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的教学

2024-05-21

C语言课程的教学(精选十篇)

C语言课程的教学 篇1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C语言越来越受到程序设计者的青睐。C语言具有使用灵活、功能丰富、目标程序效率高, 能对硬件直接操作, 可移植性好等优点。《C语言程序设计》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广泛开展的基础编程课。工作几年来, 作者一直在高职高专院校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曾教授过的程序设计课程有C语言、Java、C#语言等。一般院校,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C语言课程, 但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 基础知识薄弱, 很多编程语言里举例和数学相关的题目理解不了, 且英文水平较差, 一看到稍长的程序代码就产生厌烦心理, 另外C语言的诸多特点如:数据类型较多、运算符丰富、语法结构较灵活等, 使得它成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之一。因此对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好此门课程, 也成为作者几年来努力探究的目标。结合作者几年的教学心得, 以及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 就该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若干修改意见供大家探讨。

2. 高职高专C语言教学方法

2.1 选择教材

合理的选择教材是学好C语言的第一步。传统的C语言教学都是注重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按部就班从概念入手, 先学习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函数、数组、指针等一般的定义和规定的格式, 然后再通过实例, 应用其格式进行程序设计。按照这样的内容安排, 想把C语言讲透,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加上实践环节, 在高职院校正常的学习时间远远不够。而且依照这样的教材内容, 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新生来说, 大量的语法结构生涩, 难以理解, 使学生望而生畏, 学习效果差, 因此合理的选择教材很重要。一本好的教材,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想去学, 故应选取采用项目驱动法的教材, 整本书围绕着项目展开, 依据C语言的知识体系将整个项目分割成一个个的模块, 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 来逐步掌握C语言的编程技巧。

2.2 引导入门

学习初期,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学生们所熟悉的某些软件或者工具就是通过C语言开发的, 比如用C语言做出的贪吃蛇小游戏、象棋游戏等, 消除C语言的神秘感, 拉近C语言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初期都会对一门新的课程充满了幻想和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渐渐发现课程很枯燥, 内容空洞无趣, 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兴趣, 因此, 初期良好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引导入门阶段, 可以通过UNIX操作系统的研发及C语言标准的设定, 说明C语言这门技术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 并说明C语言经久不衰的原因及其在以后相关专业课程中重大的意义。另外, 还要切实消除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程序设计的神秘感, 简单的程序设计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保龄球计分小程序等。最后是要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期望目标, 力所能及的小程序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希望学生能够开发一个大型软件是不切实际的。

2.3 加强实践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对加深基础知识和算法的理解,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进度实践环节可以分成入门阶段、基础知识训练阶段, 能力提高阶段和小项目开发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需要掌握C语言的环境配置, 能够熟练完整的调试出一个简短的程序。基础知识训练阶段需要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练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能力提高阶段尝试让学生来读一些小程序, 比如用C编写的加密系统, 学生可先阅读分析程序, 然后尝试自己修改并运行, 思考结果有何不同。在课程学习的后期可以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分组开发一些小的项目。另外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大型程序, 使他们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 然后再设置一些综合的题目供他们分组研究设计。这样既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4 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本质。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是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 课后完成作业。现代教学的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教学, 在运行C程序时, 将理论课与TC实际开发环境相结合, 在教学中可随时进入"Turbo C 2.0集成开发环境"演示, 使学生对程序编译、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及程序中的错误有深刻的理解, 对于一个程序我们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通过哪些命令来实现等, 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与学的互动还可以体现在让学生也参加到老师的工作中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参与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批改、上机辅导、出考题和参加课题研究等。实践证明, 这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5 灵活考试

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应该由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组成。以此提高同学们对上机的重视, 加强他们灵活应用的能力。这样地变化考试形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3. 结束语

在C语言教学中, 在讲授时应多从初学者的角度考虑, 让学生能顺利地理解所学内容, 加强程序设计的思想, 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点, 培养程序设计的能力, 为学好后续的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 (9) .

[2]谭浩强编著.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中职C语言课程教学心得 篇2

【摘 要】本文在分析C语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中职教学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灵活教学,并提出了中职C语言教学策略。【关键词】C语言;计算机;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C语言是一种实用性强的编程语言,它不仅可以编制系统程序,也可以编制软件程序,具备灵活、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备受青睐,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很多计算机科研类项目都必须应用到C语言。

一、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中职学校是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学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认识到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学生们更爱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我介绍一下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其特点有三点:1.它是中级语言,可以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2.它还是汇编语言,可以操作计算机中的工作单元:字节、位和地址;3.它也是结构式语言,可以分隔代码和数据,也就是让程序中每个部分相对独立,这样保证了程序中各结构层次清晰、维修便捷。C语言的功能:做底层驱动、嵌入式?通信行业、银行系统、写操作系统、片机开发机的软件系统基本都是用C语言开发。尽管C语言的功能强大,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学了C语言基本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不然,学完了C语言只是学到了语法,如果想要进行开发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就好象学会了英语语法并不代表会用英语写文章一样。

二、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但是也要认识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些学生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热情较低,所以,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学知识能够被完全消化,从而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以后的拔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们有了编程的思路,为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进行灵活教学

C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计算机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较多、规则复杂、语法应用难度较大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挑战。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教学形势,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经过分析和总结,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内容:1.有选择的挑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和特点,有选择的挑选适合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们听懂、学会,如有教学要求中必须掌握的难点、重点知识,就需要教师多耗时间进行讲解,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影响学习效果;2.培养学习兴趣,灵活的进行教学。C语言教学内容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有学习的热情,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举个例子:教学中先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自制一个自动关机的小程序,这个程序制作难度小,操作又简单,学生们可以从制作这一个小程序中就认识到编程的乐趣,从而开始喜欢上这门课程,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教学中要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C语言课程的教学,传统上还是采用首先讲解、然后练习、进而巩固、最后考试等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教学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其弊端。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根本就不能达到教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所以,教学方法急需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列举一下C语言教学中使用的新方法:1.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挑选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正常讲解教科书内容,课程结束后布置这个项目让学生们自主完成,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是靠自己来完成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教学法。对于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选择一个有难度的编程任务,最好编程内容可分几个部分,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任务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有了合作的意识,更培养了学生们互相帮助的精神。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应用,积累经验,从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参考文献】

[1]上官珺.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2]刘霞,郭晓利,赵志明.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3]宋春秀.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网络财富.2010(22)【作者简介】

二本院校C语言重修课程的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重修;教学质量;教学建议

C语言功能强大,语言简洁,且便于直接控制硬件,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是各高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必修课程。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基础较差等多种原因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需要重修。本文根据二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对C语言重修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一些尝试,希望有效提高重修学生的编程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较好基础,减少学生的退学率。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制订重修班的教学方法,需要对学生重修的原因进行分析。经过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交流,并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笔者认为学生重修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生源质量较差,自学能力不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得二本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

二是学生出勤率低,课堂积极性不高,常出现看手机或心不在焉等现象,跟不上上课进度,严重影响课堂质量。

三是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较差,学生普遍自发的学习时间较少,且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课程学习的必要环节。

二、关于提高C语言课程重修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以上讨论,为了使重修课程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必要对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是随着二本院校受高校扩招影响而出现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学生退学率有升高趋势。学校为了控制退学率,加大了对重修学生的思想教育,并逐渐提升对重修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是由于重修学生经历过补考但是未能通过,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思想劝导,基本上都希望能通过考试。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来鞭策学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愿意学习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自然能够提高。

三是重修班学生对C语言的掌握程度各有差别,但都有一定的基础。學生已经有过一次较长学时的课程教学,或多或少对C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补充和巩固,就可促使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三、提高C语言课程重修教学质量的建议

为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质量,现根据上述的问题讨论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供例题。经了解发现,许多学生还不熟悉编程方法,因此,可以让重修班学生适当记忆几个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其增加对C语言的了解,熟悉C语言的编程思想,同时让学生模仿例题动手编程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上课抽查学生到黑板上默写,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2.内容易懂,节奏适中。教师上课内容尽量相对浅显易懂,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内容,突出重点,讲解详细,循序渐进,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节奏可稍缓慢。

3.鼓励和督促学习。在讲授知识点时可适当让学生在黑板上做简单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练习题目的内容应尽量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并与之后的课程有较强的连贯性。

4.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可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同时可利用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的时间,多巡堂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有没有玩手机、睡觉等情况。

四、结束语

在对重修学生进行思想劝导后,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鼓励,引导学生逐步掌握C语言的知识点,并最终能设计出完整的C语言程序。尽管二本院校存在学生自身、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相信C语言重修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赵玉琳,杨志稳.生源危机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应对策略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32(5):48-51.

“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4

“C语言”课程是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是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技术等课程的先导课。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目前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只重视语言本身, 不重视编程思想的培养, (2) 课程的重点部分不够突出, (3)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目前, 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 教师过多的参与学生的设计, 有的甚至变成了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完成一个项目, 并且题目的设置也过于简单, 比如, 画时钟、做计算器等, 没有达到设计的真正目的。

3. C语言教学改革方案

通过C语言教学实践, 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仅供大家参考。

3.1“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以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 让学生先提出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来学习知识, 该方法符合计算机学习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能。

例如, 在讲授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时, 可以设置“商场打折计算程序”、“个人所得税计算程序”等任务;讲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 可以设置“小学生数学成绩排序程序”、“密码设置程序”等任务;讲授文件时, 可以设置“学生成绩保存和统计程序”等任务;讲授结构体时, 可以设置“通讯录管理程序”等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 分析教学目标。列出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掌握的知识点, 作为当前教学的“主题”。

(2) 设计任务。教师对任务要精心设计, 包括任务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含量、任务的大小、前后的关系等因素。能够让学生达到本次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 也可以是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可以边学边实践, 包括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关注小组的协助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进行合理的启发和协助。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应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优劣进行打分, 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方式进行客观的评价, 总结知识点、操作步骤, 对方法进行分析、讲解等。

3.2 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方式上, 通过精心地选择案例, 合理的组织案例教学, 最终能够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并且更好地把它应用于实践中去的效果。

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比纯粹的理论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讲的知识内容。因此, 在C语言的教学方式上, 如果能用一个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尽量的多举实例。同时注意案例的选择, 在教学的最初阶段, 选用视觉效果比较新颖的案例教学, 如C语言中指针可联想到房间号问题、密码问题等,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C语言的兴趣;当教学进展到一定程度时, 应选择简单而实用的案例, 如制作万年历, 让学生能够增加自信心, 学生比较容易的实现,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习到重点难点时, 如指针、文件、结构体, 应选择一些经典算法或实现有一定难度的游戏类案例教学, 如五指棋。因为这些案例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

3.3 教材的选择与开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愈来愈快。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和载体, 是学生发展能力、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为此, 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本课程组的老师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时, 还要树立动态的教材教学观念, 才能适应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组不断补充新知识, 保持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

提倡多看参考书。号召学生在可能的条件下, 争取每人都能看上一到二本教学参考书或课外期刊、杂志等。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换参考书, 其好处 (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3) 教师不但要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教师也可将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学习光盘轮流借给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因材施教。

3.4“网络化”辅导教学法。

在网络化教学实践中, 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 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育氛围, 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C语言的教学中, 通过C语言网上教学系统, 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该平台包括在线交流、多媒体课件、动态算法演示、自测系统等。学生通过网络, 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拓展教育或学习空间, 营造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

4. 总结

《C语言课程设计A》课程教学大纲 篇5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相关专业

(电气,电子科学,工业工程,数字媒体,电力,电商,信管)学 时 数:1.5周 执 笔 者:陈云华

学 分 数:1.5

编写日期:2006年6月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C语言课程设计是配合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开设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设计题目。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任务,属设计型实验。1.实验设备要求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XP(2)编译器:Turbo C 2.0/Turbo C++3.0 2.题目参考:(1)编辑器(2)标准化考试系统(3)通讯录管理系统(4)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设计和调试过程规范化要求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功能需求以及用户操作流程。

(2)概要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功能结构图)。

(3)详细设计:定义数据存储结构,并设计实现系统功能的具体算法,画出各算法的工作流程图。

(4)代码设计:根据所设计的算法,定义相应函数分别实现系统的各子功能模块,同时由主程序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通过选择主菜单来调用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执行完后还可以返回到主菜单,继续选择其他功能执行。源程序要求书写规范,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均要求给出清晰的程序注释。

职业院校C语言课程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c语言设计;教学方式;教学体会

C语言设计课程是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还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繁多的数据感到困难。很多学生感觉c语言难学、难懂,对解决实际问题编制应用软件时无从下手,对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不够,这样就给初学的学生带来不少的困难。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为此,老师必须根据C程序设计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

一、注重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重视能力的培养,开始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强化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实用性、熟练性为基本要求,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程序设计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采用综合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问题求解和编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2教学应注意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的内容,普遍认为c程序设计太抽象、不容易理解,更有人认为学习C程序设计已经没有必要,直接学习C++程序设计就可以了。其实,这些现象说明了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的程度不够。所以,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兴趣的培养

C语言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知识的计算机课程,基本概念多,信息含量大,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学到其丰富的内容,所以应更多地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复习,养成自学习惯,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果没有兴趣和爱好,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太可能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首先要从树立学生的信心人手。在教学初期,多举一些简单的实例或结合课程的进度,布置一些简单的编程作业,让学生在上机课中进行操作。通过完成这些简单的编程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学习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让学生懂得C语言课程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可以利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成绩排序、学生运动会的赛程安排、比赛记分等,还可利用学习其他课程时,如数学中的一些例子等等,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注重课程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训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学得很认真,对语法、语句等细节也很熟悉,但碰到稍微复杂的编程则无从下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训练,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能单纯地讲授语言的语法、语义、语用,应该将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分解到一个个生动实用的程序实例中。对于从未受过设计训练的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讲授一些常用算法、典型算法,如记数、累加、连乘、两数交换、求最大(小)值、迭代、排序、分类等为以后编写程序、软件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典型算法熟练的掌握,也可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实行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上机操作,教师通常照着书本的例子进行验证,这样无法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觉得很无聊。在《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教学中,除传统的课堂实验外,应开展课程设计、典型程序分析与设计等实践环节,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完成课内的基本实验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特色实验。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和一定创新性的题目,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这样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改進考核方式

职业技术院校C语言课程的教学探析 篇7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职业技术院校,因材施教,授之以渔

C语言课程是各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此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 也是程序员考证、计算机专升本考试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的必考课程, 它在计算机能力认证考核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C语言作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 能够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 为后继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而对于职业技术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来说, 该课程又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以为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 同时也是各类计算机能力认证考核中的必考课程之一。

从客观上讲, 教师教学思路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针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C语言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般心理思维规律,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探索出一条适合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下是C语言教学中的一点教学经验总结, 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兴趣

C语言作为计算机语言类的基础课一般会在大一时开设, 而此时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还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途径, 而且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它的学习过程本身较为枯燥, 所以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 大部分同学的基础较差、自信心不强。但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有更明确的职业导向性和实用性, 所以他们也有着想学好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 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新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 通过一些简单的趣味性算例 (如“鸡兔同笼问题”、“百钱买百鸡”、“菲波纳契兔子问题”、“猴子吃桃”等) 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努力把枯燥无味的“语言”讲的生动、活泼。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优点。教师可以利用做好的教学课件来演示一个C程序的产生过程及其运行结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大家积极主动、自觉独立地获取知识, 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并逐步掌握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因材施教

C语言是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计算机语言, “通俗性、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同样适合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的阐述上, 而应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 (即“算法”) 当作授课的重点, 通过实例引出语法规则, 通过求解具体问题的程序来分析算法、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一个语法规则、同一种算法, 在选择实例时要由简到难, 逐步呈现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死记语法规则, 而是要求学生能把各个孤立的语句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程序。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 让学生在编制程序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巩固, 达到学会方法、记住语法规则、提高设计技巧的目的,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三、授之以渔

古人云:“授之鱼, 不如授之以渔。”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教好C语言这门课程呢?通过实际教学的经验积累, 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教好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教好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是让学生学好C语言的基础。C语言的运算非常灵活, 功能强大, 运算种类远多于其它程序设计语言。它在表达式方面较其它程序设计语言也更为简洁, 如自加、自减、逗号运算和三目运算等使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此进行合理分类。

2、教好C语言的三种程序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3种基本结构, 任何复杂的算法都是由这三种基本结构按一定规律组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此部分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进行精讲。

3、教授一些简单的算法

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规律、再以相应的编程语言写出符合语法规则的代码的过程, 这就要求掌握算法。根据职业技术院校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 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 但要明白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这样对代码的理解就不难了。

正确地学习方向、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必备素质, 而正确地教学目标、认真且不懈奋斗地工作态度、及时地总结经验是优秀一个教师的必备素质。其实C语言并不难学, 它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必需编程技能、理论够用”, 根据这一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计划的设置要求, 在新的“以能力为核心”取代“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下, 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第一线工作的教职工来说, 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使得这门课程尽快、尽好地实现从面向学科系统到面向问题体系的转变, 从面向编程思想的训练到面向编程技能训练的转变, 使C语言这门课程能真正地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以上几点是笔者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当然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之外, 以后还得向大家学习, 望大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C程序设计 (第二版)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武爱平, C语言程序设计,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C语言课程的教学 篇8

(一) C语言课程的地位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是广泛流传的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中的基本语法, 掌握顺序、选择、循环结构的使用等, 具备开发小规模软件的能力。此外该课程是学习《数据结构》、《数据库》等重要课程的前驱课程。可见C语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整个专业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C语言课程的特点

C语言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涉及系统32个关键字、9种控制语句, 丰富的运算符以及数据类型, 结构化的控制语句等。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要学好该课程需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来掌握C程序的各个知识点。

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因素分析

(一) C语言本身语法繁杂, 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要掌握C语言的精髓, 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C语言内容丰富, 知识点琐碎。如:各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及范围、常量变量的定义、函数的调用、dowhile语句、for语句、if语句、循环嵌套、数组、指针、结构体、结构体、共用体等。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二) 教材部分内容过时, 与实际脱节

虽然今年来出版的C语言教材在原有教程基础上有了一定的修改, 但是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 很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若仅依靠教材授课, 有些地方可能会误导学生, 使得学生对于程序设计感到迷惑。例如, 很多教材在讲述int型数据溢出问题时, 其默认的运行环境是Turbo C++, 而学生上机实践所使用的环境一般都是VC++6.0。由于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下系统给int型分配的字节是不同的。在Turbo C++环境下, 系统分配2个字节。而VC++6.0环境下系统分配4个字节。这样就有可能同样的程序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下有不同的运行结果。使得教材上讲述的和上机的结果不一致。

(三) 现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任务是把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 为了完成这项活动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形式和方法, 我们称其为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式是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每次课讲授的知识点非常零散, 又相对抽象。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相关理论没有得到及时的验证, 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 课堂教学与实际项目脱节

众所周知, C语言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但是许多院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上机实验课时相对较少。由于上机课时较少, 学生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以及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小程序, 很少有机会由几个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相对较复杂的软件项目。导致学生在写程序时只会考虑部分问题, 对整体项目的开发缺少实践。

三、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 合理安排开课时间

由于一些院校的C语言教学大纲的调整, 大一上学期就开设了该门课程。这样调整的好处在于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专业课程, 提高他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 也有利于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作为本课程的授课教师, 通过几年的教学体会, 我认为本课程的开课时间应晚于《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2个星期比较合理。因为, 在讲述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这一章节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原码、反码、补码、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中要重点给学生介绍的知识点。

(二) 选好教材, 扩充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载体,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由于C语言的教材较多, 而最普及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因此, 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材的深浅度, 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对教材内容的扩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教材上的重点、难点, 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以达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三) 分析课程特点, 采用合理教学方法

C语言课程对于刚学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好C语言, 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贯穿于整个C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比如, 在介绍某个知识点的时候, 可以针对这个知识点事先给学编写一个小程序。通过演示程序, 提高学生的兴趣点, 然后再展开, 简述演示程序中用到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很轻松。而不觉得枯燥乏味。

(四)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开发项目整体意识

对于C语言这门课程来说, 掌握繁杂的知识点是学好C语言的一个开始。而将这些知识点综合利用, 开发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软件项目才是学好、精通C语言的一个根本所在。可以将C语言课程学习分为几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上机实验, 掌握这个阶段所学的知识点。在每个阶段结束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 给学生布置一到两个阶段性综合程序设计题。而在所有阶段性学习结束时,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两个人, 来完成规模比较大的程序设计题。通过这样的实践环节, 可以使得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学习C语言。从而达到提高本门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鉴于C语言课程的特点, 要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对其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上述改进措施是针对C语言课程多年研究后总结的成果。希望对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摘要:论文首先介绍了C语言课程的地位和特点。通过对C语言课程教学的研究, 提出了影响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讨论了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C语言,教学质量,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付山.C程序设计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9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起到重要作用。C程序设计课程大多在第一学年开设,再加上C语言的语法结构复杂,编程灵活性大,教师在讲解语法时所用时间往往较多,忽略了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不适应、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把教学重点转向用C语言进行问题求解,突出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1 转变教学观念—从讲解语法为主到提高程序设计能力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不过多强调语法,而是围绕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强调编程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C语言语法。为了淡化语法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对比,突出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的易变性。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C语言的语法与目前较流行的其它编程语言(如C++、Java、C#等)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语法是随着编程工具变化的,而程序设计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对不变的,使学生把学习的重心转到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正确轨道上来。比如:在讲解变量的自增运算符时,首先指出自增运算的本质是变量自增加1的简便写法,然后举一个特殊例子:(++i)+(++i)。学生先分析该表达式的值,老师通过不同的C语言环境———Turbo C和Visual C++来分别运行,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老师反过来分析其原因,最后指出,这种编程方法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存在二义性,在不同的编程环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导致其程序的可移植性很差,是不好的编程习惯,以后大家不要专注于分析和编写这种语法结构的程序。

通过具体实例,教师强调良好的编程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就明白本课程的重点是学习程序设计方法、学习利用C语言程序解决问题,编写良好的可移植的程序,而不是学习C语言的语法。

1.2 调整讲课思路,使学生尽快理解C语言程序的整体观念

为了尽快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在淡化C语言语法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调整讲课思路,不是按步就班地讲解C语言的语法,如数据类型、运算符等内容,而是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尽早训练学生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讲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分析C语言程序的特点,然后讲解一个简单的整数计算程序,让学生理解整数的简单运算和简单的整数输入、输出函数,再通过举例讲解if语句和for语句。按照这种顺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结构化程序的三种结构。

在讲解用C语言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之前,老师首先分析人们不用计算机的情形下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变为用计算机来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给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分析其优缺点。比如:在讲解求两个整数的最大数的问题时,有如下三种思路(如表1所示):(1)思路1,首先用户输入两个整数,然后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输出较大数;(2)思路2,系统提示用户输入两个整数,用户输入完成后,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将较大的数赋给另一个变量max,最后输出变量max的值;(3)思路3,系统提示用户输入两个整数,用户输入完成后,默认第一个整数是较大者,并将其赋给一个变量max,接着比较变量max的值与另一个整数的大小,如果max比另一个整数小,则将max的值改变为较大者。我们首先讲解思路1,指出该思路虽然简单,但缺少与用户的互动,而且将计算和输出合并,程序结构不清楚;然后对其提出改进(即思路2),指出该程序结构清晰,又有与用户的互动,是个值得学习的思路,然后指出如下问题:如果要求解多个整数里面的最大数时,应该怎么办?通过与学生交流,老师给出思路3,指出该思路可以应对多个整数的情形,其扩展性最好,并以求解3个整数的最大值为例进行扩展,让学生独立编写相应程序。

1.3 从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等方面,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1.3.1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上机前准备好编程内容,现场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但禁止做与课程无关的内容。老师在上机实验过程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为遇到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答疑采用启发式,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如果发现统一的问题,就集中讲解,以提高指导效率。

1.3.2 重视编程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安排普通的上机实验的同时,增加2-3次的课程设计实验。课程设计等同于软件工程的完整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课程设计需要多人一起分工完成,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在初步讲解完if语句和for语句后,教师布置第一个课程设计任务,该任务需要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3种程序结构和输入输出函数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求解。教师对第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只做基本要求,如必须完成的基本功能,对其细节内容和扩展留给学生自己发挥和完善。学生需要提交技术文档和程序代码,并进行现场运行和讲解。

1.4 转变考核方式,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成绩构成多元化,弥补单纯考试所带来的弊端。C语言课程的最终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考试成绩,分别占20%、40%和40%。平时成绩包括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实行上课随机点名制度,对3次以上无故缺席者,取消平时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随机提问,根据问题的难度,对答对和打错的学生分别进行记录,并记入平时成绩。学生所交作业杜绝抄袭,一经发现,取消其平时成绩。同时,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防止学生简单应付,每人只需交其中的7次作业即可,将最好的5次计入平时成绩。考试采用机试方式,每位学生随机从题库中抽取试题,题目难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同。

2 结语

通过转变以语法讲授为主的教学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为中心,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平时考核、上机实验、课程设计、机试等多种考核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多个班级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大大改善。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往往强调C语言语法概念,忽视了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转变以讲授语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通过循序渐进的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及平时考核、上机实验、课程设计、机试等多种考核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

关键词:C语言,问题驱动,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颜晖,苏小红,等.“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5):62-65.

[2]王桂平,冯睿.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3):51-53,47.

[3]段景辉,袁敏.基于案例的任务驱动:以C程序设计为例[J].价值工程,2010,(34):177-178.

浅谈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的实验教学 篇10

由于C语言是早期最经典、最强大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虽然现在的程序设计已经全面转向面向对象, 但是C本身的设计理念以及对现有C++/C#等语言的深刻影响, 使其至今仍是程序设计入门的首选语言。目前各大高校也仍在开设C语言课程, 很多高校还将C语言纳入校精品课程建设之中, 可见C语言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 因此所开课程所学内容必须是能为生产服务的, 必须做到实用够用。这就要求教师对C语言课程根据学生素质和市场的需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实践最重要, 能力的培养最重要。但是, C语言本身的程序设计风格, 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层次, 现使用的c语言教材多是理论与上机练习相结合但是侧重理论教学等因素, 都给教学带来了某种难度。

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 必须重视上机实践环节加强上机辅导。在学习C语言过程中, 单纯地依赖书面理解是够, 必须通过上机实践, 才可以纠正原来认识上的偏差, 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因为C语言程序比较灵活, 容易出错, 教师在上机过程中, 可及时发现问题, 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可以体会到程序设计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以提高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在上机辅导时,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 提出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兴趣。初学者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望, 却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 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后提出几个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 可能产生好奇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在上机课的前几分钟进行任务解题提示以及指出该次上机内容的注意点。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点, 另一方面上机课可以完成任务、调试任务, 也可以让学生实现自己思考的算法,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引导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在上机过程中, 学生总会提出各种问题, 教师不应该弄明白并解决后再告诉学生答案, 而应该抓住问题, 利用这个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 逐步引导学生利用理论课上学的知识点解决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发挥分组学习的作用。学习骨干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 每一个班级里面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的同学, 将其分配到各个小组担任组长, 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组员, 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这样, 不但弥补了上机课师资的不足, 而且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加强, 同时也给学习先进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发掘问题和锻炼的机会,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 关注学生的上机情况, 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主动给予关注与指导, 帮助其树立信心。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并且陪着学生一起进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6) 及时进行上机实践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经验和教训, 使学生后续的上机实践有更好的效果。

总之, 在上机教学时更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 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由于C语言的优点及普及, 把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先修课程是信息社会和学习计算机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坚定学生学好C语言的决心, 树立信心, 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当然, C语言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同步过程,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和难点, 合理组织并处理教材,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与程序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编程习惯及程序调试能力。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 如果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 并且教师教学注意教学效果反馈,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专业与非专业领域的交流, 相信C语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能够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摘要:C语言程序是目前高职院校开课率非常高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 由于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方式与上机练习方式相结合, 但依旧偏重理论, 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特别是上机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C语言的教学进行了探究, 力求找到好的方法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上机实验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 2003.

上一篇: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下一篇:做好病案管理的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