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

2024-05-12

有教育(精选十篇)

有教育 篇1

去年期末, 我以 《做有故事的教师, 办有温度的教育》 为题做了述职。在述职报告中, 我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定位———播种者。我希望自己是这个团队的播种者, 当然我更加希望自己播下的种子能够发芽、开花和结果!我认为, 教师要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积极播种的好教师。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故事

我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曾主动亲近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一个从来没有学生亲近的教师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态度, 也是我评价教师的一个准则。其实, 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孩子犯错了, 你是怎么教育他的;学生有困难了, 你是怎么帮助他的;学生孤独了, 你是怎么陪伴他的;学生困惑了, 你是怎么帮他释疑的……你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长机会, 你就为学生播下了多少种子, 每一次播种都会收获更多的故事。

教师和家长之间有故事

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为学生成长提供机会, 更要为家长提供机会。对于当下的中国家庭教育而言, 学校充当家庭学校, 教师往往就要做家庭学校的教授, 与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和育儿心得等等。服务家长, 不仅要在琐碎的事情上服务家长, 更要为家长的育儿智慧服务, 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位值得家长信任的好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有故事

任何时代, 没有谁可以建成“空中楼阁”, 没有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任何一位教师要想拥有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活是不可能的。教师之间的故事越多, 教师之间的互动就越和谐, 幸福指数就越高。对于教师而言, 职业即生活, 教师在同伴中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 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教师和学习之间有故事

做教师, 就意味着一辈子做学生。你读了多少书, 你写了多少文章, 你和同行进行了多少次交流与互动, 你参加了多少次培训……都是给自己播下学习的种子, 待它们生根发芽, 教师便收获了无数宝贵的财富。

有心有爱有教育 篇2

——学习曾军良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初三级组杨勇波 新年伊始,花都区教育局请来了著名教育专家曾军良先生来为我们作报告。报告生动感人,言辞恳切,语言幽默诙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人深思,专家讲得动情,我们听得认真。会后再认真拜读关于他的教育资料,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曾军良校长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之处。以下就谈谈我的收获: 曾军良校长告诉我们:要善于与学生,与家长做好心灵沟通;通过点点滴滴的关心 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我认同他的讲法: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他学习或 工作成功都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1、信心:信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前进的动力源 泉,更是对自己深深的期待和祝愿。

2、恒心:这是一种坚韧,是一种意志,是构建人 生金字塔的基石。

3、关心:这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是心灵的抚慰,和谐才能发展。

4、开心:是乐观,是积极进取,是健康向上、不言放弃的情怀。

5、良心:是宽容,是回 报,是心灵的踏实与舒畅。带着感恩的心前行。

6、平常心:是水到渠成、运筹帷幄的坦然与自如。对这“六心”,我是有感触的。教师要富有爱心,温暖学生心灵。我们要树立平易近人、积蓄可亲的形象,深入了解学生,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愿意接近你,亲近你,把你当作朋友。这便使我想到了一句话:“有心有爱有教育”,我想,心与爱的交融,定会使教育彰显美丽的色彩。

记得去年,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小欣,她性格内向,总是独来独往的。大家都不喜欢跟她玩。一开始,分位置时,班里没有一个人愿和她同桌。于是,我拿出我的威严,硬是叫了一个班干部和她同桌。那个同学嘟起嘴巴,十万个不情愿,并把桌子拉得远远的。如此过了几天。这怎么行呢?于是我把她们拉到一边,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她们当时都哭了。我以为有效果了。但第二天,晓彤仍然孤独地坐在一角。我知道要改变方法了。我主动去到她身边,与她闲聊,了解她的喜好、家里情况„„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商量帮扶对策。上课时,我常常提问她,启发帮助她。单纯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特意安排班长与她同桌,与她成为朋友,学习上时刻帮助她。在老师和班长的带动下,班里的女生渐渐肯接近她,愿意与她玩。慢慢地,大家也不再欺负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小欣对学习有了兴趣和信心,成绩慢慢提高了,人也逐渐开朗了,再也见不到她孤独坐于一角的那一幕了。期末考试,她总分历史性地拿到了650分。我想:这就是曾军良提倡的“关心:这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是心灵的抚慰,和谐才能发展”。

人们常说: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的确,只有你真心的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学生们尊敬和拥护。学生爱戴你,就会爱上你上的课,执行你的决定,学习成绩会更好。曾军良说得对:教育需要心灵沟通。以前,我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虽然走路不是很方便,但他事事想争先;他尽管说话语言不流畅,可他总不愿放弃每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他即使经历再大的风风雨雨,也能坦然地去面对。每当我看到十三岁的他像一个刚学会跑的孩子一样步履不稳,我的心很痛很痛,而当我看到他满脸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里却有着无限的欣慰,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缺陷,他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他是积极的,他是乐观的,他是自信的,他是阳光的,在我的心目中,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阳光男孩。

阳光男孩,阳光从何来?来自于老师和同学对孩子发自内心关爱。记得那次

班里搞演讲比赛,要求自备稿件,阳光男孩踊跃报名参加。在班会课上,演讲比赛按照选手的抽签顺序进行,他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其实,自他从座位上站起的一瞬间直到走上讲台,都是很费力的,为了鼓励他,站在教室后的我第一个鼓起掌来,顿时,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走上讲台,站在中间,先是艰难地向大家敬了一个礼,然后开始演讲。这孩子,一紧张一句话都要憋足了劲才能说出来,而且还得老半天,至于所讲的内容更是听不清楚几个字。台下的同学,因为听不清楚内容而显得骚动起来,原本直挺的身躯趴在了桌子上,原本聚集的目光开始转向四面八方,有的孩子还将头向后掉去看看我,似乎想早一点听到老师不耐烦的一句“下去”,原本安静的教室似乎像飞进了一群小蜜蜂一样,嗡嗡直作响。此时,演讲者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我又带头鼓起掌来,台下的同学也许从老师的掌声中明白了些什么,也跟着鼓起掌来,台下的同学也许从老师的掌声中明白了些什么,也跟着鼓起掌来,之后教室里一下子又变得鸦雀无声。孩子先是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继续演讲,直至结束,站在教室里的我内心充满了对演讲者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没有轻言放弃,我内心充满了对台下学生的感激,因为从我的第二次掌声响起到结束,就在那一刹那,他们似乎长大了一两岁,认认真真聆听了演讲,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个集体的感激,因为演讲结束时,不是我带头鼓掌,而是班里不约而同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这掌声持续的时间很长,很长。在这个阳光男孩演讲完毕行礼之后,回到座位上,同学们都不愿意让自己发麻了的手掌停下,当时,感动的泪水在我心里流着,我先调整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演讲谁的表现最出色?”孩子们异口同声喊出了这位阳光男孩的名字,我随口又说:“你们从他的演讲中学到了什么?”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说道:“我明白了要善于表现自己”“我明白了要敢于向自己挑战”“我理解了自信的真正含义”„„

听着孩子们的声音,我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讨论完毕,我也对此进行了总结,我说:“孩子们,这次的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我想,这次活动开展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初衷,这是一次融入了爱的活动。今天的天气虽然不是很好,但老师觉得,我们教室里的阳光更加明媚,更加灿烂。这些阳光是从你们的心里折射出来的,是一缕缕爱的阳光,这阳光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定会照亮他的人生之路,让他在这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老师也希望大家将这爱的阳光洒满人间,照亮你我他!”话音一落,我又看到了阳光男孩满脸笑容,这件事再次印证了《曾军良启示录》中说的:只是爱心还不够,还要有恒心,给他信心,唤醒他的良心。这也让我更加坚信:有心有爱就有教育,让我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教育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有爱才有教育,微笑产生奇效 篇3

关键词:特殊学生;耐心;关爱;微笑

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唱谱、打节奏、听音程……又叹息孩子的悟性是如何差,教了好几遍,还是似懂非懂。我们是否想过其他原因呢?

案例一:

2014年的初一新生中有个叫于××的男生,一看就是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经常捣乱,逗逗这个,逗逗那个,时不时地还大声扯上一句,弄得哄堂大笑,有时真的让人很讨厌,说过他之后老实不了两分钟,又照旧。我有一段时间不太去理会他,把他放在一边,随他去,直到有一天……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学生都在投入地唱着、跳着,表现很好,于××一个人趴在桌上玩,毫无表情,很难得的安静。我上前去笑着温柔地对他说:“你这么乖,老师送你一样东西玩。”于是,我就顺手拿了一个小铃(一件打击乐器)给他,告诉他怎么敲,并示范了一下。他拿到小铃后开心得不得了,两眼发光,马上敲了起来。一开始,他是乱敲的,可当我弹起歌曲时,他居然能和着音乐敲击起来,而且敲得很不错,能准确地打出拍子的强弱规律。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我带头鼓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夸他聪明。一见这阵势,他反而红了脸,继而又露出了笑容,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称赞的。老师和同学真诚的笑容给他带来了快乐,同样也给我自己带来了快乐,这堂课他上得特别开心。

从此以后,于××就特别爱上音乐课,每次音乐课上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再也不去捣乱了,有时发现别的同学捣乱,还帮我维持秩序呢,所以每次音乐课上,我都尽量去表扬他,让他找到自我价值感。

半年之后,有一次课间在楼道碰见他,他突然叫我,当时把我叫愣了,事后想想,他这是把我当亲人了。所以,以后每次碰到他,无论上学、放学路上,还是校园里,他都会亲切地叫我,然后满心欢喜地走开。

案例二:

2015年的初一新生中,招进了一个随班就读的男生李××,是属于智力残疾三级的孩子,所以他的言行举止可想而知。每次上音乐课,他都是最后一个慢腾腾地走进音乐教室,然后再慢腾腾地走到最后一排,找个角落坐下来,独自一张桌,也没有同桌。音乐课上其他同学都随着音乐又唱又跳的,唯独他一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有几次我发现他那种跃跃欲试的劲头,但只是一闪而过。有一次,我在教一首歌曲时,要求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我突然发现李××也跟着手动了起来,只不过跟别人的动作相差甚远。我上前微笑着看着他,然后轻轻地对他说:“来,我教你。”于是,我就拿了一个双响筒(一件强弱分明的打击乐器)给他,手把手地教他。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乐器,示范一遍马上就会。可他不一样,一时半会儿是合不上音乐的,他自己也有些着急,越急越手忙脚乱。我就鼓励他说:“不着急,你可以拿回家去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件乐器还真成了他的宝贝,每次上课都不离手,只要一说打拍子,他就马上拿起来敲,还有模有样的。看到他上课时兴奋的样子,我感到了一丝欣慰:他再也不是那个一上课就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孤独者了。

现在,这个学生一见到我,老远就喊着:“音乐老师!音乐老师!”他虽然表达不出什么,但我却似能体会到他所要表达的话语。

反思: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源泉,而非枯燥的乐理、技术;他们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而非畏惧;他们需要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紧张。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老师的微笑。教师的眼神,真实自然,有一种特有的神韵美。而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微笑应是教师内心预约情感的真实流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者与聆听着,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掌声,也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老师的微笑可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让胆子小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对学生的最高奖赏。就像于××和李××,有了这次的经历后,他们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感受音乐。在课堂上,他们会和别的同学一样找到快乐,他们会唱,会奏,会表现,还会告诉你谁好谁不好,也会坐在我的身边看着我弹琴,不再吵闹了。微笑能最有效地让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学生找回信心。微笑能让像他们那样的特殊学生感悟到音乐带来的美,有爱才有教育,微笑能产生

有营养的教育媒体 篇4

这里面有著名教育专家的名篇大作, 有崇拜已久的名师学者的教育经典, 更有一线教师的教学轨迹, 有理论、有实践、有引领、有借鉴、有体验、有感悟、有故事、有内涵。目光趟过封面和目录, 又来到一页页如诗如歌的画卷, 吮吸着其中的一滴滴乳汁, 心中顿感惬意和满足, 心中想着每一个与我类似的经历, 顿生感慨和敬意。研读《新课程研究》, 就是在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涯, 就是在收藏教育的“点金术”, 就是在洗涤自己的教育思想, 就是在丰厚自己的教育人生。

栏目设置更是不落俗套, 彰显特色, 科学合理, 追求卓越, 为课改注入正能量, 为课堂吹进新气息, 为教师带来新理念, 为教育点亮新智慧。“特艺讲师堂”携手全国知名专家、特级教师、教学新秀, 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呈现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以及独特的教学设计和融洽的课堂气氛, 旨在从宏观上对其他教师有示范、激励、启示、引领和辐射等作用, 使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化、教研课题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有更加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使自己对优秀教师成长的路径、教育智慧、全新的教育观念、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人才观、“教育的点 金术”等有所感悟和体味, 从而使自己获得充实和提升。“本期策划”更是改版后设置的一个特色栏目, 也是杂志的一大亮点。

有真爱才有教育的教师随笔 篇5

多年来,广大人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直把热爱学生作为自己的事业投入和行为归宿。但我觉得有真爱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追求趋于多样化,传统的爱似乎越来不灵了。学生太复杂、他们不领情、暖人难暖心等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烦恼与困惑。纵观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历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从讲求生活水平向讲求生活质量过渡,师生交往的感情因素必然产生微妙变化。作为维系心境的爱,其内涵和外延需要更新,学生们正在迫切呼唤着理智的真爱。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爱的前提

现实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的老师天生好像就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一见就会喜欢,很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哪怕是第一次进课堂就能一下子赢得学生的好感,而有的老师虽然工作也兢兢业业,对学生也好像很关心,但给学生上了两三年课则始终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很难与老师之间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我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严重影响到你的教学效果。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对学生是否有真情。假如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把学生当作情感交流的对象,不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头,忽视学生存在,只顾传授课本知识的话,学生对你也必然是敬而远之,不会有真情,那就不会有真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其独立的人格、思维与个性特征,假如你动辄对学生处以罚站、罚抄多少遍的作业、动辄发火、挖苦学生或其他形式的体罚,任你知识再丰富、学问再高学生也不会从心底尊重你、喜欢你。当你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你处处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处理问题时,学生也会更加尊重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你传授的知识。所以,要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爱。

二、回归生活挖掘真爱的源泉

教师应学会在源于生活、拓展生活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播种爱的种子,收获爱的果实。新时期,德育必须从传统的滞后模式中解放出来。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但其中忽视人的终身发展,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需求实际,缺少情感关怀,只重说教灌输而忽略感染力等弊端应该抛弃。实际上,德育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教育,德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生幸福。理智爱真爱的特征是育人为本,是让德育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灵。德育不能一味地去选择学生,而应是让学生选择德育,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目中无人,只能回归于人,回归于学生生活,回归于体验与实践。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然过程。让生活实践成为全体师生最重要的老师。当前,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渗透并存;消极腐朽思想给广大师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社会生活刺激广大学生主体意识迅速增强,他们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权力,部分人出现功利主义倾向;网络虚拟化逐渐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世界,一些人已经在网上倾诉苦恼、分享快乐、传情谈爱。这一切,广大教师不但要正视,而且要顺势导情、顺理成章。真爱是有原则的爱,是因势利导的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讲究真善美的`爱。

三、素质与能力体现真爱

教师的人格、气质、品行及才华,才能鼓舞和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学生总是趋向于模仿尊重他和他所尊重的人。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们传递的各种信息,归纳并分析他们的想法和意向,合理的满足学生所想。由于不同家庭、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他们的个体知识存量不同。其中,有的文化知识较牢固,有的生活知识较丰富,有的网络知识是绝活,有的保健知识较广泛。他们拥有的知识种类繁多且在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且在延续。作为教师,应改变只重课本知识的片面倾向,善于将多门类知识优化组合,形成学校和班级的学生知识库,培养运用知识资源的能力。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只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的局面已不适应,利用师生及时收集的新知识才是解学生所知的灵丹妙药。教师应在关注学生共同爱好的同时,尤其重视个人爱好。对他们中的良性爱好,教师要维护并弘扬,最好参与其中;对他们中的不良爱好,教师要修复并护理,力争导在理中;对他们中的正常爱好,教师要做到应知应会,起码不能拒之身外;对他们中的时尚追求,教师要超前辨析、善解是非、疏情达理。只有认清这些我们教师才能真正的有所顿悟,才能真正的修炼自我提升自我,进而升华自己心中的真爱。

四、关注特殊群体释放真爱

社会、学校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教师爱生必助困,但必须在助一时的同时,讲求助健康成长。助学要重方法,助身要重心理,助难要重激励,助弱要重其刚强。尤其是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学困生、托管生等这些特殊的群体更应释放出你的真爱。教师则应亲切而耐心地给他们补充健康营养,医其所痛、疗其所伤、壮其身心、旺其昌盛。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学生长处的集合是教育的巨大财富。作为教师,一是要发现他们的长处,二是要组合他们的长处,三是要延伸和扩展他们的长处。教师应在师生换位的思索过程中体会学生的接受程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教师释放爱的真实价值。用我们教师的真心真爱去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点亮他们心中自信的灯塔,让她们在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释放我们教师的真爱温暖了学生也照亮了自己。

教育学生有妙招 篇6

首先学会做一个放大镜,即放大学生的优点。即使是初中学生,他们的心智也并未完全成熟,還仍是个孩子,所以还要引导,增加他们的自信,如能发现他们的优点,立即表扬,这样他们的进步会很快。

我班有一个学生,家境不好,很自卑,和同学也不大合拢,学习成绩也不好,虽然屡次找他谈心给他鼓励,但效果不佳。当冬天来临,学校教室生炉火,我就尝试让他参与做主角,刚开始他还很迟疑,但最终也答应了。在多次观察中我发现他来学校比别人早,放学回家总在最后一个,而且炉子生得很旺,老师和学生都很满意。我及时抓住契机,对他进行鼓励表扬,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勇敢地融入集体,结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他敢于和大家相处了。

其次,学会主动和学生交流。往往我们有这样一种心理,学生就必须尊重老师,见到老师要讲礼貌,先说话,否则教师就会颜面扫地,其实在生活中往往出现学生见到老师躲着走,不愿打招呼。为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查阅日记时偶发一段这样的文字:“对于王老师,我特别害怕,见到她时我不知道说什么,有一次在街上碰见了她,她朝我微微一笑,我心里暖洋洋的……”一个小小的微笑都能让学生如此感受深刻,我还有什么不能主动呢?所以,以后碰到学生,主动打招呼,询问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乐意和我交谈了,表情也自然了许多,关系也融洽了。

第三,学会做表率,罗曼·罗兰曾说:“要想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自己心里必须先有阳光。”曾经由于身体原因,上课时我一脸严肃,没有笑容,而且愁容满面,使学生对我惧怕几分,对所教的语文学科也失去信心。后来我发现了这一状况,上课时不管病情如何我都面带笑容,而且敢于和学生畅谈我的病情,交流我的想法,这样学习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也乐于和我交流、倾诉,久而久之,我的办公室几乎成了心理咨询室。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成绩自然也提高得快。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认为师者更是拯救心灵的职业,只要我们愿意俯下身去细心研究,一定会找到妙招的。学会倾听,学会爱,学会交谈,学会付出,你会发现收获的是一片灿烂的天空。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中学)

做有灵魂的教育 篇7

是的, 教育是有灵魂的。

教育的灵魂就是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教师要用自己心中的阳光, 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 逐渐成长, 从而孕育成自己心中的太阳, 然后去照亮这个世界。

这颗太阳应该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当下, 功利主义泛滥, 在有些人心中, 祖国不再神圣,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的基础教育, 要用生动的爱国主义故事感染学生, 在他们心中撒播爱国主义的种子。

这颗太阳应该闪耀着成功和自信的光芒。孔子因材施教, 陶行知提出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学生心中的太阳就会慢慢升起, 最终将照亮自己、照耀别人。

这颗太阳应该闪耀着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光芒。让人性美放出光芒, 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具有良知, 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具有恻隐之心。人性美还包括尊重他人, 具有平等观念, 这是教育的真谛。不尊重人, 是人性缺失的表现。做教师, 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学生;做校长, 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教师。

与尊重和平等观念密切相关的, 是教育有“三个不能超越”。第一, 学生的生命健康不能超越;第二, 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超越;第三, 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个性差异不能超越。这“三个不能超越”须时刻谨记在心。

在人性美中, 独立人格也非常重要。应试教育的重压, 扼杀了学生的独立精神。鲁迅先生提出改造国民性,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独立人格。当前, 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独立人格的培养是重要的基础。

相对于人性美而言, 人情美更具社会性。人情美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美好情感。考试成绩差不可怕, 家庭贫寒不可怕, 长相丑陋不可怕, 可怕的是心灵扭曲与灵魂堕落。不能为了考一个好分数就去作弊, 不能为当一个班干部就去搞阴谋诡计, 不能为了突出自己就去贬低别人, 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陷害别人。人情美还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生的幸福不取决于手中的权力和金钱, 而取决于是否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敬畏崇高也是人情美的重要内容。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心中没有敬畏的人, 在社会上居于要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曾问学生:“你们愿意做屈原这样的人吗?”“你们愿意做范仲淹这样的人吗?”一些学生说:“不愿意做。”我说:“你不愿意做是可以的, 但你要知道, 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 我们应该景仰他们, 敬畏他们。”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中华民族该是多么可悲!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篇8

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当前社会广泛讨论的一个沉重话题。泱泱千年的文明古国、教育大国,为什么诞生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出反思。

从大环境来看,教育的现状是全社会逼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戴着镣铐跳舞,教育已经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而是变为以功利为本。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对人心灵的改善,不再是对善和爱、责任和诚信的追求,而仅仅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从小环境来看,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教学的目的被简单地定位为考试升学,升学率被作为社会评价学校的最高标准!教师和学生已成为绑在高考战车上高速运转的教练和斗士,分数如同兴奋剂,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好学生,谁就抓住了命运宝马的缰绳。至于有多少学生帮助了别人,尊敬了师长,做了好事,却无人关注。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 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 它就不称其为教育。”可见, 当我们满腔热情、义无返顾地带领学生去冲锋陷阵、奔向考场时, 我们忽略了教育原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 忽略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过程, 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和结果。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现实,坚持理想,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

1.“人”的教育是落脚点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健康身心的“人”。学校是什么地方呢?是增长人的智慧的地方;是诞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是焕发生命中最美情感的地方;是净化人的心灵的地方;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地方。

我们要明白,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智慧、真、善、美、公正、自由、希望和爱,它的使命是引导并塑造学生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也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更不缺少教授和博导,唯独缺少“灵魂”。那种饱含对生命的关怀,对自由、公正和尊严的追求的教育已经远离我们,被淹没在利己主义、机械主义和实利主义的冰水之中。可以预见,未来浮出水面的将是一群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人,是一群冷漠无礼、平淡庸俗、浮躁冲动、不求上进、奢侈浪费、责任感差的人,这些没有灵魂的人将组成我们的民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育人已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和最终落脚点了。

2.“爱”的教育是出发点

既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那么,就要把学生当“人”来教育。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才有了腾飞的希望。

一要俯下身子,做学生倾诉心声的听众。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习烦恼、成长困惑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积郁成疾。教师应该处处留心,给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快乐要分享,困难要分担。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一定让老师帮他解决多少问题,给他多少帮助,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也无法解决,关键是理解万岁,沟通无价。它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更紧。这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要放下架子,当学生快乐学习的朋友。在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知不觉成为仅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成为无个性、无思想的“复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是缺乏理解和沟通的关系。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相通、融洽对话的平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快乐活泼的过程,学习才可能有所收获。

三要摘下镜子,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导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一定要摘下有色镜子,用发展的眼光,倾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对待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并非“朽木不可雕”,早晚会有变化有进步的。另一方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是育人,不是打造升学机器。人的一生很长,学生的发展也不可估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教师就不应该小题大做。

作为校长,同样要充满爱心,要关爱教职员工。要与教职工经常沟通,善于沟通,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力所能及地给予关怀。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主力军。“得民心者得天下”,激活了教师队伍,工作才能一呼百应。

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只有珍爱学生,珍爱学校,真爱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

3.文化教育是着力点

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提起百年名校,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校训,正反映了这些名校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体现着一个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对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人,既是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和途径,也是把握教育本质和功能的根本措施。

校园文化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蕴含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同时,又具有独有性和系统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具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的价值。另外,文化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不要搞得支离破碎,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校园文化内涵丰富。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只要契合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发扬光大。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开拓创新,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它在学校发展中的原动力作用。

让校长回归本性

1. 当有思想的校长

全新的思想是学校兴旺的基石。校长是教育者,是领导者,是管理者,也是学校目标任务的执行者,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是学校工作的总策划,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校长要有独特清晰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要有自己的主张和价值观、人才观、教育观,要站在历史的、宏观的、永恒的高度办学育人。

有价值的办学思想,不但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方向,而且为学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不是天生具备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校长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所以校长要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2. 当善管理的校长

学校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校长不可能事必躬亲,到边到角。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人,就要善于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既要以自己的思想、行动为他们作出表率,又要发挥所有领导的才干和主动性,用整体的优势来弥补个体不足。要能扬人之长,容人之短,团结好一班人马,集众人智慧于一身,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事业进步。

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校长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先进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用制度来管理人。当然,制度是冷冰冰的,管理是人性化的。一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吸引力;二要科学高效,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三要注重方法,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善抓主要矛盾,确保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3. 当负责任的校长

校长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刻也不能松懈。站在育人的角度来说,校长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世上任何事物都可复制,唯独人一旦培养失败,一生就难以改变。

校长要对学生负责,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要对教师负责, 从培养教师与师德修养入手, 要求教师人格魅力与学识修养并重, 让每个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让每个教师爱业、乐业、敬业、创业;要对社会负责, 教学生三年, 想学生今后三十年。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终身发展。让学生成才,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

4. 当有追求的校长

一要追求个人的成长。要争做“三者”:一做乐学好问、知识渊博的智者。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校长要拥有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决策和指挥,才能使群众信服。二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能者。创新是不竭动力,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探索永无止境。校长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要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选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做胸怀大志、永不服输的强者。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校风正、学风浓、管理好、质量高的学校必定有一个胸怀大志、永不服输的校长。要有锲而不舍、勇于攀登的“钻”劲,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冲”劲,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傻”劲,为教育事业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谱写“成长三部曲”。即先成长———成为高素质校长;后成名———跻身名校长之列;再成家———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只有更多的校长不断成长成名成家,才会有更多的学校有特色、上档次、有品位,才会培养出更多的健康、创新、优秀的人才。

二要追求学校的卓越。好校长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第二种是“一个好校长走了,学校还是好学校”。我们的校长就是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永恒的好学校。

要认认真真办学。就是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认真对待日常工作, 做好每一件小事琐事, 不管是不是上级领导的工作重点;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面临的问题, 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不管这个学生和教师能否给学校和自己带来荣誉;认真对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如,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生受各种思想文化影响问题, 甚至家庭影响问题, 都要分析研究, 尽力而为地采取措施, 不管主要原因在不在学校, 采取的措施能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要安安静静办学。就是要克服浮躁和虚荣,排除各种干扰。要有安静的心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校长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和情感寄托,不刻意地为自己争名声和荣誉;要有安静的状态,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有序、规范地办学,同时还要潜心地研究当代学生的新特点,高度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新变化,深入钻研当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积极进取,站稳脚跟,不故步自封,也不随意跟风,更不可媚俗。

要扎扎实实办学。就是要着眼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所要求的一切工作的落实。扎实做好工作规划,完善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思路,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独特的办学模式,认真分析学校工作的实情,查找薄弱环节,确定推动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扎实做好工作管理,完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重视组织、开发、实施、指导、检测、评价等各个环节,层层落实,环环相扣,避免工作的杂乱无章;扎扎实实做好人的工作,团结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努力把学校建成和谐之家,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实干的精神带动人,相信人,激励人,成就人,给教师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避免人心涣散和内耗。

三要追求事业的成功。教育是一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明天奠基的事业。作为校长,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建功立业,可以让你尽情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让你的人生篇章更加辉煌亮丽,但你的出发点如果是利己的,谋划决策时,你可能急功近利;遇到了困难,你可能心浮气躁;待遇不满足,你可能心理失衡。只有始终以学校大局为重,推动你的人生境界上升,你才会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校长,你的所思所想,你为学校所付出的一切,为学生付出的一切,为教师付出的一切,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

校长有两种当法,一种是作为谋生方式,一种是作为事业追求。仅仅作为谋生方式,尽心尽职,不早退不迟到,不折不扣完成规定任务,从职业角度看也无可指责,但从事业角度看,却不能这样。事业无止境,校长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对待,他有追求,他有理想,他要奉献。为了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全身心付出,却无怨无悔,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生,这才是校长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5. 当有魅力的校长

校长要有道德魅力。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校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受到师生的关注效仿,因而,校长要率先垂范,勇挑重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管住自己的手和脚,公私分明,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公正无私,光明磊落。以理以德服人,处事公道。不以亲疏论贵贱,不以好恶评优劣,不以点带面,不单纯以学生成绩定成败。多激励,少贬低;多褒扬,少批评。要发扬民主,形成合力。倾听班子成员的意见,倾听师生的呼声。“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只能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校长要有学识魅力。校长处于治校育人的核心地位,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要“新而精、博而专”。校长要坚持学习教育理论,翻阅报刊,坚持网络学习,充实自己。同时,更要精通教学,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充当教学的行家里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长渊博的学识,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必将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具有渊博学识的校长身边工作,教师不自觉的形成一种压力。“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知识渊博的校长,教师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从而带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校长要有领导魅力。领导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校长才能八面逢源,处变不惊。一要善于沟通与协调。办好教育,办好学校不能光靠我们教育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要协调学校与政府、与社区、与周边、与家长的关系,为学校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二要善于决策与组织。决策果断,就能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校长必须具有战略头脑,高瞻远瞩,善于展望未来、预测未知,善于等待时机、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条件、顺势而行,善于做出决断。组织要周密,校长缺乏组织能力,班子成员或是袖手旁观,或是退避三舍,工作推之则动,不推不动。校长要善于激发中层干部的内部活力,各负其责,组织周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要讲究用人艺术。要用好干部,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用才之法,容才之量,育才之职。通过培养和锻炼,使学校形成年龄梯度适当、优势互补的后备干部队伍。要用好教师,“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师是学校建设的主力军。在工作上、学习培训上、生活上能关怀的尽量关怀,用自己的真心换来教师的真情。

校长要有亲和力。一个好校长,应该富有亲和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学者风度、长者胸怀、智者眼光。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教师的知音;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的校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师生的欢迎和爱戴。亲和力,是不以自己的职务和资历而凌驾于别人之上;与人相处时平易近人,温和如春;与人交谈时平心静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换心,与人为善。要经常与教师接触和交流,主动地参加教师的各种活动,多接触教师,与教师打成一片。多关心教师,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关照。使校长与教师之间,思想上“不断流”,情感上“不断裂”,关系上“不断线”,使校长领导行为“不断航”。

校长要有创新魅力。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十分重要。一要有敢为人先的志气,这是校长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二要有标新立异的勇气,校长标新立异取得显著成效才具有感人服人的力量;三要有与时俱进的锐气,现代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社会,“机不可失与时进,时不再来争朝夕”。

让校园回归本色

抛弃一切功利和浮躁,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校长回归本性;办“人”的教育,办“爱”的教育,办文化教育,让校园回归本色。教育的未来必定春光无限,教育的蓝图必定壮丽无比。我希望而且相信,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1.学生富有灵气

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健康的,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创新的,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见解独特;坚强的,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充满旺盛的斗志和乐观精神;有特长,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善于协作,善于沟通,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勤于思考,想象丰富,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法科学,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成功。

2.教师充满生气

未来的教师将会是:有激情,胸怀理想,充满诗意;坚强的,自信坚韧,百折不弯,直面挑战;宽容的,充满爱心,宽容大度,善于理解,受人尊敬;创新的,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好学的,勤于学习,充实自我,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博爱的,关注人类命运,关注世事动态,具有社会责任感。

3.校长拥有才气

真正的校长一定是:能奉献,清晰认识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重名誉,珍惜学校的名誉,提升学校的品味;有个性,不断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善指挥,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4.学校洋溢文气

未来的学校一定要:有特色,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富有个性的办学风格;有品位,内涵丰富,品味超群,溢满书香,富含人文,传输知识,塑造人品;有魅力,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讲奉献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人格健全、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

语言教育有秘诀 篇9

3、4岁的幼儿是接受普通话等语言能力教育的重要阶段。该年龄段是幼儿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是否恰当、适宜,对其一生语言发展能力的强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错过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那么即使后来再进行语言能力培训,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狼孩便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如何对关键期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呢? 下面我就根据平日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 简要谈谈进行语言教育的几个关键条件。

一、选取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环境、人物等作为题材,激发幼儿想说、愿意说的欲望。

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些事物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对这些事物有一定的经验,便会产生想说、愿意说的欲望。

例如:小班的语言课《妈妈》、《我的家》其实都是很简单、很普通的语言活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家中也都有妈妈。因此,在这两节语言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对语言活动充满了兴趣。

在《我的家》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每当我提问时,总是有很多小朋友高举着小手,“老师,我我我……”的声音此起彼伏,由于我们班有41个小朋友,小班的语言活动只有十五分钟,因此我不可能请每个小朋友回答问题,总有一些小朋友被忽略,难免挫伤个别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为了保护孩子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应对。

我班杰杰小朋友是一个比较调皮又十分聪明的男孩子,活动开始,我依次出示了图片:爷爷。我问道:“小朋友们,图片上都有谁?他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举手的是依依,杰杰紧接着也举起了小手,我先请依依回答,依依大声回答:“是老爷爷。”“哦 ! 是爷爷 ,那爷爷怎么样 ? 在干什么呢 ? ”接着我又请了欣欣、骏骏,杰杰由于个子高,位子在最后,前几次提问我都没有请到。最后,当我问到妈妈在做什么的时候,杰杰终于按捺不住,直接跑到前面,指着电视机说:“妈妈在看书。”当时,我被杰杰的举动惊到了,但是,我马上平复下来,请杰杰先回到座位,我没有否定他的回答,甚至表扬了杰杰说得很棒,但是又马上对他提出了要求:下次回答问题要老师请到后才能回答,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像杰杰一样直接跑上来回答, 课堂就乱了套。我确实理解孩子们渴望说的愿望。为了满足他们想说的愿望,我利用晨谈和午休时间,请那些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我还利用午餐前的休息时间,请孩子们单独到前面进行儿歌朗诵的表演,不论朗诵得好与坏,我们都会用掌声鼓励、表扬哪些大胆表演的孩子,还会利用小贴纸进行奖励。

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多语言表达的机会, 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可见,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就会产生想说的欲望,加上教师适当引导,不断满足孩子的欲望, 孩子们都乐意在大家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大家面前表演朗诵儿歌,也不会怯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二、利用故事或儿歌中典型的句子,帮助幼儿掌握基本句型。

小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很弱,还只会说简单的词语,对于他们来说,要完整地说一句话,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他们并没有说完整句的意识。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的习惯, 我们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句子,引导幼儿学习,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蛇多多》是一个简短、易懂的故事。 主要是让幼儿在听听、说说中明白一个道理:水果好吃,但不能贪吃,否则肚子会不舒服,教育幼儿要合理饮食。同时学习故事中的句型,“××××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

《小蛇多多》这个故事本身很简单 ,主要就是讲了小蛇多多有一天出去玩,一路上看到许多水果,小蛇多多便想:“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苹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这句话。因此,这个活动一开始我便采用分句学句子,最后完整欣赏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一开始,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香蕉、葡萄、苹果、西瓜的口感如何,是什么味道的,再加上“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这样孩子们掌握这个句型就会相对简单许多。再通过整体学念、个别幼儿学说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句型,重点一下子就突破了。在学习过程中,我边说句子边加上夸张的动作, 孩子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跟着我一起说、一起做。最后我在完整讲述《小蛇多多》这个故事时,很多孩子都能跟着我一起说出“××××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这句话。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还乐此不疲地和旁边的小朋友不停说着这句话。

三、选取朗朗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记忆,有助于增强幼儿节奏感。

儿歌中朗朗上口的语句, 对于幼儿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小班幼儿,儿歌不仅容易记而且孩子们能从儿歌中感受儿歌中的句子美、意境美等,也能了解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如《错错歌》、《圆圆圆》、《上楼下楼》等。

如学习《圆圆圆》这首儿歌时,为了避免枯燥,我利用图片和有针对性的不同提问方式,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学习“太阳圆圆放光芒”时,我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太阳会放出什么? 太阳是什么形状的? 这些孩子们都知道,因此也都愿意说。接下来再结合“小鼓”、“皮球”、“气球” 的特征 : 小鼓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 皮球拍了会跳起来;气球可以在空中飘等,让幼儿根据前面的儿歌句子,相应说出下面的句子,不仅给幼儿创造表达的空间,而且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在复习、巩固儿歌的环节,我利用问答、师幼配合念儿歌、游戏的不同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儿歌,也帮助幼儿感受《圆圆圆》这首儿歌的朗朗上口,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四、利用游戏,提高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语言活动中为了避免在最后活动环节中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加入游戏,这样,不仅能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无形中,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我仍以《圆圆圆》这个语言活动为例。在最后的复习巩固环节,加入游戏“掷骰子”的环节。我在骰子的每个面贴上“太阳”、“小鼓”、“皮球”、“气球”的图片,让幼儿自己掷骰子,掷到什么图片,就用儿歌中的句子说出来。比如,如果孩子掷出气球的图片,就用儿歌中的句子:“气球圆圆飘飘飘”大声说出来。这个游戏,孩子们很爱玩,因为一边游戏一边念儿歌,这种形式他们觉得很新奇、很有趣。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儿歌,还从游戏中体验到了乐趣,从而喜欢参与语言活动。

总之,要组织好一堂语言活动,并非易事。为了让孩子们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前,教师需要精巧设计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应变;活动后,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及时巩固。

学前阶段的孩子学习语言,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还需要教师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语言教育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之一。语言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方式,因此幼儿的语言教育在成长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样化教育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 篇10

有一天晚上, 出现了异常的暴风雨, 又夹着电闪雷鸣。经过一晚的雷雨天气后, 空气格外清新, 两位老人又来到了自种的树林边, 看见有一片树林经不起雷电的折磨全部倒下, 而另一片树林则像原来一样站在原位。

倒下的树林是天天给树浇水的老人种的, 因为老人给树天天浇水而树根就不会向下生长, 也不会紧紧抓住土地, 当然经不起狂风骤雨的摇撼,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而一两个月才“关照”的老人不是天天浇水, 所以根就向下不停的生长以至于把土地抓得稳稳的, 遇到再大的暴风雨也当作芝麻一样的小事。

事实就是这样, 关注过度, 包办过多, 就是剥夺了孩子的主体体验权利, 就是爱的错位!孩子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 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在真实的世界中培养, 必须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面对真实, 体验真实, 拥抱真实。

为此我提出,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

首先, 真实的教育就是要围绕着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的问题, 促进孩子的“思考”、促进孩子的“交往”。孩子周边现实的生活中, 就有丰富多彩的课题可以研究, 如天上为什么有彩虹, 宇宙中的失重是怎么回事, 什么叫地球变暖, 汽车分号限行为什么每天拥堵现象不一, 马路边地下管井排放的热气是否可以利用, 人老了为什么会变矮……孩子们能够发现这些问题, 生成一个个小问号, 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研究中的思考;

其次, 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亲历这些求知的过程、交往的过程, 不是模拟, 不是旁观, 而是身临其境。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 小干部竞选的参与, 到敬老院给老人洗脚, 为爷爷奶奶洗头, 去科技馆做义工, 在社区宣传环保, 为妈妈做个菜……孩子们亲身经历的这些事实, 无一不夹杂了他们各自丰富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 只有真正做过, 个中滋味才会真的涌进心田, 才能品出生命的五味杂陈与奇妙之处, 也才是真正地引导了孩子们的向善、向上。

第三, 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亲历之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来分享, 在碰撞和交流中真正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只要是自己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成果, 不在于有多幼稚或成熟, 有多零散或严谨, 也不在于多长多短, 我坚信但凡学生写在里面的字字句句就已经是刻在他心上的了, 这样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结果!

上一篇:情感营销的秘密下一篇:三维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