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气象

2024-05-22

公众气象(精选六篇)

公众气象 篇1

1 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收回338份, 收回率为84.5%。其中答卷最多的是干部为126人, 占37.3%, 其次是农民为36人, 占10.7%, 三是学生为30人, 占8.8%, 四是工人为24人, 占7.1%, 五是商业人员为22人, 占6.5%, 六是医务人员为20人, 占5.9%, 其余类别人员均不到20人。按照常驻地分类, 城镇人员为265人, 占78.4%, 农村人口为73人, 占21.6%, 从年龄分类看, 1-14岁10人, 占3.0%, 15-60岁308人, 占91.1%, 60岁以上20人, 占5.9%。

2 结果分析

2.1 气象信息的类型

收集到气象信息的类型1229人次, 其中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最多为218人次, 占17.7%, 其次是关注天气实况信息为168人次, 占13.7%, 三是关注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的164人次, 占13.3%, 四是关注未来0-12小时天气预报的161人次, 占13.1%, 五是关注国内城市天气预报的160人次占13.0%, 六是关注生活、健康气象指数的149人次, 占12.1%, 七是关注针对农业、交通、海洋等方面的专业气象预报的126人次, 占10.3%, 八是关注未来4-10天天气预报的51人次, 占4.1%, 其余类型的不足50人次, 最少的是不需要气象服务的1人次, 占0.08%, 再是未来10-30天的天气趋势预报的12人次, 占0.97%。

从以上统计可见, 人们对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天气实况信息、短期和短时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高, 对未来10-30天的天气趋势预报不感兴趣, 但是我市做为农业地区, 长期天气趋势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要, 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提高长期天气趋势预报的准确率, 同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2.2 对我国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评价

在338份答卷中, 认为准确的67人, 占19.8%, 基本准确的222人, 占65.7%, 不稳定的43人, 占12.7%, 经常不准的6人, 占1.8%。准确和基本准确的289人, 占85.5%, 绝大多数人给予我们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评价是好的, 但是还有占14.5%的49人认为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性不稳定或者经常不准确, 自我分析原因,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是人们关注程度高的预报产品,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预报水平需要继续提高, 以满足人们对我们预报产品和质量的需求。

2.3 目前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

从收集的589人次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看, 从电视获取气象信息的最多为308人次, 占52.3%, 其次是手机短信为113人次, 占19.2, 三是广播为69人次, 占11.7%, 四是互联网为39人次, 占6.6%, 五是报刊为32人次, 占5.4%, 六是电话为20人次, 占3.4%, 其余的不足10人次, 无法获取的2人次占0.3%。

从电视、手机、广播获取气象信息的为490人次, 占83.2%, 这就启示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电视天气预报的质量, 二要进一步办好电视天气预报栏目, 三是有重要天气预报警报时尽量利用电视形式发布。值得注意的是报刊各个单位几乎都有, 但是它的气象信息传播率不高, 也启示我们要加强报刊天气预报工作, 同时还要注意到19.2%的113人次是通过手机获取气象信息的, 但是我市气象部门的手机用户和这个比例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手机用户的气象信息来源进行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 以对社会负责, 对我们气象部门负责。另外电话是人们的主要通讯手段, 但是它获取气象信息的比例不高,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工作, 其次要改进“12121”的设备和服务方式。

2.4 收听 (看) 天气预报的次数

从统计看, 收听 (看) 天气预报一天1次的最多为197人, 占58.3%, 其次是一天2次的为60人, 占17.8%, 三是三天一次的为46人, 占13.6%, 四是一周一次的14人, 占4.1%, 五是一天三次的18人, 占5.3%。如果把一周收听 (看) 天气预报的人看为不关心天气预报, 那么有95.9%的人关注天气预报, 其中有23.1%的78人一天收听 (看) 天气预报2~3次, 说明天气预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很重要, 也说明人们非常关注天气预报, 这再次说明我们的天气预报很受人们关注, 我们预报工作者, 要进一步加强预报技术研究, 不短提高预报质量, 认真做好每一份天气预报, 一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知名度, 让社会各界都关心气象, 支持气象。

2.5 天气预报播出的时间

晚上收看天气预报的最多为276人次, 占55.1%, 其次是早晨为84人, 占16.8%, 三是中午为53人次, 占10.6%, 再是下午为45人次, 占9.0%, 其它时间的人次不超过5%。晚上收视率高, 一方面是黄金时间, 另外也说明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心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16.8%的84人次早晨收看天气预报, 以便对当日的工作和活动有适当的安排, 今后我们要采取各种渠道早晨拨出天气预报。

2.6 对我国气象服务总体评价

有占31.7%的107人对我国的天气预报满意, 42.3%的143人基本满意, 24.6%的83人认为一般, 不满意的仅5人, 占1.5%。满意和较满意的有251人, 占74.0%, 说明我国气象部门从新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来, 上级气象台的指导产品非常丰富, 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等新设备和新技术相继投入业务运用, 预报水平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社会上多数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好的, 但是还有占24.6%的83人认为一般, 分析原因, 可能是他们的行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较高, 一般的人对晴天雨天预报感兴趣, 但是他们可能对灾害天气和雷阵雨天气感兴趣, 这就再次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居住地阵雨天气的预报水平。

2.7 拨打声询电话次数

在调查的338人里, 平均每天愿意拨打次数为1.6, 累计每天541次, 每月16224次, 每年194688次, 接近20万次, 这仅仅是338人!我市有258万人, 假如有10%的人每天愿意拨打声询电话1次, 每天就是28万次!这就再次让我们思考, 为了气象预报的社会效益, 为了我们的知名度和社会的满意度, 对12121电话加强宣传, 改进设备和声询电话的拨出质量, 对播出预报种类分级管理, 对一般的雨天晴天预报设置为不收费, 对其它的专题专项预报按有关规定办理。

2.8 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改进

在653人次调查中, 认为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优先提高预报准确率的251人次, 占38.45%, 有188人次认为优先让更多公众能及时收听 (看) 到天气预报警报, 占28.8%, 有135人次认为优先增加预报服务内容, 占20.7%, 有79人次认为优先增加预报服务次数, 占12.1%。可以看出希望优先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人次是最多的, 其次是希望优先让更多公众能及时收听 (看) 到天气预报警报, 三是优先增加预报服务内容。这就启示我们提高预报准确率是第一位的, 是我们气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学习预测预报方法的新技术、新方法, 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天气个例分析, 加强预报预测方法研究, 特别要加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方法研究, 千方百计确实提高预报准确率。其次要改进和增加预报服务手段, 一方面巩固好现有的网络、电视、电话等常规服务手段。

3 定量评估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实施方案”, 对我市的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计算, 结果表明, 根据气象预报服务年付费额计算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用为729.92万元, 根据气象预报服务年节省费用额计算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用为3.38亿元, 根据公众每天要拨打气象服务声询电话次数调查数据评估公众气象服务效用为3706.49万元。可见我们的气象服务效益市非常显著的, 评估的最低为729.92万元, 最高达3.38亿元, 就是按最低的计算, 全市年人均效用3元多。

4 几点思考

我国气象部门实行新的业务体制改革以来, 特别是推广战略成果和我们定位为科研型事业单位以来, 在气象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在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 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的投入业务使用, 气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人们关心的公众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为国家和人们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摘要:人们最关注的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也是我们需要提高的关键。我们预报工作者, 要进一步加强预报技术研究, 不断提高预报质量, 认真做好每一份天气预报, 一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知名度, 让社会各界都关心气象, 支持气象。我们应该考虑建立自己的社会预报警报体系, 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气象服务产品。

公众气象 篇2

关键词:公众气象服务;手机用户;电话调查;气象服务产品

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66-2

0 引言

衢州市气象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于2009年10月,前身为衢州市气象信息中心(专业气象台),目前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主要有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3-5天预报、一周天气趋势预测、十天天气预测、穿衣指数紫外线辐射等生活气象指数、各旅游城市和景点预报以及重大气象过程、重要社会活动等的专题和加密气象服务产品,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短信、声讯、报纸、电视、电台、网站、显示屏等途径。为更进一步掌握我市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状况,客观、真实地了解各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衢州市气象服务中心与衢州市移动市场部合作对全市手机用户的公众气象服务情况进行反馈调查,最后将相关调查结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调查取样

1.1 调查时间、对象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5月25日-26日。

调查对象:全市移动手机用户的各行各业人员。本次调查,共调查手机用户2532个,其中无应答用户614个、拒访用户369个、关机用户75个和停机用户22个,有效应答用户共1451个(包括开通气象短信的943个,未开通气象短信的508个)。

调查方法:根据公共气象服务热点问题,气象服务中心设计调查问卷。移动公司市场部组织人员随机对移动手机用户进行气象服务情况反馈调查,手机用户在自愿问答的前提下录音应答,具体问题采用选项答问。

1.2 调查内容

针对目前衢州市气象服务中心现有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调查共设计了5个问题,主要涉及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和态度、对天气预报的总体评价、对预报结果和时效的理解和对气象服务的要求等方面。

2 样本统计分析

2.1 对是否关心上下班天气的调查

问题:上下班或出门前您是否关心当前天气预报?分“关心”、“比较关心”和“不关心”三种选择。选择“关心”的占63.1%,选择“比较关心”的占25.6%,选择“不关心”的占11.3%。

图1 上下班或出门前天气的关心度比例图

2.2 对最关注的气象服务调查

问题:在常规天气预报服务中,您最关注的内容?有“未来12-24小时临近天气预报”、“未来1-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未来4-10天的天气预报和节假日天气预报”四种选择。选择“未来12-24小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占53.8%;选择“未来1-3天的天气预报”占35.1%;选择“未来4-10天的天气预报”占9.0%;选择“节假日天气预报”的占2.2%。

图2 最关注的天气预报服务比例图

2.3 对预报准确率的调查

问题:总体来讲,您感觉天气预报是否准确?分“很准确”、“基本准确”和“不准确”三种选择。

选择“很准确”的占19.9%,选择“基本准确”的占72.2%,选择“不太准确”的占7.8%。

图3 预报准确率调查比例图

2.4 对目前气象短信建议的调查

问题:您认为现在发布的气象短信内容情况,有何建议?答:(1)时间太短,内容太少,应增加;(2)时间与内容合适;(3)时间太长,内容太多,应减少;(4)其它建议。选择“应增加时间或气象短信内容”的占10.2%,选择“时间与内容合适”的占85.0%,选择“时间或气象短信内容应减少”的占4.8%。

图4 气象短信建议比例图

2.5 对未开通气象短信业务的调查

问题:请问您为什么没开通气象短信业务?(针对未开通或主动退订的用户)有:“我不需要关心天气”、“内容太少”、“内容不是我需要的”、“ 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太多了”、“资费太贵及其他”等六种选择。

本次调查涉及气象短信服务未开通过或主动退订的用户共508个。其中因为“预报内容不准确”而退订的占3.5%,因为“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太多”而退订或未开通的占27.7%,因为“内容不丰富” 而退订或未开通的占15.1%,因为“资费太贵”而退订或未开通的占2.4%,因为“我不需要关心天气”而退订或未开通的占15.7%,选择因“其它缘由”而退订或未开通的占35.9%。

图5 退订和未开通气象短信业务原因比例图

3 总结与分析

3.1 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不论是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公众最关心的还是预报是否准确。从调查统计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总体评价还是较高的,但也有7.8%的人认为天气预报不准确,另外还有3.5%用户因“预报内容不准确”而退订。可见提高预报准确率仍然是气象部门最需要改进的重中之重。

虽然大多数公众对目前天气预报准确率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客观的认定,但对于气象服务中心而言,不能因为公众的理解和预报水平全球性的不能尽如人意就放松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要求。在抓好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同时,可以适当就一些预报难点和失误从技术层面向公众做出解释,取得公众理解。

3.2 天气预报的需求因时、因地、因传媒而变

从气象信息服务的时间段上来看,公众最关注的气象信息是“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及“上下班或出门前的天气”,公众对“节假日”天气预报的需求相对没有太苛刻要求,现在由于有年休假、双休日在,“节假日”的休闲大众多安排在周边区域为主,也导致公众对天气了解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天气预报为主。另外,因为现在“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太多”,各种传媒方式都有气象预报信息,除了电视电台、手机气象短信天气预报仍位居榜首外,近年来网络气象信息异军突起。以此来看,气象服务中心应该根据公众的这些需求特点,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3.3 气象服务的产品依然较单一、质量不够精细

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因为“内容不丰富”和“我不需要关心天气”缘由而未开通气象短信两项合计占总未开通数的30.8%。

可见,目前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中,最基本、最常规的只有天空状况、降水、气温、风等预报,远远不能满足公众工作和生产生活需要,公众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服务产品精细化不够。目前发布的天空状况、降水、气温、风等气象预报,地域范围还较大,时间跨度不清,用描述性的语言较多,公众较难掌握,离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4 生活气象服务等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从公众建议调查统计发现,不少人希望“天气预报表达方式最好丰富多彩有新意”;认为天气预报除了基本天气信息外,还应该包含“气象实况提示”及“生活常识”,认为需增加一些气象指数预报服务产品的比例也很高。调查同时发现,尽管公众越来越关注如紫外线强度、人体舒适度指数、空气质量要素等生活类气象服务预报产品,但对这些产品还不很了解,有些甚至抱有怀疑的态度。因此,要公众认同、关注和使用这些产品,提高我们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谢国权,王仕星,等.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调查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浙江气象(30卷增刊).

[2] 王建萍,刘耀武.陕西县级农业气象服务调查及思考[J].陕西气象,2008,(6):4.

[3] 黄焕寅.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调查分析及服务效益评估[J].湖北气象,1996(1).

[4] 骆继宾.气象服务学[J].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篇3

随着我国灾害性天气的增多, 如果及时准确的把天气预报传到公众手中, 是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工作的关键[1]。在我国目前开展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中, 不仅涉及到旅游、电力等多个行业, 而且在全国的多个省区市也都进行了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 用科学可靠的方法改善气象服务工作, 采用网络问卷满意度调查以及电话访问等多种方式,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提高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水平[2]。在公众气象服务评估中收集到气象信息多为灾害性天气预报, 其次就是对实时天气状况信息的关注, 再有就是对未来3d的天气预报情况和未来24h的天气预报情况。并且在对于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 开展了的面向中小学生以及网民的调查, 针对中国天气网的服务现状以及用户评价等相关建议, 以调查方案以及问卷设计的形式, 加强与改进气象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 工作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分类

随着全国公众对灾害性天气预报关注度的提高, 特别是人们对于短期天气预报关注的日益增多, 更是证实了公众气象服务是提高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 以空间来分可以为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 以受益对象来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以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与专用气象服务效益。其中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在我国较经常使用, 主要针对我国的经济、生态效益、社会3个方面[3], 评估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现状, 以及公众对我国气象服务的需求, 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在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 还包括公众对气象信息准确率评价, 以及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 还会假设所有的天气预报服务需要交费, 调查人们愿意的缴费金额;还可以调查人们日常对气象信息中更关注什么;还将调查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公众气象部门的整体形象, 公众气象服务的预报准确性, 气象预报服务的传播途径。据悉, 公众获得气象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报刊、网络、公交、地铁还有其他流动媒体, 在公众气象服务中通过媒体传播的方式, 可以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工作, 以提高我国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3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实施

随着我国中极端气候现象的产生, 气象部门的公众气象服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公众气象服务不仅可以保护人民生活安全, 还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气象信息, 以确保企业经济通过气象信息规避不必要的经济风险, 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 可以为气象部门决策带来更多的依据。以下就来介绍实际工作中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实施方法。

在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 应该建立好的评估思路, 对不易量化的进行定性评估, 对易量化的进行定量评估, 在阶段性、临时性的项目服务中坚持以规范化、人性化的思路进行效益评估方案。首先应该建设好国家效益评估体系与标准, 并形成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其次就是采取规范化的效益评估业务流程, 提高效益评估业务系统的可操作性强与交互性, 形成连贯的、具有可比性的效益评估数据, 并注意对历史数据以及方案进行修订与优化, 实现对规律的控制和把握公众气象服务规律, 有利于建立动态与连续的效益评估,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反馈。在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 还应根据地区的差异, 选取10名以上的气象服务专家来对气象服务的敏感度以及效用大小进行评定;并依据个例调查中的组织与运营方式进行评定结果的分析, 评估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益贡献。

4 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优化

公众气象服务是人们提供便利气象信息, 提高我国经济社会效益, 以下就来介绍怎样优化公众气象服务工作的方法。

4.1 提高我国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在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中, 应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 特别是短时天气和局地天气的预报能力, 使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对危害天气做好准备工作, 提高气象服务部门对气象信息的准确率。

4.2 优化我国气象信息的传播方式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科技的实施, 应该优化目前的气象播报方式, 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气象信息获取途径, 以公众感性趣的方式发布气象信息, 培育专业型的气象先生、气象小姐来播报气候信息, 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4.3 气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应该提高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及时性, 以更精确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气象信息服务, 强化在36h内气象信息服务的准确性, 避免小概率事件对公众气象服务的影响。还可以在一些节假日延长气象信息的时效, 使公众可以及时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4.4 提高气象播报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气象播报人员的素质培养, 以社会化的服务理念指导业务播报工作, 提高气象服务的公众形象, 可以被更多的公众所接受。并完善播报业务的考核办法, 在制度上积极引导人们注重社会公众满意度的评价, 关注细节和公众服务度, 在气象播报中可以使用亲和度高的语言, 避免术语对公众造成的不理解以及不满意弊端, 以良好的专业播报人员形象, 更加人性化的为公众提供气象信息。

5 结语

由上可知, 在我国实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质量, 还可以巩固气象服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加快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实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 公众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下就根据国内公众气象服务质量的评价现状, 通过气象局气象效益评估, 揭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影响。

关键词:公众气象服务,条件价值评估法,质量评价,决策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学士.基于GIS流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D].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25) .

[2]管叶莉.基于条件价值法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D].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13) .

公众气象 篇4

“12121气象信息语音应答系统”是1998年前后陆续在各市、县气象局投入业务使用, 其服务方式是用户主动拨打“12121”语音电话, 选择所需要的信箱收听感兴趣的内容。“12121气象信息语音应答系统”的应答记录由于数据记录数据量巨大, 时间跨度长, 并且是由用户主动拨打, 因此应答记录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情况。

一、数据来源及季节划分

原始数据来源于宁德市气象局“12121气象信息语音应答系统”的电话应答记录, 数据的时间长度12个月, 从2009年12月1日到2010年11月30日, 共有记录534893条。

为了方便分析各个季节的不同情况, 将12月、1月、2月定义为冬季, 3月、4月、5月作为春季, 6月、7月、8月作为夏季, 9月、10月、11月作为秋季, 因此本文分析的样本数据春、夏、秋、冬各有一个季节的数据记录。

二、数据分析

(一) 各信箱内容说明

宁德市气象局“12121气象信息语音应答系统”的各信箱内容设置如下:

主信箱:市区未来24小时天气

信箱0:市区未来24~48小时天气

信箱1:旅游景点天气预报

信箱2:宁德各县市未来24小时天气

信箱3:台风警报等特殊信箱

信箱4:未来2天全市天气趋势

信箱5:生活指数

信箱6:各信箱内容提示

信箱7:未来3~5天天气

信箱8:省内各地市天气

信箱9:市区上下班天气

(二) 月、季拨打次数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各月拨打次数差异较大, 其中2010年6月超过了10万次, 接近或超过其它月份的2倍, 10月、11月拨打次数明显较少。分析其原因, 6月份的拨打次数猛增, 与6月13日~28日的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密切相关, 这从逐日的拨打次数上也有反应, 6月的后半段每天的用户拨打次数都在2000次以上 (而其它时间一天一般只有1000次左右) 。10月、11月很少的拨打次数, 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主要原因, 连续的晴好天气, 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降到了最低。

图2是各季节用户拨打“12121”次数 (夏季、秋季取平均值) , 从图上可以看出, 夏季用户拨打次数最多, 春季其次, 秋季拨打次数最少。

从月、季的拨打次数分析, 可以看出, 天气变化较大时或者恶劣的天气时, 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比较旺盛, 特别是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时, 公众最需要准确及时的天气信息。

(三) 分信箱拨打次数分析

图3到图6表明, 各信箱的拨打次数差异, 在各个季节几乎保持一致, 这表明公众对气象信息内容方面的需求, 在各个季节几乎保持不变。

主信箱的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始终遥遥领先于其它所有信箱, 不管在哪个季节都是最受公众的关注, 信箱0、信箱7也一直占据着第二、第三的位置, 48小时以及未来3~5天的天气在各个季节也非常受关注。相反, 气象工作者一直以为公众会非常关注的生活指数预报, 却很少有人拨打, 被拨打的次数在各个季节都是排在最后。上下班天气、其它城市的天气也同样很少有人关注。

(四) 分信箱拨打总时间分析

各信箱拨打总时间所表现出的情况, 与拨打次数几乎完全一致。公众对气象信息内容上的需求始终保持稳定。未来24小时的天气始终是公众最想得到的气象信息, 未来48小时以及3~5天的天气则紧随其后, 生活指数预报、上下班天气以及其它城市的天气关注的人最少。

(五) 各信箱单次拨打平均时长

从图上可以看出, 各信箱的平均拨打时间长度, 各季节变化不大, 只有主信箱在秋季增加较多, 分析原因, 平均拨打时间与信箱内容的长短密切相关, 另外还说明公众每次拨打, 基本都是完整听完信箱内容后才挂断的, 因为如果听一半就挂断的用户比较多的话, 信箱的平均拨打时间就比较有随机性, 不会呈现出这种各个季节的一致性。

三、结论

(一) 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迫切程度各季节相差较大, 天气状况密切相关, 天气变化较大、天气恶劣时, 公众对气信息的需求较旺盛;相反, 秋高气爽、天气宜人时, 公众对象信息的需求减少。

(二) 公众对气象信息内容方面的需求在不同的季节保持致, 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始终是公众最关心的, 而生活指预报、上下班天气及其它城市的天气则很少有人关注。

(三) 各信箱的平均拨打时间, 各季节变化不大, 与气象息内容本身的长度成正比。

摘要:“12121气象信息语音应答系统”的服务方式是用户主动拨打“12121”语音电话, 选择所需要的信箱收听感兴趣的内容, 此应答记录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情况, 本文通过电话应答记录, 分析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并由此得出各个季度公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

公众气象 篇5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时间与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2016年8月。调查对象:县政府所在地恰卜恰镇的各行各业人员, 参与问卷调查的共有600人, 基本涵盖了工人、农民、医务人员、学生、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 年龄为18~70岁。

1.2 调查内容

针对目前共和县气象局现有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调查共设计了多个问题, 主要涉及公众对天气预报的总体评价、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和态度、对气象信息的了解、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等方面。

1.3 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529份, 有效问卷520份。9月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分析。其中城镇居民366份, 占70.4%;乡村居民154份, 占29.6%。农民占的比例相对较多, 为26.0%;其次是学生, 占20.0%;工人、干部、个体人员比例为10.2%~14.2%;其他人员占2.1%。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60岁之间, 占93.8%。其中, 30~49岁最多, 占75.2%;其次是50~60岁, 占9.8%;再次是18~29岁, 占8.8%;60岁以上最少, 仅占6.2%。从被调查者的学历情况来看, 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最多, 占29.0%;其次是高中学历, 占20.2%;中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基本一致, 占18.2%左右;大专学历人员占13.8%, 研究生学历人员最少, 仅为0.6%。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

由图1可知, 共和县公众对天气预报“非常了解”的占22.1%;“比较关注”的占36.5%;“一般关注”的占33.8%;“不太关注”的占6.3%;“一点也不关注”的占1.1%。公众对天气预报表示“非常了解”“比较关注”“一般关注”的占92.4%, 说明天气预报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等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2 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评价

由图2可知, 公众感觉天气预报“很准确”的占13.3%, 感觉“准确”的占19.8%, 感觉“基本准确”的占65.0%, 感觉“不准确”的占1.3%, 感觉“很不准确”的占0.6%。“基本准确”以上的公众占总人数的98.1%, 但仍有1.9%的公众感觉天气预报“不准确”, 说明天气预报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2.3 公众对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准确度的评价

由图3可知, 公众认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很准确”的占11.2%, 认为“准确”的占26.0%, 认为“基本准确”的占57.7%, 认为“不准确”的占4.8%, 认为“很不准确”的占0.4%。公众认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基本准确”以上的人次占总人次的94.9%, 说明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得到的绝大多数公众的认可, 但也有约5%的公众认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不准确”, 因此需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率。

2.4 公众对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及时性的评价

由图4可知, 公众认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发布“很及时”的占11.0%, 认为“及时”的占39.6%, 认为“一般”的占46.2%, 认为“不及时”的占2.9%, 认为“很不及时”的占0.4%。公众认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发布“及时”以上的人次占总人次的50.6%,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的发布及时性, 并提高提前量。

2.5 公众认为对生活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

公众认为对自己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冰雹、大风和暴雨, 分别占49.0%、44.2%和42.3%;其次是沙尘和干旱的影响, 占37.7%和33.1%;霜冻、高温、连阴雨等占19.6%~25.2%;寒潮和低温分别占11.0%、9.8%。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共和县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明显 (表1) 。

3 结论与讨论

(1) 通过此次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大部分公众对天气预报比较关注, 公众对天气预报表示“非常了解”“比较关注”“一般关注”的占92.4%, 不太关注的人员比例占6.3%, “一点也不关注”的比例仅为1.1%。认为天气预报“比较准确”“基本准确”以上的公众占总人数的98.1%, 说明天气预报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等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仍有1.9%的公众感觉天气预报“不准确”,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仍然是气象部门最需要改进的重中之重, 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5,6]。

(2) 共和县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及时性较差, 公众认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发布“及时”以上的人次占总人次的50.6%, 有约3.3%的公众认为发布“不及时”或“很不及时”, 因此气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及时性, 提高提前量。

(3) 共和县影响公众生活的气象灾害分别是冰雹、大风、暴雨、沙尘、干旱和高 (低) 温等, 数据结果表明共和县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

参考文献

[1]王建萍, 刘耀武.陕西县级农业气象服务调查及思考[J].陕西气象, 2008 (6) :4.

[2]骆月珍, 雷俊, 吴扬, 等.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与讨论[J].浙江气象, 2009, 30 (1) :24-26.

[3]王新生, 陆大春, 汪腊宝, 等.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J].气象科技, 2007, 35 (6) :853-857.

[4]段欲晓, 潘进军, 李青春.北京地区公众气象服务需求分析[J].干旱气象, 2009, 27 (2) :172-176.

[5]崔维军, 顾春霞.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气象科技, 2012, 40 (6) :1061-1067.

公众气象 篇6

准确、及时的把天气预报传递到公众手中, 做好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及时掌握公众对汉中市气象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 使汉中气象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2013年8~9月汉中市气象局在9个县区开展了汉中市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形式。由气象服务人员在汉台区、南郑县、西乡县、城固县、佛坪县、留坝县、略阳县、宁强县、镇巴县繁华地段当场随机发放问卷填写, 并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90份, 回收问卷185份, 有效问卷185份, 问卷回收率97%。

2 参与调查的公众用户群基本概况

2.1 地区分布

被调查者中南郑县有39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1.08%;汉台区有27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4.59%;略阳县有26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4.05%;佛坪县有17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9.19%;西乡县有16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8.65%;城固县、留坝县、宁强县、镇巴县各有15人, 分别占所调查总人数的8.11%。其中, 被调查者涉及各行各业, 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2.2 年龄结构

被调查者中20~35岁的有61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32.97%;36~55岁的有77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41.62%;56岁以上的有21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1.35%;其中有26份问卷的年龄资料缺失,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4.05%。

2.3 学历结构

被调查者中, 小学文化水平6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3.24%;初中24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2.97%;高中 (职) 46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4.86%;大专学历45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4.32%, ;大学本科学历39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1.08%;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0.54%;其中有24份问卷的学历资料缺失, 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2.97%。

3 2013年汉中市公众气象服务需求度分析

3.1 汉中市公众关注气象信息的目的

2013年汉中市“公众关注气象信息的目的“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出行需要、安排个人活动、提前做好突发天气的防御、为着衣提供参考、工作需要 (图1) 。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出行需要, 所占比例高达70.81%。“其他需要”主要为“没事也关注”。

3.2 汉中市公众认为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

2013年度汉中市“公众认为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排名前6位依次为:暴雨洪涝、高温热害、冰雹、干旱、降水和连阴雨 (图2) 。其中, 对暴雨洪涝的关注度高达82.70%, 比2012年度高出7.70%。

3.3 汉中市公众认为对工作最有帮助的天气预报产品

2013年度汉中市“公众认为对工作最有帮助的五类预报产品”分别是:1~3d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未来0~6h预警、未来3~5d天气预报 (图3) 。

3.4 汉中市公众还希望获得的气象信息

2013年度汉中市“公众还希望获得的气象信息”排名前四位的依次分别是:生活气象提示、气象新闻、气象科普、农业气象等, 在其它天气预报产品中, 有“交通天气预报产品”的需求, 这对今后拓展公众气象服务范围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图4) 。

4 2013年汉中市公众气象服务覆盖度分析

4.1 汉中市公众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2013年度汉中市“公众获取天气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排名前五的依次是:电视、短信、气象网站网络微博、广播电台、12121电话 (图5) 。公众通过气象警报广播和户外电子显示屏获取天气信息所占比例比2012年度高出13.42%和5.62%。

4.2 汉中市公众对气象预报预警的获取情况

通过调查可知汉中市公众获得预警预报还是比较及时的, 仅有少量的不及时或说不清 (表1) 。

5 汉中市公众对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的建议

2013年度汉中市“公众对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排名前四的建议分别是: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象服务信息) 发布途径和渠道要多些、让更多公众能及时收听 (看) 到天气预报警报、预报时效性更长一些 (图6) 。

6 2013年汉中市公众满意度指数分析

采用CSIWS模型对气象服务满意度指数进行分析, 各指标“单项满意度指数S/E”越接近1、“E-S”越接近0, 表明被调查者的期望度E和满意度S越接近, 对该指标的整体满意度越高。对于问卷中偶尔的空缺, 赋值为3, 即一般, 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数据处理。在对公众用户满意度指数的分析中, 设置了3个细分指标, 即:气象部门公众形象、气象部门服务的价值、气象部门服务的质量。

通过分析可知 (表2) :公众对“气象部门服务的价值”“气象部门公众形象”这项细分指标的满意度指数最高, 为92.88%;其次为对“气象部门服务的质量”这项细分指标, 满意度指数为92.35%;最后是“气象部门服务的价值”细分指标, 为92.16%。总的公众平均满意度指数为92.45%, 说明公众对气象工作还是满意的。

7 结语

2013年度汉中市公众对气象服务平均期望度为90.76%, 满意度为83.91%, 差距为6.85%, 公众平均满意度指数92.45%。表明汉中公众气象服务整体上还是得到公众的肯定, 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气象部门服务的质量, 期望度为89.98%, 满意度为83.10%, 需提高服务质量的差距为6.88%。气象部门服务的价值, 期望度为92.38%, 满意度为85.14%, 需要努力的差距为7.24%。说明现阶段公众气象服务在帮助公众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气象部门公众形象, 期望度为90.32%, 满意度为83.89%, 6.43%的差距说明我们的表现与公众期望的形象还有差距, 在未来还需要努力提升。整体看, 公众对2013年的汉中气象服务是基本满意的, 同时看到公众对气象部门服务的质量和价值的期望都很高, 我们在提高预报准确率、开发丰富多样的预报产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可以作为的地方;应进一步努力提高气象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规范公众气象服务,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慧, 李良序.气象服务效益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幸福的能力下一篇: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