卫视频道标识一改以前的传统台标所固守的红绿蓝, 选用了寓意辉煌、收获、火爆的金黄色, 这一简明的图案不仅向观众传达了“鱼米之乡”、“第三只眼看世界”、“燃烧的火苗”等寓意, 还体现出湖南卫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不落俗套、敢于创新的品格, 更透射出湖南卫视一种朴实亲切、热情爽朗、前卫向上的精神风韵。同时, 频道整体颜色主要倾向于明亮色, 给观众以清新亮丽的视觉印象, 形成了频道以娱乐为中心定位的整体理念与风格特色, 对频道定位的入心入脑,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美国传播学者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能》一书中指出:“传播定位是指一个传媒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传媒的特质或价值。”品牌活动和栏目能提升频道的观众美誉度和满意度, 从而整体提升频道的知名度, 以品牌活动和栏目为核心的节目体系是形成全频道的个性和风格, 对频道的未来发展十分关键。媒体品牌栏目影响力的覆盖范围、业内的评价和受众的口碑、稳定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皆非一日而成, 是长期良好传播质量的累积。只有树立牢固的精品意识, 才能确保栏目的质量, 从而持久地吸引受众。湖南卫视精品意识的强化主要体现于三方面:其一, 加强选题策划。其二, 寻找独家视角。其三, 表现形式灵活。电视频道定位是媒介竞争的必然产物。频道定位很关键, 定好位更重要。频道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所涉及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在我国省级卫视频道定位的热潮中, 作为特色化频道定位范例的湖南卫视, 其频道定位于“以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 在内容规划与品牌塑造上, 湖南卫视的特色定位为频道自身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经验, 亦对其他省级卫视定位的探索进程提供了参考。

摘要: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于“以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 是国内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和形象区隔的第一家。其定位理念从“娱乐领军”到“快乐中国”的提升进程中, 根据自身资源, 结合内容、品牌等特质要素进行科学定位, 发挥既有优势, 强化频道特色, 塑造强势品牌, 形成核心竞争力。

民族卫视频道 篇4

2011年3月4日“两会”召开期间,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 不再播出商业广告是“国际惯例”, 国外的公共电视台不播商业广告是一种普遍现象。重庆卫视禁播商业广告后, 将会产生3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损失的一半将由政府财政买单, 而另一半, 则由重庆电视台其他11个频道以及重庆广电集团的其他经营收入弥补[1]。目前, 其他各省市级领导尚未就此事发表意见, 而业界、学界及广大网民却对此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业界的关注点主要是彻底停播商业广告以及供养体制的变革等。学界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电视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问题及中国公共电视台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而广大网民更多的是关注财政拨款、禁播商业广告这些较敏感问题。

一、“红色频道”现存问题剖析

之所以重庆卫视此次改版能引发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主要原因在于彻底禁播商业广告这一做法的极端性以及声称要建成“中国第一家公益电视台”这一尝试。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其勇气值得肯定, 但同时也由于中国尚未建立任何公益电视台, 缺乏相关经验及参照体系, 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局限性。就这些问题, 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一) 对公益电视的理解流于表面, 未能理解其实质

公共广播电视作为一种肇始于欧洲的传播制度, 其宗旨是通过多样化的节目、普遍性的服务, 为全体公民提供严肃的、文化性和教育性的节目[2]。仅仅不播广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电视, 关键在于内容的公益性、独立性, 以及客观性、公正性。正因为它具有客观、公正的本质特征, 因此公益频道不等同于宣传频道。列宁有一个著名的“灌输论”思想。对于人民而言, 你给他灌输什么思想, 他们就有什么思想。你给他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多, 他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主导思想[3]。但是, 人民不是毫无思想的木桶, 任由你来灌输和摆布。灌输之前首先应考虑人民需不需要、能不能接受, 要注意和在乎人民的感受和反应。过去确实存在一些“左”的东西, 其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 但却没把事情办好, 这是为什么?究其根本原因, 是把“替人民做主”理所应当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了。所以, 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扬民主, 坚持走群众路线。而广告形态的借鉴只是皮毛, 独立精神的习得远比把商业广告驱逐出重庆卫视的大门更为重要。重庆卫视以"红"色为基调来打造公益电视, 至于这个颜色是否符合民众的意愿, 是否尊重了新闻发展规律, 是否顺应了时代潮流, 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二) 由财政拨款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禁播一切商业广告而没有了原本媒体耐以生存的广告收入这一主要经济来源, 接受财政拨款的实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又施行了计划经济的方式。而计划经济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动力, 易产生惰性。其结果很容易使媒体从业人员不再有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中的竞争压力, 不再有需要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的紧迫感, 因此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首先要靠内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能一味依靠财政扶持, 而要加强卫视自身的发展, 坚持卫视与集团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依托广电集团进行开源创收。这种开源创收主要是通过把卫视频道的精品栏目节目衍化成为物质层面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并提供给那些有需求、有能力的消费群体而最终得来的。就像央视《百家讲坛》和各大卫视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有物质形态的衍生消费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个消费市场很广阔, 收益前景也很可观。

财政拨款带来的另一问题是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行政拨款的资金与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 广告费的部分可以作为福利等发放, 而行政拨款就控制得相对较严格。节目的质量好坏是吸引受众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说不管资金来源方式如何, 决定重庆卫视今后发展前途的仍是收视率这个量化指标。一旦收视率上不去, 其他附加产值就会大受影响。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显示, 2009年, 重庆卫视收视率在全国省级卫视中排名第九。2010年, 重庆卫视的广告收入仅为3亿元, 收视率在省级卫视中排名第15位, 但在2011年新年改版后收视率已经下降到全国第36名, 省级卫视第23名。缺乏资金的后果就是高水平媒体从业人员将流向其它环境更加宽松的媒体。因此, 从目前重庆卫视的现状与未来前景来看, 只有把红色频道做到极致, 进一步提升收视率, 才能换来重庆卫视的明天。在等待行政调整的阵痛过去之后, 用红色频道的收视率来重新赢得市场的认可。此外还可以把红色频道的经典栏目拿到重庆卫视其它频道播放, 这样其它频道的广告收入又可拿出一部分保证红色频道的运转及制作人员的福利, 保证对人才的吸引力。

财政拨款还有可能导致媒体的新闻专业性水平下降。作为一家新闻机构由于基本上不靠市场运作, 而是靠政府财政补贴, 这样就很难使其保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 难免会大量出现歌功颂德、言不由衷、倾向性明显的新闻报道, 就有可能失去客观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的本职功能, 沦为政府单方面的传声筒, 从而缺乏独立性, 难保其客观公正性。这样不仅不利于其公信力在民众心中的树立, 也不利于深化政府与民众之间良好沟通与互动的关系。

(三) 节目内容种类单一, 可视性不强

重庆卫视打造的“中国红”,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祖国山河一片红”, 时间久了很容易会有乏味感, 产生审美疲劳。看电视不等于上党课, 过雅缺俗是不行的。正如有人戏言, 倘若把“土豆”看成是主旋律的话, 那么这种主旋律之下的多样化不外乎是“土豆块儿、土豆片儿、土豆泥儿、土豆丝儿”这之类的。只有形式的简单变化, 没有本质的区别。观众往往排斥形式单调乏味、充满说教意味的节目内容。频繁播出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观众大多都已熟悉, 难免产生厌倦心理。要想抓住观众的心, 就要让节目办得贴近观众, 同时内部调节也很重要, 要善于围绕观众关心的人和事来做文章、办节目, 着力在提高节目的启发性、服务性和参与性上下功夫。

二、对策初探

重庆卫视力求打造中国第一家公共电视台, 首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 我国的公共电视台是基于中国体制背景与现实层面下发展的一种新兴概念,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电视, 是被中国化了的公共电视, 它与传统的西方公共电视、中国的国营电视内涵都有所不同。国外的经验我们不能一味模仿、照搬, 而应当在尊重我国国情和社会体制的前提下, 借鉴其先进方面, 这些都只是外部助力。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国情出发, 自主创新公共电视运营与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 开创符合时代发展的我国电视新格局。就目前来看, 重庆卫视尚处于试水期, 各种风险都有可能会不期而至, 各界人士对于重庆卫视的发展前景也心怀忐忑, 各有担忧。但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 为了促成新事物的不断发展, 我们只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正是由于现在不成熟的公共电视发展体制, 所以更要借鉴国外的公共电视发展经验, 以辅助重庆卫视的成功转型。

(一) 择优借鉴西方公共电视模式, 完全照搬并无可能

中国公共电视发展, 若完全照搬西方发展模式, 这无疑不现实。首先, 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截然不同, 中国公共电视不可能完全摆脱行政管辖, 偏离基本政治方向。中国广播电视具有的政治属性, 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另外, 鉴于中国与西方在历史现实条件上的种种差异, 全盘照搬西方公共电视标准, 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 力争一步到位, 无异于拔苗助长。我国公共电视正处于历史性的关键节点上, 处于具有丰富可能性的十字路口上。在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如何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的公共电视路径, 把现有的频道资源有效整合, 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电视发展体系, 迫切需要缜密思量。就中国目前的公共频道而言, 可以看到其往公益性方向的转变。作为县级台通道的使命和职能不再被强调, 它面临着重新定位, 以公益性为立台的根本, 许多省份的公共频道均进行了定位上的调整、补充或转向, 主动开辟电视公共空间。例如江西定位于“公益和爱心”;河南为“平民视角, 百姓语言, 真诚服务, 进家入户”;宁夏是“以文化娱乐类节目为重点的专业频道”;福建“突出公共性、服务性、市场性”;海南“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江苏是“公益公共, 共创共赢”。无论口号是什么, 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各台不约而同地定下了“公共利益”的基调, 这是“曲线救国”路线, 虽然现在尚未成型, 离真正的公共电视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但总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而重庆卫视此次将自己定位于“中国第一个公益电视台”, 要打造鲜明中国特色的“红色频道”, 这就是长驱直下, 直奔主题, 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的公共电视发展之路。因此完全照搬西方公共电视发展模式在中国这个特定语境下是走不通的。只有在坚持喉舌身份的基础上, 将公益性、公共性贯穿于节目制作理念、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之中, 走有别于西方的差异化之路, 真正树立起自身鲜明的频道定位, 才能真正被观众接受, 而不是昙花一现。

(二) 多渠道保证资金来源

目前重庆卫视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 维持机构的运营与管理。2011年3月, 重庆市政府拨款1.4亿元用于重庆卫视改版, 全力支持重庆卫视打造红色公益频道。但仅由财政支撑的重庆卫视, 会不会因为资金渠道的单一而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我们先来看国外著名的公共电视的发展案例。

日本公共电视NHK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家庭收视费和小部分的财政补贴。NHK的普通收视费为每月1830日元左右, 相当于一个普通日本家庭平均收入的0.55%左右。据2001年的统计, 日本全国86%的家庭缴纳收视费。2001年NHK全年收入仅收视费一项就达到6414亿日元, 占总收入的96.8%, 剩余的3.2%则是来自国际广播以及政党选举宣传时的政府拨款, 这种收视费收入每年相差无几, 这就保证了NHK的节目可以不受商业电视广告资金的左右[4]。显然, 由于收视费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从而迫使公共电视制作机构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喜好与需求, 着力提高节目质量。反观重庆卫视的资金来源, 现在受众缴纳的家庭收视费本来就不多, 还要分摊至全国四十家上星卫视, 重庆卫视的实际电视收入可谓是微乎其微, 更别说承担起重庆卫视节目制作的大额支出了。怎样探索多元的资金渠道, 重庆卫视可借鉴NHK, 一定程度增加家庭收视费的费用,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要建立在高质量的节目之上, 并通过一系列机制比如节目监管机制、评估机制等加以考量, 让观众觉得收费是合理的、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

英国公共电视BBC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家庭或企业购买的电视执照, 以确保BBC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以“教育、通告和娱乐”大众。可以看到, BBC在资金来源上与NHK类似, 都是以受众的视听费为核心, 以节目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依托, 多元化发展。此外, BBC还通过出售自制节目的版权, 经营控股公司以及接受政府的拨款等多元途径来获取资金。重庆卫视可做一定的借鉴, 不仅可以将自制的红色节目出售给国内其它电视台, 还可通过国际节目交易平台, 将节目版权远销至海外, 赚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这种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靠政府财政扶持导致资金不足的短板。另外, 还可通过立法集纳来自社会的投资或捐赠的资金。在欧洲, 政府通过实施减税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帮助, 而相关企业可享受到3%左右的税收优惠。意大利于2000年颁布了“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 规定企业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均不计入企业应缴税款的收入基数, 也就是说企业可以不为那部分资金纳税。这有效地刺激了私人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5]。此外还可以效法美国的博物馆业模式, 对私人慈善捐赠等行为实行捐赠减税政策。美国政府对于私人捐赠的文物, 根据专业鉴定师估算出的捐赠金额, 减免个人所得税。以上做法值得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考虑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与颁布。为我国公共电视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三) 创新内容、丰富形式, 增加红色节目的含金量

各界质疑中反应较突出的就是重庆卫视节目内容单一、可视性不强的问题。重庆卫视打造的“中国红”,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祖国山河一片红”, 时间久了就有审美疲劳。事实上, “红色”节目并非只是主旋律节目那么简单, 而应该是具有公益性质的高文化内涵的节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 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所谓红色文化, 从狭义上讲, 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如火如荼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从广义上讲, 它既包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精华, 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是先进文化、进步文化的统称[6]。如此看来, “红色文化”并非通常理解上的那么狭隘, 而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当然, 虽定位“红色频道”, 但也不用“板起脸”来办电视, 让荧屏一片红。国外公共电视则是在尊重观众收视习惯的基础上, 创新内容、丰富形式, 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既让观众喜闻乐见, 又能做到寓教于乐。相比起来, 重庆卫视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三、结语

当前, 中国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在积极探索公共媒体的构建与发展, 重庆卫视定位“中国红”, 打造中国第一个电视公益品牌, 无疑是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仅是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电视媒体实现突破发展的创新之举。诚然, 公共电视所要实现的“公共利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公共频道的先驱者们可能会在初期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 但正是这种历经阵痛的实践摸索, 才可能真正培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独立客观、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的公共频道。重庆卫视能否开启中国广播电视的新格局, 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杜远, 赵建华.重庆市长解读“红色频道”财政“买单”1.5亿[EB/OL].[2011-03-0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3-04/2885625.shtml.

[2]刘晓鹏.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局与出路[J].新闻大学, 2005 (2) .

[3]蒋舟.学习列宁的“灌输论”思想[J].学习月刊, 2006 (12) .

[4]薛洁.论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优势——日本NHK经营模式分析[J].新闻知识, 2004 (10) .

[5]意大利的国家名片——永恒的古迹[N].人民日报, 2007-08-29.

浙江卫视频道包装设计中的优化解决 篇5

(1) 屏幕资源销售分散, 视觉呈现凌乱。屏幕上会出现多角、甚至四角都有内容的情况, 导致收视环境差。

(2) 包装时间短, 无法多露出频道导视和ID。品牌形象凌乱, 无系统体现。宣传片及频道ID排播频次少, 不能形成导视体系。浙江卫视每日包装时间360秒中, 除开电视剧下集预告 (4分钟) , 纯包装时间只有2分钟 (2个包装档位) , 因此频道包装宣传片很难露出, 频道ID形象更难体现。Id时长与创意需调整。

(3) 色调比较复杂, 主题视觉符号不强, 失去了电视包装应有的价值。注意板式的色彩要统一, 这样才能做到突出视觉符号。各个导视板块的色彩应该尽量统一, 运动方式等也应该有个统一的运动变化, 这样才能在视觉上和谐。

(4) 字体字号颜色不规范, 各个中心、栏目未能统一, 屏幕呈现纷杂。

(5) 在电视频道包装中贪大求全地穿插了许多烦琐的非主题的元素, 影响了主题的突出。黄金时间的连续剧下节看点的预告, 广告压屏版式严重破坏整体包装体系。

频道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 视觉风格的调整, 产品的设置与播出流的流畅、广告营销的实现互相渗透影响, 而笔者所在浙江卫视总编室决定在最大程度上对包装体系进行一次优化调整, 并在后期使用中不断完善。

二、针对浙江卫视频道形象包装缺点的整合优化

(一) 整体视觉风格统一

好的理念要靠新颖的形式传递, 与理念的意境相结合的形式可以诠释理念的深远内涵。浙江卫视立志高举视觉之锤, 打造视觉极致符号。

(1) 频道标识。针对浙江卫视原先平板式的LOGO, 进行了颜色、材质的升级, 让蓝色更加炫蓝。设计后的浙江卫视台标保留了原有台标的基础图形, 并对其作升级处理, 使台标展现了更多灵动之态。以圆角矩形为背景衬托, 地方特色浓郁, 鲜明突出, 寓意深刻。选择蓝色作为总台标标识的标准色和包装基本色, 更显庄重大方、严谨理性。

(2) 频道色彩。浙江卫视是以中国蓝为基调, 而蓝色具有激发深沉激情的能力。“梦想天空分外蓝”, 蓝色给人的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是与稳定、信任、智慧、忠诚和真理这样的概念相关。蓝色是主要的冷色, 并且在视觉上使有限的空间得到膨胀, 蓝色是作用于精神的。色彩是区别不同频道标识最有效快捷的方式之一, 它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视线。

(3) 频道字体。字体是电视频道整体包装中统一使用的字体, 由于每种字体都有特殊的意味以及后期制作可加工性的大小, 所以在频道包装时, 字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浙江卫视整体频道包装的中文字体采用的是兼容性和后期加工性较好的字体, 避免因为加粗、加边、阴影等效果而出现字体变形。浙江卫视对“中国蓝”的字体和形式进行了新的设计, 成为左下角特别的角标。在频道导视体系的应用和栏目唱词应用中新加入了一款新的黑体字。既单纯又统一, 黑白对比强烈, 浑厚稳健, 富于现代感, 识别度高。

(4) 电视频道形象宣传。电视频道形象宣传包括电视频道ID、电视频道形象宣传片等能够传达频道形象的部分。电视频道ID是频道表明身份的宣传品, 它是建立和维持频道品牌识别的重要手段。作为频道整体包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意义在于建立频道与观众和广告主之间的沟通、直接表达频道的立场诉求, 直接体现频道的风格理念。通常每条频道1D的时间控制在5秒至10秒, 但播出频率很高, 通过简洁明快的方式, 在短时间内直接明确地提醒观众, 正在收看的是该频道, 并且传递该频道的个性、内容、风格等相关信息。例如, 上海生活时尚频道, 每小时就有8次5秒的频道ID宣传, 全天约播放120次频道ID。ID的播放, 完全是由频道品牌营销策略, 但是, 这么高频率的播放, 如何做到不造成视觉疲劳, 就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了。在频道ID中, 普遍被接受的视觉形式有两种:其一, 对频道1090的空间化演绎。其二, 带有创意情节的拍摄与视觉平面构成相结合。无论是哪种形式, 都要求视觉设计能够带来更多的空间感受, 从而削弱视觉疲劳的可能。同时, 平面设计元素的介入, 可以用来准确象征某种特定理念, 作为勾勒频道品格的介质, 保证了频道ID能够高度抽象概括频道理念。

(5) 导视体系规范。电视频道导视系统是以发布具体的节目收视信息为手段, 以提高频道和栏目收视率为目的;导视系统着力关注一个或者几个栏目的播出频道、播出时间、精彩内容、收视利益等信息的宣告与表达。因此, 导视系统在频道形象包装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导视系统犹如书的索引, 是观众即时地选择收看电视节目的指南。提供节目信息、强化节目收视利益点、减少观众收视成本, 提高频道收视率、培养稳定的观众群, 都是导视系统所肩负的责任。1) 版权页。可以表明节目的版权, 强化频道识别。版权页还可以插入到频道编排中, 以控制播出节奏, 作用类似于呼号。电视频道版权页, 主要目的在于保护频道和节目的版权, 它被广泛运用在节目结尾, 以表明节目的版权, 强化频道识别。它的设计多以频道标识为核心, 讲究在电视画面中的构图设计。主要以平面方式呈现, 也可以有动态演绎。在这个部分, 需要着重考虑画面的构图艺术, 在版权页的设计中, 频道标识的构图位置要求简洁、醒目、和谐、均衡。能够根据频道标识的轮廓、大小、色彩、体量感等因素, 来考虑版权页视觉设计上的美感与均衡, 要重视画面视觉中心点的设计和运用, 并顾及画面图像色彩和明暗等因素对视觉中心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对平面设计的要求非常高。动态的版权页, 主要指在版权页的设计中频道标识自身有演绎的动作, 呈现丰富的视觉感受。动态的演绎可以使频道版权页看上去更生动, 在整个频道栏目组接上, 显得更为流畅, 有延续性。2) 多预告。提示观众频道后续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 让观众准确及时地收看频道节目。3) 单节目预告。提示观众频道后续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 让观众准确及时地收看频道节目。其功能性与多预告相似。例如下一档、即将播出、马上回来、稍后播出、正在播出。其在使用时的编播位置不同。4) 广告倒计时。提示观众频道广告的时间倒数计时, 避免节目间歇时段观众流失, 制造观看心理预期。5) 首重播。提示观众频道该节目的具体播出时间, 让观众准确及时地收看频道节目。通常在片尾前使用。6) 角标。角标是栏目的形象标识, 重要功能在于随时提醒观众正在收看的是什么栏目和其播放时间。7) 特约播映。栏目间隔中的广告赞助版式。8) 栏目片尾。将片尾工作人员名单于下期预告整合在一起, 可以留住观众, 控制收视率。9) 字幕条、信息字幕版、短信息字幕等。

(6) 广告产品的梳理整理。为营销中心产品做服务。广告产品结合呈现, 针对频道现阶段的广告客户需求, 合理设计导视产品, 在客户展现和频道品牌呈现上作更好的平衡。在视觉上形成更统一的整体性。

(二) 推广中国蓝电视剧品牌

电视剧品牌结合继推出《西游记》魔方篇系列动画后, 即将为《楚汉争霸》推出“楚汉英雄转椅子”系列动画短片以推广中国蓝电视剧品牌。同时, 将延续主持人创意宣传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标杆栏目的创意宣传结合明年季播标杆栏目, 创意策划带有独特流行元素的宣传片, 如即将在2013年初推出的“全民转椅子篇”, 把“转椅子”打造成为浙江卫视中国蓝流行符号。

整改后的浙江卫视包装设计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体系, 已经解决频道品牌形象凌乱, 无体系体现的问题, LOGO识别体系、品牌主色调、色彩搭配方案、中国蓝核心元素、整体视觉风格都有很大提升。电脑三维技术在表现虚拟的道具和想象的场景环境方面具有非凡的潜能, 镜头的调度非常灵活。其中包括:品牌形象呼号, 主体频道ID, 主持人宣传片。各方面产品的完善都促进浙江卫视品牌形象的建立。在频道广告导视系统中, 节目预告下一档、下二档、预告板、片尾、赞助、倒计时等大量不同的功能应用, 对现有的屏幕销售产品在保证广告客户权益的同时进行整合梳理, 确定了标准字体、字号、颜色、位置等信息, 使卫视屏幕形象更加规范统一。加强了各段位的衔接, 使播出流更加流畅, 用户观看体验与广告形成平衡点的同时是对品牌形象有很大的提升。浙江卫视电视栏目包装不仅在功能视觉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在实用和性能上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电视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传播窗口, 在应对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 包装系统也需要体现出其先进性。在浙江卫视2013包装设计中, 所有导视与形象宣传片均采用完整输出式包装模式, 在上屏应用中只需要将包装内容直接添加到播放内容中, 不需要任何复杂操作, 这不仅可以提高平时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并且在应对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也有显著效果。整体应用以简单、快速、一键化设计模式。

“色彩给影视画面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的色彩, 它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但是人们却能感受到他的感情, 主要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同时, “鲁德夫·阿恩海姆曾指出:色彩有表达感情的能力, 其效果非常直接, 并且具有自发性。”可以说这种自发性, 让色彩给画面无形中增添了感情。但是“一种色彩就如同一个音符, 只有在一定组合中才能表现出一定的意义。离开一定组合, 他只是一种色彩而不是情感。”因此我们更加注重频道色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心理研究, 色彩搭配中我们依然沿用蓝色为平道色的主色调, 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以紫色红色黄色为辅助色调, 从冷色至暖色一个均衡的过度, 给观众以睿智、冷艳、温暖、祥和的感情色彩。

电视台的用户体验和广告的数量成反比, 广告的数量越多, 用户的体验就越差;广告的数量越少, 用户的体验就越好。浙江卫视包装设计上, 可以看出在用户体验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在广告编排上, 分散广告播出时段, 避免广告累积聚集的情况。在广告投放上, 广告播报板、赞助版, 在广告播放的同时加入预告信息, 既满足广告的播出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长时间播报广告的同时, 我们加入了广告倒计时模块, 提高了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 大幅度缩短广告在观众心里的时间差。目前, 浙江卫视的形象、功能、视觉呈现中, 整体包装产品比较丰富, 不但有常规的节目预告和频道形象展现, 还为广告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展现平台。在日常播出中, 广告少, 且多为大企业形象广告, 屏幕产品简单, 整体性较高。

战略执行整合后, 无论是在节目制作, 还是整体包装, 还是品牌运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一, 播出流顺畅。第二, 主持人曝光大。第三, 视觉符号明确。第四, 浙江卫视改版后, 大力提倡综艺娱乐, 这一举措为企业进行娱乐营销开辟了最大的空间。广告客户的多元化是综合频道的优势。这让电视频道走进投入、制作、播出、盈利、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中来、创造出大的盈利空间, 实现专业化频道的可持续发展。

把电视频道、栏目放在产品的位置, 融入了积极的营销因素。包装概念的引入, 是对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甚至是电视台整体形象进行的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浙江卫视形象包装不仅注重外在形象的发挥, 更注重包装的本质功能及整体文化的发掘与积淀, 其优化解决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他的执行也是一个常态工作, 注重视觉效果, 关注收视体验, 提升频道收视流的营销效果将是包装工作优化方案的核心诉求。

摘要:电视频道形象包装的设计制作目的是区分不同的频道, 树立品牌, 频道形象只有充分展示频道其有个性特色的一面, 才能达到与其他频道区别的目的, 增加受众的记忆。浙江卫视树帜“中国蓝”, 将频道品牌形象视为生命线, 频道包装每年都会进行优化整改, 其目的为更好的服务频道整体品牌形象、收视体验和广告营销。

民族卫视频道 篇6

根据河北卫视召开的“责任媒体”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0年秋季节目编排方案,河北卫视定位理念由“中国家庭”升级为“责任媒体和谐家庭”。这定位更加强化了主流媒体的责任,致力创建责任型广电、民生广电、办人民群众满意的电视节目,贴心服务每个家庭。至此,河北卫视频道定位从2007年的“快乐家+家”、2009年的“中国最快乐的家庭频道”、2010年的“责任媒体和谐家庭”到2013年的“长城凝聚力量”,完成了“找位——定位——晋位”的三步升级。至此,中国第一个以家庭为特色定位的频道正式启动。

河北卫视的“家庭”特色首先体现在节目的编排上,周一至周五白天三大剧场——上午的快乐剧场、下午的品味经典和童乐剧场;黄金时段和晚间的“合家欢剧场”和“温馨剧场”,加上周末白天播出的《好剧打通观》以及每天晚间的“家庭服务系列节目”,按不同受众群、有针对性的播出优秀电视剧,整个节目编排贯穿了“家庭”二字。河北卫视打出“家庭”这张特色牌,走的正是频道差异化竞争之路。

1 频道定位分析

中国的电视从客体形态看,实际上走了三个阶段:节目化阶段、栏目化阶段、频道化阶段。目前,中国电视正处于从栏目化操作向频道化转型的过程中。在节目化阶段,中国电视节目的格局是一种原始的模糊;到了栏目化阶段,制播分离后,有了清晰的分界,资源分配、播出制作更加规范;频道化阶段是把各种有利于观众的资源充分调配起来,它不再是各类节目的简单拼接,而是由一种代表频道形象、体现频道理念的形式多样的包装系统与具体栏目合而为一,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频道定位是频道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宏观选择,包括频道市场定位、频道内容定位、频道受众定位等。从营销角度来说,频道定位的过程,就是确定战略的过程。河北卫视频道定位,是以“家庭”为核心,以“服务”为特色,打造的“中国首家家庭特色频道”。

1.1 市场定位——立足燕赵面向全国

在市场定位方面,卫视频道一直是比较模糊和双面的,一方面卫视频道通过上星,有了落地全国的渠道基础;另一方面,卫视频道从地缘接近优势考虑,又往往会从本地受众的角度出发来制作节目和经营媒体。因此,卫视频道如果没有清晰的定位,就很难在整体策略上体现差异化优势。

河北卫视在改版前也受到了这样的困惑,既想以河北作为主要目标受众,又不想放弃全国卫星传播的功能优势,结果不同诉求要求反而使目标模糊,定位不准。改版后的河北卫视开始转变思路,依托在全国的文化、历史大省的地位,既把目光放在了全国,又把本省的特色向外推广,一举双得。

1.2 内容定位——社会的细胞“家庭”

河北卫视的内容定位大体可以分为家庭和娱乐两大类。以家庭为核心的节目体现在前面提到的几大电视剧场,黄金时段的一系列家庭服务类的节目,如《家庭故事会》《家政女皇》《家有父母》《生活一点通》《真情旋律》等一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情感类节目,几个节目连贯打通一气呵成,形成十分强劲的节目整体化效应。

《家政女皇》是一档全新理念打造的家庭服务类节目的成功典范,用综艺的形式来包装生活服务类节目,节目采用内外景结合的拍摄方式,将生活小常识、小窍门用情节化的手段、娱乐搞笑的形式包装出来,配上非常有人气的主持人方琼和诚诚,两个人轻松的调侃和幽默的介绍使一档服务类节目充满了娱乐性、可看性和时尚性,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生活的见识。该节目的生活小妙招来自于观众的推介,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这个节目可以说是从观众中走来,一步步的又走向观众,贴近观众,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电视节目。节目一经推出,就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收视率也是一路飙升,成为河北卫视的收视冠军。

《家庭故事会》是大型故事情感类节目,挖掘不同家庭背后、触动人心的故事。节目以家庭的情感动人、给节目当事人创造一个互相沟通的机会,从彼此心灵深处袒露真情,节目对舞美进行了全新的包装,选取的题材也是不断扩展,以单纯的恋情、亲情、友情、恩情等发散至英雄的情感、社会热点背后的真情等,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家有父母》是针对老年朋友量身制作的一档互动游戏类节目,其节目的宗旨就是传递时尚、前卫的生活理念,引领老年人健康快乐的生活,体现新时代下老年人的生活新风尚,关注电视媒体一直忽略的一个群体。

河北卫视的“娱乐”特色也体现在编排上,《综艺大登殿》《万事如意》《综艺传奇》《明星童乐会》《时尚教主》《放眼看天下》《空间大改造》《全家总动员》等一系列的节目贯穿了“娱乐”元素,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黄金时段都比其他竞争台先进入娱乐时间。例如,《万事如意》是一档室内外结合的真人秀圆梦节目,刚出台就打出“为普通人实现你的梦想”的口号,对真人秀节目的残酷竞争做了颠覆性的改变,节目从头到尾充满了“温情和感动”,放弃了真人秀以残酷竞争来博人眼球的设计理念,更多迎合了观众心理的“情感需求”。《综艺大登殿》则将娱乐定位在“模仿”,但这个模仿又区别以往的“模仿秀”,而是强调形似的重要,将更多模仿的重点放在形体、神态模仿,即使是模仿歌手也不必真唱,而是对口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降低了观众的报名门槛,即可以不必有动听的歌喉,只要有表现的欲望就行。可以说,将游戏类的互动性进一步的增强,娱乐性进一步提高。

1.3 受众定位——主攻女性群体

河北卫视定位“家庭”特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受众心理需求考虑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而在家庭成员中,女性角色在我国的社会体制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同时她们也是一个家庭情感最脆弱、最容易表露情感和表达情感的群体。以家庭为核心的情感类节目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天生对情感比较敏感的女性受众,而她们恰恰是日用消费品和电视的最大消费人群。一方面可以保证相对稳定的收视人群,提高收视率;另一方面,可以由此增加广告投放量,拉动广告收入的增长。

对于女性观众而言,不论是家庭服务类还是娱乐情感类都能引起女性观众的喜爱。女性观众可以说是电视剧的忠实粉丝,所以几大剧场对于女性观众是很受欢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观众更是首屈一指,所以美人、美景的节目女性观众是很喜欢的,《时尚教主》和《放眼走天下》就满足了女性观众对时尚的关注。

1.4 风格定位——文化娱乐化

河北省一直是文化大省,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燕赵大地,文人墨客辈出,各式民间艺术也是熠熠生辉:年画、杂技、武术、河北梆子等都是属于河北文化的瑰宝。在这种深厚的文化的基础上,在全国都在拼真人秀的时候,河北卫视推出了大型文化类真人秀节目《中华好诗词》,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以弘扬中国文化为背景,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等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节目。这档原创节目已经烙上河北文化节目的烙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由此可以继续打造“中华好系列”,形成不同层面与领域的品牌节目。

2 品牌运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视等传媒业的迅速发展,电视产业由于广告对市场的改变作用,电视进入到了品牌时代。我们需要通过电视节目的品牌附加的不同文化、服务等品牌价值差异,来满足个性消费的时代观众的需求。

在确定好频道的定位之后,既然想要形成自己的电视节目品牌,首先要抓的就是节目质量,才有可能形成品牌,进而才能在心目中占据至尊地位。节目要一直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技巧性,在受众消费电视台提供的节目时,给消费者的内心构成整体印象的印记,使其清晰、具体,并在受众的心中逐渐通过被知晓,慢慢晋升为观众对节目频道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形成品牌制造效应。

河北卫视频道在品牌节目上也曾有过辉煌,《激情99——超级宝宝秀》是引领全国儿童即兴表演类节目的先河,《真情旋律》是在国内较早出现以普通人的情感故事作为主体的情感互动类节目,《读书》至今都是一档非常体现文化内涵的科教节目,CCTV-10的《名人书柜》就是模仿《读书》而生,《星光》是首个打破演播室限制,走进名人家庭的名人访谈类节目……很多节目不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走在了全国同类型节目的前列,曾经都代表着河北卫视的辉煌,但在频道没有形成鲜明的频道定位时,这些节目不具有整体的优势联合,力量过于单薄。在多次的改版中,很多优秀的节目被砍掉,唯一保留的就是《读书》和《真情旋律》,原有的品牌节目在改版中消亡,已经培养的多年的受众也随着改版流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品牌节目的形成是一定要依靠长期的优质节目的整合效应与观众的长期关注的双重作用力而形成的,而彻底颠覆式的改版往往会破坏掉来之不易的受众对已经形成的品牌节目的关注。

品牌频道运营战略是一个长久的坚持和表达,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受众的,其中节目的制作是核心,更要有过硬的节目质量和可看性,整体的包装是一个手段,使节目更具有精彩性和丰富性,在对受众定位进行清醒的认知之后,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地位就是需要对好节目进行更好的包装和营销,实现节目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岭涛.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升级卫视频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品牌打造与节目创新[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郭曼曼.电视频道的品牌运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5]李艳.电视频道运营的九大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6]王兰柱.2010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9.

民族卫视频道 篇7

其中, 西北地区以青海卫视为代表的体育频道异军突起, 在后奥运时代, 率先迈开体育频道特色化的第一步: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国际攀岩赛、黄河抢渡赛的基础上, 通过引进国内国际顶级赛事, 与青海独特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交相辉映, 突出文体特色, 实现差异化突破。

一、青海卫视壹体育的特色与开发

1、发挥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 办特色赛事, 享地方赛事资源 (1) 环湖自行车赛

青海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简称“青”。青海湖, 夏秋季节, 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 青海湖畔山清水秀, 天高气爽, 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五彩缤纷的野花、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与碧波万顷, 水天一色的青海湖, 依此美景, 青海省于每年7月或8月办起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青海台依靠有利的赛事资源, 用心挖掘, 精心推广, 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如:第四届环湖赛前举行的以“倡导全民健身, 为环湖赛喝彩”为主题的首届环青海湖自行车热身赛, 正是在环湖自行车赛的基础上, 为满足省内外众多自行车爱好者参加环湖赛愿望而开设, 在首届环青海湖自行车热身赛中, 200余名省内外自行车爱好者圆了参加环湖赛的梦。这一赛事的举办, 调动了全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 青海省体育频道的赛事资源, 得到二次开发的同时, 引导了当地受众关注和参与体育赛事的热情。

(2) 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

青海是一个具有良好登山和攀岩条件的地方,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素有“三江源”之称。青藏高原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是享誉海内外的高原净土。玉珠峰、玉虚峰、阿尼玛卿雪山、格拉丹冬等众多山峰冰川都是登山、攀岩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在青海普及和推广攀岩运动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自“2005年青海高原全国攀岩精英赛”举办后, 升格为国际赛事, 每年定期举办一届, 以推进和普及攀岩运动在中国西部、特别是在青海高原的普及和发展, 把“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打造成为国际顶级品牌赛事。

(3) 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

青海是孕育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的发源地, 正是凭借这独特的地理环境, 开发了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 它把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多国运动员的广泛参与。

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大体育赛事资源, 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青海卫视体育频道的三大赛事支柱。

2、与新媒体的合作, 推动传统体育媒体的跨越式发展

2009年1月青海卫视转型为体育频道, 此次转型联手新传体育, 锁定体育专业性改版, 并与新传并肩作战, 意为更进一步推广体育运动, 使体育运动更加全民化, 国际化。

新传体育 (Nu Sports) 是新传集团的在线宽频体育内容服务提供及互动行销平台。2006年2月8日, NBA官方授权新传体育 (Nu Sports) , 独家经营NBA赛事在线直播, 和NBA梦幻经理人游戏等内容。新传体育 (Nu Sports) 成为NBA在中国首家官方授权的新媒体内容服务提供商。

这次传统体育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合, 正是一次资源的共享, 以及播出平台多元化的尝试, 青海卫视壹体育以新媒体为播出平台实现收视群体的再度普及, 同时, 实现国际大型赛事转播的可能。

3、该频道发展中的瓶颈

在播出中, 赛事为王者之首的角色毋庸置疑, 然而, 体育电视专栏中, 没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专栏的似乎成为制约该频道发展的瓶颈:

从2009年青海卫视壹体育节目编排表中了解到, 壹体育的3个主要自制体育栏目, 都以富有特色的演播室、青春洋溢的主持新生代、以及娱乐化的手法由专业采编人员制作, 日播量将逐步达到6小时以上。

但三大栏目中, 没有一项与当地特色赛事有关, 因而很难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整合性宣传报道, 未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体育赛事资源开发和利用, 很难将受众对当地赛事的参与性和熟知度进行再进一步的提升。

二、西北地区体育频道的出路探索

1、深度的开发地方特色体育赛事资源

通过对青海卫视壹体育的分析研究, 笔者认为, 西北地区其他四大省区各体育频道的也应找寻适合自己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 开发合作运营, 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如:陕西西安城墙马拉松赛已成功举办多年, 但与体育频道的合作并不算成功, 其中, 深度的开发体育赛事资源, 有效的利用赛事资源, 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与官方机构的合作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甘肃兰州, 作为全国惟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过境黄河150多公里, 有近40公里处于市区, 有如此鲜明的地方特色, 以其为由头, 组织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是进行体育频道发展的有效策略。

2、西北地区作为多民族地区, 以民族特色为出发点, 开展西北五省联合体育资源的共享与开发

西北五省有其共同的特点, 做区域联合式的发展, 第一, 降低了因体育赛事而付出的高额成本;第二, 避免了跨多省市地区联合中, 文化及民族差异而造成的无法满足受众群高满意度的要求;第三, 迎合地方性受众的需求;第四, 有助于进行区域间的沟通和交流。

(1) 联合开发具有西北五省特色的体育赛事

被称为王者的体育赛事, 是体育频道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对于资金匮乏的西北地区体育频道来说, 联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 发展特色体育赛事, 成为可能, 如:五省著名的体育民间项目联合开发, 做区域性宣传, 全民参与, 阶段性比赛, 提高地方体育项目知名度的同时, 通过体育加强西北地区民族融合。

(2) 组建频道联盟

西北地区可进行频道联盟, 或专栏制作联盟, 因为专栏仅占频道内容的20%, 通常是所有体育节目中性价比最低的节目, 因此, 好节目并不多, 西北地区体育频道对此的投入更加谨小慎微, 如果进行区域联合, 做西北特色体育专栏节目或其他体育特色专栏节目, 既有利于栏目的发展, 提升西北地区品牌的知名度, 又有利于提高当地体育频道的收视率。

归根到底, 无论西北地区体育频道如何发展, 但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即:在竞争中需求提高, 在提高中寻求对社会的责任, 以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风貌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辉.中国体育的电视化生存[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语文课改研究下一篇: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