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现状

2024-05-09

地质勘探现状(精选十篇)

地质勘探现状 篇1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目的,现状,技术分析

1 引言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煤炭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研究分析了新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为建设高效率高产量的现代采矿事业所服务。

2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

(1)预测矿坑涌水量。通过水文地质勘探,能够详细地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影响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从而预测矿坑的涌水量,实施提前防范,避免造成意外事故。

(2)预测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和提出解决方法。

(3)对于给水、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经过水文地质勘探,能够提供供水排水方向,并且提出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矿坑水,减少成本。

3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1)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发展滞后,与煤矿的发展不协调。首先,国家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关于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但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单位由于投资暂时供不应求,而新的勘探单位尚未建立,导致暂时性的地质勘探单位缺乏,矿区对地质勘探投资不多,影响了勘探技术的落后,与快速发展的煤炭事业极不协调。

(2)商业性的资源勘查对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在进行勘察的时候,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探是一项投入很大的工作,许多业主不愿意进行严格的水文地质勘探,尽量压缩水文地质勘探的工作量,或者人为地认为地质结构较为简单,没有进行水文勘探的必要,这种情况在一些新建的、规模小的矿井最为多见。

(3)由于煤炭开采的深度在不断加深,地质条件呈现多样性,但是地质勘探中的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水文地质勘探的难度以及给水排水工作的难度日益严重,给水文地质勘探带来巨大的压力,要求更高。

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勘探范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只有勘察出矿区地下水的系统特征,才能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认识地下水的贮存规律,才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系统,科学地指导矿井开采。

(2)水文地质勘探的层位有一定的原则,不仅包含可采煤层,还包含充水含水层,应用地下水理论,研究矿井涌水的通道。水文地质勘探的精度应该以国家现行的勘探要求,对于条件和结构复杂的矿区,展开专门的勘探工作,确保勘探的准确。

(3)系统分析、全盘考虑,建议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应该以达到勘探目标为最终目的。以我国现在的勘探水平来看,单一的勘察手段往往不能准确地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因此,建议采用多种勘探手段同时进行勘探,各种方法优缺互补,达到最终目的。

(4)利用现代化理论进行勘探结果的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勘探技术也在逐渐发展,对于勘探结果的评价也需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理论对勘探结果进行评价,公平公正,同时也能促进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

4 新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分析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类型的矿床,地质条件也不同,针对地质条件的差异,提出了不同的勘探方法。

(1)岩溶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由于分布的地理位置和地层构造的不同又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型:溶隙充水矿床、溶洞充水矿床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

首先对于溶隙充水矿床,由于大多是分布在大型的岩溶水系统中,因此在勘探时重点是要查清岩溶的分布和发育规律,了解矿区岩溶水和区域岩溶水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初步预测矿区的补水、排水是否能满足需要,矿区如果出现大量涌水的情况是否能得到及时的补给。查明这里的隔水、导水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溶洞充水矿床与溶隙充水矿床正好相反,它主要分布在中小型的溶水系统中,(下转第22页)去执行“五职矿长”和中平能化集团的有关规定和有关精神。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从大矿抽调科队长和优秀班组长到重组煤矿担任科队长一级的管理干部,为企业队伍建设搭起了队的框架,为下一步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500人的煤矿生产队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根据河南省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对所重组的煤矿分批进行复工复产,500人的生产队伍怎么才能保质保量的在煤矿复工复产前到位呢?首先,选定了几家劳动输出公司,由主体矿自主选择,根据定岗定员所需要的人数和复工复产达到的阶段分批进行培训、分批进入煤矿工作,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4)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地区小型煤矿兼并重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首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根据用人要求,在集团内部招收内部职工未就业子女约300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专业知识学习,入学前与各主体矿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分配到主体矿下属的重组煤矿担任技术人员。其次中平能化集团依托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煤矿所需要的采、掘、机、运、通、安各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最后,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防止人才流失;为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员工自我提升需求;搭建内部竞争上岗平台,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

(5)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共有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体系。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小型煤矿的资源整合过程中,只有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5 结语

小型煤矿兼并重组是国家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迫切需求,是国家安全大形势保持稳定的必由之路,人力资源作为小型煤矿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有企业,都应加以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畅通渠道,提供高水平的人力资源保障。

(责任编辑:童殿程)

业主可能更希望挑选一个比较可靠的,有能力和影响力的投标者来完成,这样的话,承包公司就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吸引业者的注意。同时就可以提出自己更高的要求,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总结

随着公路工程的投标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公路工程投标的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定价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分析定标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业者的心理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艺林.建设项目全过程杂家管理[M].天津大学

出版社,2010(03).

[2]冯文生.四川省公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问题研究[D].长安

大学工学硕士论文,2010(03).

[3]陆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指南[M].人民交通大学

出版社,2011(08).

[4]崔刚.工程造价管理若干改革思路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2009(02).

[5]江源浩.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四

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2)(责任编辑:陈凌霄)

突出的问题是里面有大量的填充物,溶蚀性强,在勘探这种地质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岩溶地面塌陷以及可能造成的涌水现象,做好预防工作。

暗河管道充水矿床的暗河管道受到地层控制和裂隙发育方向的控制,管道的轨迹往往难以用钻孔控制。这种矿床的勘探主要是为了查明暗河管道的分布,研究给水排水相结合的可能性。所以用一般的勘探方法难以实现勘探目标,只有采用根据地表、地下水文地质的情况来查明暗河的数量以及联通情况。

(2)裂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可划分为层状裂隙充水和脉状裂隙充水两种。两者区别主要是前者的含水层为层状,而后者的则与脉状矿体相连。对于这种类型的矿床,如果水文条件较简单,按照当地的矿区地形和相关资料,进行简单的水文地质勘探,如果条件较为复杂,则通过简易抽水试验,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探。

(3)空隙充水矿床。主要是受第三系或中生代半胶结岩层的矿床以及产于第四系的未胶结岩层矿床。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物探法。为了提高水文勘探质量,结合地面电法和水文测井法,对于水量大的充水矿床,勘探评价指标用抽水试验法,抽水时注意选取大流量、大降深的地方,而且要较长时间。

5 小结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勘探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也获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肯定。这些对我国的地质勘探工作和煤矿开采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傅耀军,方向清.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J].中国煤炭地质.2011,09.

[2]王双明,等.榆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保水开采[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30).

地质勘探现状 篇2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 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作 者:胡涛 HU Tao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三地质大队,贵州,铜仁,554300 刊 名:矿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7(3) 分类号:P694 关键词:铜仁地区   地质灾害   现状   地质环境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现状 篇3

关键词:油藏开发地质;剩余油富集;控制因素

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油藏内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确的预测,将油水运动规律揭示出来,从而能够对油田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使采收率得以提升。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建模、油藏的微构造等。由于对油藏动态和静态、井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等多种资料的综合运用,因此现在油藏开发地质研究方向具有多方法结合、小尺度等特点。

1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分析

1.1 精细描述及预测低级序断层 所谓的低级序断层主要指的是具有较小断距、较短延伸的包括四级在内的及以下的小断层,因为其具有识别难、描述难的特点,再加上其会对注水开发油藏的水驱状况产生影响,属于剩余油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所以高含水期挖掘剩余油的重点就是低级序断层描述。现在通过对动静态综合识别技术、三维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精细相干分析技术、井间地震技术、全三维解释技术和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精确的描述低序级断层[1]。

1.2 描述及预测夹层 通过分割和主流流体渗流从而使剩余油富集,这就是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通过常规的测井曲线就可以识别单井厚夹层,然而在识别薄夹层的时候具有较大的难度。利用小波分析法和沃尔什函数反演法处理常规测井曲线就能够将小的夹层识别出来。选择韵律层对比法能够预测井间稳定夹层,可以利用叠置对比、相变对比、等厚对比等对比模式进行夹层的井间预测。与此同时,选择物性截断法可以预测较稳定的夹层。

1.3 储层精细建模技术 首先是条件递推储层建模,将空间约束条件确定为低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将高分辨率估计条件确定为井及井间地震,立足于空间等面,通过对贝叶斯—序贯高斯技术的利用将高垂向分辨率的储层模型建立起来。其次是储层属性建模,选择沉积微相和确定性的地质模式作为约束,通过对随机模拟方法的利用将可以对储层空间复杂变化进行反映的变差函数模型建立起来,并且使模型的横向精度得以提升。

2 描述剩余油定量

以油藏開发地质学为基础,将分割性约束的精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起来,从而定量描述剩余油富集区。为了使研究结果和剩余油的分布实际以及油藏的动态更加符合,需要增加空间流体的拟合条件[2]。

2.1剩余油的富集规律和控制因素 当前普遍认为在我国的东部油区具有比较零散的剩余油分布,要对着剩余油进行开采,只能使用三次采油方式或者强化注水方式。然而经过21世纪以来,油田的开发实践认证以及油藏开发地质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在我国的东部油区仍然具有数量较多的剩余油富集区,其分布规律为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在特高和高含水期仍然呈现出局部集中、总体分散的趋势。

油藏非均质性会对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进行控制,包括物性差异、夹层、低级序断层等等。剩余油的负极和行程也会受到注采方式的影响,注采方式会分割储层中的流体渗流。根据数学模拟研究和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主要受到层内夹层、小断层的影响,随着夹层和断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会形成更多的剩余油[3]。如果该地区的强非均质储层具有几十倍的渗透率级差,那么随着注水就会形成优势渗流通道以及数量较多的无效水循环,剩余油就会在渗流性能较弱的地区富集。一些不完善的注采方式也会造成剩余油的富集,例如井网与油藏非均质性不匹配等等。

2.2 模拟分割性约束油藏数值 通过辅助历史拟合技术、模型质量综合控制技术、物性和流体分区技术、开窗及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夹层精细描述技术、断层封堵性描述技术、非相邻连接技术、倾斜断面描述技术、多油藏多坐标技术、特殊网格技术等技术能够建立精细的分割性油藏模型,从而准确地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和油藏的地质特征。

2.3 描述剩余油定量 为了对剩余油的富集区进行定量描述,不仅要对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完善,还要将相应的三维定量动态分析软件系统建立起来。结合剩余油描述指标和油藏储层参数指标,将精细的网格数据体建立起来,从而对油藏的动静态参数进行多指标、全方位的定量描述。从而能够对任意的闭合区域的任何时刻中的剩余油和储层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计算,动态的显示二维和三维图件。

3 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发展展望

3.1 加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力度 对于碳酸盐岩油藏的研究,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相继发现了普光大气田和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大油田,这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碳酸盐岩储层有3种基本类型:溶孔、裂缝和溶洞,其油水关系比较复杂、分布连续性较差,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形成相应的开采技术和研究体系[4]。

3.2 油藏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是油藏的重要特点,对于油藏开发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井震结合的储层预测技术、储层孔喉仿真模型、储层参数演化规律及动态建模、储层构型建模技术、岩石物理相的相渗规律是当前我国油藏开发地质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油藏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增加、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油藏开发地质学也将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4 结语

在东部油田高含水开发的重要阶段,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的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应该在矿场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若祥,郭涛,姜本厚,徐春强,王伟,张云慧.SZ36-A油田东二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

[2]陈冲,朱悦,巩彬鹏,袁鹏.华庆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

[3]王科战,黄发木.腰英台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

地质勘探现状 篇4

1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意义

在煤炭实际开采中,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 是煤矿井建设、开采中的重要内容。勘探阶段主要是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 提供准确的资源位置报告[1]。在生产阶段, 主要提供地质和水文报告, 为预防煤炭资源开采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2]。具体而言, 此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准确预测矿井出水量, 经过科学的水文地质勘探, 能系统全面的掌握煤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 了解矿井充水的原因, 进而对矿井出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做好预防工作, 避免开采事故发生;二是有利于预测煤矿开采中潜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煤矿水文地质勘探, 能提高对煤矿四周环境的认识, 对于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开采问题的发生;三是为煤矿给水排水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在通过水文勘探充分掌握煤矿环境基础上, 设计出煤矿给水和排水工程的最佳方案, 科学合理的应用已有资源, 减少生产成本。

2 当前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分析

2.1 勘探技术较为落后, 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当前,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较为落后, 和煤矿业发展形势不适应, 很难满足发展需要。在实行计划经济时,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主要由国家地质部门单独负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煤矿开采业发展迅速, 煤炭开采量不断增加, 使得勘探工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以至于勘探部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使得一些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能实施有效的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出现空档期,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勘探技术的发展[3,4]。

2.2 不够重视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任何煤矿在开采生产前期, 通常均要进行细致、严谨、全面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但是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 使得一些煤矿企业片面追求成本优势, 尽量减少勘探的具体内容, 企业管理者或煤矿业主对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位, 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的煤矿企业仅仅开展最基本的勘探, 未能全面落实各项勘探工作, 如此加大了煤矿开采中的安全隐患, 此类情况主要是在小型煤矿中较为常见。

2.3 煤矿水文地质环境日益复杂

随着国内煤炭需求量的增加, 出现的水文地质环境也日益复杂化, 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勘探技术较为落后, 同时因为新问题的出现, 使得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比如:煤矿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的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应尽快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对策, 如此才能确保我国煤矿开采业的稳定发展。

3 煤矿水文地质新勘探技术分析

3.1 流量测井法

流量测井法是现阶段煤矿水文勘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两个不同深度截面的断面向流量测量来获取各岩层的深度的含水层的具体厚度、渗透情况及水位状况等数据, 并将其作为依据来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 进而系统了解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和以往的分层抽水技术比较, 该方法可一次测量获得所需要的数据, 可大幅节约人财物, 且能系统、全面地测量含水层的动力学情况。该方法操作便捷, 主要应用在煤矿水源寻找和开采后期防水工作。但是该方法主要应用模拟曲线方式来表示, 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特别是矿井径值变化时, 勘探结果会出现较大变化, 所以该方法很难达到精确的定量化测量, 对勘探结果的解释无法通过计算机完成,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2 瞬变电磁法

该方法的原理就是在地表设置一定的线框, 再在线框之内接入介跃式电流, 如突然将回线电流断开, 则线框的下端空间会出现感应场来保存通电时产生的磁场, 该种感应会伴随时间发展而向下侧传播, 感应场能量也随之减少, 然后通过对感应场能量变化进行详细观察, 可间接了解到从浅到深的地理地质信息, 实现水文地质勘探, 具体如图1。

地层结构电阻率会受岩石湿度影响, 湿度高则电阻率降低速度快。断层区的电阻率和岩石破碎情况和含水情况有密切关系, 如果破碎程度高, 且含水量多则电阻率就越高, 根据此条件对煤矿水文地质情况予以判断。该方法具有这些优势:一是感应场穿透力强, 不受地形影响, 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二是样本数据丰富, 可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再通过数学分析法来处理, 可提高水文地质勘探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三是该方法无一次场, 所以对地层结构勘探更为真实, 原始测量数据可有效反应水文地质情况, 测量准度较高。

3.3 γ射线法

在二十世纪50年代, 日本就开始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应用γ射线法, 获得了良好的勘探结果。我国在二十世纪70年代引进和应用该技术, 主要开展水文地质的辅助性勘探。通过在内蒙古、湖北等地区的实验, 表明该方法在探寻破碎带区域和裂隙区域的地下水情况具有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探查设备较为轻便, 勘探结果受地形影响不明显, 具有较高的测量准度。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测量指导区域的γ射线横、纵向的分布情况, 再根据相对数量多寡来判断基岩的断裂情况, 进而实现找水的要求。该方法通常在地表土层覆盖区域开展。根据该法对底层含水量进行测算时, 应充分考虑到勘探区域的地质情况, 并开展相关实验, 对相应参数予以修正, 测算出的含水量通常仅仅作为参考性数据, 而非理论性依据。

4 结语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有助于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成本, 降低煤矿开采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且能对煤矿的给水排水工程的合理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我国煤矿业不均衡化发展, 使得勘探技术相对落后, 煤矿企业对水文地质勘探缺乏足够的重视, 影响到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积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新技术, 并加以创新和改进, 推进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红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问题及对策探析[J].技术与市场, 2014, 23 (6) :144-146.

[2]杨寿成, 罗发珍.浅谈煤矿水文地质问题及勘探技术方法[J].价值工程, 2013, 11 (7) :201-202.

[3]刘超.探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勘探技术[J].科技风, 2015, 25 (11) :169-171.

[4]刘飞虎.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的勘探技术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05:141-142.

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论文 篇5

目前,与地质环境监测有关的技术标准还很不完善。现有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多是以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为根本建立起来的,专业性较强,且很多数据分散在各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得到及时有用汇总[1]。因为不同项目选用的数据收集、汇交、检验的规范不一样,数据质量有高有低,难以归纳使用与动态更新。信息动态更新保护及交流机制没有建立,缺少数据共享与服务机制,构成各种数据之间关联性差,滞后性较强,使用体系之间数据无法互通,严重抑制了数据共享服务和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展开。

1.2监测队伍良莠不齐

环境监测队伍素养与急迫的局势和深重的使命发展不协调。现阶段监测人员知识构造老化,业务能力不强,己经变成抑制环境保护工作疾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现阶段,监测组织的业务培训仅局限在省市级,很少延伸到基层监测部分,致使监测人员业务能力良莠不齐,优秀人才缺乏,科研能力不高,不能对环境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地市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的结构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公益性功能的发挥[3]。

2监测原则

2.1联合监测

国家机构应该着手于全国区域内的重点地区监测,地方机构着手于省、区、市内的重点地区进行监测。相关矿产企业应担负起企业矿区范围内的监测责任,而那些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的矿山则由国家委派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相应的监测控制[4]。

2.2优先重点区域

由于国家资金有限,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大规模数额的资金投入到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活动当中。所以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相应的选择,挑选出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对当地居民造成巨大影响或威胁的矿区以及开采点,优先、重点解决,建立相应的国家重点范围区域的地质环境监测示范点。

2.3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相互结合

常规监测指的是对明确规定的`矿区地质环境进行定期、定点的监测控制,明确相应问题和相关变化发展方向,从而可以了解当地的矿产地质情况和治理措施的成效。而应急监测对于问题严重的热点区域、发生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矿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快速获取数据,提供地质灾害区域的应急措施和管控依据。

2.4传统与科技并重

结合实际状况,将人员实际水平、现有设备情况、监测要求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挑选最有效便捷的监测方式手段,运用传统监测方法与高科技技术方法相互结合,用来保证监测信息资料的精准度[5]。传统的监测措施包括现场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实验等。高科技措施包含多波段、多时相和高分辨率遥感遥测技术等。

2.5标准化

监测信息的记录必须以统一、规范的格式来要求,建立相应的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库,将规范的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和存储到信息库当中。

3监测程序

3.1监测组织

矿企需要建立组成专门的监测机构或委派签约其他的专门监测机构,对区域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及时妥善的监测,同时将监测信息数据整理汇交于当地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3.2工作程序

应先构建矿山档案记录其基本情况,然后根据情况确定需监测的内容,进行现场监测并填写监测表,将信息记录保存入信息库。将所得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同时撰写相应的监测报告。

4监测内容和方法

4.1监测内容

(1)进行侵占、破坏土地和土地复垦监测:记录破坏或复垦土地的方式、类型、面积。(2)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监测:将废弃物的种类、污染排放量、累计存量、来源、利用量等妥善记录,记载堆积废弃物的隐患、压占土地面积等。(3)尾矿库的监测:记录监管尾矿的数量、规模、年接纳尾矿数量,以及相关有害成分、主要问题等。(4)采空区塌陷地面监测:塌陷区、塌陷面积、深度以及破坏程度等。(5)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害监测:地质危害的发生次数、造成的损失,灾害区域的隐患点或者已经得到改善、治理的隐患点等。(6)水土流失的监测: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化的面积区域和相应的治理情况等。(7)水体污染:废水、废液的类型,年废水量,年废水处理量,排放去向,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以及相应造成的危害,循环利用量等。(8)土地污染监测:记录土地污染的污染源头,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和带来的相关危害等。

4.2监测方法

运用多波段、多时相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于不同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解读和判断。在遥感波谱的基础上建立具备一定精确保障的主要矿山地质类型、土地、植被、地面破坏、塌陷等问题的自动识别模式和方法,实现自动化的监测。

4.3加强意识

地质环境的问题在近几十年来被不断提出,而对于地质环境的认识和相对应的知识理论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地质环境的监管研究对于我国有着深远的意义。正因为这样,国土资源部门担起了工作领域更加宽广、更加艰巨的任务,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

4.4监测网络

用于地质环境的监测网络需要有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站级。省级对区域范围内的主要变化动态进行监管,站点级别的网络需要针对不同站点的要求做出不同的系统监测,同时应对部分主要重点区域设立专门的站点网络进行分配监督管理。

4.5资料整理分析

目前,应该提高对资料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需研究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措施将分散各地、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汇总,并进行统一的深入分析、研究,给予相关部门资金上的支撑,将相应工作开展起来。相应机构应紧紧跟随预测预报的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开发现有的数据信息,主动、自发的为社会、国家做出服务,在服务过程当中不断理顺、协调、改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加快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

5结束语

面对矿产开采对应的一系列矿业环境、地质环境等问题,为了确切掌握国家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预测环境变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措施、监测程序、质量控制以及资料整理分析是解决矿地环境问题的大前提。

参考文献

[1]潘文灿,钟自然.矿产业资源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06.

[2]李明立,袁振雷,朱熹伟.矿山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探讨[J].矿产保护与利用,(4):38-41.

[3]傅肃性.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96.

[4]武强,刘伏昌,李铎.矿产环境研究理论与实际[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63.

山东山旺盆地地质研究现状及展望 篇6

关键词:山旺盆地 古生物化石 米氏旋回

中图分类号:P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031-01

1 研究概况

1935年,杨钟健先生首开调查研究山旺盆地的先河,解放后,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学者们对其作了细致的记述和研究。并对中新世的生物进化、沉积环境、古生态、古气候及山旺组的时代归属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1]。粗略统计,针对山旺盆地立项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不下20项,如,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新近系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编号:No.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39321001、40232023、40473023,40372045、40830209)、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编号:RJZ2001-105)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951-B1-105。中国科学院创新领域前沿项目(编号:KB120122)、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75507) 。

2 盆地的构造背景

在地质构造上,山旺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华北地台的鲁西南背斜东缘,昌乐凹陷的南端。其东侧为郯庐断裂的主干断裂之一的唐吾—葛沟深断裂带,西界为益都断裂带。昌乐凹陷是新生代的断陷盆地,新近纪碱性玄武岩在该区内广泛出露,碱性玄武岩浆的多期喷发活动及其喷发间隙期的湖泊相、冲洪积相沉积物沿断裂带及其两侧断断续续分布,山旺盆地便是其中之一[2]。山旺盆地是一个北西—南东向延伸的小盆地,面积小而又比较孤立分布。盆地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几乎没有褶皱的痕迹,湖心相沉积局部显示出的轻微起伏[3]。由于它地处玄武岩断裂带,随着地表抬升和水的侵入,在其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一个火山口湖—玛尔湖(Maar),随湖泊的演化及湖相的沉积,最终构成了山旺化石宝库[4]。

3 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

山旺地区出露的地层具有老新结合的特点。老地层为太古界泰山群万家庄组,其代表性岩石为花岗质片麻岩,分布在该区西南部;新地层主要为新近系基性火山岩及其沉积夹层。对于此區出露的新近系,不同的研究者提出的划分方案各不相同,现在人们多趋向于三分法,据《山东省岩石地层》本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尧山组、山旺组和牛山组。尧山组为上新世地层,山旺组和牛山组分别划归为中中新世和早中新世。

4 山旺组古生物化石

山东山旺盆地中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多被赋存于中新地层世山旺组湖泊相沉积中。现已发现十几个门类700余属种。已研究鉴定的植物化石中有藻类近百种,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总计142种。动物化石中包括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哺乳动物。其中昆虫化石共发现12目,84科221属400种;鱼化石发现鲤科、鳅科共7属10种;两栖类发现了十几个属种的代表,包括有尾目的蝾螈、蟾蜍、锄足蟾,雨蛙、蛙、姬蛙和树蛙;爬行类化石有龟鳖类、鳄类、蛇类;鸟类化石共发现了6种,其中山旺山东鸟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中新世鸟类化石的空白,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了强烈轰动,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哺乳动物共发现17属18种,其中三角原古鹿、无角犀、东方祖熊、孔子犬熊等都属稀世珍宝。继而又发现了数枚松科球果、猛禽和熊科化石,世界罕见的带有待产胎儿的犀牛化石等[7]。

5 山旺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研究

在山旺湖形成的初期阶段古地理环境是一个丘陵起伏,沟谷纵横的山地,其山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没有终年性河流,多为间歇性小溪和沟谷暴洪性流水。后来随着气候湿暖,植被发育,玄武岩山地经历了剧烈的风化作用。此时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是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山旺盆地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处于相对平静,湖区不断下沉,加之降雨量的增加,湖水面积进一步扩大[10]。

山旺中新世古气候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化的过程。早在20世纪40年代,胡先和钱耐推测山旺中新世为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类型的古气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新生代植物》一书也认为当时气候温暖湿润,类似于现今亚热带气候。定量研究山旺中新世古气候特征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认为山旺中新世植物群与长江中下游山区的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相似,并将武汉和上海等地的气象资料作为山旺古气候的替代性指标。2001年梁明媚等运用共存分析法定量分析山旺中新世孢粉植物群,重建了山旺中新世古气候。杨健等运用共存类群生态因子分析方法推测中新世山旺盆地区为亚热带山地气候[11]。宋之琛也根据孢粉组合推断出山旺中新世为温带气候。

6 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山旺盆地成因与演化历史、山旺组古化石的分类与保存,山旺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古生物化石研究方面成果尤为突出。但研究化石只能是沉积学、沉积地质学的一部分,是古环境的标志物,不宜再倡导。对山旺这个小小盆地的研究,虽经历了80个春秋,许多重要地质现象,才刚刚被发现,以往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某一单一的方面,对整个山旺盆地沉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欠缺,特别是地层中米兰柯维奇天文周期记录的研究尚属空白,很难将古生物、古生态、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系统分析。山旺古湖泊沉积序列反映的米辛尼亚事件旋回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临朐山旺盆地露头剖面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后,更需加强新一轮的科学研究。为此可通过钻井岩芯、露头剖面测量取样及其分析测试,应用测井资料、磁化率、自然伽马放射性,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数据,提取层型剖面中的天文周期信息,在已有层型剖面的基础上建立米兰柯维奇旋回响应标准剖面,丰富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的内涵。对山旺盆地的沉积序列开展定量米氏天文周期识别研究,丰富山旺盆地的研究内容,提升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忠敏.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研究及市场定位.2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梁明媚.山东山旺中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和古生态研究[D].200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浅谈岩性地质油气藏勘探现状及技术 篇7

1岩性地质油气藏勘探现状、前景及地质特征

1.1勘探现状

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四个领域中就包括岩性地质油气藏, 同时是我国陆上油气增产的主要方向。我国在90年初探明的岩性地质油气藏储量不足两成, 但随着已探明的岩性地质油气藏, 目前储量可以达到五成以上, 充分显示了岩性地质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国陆上含油气盆地在岩性地质油气藏领域进展顺利。

1.2勘探前景

我国陆上含油气盆地剩余资源总量约为179亿吨, 岩性地层占总石油地质资源量为50%左右, 为91亿吨。目前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油气探勘过程中, 各个盆地都积累了较多数据和资料。

目前对于各盆地已经得到的材料上看, 我国陆上含油盆地已经具备岩性层油气藏勘探工作, 同时还具备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储量,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

1.3地质特征

我国地质资源十分丰富, 地域广阔, 但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存在的位置地质构造都较为复杂, 例如斜坡和凹陷地带等, 由于生存环境和形成时间各不相同, 因此其地质背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有:生存环境和条件复杂、边界不规则且复杂, 这些地质特点导致勘探工作的开展较为困难, 还存在一定较为复杂的油层, 这对开采技术和勘探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 新时期应加大相关设备和技术的研发, 这才是强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

2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应用原则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可行性:在油气勘探前, 需要对开采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特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制定技术可靠, 经济可行的勘探计划。

2) 地质类型:通过对油气藏沉积特征的分析, 确定地质类型, 由于地质类型决定着开采方案和开采设备的选择, 因此十分重要。

3) 边界制定:在区域内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开采项目, 需要首先建立封闭的开采环境, 这样勘探技术人员才能够准确的提供地质参数。

4) 有效性:提升开采质量和开采效率, 需要首先保证开采技术的有效性。

5) 确定开采目标:通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 便于确定钻探的位置。

3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岩性地质的特点是多元化, 这也推动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时, 需要研发更加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装备, 以下是我国比较常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主要包括:流体势分析技术、地层学分析技术和“三相”联合解释技术。

3.1流体势分析技术

地层之间的移动受地下流体势分布的影响, 因此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勘探时, 需要对岩性地层流体势进行分析。流体势分析技术的关键是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全部物理参数的记录和测量, 并选择合适的图纸进行记载和分析, 从而掌握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流体势场中的位置分布, 弄清其与流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得出气藏分布的特征, 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3.2地层学分析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特点是十分复杂的, 上下地层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分析勘探区域的地质情况, 地层学分析技术由此产生, 同时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地质勘探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地层学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研究等时地层界面, 逐步建立起全部勘探区域的地层构架, 使勘探人员对岩性地层的分布有着更细致的了解, 同时该技术是发现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基础, 对勘探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3.3“三相”联合解释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阶段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是“三相”联合解释技术。“三相”指的是沉积相、地震相和测井相, 这三种相在勘探过程中即存在互相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沉积相是指勘探工作人员对勘探地区的沉积类型进行整合和记录, 然后对沉积相的变化类型进行总结;分析测井相就是确定岩性地层油气藏目的层井处的沉积微相类型, 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地震相是研究勘探区域所在位置地震相变化特征。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研究的手段是“三相”联合解释技术, 同时该技术也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主要方式, 对勘探地区地质的了解有帮助。

4结语

我国陆上大部分油气盆地已经具备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基础, 并且我国的油气盆地内资源储量巨大。目前我国陆上主要油气盆地已经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阶段。

近年来, 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和开采领域的主要组成。因此, 未来需要加大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研发勘探技术, 加强地质特征分析, 保证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乔德武, 任收麦等.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战略选区[J].地质通报.2011 (Z1) .

[2]王婧怡, 宁丽凯.浅析油气藏勘探发展的基本规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04) .

[3]范存辉, 王保全等.盐下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J].特种油气藏.2012 (04) .

油藏地质研究现状分析 篇8

油气藏是石油勘探、开发和储量计算的最基本单元, 也是油气聚集的最小单元。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盖层、圈闭、储集层和充注系统。

1.1 盖层

盖层位于储集层的上面, 主要起到封隔储集层的效果, 在油层开发中起到保护层的作用, 可以很好的避免油气的向上逸散, 盖层的好坏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可以将其分为膏盐类盖层、碳酸盐岩类盖层和泥质岩类盖层。其中, 泥质岩类盖层较为常见, 几乎产于各种沉积环境。

1.2 圈闭

圈闭是成藏组合评价的基本单元, 也是油气钻探和勘探的主要目标, 其可以对油气的运移进行有效的阻止,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其在不同的时期, 受到勘探技术的进步, 对油藏的特征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圈闭按照成因划分可以分为构造圈闭、水动力圈闭、地层圈闭和复合圈闭。由于圈闭类型是划分油气藏类型的主要依据, 因此, 相关人员对圈闭的研究对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储集层

具有连通孔隙, 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都可以叫做储集层, 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其基本特征, 可以对油气的运移进行阻止, 并且将其聚集储藏, 储集层按照岩石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和其他岩类储集层。

1.4 充注系统

对于一个圈闭来说, 可以通过不同路径来形成自己的油气藏, 它的烃源也可以来自生油岩。所以一定要通过合适的烃源和路径才能确保圈闭形成油气藏。致使油气生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生油岩的类型, 这些要素也是组成油气藏内烃类和相态的重要参数。

2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现状

2.1 构造特征

我国的大型油气田大多分布在深坳陷和边缘地区, 这里分布着较多的油气, 主要是因为沉降坳陷与沉积坳陷的重合发育是油气藏形成与富集的基础。

2.2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研究

沉积相是研究油气储层的基础, 而沉积相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沉积产物和沉积环境间对应的关系, 还原过去的古地理环境, 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地震资料和地表露头等资料为基础, 从层面构造等方面进行沉积相的分析。而目前我国沉积相分析研究是在岩心露头资料的基础上, 以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研究为前提, 结合所需要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沉积相等资料, 建立沉积相模式。

2.3 储层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近年来, 我国油田开发工作不断扩大, 企业为了保障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开发效率, 需要加强对储层基础地址特征进行研究, 为此, 对相关的储层资料要求也比较高, 关于储层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类别储层的岩性、物性、油藏的形成、几何形态和开采产生的影响力等方面, 其核心内容是对油藏地质的基础特征研究。

在以前的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已经对油藏地质的储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随着生产和开发力度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储层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在储层的物性、岩性、几何形体和含油性等方面的研究, 这是我国近年来储层基础地质特征研究的重大突破, 为我国现有油田的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油藏特征研究

油藏特征研究主要是对油藏地质的流体和压力进行分析, 从而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准确的方案, 油藏描述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严格, 不仅需要详细的矿物学数据, 还需要量化沉积学和岩石物理等综合性的数据, 这些数据涉及了渗透率、饱和度和孔隙率等, 对油气的生产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加快了油藏描述技术的改进和升级, 在油藏描述的精度上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油藏信息数据的采集, 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性的分析、处理和检测。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油藏描述的“全面集成”, 将地下储层模型和测井集中在一个平台。

3 结语

综上所述, 盖层、圈闭、储层和充注系统作为油藏地质的基本要素, 通过地质建模和分析可以有效的对油藏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深入分析, 对砂泥组合中的储层物性和岩性等进行对比研究, 不仅明确了盖层和储层之间的关系, 而且明确了该砂泥岩组合中存在的油藏类型和油藏分布范围, 为油藏的开发工作提供真实、精细、可靠的基础地质信息。而基于我国现有油田开发现状, 在进行一些比较成熟的区域进行勘探和研究时, 需要进一步的开辟出精细并且根据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娄人娜.井一震一演联合地层对比技术在薄层复杂碎屑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 (2) :56-57.

[2]张文会.对锦611块油藏的地质情况的分析与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 (43) :43-44.

[3]李振华.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 2010 (7) :75-76.

地质勘探现状 篇9

1 潜山油气富集特征

1.1 油气富集带特征

大民屯凹陷发育多个生油洼陷, 形成凹凸相间、源岩覆盖的构造格局, 发育沙四、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等潜在生油岩。绝大多数基岩被沙四段泥岩所覆盖, 整体上属“凹中山”, 具备油气聚集条件。纵向上存在沙三段和沙四段两段超压段, 特别是沙四段超压使得油气向下 (基岩内) “倒灌”运移[3]。研究证明, 古隆起与主生油凹陷叠置区是古潜山主要油气聚集区。

1.2 高产部位与断层和构造曲率的关系特征

油源断层的沟通程度是基岩深层成藏的关键, 构成基底的太古宇、中、上元古界不具备生油条件, 目前为止发现的古潜山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中央构造带基岩之上发育两套封盖层, 由于沙四暗色泥岩的封盖能力较强, 沙四段生成的油气向潜山中运移, 其运移方式主要有“倒灌式”、“直覆式”及其复合式。

1.3 源储配置关系特征

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特点, 系统总结了大民屯凹陷源储配置关系好的标准:

1.3.1 生油岩与潜山储层直接接触的面积大:

胜东潜山上覆沙四段烃源岩, 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生油岩直接接触, 同时胜东断层最大供油窗口可达500m, 横向和侧向上接触面积大, 有利于油气直接进入潜山内部。

1.3.2 有效油源岩体积大:

有效油源岩是指向着潜山, 并能通过各种方式与潜山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油岩。因此, 生油岩分布面积和累计厚度越大, 越有利于基岩油气的富集。

1.3.3 良好的运移通道:

生油洼陷与超压区重叠, 同时生油洼陷多与基岩重叠, 此时油源断层沟通生油洼陷与下伏及周边基岩, 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 有利于大民屯凹陷基岩勘探向深层和边部拓展。

2 下步勘探方向

以往潜山勘探集中于中央潜山带, 针对源下型潜山油气藏开展, 今后一段时期兼顾中央潜山带勘探同时, 工作重点向源边型潜山倾斜, 主要有两大勘探目标:

2.1 南部太古界潜山

(1) 胜东洼槽内胜东洼陷太古界岩性均是形成裂缝的优势岩性, 多期构造活动导致该区断裂和构造裂缝十分发育, 而且纵向上发育多套裂缝又为基岩内幕成藏提供了储层条件, 区内的沈286井在进山425m后获得工业油气流, 证实了纵向上的勘探潜力。

(2) 荣胜堡洼陷沙四段及沙三四亚段沉积了巨厚的暗色泥岩, 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较高、母质类型好, 且分布广泛, 厚度大, 为周边正向构造单元提供了优越的油源条件。

2.2 西部元古界潜山

(1) 平安堡潜山的东侧, 安福屯西断层的下盘太古界深层钻遇良好的油气层并上报控制储量, 因此平安堡潜山成藏条件非常有利, 并且已经有多口开发井在太古界解释油气层, 具有很大的潜力。

(2) 安福屯潜山元古界已有多口井在解释油气层, 该区元古界白云岩、石英岩与板岩互层沉积, 层状油藏发育特征显著, 因此该区元古界仍具有较大的潜力。

3 结语

(1) 大民屯凹陷潜山勘探经过风化壳勘探、低潜山勘探及潜山内幕勘探阶段, 目前已进入基岩勘探阶段。

(2) 按照源岩与基岩的接触关系, 将大民屯基岩油气藏划分为三种类型:源下型、源边型和源外型。

(3) 大民屯基岩勘探应以生油洼陷为核心, 结合基岩潜山油气富集特征, 以源储配置关系为指导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谢文彦等.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33 (6) :649-652.

[2]孟卫工等.辽河坳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形成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 (5) :584-589.

当前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分析 篇10

(1) 现有的勘查工作无法满足煤田开发需求。我国煤田勘查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前便得到了重视, 并在很多煤田地区进行了投入发展, 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极化, 使得煤田开发得到了便利, 为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地质勘探工作以及防水工程, 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一些地区管理制度的调整, 水文地质勘查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并且由于经济飞速发展, 全国各地都开始以煤矿产量的开发作为工作重点,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 这无疑是埋下了诸多隐患, 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发展。

(2) 矿井防治水工作发展良好。由于煤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物质, 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延伸, 煤矿行业正向着事业性行业发展, 但是由于过渡开采, 无节制无计划的索取, 大部分的浅层煤矿资源均以枯竭, 为了保证工业生产能够顺利推进, 很多煤矿已经开始乡下开采更深层次的煤矿资源。深部开采工作不但要求更加高超的开采技术, 还改变了地下环境, 其中防治水工作是深层煤矿资源开采的重点, 通过有效的防治水工作能够延长矿井寿命。因此在防治水工作上各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以此减少能源开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煤矿开采区的环境问题得到了重视。长期不合理的开采, 影响了煤田开采区域的环境, 尤其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现代社会是以节约以及环保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的, 现代资源开发应当是以友好性开发作为基础的,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煤田开采区环保工作中, 国家加大了投入, 并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提出了不同的环保工作计划, 从而保证环境经济共同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2 煤田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1) 水资源缺乏影响经济发展。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相对煤炭资源较少, 相反, 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据统计, 我国北方占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 但是只有30%的水资源, 而在陕、晋、宁等煤炭储量丰富的地区, 水资源占有量少于10%。很多煤炭生产地用水都需要依靠水利工程或者小流域水资源, 当地的实际用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改革开放后, 我国煤矿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发展受到了限制。水资源的缺乏不但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更会阻碍煤矿行业的发展。

(2) 水害事故不断。我国的煤田行业发展迅速,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由于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 因此各地都大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但是我国北方煤田地区大部分都含有含水层, 而浅层煤矿开采完全后, 很多煤矿企业都开始向着深层煤矿资源着手开发。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水害事故频发。由于含水层下含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因此很多煤矿企业不惜冒险向下开采, 但是由于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不重视, 因而导致了开采过程中发生各类水害事故, 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能源供需矛盾不断突出, 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在近20年中, 我国有超过200座矿井遭受了水害, 死亡人数更是多达1000余人。

这是由于对地下环境认识不足所致,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不到位提高了开采风险系数。同时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 水害频发也降低了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 缩短了矿井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后期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 因此, 必须通过规范的开采行为切实有效的降低水害的威胁。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并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丰富水文地质资料。

(3) 环境污染问题。水文地质条件会极大的影响到矿区周遭水环境以及煤田地区的生活生产用水, 受到煤田开采行为的影响, 煤田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 但是浅水区水位仍旧不足, 受到浅水区水量开发影响, 在煤田开发地区的路面便会出现沉降现象, 这进一步加重了缺水问题。依照相关数据, 在过去的五年间, 我国由于不规范的开采行为导致的矿区周围环境地面沉降面积已经超过了60万km2, 并且, 煤田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煤矿开发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却牺牲了当地的环境。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 本身环境就相对较为恶劣, 加之水资源匮乏, 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 如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

(1) 将水文地质勘查作为煤矿开采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大部分的煤炭开采企业过分重视产量而忽视了水文地质勘查在开采中的重要地位, 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开采应该是建立在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 只有清楚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水文状态, 才能在开采过程中规避很多的风险, 提高开采的质量和效率, 减少开采的工作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当代的煤矿开采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以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基础和前提, 这样才能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 减少对环境以及生态的污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 重视勘查研究以及应用。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和方法是实现煤炭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 所以现代煤矿企业想要健康长久的发展, 就需要新的勘查技术以及先进的勘查方法, 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 依靠科学的力量提高勘查的精度以及勘查的效率。水文地质勘查研究主要包括对开采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了解, 开采中可能出现地质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勘查技术的研究、水文地质勘查水平以及矿区煤矿资源分布状态等, 提高该方面内容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效率以及煤矿资源的利用率。

(3) 勘查标准的创新。现在我国使用的大部分勘查的标准和规范都是在几十年之前制定的, 为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其中很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出入, 无法真正发挥相应的指导作用。现今的煤矿开采企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不断进行创新, 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勘查标准, 提高勘查的质量和效率。在注重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同时, 还要采取规范的开采方式, 降低煤矿开采的风险系数。

4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相关注意事项

(1) 设计问题。煤田开采中需要依照实际情况配套制定水文地质勘查方案, 首先需要注重水文地质勘查的准备工作:收集完善的资料并进行实地的考察, 确保信息获取的完整、真实。将收集来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并整合勘查结果, 判定勘查结果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对勘查工作进行审查, 保证所有的勘查环节符合规定。

(2) 工程布置注意事项。钻孔工程中应当按照需要进行钻孔的布置, 尽可能减少工程量, 保证水文孔符合设计需求, 所有的钻孔度应当同煤田内部结构保持一致, 按照实际的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设置。在抽水试验中更要注意水位变化, 通过直线法来获取相应的数值。

(3) 勘查技术的使用。由于矿区水文地质状况相对较为复杂, 单纯的利用一种勘查手段无法准确掌握实际的水文地质状况, 这就需要综合多种技术手法, 按照实际的变化需求, 制定勘查方案, 以此确保准确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状况。

参考文献

[1]余佳武.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及建议思考[J].地球, 2013 (10) .

上一篇:高铁时代下一篇:三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