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

2024-05-08

弱化(精选十篇)

弱化 篇1

1 资本弱化定义及原理

资本弱化, 又称资本隐藏、股份隐藏或收益抽取, 是指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 债务资本的比例大大超过权益资本的比例。经合组织 (OECD) 将此解释为:公司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应为1∶1, 如果某一公司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大于1, 就称为资本弱化。许多国家的税法都规定, 负债的利息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而股息的分配则不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 而一般而言,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要大于债务的利率, 这就给企业提供了通过增加债务资本来提高企业价值的途径。

对于资本弱化的经济学解释主要来源于穆迪格里安尼 (Modigliani) 和米勒 (Miller) 提出的MM理论。穆迪格里安尼和米勒在1953年提出了无税情况下的MM理论, 他们认为, 如果市场无摩擦, 并且投资者具有同质期望, 公司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 仅仅取决于公司的获利能力。一家公司无论是否采用债务融资, 都不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如果存在税收, 情况则与此不同, 因为债务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 因此举债会降低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 进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这就是所谓的税盾效应。这种效应会使得在相同情况下, 负债企业的价值大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 负债越多, 差异越大, 当企业负债100%时, 企业价值最大。当然在现实世界中, 没有公司会这么做, 这是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应该在举债带来的税盾和财务困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没有关联方交易, 这一选择最佳资本结构的过程本身无可厚非, 它只是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是, 正是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存在, 这一过程才提供了避税的空间。跨国企业往往可以进行低息的跨国融资, 再将这些资本贷给在我国境内的子公司, 通过使子公司高负债、低投资, 使资本弱化, 增加利息支出转移应税所得, 逃避我国的企业所得税。

资本弱化有着诸多危害, 它破坏了税收中性原则, 导致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部分外企通过资本弱化避税, 降低了成本, 取得了竞争优势, 而其他企业却因自己的诚实行为承担了更多的纳税义务, 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而资本弱化最主要的危害则表现为在国际融资交易中对利润所得来源国税收权益的损害。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弱化, 将属于来源国的税收利益向居住国进行转移。因为, 如果作为借款人的被投资企业和作为贷款人的投资股东并非同一个国家的税收居民, 被投资企业一方发生的超额利息扣除将减少被投资企业的应税所得额, 从而减少了其在利息所得来源国的应纳所得税。而作为利息所得受益人的境外贷款投资人由于不是来源地国的居民纳税人, 来源地国无法通过对其主张居民税收管辖权征收所得税来弥补这部分税收利益损失。

2 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

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第46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条规定构成了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总则。具体来说, 我国现行的资本弱化税制还包括以下几点。

2.1 明确了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的概念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9条定义了《企业所得税法》中提到的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的概念。债权性投资, 是指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 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质的方式予以补偿的融资。企业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债权性投资包括: (1) 关联方通过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债权性投资; (2) 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由关联方担保且负有连带责任的债权性投资; (3) 其他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具有负债实质的债权性投资。权益性投资, 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 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

2.2 确定了资本弱化税制的安全港规则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21号) 规定, 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 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 除符合121号文第2条的规定外, 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这就从安全港规则和正常交易规则之争中确立了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安全港规则。正常交易原则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方法, 依个案的具体特征而作出判断, 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交易方的真实意图, 但是这种公正性却有可能牺牲法律的确定性和效率。同时, 正常交易规则可能涉及大量事实查证, 需要更多的判断, 对税务当局的执法技术水平有相当高的要求。在我国现有的税务执法水平条件下, 这一方法显得并不现实。安全港规则虽然因无法考虑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而显得缺乏灵活性, 但它易于操作, 征税成本低, 在效率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考虑到我国的国情, 我国采用安全港规则是合理的。

2.3 规定了安全港例外性规则

财税[2008]121号文第2条规定, 在企业接受的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比例超过安全港规则的规定时, 如果仍希望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 就要满足: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材料, 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以此来证明债务人和债权人虽然是关联企业, 但支付的利息不存在转让定价问题;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 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这就说明境外企业支付的利息并非为了避税, 而是出于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

2.4 规定了关联方利息的涵盖范围、扣除方式和不予扣除利息支出的计算方式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9]2号) 第87条规定, 关联方利息支出包括直接或间接关联债权投资实际支付的利息、担保费、抵押费和其他具有利息性质的费用。

《实施办法》第88条对关联方利息支出的扣除方式作了以下规定:所得税法第46条规定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利息支出, 不得结转到以后纳税年度;应按照实际支付给各关联方利息占关联方利息总额的比例, 在各关联方之间进行分配, 其中, 分配给实际税负高于企业的境内关联方的利息准予扣除;直接或间接实际支付给境外关联方的利息应视同分配的股息, 按照股息和利息分别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补征企业所得税, 如已扣缴的所得税税款多于按股息计算应征所得税税款, 多出的部分不予退税。

《实施条例》第85条、第86条规定,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利息支出可按以下方式计算: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 (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 ;标准比例即为财税[2008]121号文中所规定的比例, 关联债资比例=年度各月平均关联债权投资之和/年度各月平均权益投资之和。

3 我国资本弱化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3.1 债务资本类型还需细化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9条列举了企业从关联方获得的债权性投资的类型, 然而现代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 如背靠背贷款, 企业先将资金存入银行, 再通过银行向关联企业提供贷款, 这种带有明显避税目的的贷款, 只要其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不超过安全港规则的规定, 支付的利息就可在所得税前扣除, 达到避税的目的。因此, 我国现行法律对债权性投资的笼统界定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法律执行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会赋予执法机关较大的自由判断权, 这都会削弱资本弱化税制的反避税功能。我国应从国情出发, 参考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根据不同类型债权资本与避税之间的关联性, 对债权资本进一步细分, 按其避税实质的不同实行区别的税收政策。例如, 可以将贷款分为短期贷款、长期贷款、背靠背贷款等。对于短期贷款, 如果其在短期内不付利息或所付利息很少, 通常是用于解决暂时的资金困难, 可以不计入债务资本。对于长期贷款, 由于其具有投资性的特征, 一般应计入债权资本, 利息支出准许在税前扣除。而背靠背贷款, 之前已讲到它带有明显的避税特征, 所以这种贷款不应被计入债务资本, 其利息也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3.2 债权性资本与权益性资本的比例设置不尽合理

财税[2008]121号文规定, 安全港规则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对于一般性企业, 大多数国家规定为3∶1, 如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南非、韩国、新西兰等国。对于金融、房地产等特殊行业, 这一比例通常会被设定得更高, 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水平在13∶1和20∶1之间。对比国际平均水平可以发现, 我国安全港规则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设置得相对较低, 这一比率越低, 说明一国的资本弱化反避税越严, 但严格的资本弱化反避税有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如影响企业资本的自由流动, 削弱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 外国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此我国应适当放宽安全港规则中设定的比例。此外,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在制定安全港比例时, 可以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比例。

3.3 适当提高关联方的持股比例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规定, 一方直接或间接持有另一方的股份总和在25%以上, 即具有关联关系。这一规定比多数发达国家都要严格, 如美国、法国、日本、新西兰、韩国规定为50%。过于 (下转P78) (实际减按10%的税率征收) 。

2个人所得税比较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开征。

2.1个人所得税模式

老挝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所得税制。中国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对各种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所得进行分类, 分别以不同的税率课征。

2.2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都是自然人, 通过认定他们的居民或公民身份来选择不同的税收管辖权, 如果是居民, 则对其全世界范围内的所得课征个人所得税;如果是非居民, 则仅对其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课征个人所得税。

老挝税法将负有缴纳个人所得税款义务的自然人视为纳税人, 包括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居民纳税人:老挝税法对居民的认定采取的是时间标准, 即凡在一个纳税年度里在老挝居住的时间不少于180天的, 就可以认定为老挝的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要对其来源于境内、外的全部收入纳税。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是指符合非居民纳税人认定标准的个人, 即在一个纳税年度里在老挝的居住时间少于180天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只就其在老挝境内取得的工资收入、动产收入、不动产出租收入、版权或其他收入所得纳税。

中国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判定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 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是指不符合居民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 (条件) 的纳税义务人。两国的区别在于判断的标准不同。

(上接P68) 严格的比例, 会对资本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限制作用, 不利于吸引外资, 因此, 我国应适当提高关联方持股比例的认定标准。

2.3课税对象

老挝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雇员的所得总额。所得总额包括所有的劳动报酬, 如工资、奖金、加班费、补贴、董事费等, 还包括税法和政府法令规定的实物报酬、补助和实物福利, 诸如住房公积金、小汽车、食品等。

中国对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4税率

老挝居民纳税人的所得税税率为5%~40%的九级累进税率。此外, 不动产租赁所得、红利所得等的税率为1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税率为5%。老挝对非居民纳税人采取的是比例税率, 即对外国雇员的所得一律适用10%的所得税税率。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按所得项目不同分别确定。

2.5费用扣除

老挝未明确规定费用扣除项目。中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没有考虑家庭状况, 而是根据不同所得采用定额和定率相结合的扣除法。

参考文献:

[1]边曦.东盟十国税收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学财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财税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懿容, 应小陆.安全港规则应用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8 (1) :70-71.

[2]梁育从, 刘晓佳.我国资本弱化税制述评[J].涉外税务, 2009 (7) :35-39.

[3]崔海霞.关于资本弱化的企业所得税新规解读[J].财会月刊, 2010 (2) :36-37.

[4]李小瑞.防范资本弱化的税收政策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 2010 (2) :33-38.

注重福利,弱化薪酬 篇2

作者:洛乙丁

一、恩宜自淡而浓

国学经典《菜根谭》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大意就是:施人恩惠,适宜从淡薄逐渐变浓厚,假如先厚而后逐渐变淡,就容易使人忘记这种恩惠;树立威信,适宜从严而后逐渐变宽,假如先宽而后逐渐变严,人们就会厌恨你冷酷无情。

据载,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每吃甘蔗,必从尾到头”,还称这种吃法为“渐入佳境”。正所谓:倒吃甘蔗节节甜。

所以在薪酬福利管理当中,我们调整薪酬、提高福利时宜少而多,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就施加无度,先多后少,就很容易让人们把之前的激励忘得一干二净。

薪酬福利的功能有很多种提法,但都离不开保障、激励两种功能。我的观点“注重福利,弱化薪酬”是建立在把薪酬与福利作为一个整体去规划,在满足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探讨激励功能时的观点。所以,根本没有一些朋友所说的:“把薪酬看作是企业的恩惠、施舍”的意思。因为我也坚信:“高薪不一定能留住人才,但低薪一定不能留住人才。”

二、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

有老板诉苦:公司的工资水平在行内几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最不满意的一项依然是薪酬。那位老板不知道:员工薪酬再高,也永远不会满意,再多,也希望获得更多。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而现实经验也告诉我们: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需要,新的需要又会产生,永远不会知足。太多的词语来形容人的这种习性: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巴蛇吞象、贪得无厌、吃着嘴里的,盯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三、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斗米,解了燃眉之急,他会对你十分感激,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担米,他可能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担米,就能给我更多,竟然这么小气!于是他就不知足并开始埋怨你,到最后你就成为他的仇人了。这就是俗话所说的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对别人的帮助,如果让其形成了依赖,由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以至于最后成仇。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忘记了感恩,迟早就会成仇。

所以,在加薪或颁发年终奖时,别给员工造成这是理所当然的错觉。如果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慢慢就会忘掉公司的好处,第二年(甚至更短时间)如果不加不发或少加少发时就会“怨恨”公司。

四、给糖哲学

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颗往回扣。而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颗往上加。其实两者没什么差异,但人就是喜欢后者。

刘墉《给糖哲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发年终奖的经典案例:

照往例,年终奖金发两个月,但今年经济不景最多只能发一个月,怎么办?

于是高管授意放出“业绩不佳,年底要裁员”的小道消息,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随后总经理正式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决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块大石头,工作有保障,失去了年终奖金,也没关系了。

再过几天,董事长召集各部门主管紧急会议。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打鼓: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出会议室,兴奋地高喊着:“好消息!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就会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震动。

同样甚至更少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的差异,其效果就截然不同。原本年终奖金少发一个月,员工一定会士气受挫,如今刻意让他们作出最坏的打算,形成心理落差,结果反而士气大振。

五、360 VS

5《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阿泰说过:“一年365天,你在其它360天对她很好,反而不及在这5天里(指女人的五大节日:即中西方情人节、生日、妇女节、圣诞节)让她觉得浪漫,通常女孩们会因为你在这5天里表现良好,而忘了你在其它360天里对她并不够在乎的事实。相反地,她们会因为你在这5天里并无特殊表现而拒绝相信你在其它360天里细心呵护她的事实。”

我们可以学以致用:员工会因为平时不断的好福利而忘记了基本薪资较低的事实。相反,员工会因为公司福利差而拒绝认为工资高的事实。

据相关调查得知:那些工资高福利差的公司的员工,工作热情比不上那些工资不高但福利待遇较好的公司的员工。

六、福利作为激励手段,与货币薪酬相比,优势如下:

首先,福利一般可以有税收方面的优惠,所以相对于等量的现金支付,福利对员工及公司来说是双赢。这种税收方面的优惠在一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第二,企业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薪酬手段有限,福利可操作空间更灵活、更多样,福利能一个月搞一次甚至多次,但加薪一年有一次已相当不错。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偏好制定出各种各样的福利项目。

第三,通常来说,薪酬是个人的,福利是大家的。福利支出如果是集体支出,费用还可以分摊。另外在有些福利项目上,企业集体购买比员工个人购买更有优势:批发与零售的成本,显而易见。

第四,福利可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载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都可以通过福利去实现。另外,换个名目向老板申请费用也许会更容易得到首肯。

第五,大多数福利都具有非货币性和延期支付性的特征。作为激励手段,福利可以是一次性支付,但是如果增加的是货币工资,那么每个月都必须固定支出。

第六,高薪只是短期内人才资源市场供求关系使然,而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上海贝尔有限公司总裁谢贝尔(Gunther Strobel)也认为福利比高薪更有效,上海贝尔的工资水平在上海并非拔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都归功于激励性的福利政策。

七、无可否认,福利过高也会有其自身不足:

第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总的报酬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福利和工资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两种报酬形式都存在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所以企业的福利与工资之间的比例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上。所以要警惕灵活的福利变成固定的成本支出从而形成负担。

第二,要警惕激励功能超过保障功能,在总的报酬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作为激励功能的福利如果过高容易导致货币工资保障功能缺失。

第三,要警惕“大锅饭”现象的出现,因为福利大多采取人人有份的方式发放,容易导致平均主义问题的出现,从而弱化其激励作用。

第四,要警惕不合适的福利造成的成本浪费,有的企业投入较少的福利则获得较好的激励效果,有的企业在福利开支上投入很大但却收效甚微。企业应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员工需要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对于福利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福利自助餐”(又称弹性福利)计划,避免了为员工提供不需要的福利项目,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浪费,另一方面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会因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关注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第五,福利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往往与劳动者个人的工作绩效之间关系不大。而福利成分过大,实际上会降低相同的总报酬对于劳动者的实际效用水平。许多企业的解决之道是引入绩效考核,工资福利与考核结果挂钩,员工的总收入差距从绩效工资方面体现。

八、如何防止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

如何防止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如何防止福利变成理所当然?

第一,激励不能有平稳的规律,这样很容易使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而影响工作热情,所以要善于别出心裁、推陈出新,制造落差、惊喜、意想不到。

第二,采取正确的策略,并辅以一定的技巧。方法不同,其效果就会不一样,如上文提及的“先淡后浓”、“斗米养恩”、“给糖哲学”等等。

第三,以考核为依据,与企业目标相结合,达到某某目标,可以在“福利自助餐”项目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奖励。让员工明白并不是唾手可得,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但这个目标可以定的低一点,让更多的人一努力就能得到。

第四,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到位。常言道:知足常乐,是否幸福快乐与人的心态息息相关,一个人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他在乎的少。这种观念与道理多给员工宣传教育,进而形成习惯,学会知足、感恩。使人知足无需太多的激励就能起到激励的效果。

九、结论

工业报道弱化探析 篇3

所谓工业报道,其报道对象主要是制造业、矿产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而社会的变革和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恰恰就在以上这些产业里“风起云涌”,整个工业的“阵痛”和彷徨,也让媒体和跑工业的记者无所适从,以至于到后来对工业的“漠不关心”和“轻描淡写”。

社会变革中的工业报道“大腾挪”与媒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浮躁和责任缺失。工业报道的“唱衰”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导致工业报道逐渐弱化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变革使媒体的报道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多次的“糅合”、细分和重新“洗牌”。这是一个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导致媒体报道主题随机变化的时期。二是新型工业企业“重实轻虚”的社会表现,“压缩”了工业报道的空间和“切窄”了工业报道的路径。重视宣传报道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与他们一同“消亡”的还有占很大成分的形式主义的工业新闻报道;而新兴企业大都以经济效益为优先,就是要搞新闻报道,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它们大都追求的是“现实主义”。三是媒体自身的原因。与新兴企业一样,媒体行业的发展也从过去的偏重社会效益“转移”到偏重经济效益,或者说让社会效益为经济效益服务。一些媒体为掩人耳目,台面上的话叫两个效益一同抓,两个效益双丰收,或美其名曰叫双赢。工业报道是“硬”东西,没有可读性,媒体认为你能在我这里做广告,给我带来经济效益,我就愿意为你作宣传,或者充其量是为拉来广告做点铺垫,否则,咱们谁也别理谁。

媒体的行为也许应该理解,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竞争为其重要的表现形式的,愈演愈烈的媒体竞争,传媒大战,让媒体业整体处于“惊恐”和“浮躁”状态,优胜劣汰,媒体发展的公式是生存——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我们非常理解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没有经济效益,没有生存能力,你还如何尽其社会责任。因此,新闻大战,打的是可读性和受众的认可度、知名度,最后归结到媒体的社会地位。一时间,占据媒体重要位置和重要时段的是法律案件、奇闻趣事,甚至不乏有暴露阴暗、男盗女娼之类的文章屡屡见诸报端和电视屏幕,至于工业报道,有些媒体早已把其“排除”在报道计划之外了。

媒体的作为虽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和理由,但中国的媒体毕竟是党的喉舌,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大责任,那么媒体若对占着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工业熟视无睹或躲而远之,那么就是无作为,就是社会责任的缺失。

从受众“左右”媒体到媒体引导受众检验媒体的社会良知。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视受众需求而定报道内容,也就是说受众的主流“口感”“观感”决定了媒体报道内容的主题或主线,乍一听,似乎没有毛病,但细一品味,问题不小,按以上逻辑推演,受众喜欢看色情报道,媒体就加大色情报道量;受众喜欢看杀人放火的报道,媒体也随之应和,甚或受众想了解博彩技巧,媒体就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照这样下去,媒体与“流氓”的“雇佣”和“黑道”的“帮凶”还有什么不同呢?广大受众知识水平不等,道德品行各异,我们不能也无权责怪广大受众的纯自然的、“原生态”的需求,我们要矫正或鞭挞的正好是我们自己,媒体的存在不仅仅是适者生存,而是要有价值地生存。

媒体的最大使命是党的宣传喉舌和正确舆论导向的“牵引者”,偏离了这一大方向,那么一个媒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媒体不能只让受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总结、提炼、升华受众中有价值的理念、观点,形成媒体自己的东西,然后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和现阶段的中心工作,研拟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报道主线,只是在开展报道的具体细节中,采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这里要强调的是媒体的中心主题不能变,那就是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不是口号,这是原则。那么回过头来再谈及工业报道的问题,不是群众不喜欢看,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媒体的工作没做好,一是没有探讨出新的工业报道的好路子,二是社会良知在新机遇、新挑战面前以及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受到了不应有的“磨损”。

不求量的突破,但求质的提升,以创新内容和拓宽渠道为突破口,“夺回”工业报道的“失地”。不可否认,以往的工业报道有“死”、“硬”、“教条”等方面的缺点,这些缺点在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活跃的感知思维碰撞之后,工业报道的生存能力就在不断地削弱和降低,以至于被彻底地边缘化。那么,振兴和强化工业报道,除了有个适宜的大的社会环境之外,新闻媒体自身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从媒体的决策层,从媒体的定位,从新闻的策划到编辑记者的素质,还有对工业新闻的热爱和对工业企业的深入了解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创举,才可能恢复工业报道的“元气”。

做好新时期的工业报道,必须从现实出发全盘考虑,笔者认为不能只追求量的增加,还要追求质的飞跃,过去那种铺天盖地、不求质量的工业报道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工业报道,我们必须从创新工业报道内容与拓宽工业报道的渠道方面下工夫,以期扭转工业报道的弱势地位。

作好工业报道,我们要力戒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的堆砌;2.把文章写成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3.成为宣传企业成绩和好人好事的“黑板报”;4.政府部门的统计报表。

那么,要创新和拓宽工业新闻的报道形式和渠道,我们就要适应新的时代,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学习新政策、新规制;在挖掘工业新闻题材方面,我们首先要增强记者自身的素质,要掌握宏观的、微观的以及单个企业的经济知识和变革的深层次原因,选择新角度,突出人的作用和活动。另外,工业企业报道避免不开数字,但要巧用数字,把数字具体化、形象化、人性化,使数字有生命力。只要我们用心“耕作”,精心“培育”,工业报道会重新焕发“青春”的。

(作者单位:河南工人日报社)

资本弱化避税原理探析 篇4

目前, 我国对资本弱化的研究日渐增多, 但对资本弱化的避税研究却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事实上, 不同类型的关联方其避税原理和避税程度是不一致的。本文拟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 以对资本弱化的避税原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自然人关联方资本弱化的避税原理

当关联方为自然人时, 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自然人对企业债务出资的利息收入, 按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企业的债务利息支出允许税前扣除;自然人对企业股权出资收到的股息或红利, 仍按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不允许税前扣除。这样, 在出资额、资产收益相同的情况下, 以债务出资, 对资产收益的一部分 (利息部分) 征收个人所得税, 剩余部分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且, 自然人关联方可以通过对债务出资成本的筹划, 控制利息收入的大小, 从而人为分割个人所得税税基和企业所得税税基, 达到整体税负最轻;以股权出资, 资产收益在全部征收企业所得税后, 对分配的税后收益 (股息或红利) 再征一次个人所得税。在自然人关联方拥有企业100%的股权和企业税后利润被全部分配的情况下, 债务出资综合税负明显轻于股权出资。

事实上, 影响自然人股东债务出资和股权出资的纳税负担的因素有资产收益率、所得税税率、股权比例和利息率。设d1为债务出资后自然人股东所占股权比例, d2为股权出资后自然人股东所占股权比例 (由于股权出资后股东所占股权比例增加, 因此d2>d1) , p、c分别为企业资产收益率和债务融资成本, t1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t2为个人所得税税率, 则债务出资时股东税后收益为 (p-c) (1-t1) d1 (1-t2) , 股权出资时股东税后收益为p (1-t1) d2 (1-t2) +c (1-t2) , 债务出资比股权出资节税c (1-t2) [1- (1-t1) d1]-p (1-t1) (1-t2) (d2-d1) 。从上式可以看出:股权出资由于股权份额增大, 因而极大地淡化了资本弱化的效果;个人所得税税率越接近甚至大于企业所得税税率, 或债务融资成本越接近资产收益率, 资本弱化的避税效果就越差。

二、企业关联方资本弱化的避税原理

单独从被投资方企业来看, 资本弱化避税的基本原理是债务资本的利息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 而股息和红利却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从而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但是, 笔者认为, 只从被投资方企业一方来分析资本弱化的税收效应是不完整的。从投资方企业来看, 由于其收到的利息和股息或红利所交纳的税额并不相同, 因此从税收角度看, 只有把投资方企业和被投资方企业作为一个关联整体看待, 站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来分析资本弱化的税收效应, 才能得出比较正确和清晰的解释。

1. 国内资本弱化避税原理。

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债务投资时, 子公司的债务利息支出允许税前扣除, 母公司将其收到的利息收入作为投资收益, 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一并征收企业所得税。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时, 子公司对融资成本 (税前股息或税前红利) 不允许税前扣除, 分配前作为公司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母公司对于收到的股息或红利, 免于交税 (但对上市公司的权益投资持有时间不足12个月取得的股息或红利除外) 。

(1) 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显然, 在母公司拥有子公司100%股权且母子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相同的情况下, 两种投资方式没有区别。因为债务投资时, 子公司利用这部分资产所取得的收益 (息税前利润) 可分为利息收入和子公司税前利润, 利息收入由总公司负担所得税, 子公司税前利润由子公司负担所得税, 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 应纳税所得额为资产总收益。股权投资时, 资产总收益全部由子公司负担所得税, 而母公司收到的子公司的股息或红利由于有免税规定, 无须纳税, 从企业集团角度来说, 应纳税所得额仍为资产总收益, 因此两种投资方式下企业交纳的所得税相同。但如果母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于子公司所得税税率, 由于利息收入按母公司所得税税率征收所得税, 但股权投资的这部分收入则适用子公司所得税税率, 因此股权投资优于债务投资, 企业集团税收节约额为利息收入和所得税税率差的乘积;同理, 子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于母公司所得税税率时, 债务投资优于股权投资, 债务投资时企业集团税收节约额也为利息收入和所得税税率差的乘积。

(2) 子公司不是全资子公司。如果母公司不是拥有子公司100%的股权, 企业债务投资和股权投资的选择取决于资产收益率、所得税税率、股权比例和利息率。假设子公司融资总额为s, 在母公司以债务投资的方式下, 控股股东拥有子公司的股权比例为d1, 子公司的税后收益为 (sp-sc) (1-t) , 母公司税前利润为利息收入sc和从子公司中分配的股息收入 (spsc) (1-t) d1之和, 由于股息收入为免税收入, 因此母公司税后收益为 (sp-sc) (1-t) d1+sc (1-t) 。在母公司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下, 股权投资增大了母公司的股权比例, 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股权比例由d1增加到d2, 子公司的税后收益为sp (1-t) , 母公司税前利润为从子公司中分配的股息收入sp (1-t) d2, 由于股息收入为免税收入, 因此母公司税后收益为sp (1-t) d2。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 母公司投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 (sp-sc) (1-t) d1+sc (1-t) 和sp (1-t) d2的大小。显然, 由于母公司增加了股权投资, 因此d2>d1。

式中:sc (1-d1) 项表示利息支出对子公司剩余股份的“税收挡板”支出;sc (1-d1) (1-t) 项表示子公司剩余股份所获取的“税收挡板”利益, 也就是母公司由于没有100%控股所丧失的税收利益;sp (1-t) (d2-d1) 项表示母公司采取股权投资时因加大了股权比例而从子公司获得的增加的税收利益。因此, 母公司对债务投资和股权投资的选择取决于母公司采取债务投资时所减少的“税收挡板”利益和采取股权投资时获得的“股权增加”利益的比较, 如果母公司采取债务投资时所减少的“税收挡板”利益大于采取股权投资时获得的“股权增加”利益, 母公司则选择债务投资;反之, 则选择股权投资。

即使母子公司都属于同一国之内的居民纳税人, 母公司也同样存在债务投资和股权投资的选择。而且, 如果考虑母子公司之间融资的关联方交易、母子公司分别适用不同的所得税税率、母子公司各年度的盈亏结转等情况, 母公司投资筹划的空间会更大。

2. 国际资本弱化避税原理。

资本弱化避税主要发生在跨国投资领域。跨国投资主要包括在东道国设立常设机构和子公司两种类型。一般来说, 资本输入国对非居民企业主要征收两道税:一是企业层面的企业所得税, 并且允许利息支出税前扣除, 而股权投资获得的股息或红利不能税前扣除;二是当利息收入和股息或红利收入汇出资本输入国时再征收一道预提税, 但利息预提税税率一般比股息和红利预提税税率低。资本输出国对于收到的利息征收所得税, 但如果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之间有税收协定, 则预提税可以抵免;对于汇回的股息和红利征收所得税, 如果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之间有税收协定, 则该股息或红利在东道国负担的所得税和预提税可以抵免。

在股息或红利、利息预提税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全额抵免的情况下, 企业整体税负不变, 但纳税份额在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却不一样。股权投资时, 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的份额比为37∶3;债务投资时, 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的份额比为1∶3, 股权投资有利于资本输入国而债务投资有利于资本输出国。这也是资本输入国一般制定严格的反资本弱化税制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总体税负不变取决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选择。采取全额抵免法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时, 即股息或红利负担所得税和预提税、利息预提税全额抵免, 此时股权出资和债务出资就税收利益上没有区别;而采取免税法、扣除法和限额抵免时, 跨国企业债务出资总体税负就会比股权出资总体税负轻, 特别是在利息预提所得税税率低于股息或红利预提所得税税率以及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没有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时, 债务出资总体税负会比股权出资总体税负更轻。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跨国投资时, 由于许多国家不允许间接抵免, 同样, 债务出资总体税负也会比股权出资总体税负轻。

三、结论

分析资本弱化避税时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关联方。就自然人关联方的资本弱化来说, 资本弱化避税的基本原理是债务利息的“税收挡板”效应。而企业关联方的资本弱化, 还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国内企业资本弱化避税主要是由于母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同, 以及母公司采取债务投资时所减少的“税收挡板”利益和采取股权投资时获得的“股权增加”利益的比较。国际资本弱化避税产生于税收利益在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之间的分配差异, 其避税效应则取决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方法的选择。当资本输出国采取免税法、扣除法和限额抵免避免双重征税, 或者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没有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时, 国际资本弱化避税得以实现, 而采取全额抵免法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时, 股权出资和债务出资就税收利益而言没有区别。

参考文献

[1].迈伦·斯科尔斯等著.张雁翎等译.税收与企业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企业的领导必须学会“弱化”自己 篇5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在他看来,自己独有的强势能力和忙得昏天黑地才是尽责的表现。

在自己管辖的公司里,领导想凸现自己的个性,展现独特的领导才华和非凡的经营结果,赢得更多追随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个真正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组织,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而非某个人的强势。因此,领导必须学会弱化自己。

领导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弱治”呢?依我看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隐藏自己。已经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要超越现在的成功;而超越已有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超越自己的过去。如果,以前是一个手脚不停的“劳碌命”的话,那么,今后至少要改变这种手脚不停的状态,目的是要创造出一种让人愉快、高效并且愿意创新的工作环境。有位著名企业家曾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当企业处在幼稚起步期,公司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总经理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形体,总经理应该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唯求组织的强大。”

懒得做事。自己懒,是为了让他人勤。管理本身不就是让他人来做事的学问吗?在《戴尔战略》一书中,戴尔写道:“年年末,我已无法一手掌控全公司了。许多大顾客需要我花时间相处;许多管理会议我想参加;我也想多做演讲,与大家分享;我还想多和员工接触,来了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并能适时提供我的看法和协助,以求公司所有部门的进步和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成长发展,维持均衡的生活,与我刚成立而快速成长的小家庭共享天伦之乐。因此,我在过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授权。”“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关键在于最高层人员是否能分享权力;高层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发展,而非个人权力的扩张。”

高明的领导弱化自己的本意,在于能够有效影响他人自觉去做好本来就该做好,甚至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避免把他人当作手中的“抹桌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放在一边;摒弃在授权过程中出现明授暗不授,原创:小授大不授,易授难不授的愚蠢做法;真正能够使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抽出身来,集中精力于原本就该自己做的事。公司越是发展,业务越是复杂,领导越是要弱化自己,越是要看到自己在整体组织运行中的支持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企业做大了,必须转变凡事亲力亲为的观念。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来做,强调分工合作。我原来一人管十几个企业,整天忙得不得了。后来自己明白了,是权力太集中,所以痛下决心,大胆放权。”赫赫有名的中国大富豪刘永行先生在接受记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放权之后,我现在每天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因为对中国企业家而言,企业变得越来越没有国别,面临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不学习,是马上就会被淘汰的!”

勤在要事。应该弱的地方要弱,应该强的地方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做。譬如:正确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键员工的培养和重用;组织运行的高效,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育等方面,一定要表现出只有领袖人物才具有的强势!

松下幸之助说过这样一句话:“个人的时候,你走在最前面;个人的时候,你走在中间;个人的时候,你走在后面;个人的时候,你就只能祈祷上帝的帮助了。”

在公司日常工作运行过程中,看不到领导者那挥舞的手指、命令的口气和怀疑的眼神,而他人又在其管理下照常有序运行的时候,那便是管理仙境的呈现。

各国竞相弱化本国货币等 篇6

曾经,一个国家以拥有强势货币为荣。并将其视为国家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象征。如今,外汇交易市场好像变成了“软蛋们”的乐巢。

首先。美元出现连续下跌,用于投机套利交易的资金大量流出美国。然后,欧元也因为西班牙和希腊等南欧国家主权债券出现问题而受挫。最后,英镑也因为投资者担心英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可能由5月份大选引起的政策停滞而大幅贬值。

政治家对这些货币的集体走低表现过任何不爽吗?完全没有。

英格兰银行的有些官员似乎还对“软英镑”表示欢迎,因为那会刺激英国的出口。其他—些政治家,比如法国财敢部长也以同样的原因对最近欧元的下跌表示满意。美国也是,既没有提高利率,也没有削减赤字。瑞士政府进行了市场干预使瑞士法郎贬值。日本新任财政大臣已经在倡导弱势的日元政策。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的货币应该升值(理论上,快速增长国家的货币在长期的实际升值对其自身是有利的),但是中国政府顶住了诱惑,干预市场以阻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为什么软货币在今天如此受欢迎呢?答案似乎是:在信贷恐慌和全球性衰退的现实背景下,想要刺激增长,出口商的利润是最强劲的动力。同时软货币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引发高通胀。鉴于当下全球经济闲置生产力的总量,还很难想象在接下来几年中持续的通胀将会如何产生。 但是,当一个国家依靠国外投资者来为赤字融资时,他们会发现一个“简单”的贬值货币决定,会在近些年中带来更高的成本。那时候,拥有一个强势的货币将是优势,而不是缺点。

手机安全

缅因州代表博兰不像其他政治家那样在自己的黑莓手机上处理公务,除非有她想接的电话,否则她一直保持关机。

今年3月,缅因州议会将开始讨论她提出的一项法案,要求制造商在每一部出售的手机上贴上警告标签“该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导致脑癌”,“手机用户,特别是儿童和孕妇,要保持手机远离头部和身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都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手机会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但一些科學家担心,急于宣布手机安全也是危险的。有研究发现,至少有一些种类的生物对手机辐射是有反应的。

当妻子在期待第一个孩子时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旧金山市市长纽森,正希望他的城市能通过立法,要求制造商在手机包装和使用手册上都印上辐射信息,要求零售商现场显示辐射数据。

有27亿美国人和40亿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使用手机,手机拨打和接听电话时发出的射频辐射比调频广播信号更强,但无线行业坚持认为,射频辐射无力改变人体的分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胡佛博士也表示。手机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至少在目前看来似乎不足以产生能够引发癌症的遗传损伤”。

但是,研究机构还远远没有定论。1995年,有研究报告显示,暴露于“安全水平”的射频辐射中一两个小时后,接受实验的老鼠的脑细胞中就产生了能够致癌的遗传损伤。

虽然由无线工业资助的研究人员未能复制这项研究结果,但一项由欧盟资助的研究也报告了类似结果。

未来的数字支付

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电脑程序员米歇尔利用eBay控股的贝宝网站拥有的快速汇兑资金系统,与用户的Twitter账号相连接,构成了比信用卡更便捷的汇兑方式,目前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已达1.5万个。

如此用户规模虽并不起眼,但让人领悟到一种全新的资金汇兑方式。

以往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操控的这项业务,现在普通的电脑工程师也一样能做到。那些由金融大企业垄断的庞大市场。今后可能会被像米歇尔创办的这样的中小企业所瓜分。

Obopay、亚马逊和谷歌也在作出这样的努力,让哪怕是最低端的电子零售商也能以远低于传统收费比率的方式处理信用卡资金汇兑,找到业务批量处理的方式,以躲避信用卡公司等中间商的盘剥。

然而,所有创举中只有贝宝公司考虑到未来长远目标,开发出类似于Twitpay的微支付系统。此举无疑会释放出一波从互联网个人出版以来最有力的创新浪潮。

截至目前,贝宝公司一直在回避以各种革命性词句谈论公司的创举。尽管如此,人们寻找能替代信用卡的收支方式也是显而易见的。

信用卡公司在收紧业务的同时还在提高服务收费。这成为人们选择放弃使用信用卡的理由。贝宝发展战略负责人史蒂芬森认为,贝宝在未来3-5年内无需大规模推介便能让人们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

尽管现在尚无法预测贝宝系统平台究竟还能为今后带来哪些更多的创新,但它至少现在让人放心地看到,收支服务正出现巨变。

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7

会计监督是指行为主体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实行的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检察、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目标是通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的监督,防止发生违法违纪的经济活动和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会计监督体系划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一方面是国家会计监督。主要包括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国家审计监督等形式。如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就是在美国一系列财务欺诈大案爆发后美国国会作出的一项亡羊补牢的举措。新法案的颁布对美国传统法规做了突破性变革,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无疑也受到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会计监督,其应当由民间审计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两部分构成。如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会计部门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监督检查。

二、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分析

会计监督弱化将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诚信危机,这是一个国际性、连贯性问题,也是我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会计控制减弱

国家监督最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我国职能部门的会计监督机制松弛。一是各种监督职能交叉,标准不一,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财政、审计部门往往侧重于对企业财务会计结果的监督,而忽视事中、事前监督,导致对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无法及时地纠正。三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只管罚款、收费,无视国家利益,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二)社会监督不力

社会监督的主体往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注册会计师执业缺乏规范性和执业环境;其评价、鉴证可信度较低,起不到客观公正的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违规执业总是在风险成本和风险收益之间找平衡点来规避相应的处罚,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和公正,使质量降低,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经济警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削弱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内部会计监督缺失造成会计监督弱化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内部会计控制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企业是只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同时,会计人员思想上存在误区和素质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部会计监督缺失。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完善法规制度建设

一方面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监督的思想,充分认识会计监督的性质,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规,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加快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以提高法律自身的严谨化和合理化,加大执行和惩治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构筑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以单位负责人为责任主体的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其在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真实性,促使会计核算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但近年频频发生的会计造假案也充分说明当前我国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会计监督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强化国家监督力度。政府职能部门是国家监督体系的主力军,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审计过失的惩罚力度,加强各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沟通,并与联合检查相结合。加紧投入高科技的设备和手段,来保证各部门的关联信息共享,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时、规范,为会计监督体系的严密、有效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社会监督力量。注册会计师是社会监督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定期考核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加大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对于在审计工作中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发生重大的工作疏漏,出具了不恰当的财务审计报告,给其他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的,其相应的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无限责任,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此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时刻保持危机感,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3.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关键是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责权利,使之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着力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重,使中小股东和重大债权人能够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要真正由股东大会选出,对股东大会负责,保证监事会在实质和形式的独立性,能实行有效监督。此外,还可建立高管人员报酬激励制度,将高管人员的报酬与企业的业绩尤其是长期业绩联系起来。第二,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系统。内部会计控制在整个会计监督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自律”作用,属于事前或事中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要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程序和企业的会计政策。如建立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建立规范的会计程序;健全定期的财产清查制度;实行严格的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内部会计稽核制度。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利益观,严格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会计监督。还应当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就为我国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供了法规保障。同时,加强会计道德规范建设。它不仅是对现有会计工作秩序的认可,而且还与会计法律具有互补性,对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健全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包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以及其他经济法规。在这一规范体系中会计准则是核心,它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实务的指南,规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要求,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依据和职业保障。因此,要强化监督,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化体系,健全经济主体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规范,约束会计信息公开和报告的行为,使会计信息成为公开可以获得的信息并允许公众公开发表质询和研究报告等等。

参考文献

[1]李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李宏山,周勤业,方军雄.注册会计师: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盛碧荷,肖萍.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浅析[J].陕西经贸学院,2001(2).

我国会计监督的弱化及其对策 篇8

关键词:会计,会计监督,对策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 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近年来, 企事业单位经济成分渐渐形成多元化, 由于法制建设没有跟上, 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不规范的经济行为, 导致会计监督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 违规违纪违法事件目惊心, 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一、我国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会计监督弱化既有现实的原因, 也有历史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 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 致使一些上市公司违规操作, 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 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制裁, 给违法者提供了铤而走险的空子。“银广厦”会计假造丑闻和“琼民源”事件, 就是典型例子。

在会计监督过程中, 执法机构职责、权限尚待进一步明确, 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二) 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存在很多缺陷。许多企业对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很片面, 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 这种认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格格不入。因而, 一些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建立之后, 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出现了“新制度、旧观念、老办法”的现象。

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但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曾经闻名全国的郑州亚细亚集团, 它有过几个“全国第一”, 口碑非常好, 是各大企业学习的榜样, 却正是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把它推入了倒闭的深渊。还有巨人集团, 也是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而使公司出现违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困境。

(三) 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会计控制未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造成的, 实质上是外部监督乏力造成的。外部监督包括政治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工商税务监督、技术质量监督、计划统计监督、金融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审计监督及其他监督等等。这些监督有的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有的监督机构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因此, 外部监督体系非常薄弱, 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这些现象正是企业不规范的温床, 也正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不彻底。只有加强外部监督, 才能将压力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动力, 促使企业实现内部控制。

(四) 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

可以说, 领导带头违法是当前会计监督失效的主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 利用手中的权力, 指使、利诱甚至胁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隐匿收入, 转移资金, 偷税漏税等等。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抵制领导的错误决定, 并向有关主管部门反应。但是, 会计人员的聘用、任免和工资奖金以及福利待遇等都是由企业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 屈服于单位领导不敢违背, 于是丧失应有的原则, 共同作弊。有的企业领导或企业主违反回避原则, 安排亲属在本单位从事会计岗位工作, 为自己违法乱纪创造必要条件。因此, 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 是企业失控的最大隐患。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我国早已加入WTO, 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力度不断在加强, 要防范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 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 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 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 遵守会计法, 维护会计法, 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规操作;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遵守《会计法》;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 才能说真话, 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促进廉政建设。

(二)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 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三)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 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 减轻自己的责任,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再者,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法律负责。

(四)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 问题还在于各单位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 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 会计监督能力弱化, 会计信息不真实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

(五) 加强外部监督的作用

强化和完善会计监督, 单纯依靠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必须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企业会计监督必须和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密切配合, 促进各企业单位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前提下, 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必须重视各级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的作用, 让其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估, 同时实行责任检查制, 谁检查, 谁签字, 谁就要对结果负责,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六)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篇9

1.1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一般来说, 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 所以, 如果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就容易导致会计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应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任何情况, 不丧失原则, 这样就能提高会计监督的强度;反之, 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较差, 只知道盲目服从, 缺乏独立意识, 对于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只要领导同意便盲目执行, 而不去管正确与否, 甚至为图谋私利而篡改会计数据, 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或企业资产流失, 而失去监督职责。

2)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如果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高, 专业知识丰富扎实, 就能及时为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从而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反之, 若业务素质欠佳, 不能辨别经济活动真伪, 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难以处理好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这样就使日常会计处理的真实合法性都难以得到保证, 更谈不上有效地进行会计监督。

3) 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有的会计人员既不重视业务学习, 也不注重自身修养, 观念陈旧, 总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上, 会计监督仅限于日常收支业务方面, 而对单位较重大的经济活动缺乏事前参与和监督能力, 以致造成较严重经济损失。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方面, 也重视不足, 使会计监督长期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1.2 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

会计人员是单位的雇员, 同时《会计法》又赋予其会计监督的职能和义务, 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其焦点在于会计人员同单位负责人的关系。单位负责人同会计人员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作用是“助手与参谋”, 而会计人员的监督有时会被认为是“侵权”而不能容忍。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 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 “老板”要怎么干, 就怎么干, 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所以, 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 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因此, 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 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如何营造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 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1.3 会计监督的约束机制不全

1) 一些单位负责人带头违法违纪, 使会计监督丧失效力。

比如:违反回避原则, 安排亲属在本单位从事重要会计岗位工作;在资金使用上为自己大开绿灯, 损公肥私, 侵吞国家财产;指使会计人员隐匿收入、转移资金、偷逃税款, 会计人员畏于权势, 丧失原则, 共同作弊等。

2) 一些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 违规干预会计工作。

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获得某种利益, 指使、授意、强令、胁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伪造会计信息,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不能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在会计违法违纪和虚假会计信息当中, 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 违规干预往往起着主要作用。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 “包装”上市, 坑害了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股东, 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力, 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1.4 会计监督执行主体的法律地位不独立

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执行主体, 《会计法》一方面明确其承担会计监督的任务, 同时又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 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 单位领导决定其报酬、升迁及任期时间等切实利益, 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 如果单位领导人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因其利益关系依附于本单位和单位领导人, 这就很难要求该执行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会计监督执行主体的地位不独立, 对所服务的单位依附性较强, 必然会造成对单位领导人的监督弱化, 致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1.5 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欠完善, 导致内部监督失效

现阶段, 一些单位存在着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键全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缺乏应有的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但不落实, 不考核, 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无力状态, 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从而使企业步入困境。另外, 单位内部监督的重要机构——内部审计部门, 由于在行政上隶属于各单位, 且其任命受制于单位领导, 在无权监督领导人又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情况下, 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了约束。这种现象造成多数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根据领导的偏好去“监督”, 不难看出, 这种管理体制和监督模式对于会计监督是一种弱化。

1.6 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单位缺乏良好的分配机制, 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一个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在再分配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价值的劳动报酬, 致使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从而不能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

2强化会计监督应采取的对策

2.1 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监督权益是加强会计监督的根本

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就要求会计人员逐步摆脱对单位负责人的人身依附关系, 克服由单位直接领导, 无法独立地实现会计监督的体制弊病, 例如:实现会计委派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明确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 按原则办事, 依法制定有力措施和约束机制, 为忠于职守的会计人员撑腰打气, 保障他们不受打击报复, 维护会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 各单位的负责人也要加强法制观念, 走依法办企业和正当经营之路, 充分理解和支持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的正当权益和行为, 鼓励他们依法监督, 以形成良好健康的会计监督机制。

2.2 依法治理是会计监督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日趋健全, 成为会计监督的有力保障。例如财政部根据《会计法》等有关法规, 于2001年2月20日公布并施行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规范了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工作, 保障了财政部门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 从而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新《会计法》赋予了政府监督和会计人员的法律地位和具体职责, 也为政府和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只有依法治理, 强化内外监督, 会计监督规范有序地进行才能得到保障。

2.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各单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制定包括控制内容、控制程序、控制责任和奖惩措施等内容的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制度, 尤其要健全重大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工程建设、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处理程序, 同时做好关键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例如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 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程序及授权批准的责任等;明确对会计信息、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等。使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作用。

2.4 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力度

完善单位外部监督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如财政、税务、审计、银行、证券等监管部门应依法行使其监督审计职能, 对单位的会计违法行为建立起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 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 尽快联网, 互相交流信息, 形成监督合力。另一方面大力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审计机构对社会监督的“补充修正”作用, 国家一再强调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性地位, 在赋予其权力与义务的同时,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约束并保证其执业行为客观、公正, 使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发展逐步迈向法制化、规范化, 真正发挥其“经济警察”的监管职能。通过各方面的齐抓共管, 强化会计的社会监督职能。

2.5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新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 作为单位负责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 应以身作则, 带头执法, 切实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会计监督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孟.对现代企业会计监督的探讨[J].财会月刊, 2000 (14) .

[2]曹冈.新《会计法》对会计理论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00 (5) .

[3]刘海莹.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学会, 2001 (2) .

[4]夏博辉.会计监督新论[M/OL].www.kj2000.com.

新闻宣传要“强化两头,弱化中间” 篇10

“强化两头”就要增强“三个意识”

要增强政治意识。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是最大的政治, 新闻媒体不等同于政治, 但要服务于政治, 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无条件接受党的领导, 听从党的统一指挥, 服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决策, 绝不允许制造杂音, 误导群众。每当党提出重大战略思想、每当国家和人民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 特别是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 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严肃的作风纪律、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感, 并发出政治强音, 维护国家大局, 反映人民心声。尤其是新闻单位的领导, 更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确的选择、果断的决策和迅速的行动。我们濮阳电台从防治非典到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 从拉萨“3·14”打砸抢烧到新疆骚乱事件的舆论引导, 从北京奥运会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新闻宣传, 从日本福岛核泄漏到中东动荡局势的新闻导向, 都表现出主流媒体把握大势的政治嗅觉和政治意识。服务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必然选择。特别是濮阳市“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以来, 我们连续播发并刊登《从哄堂而笑到一号通报》系列评论20多期,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有力推动了活动的开展。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濮阳发展定位提供了机遇, 我们及时编发《唱响一二三二五发展战略》系列报道, 《今日龙乡》结合市直一些部门和单位“一创双优”的生动实践, 及时、有效、重点报道我市“边缘变前沿”、“劣势变优势”、“山芋变黄金”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思路。同时组织专家出谋划策, 从历史、地缘、政策扶持、矿产资源、文化背景等多方面, 为申报“濮范台改革开放试验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舆论支持。

要增强大局意识。大局就是党和国家、省、市的政治经济局面。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这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当前, 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就是党和国家的大局。胸怀这个大局, 站在中华民族思想的高峰, 才能把党的政治取向和群众的生活取向结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工业强市、“三化”协调、城乡一体发展, 两轮驱动推进, 实现二三五发展目标, 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就是濮阳的大局。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服从这个大局、服务于这个大局。我们抓住濮阳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新闻点, 开办了《聆听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脚步声》、《濮阳:产业集聚引领城市经济转型》专栏, 系列报道、随行广播濮阳市工业强市的好形势、好气势、好趋势。濮北新区开工建设, 我们从科学决策、项目论证、规划设计、土地审批、电子招标、开工建设等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连续报道。晋中南铁路全面开工, 高速路网加快连接, 濮柳快道建成通车, 濮清快道拓宽改造, 一派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有了声音的见证。卫生城市复检、文明城市创建、中心城市提升、农村四项重点工作, 广播新闻、网络图文全景再现。这都是我台新闻工作者胸怀大局、脚踏实地, 用心灵感悟濮阳的生动写照。

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就是责无旁贷的职责。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 承载着太多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高度的自觉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 媒体更应该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民情的改善心心相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完善的过程中, 新旧体制交替、利益结构调整、收入差距拉大, 必然会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 前进中需要排解预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优势, 做到上情下达, 下情上报, 双向交流, 上下沟通,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比如, 濮阳市中心城市综合提升需要城市管理上水平、需要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进市场、需要门头牌匾美化亮化、需要街头广告规范管理、需要城市道路干净卫生、需要交通环境井然有序, 但办好事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 影响到谁的利益都可能会产生矛盾, 这就需要媒体正面引导。我台《“一创双优”从洗脸开始》、《干部受教育群众最受益》的系列评论就是营造从自己开始、从自我做起, 增强家园意识,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新闻舆论氛围。濮北新区的开发建设是当前濮阳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但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如和谐拆迁、农民安置、工作岗位、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都需要统筹考量。新闻媒体既要站在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城市建设的高度加强新闻宣传, 又要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疏导百姓的情绪、反映群众的呼声, 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惠及百姓、发展百姓受益的目标上来。为此我们策划了《拓宽濮清路没有钉子户》、《和谐拆迁不强不逼》、《今天自愿明天安然》、《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保》等系列报道, 用生动的新闻事实正面引导干部群众, 让大家明白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濮阳这个大家庭的稳定和谐。

“强化两头”就要坚持“三个贴近”

要贴近实际。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吃透中央精神, 把准时代脉搏, 贴近基层实际, 舆论引导才能从实际出发, 用事实说话, 找准上头满意、群众喜欢的坐标系。当前通货膨胀、房价上涨、粮食安全、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等是中央特别关注的问题, 而这些实际上就是关乎群众最实际、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新闻工作者只有沉下去, 接地气, 零距离, 常态化, 体察民情, 倾听民意, 传递民声, 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而脱离实际就可能搞假的、玩空的、来漂的。因此, 我们开展了“记者走基层”、“新春下基层”“记者进社区”等一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同时, 我们还开展了“古诗朗诵会”、“校园歌曲大赛”、“校园故事会”、“阳光热线诗歌赛”、“走进范县颜村铺”、“走进南乐元村铺”、“走进马庄桥”等一系列演出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活动传递基层群众真实的声音, 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基层百姓的生活, 用纯洁细腻的心灵触摸伟大时代的脉搏, 用精彩纷呈的节目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让群众深刻地认识到, 国计民生的诸多难题是需要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逐步解决的, 党和政府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既要保证粮食安全, 又要“三化”协调发展;既要高技术产业, 又要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扩大再就业。受众的理性思考、阳光心态、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广播和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得到有效实现。

要贴近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万花筒, 生活是酸甜苦辣的百味瓶, 生活是茶余饭后的话匣子, 生活是衣食住行的马拉松。新闻工作者深入了生活, 距离实际和群众就不远了;新闻报道脱离了生活, 就必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民生。濮阳电台推出的《从逗你玩、算你狠、将你军看两手都要硬》、《我市首例享受农村儿童重病医保政策白血病患者》、《惠民政策暖人心》、《濮阳倡导多拜民少拜官》、《夜幕下的城市供水管网守护者》等系列、专题报道, 鲜活生动地反映了我市关注民生民情、倾听民声民意的新闻热点。

要贴近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新闻工作者就要心里装着群众, 凡事想着群众, 工作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要带着感情深入群众, 带着发现的眼睛深入基层, 带着吃苦的精神贴近群众, 带着真诚的态度做群众的学生。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抓落实》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 落实得好不好, 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 落实得快, 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 落实得慢, 群众就有反映。因此, 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到第一线, 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掌握第一手材料, 向群众问计问策。调查研究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 也要善于发现矛盾和触及矛盾, 以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不能为创建而创建》、《权力为谁用》、《死亡路变成平安路》、《我市派专人赴青岛帮民工维权成功》等都是“一创双优”活动以来, 濮阳电台新闻报道贴近群众的生动体现。

“强化两头”就要增强“三个力”

要增强亲和力。亲和力就是富有情感的说理, 因为通情往往是达理的前提, 只有动之以情, 才能晓之以理, 不能僵硬生冷地说教。我台《阳光热线》直播节目以“倾听民声民意, 监督政风行风, 替百姓说话, 为政府分忧”为宗旨, 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走进直播室, 通过热线直接同群众交流沟通、心灵碰撞, 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的投诉咨询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结果。做到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办群众之所盼。我们《阳光热线》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园区, 到农村、到一线、到现场, 零距离接触老百姓, 用心感悟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真切体会最基层人民的渴望和诉求。《阳光热线》真正成为群众发表意见的群言堂, 情系百姓的连心线、服务站、监督岗。

要增强吸引力。有引力就要有能量, 有能量就要有内容, 有内容还需要有包装。媒体的功能在传播, 传播的内容是信息, 信息的威力在新鲜和价值, 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是媒体永恒的主题。我们抓住市委精简会议的改革当天采写了《往年四个大会、今年一网打尽》消息并配有记者感言播发, 被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主流网站转载;春节期间市领导一改坐在机关等拜年的旧习, 主动到基层向一线干部职工拜年, 我们及时采写了《濮阳新年新风尚、多拜民少拜官》;体现“三平”精神的老英雄李文祥被省委书记卢展工发现后, 我们首家推出长篇录音报道《三平精神的代表者李文祥》, 并组织演讲主持人, 编写广播剧《小布包》, 多内容、多形式宣传报道老英雄的感人事迹, 吸引更多听众关注濮阳不断涌现的新经验和先进典型人物。群众说广播好听了, 领导说媒体更新了, 同行也刮目相看了。

要增强感染力。感染力源于震撼力, 震撼力在于关切度, 关切度就是记忆点。媒体的感染力最终取决于受众能否产生共鸣、能否留下记忆点。濮阳市“一创双优”动员会上, 部分与会人员因会议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时间紧而哄堂一笑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是谁?我笑谁?为啥笑?接着市“一创双优”办公室就对行动迟缓的单位通报批评, 引起巨大反响。我们抓住这一新闻事实随时发出评论《从哄堂而笑到一号通报》, 把住了干部群众的脉搏, 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评到了一些人作风上的痛处, 成为大家记忆犹新的话题。像《超常才能赶超》、《领导干部从背数字开始》、《督导过程比考评结果更重要》、《抓过程就是抓结果》等系列评论, 都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 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典型事实打动人的手法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的,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强化两头”看似强在上头和下头, 实际上是强在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职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上。离开思想水平的提高, 离开责任心的增强, 离开工作作风的强硬, 离开新闻的嗅觉和敏感, 上也上不去, 下也下不来, 强也强不起, 化也化不成。正像新闻老前辈范敬宜所讲:“舆论引导就像做菜加盐, 多了咸, 少了淡, 运用之妙, 存乎于心, 心到自然成。”

(作者为濮阳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上一篇:影响链分析下一篇:个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