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效果研究

2024-05-02

比较效果研究(精选十篇)

比较效果研究 篇1

据文献报道,生物发酵床养猪具有诸多优点,如节约饲料、节省水电和人工、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肉品质、对环境无污染、提高猪的生长性能等[1,2,3,4],但生物发酵床养猪是否适应夏季炎热地区,特别在温度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南方地区,这些优点能否体现值得探讨。干湿分区模式为传统模式的改进,其最大特点为干区和湿区分离,猪舍干净、干燥。在炎热夏季,3种模式生猪饲养效果尚无文献报道。为此,选取保育、生长阶段猪作为试验动物,比较高温条件下3种养殖模式的饲养效果,为规模化猪场养殖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猪舍准备

试验所用猪舍由武汉博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汉南猪场提供。传统模式猪舍:封闭式无运动场猪舍,双列式。每栏长5.3 m、宽4.0 m。外侧设置2个鸭嘴式饮水器和2个出粪口,地面内高外低。选取2栏。干湿分区模式猪舍:封闭式无运动场猪舍,单列式。每栏长8.5 m、宽2.9 m。走道侧设置料槽,对侧设置1.2 m宽粪尿槽,深6~10 cm。粪尿槽侧设置2个鸭嘴式饮水器。地面由料槽侧向粪尿槽侧适度倾斜。选取2栏。生物发酵床猪舍:单列式,猪栏长8.4 m、宽5.3 m。两面墙体均开窗,两侧斜对位窗设置排风扇,试验期间,排风扇一直开放。走道侧建有1.3 m宽水泥饲喂台,放置1个料槽,对侧设置4个鸭嘴式饮水器,建有饮水地漏以保证滴漏的水流向舍外。选取1栏。

1.2 生物发酵床制作

以锯末、谷壳作为垫料基质(锯末10%~18%、谷壳82%~90%),按照1 m3垫料体积添加复合微生物添加剂(亿安奇乐,山东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00 g。先用4倍麸皮与复合微生物添加剂混合,常温密闭发酵72 h活化。再将活化的复合微生物添加剂添加到垫料中,混合均匀,调节垫料水分含量达55%(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将垫料堆积发酵5~7 d,发酵完成后铺开,垫料厚70 cm。

试验使用的发酵床为使用1年左右的发酵床,在原垫料基础上添加一部分新垫料(垫料按上述方法制作),重新堆积发酵7d后铺开,次日进猪。

1.3 试验分组

该试验选取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作为试验动物。保育阶段选取体重(9.61±0.81)kg断奶仔猪124头,按栏舍面积大小随机分成3组,传统模式组36头,干湿分区模式组44头,生物发酵床模式组44头,试验期为31 d。生长阶段选取体重(18.37±1.28)kg生长猪94头,按栏舍面积大小随机分成3组,其中传统模式组30头,干湿分区模式组34头,生物发酵床模式组30头,试验期为57 d。

1.4 饲喂日粮及饲养管理

饲料为猪场日常使用的干粉料,日粮配方见表1。干湿分区模式组、生物发酵床模式组猪自由采食;传统模式组每天饲喂4~5次,保证饲料充足;各组自由饮水。传统模式组每天清扫3~4次,气温高于28℃时,13:00冲洗栏圈1次。干湿分区模式组每天清扫2次,粪尿槽换水2次。生物发酵床组每天翻动粪尿集中的垫料2次。其他日常管理,包括免疫、驱虫、预防性用药等均一致。

(%)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1舍内温湿度测定。测定点设置在猪栏靠近喂料处,干湿温度计置于离地面50 cm处。每天14:00测定1次。

1.5.2舍内地面温度测定。每周于周一、周四上午测定地面温度1次,每次取2个测定点,测定点位于猪躺卧的地方,取2次测定的平均值。

1.5.3生长性能测定。试验猪于入试当天空腹称重,随机分组转入试验栏饲养。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重,统计饲料消耗量,计算日增重、料肉比,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舍内温湿度测定结果

3种模式猪舍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结果见图1、2。猪舍温度总体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发酵床模式、干湿分区模式、传统模式。生物发酵床模式尽管采用了风扇负压通风,但垫料具有产热和保温作用,猪舍温度仍然最高;传统模式在气温较高时进行了水冲栏处理,对猪舍具有降温作用。

保育阶段猪舍湿度总体趋势为传统模式最高,生物发酵床模式略高于干湿分区模式。对于生物发酵床而言,由于饲养密度相对较小,猪粪尿排泄量较少,加之通风良好,猪舍相对湿度不高;干湿分区模式由于无需冲洗栏圈,且粪尿集中,猪舍容易保持干燥;传统模式由于粪尿不集中、需要冲栏,猪舍较潮湿。

生长阶段猪舍湿度表现为干湿分区模式最低,传统模式略高于生物发酵床模式。生长阶段猪饲养密度相对较大,猪粪尿相对较多,在生物发酵床的垫料上聚集,增加了猪舍内相对湿度。

2.2 地面温度测定结果

3种模式保育猪舍和生长猪舍地面温度测定结果见图3、4。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猪舍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发酵床模式、干湿分区模式、传统模式,温度相差一般在2~4℃。

2.3 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保育阶段,传统模式与生物发酵床模式结束重无统计学差异,日增重差异显著;干湿分区模式与另2种模式结束重和日增重差异极显著。生长阶段,传统模式与干湿分区模式的结束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生物发酵床模式与另2种模式无显著差异。干湿分区模式与生物发酵床模式和传统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分别提高14.6%、26.9%,料重比降低11.7%、6.8%;生长猪日增重分别提高2.7%、9.8%,料重比降低9.8%、1.3%。

3 结论与讨论

高温影响猪的采食量和能量消耗,对生产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也是降低猪抗病力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5,6]。研究结果表明:在舍内温度、地面温度较低和舍内湿度最低的干湿分区模式下,保育猪和育肥猪均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传统模式虽然舍内温度和地面温度最低,但舍内湿度大,保育猪和育肥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最低。说明在温度已经较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能成为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

注:*表示在饲喂期间猪死亡,参与统计的猪数量减少。△表示异常数据经Grubbs检验剔除。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在环境温度高于猪的最佳生长温度时,猪需要通过散热来维持体温和生长。生物发酵床模式较高的舍内温度影响散热,而且垫料温度高、导热性能差更不利于散热。因此,加重了高温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对生长猪而言,生物发酵床模式猪日均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较干湿分区模式提高8.1%和10.9%,而日增重降低2.6%。自9月22日起,后期猪舍内温度持续在18~25℃,适宜温度可能更有利于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猪日均生产性能提高,前期高温对生物发酵床模式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可能在后期得到补偿,日增重和料重比相对于保育阶段而言均有所提高。

3种养殖模式中,干湿分区模式的环境卫生最佳。试验期间,虽然干湿分区模式舍内温度和地面温度高于传统模式,但其舍内干净,地面干燥,并有可用于降温的粪尿槽,较适合猪的生长。保育阶段,生物发酵床模式环境卫生优于传统模式,主要由于保育阶段猪饲养密度相对较小,猪粪尿排放量有限,能被生物发酵床充分分解。生长阶段,特别是后期,猪体重增加,饲养密度相对较大,粪尿排放量大大增加,粪尿不能被及时有效降解,导致床体肮脏、泥泞。传统模式由于每天都进行清扫,其舍内环境卫生优于生物发酵床模式。

干湿分区模式猪舍建造成本略高于传统模式,生物发酵床猪舍建造成本与干湿分区模式相当,但还需要额外的增加垫料投入。干湿分区模式粪尿集中于粪尿槽,栏圈易于打扫,用水量较少。传统模式猪舍内粪尿较分散,清扫需要投入较多人工,每天需要冲栏,用水量大。生物发酵床模式垫料采购、铺设、日常维护等环节人工投入量大,特别是育肥阶段,翻动垫料的人工投入更多,试验中生物发酵床模式的人工投入高于其他2种模式。

目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尚未成熟,许多科技工作者对生物发酵床养猪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床养猪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使用和推广需要慎重[7,8]。该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夏季气温炎热地区,舍内降温困难,其饲养效果低于干湿分区模式。冬季生物发酵床模式与干湿分区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帅起义,邓昌彦,李家连,等.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养猪效果的试验报告[J].养猪,2008(5):27-29.

[2]王诚,张印,王怀忠,等.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猪舍环境、生长性能、猪肉品质和血液免疫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110-112.

[3]唐万林,宾石玉,贾金生.发酵床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河南畜牧兽医,2009(4):13-15.

[4]李荣林,杨胜林,何勇.发酵床养猪及常规养猪的对比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122-124.

[5]刘圈炜,卢庆萍,张宏福,等.持续高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21(6):982-986.

[6]吴玉臣,郭爽,阴正兴,等.舍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8):183-184,202.

[7]刘开元,王天柱,张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J].广西畜牧兽医,2010,26(2):82-83.

在比较中,提高阅读效果论文 篇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比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习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把比较的方法运用于这一过程,就能使黑的愈黑,白的更白。具体准确的把握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各自的特征及其关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此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说比较对于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所以,比较法之于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不仅适用,而且必须,更具学文育人,事半功倍之效。现就我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比较法的运用及认识缀述于后,以期与同行商榷共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具有广阔的天地,从主题思想到艺术风格,从文章体裁到语言表达,从结构形式到人物塑造等等,无一不成比较的对象。就具体运用而言,可以分为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纵横联比等。

一、比较横向。横向比较是把同一时空的作品的有关方面进行比较。

1、同一时代作家作品的横向比较。例如,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两篇古词放在一起,从词风、作家人生遭遇和思想境界、创作背景作以比较,让学生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感叹作者人生际遇不公和为国效命之异。

2、同一时期不同国籍作家作品的横向比较。例如,我国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所作的贡献和地位的比较。同样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同样是塑造小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不同的描写方式和表现手法,从而让学生领悟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3、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作品的比较。如语文教材中的杜小康同电影中的杜小康作比较,把小说中的鲁提辖同电视剧中的鲁提辖作比较;也可以把不同时期创作的同一部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名著中的人物,进而加深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

4、相同题材、体裁文章之间的横向比较。如《湖心亭看雪》与《江雪》中白描手法的对比。

二、比较纵向。纵向比较是把作品放在某种发展的角度加以考察比较。

1、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比较。语文教材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因而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就不相同,表现手法也各异。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国维语),但可以看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王维在继承的基础上丰富了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但王维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在诗中所表现的虚无思想是陶渊明所没有的。

2、从作品中人物发展变化的角度比较。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要人物是闰土,教学此文时,只要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在外貌、心理、动作、待人处世等方面进行比较,就能让学生完全看到闰土由少年到中年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变化的深刻社会根源,挖掘主题思想,就比较容易的。另外,鲁迅先生塑造这个人物时本身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对于这些运用比较手法的内容,进行比较阅读,效果尤为明显。

三、纵横联比

在语文教学中,在教学一些文章时,我们不仅能够进行横的拓展,也能进行纵的挖掘,这种纵横结合的方式就是纵横联比。这是以课文为基础,向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作辐射比较去理解文章,这样学生对作家及作品的了解就更详细、更全面。

比较阅读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它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比较实现的价值,指它费时短,收效大,记得牢,并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比较阅读在教学中应受到重视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他符合新课程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掌握一个过程,强化一种心理。比较阅读是一种扩散性的教学方式,也是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从心理学上看,比较不是单个地感知,而是注重在互相联系的较大范围内去感知课文,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使所学知识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机构上编织出新的一环,这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比较阅读不像一些教学方法那样,它简单易用,它可由教师操作,也可以师生共同使用,还可以由学生独立使用。即使是由教师教学比较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自学方法。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比较阅读就是融教法和学法于一炉的一种教学方式,掌握了它的学生,必然会是自学能力不断提高的探究者。

再次,在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时,比较的内容应是学生学过的或比较熟悉的,(当然有时也可以把两篇新课文进行比较),这就能使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学生也会学得活、用得上,比较分析时有话可说。既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去接受知识。

第四,比较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会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其学识、心智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比较,认识事物;提高比较,发现新知,发现欣喜。旧的不断被冲破,新的不断被建立。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这样的人愈多,我们就越充满了希望。

比较效果研究 篇3

关键词:排球运动;河南女排;扣球技术分析;主客场;对比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与实施的《奥运争光计划》促使了我国的竞技体育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全国排球联赛为推动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各区域的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在全国排球联赛的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河南女子排球队是全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队伍中的老牌劲旅,然而,河南女排在2007~2008安踏全国排球联赛比赛中战绩不佳,惨遭降级,但在随后进行的2008~2009安踏全国排球联赛甲级B组比赛中,河南女排又以7胜3负骄人战绩重返A组。在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得知,技战术的研究成为了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重点与难题,技术是基础。国内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大赛后的技战术研究做的是很不够的,对于一支队伍来说,他们需要在大赛后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并为下一段的训练调整找出客观依据和发展方向,从这一点来讲,国内做的很少,这也是河南女排在提高技战术方面所欠缺的,需要加强。在技术研究内容上对于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扣球、拦网、发球、传球、防反、失误这几项技术运用上,但对拦网技术的研究存在足。对于一支队伍的主客场技术对比研究这一项还是空白。

一、拦网的统计及分析

(一)对河南队拦网得分统计分析

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屏障,有效拦网可以成功地遏制对方的进攻,为防反打下基础,成功的拦网即可以达到直接得分的效果,还可以打击对方的士气,使进攻方扣球产生畏惧心理,进攻的威胁就会降低,一定意义上讲,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拦网技术好的一方。依据表一中数据分析,从整体看,河南队在10场比赛中,拦网的102分,平均每场得10.2分,占总得分的17%,在与对手的比赛中被对手拦网失76分,平均每场7.6分,占总得分的13%,从表一数据上分析,拦网得分总数河南队比对手之和多出26分,平均每场多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整体上,拦网技术环节河南队处于领先水平,应当保持住这个优势。

(二)河南队与强队、弱队、同档次队伍的统计比较

根据表二中数据分析,南京军区队场均比河南队多2分,说明在拦网技术环节上,河南队与南京军区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与强队抗衡,拦网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

根据表三中数据看,河南队在于同档次队伍福建队两场比赛中,拦网稍微占优势,平均每场比对手多出1.5分。

图四 河南队对广东、武汉体院、云南三队6场比赛拦网统计分析示意图

从表四中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拦网技术环节,河南队6场比赛共得68分,而广东、武汉体院、云南三队6场比赛得分之和为41分,差值达27分,河南队平均每场得分12分,而三队每场拦网得7分,河南队平均每场比对手多出5分,优势比较明显,单从拦网单项技术上讲,为对弱队取得全胜的战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强队,同档次队,弱队逐个分析发现,河南队拦网技术处于中游水平,对弱队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与强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河南队拦网主客场差异性比较

依据表五分析,p值=0.319,远大于0.05,表明河南队在主客场,拦网技术上不具有明显差异。主客场拦网得分率相差0.4%,客场略占优势,主场15局比赛,局均值为3,客场19局比赛,局均值为2.9,基本上相当,差异性不明显,说明河南队拦网技术运用的稳定性非常高。

(四)拦网的技术分析

靠近球网的队员,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拦对方的来球,并触及球,称为拦网。拦网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拦网在排球比赛中扮演着防守和进攻的双重角色。进攻技战术的丰富与发展以及广泛运用,使得扣球的威力在不断加强,攻守平衡被打破,没有拦网的后排防守将承受很大的压力,有效的拦网则能减轻后排防守的压力,所以,拦网构成了第一道防线,使攻守趋于平衡。进攻性拦网技术的采用,可以直接将球拦死而得分,使得扣球的威力大打折扣,由被动的防守技术转化成主动的得分技术,成为得分的主要手段。

四、影响拦网得分的主要因素

(一)运动员自身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是影响拦网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正确熟练的拦网技术是成功拦网的关键,错误的拦网技术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防守效果,还致使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增大后排防守的压力,最终导致失分。

(二)运动员的指导思想

在排球比赛中,拦网技术的运用往往是根据对方扣球技战术的运用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的,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被动的地位对拦网队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运动员需要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提前做出准确预判,积极主动地移动到位,改变消极被动的防守为积极主动的防守,扭转被动的不利局面。

(三)运动员的预判能力

在比赛中,要求拦网队员根据场上变化形势,积极主动地做出正确判断,然后运用拦网技术完成有效拦网。运动员是否具有正确的预判能力是能否进行有效拦网的关键。拦网技术包括五个环节:准备姿势、移动、起跳、空中动作、落地。在运用拦网技术时,要求运动员首先做好准备姿势,然后根据正确的判断,采用脚步移动到起跳点,根据对方进攻队员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采用合适的空中动作,最后落地完成拦网。从整个拦网动作可以看出,正确的预判是联结各个环节的纽带,具有正确的预判能力是拦网队员赢得宝贵时间采取提前移动、起跳的有力保障。整个拦网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只有提前做好预判,才能使被动变为主动,预判是拦网的关键所在,所以,提高运动员的预判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四)拦网技术、战术的运用

拦网包括单人拦网、双人拦网、集体拦网,需要队员在一定的战术指导下完成拦网。技术是战术的基础。首先,拦网队员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其次,要求拦网队员之间,拦网队员与后排防守队员之间,与保护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战术指导下完成有效拦网。

五、解决河南女排拦网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拦网技术、战术练习

拦网技术基本功除准备姿势、移动、取位、起跳、伸臂、手形、落地外,还应该强化“四功”的训练,即眼功、腿功、腰功和手功。眼功是前提,要求做到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腿功是基础,要求起动快、制动快,突然起跳能力强;腰功是纽带,要求稳定性好,空中身体能倾斜、转动,滞空久;手功是关键,要求做到高提肩、手形好、包球狠、变化快。只有抓好基本功练习,才能使拦网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运动员比赛场上集中注意力练习,培养运动员积极、主动的竞技心态

提高对拦网的思想意识,端正运动员比赛态度,培养运动员积极、主动的竞技心态,以思想带行动,用积极主动的防守代替消极被动的防守。加强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练习,锻炼拦网队员场上观察能力,时刻保持集中注意力,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战机,取得比赛的胜利。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重点培养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和集体拦网能力

通过各种实战着重培养运动员预判能力,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预判能力,才能够提前做好拦网的准备,提高拦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姚鲆.2003年~2004年全国女子排球联赛福建女排得失分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4).

[2]杨劲苍.中国女子参加第14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得失分情况的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钟雯.中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进攻技术运用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4).

[4]周世友.从世界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看世界女排运动发展规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比较效果研究 篇4

1.1、研究对象

湖南省湘南学院中文系、英语系、临床医学、护理学2011级8个班的学生,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教学, 总人数为342人, 其中男生192人, 女生150人, 时间为1个学期。

1.2、研究方法

(1) 对比实验教学法。将上述8个班的同学分成两大教学授课组, A组4个班进行俱乐部模式授课, 俱乐部教学班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学生自备球拍用具、混合编教学班组等组成的教学模式;B组4个班进行传统班级授课, 传统班级教学是学生按原来专业班形成网球教学班组、固定上课时间、学校提供球拍用具;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追踪调查、对比分析, 并作综述性分析。

(2)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抽样调查, 以林克特态度量表 (Lindert Scale) 的形式, 设计有关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授课情况下, 大学生相应的上课兴趣、注意力及态度问卷;对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测试, 发放问卷342份, 回收问卷342份, 其中有效问卷339份, 有效回收率为99.3%。

(3)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网球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 对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授课的相应研究作综述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A、B两组学生对网球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的比较

由表1可见, 采用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教学, 使大学生对网球运动掌握的熟练程度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对比。

在正手击球项目上, A组俱乐部模式教学班的学生95%的人基本上能熟练运用此项技术, 而B组传统班级教学班的学生只有89%的人能熟练运用;在双手反拍击球、发球项目上, A组学生同样高于B组学生;在截击球、参与比赛能力方面, A组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明显高于B组学生。

俱乐部模式相对传统班级教学, 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由原来的让我学、让我练转变为我要学、我要练;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更加能克服一切困难 (场地、天气) , 自觉自愿地练习, 学习的专注度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高, 学习效果也就好很多。而传统教学班组学生人数较多, 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兴趣差异大, 学习效果就很一般。所以,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教学, A、B两组学生表现出了明显差异。

2.2、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内容下学生学习的态度

以俱乐部模式为授课的同学对上体育课的态度较为积极, 在因子1“采用俱乐部模式授课更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因子2“进行俱乐部模式授课更利于学生学会新的技术动作”的回答中, A组的学生对该内容的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因子2上两组学生差异显著 (P<0.05) , 在因子1两组学生的态度上差异非常显著 (P<0.01) 。说明采用俱乐部模式授课, 学生对引入的教学形式较认同, 基本持积极态度。相对而言。B组学生因为没有俱乐部网球运动的切身体会, 又受网球运动高技巧性的影响, 因而在回答的态度上远没有A组积极。

在因子3“是否赞同引入俱乐部模式上体育课”这一与本课题的最终结论直接相关的态度回答中, 无论是A组学生, 还是B组学生均一致赞同“采用俱乐部模式授课”。在这一点上, 两组意见几乎一致 (P>0.05) , 说明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球运动授课中采用新颖的俱乐部模式进行教学。

2.3、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对学生学习注意力方面的影响

由表3可见, 授课内容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上课注意力的情况出现变化。采用俱乐部授课组的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注意程度较高。原因是俱乐部制教学上课时间是学生自己选定的, 实行多班分组轻松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专心投入网球运动学习中;而俱乐部制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更专业的教学与训练, 学生更容易掌握网球技战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 希望通过注意力的相对集中, 学习与掌握更多的网球技术, 以便在网球比赛中表现自己。

3、结论与建议

(1) 从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对比授课的教学效果来看, 采用俱乐部模式授课更有利于大学生掌握网球运动技战术, 提高他们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趣, 有利于网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发展。

(2) 对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和注意力的调查表明, 采用俱乐部模式进行授课的学生表现出的态度更为积极, 注意力水平更加集中。受自身条件所限, 大学生更愿意进行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俱乐部模式与传统班级教学相比, 组织形式灵活,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学的趣味性强、水平较高、竞争性强, 因而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吃什么食物瘦身效果比较好呢? 篇5

1、柠檬。柠檬味酸,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而且维生素C更有促进肠胃蠕动,催促排便的作用,可缓解因宿便引起的肥胖。柠檬减肥的吃法:1,把柠檬切片泡水喝,柠檬水可减少食欲和饮食量,到达减肥的效果;2,柠檬泡醋法,柠檬醋也是减肥良方,忌空腹食用。

2、香蕉。众所周知,香蕉有大量膳食纤维,可使大便变软,顺利排便。另外,香蕉热量和糖类含量远远低于主食,多吃香蕉,体重自然会降下来,但是,美女一定要保证自己营养供给,不能盲目减肥。

3、西红柿。西红柿含有大量水分、维生素C含量高、热量极其低,吃西红柿饱肚感十分强烈,减肥效果好。同样,吃西红柿减肥不能盲目,要合理安排好,美女们可用西红柿代替晚餐,这样不仅可减肥,还不会伤及肠胃。

4、西瓜。西瓜含有95%的水分,少量的氨基酸,有消肿利尿的作用,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保证内脏功能正常进行,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新旧教学模式的效果比较 篇6

所谓的“高效课堂”模式,其精髓应该是变老师教为学生学,变老师的我要教为学生的我要学。因此我决定在三班实行“高效模式”。其实学生对该模式也有抵触,很多学生在初中时也接触类似的改革,结果也都不了了之。对于他们的这些情绪我也做了很多工作,中间的艰辛略去不谈,最后他们还是同意了。我们的尝试也就开始了。

先说一下在“传统模式”下的八班教学。因为一直以来就是我教他们学,该班的学习情况自然不会有改变。仍然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不学。会学习的学习,不会学的不学。一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不敢兴趣的就不学。而在三班,刚刚开始时我没有设置学习小组,仅仅给每个学生印发“导学案”,在课下完成。可是第二天一检查,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做。后来我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给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好学习组长,具体负责监督工作。而“导学案”也安排正课时间由我监督完成。这样一来,虽然是多了一些时间给他们做“导学案”,但是,由于事先有了很好的预习,在讲课时就快了很多。在尝试“高效模式”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其智力不够,也不是其能力不足。而是由其懒惰或是我们的监督不够造成的。很多学生不写作业是因为他们不想写或是不想思考问题,而“高效模式”的组内监督和老师监督极大的遏制了这种现象。另外,每个人都有表现欲,以前不学习的学生不想准备、不愿思考,等到要他们回答时自然就不会。而现在,每个人的表现机会多了,谁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一些以前不学习的学生,现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自己不会的知识开始向其他同学请教。三班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在“传统模式”下的八班所没有的。

说了这么多,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提及。那就是“二七一模式”真能体会出“高效”么?

我想以本次竞赛课为例具体说说这一点。

这次教研活动我讲的是《语言文字与应用》一书中《四两拨千斤——虚词》这课。本课的知识点繁杂,线索凌乱。 其实选择以后我就后悔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好硬着头皮上。为此我认真的备课,准备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又想尽量的使本来就很枯燥的内容尽量变得有趣一些。为了了解竞赛课的用时和学生情况,我先在八班进行了试讲。一直以来,八班就用的是“传统模式”,这次试讲也是如此。在试讲中,我一共用了两节半课。由于事先没有安排预习,我提出的问题很好有人能回答。其实问题并不是很难,很多内容都是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他们的表现,也不难得出结果。1我讲课时,学生的大脑处在“听”的状态,很难一下就跳到“思考”上。2大多数学生认为问题不会问到自己身上,压根就没有去思考。综合原因,也就一条,就是“传统模式”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表现就会太少了。孔子不是说过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就造成了上课时,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更累。学与思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割裂开来必然会酿成苦果。

再说一下在三班的准备和上课情况。因为是正式出课,我采用了“高效模式”,事先我引发了“导学案”,并且给他们一节课时间完成。这节下课之前,我简单的了解一下完成情况。很多学生都已完成80%以上的内容。剩下的一些是我有意设计的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很多学生想向我询问,但被我拒绝。我对他们说,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暂时解决不了是不是自己没有看懂要求,然后认真思考。也可以请教其他同学,如果现在我告诉你们,正式上课就失去了意义。多说一点,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失分就是由于不去审题,不好好思考。而“高效模式”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认真阅读习惯,这也是其“高效”的重要体现。

2011年11月10日下午的第三节课是我和我的三班学生接受检阅的时刻,最让我欣慰的是他们在上课的表现。他们用洪亮的声音回答我的提问,虽然有些学生答错了。在展现学习成果时,个个落落大方。别人可能不会知道,其实上台的学生有很多不是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确在台前人前表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时对与错已不是衡量他们标准,“高效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展现了自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比较一下两班的同一节课,用时都差不多。但是“高效模式”下,知识点是由学生自己合作、交流、总结得出的,在此教法下,其“高效性”体现在,该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审题和思考,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比较效果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4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在本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求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女性1286例,年龄30~38岁,平均(34.9±2.3)岁。均符合下述条件之一:(1)自愿接受绝育手术为绝育措施的已婚妇女,且无手术禁忌证者;(2)因某种疾病不宜妊娠,自愿要求绝育者;(3)患有某种遗传病,不宜生育自愿要求绝育者。将两组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观察组采用输卵管银夹法。两组对象的年龄、月经情况、手术时机、输卵管粗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以鼠齿钳钳提输卵管峡部,使之折叠,在距顶端1.5cm处用血管钳钳夹输卵管1min。然后在钳痕处作贯穿丝线缝扎之后,切除结扎线以上的输卵管。

观察组:采用输管银夹法。输卵管银夹由白银制成π形,臂长5.5~6.2mm,宽2.5 mm,在银夹内面制有防滑脱结构加强了阻断功能。钳夹时选择输卵管的峡部,使输卵管横径全部进入银夹的两臂内。夹臂内间隙限制为0.15~0.20mm,既可容纳被压扁的输卵管又不致将其夹断或造成瘘孔。

手术腹部切口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腹部小切口,同时严格控制手术无菌操作,及时填写记录表和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记录研究人群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术后并发症评估

术后并发症包括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4]。(1)近期并发症:近期出血与血肿发生;感染包括腹壁切口感染、盆腔感染和继发全身性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2)远期并发症:盆腔疼痛、月经异常、神经官能症、术后妊娠。盆腔疼痛主要有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粘连等;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癔病、抑郁或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神经异常;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量改变、疼经。本研究通过随访所有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各项情况,来统计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的比较(表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表2),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出血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感染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2.3 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表3),观察组盆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月经异常、术后妊娠和神经官能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女性输卵管结扎术经多年临床证实,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长效的节育方法。结扎方式有多种。本研究选择采用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和输卵管银夹法两种术式结扎输卵管的1286例女性进行观察,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近期并发症出血与血肿、感染和远期并发症月经异常、盆腔疼痛、术后妊娠和神经官能症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银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出血与血肿和远期并发症盆腔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而术后愈合时间,近期并发症感染与脏器损伤、远期并发症月经异常、术后妊娠和神经官能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显示,术后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方法避孕效果一致,但银夹法的手术时间在10min左右,远低于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的25min。说明银夹法确实具有手术步骤简便、快捷的优势。由于银夹法不需缝扎输卵管和切除输卵管,只需钳夹输卵管,节省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主要以腹部切口愈合为主,两组均采用腹部小切口,故两组术后的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除了有腹部切口外,还需进行输卵管缝扎与切除,延长了手术时间,故出血与血肿形成可能因素增多。出血与血肿也早就增多了。术中两组女性均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止血,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故其伤口感染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月经异常中术后闭经多是精神神经因素或手术引起卵巢功能性改变所致;白带多少和阴道分泌物有极大关系但与结扎关系较小;术后痛经的主要原因是结扎输卵管,使一部分经血不得进入腹腔,减少了经血的缓冲余地。本研究提示两种方法术后女性月经异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盆腔疼痛主要有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是引起输卵管绝育术后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计划生育手术只特有的并发症[5]。由于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造成的血管损伤和机械性干扰严重影响盆腔静脉血流的回流,继而引起盆腔静脉淤血,而银夹法银夹输卵管峡部无血管区,对输卵管损伤少,不影响输卵管系膜血管的静脉回流,卵巢受刺激小,没有改变输卵管正常长度和蠕动,有效地减少术后盆腔静脉淤血症的发生。同时不改变解剖位置,保持了浆膜和系膜的完整性和光滑度,有效的防止腹内脏器的粘连。绝育术后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常由绝育术引起的思想疑虑、恐惧精神因素诱发,与手术方式无关。

理想的绝育方法,应该是费用低廉,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并发症少,不需要全身麻醉,在门诊即可操作的方法[6,7,8]。因此,绝育方法的推广可能会受到手术费用、仪器设备、有能力和经验的技术服务人员却缺乏及手术麻醉风险的限制[9]。综上所述,输卵管银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接受者痛苦少,近期并发症出血与血肿少,远期并发症盆腔疼痛发生率低。应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站发挥其优点,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苏梅,王磊光.输卵管绝育术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83-2585.

[2]International Medical Advisory Panel IMAP statement on voluntarysurgical sterilization[R].IPPF Med Bull,2009,43:1-3.

[3]国家人口与发展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9)[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10:1-36.

[4]陈和琼,杨玉玲.输卵管绝育术并发症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37-1438.

[5]卞瑞彩,韦成厚.腹腔镜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9):546-548.

[6]Chapaman L,Magos A.Female sterilization[J].Expert Rev MedDevices,2008,5(4):525-537.

[7]Kuiler R,Boulvain D.Minilaparotomy and endoscopic techniques for tubal sterilization[J].Cochrane Datebase Syst Rev,2002(3):Cd01328-1332.

[8]Chapman L,Magos A.Currently available device for female sterilization[J].Expert Rev Med Ddvices,2005,2(5):623-634.

比较效果研究 篇8

1 实验设计

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以2011级园林本科专业2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 共有60名学生 (见表1) 。共选用5篇原版英文的园林专业论文为实验材料, 采取了老师串讲与学生试讲相结合的方法, 花费28学时, 并与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花费6学时) 作对照。为检测教学效果采取了3项措施:1) 与学生座谈调研, 弄清楚学生所需和意见;2) 平时练习, 从学生作业质量反馈即时教学效果信息;3) 期末测试 (2学时) , 以每篇文章的知识点答题结果反馈最终教学效果。

2 研究结果

2.1 从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

在对照实验中, 采用了传统的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方式, 如分析文章结构, 详解句子结构, 分析关键词、上下文逻辑关系、典型的语法和句法特征等, 也采取了提问方式。总之, 这是贯彻老师主导、学生配合的教学方式。课后通过与学生广泛沟通, 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赞成这种授课方式, 希望改革教学方法。因此, 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实验, 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方式, 即学生分组选取不同的课文, 在课前认真预习和备课, 提前把PPT发给老师, 以便得到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试讲, 每人8 min, 留出2 min让老师讲评, 肯定试讲人表现好的方面,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每次每组评出1名优胜者, 给予4+~5分, 其他酌情扣分。这时老师起到了辅导员的作用, 一方面把文章的专业性词汇和难点制作成PPT, 提前发给大家以便学生预习;另一方面每次利用1节课的时间对文章串讲, 以便大家把握重点, 减少错误理解。由于鼓励学生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 调动了学生查阅相关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互动, 调动了大家讨论的积极性。试讲学生频频提问大家, 有时还提问老师, 这时老师坐在了学生中间, 成为聆听者和答疑者, 得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据观察, 两位经常逃课的同学改掉了坏毛病, 在试讲中表现活跃。而且, 通过提前递交PPT可以发现并有针对性地为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期末考试成绩表明, 属于对照部分知识点的答题正确率均值为74%, 属于改革实验部分的知识点的答题正确率均值为87%, 可见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从一定侧面反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较好效果。

2.2 教材选材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

教材是贯彻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也是关系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篇好的英语文章不仅体现鲜明的专业知识点, 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如《The Practice and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讲述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 涉及专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类型和特点。而且, 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符合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课文内容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点, 势必刺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Landscape planning is not a game:Should it be是一篇试图把计算机游戏模式应用于园林规划的论文, 蕴含大学生最熟悉的游戏概念, 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欢, 成为试讲的主题, 并收集展示了很多游戏中的景观,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当然, 教材选材来源应该优先选择以英语为母语的知名专家所写, 而且是本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文献所载, 如本学期的多篇课文就是摘自《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这是园林行业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英文原版杂志 (SCI收录) 。最后, 教材所选文章篇数应该与一个学期能够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相匹配, 并在整本教材体系中文章主题布局合理,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尽量多的知识, 如本学期所选的5篇课文从基本概念开始, 到景观与游戏、景观与健康, 再到欧洲和美国园林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文, 由浅入深, 逐渐形成反映欧美园林的教材体系。

2.3 题型设计注重专业应用和能力的考核

无论平时作业, 还是期末考试, 其目的都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 题型设计应该能够反映主要的教学目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 与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区别在于, 使学生掌握一定基本的专业性英语词汇, 理解专业性论文的写作结构、语言组织、专业词语的应用技巧等。为此, 专业词汇的英译汉和汉译英是基本的一个题型, 语句翻译也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以考查对专业词汇的理解程度。此外, 英文论文往往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语法、句法变换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即同义转述, 增加可读性。所以, 平时作业可安排教材中的一些典型语句, 让学生练习同义转述, 并设计了选择题和同义转述题, 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掌握和语句转换的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首先, 关于专业英语教学定位, 本人认同蔡基刚等把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学定位于学术英语上[6]。因为学术英语往往要求专业词汇的规范性和语言的严谨性, 无论在学术性杂志上还是学术会议中, 这关系到专业性语言的严谨性、规范性和标准化, 对于我国的大学生阅读专业文献、写作专业论文, 以及开展专业性学术报告和口语交流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当明确专业性词汇的标准表达, 而不是俚语、口头禅, 如empty vs beat gums, permission vs green light。与公共英语相比较, 专业英语词汇表现为4点不同:1) 一般含义较专一, 如raster data (栅格数据) 、commutershed (通勤区) , 用以表达专业方面确切的含义, 而不是公共英语中的一词多义;2) 含义专业化, 如agglomeration (城市群) 、matrix (基底) 、scale (尺度) , 虽然来自通用英语, 但在专业领域赋予了特殊而专业化的含义;3) 派生、复合和缩略词较多, 如deindustrialization, fine-scale, UMZ (Urban Morphological Zone) ;4) 专业术语多, 如spatial patch index, PLAND (Percentage of Landscape) , Euclidean Nearest Neighbor Index (ENN) 。因此, 教材选材应以学术文献中的文章为主, 像本研究中的5篇文章中就有4篇来自SCI收录的学术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其次, 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和新形势的要求。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知识大爆炸, 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 90后的大学生作为“拇指一族”利用网络非常容易获取新知识, 已不满足于老师有限的口授和传统的纸质课本知识量;另一方面, 知识更新加快, 教师已有知识和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知识的更新, 均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紧跟时代步伐, 用最先进的理论和技能武装自我。同时,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学方式应该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黄国君等认为应该彻底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鼓励和保障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要彻底改变课堂形态, 把“教师台上”变为“学生台上”、把“一人主宰课堂”变为“人人参与课堂”、实现从“学知识”到“学本事”的飞跃。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助于处理好教、学、研、考、评、用的关系, 建成高效的教学行为链[7]。林磊也认为应构建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模式, 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 (专题讨论、演讲等) 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思考和参与, 使其能力得以提高[2]。可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大学教育共识, 应该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

本研究探讨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包括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 教材体现趣味性与知识性, 题型设计注重专业应用和能力的考核,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今后应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如采取竞争择优试讲方式, 以小组团队形式举办specific topic情景辩论, 从作业评分制到奖励分制法等, 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摘要:以园林专业为例, 探讨了本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验, 分别采用了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试讲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座谈调研、平时练习和期末测评3种措施检测教学效果, 结果表明:从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教材以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题型设计注意专业应用和能力考核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验,参与式,园林

参考文献

[1]王清标, 李庆学, 初明祥, 等.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 (5) :101-104.

[2]林磊.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 2010, 36 (5) :201-202.

[3]张玉芝.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216-217.

[4]王加真.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0) :374.

[5]张开明, 郭楠, 李永华.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 2012, 32 (4) :62-63.

[6]蔡基刚, 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 2010, 31 (6) :47-50.

比较效果研究 篇9

关键词:比较效果研究,应用前景

比较效果研究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CER) , 即通过比较不同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临床情况和改进疾病保健提供的方式, 创造或综合信息以帮助患者、临床医师、卫生服务购买者和卫生决策者做出更优决策[1,2]。该研究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在坚持最基本比较要素的基础上, 以个体研究为出发点, 通过总体层面分析实现群体化推广, 最终使得个人和全社会的卫生保健水平都得到显著改善[3]。虽然CER是在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新医改方案中首次出现, 但其思想根源可追溯到18世纪中期由苏格兰爱丁堡医学院毕业生所践行的“算术医学 (Arithmetical medicine) ”[4], 其后它便以数值效果对比、结果管理等形式发展演变至今。

2009年《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ARRA) 通过以后, 政府给CER项目研究拨款11亿美元[5], 医药学研究的相关领域中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其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获得4亿美元份额, 主要致力于解决临床直接相关问题[6];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 (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分得3亿美元份额, 主要用于CER项目主题确定、指导下级循证实践中心工作、招聘公民参与研究等政府层面任务[7,8];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秘书办公室 (Office of Secretary-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S-DHHS) 获得余下的4亿美元, 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CER项目研究[9], 如建设数据库、传播研究结果以及跟踪国家投资等等。

1 CER与传统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比较

从查阅到的文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来看, 目前CER项目研究主要利用二手数据进行观察性研究。Bryan R.Luce等人经过研究[10]提倡将CER的研究思想融入到随机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中, 但目前未能检索到具体的实施操作案例。在研究技术和数据上获得, CER与传统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 (或成本-效用分析) 基本相似。下面就从CER相对传统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比较独特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1 CER不绝对参考成本

CER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成本-效果分析, 因为传统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主要表示各方案投入单位成本所取得的健康效果大小, 而目前通过CER方法比较替代干预措施时, 最终评价指标会结合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两者。依据ARRA、IOM发布的关于国家级CER优先项目的报告中[11], 对项目评估方法进行了说明。对于列出的100个CER优先研究主题, IOM要求个别主题的报告中, 既要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又要提供成本效果数据, 而绝大多数主题的调查报告只需要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根据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来看, 尚不清楚IOM为何如此区别要求。但是, 美国医学协会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 在对其成员的报告[12]中提到, 支持IOM对CER的规定, 因为这样比较符合AMA的总体目标:确保“临床因素主导CER分析”和“对于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的考虑优先于成本效果。”这样看来, 其实应用CER可以缓冲对成本的盲目控制。

1.2 CER适用范围

药物经济学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成本-效果分析, 通常只是简单比较几种医疗干预措施之间的区别, 这些通过CER也可以做到。而在许多情况下, 患者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也会影响自身疾病情况以及医疗需求。有研究[13]表明, 在美国, 过早死亡人群中有多达40%是死于自己的不健康行为。而通过进行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类似于传统的成本效用分析, CER还可以评估具体治疗措施与行为干预的对比效果, 以寻找疾病治疗的最优方案。Knowler W.C.等人[14]已开展了一项CER项目研究,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在糖尿病预防中生活方式干预与医学治疗的效果差异, 并通过平均2.8年的随访, 得出结果: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比二甲双胍疗法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浆葡萄糖水平。该项研究证明, CER可以将健康行为的干预措施与具体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另外, CER还适用于研究卫生保健服务系统的行为 (The behavior of the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对健康结果的影响。IOM在2009年发布了一项关于住院医师值班时间与患者安全关系的报告[15]。通过CER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电子医疗记录使用规程、卫生保健提供者的人员安排和工作强度等都对患者安全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可见, 卫生保健供给行为也会显著影响治疗结果, 但目前这些方面并没有得到与医学治疗措施同等的关注。通过开展CER研究, 可以全面考察这些影响健康结果的因素, 广泛收集患者的健康状况资料, 以便做出最科学的决策。

1.3 CER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结果研究

传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通常只是在具有普遍特征的人群中比较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优劣, 但实践中临床医生和患者所需要的指导信息并不仅是这些, 他们更需要知道某一干预措施对于特定类型患者是否有效、哪种亚组类型患者能从该干预措施中获得最佳效益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CER项目研究解决, 因此CER又被称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研究”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Research) 。CER研究设计中会经常包括一些以往被排除在随机临床试验外的患者人群 (例如, 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 , 以及试验反应不同于“平均水平”的亚组患者 (例如:老年人群、少数民族或者具有特定基因特征人群) [16]。由此可见, CER项目涉及人群更广, 研究设计更贴近于医疗实际情况, 所以其研究结果也就更能帮助临床医生对各亚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现有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虽然也能做出类似研究, 但在最终结果分析上, 没有CER全面。CER研究结果并非简单评价不同的干预措施孰优孰劣, 而是根据干预措施本身特点以及不同患者人群的特征进行区别分析, 针对不同亚组进行多元化方案推荐, 即对同一病症的不同亚组可能推荐了几种有很大不同的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几点比较得出, CER本质上与传统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没有很大差别, 它是结合了现有几种传统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优势的一个新的综合性方法, 它能够更为广范地评价改变患者健康结果的各项影响因素。CER是新时期药物经济学发展的产物, 更贴合时代发展需求, 也更能体现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宗旨。

2 CER国外应用经验

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在不断尝试改善本国的卫生保健体系, 主要目标基本都是在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然而单纯靠经济政策、政府调控并不能保证患者得到最佳临床决策或者使社会公共健康总体水平得以提高。就CER项目的研究宗旨来看, 它或许可以成为均衡卫生保健改革的一个有效工具, 作为经济激励和政府监管措施的一个辅助手段, 帮助改革人类卫生体制[17]。

美国联邦老人医疗保险支付咨询委员会 (Medicare Payment Advisory Commission, MedPAC) 的医师调查指出, 许多医生担心过度依赖CER会限制他们提供“个性化治疗” (为个体患者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 的能力。但也有研究[18]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观点, 甚至是一种误导。因为决策机构提出治疗建议所根据的CER项目研究结果, 来源于全面证据信息的综合分析, 所以应用CER方法不仅不会阻碍“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反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提高医生给予“个性化治疗”的能力。特别是, 如果在更多亚组的患者人群中开展高质量的CER项目研究, 就能产生更多有利的重要数据, 有助于更快地发现最佳“个性化”疗法。

CER方法应用除了直接影响临床决策, 还能够改善医疗现状。比如在美国, 由于奥巴马政府在其新医改方案中大力提倡使用CER, 卫生决策部门现已逐步偏向使用CER项目的研究结论。基于此, 医药公司和医疗器械生产商若想使其新产品获得上市批准, 不仅需要证明该产品在实验室中或者动物研究中相对现有的替代产品具有更好的效果, 还须证明其在医疗实践中确实有更优疗效。所以, 引入CER其实是鼓励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开发一些真正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 某种程度上CER充当了高价值有效创新的催化剂。

3 对我国应用CER的思考

笔者认为, CER的引入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在化学药品、生物制药等方面, 国外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我国, 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我国医药发展可以结合基本国情, 学习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下面就针对我国最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 探讨运用CER对中医药疗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可行性和意义。

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一直是限制中医药迅速发展并走向国际的主要原因, 有鉴于此, 我国中医药研究学者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医特点的新评价方法。CER的出现可能会给我国特色的中医药事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例如, 2011年“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学会第六届年会”上, 德国Charité大学医学院Claudia M.Witt教授在CER专题报告中就推荐将CER方法用于中医研究领域。这主要是由于CER的特点正好符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思想[18]。

详细来说,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从整体大局出发, 其疗效也应该全方位评价和分析。在进行两种干预措施比较时, CER也要求以整体效果为出发点, 选取尽可能全面的指标对整体风险收益权衡后再作出结论。中医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辨证论治, 对“证”下药。而CER项目研究在涉及到中医干预措施比较时, 恰恰就是提倡以“证”为核心筛选患者人群, 以此确定人群基线和比较方法。最后, 因人制宜是中医理论体系区别于其它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也是制约其大范围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CER方法强调根据患者特质进行指标收集, 进而针对不同个体或亚组进行不同评价, 最终实现比较效果的整体表达, 这与中医因人制宜思想是不谋而合的[19]。

4 结论

比较效果研究 篇10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在安徽蓝田特种龟鳖有限公司进行。该公司建有设施较为先进的龟鳖养殖连幢温室大棚28个, 面积16 800 m2。每个单幢温室大棚面积为600m2, 内建24个面积约25 m2养殖池, 池深80 cm, 水深30 cm, 池底中央设有排污管, 池底坡度为3°, 池内设置网片。采用压力锅炉蒸汽和地源热泵加温空气, 保持棚内气温33℃, 水温 (30±1) ℃, 每池都设有微孔管道增氧装置。

外塘养殖试验在该公司龟鳖养殖基地进行, 该基地总面积460×667 m2, 52个塘口。池塘面积2×667 m2~5×667 m2, 池塘四周为砖砌60 cm的防逃墙, 池埂坡3∶1, 水深1.5~1.8 m, 每个池中装备有不小于300 m2的网片晒台。池中种植水葫芦, 占水面积1/5左右。放养前20~30 d对养殖池塘清淤, 并用生石灰消毒, 7 d后用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60~80 cm左右, 适当施用有机肥育藻肥水, 水质呈淡绿色。温室和外塘水源均为河水, 水质良好, 经管道输送至养殖场。

1.2 苗种来源

试验苗种均为试验单位自繁自育的中华鳖、珍珠鳖、鳄龟、中华草龟。

1.3 苗种放养

试验选取2个温室与8口外塘作为试验池, 其中一个温室放养中华鳖、珍珠鳖, 一个温室放养鳄龟、中华草龟。2口池塘放养中华鳖, 2口池塘放养珍珠鳖, 2口池塘放养中华草龟, 2口池塘放养鳄龟。于2011年7月20—21日分别将规格为5.2 g/只的中华鳖苗、规格为50 g/只的珍珠鳖苗放养于1号温室, 放养密度分别按30只/m2、20只/m2一次放足。将规格为5 g/只的中华草龟苗、规格为50 g/只鳄龟苗放养于2号温室, 放养密度分别按50只/m2、20只/m2一次放足, 养殖至2012年6月20日。21—22日将2个温室养殖池中的幼龟鳖起捕1/2, 转入外塘进行二段式养殖。在温室龟鳖出棚前7~10 d提前通风、降温、减料, 至出棚时水温降至27~28℃, 与外塘水温基本持平, 出棚前停饲2 d。

外塘中华鳖平均放养密度为640只/667 m2, 珍珠鳖平均放养密度为500只/667 m2, 中华草龟平均放养密度为1 250只/667 m2, 鳄龟平均放养密度为500只/667 m2。保留在温室养殖的幼龟鳖继续养殖至2012年9月20出售, 转入外塘养殖的龟鳖于2013年5月底前一次性起捕出售并统计产量与规格。不同养殖模式下中华鳖、珍珠鳖、中华草龟、鳄龟放养情况见表1。

1.4 饲养管理

1.4.1 饵料投喂

温室与外塘养殖的中华草龟、鳄龟全程使用龟鳖膨化饲料, 温室与外塘养殖的中华鳖、珍珠鳖全程使用中华鳖粉状配合饲料, 考虑到水下摄食更适合于鳖的生态习性, 应激反应小, 故用饲料机自制成软颗粒料进行投喂。投喂时根据龟鳖摄食强度随时调整投喂量, 并采用每日3次投饵方式, 使饲料在40 min内能摄食完, 投喂时间为8:00、13:00、18:00。外塘投喂为每天早晚两次, 至9月10日后因摄食量下降而改为每天一次。

1.4.2 水质控制

温室养殖池水深由稚龟鳖时的5cm逐渐加深至30 cm。前期每半月排污一次, 温室养殖中后期每两三天排污一次, 并24 h充气。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强氯精, 可预防病害发生。外塘放养每667 m2搭养规格为70~100 g/尾的白鲢30~50尾和花鲢10~20尾。借滤食性鱼类来调节水质, 养殖水体以淡绿色为宜。养殖过程中不需换水, 不定期加注新水, 以维持水深在80 cm左右, 保障外塘水质稳定, 至10月份天气转冷时, 可加深水位至1 m左右。

1.5 病害防治

为防止病害发生, 放养前将龟鳖苗置于平铺的塑料薄膜上, 用浓度为15 mg/L高锰酸钾溶液泼洒进行消毒, 幼龟鳖放养于外塘前用7‰粗盐水浸泡龟鳖种10 min。饵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 增强龟鳖免疫力, 每隔20 d使用大蒜素预防疾病。每10~15 d使用一次EM菌调节水质。

温室养殖阶段定期用板蓝根、大黄、地榆、五倍子、大青叶、苦参、黄芩或野菊花等中药配伍煎汁拌饵投喂, 预防真菌、细菌疾病或病毒性病害[5]。中草药用量为饲料干重的2%。

外塘养殖阶段, 在幼龟鳖放养后, 使用氟苯尼考粉或硫酸新霉素粉或中草药混剂煎汁拌饵投喂, 预防由温室移往外塘过程中龟鳖相互咬伤、抓伤、碰伤引起的炎症。用药量为每千克龟鳖体重添加0.1~0.15 g (含氟苯尼考10%) 或0.10~0.15 g (含硫酸新霉素5%) , 连续使用5~6 d为一疗程。间隔10天再使用1个疗程, 同时结合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夏季高温水质变肥时, 每隔15 d用20 g/m3生石灰水和1 g/m3强氯精轮换泼洒。

2 试验结果

不同养殖模式下龟鳖生长的情况见表2, 不同养殖模式下成本与效益情况见表3, 说明:中华鳖苗成本为3.0元/只, 能耗为0.6元/只, 珍珠鳖苗成本为45元/只, 能耗为0.6元/只;中华草龟苗成本为3.0元/只, 鳄龟苗成本为55元/只, 能耗为0.5元/只。以4个工人年薪为9万元管理2幢温室、8口池塘估算人工费, 温室建造成本估算为500元/m2, 5年折旧完, 塘租按500元/667 m2。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温室中华鳖40元/kg、外塘中华鳖52元/kg;温室珍珠鳖45元/kg、外塘珍珠鳖55元/kg;温室中华草龟30元/kg、外塘中华草龟35元/kg;温室鳄龟45元/kg、外塘鳄龟65元/kg。

3 小结与讨论

从龟鳖生长和效益看, 温室直接养殖模式与“温室加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均有较好的效益。从单位面积利润看, 温室直接养成这种模式效益明显高, 但从投入产出比看, 分别是1∶1.60、1∶1.18、1∶1.33、1∶1.14和1∶2.02、1∶1.66、1∶1.96、1∶1.41, 风险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当养殖总量增加时, 价格很可能滑落至成本价。

从商品龟鳖的品质看, 采用了“温室加外塘”的二段式养殖, 龟鳖的外观和品质比温室龟鳖有较大提高, 尤其是在外塘经过一个冬季后, 龟鳖活力比温室龟鳖强, 脂肪比温室龟鳖少, 口感好[4]。随着消费者对龟鳖品质要求的提高, 温室龟鳖市场和利润空间会有所压缩, 而二段式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周期短、品质较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6],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大力推广。

温室龟鳖移往外塘养殖, 放养后的前几周, 药物防治是提高成活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药物使用得当, 成活率大为提高, 甚至能够达到95%以上。使用氟苯尼考粉、硫酸新霉素粉、合适的中草药混剂对投放外塘的温室龟鳖的外部糜烂、溃疡、腐皮及颈部红肿糜烂、穿孔等疾病具较好的疗效[7]。

参考文献

[1]王鸣, 马晶晶, 邵庆均.中华鳖外塘养殖技术[J].水利渔业, 2007 (1) :24-26

[2]肖召旺.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 2010 (2) :32-33

[3]沈雪达, 张勤国, 宋伟伟.我国中华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 2006 (1) :48-52

[4]陈忠法, 卜伟绍, 黄富友, 等.三段式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3) :417-420

[5]严国平.温室甲鱼的无公害养殖和高效养殖技术研究[J].水产养殖, 2013 (2) :32-34

[6]王卓, 顾启华.中华鳖养殖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学养鱼, 2008 (10) :38-39

上一篇: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下一篇:刑事司法制度完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