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

2024-05-13

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精选七篇)

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 篇1

黑龙双锅成立于1962年, 1995年我到黑龙双锅时, 公司主导产品SZL系列工业锅炉最大生产能力为10t/h、10MW (蒸汽、热水) 锅炉, 集箱最大直径为Φ219*8~12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扩大, 房地产业的发展, 城市物业公司的发展, 锅炉吨位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用户需求, 我公司不断为产品进行创新。一是于2007年公司获取了锅炉A级制造企业, 二是产品设计能力满足了用户需求。到2012年制造散装锅炉、燃气锅炉100MW、燃煤锅炉160MW大型锅炉。锅炉集箱规格由Φ159*6~Φ426*14壁厚的无缝钢管。为提高产品质量, 我公司在锅炉集箱制造工艺上不断创新, 集箱制造质量不断提升。

2 集箱手孔装置中, 手孔盖制造

1989年公司为了保证手孔盖的加工, 利用C620普通车床, 床头箱为传递动力, 用齿轮传动转变偏心轴与连杆机构加工椭圆形手孔盖。控制加工尺寸, 长轴尺寸为115-0.5、短轴凸台尺寸为101-0.5、密封面短轴尺寸为87-0.5, 且材质用20g (现为Q245R) 锅炉板。密封面表面粗糙度Ra值车削不大于12.5μm, 实际Ra值达到6.3μm。此件加工、质量控制有五点:一是椭圆长、短轴尺寸公差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二是行业标准要求此件材质必须采用Q245R钢板;三是密封面表面粗糙度Ra值不能大于12.5μm, 实际车削控制在6.3μm为最佳;四是手孔螺栓M20螺纹表面粗糙度应为Ra在6.3μm为好;五是手孔盖与手孔螺栓焊接时, 必须采用结427、Φ3.2~Φ4.0碱性焊条, 能保证焊缝不裂纹。起初我们用结422酸性焊条, 焊后发现焊缝产生裂纹, 水压时焊缝渗漏, 而后采用结427焊条施焊, 解决了焊缝不裂纹问题。

3 手孔压梁的加工制造

1996年公司手孔压梁采用钢板剪切后组装焊工艺, 而后钻孔而成, 加工效率低, 且外观质量差。1997年9月, 公司自行设计手孔压梁工装, 自加工压梁毛坯料进行编程由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批量下料, 采用箱式电阻炉加热, 通过压力机热压成形。效率高, 质量好, 外型向金元宝, 十分美观。压后端面开始用风割、手工砂轮磨平方法, 质量无保证, 后用车床加工手孔压梁端面, 保证了平整, 封锅炉集箱时, 与手孔圈外端面压合十分好。采用模具压制了手孔压梁, 结构外型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4 集箱端盖 (封头) 加工制造

1997年自己设计模具、自加工, 解决了集箱封头外协的历史。1997年前, 集箱封头从省内相关有资质的压力容器厂采购回厂使用, 往往产生封头材质进行理化试验与设计图纸材质要求不符, 而且急需时, 供方不能及时供货, 而影响生产。基于这种情况, 公司于1997年实现自加工, 当时公司有箱式电阻炉和110吨四柱压力机, 具备封头自生产能力。现公司以自给Φ133~426各种壁厚的集箱封头, 好处是:一是材质准确真实, 安全可靠, 满足行业标准;二是加工优化批量加工, 节材、节时、效率高。但有两点应加以说明:一是封头压制模具上胎模, 必须在封头直段高度加工成1.5°锥度, 以保证压制时好退模, 不爆死。二是在压制时首件必须压制成半弧时停机, 用毛坯烧红预热铸铁上胎模, 防止第一件压制不预热, 工件与上胎爆死, 造成上胎模退不下, 用风割割掉, 既浪费材料, 又浪费工时, 这一点必须严格执行, 首件预热工艺操作规程。

5 手孔圈下料后, 采用工装压制

此件1996年, 操作者用手锤砸椭圆, 质量不保。到1998年, 工艺设计了手动丝杠压制工装压制。到2010年, 散装锅炉每台集箱量很大, 手孔圈加工, 用手工压制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于是工艺和生产两部门共同研制了一种高效新型手孔圈压制模具。经实验成功, 采用压力机压制, 一人操作, 每分钟压10件, 效率是手工砸的50倍, 是手动丝杠压制的15倍, 且质量合格率100%.手孔圈加工质量控制应做好如下工序环节:一是下料采用108*6无缝管 (可用余料) , 材料为20#钢;二是手孔圈两端面车削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为好。

6 手孔圈与封头组装焊工艺质量控制

2009年前, 封头焊手孔圈采用风割椭圆孔及开坡口组焊工艺。2010年公司投入资金, 采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机开椭圆孔及坡口, 效率高、溶渣少、易清。焊接工艺满足了JB/T1613-1993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 , 此道工序质量控制:一是封头外开坡口保证45°±5°技术要求, 椭圆作法按JB/2191-77标准制作;二是焊接采用双面手工焊, 外焊缝两遍, 内焊缝一遍;三是焊接时必须采取保护手孔圈内端面措施, 防止焊接飞溅粘溶在密封面上, 给水压工序造成集箱手孔封不住, 漏水, 且密封面有溶渣。公司严格要求在封头与集箱体焊接时, 操作者、质检员必须验证, 确保手孔圈内端面无溶渣。

7 封头与集箱体焊接质量控制

此道工序我公司集箱体用带锯机切割后, 手工风割开坡口。2009年为提高集箱开坡口质量和效率, 采用磁力切割机开坡口、效率高、质量好, 坡口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12.5μm, 为封头与集箱体组装间隙提供了保证。此工序质量控制:一是带锯床下料, 集箱体端面倾斜偏差应控制在0.5mm之内;二是集箱开坡口, 角度必须满足工艺要求30°-35°, 且粗糙度Ra值12.5μm;三是封头与集箱体组装间隙应保证在2-3mm;四是焊接, 用氩弧焊打底焊一遍, 氩弧焊丝取Φ2.5mm, 用直流焊机。当集箱体壁厚在8-10mm时, 焊接电流调至在150-165A;12-16mm时, 电流选择在170-190A, 且手工电弧焊用结427碱性焊条, 直径选Φ3.2-4.0的, 根据坡口充填量施焊2-3遍。由于采用磁力切割机开坡口, 焊接采用氩弧焊打底, 手工盖面焊接工艺, 集箱封头X射线探伤合格率由原来的96%提升到100%。

8 集箱拼接、连接件、管接头、法兰、支吊件、检查和验收, 标志油漆和包装的控制

8.1 拼接。

集箱筒体上最短筒节的长度不小于500mm, 集箱上拼接环缝总数 (设计上需要的环缝不包括在内) , 当集箱长L不大于5m时, 不超过1条;当L大于5m, 但不大于10m时, 不超过2条;当L大于10m时, 不超过3条。

8.2 连接件。集箱上管接头的高度, 热水锅炉和额定蒸汽压力不大于

3.8Mpa的蒸汽锅炉为不小于50mm, 额定蒸汽压力大雨3.82Mpa的蒸汽锅炉为不小于70mm。

8.3 焊缝上开孔和焊接零件。

管接头的焊接管孔应尽量避开在焊缝上, 并且应尽量避免管接头的边连接焊缝与相邻焊缝的热影响应互相复合。如果不能避免, 允许在焊缝上或其热影响应开孔, 但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a、管孔周围60mm (当管孔直径大于60mm时, 取管孔直径) 范围内的焊缝应经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合格, 并且在管孔边缘处的焊缝没有夹渣;b、管接头连接焊缝应经焊后热处理消除应力。

8.4 集箱上支吊件连接焊缝至集箱拼接焊缝的距离应大于100mm。

应避免在焊缝上及其热影响区内焊接零件, 如果不能避免, 该零件的连接焊缝可以穿过焊缝上或其热影响区内终止, 以免在这些部位发生应力集中。

8.5 管接头。

管接头的纵向倾斜度Δa1和横向倾斜度Δa2均不大于1.5mm。管接头的端面倾斜度Δf不大于1mm。单个管接头的高度偏差Δh不超过±3mm。骑座式管接头中心线与管孔中心线间的偏移不大于0.5mm。成排管接头相邻两管接头管端节距P的偏差ΔP不超过±3mm, 任意两管接头端节距偏差不超过±6mm。成排等高管接头的高度偏差, 两端的两个管接头, Δh1不超过±1mm, 其余管接头的高度偏差以两端管接头的高度为基准线进行测量, 与膜式壁管屏连接的管接头Δh不超过±1mm, 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 Δh不超过±2mm。高度大于300mm成排等高长管接的装配公差、纵向高度偏差、横向高度偏差、管端节距偏差, 应达到标准规定要求值。

8.6 法兰。

法兰与集箱组装时, 法兰的端面倾斜度Δf不大于2mm。法兰螺栓孔在螺栓圈上的偏移Δa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法兰高度H的偏差不超过±2mm。

8.7 检查和验收。

集箱制成后除按JB/T1610-1993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外, 还应进行以下检查和验收工作: (1) 光谱检验。用合金钢制成的筒体, 管接头或端盖及其连接焊缝均应逐条进行光谱定性分析, 以免错用钢材或焊接材料。 (2) 水压试验。集箱制成后应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应符合JB/T1612的要求,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集箱在制造厂内可免做水压试验:a.环缝和纵缝按JB/T1613中规定的探伤方法100%检查合格;b.管接头连接焊缝用氩弧焊打底, 手弧焊盖面, 并且按JB/T1613中规定的探伤方法经100%检查合格。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 装有挤压三通的集箱在制造厂内可免做水压实验。热水锅炉和额定蒸汽压力不大于2.5Mpa蒸汽锅炉中无管接头的集箱, 可不单独进行水压试验。凡与其它受压元件组装的集箱, 可在组装后进行水压试验。

8.8 内部清理。

集箱钻完孔, 管孔在Φ33-Φ61mm时, 应用风铣将管孔毛刺逐个打磨干净, 当集箱筒体上有开大孔时, 管孔在Φ135-Φ161时, 用等离子切割机切割后, 用手砂轮机将大孔打磨光滑, 并用标准尺寸的专检测量工具检测管孔尺寸合格后, 应将集箱内部清理干净, 不得留有杂物和积水。

8.9 标志、油漆和包装。

标志, 集箱检查合格后, 应在筒体一端作出有以下内容的钢印标志:a.制造厂厂名或代号;b.集箱编号。另外还应打上焊工钢印, 以便质量跟踪。油漆和包装, 集箱的油漆和包装可参考JB/T1615规定执行。刷油漆前, 对有锈筒体, 必须进行除锈处理完再刷、喷油漆。集箱属锅炉受压元件, 散装出厂前, 集箱表面刷、喷油漆应采用铁红底漆为好, 不易涂刷水溶性涂料。

结束语

通过多年对锅炉集箱制造质量的不断创新和实践, 我们感到真正控制好集箱制造质量有以下几点认识:

(1) 对产品质量理念应确立为企业文化的内涵, 公司全体员工, 尤其公司一把手应把产品制造质量当作企业的永恒课题来抓。

(2) 产品的每一个零件, 每一个部件, 都存在着创新, 只有不断地坚持产品创新, 产品质量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尤其是产品设计、工艺方法的创新是提高锅炉集箱制造质量的根本保证和途径。

(3) 锅炉集箱制造过程一系列工序环节上, 作为企业必须严肃、认真、自觉地执行行业标准。标准是制造质量合格的法律准则和科学依据。只有遵守标准, 才能带来提质增效, 降耗的好结果。

(4) 质量是永恒的, 创新是无止境的。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壮大, 锅炉集箱制造工序开大孔工艺。2013年, 公司将再投入资金, 上新设备, 采用集箱开大孔专用“集箱大孔数控切割机”, 将进一步提高锅炉集箱开大孔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锅炉集箱是锅炉制造行业、生产各种类型锅炉本体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作为锅炉本体受压部件, 制造质量、技术条件必须严格执行JB/T1610-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对锅炉集箱部件的相关零件, 通过多年不断创新实践, 尤其集箱端盖、自设计加工、手孔圈与端盖焊接、端盖与筒体焊接、手孔压梁的压制改进、集箱开大孔工艺改进等, 确保了锅炉集箱制造质量技术条件。

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 篇2

而做销售不靠权力、不靠优惠、也不是靠关系,是靠服务,真诚周到的服务。

为消费者谋利益,就是为自己谋市场,谋发展,为社会做点事的想法成就了我现在的事业。中国装饰行业第一环保斗士周祖全告诉记者。

投资500万研发经费打造中国木地板行业质量环保第一品牌

据了解,中国装饰行业第一环保斗士周祖全所经营的深圳市马德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自1996年成立,马德兰公司拥有的研发人员超过员工总数30%,每年获国家专利2-3项,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市值上亿元。马德兰公司现有十多项国家专利,其环保专利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火炬计划推广项目,得到政府科研经费资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是中国最高级科技成果展——深圳高新技术展览会的参展企业。马德兰公司是负离子木地板的创始者、发明者,其开发的的负离子木地板、家装污染预防产品(甲醛一抹光、空气净化宝、负离子催生液)属行业科技质量领先的高新科技产品。

马德兰公司拥有一个研究总部、两个分厂,深圳分厂专门从事家装污染预防及治理产品、负离子木地板原浆材料的生产,具有年产2000吨的能力;扬州分厂专门从事负离子木地板生产,年产300万㎡。

自1996年 公司成立以来公司每年都会有新的进展和突破,为木地板行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7年 在全国率先生产出12毫米复合木地板

1998年 在全国推出能泡在水里卖的木地板

1999年3月 负离子木地板试验中心在深圳奠基,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试验

2003年4月 历时四年多自主研发的负离子木地板研发成功

2004年3月 负离子木地板获得多项专利授权

2004年3月 发行了中国首份负离子与健康的科普常识,得到医学及环保权威专有的好评2004年4月 推出首张环保装修光碟,作公益免费发给消费者(发行量达100万张)2005年5月 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005年9月 得到国家给予三项科研经费支持,参加深圳高交会

2006年8月 促成全国首部环保装修合同在深圳出台,公司总经理周祖全先生被推荐为“环保斗士”

2007年 参加深圳高交展被评为“自主创新企业”

2008年 成立马德兰培训商学院

2009年 参加高交技术创新展荣获多项自主创新奖项

2010年 研发出领先中国及世界的环保地板“全能王”木地板。

2011年 马德兰获得健康木地板的美誉

2012年 马德兰地板打造出中国木地板质量环保第一品牌

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 篇3

据了解,质量标杆活动是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部门、质量协会和有关质量机构共同开展的一项长期性质量活动。在“质量标杆”活动中,中国赛宝实验室推出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被工信部确定为“学标杆、树标杆”的先进质量方法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而两家企业又在实施TSQ?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工信部评为“实施‘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标杆企业”在全国推广。

先进的、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环节。作为工信部直属研究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成立的中国赛宝实验室拥有几十年的质量可靠性研究历史,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该实验室有关人士,就如何提升质量管理,做好质量标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创新升级 做好标杆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各地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如何在应时顺变、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怎么转,如何升?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这个问题更加紧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提高质量和效益,是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必然要求。普遍良好的产品质量,能树立国家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纵观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无不以质量作为其追求的目标。战后日本经过一段时期的低劣产品阶段之后,掀起了全民的质量管理运动,从而在多个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进入世界领先地位,树立了日本产品质量优良的形象;德国人对质量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使其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就从战后百废待兴中站立了起来,跨入了先进国家之列,树立了德国产品精密耐用的国际形象。正是这些形象使发达国家的产品有世界一流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3月26日,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提高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今年的《关于开展“质量标杆”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此前的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开始在全国开展“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的质量标杆活动,目的是发挥优秀企业的榜样带头作用,持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质量标杆”是工业企业在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改善质量保障能力、提升经营绩效等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通过树立质量标杆,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广大工业企业学习实践质量标杆的成功经验,持续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在这一活动中,中国赛宝实验室推出的产品被确定为先进质量方法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能够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赛宝的雄厚科研实力可见一斑。

目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活动有很多种,比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6σ)、精益生产、可靠性管理、软件过程改进(CMM)、统计过程控制(SPC)、现场管理(5S)、质量管理小组(QC)、“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和信得过班组等,这些质量管理方法和活动各具特色。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综合技术优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引领质量和可靠性技术的发展,中国赛宝实验室提出了“整合全所资源,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战略,推出了“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据了解,TSQ?是在不少行业和企业进行实践后并不断完善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质量可靠性问题(故障)的平台方法。这一平台面向质量可靠性故障和问题,以提升企业基础平台 (研发体系、制造体系、采购体系、检测体系等)来整体提升企业综合能力,并结合企业特点、流程,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降低产品不合格率、返修率,提升利用率、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等目的。

“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是一个务实、适用性强、针对性好的质量可靠性提升方法,其生命力正在与日俱增。随着TSQ?的不断发展,必将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产品的成功推出,与赛宝实验室多年的研究功力密不可分。这一平台是在近60年的时间里从事质量和可靠性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中国赛宝实验室又名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实验室可提供从元器件到整机设备、从硬件到软件直至复杂大系统的产品检测试验、分析评价、认证计量、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开发等技术服务。

据了解,赛宝实验室还具有多项认证、检测资质和授权,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互认关系,可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认证、检测业务,代表中国进行国际技术交流、标准和法规的制订。同时,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为部委的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每年服务企业过万家。实验室在广州、海南万宁、西沙群岛、拉萨分别建有不同气候环境条件特点的天然暴露试验站,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武汉、成都、青岛等地设有办事处。

nlc202309051107

为了给企业提供优质的、差异化的技术服务,中国赛宝实验室经过严格的选拔组建了由121人组成的第一支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技术团队。通过不断地实践,这支团队已成为为企业提供综合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

随着TSQ?的不断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TSQ?,其服务遍及电子、轨道交通、电力、通信、金融、汽车等行业不同规模的大中小企业,服务覆盖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可靠性技术基础。

使产品更加可靠

使企业站得更高

几年前,国内某知名空调企业为寻求质量取胜的法宝,打算引进做好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而中国赛宝实验室推出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与该企业决策的“质量发展是兴企之道,强企之策”高度一致,该企业为了建立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质量战略,通过稳定地减少产品售后维修率以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空调器产品的品质新形象,决定在经营管理上全面推行TSQ?技术的战略决策。

通过TSQ?团队的“现场诊断、调查分析、试验与评价、分析与改进”,赛宝实验室对该企业进行“技术导入”、“推广应用”、“技术成熟应用”三个阶段的TSQ?导入,建立了空调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和可靠性技术保障体系,准确地发现产品在设计、材料、工艺过程方面的各种缺陷,提出有效的产品改进方案,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产品的返修率,从而减少了维修费用及保障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水平。

事实胜于雄辩,真知源于实践。该企业通过实施TSQ?,实现了公司质量可靠性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设计验证周期由原来的4.9个月降低到3.3个月;关键件的管控率达到100%;返修率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36.7%;并在其子公司推广实施TSQ?技术。

通过电子五所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完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也越来越成熟,其实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被业界认可。

也是在几年前,国内某POS机生产企业面临高返修、高故障等产品质量问题,该企业不得不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售后维修队伍,每年支出的售后维修成本高昂。质量问题上不去,企业该如何发展?为此,该企业高层苦寻良策。

面对这种情况,这家企业决定采用中国赛宝实验室推出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在赛宝实验室的帮助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文化。

结果立竿见影。创新的质量管理体制,带来的是不断刷新的业绩。数字最能证明一切,在引入TSQ?技术后,这家POS机生产企业产品设计验证周期由原来的2个月降低到2~3周;环境适应性应力裕度提升了35%,结构完整性(耐振动)提升了50%,重大设计缺陷识别率提升了50%;关键件的管控率提升了30%;生产制造工艺缺陷降低了25%;返修率降低了25%,售后支持人员减少了20%;关键和重要故障建立了完善的故障反馈和跟踪系统;产品“三包”期故障率每年降低了约10%,维修成本每年下降了15%。这些数据表明,该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提升、返修率大幅降低,而这正是源于企业积极实施TSQ?的结果。TSQ?为实现企业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据了解,随着“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技术的不断成熟,因为其良好的实际效果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当前有5个市区的政府部门组织开展为企业提供TSQ?诊断活动,有许多企业慕名而来请TSQ?技术团队帮助企业进行质量可靠性提升。

使产品更加可靠,使企业站的更高—这是“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平台TSQ?”的终级愿景。半个多世纪以来,赛宝坚持“科学、公正、服务、价值”的理念,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将一个仅能开展天然环境试验的研究所发展为在工业和信息化产品质量与可靠性领域具备综合科研能力的知名技术服务机构,始终站在质量技术发展的前沿,为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营造了一个质量与可靠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丰厚的技术积累、一流的仪器设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良好的业界形象,是赛宝服务企业、造福社会的基石。在长期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的过程中赛宝实验室赢得了广大企业的信赖,同广大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据了解,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服务依托单位,如松下、东芝、日立、三洋、夏普、西门子、飞利浦、汤姆逊、三星、本田、诺基亚、北电、捷迪讯、富士通、明基、美的、华为、中兴、海尔、TCL、创维、长虹、康佳、步步高等。每年接受赛宝服务的客户超过15000家,每年发出的证书和检测报告超过25万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古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创新发展和质量效益关系的表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创新,更离不开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和高质量的产品。质量将越来越成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承载者。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行业支撑服务单位,获多项国内外认可资质的独立实验室,专业的质量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赛宝将质量事业做大做强,与新世纪追求卓越质量和卓越绩效的广大企业一道共同打造“中国制造”的质量品牌。

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 篇4

2012年4季度质量工作座谈会以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集团公司) 质量计量标准化业务系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和《计量发展规划》, 践行质量理念、坚持质量方针、追求质量目标, 在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业务能力、推进管理创新等方面, 取得了新成果和新经验,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产品质量体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 集团公司和各产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通过推进油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品牌建设, 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企业效益, 更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减排。在油品质量升级上, 设计、施工、生产、销售等单位加强协同运作, 国Ⅲ车用柴油、国Ⅳ车用汽油质量升级任务全部完成, 大连石化制定油品内控质量指标, 既提质提效又抢占了市场先机;兰州石化、长庆石化等单位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检验, 确保出厂油品质量合格;西北销售、东北销售、陕西销售、北京销售、上海销售等单位加强外采资源检验, 严防问题油品流入公司销售。在优化产品结构上, 炼化业务强化质量考核与分析, 增加高品质产品收率, 高效产品、高标号汽油比例分别提高1.8和13.2个百分点, 航煤产量增长了27%;装备制造业务扎实开展主导产品质量提升, 引导全员参与质量改进,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在加大监督力度上, 集团公司上下强化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严肃处理不合格单位和供应商, 对于不合格的自产产品, 相关专业公司组织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于不合格的采购产品, 物资采购系统采取停用、退货、换货、索赔等措施, 敦促相关供应商限期整改, 大庆油田、四川销售对不合格供应商采取了取消供货资格、黄牌警告等处理措施。在产品品牌建设上, 以质量攻关为抓手开展品牌培育, 大庆石化、润滑油公司、宝鸡钢管等33个企业893项产品获准使用昆仑品牌、133项产品获准使用中国石油装备背书品牌, 提高了集团公司品牌形象;大庆炼化、渤海装备等单位48项产品获得了行业协会、省级地方政府颁发的名牌产品称号, 增加了品牌价值。

1.2 工程建设质量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质量反映了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并影响着企业创效能力和发展能力。围绕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质量控制, 集团公司上下严格全过程质量监督, 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保障能力的提升。一是深化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 增强了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意识。云南石化在千万吨炼油建设上提出“不要带血的进度, 不要带瑕疵的质量”, 采取建立体系、践行理念、构建团队、营造氛围、管控风险的系统管理方式, 强化了设计源头、采购与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二是多层面推动技术创新, 以高质量设计推进了高质量建设。管道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道设计技术实现工业应用, 开创了我国数字化管道建设的先河;工程建设公司提升上游设计水平, 建设项目4次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寰球工程公司配套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 以标准化提高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设质量。三是强化对承包商的准入、选择和评价管理, 有力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水平。2013年对1 174家承包商进行了年度评价, 对770家在用承包商开展了体系审核;对5 593个合同项目进行转包、分包及选商专项检查, 发现并整改问题342项。四是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提高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2013年总部层面直接监督检查了12项在建工程质量, 督促责任主体单位整改质量问题477个;各监督机构共监督在建工程2 674项, 川渝监督站对重大质量隐患逐级通报、闭合处理, 避免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一批重点项目高效优质建成, 尼日尔炼油工程获鲁班奖, 苏里格天然气处理厂、乍得炼厂等10项工程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

1.3 服务质量水平稳定提升

好产品和好技术通过好服务实现品牌溢价, 产品销售、工程技术等业务坚持以“客户满意”为宗旨, 深入调研分析市场需求, 努力完善服务网络和功能, 有针对性地满足顾客对高品质的诉求, 稳定了目标客户群体, 巩固了企业市场地位, 进而为企业带来了持续收益。油品销售单位以信息化为基础, 推行“一卡在手、全国加油”, 推广自助加油, 方便了客户消费, 2013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数据显示, 中国石油加油站满意度为73.6, 处于同行业前列;化工产品和装备产品销售单位丰富服务内容, 主动为消费者提供技术咨询, 积极协调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准备, 推进全程跟踪服务, 营造了贴心和谐的消费环境, 西北化工销售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质量计量和产品服务方案, 既拓展了外部市场又促进了产品升级。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 加强工具和材料质量监督, 严格供应商审核和准入, 开展质量对标分析, 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块化组织、程序化控制、专业化施工、流水线作业的“工厂化”作业模式, 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长城钻探在苏里格苏53区块实施“工厂化”钻完井作业, 实现了批量钻井、井间提速和集中压裂, 提前1个月完成全部13口井钻井任务;大庆钻探在伊拉克鲁迈拉项目中成为综合施工效率最高和唯一固井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的承包商。矿区服务业务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将相关标准转化为操作规程、服务规范, 打造了矿区优质精品服务。

1.4 质量体系建设创新推进

20世纪90年代ISO 9000引入我国以来, 由于其闭环管理的科学性和国际接轨的推动, 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过去一年来, 集团公司上下推进体系管理方法创新发展, 取得了简化优化管理实效。一是强化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炼油与化工、销售、工程建设、工程技术和装备制造类企业全部通过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 将质量体系认证范围扩展到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类企业, 至2013年底认证率达到了85%;同时, 集团公司和专业公司继续实施质量体系推进评审, 完成了第一轮共123家单位的推进评审, 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二是推进了规范管理和协同管理创新。集团公司以物资采购管理部、销售分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内蒙古销售、西部管道为试点, 梳理确定业务能力框架, 以业务能力框架为基础构建管理规范平台, 以管理规范平台为依据完善基础管理体系, 初步形成了融合优化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方法;独山子石化、西气东输等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 本着规范管理、简单实用、控制有效的原则, 建立了适合本单位业务的综合管理体系;大港油田、管道分公司等单位继续深化体系融合, 按照闭环管理方式持续完善一体化管理体系。三是推进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部分企业在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从质量符合性标准向成熟度标准迈进, 追求更好的经营质量和绩效, 东方物探大港地调处等6家单位获得了中国质协“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兰州石化、宁夏石化、辽阳石化等单位全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争创了地方政府质量管理奖;新疆油田、管道局、宝鸡钢管等单位试点推行卓越绩效模式, 探索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方式方法;云南销售、寰球工程公司等单位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针对体系关键要素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

1.5 计量器具配备不断完善

计量器具是客观准确获取生产经营信息并辅助决策的基本手段, 其配备水平反映了企业自动化程度, 近年来集团公司持续推进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进展。一是完成了计量器具完善升级任务。2011~2013年, 各单位累计投入22.6亿元, 更新改造计量器具41万台套, 完成了集团公司3年完善升级任务, 为各类生产经营业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油田强化源头控制, 把好方案审查关、器具准入关和项目验收关, 确保了计量器具配备满足生产经营要求;兰州石化、锦州石化结合装置检修, 对老旧计量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提高了配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二是明确了计量器具配备新的目标要求。集团公司组织研究提出了15项计量器具配备标准, 以提升计量检测结果有效性为目的, 从分析各类生产经营业务测量环节入手, 进一步明确了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其中11项配备标准已经报批, 其余4项也将于2015年初完成制定。三是保障了油气交接计量顺畅运行。围绕中缅管道建设和投用, 西南管道公司、东南亚管道公司、国际事业公司和相关技术机构, 配合国家计量检验部门对边境计量设施进行功能确认, 达到了天然气按期入境政府监管要求;大庆油田通过完善升级计量设施, 普遍采用系数法进行油气交接计量, 提高了交接计量准确性, 原油输差控制在0.56‰以下。

1.6 计量检测能力稳步提升

2011年初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集团公司筹建5个天然气计量检定站点, 2011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又明确提出油气计量检定能力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几年来, 各项目承担单位在总部相关部门、专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扎实推进油气量传溯源能力建设。2013年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液态烃实验室建设完成初步设计, 设计指标为国际先进水平;南京分站国家中高压天然气原级标准建成投用, 技术性能优于设计指标;成都分站国家中低压天然气原级标准完成出厂验收, 测试指标达到国际先进的设计要求;西南油气田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实验室改造搬迁基本完成, 实验设备陆续安装;5个新建天然气检定站点中, 北京检定点已经投用, 广州分站完成工艺施工、设备安装, 乌鲁木齐分站完成设备采购和土建施工, 塔里木检定点已下达投资计划, 武汉检定点已开展调整方案的初步设计。预计到“十二五”末这些油气量传溯源能力全部建成后, 集团公司承担国家授权的油气计量检定能力将达到全国的80%以上, 特别是油气最高计量标准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既能很好地承担国家计量授权任务, 更能彰显国际化大公司的实力和水平。辽河油田、锦西石化、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加强计量标准装置建设和管理, 确保了计量器具按时受检和有效使用。

1.7 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推进

随着管理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于通过标准化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协同管理的诉求越来越高, 集团公司上下从健全标准体系入手, 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注重现场标准化管理与运行, 提升了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企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结合管理规范平台和物资采购标准库构建, 更新集团公司标准体系中各类标准3 700项, 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5项、两级企业标准3 496项, 集团公司标准使用数量达到3.6万项, 有效支撑了各业务领域的发展;同时, 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分别编制了致密砂岩油气标准体系和页岩气标准体系, 开展了相关标准研制, 为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标准化方法不断应用。塔里木油田实施标准化设计, 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投资成本;大港石化推行现场管理标准化, 创建标准化装置、罐区、机房和控制室, 促进了安全生产和管理提升;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国内外标准转化为操作文件, 并在设计、采办和验收等各阶段对标准的适用性进行确认, 保障了海外管输业务的健康发展。三是标准实施有效性不断提高。各单位注重在用标准合法合规管理, 2013年集团公司两级企业标准复审2 031项、废止423项, 备案产品标准1 273项;吐哈油田、渤海钻探等大部分企业, 及时把19万余册新标准配备到岗位;青海油田、独山子石化、物采中心等26家企业, 审查备案供应商企业标准5 956项, 外采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等11个专业实施和检查31项重点标准, 促进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

1.8 标准国际化能力逐步增强

围绕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 各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 加大国际标准制修订参与力度, 努力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了国际合作的标准话语权。一方面, 国际标准化主导能力继续增强。由西南油气田新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上游分委会秘书处 (ISO/TC193/SC3) , 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通过承办输送管、煤层气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年会, 拓展与API的标准化合作领域, 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 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各单位借助集团公司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这个平台, 较大程度地推进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 目前正在开展的国际标准项目共21项, 其中2013年新上项目达到了10项。西南油气田主持制定的“天然气甲烷值计算”国际技术报告即将出版, “天然气硫化物测定”国际标准完成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石油管工程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煤层气公司、管道分公司提出的14项国际标准提案正在起草或纳入相关标准修订。这些工作都比较好地提高了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地位。

2 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当前, 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 外延式增长的拉动因素已基本失去作用, 新的内涵式增长机制正在建立, 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据国家能源局公布, 作为经济增长“晴雨表”的全社会用电量, 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4%, 增幅是近5年来的较低水平, 类似问题也反映在成品油库存居高不下。同时, 集团公司正处于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明确了坚定“一个目标”、做到“四个坚持”、实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总体部署。因此, 质量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外部环境看, 转变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转变发展方式, 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而作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决定, 无不从行政约束、市场监管以及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上, 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激发竞争活力、提升质量绩效。在行政约束和市场监管方面, 政府大量审批权限下放后, “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即将形成, 为解决宏观调控及市场失灵问题, 国家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和监管力度加大。新修订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后悔权”,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将消费者“拿证据维权”变为经营者“自证清白”, 既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有力的权益保护, 又要求生产经营者承担更高的质量责任;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要把高品质作为品牌的基石, 把不断提升质量作为最高追求, 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提供令消费者感动、产生品牌溢价的服务, 经得住历史对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检验;国家《计量发展规划》提出, 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 建立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和计量失信“黑名单”制度, 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国家标准委提出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 进而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同时建立面向企业自我声明标准的第三方评价、标识制度, 向社会消费者传递准确的质量信息, 形成标准支撑质量治理、促进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方面, 市场准入特别是上游勘探开发、石油进出口权逐步放开, 油气管网业务运行及管理体制的变化, 集团公司业务领域的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态势。随着市场体系完善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 再加上买方市场的形成, 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那么以质取胜就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不二法宝。这是因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增强消费信心,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从而产生品牌溢价为企业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同时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高质量服务的提供, 更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和转化社会资源, 使自己的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大连石化仅2014年1月份生产高品质汽柴油即实现增利1亿多元, 就是一个以高质量获取高收益的很好的例证。而更重要的是,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追求和选择, 必将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集团公司过去掌控油气资源及市场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 而且船大不易掉头, 转型质量效益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从集团公司自身看, 经过近些年依靠投资拉动, 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资产总量已居国内外同行业首位, 同时资产负债率连年上升, 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 整体盈利能力逐渐减弱。集团公司党组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按照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总要求, 把握企业发展的周期规律, 果断提出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转变, 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 作为企业发展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 越来越提到了生产经营的议事日程。从2010年开始, 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了包括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在内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2012年以来, 随着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 以标准、制度、流程构建管理规范平台, 以管理规范平台为依据融合质量、计量等基础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在试点单位正式实施。4年来,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提升单项业务能力, 推进协同管理创新, 为集团公司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助力和助推作用。但是与集团公司转型质量效益发展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质量方面, 油品质量升级任务仍很艰巨, 个别产品质量不达标仍时有发生, 工程质量事故仍未杜绝, 个别销售服务能力仍显不足,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还不够强, 质量监督抽查还不够全面、到位;在计量方面, 计量器具配备还不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天然气检定站点建设还滞后于国家筹建要求, 油气交接计量还需进一步规范, 石油专用计量的溯源链还不完整;在标准化方面, 统一、先进、受国际同行认可的标准体系建设进展还比较慢, 标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 标准的实施监督力度尚需加强, 标准化方法应用得还不够广泛, 国际标准化的目标任务还有待于细化。另外, 集团公司上下对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的资源投入还不足,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高、职业发展渠道还不畅通等。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还在制约着质量计量标准化业务能力的提升, 阻碍着工作质量、实物质量和经营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进而影响到集团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软实力的增强。

尽管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但也要看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方面, 国家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发展, 为企业以质量提升增强发展驱动力创造了政策环境。2011年以来, 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 并正在制定《关于改革标准化体制加强标准化管理的意见》。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 为经济社会特别是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在转型发展、增速换挡时期, 如何以加强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来支撑、推动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2013年国家颁发了首届中国质量奖, 树起“质量管理”典范, 立起“国家质量”标杆, 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唱响了“质量强国梦”的主旋律。从宏观政策层面上, 党和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号召、支持和激励做强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 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 集团公司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确立了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必须与生产经营相辅相成发展, 甚至作为基础性工作更应先行一步。同时, 由于历史的积淀和近些年的改进完善, 在质量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创新应用上, 在石油工业上游领域标准化引领能力上, 在承担国家授权油气计量检定能力建设上, 不断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和新经验, 总体能力和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并在国际同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应该说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和竞争中,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具备再创新再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因此,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优势与不足同在, 在今后的工作中, 发挥优势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改进不足, 努力为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3 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明两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 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和《计量发展规划》, 着力提升质量、计量和标准化支撑能力, 扎实推进管理成熟度整体达到优化级, 以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以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促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是:

———油气产品质量跟进国家标准要求, 三大合成材料、化肥等化工产品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化工专用料;装备制造类产品质量国内领先, 陆地钻采装备、油气输送管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培育8项左右知名品牌产品。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全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一、二类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杜绝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技术、销售、检维修及矿区服务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国外工程技术服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培育一批服务示范区, 用户满意度力争达到80以上。

———计控一体化覆盖主要生产经营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计量检测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油气计量和检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初步形成统一、先进、受国际同行认可的标准体系, 引领技术优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明显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 执行标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上述主要工作目标, 是在考虑质量计量标准化“十二五”规划和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顶层设计实施情况, 特别是按照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提出的技术创新优势明显、管理水平国际接轨、公司品牌全球知名等新要求, 并为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打好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统筹确定的。实现上述这些工作目标, 还需要我们加强创新驱动, 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3.1 加强质量工作顶层设计

集团公司已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体系由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专题规划、专项规划、分省规划和企业规划组成, 质量计量标准化规划作为九个专项规划之一, 编制的总体要求是突出对主营业务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 2014年下半年全面启动质量计量标准化规划编制。从分析评估“十二五”规划、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顶层设计实施成效入手, 针对制约发展软实力增强的瓶颈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及措施, 并在规划年度中逐一落实。各单位要积极参与总部专项规划编制, 并做好专项规划的承接工作, 将涉及本单位的质量计量标准化目标任务纳入企业规划之中, 确保到2020年集团公司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达到优化级, 部分企业达到卓越级, 基本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管理水平相当的总目标实现。同时, 加快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顶层设计的一个平台、一个体系试点的完善工作。总部层面的物资采购、销售和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的管理规范平台建设, 应进一步优化平台框架, 进行标准、制度、流程等平台文件的配套制修订, 尽快开展完善后的平台试运行工作;内蒙古销售和西部管道要依据管理规范平台尽快完善和运行基础管理体系, 为改变目前企业存在的管理体系多、基层负担重、多层皮管理等问题, 提供试点经验和可借鉴作法。另外, 对试点工作总的安排是2014年底取得一个平台、一个体系建设运行的基本成果, 为以后做好推广工作, 特别是为推进协同管理创新和管控模式优化积累经验。

3.2 持续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是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质量工作要求, 注重提高生产经营创新能力, 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控制, 持续提升质量水平, 不断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的需求, 从而提高公司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产品生产业务要结合外部市场需求, 积极推进质量升级计划实施, 注重质量科研攻关, 加快装置设施改造,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质量升级标准, 2014年底前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Ⅳ标准,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汽柴油达到国Ⅴ标准。工程建设业务要以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主体责任为重点, 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现象, 加强对承包单位工作质量、资源投入、体系建设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督促参建单位不断提高质量意识, 落实质量责任, 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和优质工程。产品销售业务要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核心, 树立质量营销的理念, 开展满意度测评, 准确掌握市场的质量需求, 将市场需求及时反馈到生产单位, 生产与销售联手打造高效市场。各单位要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 加强品牌质量建设, 以质量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形成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影响力广泛的品牌形象, 进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要重视市场要求的质量体系、产品认证, 积极申办认证并保持认证要求, 防止因不满足认证而失去市场。集团公司将组织完善油品销售、工程技术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方法, 推进服务满意度测评工作。

3.3 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的要求, 各单位要深化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推进质量管理的创新发展。一方面, 加强质量目标管理。要认真实施集团公司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推进方案所部署的质量提升工程、质量体系建设、质量机制创新、质量发展环境优化、基础保障提高等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要细化集团公司《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指标 (试行) 》, 逐级建立和完善指标统计方法, 逐步规范指标统计方式, 加强各项指标统计分析, 进而评估质量水平, 识别提升空间, 持续改进质量绩效。另一方面, 优化质量体系运行管理。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识别影响市场认同的质量因素, 及时修正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目标, 促进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要借鉴一个平台、一个体系的构建经验, 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融合发展, 积极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油气田和管道企业要继续开展第三方体系认证, 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业务要加强供应商和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审核;集团公司将实施第二轮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 开展第三方体系认证和咨询机构评价, 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4 强化质量监督保障作用

抽查检验、产品认可、驻厂监造等质量监督方式, 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控制质量水平、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手段, 各单位要强化质量监督对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保障作用。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自产产品, 要切实查明原因、查清责任, 质量问题严重的要采取立即停产、销售召回等措施, 危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要进行销毁或技术处理, 同时抓紧制订和实施整改措施, 维护好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采购产品, 要暂停供应商资质, 已购库存产品进行相应索赔处理;对供应商整改情况, 要严格依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复查处理, 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集团公司采购平台。要加强对油化剂获证企业和采购单位的监督, 促进获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驻厂监造机构资质管理, 提高产品驻厂监造工作有效性。要完善工程质量抽巡查制度, 统筹各级检查频次、检查重点, 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总部检查与日常监督、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方式, 深入查处工程质量隐患;定期公布不良质量行为, 将不良质量行为与招投标、市场准入挂钩, 实现质量业绩和建设市场联动管理。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 重点监督和规范建设、监理、PMC、EPC等单位的质量行为, 强化各方责任主体质量信誉管理, 实现从注重施工阶段监督向设计到竣工全过程的监督转变, 从注重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为主向实体、行为监督并重的转变。集团公司将加大异地监督力度, 投资过亿元的工程全部实施异地监督, 同时根据责任主体的质量信誉情况, 推行差别化监督。

3.5 全面完善计量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是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标志, 体现了国家和集团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各单位要在健全量传溯源体系的基础上, 合理完善各级计量检测能力, 确保生产经营测量与控制准确可靠;承担国家油气计量检定能力建设的单位, 要认真抓好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建标考核等各阶段建设任务, 确保2015年底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建设任务, 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油气计量检定的主导作用;承担集团公司《油气计量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单位, 要抓紧研究解决量值溯源、能量计量、矿厂计量的瓶颈问题, 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引领和支撑集团公司计量能力提升;跨境能源通道建设和运行单位, 要积极做好边境计量设施功能确认、油气计量方法和标准比对, 维护国家和集团公司油气贸易合法权益。同时, 依法依规开展计量测试是提高计量水平的根本所在, 各单位要认真执行集团公司计量器具配备标准, 强化计量器具使用管理, 重点单位要健全测量管理体系, 促进生产经营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油气生产、储运和销售单位要认真执行相关交接计量管理制度, 加强交接计量现场管理, 提高流转效率, 减少计量争议;工程技术、油气生产、装备制造等单位要积极研究石油专用计量校准方法, 较大程度地提高石油专用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促进油气储量发现和采收率提高。

3.6 加快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重要工具, 标准化能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各单位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以统一、先进、受国际同行认可为目标,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综合标准化方法, 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与制度体系、流程体系配套构建管理规范平台, 适应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要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健全标准与科技互动机制, 以科技创新提高标准的“含金量”, 以标准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游领域业务要加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标准化力度, 尽快形成非常规油气标准体系, 推进国家原油产品标准制订, 增强集团公司上游领域的标准化引领能力;下游领域业务要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 推进第五阶段车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标准研制, 努力提高集团公司下游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各单位要强化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 深入总结借鉴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的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综合标准化成果及经验, 把标准化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 系统提高标准实施效益;培育现场标准化典型, 推广现场标准化方法, 以现场标准化作业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制度, 结合检验、验收、抽查、监造、监理等工作, 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优秀标准奖评选, 促进标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化技术组织要加强协同运作, 共同致力于提高集团公司标准化能力, 发挥集团公司标准化整体优势。

3.7 大力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

优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由过程创新发展到知识创新, 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 从而以标准国际化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是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业务相关的各单位, 要在梳理国际标准化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 开展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标准化对标分析, 推进与ISO、API等国际国外标准组织的合作, 持续提高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要加大标准“走出去”力度, 在总结中土标准互认经验的基础上, 推动我国与非洲、拉美等五大海外合作区所在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合作, 加大双语版标准的制订力度, 积极推动集团公司主导的标准在海外应用实施, 降低生产成本和作业风险;要根据国际化经营需要,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积极提出和制订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话语权。各国际标准化对口机构、技术组织和相关单位, 要按照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工作有关规定,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规范运作, 加快企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组建立, 整体提高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集团公司将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 进一步明确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 为集团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 建设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

3.8 强化质量工作资源保障

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创新思考 篇5

顾毅

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创新点:质量管理观念创新,质量管理战略战术创新,管理思维与知识创新,人才创新,管理标准与控制创新,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注重护理工作的拓展性。根据创新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1)遵循质量管理原则,逐渐控制;

(2)思想教育领先,重点控制;

(3)执行质量标准,合理控制;

(4)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控制;

(5)建立检查流程,流动控制;

(6)经常深入科室,观察控制;

(7)及时做好评价,反馈控制。

从而形成系统化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由于护理人员缺编、知识结构不合理、护理教育起点低、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增加了护理质量管理的难度。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尤其是严谨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护理质量管理的创新

(1)质量管理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

一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满意。

二是主动服务,即主动地开展适合于病人的各种服务项目。三是树立零缺陷思想。把质量问题降为零,让病人百分之百满意。四是树立一次就把工作做好的思想。

(2)质量管理战略战术创新

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先进性、科学性,未来质量方针、政策、标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的重大举措。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质量与效果的关系.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住院病人的全过程控制,质量零缺点,末位淘汰制的应用,明星护士的评选。动红旗的评比,护理部网站的创建,自动化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等。从模仿战略转换成创新战略。形成各自的特色。

(3)管理思维与知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包括线性、求同、多向、逻辑、形象、正向、逆向、侧向、集中、发散、直觉、抽象、哲学和发展等思维。知识创新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只有知识更新,质量才能创新。

(4)人才使用创新具体表现为爱才与知人善用上创新。任何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有的护士微机操作熟练,适合护理文书工作。有的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手,参加操作竞赛取得好名次,完成技术操作病人满意。有护士口才很好,担任护理小教员,护生一定喜欢。有护士曾因护士长总是安排她弱项的工作而最终放弃护理工作。曾有一位老师因校长总是安排她上最弱项的课程而自杀身亡。所以,人才使用不能墨守成规,应扬长避短,给每个人创造机遇,充分挖掘各人的“闪光点”是提高质量的必备条件。

(5)管理标准与控制创新标准的创新主要是符合质量管理病人需求的特点和规律,质量控制创新主要是降低控制成本,提高控制效率,增加医院效益,满足病人需要⋯,确保病人安全。

(6)质量管理技术创新 主要是现代化工具、手段和知识的应用。如信息和资源共享,统计方法的创新. 各种图表的设计应用创新,应用计算机中Microsoft Exceh程序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指标的计算,提高了运算速度,增强了计算的准确性、规范性,便于保存、查阅及信息共享,加速信息反馈等。

(7)注重护理工作的拓展性护理工作正在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工厂、农村。护士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大众保健力量。要求护士要护理病人因心理和社会引起的功能障碍。2 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

(1)加强教育,让病人满意 加强各级护理人员思想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制定各种便民措施。如每周一全院护理人员为住院病人做擦澡、洗头、刮胡须等生活护理,每日为病人打开水、做餐前洗手、倒大小便,为人院病人办理人院手续等。严格奖惩制度,凡病人告状经核实者给予批评教育等处罚,病人表扬者给予奖励,通报表扬,使全体护理人员的一切工作都以病人的满意为最终目的。

(2)持续改进,使战略更新我院护理质量考评标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每2年修改1次,根据病人需要,建立护理清洁日制度,“最佳基础护理流动红旗”评比制度。针对存在问题,增加对护士长的控制指标及大专生的管理指标。护理工作数质量分值的重新分配,对护理人员刊登论文及获医疗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的奖罚措施,护理部局域网站的建立,定期进行安全工作及质量的检查讲评,发现问题及时在网站向全院公布,灵活安排护理查房内容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战略战术,使各项护理工作指标均达标,病人满意率不断提高,由1998年90%逐步上升到2002年97.38%。

(3)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护理管理者要成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超前性的强化学习.才能具备现代护理管理思维的需要。给护理管理者分任务、定指标,增加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鼓励护理管理者积极参加毕业后继续教育,给予一定时间,适当解决学习费用等。通过脱产学习、参加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函授学习、专科进修等取得了专科及本科学历。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管理思维,为现代护理管理奠定了基础。

(4)充当伯乐,显优效管理将每个护士放在其最适合的位置是每个护理管理者应尽的职责。因此,要善于发现和发挥每位护士的长处,安排其擅长的工作。如有的护士特别擅长微机操作,领导安排她当全院护理人员微机操作小教员,圆满完成了任务。有的护士口才很好,护士长让她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深受病人好评。

(5)更新标准,抓有效控制 护理部每2年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和病人需要制定及修改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所定标准

征求各科护士长意见,便于有效实施和合理控制。及时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及时公布,加速信息反馈,保证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确保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6)广泛学习,用现代技术通过举办微机操作、网络技术、英语学习班及相关学术讲座等,举行微机操作竞赛及考试,提高护士微机操作技能。建立护理部网站,将护理质量考评成绩通过网站发布,增强时效性及广泛性,减少会议,节省时间,增加公平监督作用。

(7)扩大范围,实施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打针、服药,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出院后指导等工作,走向社区,拓展护理工作,从而维护病人的整体身心健康,以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评价体系

(1)完善考评机制,促进优化趋势 制定考评标准要包括护理质量的基本要素,并简便易行,实行数据化管理,便于比较、查询、保存。尤其是质量评价汇总后的综合性分析,可看到各护理单元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及原因,并及时通过护理质量简报、护理质量考评结果分析比较等.在护理部网站上发布等形式反馈给各个护理单元,使全体护理人员都了解质控情况,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2)坚持客观评价,实现优质功效通过客观、全面评,使护理工作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尽责。合理地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论,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竞争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克服其惰性、依赖性、盲目性,实现优质功效。

学术期刊的创新与质量提升 篇6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网络化水平

几年来,编辑部更新办刊理念,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2006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率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同时引进“期刊编辑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投稿—审稿—定稿—退修—查稿—修稿”等稿件的网络化管理,避免了门户网站和审稿平台不属于一个系统的弊端,同时审稿专家信息数据得到及时更新和补充。2008年进一步全面更新网站,并实现了与纸质杂志同步,可以在网站上全文PDF下载。2009年再次升级网站,实现了操作系统全程网上“漫游”。2012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引进国际通用排版软件Adobe InDesign进行排版,并对网站进行了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简称SEO),使搜索引擎能更好地收录杂志网站内容。

从2009年3月起,杂志实现与PubMed的全文链接,构建了《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全球性的生物医学快速完整的网络传播平台,实现了与纸质版同步的PubMed全文在线。通过PubMed的年下载量逐年增加,上线当年全文下载量为30144次,最高年访问量达到65183次。

开辟学术专栏,做出学报亮点

学报虽被称为学校的学术窗口,但长期以来大量优质稿源流失,鲜有学校一流优质稿件投向学报。中南大学生物医学方向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及重点学科,每年要开展数百项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广泛。因此,编辑部多次与各学科学术带头人联系,以重点、强势学科为基础和依托,聘请境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栏的栏目主持人,进行专题策划,集中报道。几年来开辟了《湘雅百年学术专栏》《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病专栏》《恶性肿瘤的癌变原理》《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栏》《精神疾病生物学研究聚焦》《药理学专栏》《儿童肾病综合征专栏》《移植研究新进展》等多个学术专栏;刊发了包括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前世界移植协会主席、移植专家Carl G. Groth博士在内的多篇国内外知名专家撰写的文章。专栏研究内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863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发展研究基础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署研究项目、澳大利亚卫生与医学研究会项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专栏论文大多在各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国内外读者广泛下载阅读,大大提升了学报的权威性和学术水平,并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作者和读者进一步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信息和沟通渠道,使杂志在国内外的影响愈加扩大。2008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专栏”获省新闻出版局、省期刊协会“优秀栏目”奖(见表)。

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部分专栏文献网络传播情况

(单位:次)

严把稿件质量,积极建设审稿专家队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从2003年开始一直坚持实行“双盲双审”和“主编定稿”制度。来稿通过编辑部主任初审,学科专家双盲双审,主编终审定稿后,退稿率约达65%。

专家审稿是三审制中的重要环节,科技期刊要保证和提高质量、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行评审。编辑部通过网上查阅,参加学术会议,同行推荐等多种途径收集各个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的信息;通过与专家当面交流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本刊的基本情况和审稿的要求,并邀请其成为本刊的审稿专家。除积极扩大专家数量外,编辑部同样重视专家信息库的建设。《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信息库包括:一是专家的一般资料、研究方向、专业范围和已发表论文情况等信息,这样一些具体的信息为送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供了保障;二是专家的审稿历史记录和评价、审稿周期、审稿量和缺审量等动态信息,使送审更加便捷和有效,同时也为我们不断更新审稿专家数据库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立刊之本,编校质量是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编校质量首先是注重“人”的培养,提高编辑的整体素质。目前编辑部在编6名编辑均有一定的医学专业背景,为医学相关学科硕士或博士;均通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并定期参加编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编辑部聘请医学专业英语教授担任期刊的英文编辑,对所有英文摘要进行审读;医学统计学方面亦安排有医学统计学博士对相关内容把关。其次是对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编辑部实行编校合一、校后互查和责任编辑负责制度。编校合一使文稿责任明确,增强了文稿编辑的责任感;校后互查可以弥补编辑个人知识的不足和工作中的疏漏;出片前由责任编辑把好最后一道关,对期刊的体例统一、重要信息、细节问题等做一次整体和全面的规范或查漏。

回顾往昔,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和“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荣誉;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如何在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自我变革和创新,谋求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论述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创新 篇7

摘要本文提出“管理质量”这一命题,指出管理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从管理的职能的角度分析了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管理质量。阐述了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应该对现有概念进行补充的地方。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创新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业管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有关以上

问题的讨论文章连篇累牍,成千上万。但直到现在乃至将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始终值得探讨。

一、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与管理的质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掀起了管理热。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接受国外新鲜事物的产物,也是国内中小型企业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是科学,是一种生产力,因此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这里,我们谈到管理的质量,平时,谈到质量问题,我们都容易联想到全面质量管理(TQC),它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的,标志着人们对质量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科学的认识。好的质量实际上是一个产品从设计前市场调查、设计、生产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流程都要注重的过程。关于质量的管理在日本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为世界各国不少企业学习。从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日本企业根据市场多样化的质量需求,质量管理突出抓了设计开发的质量保证;八十年代质量管理的重点转向开展合理化运动,努力降低成本,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九十年代质量管理又突出了保护环境、节省有限资源,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需要。

那么,管理质量又与质量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国民经济的生命,质量工作贯穿在一切工作之中。

二、从管理的四个职能上提高管理的質量

(一)在企业管理者(领导)和内部激励制度上下文章

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必须首先提高管理者的水平。管理者水平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高效的质量管理,才能使企业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企业的组织和人事管理上动脑筋

企业的机制要创新,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起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的管理机构。二是企业要有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好的组织管理机构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体制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合理的人员分工和团队协作是企业面对顾客、赢得市场的内部基础,是胜利“一致对外”的内在因素。在企业内部要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减少职能机构,构建扁平型网络式的组织结构,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迅速传递。扁平型的管理机构是当前知识型企业管理最有利的模式,其最大的好处是人员之间的沟通隔阂减少了,高低层级之间人员的沟通在没有以前那样高不可攀了。

(三)在控制与协调上做工作

控制是企业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为确保目标而进行检查、监督、纠偏的过程。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角度来说,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也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企业的控制工作要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一方面要保证当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依据客观的标准来评价结果,只有当无法找到适当的客观标准时,才选择主管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基础。

在做好控制工作的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注意做好协调的工作。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和谐的配合,使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协调包括企业的内部协调、外部协调两个方面的内容。协调最重要的是做好信息的沟通工作,这是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解决冲突的基础。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应该注意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待人和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等原则。

三、企业管理的创新

第一,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本质是“社会、心理系统”。这个系统受着经济、技术、社会与人事等因素的影响,受着外部大系统(社会)与内部小系统(人)多种因素的激荡,呈现为复杂不定状态。但系统中最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在研究管理问题时,不能只是现象归纳,而应挖掘出本质内涵——“人及其人性管理”。通过人的管理,进而达到物的管理。同样,对于企业管理,我们需要研究企业职工的“人性”的部分,就是职工的“效益潜能”.或者说与潜能直接相关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如责任感、成就欲、期望欲、公平欲、挑战欲等。只有控制人这个主要因素,才能达到科学控制管理系统、保持优化管理系统的状态。

第二,管理必须“创新”。管理定义除上述扩展外,还要加进“创新”这一要素。创新是企业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管理的功能就不完善;没有创新,管理就会陷于僵化。管理创新有很多类型和方面,同时也揭示出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理论的创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路决定出路,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不断更新。2l世纪出现了许多关于现代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制度。比如:市场营销理论、组织行为管理、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ERP(企业资源计划)实务、股份制改造、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等内容。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践,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管理创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决定性工作,其质量已经提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也是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的管理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本文从管理的四大职能,即从领导与激励、组织与人事、计划与决策、控制与协调的角度探讨了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方法。至于如何评价管理质量的问题,另文再述。

参考文献:

[1]许统邦,许竹君.论质量管理与管理质量——广东省质量协会大会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工商管理的原理与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

上一篇:大学英语泛读下一篇:移动学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