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刷故障

2024-05-09

自动收刷故障(精选八篇)

自动收刷故障 篇1

本文对比了自动空调与手动空调的区别, 介绍了自动空调的结构原理, 总结了自动空调的维修理论, 并对汽车自动空调的故障案例进行了诊断分析, 旨在说明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 还应加强理论学习。

一、自动空调的故障诊断方法

1. 自动空调与手动空调的工作原理区别

自动空调和手动空调的基础配置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方式和压缩机类型。

在控制方式上, 手动空调是属于机械调温, 凭车主的感觉去调节温度, 因此调节不够精确。自动空调属于电控自动调节, 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元件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利用传感器 (如车速、温度、日照强度、水温等) 对汽车发动机的运行状况、车内、外的气候条件、空调的送风模式等多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运行内部程序对实时参数、设定参数进行运算判断, 然后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鼓风机、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等执行器工作, 实现对车内环境温度的实时调节。控制系统还具备有自我诊断、保护等功能。

在压缩机类型上, 区别在于压缩机容量的可变性。手动空调多采用不可变容压缩机, 室内温度在设定区间内时高时低。自动空调采用的可变容压缩机, 可根据室内实时温度和目标温度之差控制压缩机的工作容量, 使室内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由于小轿车上压缩机均由发动机带动, 自动空调除舒适性好外, 还节省油耗及发动机功率。

2. 自动空调的故障诊断思路

自动空调属于电控装置, 其诊断方法应将现代诊断技术和传统诊断方法相结合。现代诊断技术即通过控制系统的自诊断功能及故障诊断仪查找出线路/线圈短路、断路、老化、搭铁, 电气零部件损坏等故障。传统诊断方法则可通过“望、闻、听、切”类似中医诊断模式确定故障位置。例如压缩机故障, 皮带老化、轴承磨损、制冷剂品质问题及各类轴承磨损等故障。

诊断之前应先了解故障现象, 然后利用诊断仪读出故障码, 判断故障位置和类型后, 再采用传统的“望、闻、听、切”的诊断方法, 仔细查找故障。传统诊断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是望, 即观察。这步骤是检查汽车空调系统的各部件是否有松动;皮带是否老化;冷凝器是否清洁等;

第二步是听, 即听噪音。运行空调系统, 仔细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各轴承等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同时观察冷凝器风扇的转动情况;

第三步是闻, 在空调运行时, 注意部件中有没有异味散发出来。若有, 则根据气味的类型仔细检查, 找出根源;

第四步是切, 即检测。可通过感观测量或者借助仪器来测量, 主要测量温度和压力值。温度方面, 主要测量关键部件进出管之间的温度差, 若无明显温差, 则该部件很可能被堵塞或者存在其他故障;压力方面, 检测高低压管的压力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 同时也可测高低管的温度差, 以判断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 查找出故障位置。

3. 自动空调故障原因分析

自动空调故障有以下三种类型:制冷剂品质问题, 电气故障, 机械故障。

制冷剂品质问题, 包适制冷剂量过多或过少、制冷剂内有杂质和水分过多等。

电气故障, 一般来自控制系统。例如温度、压力等传感器的性能下降、损坏等造成输入信号失真;执行机构如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风机或者风门的伺服电机、鼓风机等故障;控制单元的故障和控制线路的搭铁等。这类故障通常用自诊断仪读出储存在控制器的故障码, 再根据故障码判断出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机械故障相对比较复杂, 故障位置大多都在基本装置中。例如压缩机驱动连接装置过松, 功率传送损失大;冷凝器或蒸发器堵塞, 造成散热不良或者冷气不能顺畅通过;冷凝器风机、鼓风机运转不良;轴承磨损;膨胀阀和毛细管是否能正常工作等。这类故障主要依赖于维修人员的诊断技能, 运用传统诊断方法查找故障所在。

二、自动空调故障案例分析

1辆上海通用别克轿车, 装有R134a自动空调。据客户反映该车空调有间歇性不制冷的现象, 该故障多出现在高速, 怠速有时也出现, 天气越热故障出现的频率越高, 过一段时间后, 空调又自动恢复正常。诊断过程如下:

第一步, 听取故障现象后, 带上自诊断仪与车主进行路试, 通过读取的故障码发现故障是由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没有吸合;

第二步, 根据自动空调的自动控制原理, 电磁离合器不吸合的原因不压缩机上, 而在于制冷系统高低压管的工作压力不正常或者电气故障;

第三步, 借助空调压力表, 测量管路的压力, 高低压值均在规定范围内, 这说明制冷剂工作压力正常;

第四步, 借助仪器来确定电气故障的位置所在。首先检测压缩机的继电器吸合线圈, 经过通电测试后未发现异常;

第五步, 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的控制地线, 当继电器吸合时为低电位, 断开时为高电位。经检测, 自动空调控制系统不工作时, 该处为高电位。由此可判断, 故障不在控制系统的执行部件上。根据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判断故障可能存在控制器、传感器/开关信号故障、传感器/开关线路故障;

第六步, 再接上自诊断仪, 监测空调开关请求信号、压力传感器信号、室内/外温度传感器信号。结果发现压力传感器在故障出现时异常, 而其他传感器属于正常工作状态。

更换压力开关, 系统能正常工作, 故障排除。

三、小结

彩电自动关机故障检修11例 篇2

例1]故障现象 一台松下TC-29V30H型彩电,冷机开机能工作半小时左右,热机5~10分钟自动关机,且在关机瞬间前出现荧屏亮度变暗现象。

分析与检修 由现象分析可知属某元件热稳定性差,引起保护电路动作所致。该机有过流、过压、欠压等多种保护功能,部分保护电路见图1。当140V供电电路输出电流过流时,R827上压降增大,此电压经R828加到Q806基极,使Q806导通,实际上基极电位降低导致P点电位升高,于是Q554、Q555相继导通,5V电压经Q555、D560加至Q841基极,使Q841与光耦器中光敏管相继导通,Q803基极电位上升而饱和导通,造成C804正极电位几乎为零,电源开关管Q801停止振荡。当140V输出电压过高时,使R856、R836上压降增大,D843击穿,可控硅Q821被触发导通,使Q820基极电位下降而导致Q820导通,5V电压经R833加至P点,使该点电位升高而导致保护电路动作。同理,当140V输出电压欠压时,Q894基极电位下降,使该管饱和导通。12V电压经R897使Q841基极电位升高,导致该管导通。由以上分析可知:Q801会停止振荡。另外,12V过流、场输出过流、第二阳极电压过高(X射线过量)(电原理图未画出),都会使P点电位升高而导致保护电路动作。该机正常时P点电位约为0.2V,R827上压降约为0.3V。在关机瞬间前,测得R827上压降逐渐增大,最后竟达0.8V,说明是过流保护。而140V的主要负载是行输出电路。由于关机前亮度有变暗现象,说明高压降低,于是怀疑行输出管、逆程电容有软击穿。用替换法检查无效。手感行输出变压器发热,怀疑其中高压硅堆热击穿而导致高压短路。更换行输出变压器后故障排除。

自动收刷故障 篇3

对变电站、输电线路死区故障, 相关文献已有较多分析[1]。其实, 配网也存在死区故障现象, 当配网线路发生死区故障时, 存在配网自动化故障指示不能正确反映故障实际位置的情况, 和未隔离故障对永久故障点再次送电的风险。本文针对一起配网“死区”故障事件, 分析配网自动化保护动作、信号上送情况及故障指示不正确原因, 研究此类故障的信号表征, 并提出配网自动化主站监控式故障处理模式下防范此类风险的策略优化建议。

1 故障概述

故障前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甲变电站10kV母线接地方式为经接地变 (小电阻) 接地, 10kV甲乙线F15为甲变电站10kV 1M上的馈线, 10kV甲乙线主干线为纯电缆线路。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为10kV甲乙线F15主干线上第一级环网柜。柜内母排上接有4个开关:#1开关为环网柜进线开关, #2开关为环网柜出线开关, #3、#4开关直接接入配变。环网柜上所有开关均具备配网自动化三遥功能, 具备短路电流/零序电流指示功能和遥控操作功能。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上各开关零序TA均为穿心式, 安装在环网柜底部开关后靠电缆外侧。电缆头位于开关与零序TA之间。该地区新建配网及改造后的开关柜均采用这种零序TA安装方式。

某日14:20, 甲变电站10kV甲乙线F15跳闸, 重合闸不成功, 配网自动化系统显示故障线路第一级环网柜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有零序电流指示, 线路上其它三遥开关均无故障指示;2min后, 遥控断开有故障电流指示的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 操作成功;1min后, 遥控合上10kV甲乙线F15站内开关后, 站内开关再次跳闸;28min后,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 发现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电缆终端头爆炸。经确认, 故障点为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电缆终端头处, 如图2所示。

2 故障特点及故障处理模式分析

2.1 复电不成功原因

配网自动化显示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有零序电流流过, 实际故障点位于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零序TA后端与#1开关前端之间的保护“死区”。按反馈信号遥控断开彩岸户内三遥公用柜#1开关后, 未能隔离故障。合上站内开关后, 对故障点再次送电, 站内开关再次跳闸。

2.2 该地区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

该地区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为主站监控式[2]故障处理模式, 配网自动化改造线路发生故障时的处理过程如下。

(1) 发生短路故障:配网10kV短路故障引起站内开关跳闸———环网柜开关零序TA检测到故障电流———配网自动化系统上相应开关闪烁指示故障———遥控断开线路最末端检测到故障电流的环网柜开关———遥控合上站内开关对隔离故障的开关前段送电。

(2) 发生接地故障:配网10kV接地故障引起站内开关跳闸———环网柜开关零序TA检测到故障零序电流———配网自动化系统上相应开关闪烁指示故障———遥控断开线路最末端检测到故障电流的环网柜开关———遥控合上站内开关对隔离故障的开关前段送电。

根据上述分析, 无论配网线路发生短路故障还是接地故障, 在当前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复电模式下, 当故障点位于TA后端与开关前端之间的保护“死区”时, 基于故障位置的特殊性, 按照配网自动化信号指示操作后无法正确隔离故障, 存在对故障点再次送电的风险。

3 死区故障时配网自动化信号特征及故障处理策略分析

假设环网柜A、环网柜B上的开关均具备配网自动化三遥功能, 配网自动化信号特征及故障处理策略分析如下。

(1) 非死区故障, 如图3所示。故障位置:故障点位于B环网柜#2开关、TA之后。信号特征:A环网柜#1开关、#2开关及B环网柜#1开关、#2开关有故障指示。处理策略:根据故障指示, 断开B环网柜#2开关, 隔离故障, 再合上站内开关, 送电成功。

(2) 环网柜出线发生死区故障, 如图4所示。故障位置:故障点位于B环网柜#2开关后, B环网柜#2开关TA前。信号特征:A环网柜#1开关、#2开关及B环网柜#1开关有故障指示;B环网柜#2开关TA无故障电流流过, 故无故障指示。处理策略:一是根据故障指示, 断开B环网柜#1开关, 隔离故障, 再合上站内开关, 送电成功;二是仅看出线开关故障指示, 断开A环网柜#2开关, 隔离故障, 再合上站内开关, 送电成功。

(3) 环网柜进线发生死区故障, 如图5所示。故障位置:故障点位于B环网柜#1开关TA后, B环网柜#1开关前。信号特征:A环网柜#1开关、#2开关有故障指示;B环网柜#1开关TA有故障电流流过, 有故障指示。处理策略:一是根据故障指示断开B环网柜#1开关, 未隔离故障;合上站内开关, 送电不成功;二是仅看出线开关故障指示, 断开A环网柜#2开关, 隔离故障, 再合上站内开关, 送电成功。

综上所述, 若不区分环网柜进线、出线故障, 当配电线路环网柜进线发生死区故障时, 即使信号正常上送, 根据故障指示操作依然无法正确隔离故障, 存在再次送电于永久故障的风险。若仅以环网柜出线故障指示为故障判据, 当发生死区故障时, 如果信号正常上送, 根据故障指示操作断开相应开关就确保故障点已被隔离。

4 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 考虑死区故障情况下, 对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策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快速复电时, 应先对环网柜的来电侧和负荷侧进行判断, 以环网柜负荷侧出线开关故障指示作为故障范围判断依据。环网柜来电侧进线开关故障指示不作为调度故障范围判断依据, 但可为现场缩小故障排查范围、提高故障定位效率提供参考。

(2) 当线路跳闸, 配网自动化有故障电流指示, 且最末端检测到故障电流的开关为环网柜负荷侧出线开关时, 可断开该开关后, 对站内开关进行送电。

(3) 当线路跳闸, 配网自动化有故障电流指示, 且最末端检测到故障电流的开关为环网柜来电侧进线开关时, 存在故障位于该开关保护死区并影响正确隔离故障的风险, 可断开该开关上一级环网柜的出线开关, 对站内开关进行送电。

(4) 在完善后续配网自动化应用时, 可结合本地区情况将该项判据固化入系统, 用于风险提示或完善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策略。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配网死区故障, 分析了故障特点及配网自动化信号表征, 并提出了故障处理策略的改进建议。本文提出的策略主要基于所在地区配网的以下特点。

(1) 所在地区配网线路的电缆化率高, 经受故障电流冲击能力较弱, 再次送电可能对设备、用户造成较大冲击。

(2) 该地区同批配网自动化环网柜TA或零序TA安装位置与本文情况类似, 均存在死区的情况。

(3) 该地区采用配网自动化主站监控式故障处理模式, 由调度根据故障电流指示进行故障隔离和快速复电, 复电前不经现场查线。

对于快速复电时是否考虑配网死区故障, 不同地区应结合本地区该类故障发生概率、快速复电要求、设备性能及运行环境、信号动作上送正确率、风险管控策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本文旨在通过对配网自动化保护死区故障进行分析, 揭示相关风险, 完善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置策略, 以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提高故障快速复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摘要:阐述了配网死区故障导致未隔离故障对永久故障点再次送电情况, 分析了故障特点、信号特征及故障处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故障处理策略改进建议, 即调度进行配网自动化故障快速复电时, 对环网柜电源侧进线开关、环网柜负荷侧出线开关的故障指示加以区分利用, 确保彻底隔离故障, 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提高故障快速复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保护死区,环网柜

参考文献

自动收刷故障 篇4

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由于目前国内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不同设备、不同设计方案组成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实施方法就不同。本文以“手拉手”供电网为研究对象,就馈线自动化中故障自动隔离功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2 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馈线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1) 遥测、遥信、遥控功能; (2) 故障处理:故障区域自动判断和自动隔离,故障消除后迅速恢复供电功能; (3) 负荷管理:根据配电网的负荷均衡程度合理改变配电网的运行方式; (4) 重合闸控制:当发生过电流并导致断路器跳闸时启动,并在断路器一侧电压恢复时开始延时计数,从而实现沿线从电源至末端依次重合,若一次重合失败则不再重合; (5) 对时功能; (6) 过电流记录功能; (7) 事件顺序记录 (SOE) 功能; (8) 定值的远方修改和召唤功能; (9) 停电后仍维持工作的功能。

3 线路故障区段查找的基本原理

馈线故障区段的定位:对于辐射状网、树状网和处于开环运行的环状网,在判断故障区域时,只须根据馈线沿线各断路器是否流过故障电流就可以判断故障区段。假设馈线上出现单一故障,显然故障区段位于从电源侧到线路末端方向最后一个经历了故障电流的断路器和第一个未经历故障电流的断路器之间。

事故跳闸断路器的定位: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线路故障时,未必是第一个经过故障电流的断路器跳闸,极有可能越级跳闸。例如图1中e点故障,分段断路器3没有跳开而是断路器2跳开。根据断路器位置不能判断故障区段,但根据是否流过了故障电流却能够做出正确判断 (断路器1、2、3经历了故障电流而断路器4却没有经历,从而得出故障区段在e段的结论) 。

为了确定各断路器是否经历了故障电流,需对安装于其上的各台FTU进行整定,由于从原理上不是通过对各台断路器整定值的差别,来隔离故障区段的,因此多台断路器可以采用同一定值。这样即使增加馈线上的分段数目也不会带来任何影响。

而故障区段隔离后,越级跳闸的断路器要复位,对于事故后跳闸断路器的准确定位是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供电的关键。

断路器状态描述矩阵:我们可以用1维矩阵运算来判别断路器是否越级跳闸。矩阵编写原则为:若第i台断路器在合闸位置,矩阵第i元素置为1,反之为0。正常运行各断路器的状态可用矩阵A来描述,如图1正常运行时A:|11110111|。

对于上例,假设e点故障时断路器2跳开,断路器3未跳开,我们可用矩阵B来描述故障后的断路器状态,如B:|10110111|。

事故跳闸断路器定位矩阵:用事故前断路器状态信息矩阵A减去事故后断路器状态信息矩阵B,即可准确地识别事故跳闸断路器。对于上例可用事故跳闸断路器定位矩阵C来确定C=A-B=|01000000|。由于C矩阵中第2个元素值为1,则说明故障时是由断路器2跳闸切断故障电流的。根据前边计算可知,故障区段位于断路器3和4之间。故应自动恢复断路器2到合闸位置。

对于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从故障段查找、隔离、非故障段自动恢复,一般仅需要十几秒钟。

4 对“手拉手”供电线路分段、支线断路器的要求

(1) 线路“过流保护”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应由线路分段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变电所出线断路器不动作; (2) 线路“速断保护”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应由变电所出线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在进行一次重合闸,线路分段断路器不应动作; (3) 支线故障情况下,首先跳开支线断路器,不让故障越级到主干线路; (4) 支线断路器定值在满足运行条件下应尽可能的小,跳闸延时时间尽可能的短。

5“手拉手”供电线路分段断路器保护整定值的原则

(1) 线路分段断路器的过流值应比能和它相联的任何一个变电所出线断路器的过流定值小; (2) 线路分段断路器的过流延时时间应比变电所出线断路器延时时间短,但还要在时间上保证避开系统励磁涌流; (3) 形成“手拉手”供电的线路上所有分段断路器的定值和时间应设置成一样的; (4) 在系统和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将变电所出线断路器速断保护定值设置得大一些,以满足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需要。

摘要: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在国内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本文探讨了配电网故障自动查找并隔离的方法。

自动升降温水箱故障的排除 篇5

故障一:

有时工作温度超出设定值, 有时工作温度低于设定值。

故障检修:

该设备的内部电路比较复杂, 首先, 要大致确定故障的部位, 然后, 再逐级检查。设备方框图如图1所示。

根据设备的升降温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T2为传感器。IC3的3脚为参考电位, 其中的R7、W2、R8这三个电阻构成一个分压器, 其分压值作为参考电位加在3脚。BG2、T2、R9构成一个动态分压器, 其分压值加在IC3 2脚。2脚为低电平, 6脚为高电平。IC4接成电压比较器, W5电位器作为设定温度用。W4、R13、W5、R15构成一个分压器, 其分压值作为参考电位加在2脚。IC3的6脚高电平加到IC4的3脚, IC4的7脚为低电平, 继电器J1不工作, 加热器JR不工作。电路中的W2、W4为一般的小型电位器, 使用时间一长, 就有可能出现接触不好的现象。经过通电测量, 测量到IC3的6脚、IC4的7脚的电位出现波动的情况。使得面板上设定温度的数据也出现高低温波动。把W2、W4焊下, 经过测量确定了W2、W4接触不好而损坏。换上两个新的电位器后, 通电试机半天, 调节高低温设定值, 都比较稳定, 证明W2、W4电位器的损坏影响了整个电路的正常工作。

故障二:

超温不报警。故障现象:当面板设定报警温度点为35℃时, 温度显示为45℃, 报警器不报警。

故障检修:

根据故障分析, 这是报警电路中的某个元器件出现了损坏, 其原理图为图3。

报警系统电路的原理是, 电路由IC6、IC7、J2构成, 当打开电源开关后, T3传感器检测水箱的温度, 当检测到水温的温度超出设定的温度值时, IC6、IC7开始工作, IC7的7脚反转成高电位, J2继电器吸合, 经J2-2、J2-2′, 使IC8、IC9、IC10、IC11均工作, 进行声光报警。为了查找故障的原因, 通电测量IC6 2脚的电位有变化, 6脚的电位有变化, IC7的2脚电位有变化, 7脚的电位无变化, 怀疑BG6损坏, 把BG6焊下来测量是好的, 因为IC7的2、3脚的电位变化正常。关机,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IC7各脚对地的电阻值时, 发现6脚对地的电阻值为5 Ω, 基本与地接通。把IC7焊下, 换上新的IC7。开机, 让该设备运行几个小时, 超温可以报警。

故障三:

此故障为不制冷, 有时是根据手术的情况, 需要冷热循环水, 而当按下降温状态键时, 指示灯亮, 实测水温为20℃。机器在20℃的状态下, 应该起动制冷。该设备有一个象空调一样的制冷压缩机, 测量两端电源无∽220 V。根据电原理分析, 制冷系统电路是由AN2、AN1、J1、J4、J7、J6开关和继电器组成的。这几个器件互相关连, 线路连接比较复杂, 只要有一个器件损坏或一个触点接触不良, 就会出现故障。经过逐个器件及继电器的排查、检测, 造成不制冷的原因是J4继电器中的J4-1触点, 该触点经过长时间频繁的跳开及闭合, 使其触点烧蚀发黑严重, 造成接触不良。J6继电器中的J6-2触点跟J4-1触点一样接触不良, 同样是触点被烧蚀发黑。最后把这两个继电器换新后, 不制冷的故障马上被排除 (见电原理图4) 。

参考文献

[1]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主办.医疗卫生装备.

[2]孙余凯, 吴鸣山.新型电子通用单元电路.2008.

自动站系统的故障应急措施 篇6

1 电源故障应急措施

1.1 停电后, 电源问题

(1) 向当地供电公司咨询停电持续时间。如果时间较短 (8小时内) , 则正常运行 (目前克拉玛依气象局自动站UPS的供电能力为8小时左右) ;如果时间较长 (超过8小时) , 视情况关闭微机, 只在正点观测、发报和上传数据时开机工作, 正点数据可从采集器手工卸载, 完成后关机, 以节省电源, 延长微机使用电的时间。

(2) 配备油机发电机。

1.2 停电后, 观测业务及发报问题

(1) 因长时间停电导致微机断电, 但采集器仍正常工作。

正点观测、发报所需的数据, 从采集器中读取, 按采集器面板的“定时”按钮和“↑、↓”键, 可供读取正点的20项数据供编发天气报告电码。用电话向区局报房口头传报并校对报文。

正式记录待正常供电后进行整理, 从采集器卸载停电后的全部定时数据。

(1) 因长时间停电导致微机和采集器断电, 自动站无法工作。

各正点进行人工观测, 手工编发航空报和加密报。增加11时、17时气压观测, 供计算3小时变压。08时的3小时变压从自记纸读取并计算。有些台站因极少有停电现象, 故对手工编报有所生疏, 对此应加强练习, 避免故障发生时慌乱无措。

2 采集器故障

采集器故障一般分为两类:通讯故障和自身故障。

2.1 采集器通讯故障

采集器通讯故障又可分为“与计算机通讯故障”以及“与外部传感器的通讯故障”。具体表现为:如“与计算机通讯故障”, 则启动通讯软件会出现错误, 这时可先检查和计算机连接的通讯电缆是否有问题, 可用万用表进行通断测试, 然后进入到计算机超级终端进行连接测试, 如果通讯电缆有问题, 应进行更换或修复, 如果没问题, 检查计算机串口是否有问题, 可采取更换计算机串口的方法进行替换测试, 别忘了在通讯软件中进行串口参数设置。如果仍不行, 则可能是通讯软件或操作系统问题, 可以进行操作系统恢复、重装OSSMO软件, 并进行参数设置。

如果是“与外部传感器通讯故障”, 表现为采集器面板单项或几项数据显示混乱或错误, 这时应检查对应数据传感器的电缆线、接线盒等是否有脱焊、虚焊、松动、断裂等现象, 如果有应及时排除。

2.2 采集器自身故障

采集器自身故障表现为按键失灵, 数据显示混乱等, 它一般是由于雷击或强电干扰造成, 可先按下复位键, 如果不行, 应先保证在正常卸载正点资料的前提下, 然后进行采集器总复位, 一般可解决问题。判断采集器数据是否存在, 可通过以下方法测试:进入到计算机超级终端, 选择计算机通讯端口COM1或COM2口, 端口设置为:每秒位数:4800、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数据流控制:无。然后键入命令 (注意必须是大写字母) :DATA回车, 应返回正确的日期。键入GETDATA回车, 如果返回了一大串数据, 则表示采集器中数据仍存在, 这时可想办法进行数据卸载, 再进行总复位, 否则采集器中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注意:在总复位后, 一定要对采集器进行日期、时间设置, 并在通讯软件的采集器终端中, 进行气压传感器的高度设置, 否则以后停电时, 从采集器定时面板中读取数据时, 海平面气压将出错, 方法是:在通讯软件中, 点击“自动站维护”, 进入采集器终端, 在CMD>后, 输入大写命令:“PLEVEL4565”, (其中4565为克拉玛依气压传感器高度) 。注意:在采集器终端中不要随便写入其它命令, 以免影响采集器正常工作。

3 微机故障应急措施

3.1 备份数据, 排除故障

当出现故障时, 要将数据的重要性放在首位, 首先备份数据, 再尽快查找和分析原因 (包括:电源故障、软件故障、病毒、系统故障、硬件故障等) , 尽可能快速排除故障。

3.2 启用备份微机

当主计算计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时, 启用备份微机。将采集器的串口数据线连接到备份微机 (备份微机的测报软件和参数与现用微机同步) , 开机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目前单位现配备两台业务专用计算机, 一台日常工作, 一台备用 (备用计算机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到随时启用) , 并进行互联, 备用计算机上应安装同版本测报软件, 并进行正确设置, 一般要求两台计算机上所用的操作系统最好相同、测报软件的安装目录也相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易操作、稳定性好。在平时正常情况下, 可直接将主计算机上的数据通过局域网复制到备份机的相应目录中;主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 当切换到备用计算机上后, 开机即可工作, 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然后再进行故障计算机的修复。

3.3 平时加强做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

业务用计算机的维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要随意安装其他与业务无关的软件。

(2) 主计算机不要接入互联网,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 及时升级病毒库。可通过从其他计算机上下载升级包移入本机进行升级。

(3) 在装好操作系统和业务软件后, 对系统分区进行备份, 比如用GHOST进行备份, 当系统崩溃, 恢复时只需1-4分钟, 尽可能少丢失数据。

(4) 每日20时后应进行整日数据的备份, 并拷贝至网络计算机相应目录和移动存贮器.

(5) 在进行重要操作前, 要注意提前做好数据、参数等的备份, 操作完成后, 注意检查各项设置及数据的状况。

(6) 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定期维护, 检查接地线, 做好机箱除尘工作。避免带电插拔等违规操作。

4 通讯传输故障应急措施

(1) 当通讯传输出现问题时, 先查找原因, 检查电源及插头是否正常, 网线是否受损, 将通讯设备和微机关闭电源重新启动。若通讯仍未恢复正常, 则与网络管理员联系, 进一步查找原因, 进行故障排除。

(2) 启动宽带备份线路通讯, 设定宽带的网络参数, 自动站正点数据可正常通过宽带上传, 但定时发报的报文文件需通过FTP软件上传或电话发报。

5 作好故障上报和登记工作

(1) 出现各种故障后, 不能在1小时内排除的, 应及时作好逐级上报工作。

(2) 作好故障登记记录, 以备积累经验和日后查阅。

摘要:根据自动站故障易发生的部位, 分别讲述了电源、采集器、微机和通讯传输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 达到快速排除故障的目的, 以确保自动站系统正常工作。

关键词:自动站,故障,电源,采集器,微机,通讯,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成秀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 1.

乡镇自动雨量站故障检修 篇7

1 传感器

传感器很简单, 均为机械装置。只要翻斗翻动灵活、漏斗不堵塞, 一般来说传感器就视为正常。这种机械检修只要积累一些工作经验, 都会熟练掌握。感应器唯一出现的非机械故障就是干簧管故障。干簧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强磁场作用下, 干簧管吸合1次, 即在翻斗翻动过程中, 有1个小磁铁接近干簧管, 在干簧管附近产生磁场, 使干簧管吸合, 产生1个短路脉冲信号。了解了干簧管的工作原理, 可以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 (R×10档或R×100档) , 测量传感器的输出。翻斗每翻动1次或手持小磁铁每接近干簧管1次, 万用表会有1个电阻计数 (很小值或指针摆动) 。若无短路现象或有漏记的现象说明干簧管有故障或小磁铁失磁, 应更换干簧管或小磁铁。无雨量输出时, 传感器输出端应处于开路状态。若为短路状态或有小阻值, 说明绝缘性能不好, 可能是内部潮湿或传输电缆绝缘电阻小, 应除湿或更换电缆[2]。

2 采集板

雨量采集板由单片机、时钟产生电路、存贮器 (统称为数据处理单元) 、串行通信单元和面板电路组成。其作用是在单片机的控制下, 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显示, 完成与GPRS通信模块的数据交换。采集板的判断非常简单, 只要短路传感器接口有雨量显示 (每短路1次增加0.1 mm降水) , 即可认为采集器基本正常。采集器的另一个正常特征为雨量增加时, 1 min内其电路板的绿色数据指示灯会闪亮1次, 或DTU数据指示灯闪亮1次, 说明与GPRS完成1次数据交换。人为增加雨量时DTU数据指示灯闪亮也证明采集板与数据DTU连线正常。采集板出现故障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为死机, 它可能是周围强电磁场引起芯片的误动作。该故障可以通过关机后重启、加电复位来判断, 若重新开机后正常, 说明确实为死机故障, 并非硬件故障[3]。

3 通信模块 (DTU)

在雨量站的故障中, 通信模块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 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尤其是软故障最多。所谓软故障是指通信模块硬件无故障, 主要是因为网络信号不好、SIM卡无费、模块状态设置错误、SIM卡卡座接触不良、天线没安装、死机等原因造成的非硬件性故障。软故障出现的随机性比较大, 多不必维修, 重新开机或消除上述原因即转为正常。

通信模块是否正常, 一般可以根据通信模块 (DTU) 面板上的3个指示灯作出判断, 看能否登录网络, 如果能够登录网络, 说明模块正常, 否则, 按上述几种原因查找, 并解除故障。需要说明的是, SIM卡卡座接触不良也可能是卡的问题, 应逐一排除 (采用替代法) 。若为卡故障, 主要表现为卡烧毁或卡无费。卡烧毁很少出现, 卡无费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卡故障也可以利用手机查看, 在手机上装上疑卡后看GMS信号强度如何。卡有故障时, 手机无信号[4]。

4 电源

由于自动雨量站多处于空旷地带, 设备已考虑防雷问题。在其电源部分, 采用压敏电阻来对电源的浪涌进行防护。由于压敏电阻是并联在电源线上, 压敏电阻损坏 (一般表现为短路) , 可能烧断保险丝。因此, 如果遇到烧断保险的情况, 必须先判断压敏电阻和限流电阻是否烧坏, 具体方法是: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R×100, 测量电源输入端是否有短路现象。自动雨量站正常情况下, 电源插头间的电阻应该相当大 (100 kΩ以上) , 越大越好。对于电源是否正常的直接判断方法为:看LED显示是否正常。若电源正常, 应该有时间显示。若仅有雨量显示或无显示, 说明电源故障或电瓶过放电。

摘要:阐述自动雨量站的功能、组成结构, 通过分析自动雨量站电路及工作原理, 总结了不同的故障表现形式, 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镇自动雨量站,故障,检修

参考文献

[1]王春祥, 赵宁乐, 王双霞.乡镇自动雨量站常见故障分析及日常维护[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247.

[2]任彦民, 牛永波, 吴晓辉, 等.自动雨量站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J].山西气象, 2008 (1) :30.

[3]郑传红.自动雨量站维护和维修初探[J].福建气象, 2001 (4) :34-36.

探讨自动站故障排除及维护 篇8

1.1 电源故障和措施

气象台自动站工作的值班人员, 在检查仪器时应该注重仪器中的电源供应是否正常, 如果仪器中的主机出现问题, 如数据的消失和软件启动不了等情况下, 需要考虑的就是仪器中的电源保险管道是否发生了故障和损坏。如果是故障或损坏了就必须换一个新的保险管后再进行之前所丢失的数据的补测;需要检查的是是否因为电路压力过大或短路导致跳闸, 出现对补充电能不够及时, 导致收集信息的仪器接收不到相关的数据。

1.2 信号转换接口故障及措施

1.2.1 检查各仪器中所互相连接传送数据的位置

如果互相连接仪器的串口有松动的话, 就会导致仪器与仪器之间的传输出现问题,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 就应该把松动串口的接头接上并插紧, 使2台仪器之间的连接不容易发生再次松动。

1.2.2 检查连接插头

每台仪器所连接的插座都需要拆开来检查, 金属传导片等脱焊的情况出现掉落的话要重新将它焊回去。而电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什么问题, 所以, 可以通过万用表来测试电缆是否有电流经过, 如果没有电流经过的话就应该对电缆进行更换。

1.2.3 检查信号电缆与各仪器之间的连接、转换串口

在雷雨多的夏季, 这种串口非常容易被雷电击穿造成损坏, 导致主机不能采集和传输相关的数据, 这时候应该拆下串口, 让这个串口与主机外部的串口进行连接, 如果系统能够收集和传输资料, 也就说明了故障的位置在此串口上, 只要换一个新的就好了。

1.3 仪器显示出要素曲线异常的故障和措施

1.3.1 监控系统的主机和收集数据的机器内部表达的时间不统一

对这种情况, 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晚上7︰00时对2台机器都进行对时, 这就能保证2台机器的误差在标准的范围之内。

1.3.2 主机硬盘故障

由于气象站是24h工作, 所以每天要不停的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 这样就容易使主机上出现磁道碎片, 而影响了主机处理数据的速度。这时应该采用应急备份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保存, 且要定时维护硬盘进行整理, 确保主机在传输和处理数据上的正确性和效率性高的日常工作。

1.3.3 气象站的自动站对目标部分文件的损坏或丢失

对这种问题的出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装系统和需要用到的软件。

1.4 采集器故障及措施

当监控仪器上显示的数据不正常时, 除上述几点的问题, 很多情况下的异常原因是因为采集器的故障造成的。这时候应该打开采集机箱, 观察是否有故障出现, 如果机箱中的工作灯出现异常, 就应该关闭电流的输入输出, 再重新启动采集系统;如果还是解决不了, 就应该检查一下机箱中电流是否流通、保险管是否损坏, 最后检查机箱的电池电压。

1.4.1 某个地方的要素采集数据不正确或没有

这种故障的维修, 通常是先重点检查相对应的的通道, 再检查传感器。

1.4.2 多个要素发现故障和出现非正常的数值

如果发生了这种故障, 主要检查的是信息传输通道中是否出现短路或断路现象, 传感器、采集器工作是否正常。

2 自动站维护管理的方法

2.1 定期、定时的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

每天早上和晚上对气象台内的仪器都要进行巡视, 特别是对重要仪器的巡视, 检查其是否正常, 以方便以后的监管。

2.2 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更全面的维护

定期对传输信息通道进行碎片清理, 看仪器上是否有灰尘等其他物质在出入口和过滤网上, 有的话要进行清洁, 清洁时一定要注意先把电源关了、不要用手去接触表面。

2.3 自动站的雷电防护措施

2.3.1 直接雷击

这种情况一般只要在建筑物上装上避雷针等基本避雷设备就可以了。

2.3.2 感应雷击

在对自动站设备中一般会有感应雷顺着线路进入仪器进行破坏, 只要尽量将线路埋藏在地底下进行连接, 就可以避免感应雷进入线路, 同时也可以安装防止感应电雷的设备, 如SPD等防止感应电的进入造成对仪器设备的损坏。

2.3.3 地电位反击

当雷电击中自动台上的接闪器, 就会传播到大地上, 再以电流的形式对设备进行破坏, 这时要做好站台的电位, 仪器之间的金属导体一定要隔开足够的距离。

2.3.4 电磁场造成的破坏

在雷雨天中会产生大量静电等电磁波, 如果进入仪器中的传输交接口, 就会损坏、击穿相关电子器件, 造成很大的损失。此时应该做好防雷的屏蔽措施。

3 结语

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需要我们有极强的责任心, 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和运行状况要及时了解。掌握了本文的介绍方法, 对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故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英语中的希腊神话典故下一篇:政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