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2024-05-06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精选十篇)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1

1 虚拟仿真技术介绍

虚拟仿真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的合称。它是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基础上, 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更高级的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性、虚拟性、逼真性及交互性等特点。它以构建全系统统一、完整的虚拟环境为典型特征, 虚拟实体在虚拟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作用于虚拟环境, 以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特征, 充分满足了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需求[2]。

2 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实训软件的简介及设计特点

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为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系统, 包括13个模块, 每个模块由教学演示、模拟操作、考核测评三大部分构成。软件的设计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特点。模拟操作部分以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的方式, 提供了临床一线的操作物品和护理操作流程及场景, 虚拟再现了临床实际工作情境, 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性与逼真性;软件整体设计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方式, 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 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沉浸性;学生通过计算机对虚拟环境进行控制, 虚拟环境也能对学生的操作给予及时的反应, 如学生操作有误时, 系统会给出操作提示指导学生, 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交互性。

3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3.1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模式

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技术软件的设计模式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 以学为中心, 倡导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软件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资源,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逐步构建起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而形成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选择学习的途径, 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 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

3.2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教学的平等性

通过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教研, 充分发挥信息教学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为各类社会成员, 尤其是为我校毕业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达到优势互补, 促进教育的平等性。这样, 既能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又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学生获得了建构学习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于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

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技术软件, 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潜能;其交互性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操作路径的多样性唤起了学生自发讨论问题的学习热情。在应用虚拟仿真软件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 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辅导答疑的同时, 学生自学自练, 重新创造知识。

3.4 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虚拟仿真技术软件以现场实际为依托, 再现了现场操作过程, 展示了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 开阔了广大专业教师的眼界, 提高了教师对当前现场变化的认知程度。虚拟仿真技术软件, 突出了学生岗位操作的核心技能, 指明了教师现场学习技能的方向, 为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激发了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面对信息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 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 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 为学生提供知识系统的延伸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于潞, 刘水, 王思臣.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在航空电子装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21) :2.

[2]景博, 张建平.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火控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0 (1) :14~17.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2

摘要:虚拟仪器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测量与控制领域的工程应用之中。同时,该项技术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来提高电子与通信类专业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经验,加深他们对于所学课程的理解。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对于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与通信类专业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虚拟仪器;电子;通信

一、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虚拟仪器(VirtualInstruments,简称VI)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InstrumentsCorp.简称NI)于1986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原理是以计算机为硬件平台,使原来需要硬件实现的各种仪器功能尽可能地软件化,利用高效灵活的软件控制高性能的硬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成本,增强系统功能与灵活性。用形象语言来概括虚拟仪器的原理,即“软件就是仪器”[1]。虚拟仪器在组成和改变仪器的功能和技术性能方面具有灵活性与经济性,因而特别适应于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科学研究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更高更新的测量课题和测量需求。

(一)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背景

电子与通信类专业在金陵科技学院工程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然而,在这两个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中长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动手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工程实践经验明显不足,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与信心[2]。2.从未或很少将真实的物理信号引入课堂教学中,导致教学过程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场景缺乏真实的、直观的认识。3.理论学习环节与实践实习环节相脱离,实践实习环节往往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间隔时间较长,学生无法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导致实践实习环节效果不理想[3]。本文将介绍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子与通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从而突出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

(二)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教学中的指导思想

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特点是工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意愿要求较高。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实践对于专业学习至关重要的作用[4]。所以,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教学也主要体现在对于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其指导思想如下:1.在工程导论环节,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让他们接触各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综合电子系统,如基础机器人系统,传感器与驱动器器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介绍其中的软硬件知识和技术,增加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和信心。2.在专业课的.理论学习环节,教师努力将真实的物理信号引入课堂,如传感器信号、调理信号、AD/DA信号,模拟通信信号、数字通信信号、调制域信号等。真实信号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发挥虚拟仪器作为“口袋实验室”的作用,鼓励学生将真实的信号带回宿舍。宿舍是学生课余活动主要的场所,如果学生能将宿舍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行专业实践和创新,无疑将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产生极大的帮助。

(三)虚拟仪器技术创新教学案例

我们将介绍几个在教学中使用虚拟仪器进行教学创新的案例,来阐述使用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1.共基极放大电路的教学。共基极电路是一类重要的基本放大电路,如何让学生掌握电路特征并计算电路参数,如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流、电压增益、输入/输出电阻等,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是采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仿真结果和真实电路结果相比较的方法。电路仿真采用NIMultisim,该软件主要是为工程师提供先进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图1为共基极放大电路在Multisim中的仿真。可以使用Multisim提供的万用表测量仿真结果中的电压和电流。并可以很方便的在软件中修改电路参数进行重复实验,得出不同工作状态下电路的参数。不同于传统的电路仿真,我们在NIElvis面包板上搭建上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利用NIElvis自带的数字万用表DMM对电路参数进行测量,对于交流信号,可使用Elvis自带的示波器对波形进行测量。将NIElvis的测量结果和软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电路基本特征和参数的认识。同时,NIElvis设备可以很方便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无线通信系统教学。射频和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都基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和仿真来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能接触到真实的通信信号,并且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分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几乎没有设计整条通信链路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采用NIUni-versalsoftwareradioperiphera(lUSRP)和Labview则可以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利用USRP和Labview,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进行诸如信道编码、信号调制、随机码元产生、信号均衡等现代通信技术。最终学生可以完成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中间完整的通信链路,这在传统的射频和无线通信课程中是很难完成的。利用USRP,可以很轻易地在课堂上演示一个完整的数字通信系统,学生能够看见一个数字调制域信号,能够看见真实的850MHzGSM信号上行链路,可以分析真实信号的频谱。甚至可以组建一个FM广播信号发射和接收台,见图3。

二、结语

虚拟仪器技术结合统一的软件平台加上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行设计实验及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其对理论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对现场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强其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岩,余愚.虚拟仪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6):12-14

[2]朱敏,张际平,潘侃凯.虚拟仪器技术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4):96-98

[3]荣雅君,刘琳,高广峰,赵朋.虚拟仪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1(1):78-82

高职证券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证券专业;实训;虚拟仿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中分别明确指出:“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 这充分说明了虚拟仿真实训对培养证券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传统实训室在证券专业实训中的不足之处

1.1 校内实训室建设

1.1.1成本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是适应现代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均意识到建立健全教学实训场地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投入,为各个专业建设相应的实训场所。但由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周期长、前期投入与后期消耗都非常大,且随技术的发展,常需要更新换代,很少有学校有足够的财力多次进行投资的。相对于实际实训场所的建设投资,建立虚拟实训平台,其投资要小得多,且设备更新换代或系统升级的成本也可以大幅度降低。

1.1.2场地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完成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其功能是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进行规范的技术技能操作。可见,实践教学需要有一个真实的实战环境。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的原因,部分高职学院的校园面积不是很大,实训用地、用房相当紧张,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建设实战型的实训基地,更不可能为全院每个专业都建立起具有实战环境的实训场所。

1.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日常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实训实验是可以通过校内实训或实验室完成的,但证券专业的实训内容受行业特点的限制,无法仅仅在校内完成,必须借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环境及工作间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但学生到证券、期货公司实训时,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办公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证券期货企业通常不愿接受学生的实训实践。虽然有校企合作企业会提供实训机会,但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加以保留,比如实训人数限制或者实训内容限制,导致实训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证券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的优势

证券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是利用虚拟实训平台,依托Flash动画形式,模拟真实的金融工作环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使其掌握金融业务处理要点和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通过注册,在校内可随时登陆虚拟平台环境,通过网络模块架构,了解实训内容、计划、流程以及每个实训项目的注意事项和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在线练习,直至掌握全部操作技能。网络模块架构还设有师生互动平台,学生所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通过在线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提高了同学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学生通过网络操作,可以进入虚拟的证券公司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模拟相应的角色,增强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虚拟环境中,对遇到的问题也会产生较强的求知欲,这种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尤其在真实业务处理时,能很快进入角色,并且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和应变能力。

第三,设有自动评价系统,学生每完成一个虚拟实训项目,系统会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最终结果做出评价。学生根据评价可以自己检测学习的效果,切实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金融与证券专业虚拟实训平台实现了开放式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 证券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的实施

以《证券投资实训》为例,该课程采用虚拟投资实战系统展开教学工作。

金融投资实战系统由操作前台、中间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全部的行情中转都由统一的外网服务器完成。操作前台为动画模拟业务处理的操作界面,处理数据的录入、简单检查、查询、用户之间的交流等操作。中间为业务处理部分,进行数据库连接、业务规则和数据检查、日初、日终、对前台传送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撮合等操作。并与外网实时股市数据行情系统相连,自动接收、撮合。金融投资实战系统处理业务范围包括开户、证券买卖、外汇买卖、期货买卖、融资融券、委托理财、私募基金、期权、后台管理等。

证券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的模块主要有实训模块、演示模块、系统查询模块和在线交流模块。实训模块也就是环境虚拟模块,模仿真实的证券交易现场和期货交易现场,通过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整个证券开户、交易撮合等流程和技术要点,评价系统会自动对每个学生的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如果评价低于一定的等级,将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虚拟实训,确保了整个实训过程的连贯性和真实性。演示模块是利用动画,向学生讲解和展示每个实训项目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演示某一单项任务的具体实施操作,使学生对实训的具体任务有直观的了解。系统查询模块是向学生介绍本网络学习模块主要架构以及进行用户注册、密码服务的平台。在线交流模块是师生互动平台,通过交流可以解决学生在模拟时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反应的情况,适时改进模块,使之与现行规范保持一致,提高模拟效果。

通过操作虚拟平台,师生们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该系统把现实中的场景模拟出来,在模拟的场景中完成业务操作,丢弃了繁杂的导航菜单,以现实中人与人的交谈和终端等方式完成业务导航,让用户更好的掌握业务和理解业务。无论是开户流程,还是行情、撮合等业务流程,都是和实际中的业务完全吻合,做到真实且贴近教学。用户在通过动画界面完成业务录入的时候,通过和业务员的交谈或者终端操作,都是很人性化的方式,确保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能实际使用并熟悉业务流程。

同时,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定义和编辑业务画面,维护各种参数和规则,让学生在能对系统作各种调整。通过动画虚拟真实场景,体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人和人之间的挑战,以及学生操作后的升级,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趣味性,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

4 结语

虚拟仿真实训既考察了学生证券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反映了学生的证券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其考核结果也更能体现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在设置虚拟仿真实训内容时,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充分适应高职培养学生的思路与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仕华.关于高职院校利用虚拟实训室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 程新丽,苏雪.浅析虚拟实训教学环境研究与构件[J].科协论坛,2013(5).

[3] 王雁,张端.关于高职院校虚拟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J].消费导刊,2013(1).

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探讨 篇4

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

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应用, 也被称为模拟实训, 在国外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积极推广。国内职业院校对应用现代模拟实训教育手段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的认识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逐步建立了一批设施比较先进, 管理制度健全, 能够反映岗位、职业和行业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 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 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对模拟实训教学却投入不足, 部分院校比较重视, 但也只是刚刚起步。究其原因, 是对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的价值认识不足, 这里不仅有模拟软件本身的质量问题, 更多的是教师的观念与素质问题。

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模拟实训, 并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成功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CBE) ;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教育模式。模拟实训正是这些典型教育模式的核心教育环节之一, 它能有效地实现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目前, 虚拟仿真技术在全球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推广。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模具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工作

进行市场调查, 制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计划首先, 应该到人才市场对与模具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掌握与模具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群, 明确培养目标。其次, 对于模具专业岗位化实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必须依据模具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最后, 要将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渗入到具体的岗位化实训教学中, 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调查, 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的岗位群如图1所示。模具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中通常分为认识模具、指导及模仿设计、独立设计三阶段。认识模具与独立设计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 而指导及模仿过程则是培养模具设计人员的主要过程, 是学生的设计思路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是掌握知识, 应用技巧、方法的过程。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及环境等的制约, 学校教学或多或少无法按照企业“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因此, 有必要采用虚拟仿真技术,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工作岗位上实习、实训, 达到独立完成设计, 提高设计能力的目的, 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根据工作环境布置虚拟仿真实训环境为了使学生尽快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人角色, 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 对实训环境的布置应尽可能地模仿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这里的环境布置指的是软件条件、虚拟环境和设施配置企业化, 让学生处于某个单位某个岗位的职员角色, 教师则是该岗位的上级主管。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在模具设计、工艺分析、注射成型方面比较容易实现, 但模具钳工却很难实现, 利用软件学生无法进行模具表面的钳工处理。因此, 虚拟仿真实训的同时还需适当配备模具钳工实训车间。

根据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训管理在实训过程中, 对学生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应该依照企业对该岗位员工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有些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实训过程中难以操作和实施时, 可以作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以保证实训管理的可操作性。

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的框架构建

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应符合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与岗位工作情境相符, 逼真地反映实训内容。首先,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按照岗位构架, 使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工作“无缝”对接。其次,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模块结构应合理, 要充分反映岗位要求。再次, 要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 增强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信心, 同时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框架如图2所示。

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和总结环节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恰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信心。可让学生体验闯关式的游戏。游戏任务从易到难, 从模具结构认知到模具结构设计, 从单分型面设计到多分型面设计。学生根据每一关的任务要求闯关, 未完成任务表明闯关失败, 并在评价表中记录失败的相关信息。通常, 学生在游戏式的学习环境中越战越勇, 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教师通过考查学生的闯关数及评价表信息, 给出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 针对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我们共设置了三种评价方式:一是自我评价, 二是小组评价, 三是教师评价。对各类评价都列出表格 (参见表1、表2及表3) , 让评价人来填写。

在表1、表2、表3中, 成绩评定都采用等级制, 即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等级。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学生获取知识、参与项目等的程度, 从而反映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

综上分析可知, 虚拟仿真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有下列优点: (1) 针对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特色、需求量确定人培养目标, 对学生进行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突出就业岗位的素质和技能。 (2) 虚拟仿真实训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像体验游戏晋级一样去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虚拟仿真实训具有四重应用价值:灵活性———灵活采用专业软件开展技能训练;充分性———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 开展技能训练;拓展性———能拓展实训课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性———对重点课题可加强训练, 便于对训练过程和考核鉴定进行强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乐国友.采用仿真模拟实训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和技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5) :265-266.

[2]李金国, 王刚毅, 何向华.高职《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有效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8) :58-59.

[3]柯中炉, 牟惠康, 杨林生.以虚拟仿真技术提升高职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以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5) :21-25.

[4]李金国, 杨林生, 李云贵.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职模具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职教论坛, 2010, (3) :66-69.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5

3 虚拟现实技术实施领域

3.1 设计类课程理论教学方面

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类课程中抽象的概念、规范、要求和案例通过虚拟现实进行表现。改以往教学文字+图片的平面静态模式为更易理解的三维虚拟动态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和兴趣。

3.2 工程类实践课程教学方面

对园林工程常见各施工项目分类进行虚拟现实,在虚拟环境中再现工程项目各工序从开工到建成的全过程,并引入交互式界面,用可控的动态影像直观表现施工工艺、材料及相关要求和规范等。使以往部分由于时间、空间以及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教学实践项目得以在虚拟环境中再现,使学生对工程施工的认识更加具象直观。

3.3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课程教学方面

通过虚拟现实将以往教学中较难理解的建筑结构三维数字化,学生可通过不同视角观察分析建筑构造及其主要施工步骤,不仅可以减轻教师授课强度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3.4 园林及建筑设计方案的虚拟现实分析验证

在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过程中,从方案场地初步分析到最终成稿的全程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接近未来建成实景的虚拟环境分析验证方案。在虚拟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个相对真实的模拟空间,使得园林设计能够突破以往平、立,剖的常规模式,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直观地面对设计对象,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中各设计要素及空间关系、比例,设计出更加完美,更加人性化的方案作品。

3.5 虚拟现实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

将各类课程虚拟现实资源与相应网络课程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

4 虚拟现实教学平台的`搭建

4.1 虚拟现实平台的选择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与各个具体专业的交叉渗透更加深入和全面。园林专业相关软件也由最初的平面辅助设计软件发展到可全程辅助设计表现。园林专业虚拟现实涉及软件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主要包括:AutoCad,SketchUp、3d Max、Photoshop、Lumion、Premiere、Unity3D等。通过分析对比各虚拟现实平台的性能及扩展性,本研究采用Unity3D作为虚拟现实核心实现平台,Unity3D是一个让开发者轻松创建诸如三维视频游戏、景观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多平台的综合型虚拟现实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虚拟现实引擎,可完全满足虚拟现实在园林专业的应用。 4.2 技术路径

1)分析并归纳园林专业相关课程可供虚拟化的所有知识点以及相关课程项目作业内容;

2)结合虚拟现实系统软硬件条件,确定各知识点和项目内容的初步场景表现形态,形成该虚拟现实场景构建程序和注意事项;

3)建立各场景基础模型、完成材质烘焙,并分析检查场景内容与虚拟现实平台的兼容性;

4)将场景模型导入虚拟现实平台,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编程,完成交互操作和模拟动画功能;

5)设计制作系统交互界面;

6)对完成的虚拟现实场景进行检查,并进行后期处理以及添加必要文字、配音等工作;

7)整合进入教学系统,形成园林专业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

8)根据网络和浏览器要求,优化教学资源库进行网络发布。

4.3 搭建教学平台

根据预先确定的技术路径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平台使用操作便捷、易于掌握。

5 园林专业教学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

5.1 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双向流动的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视频与一般电影、电视类似,均为信息的单向传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动画制作者预先确定的观赏内容。即使采用漫游动画由于其线性播放特点,学生也难以精确地切换场景和控制播放进度。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或喜好,随时移动或跳转至指定场景或位置,增加观赏者与漫游场景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场景实际情况加入互动参与功能,如园林夜景中的感应灯光、喷泉流量控制、展示屏幕显示内容控制等,通过丰富的交互功能构建学生与虚拟现实场景间的良性互动。

5.2 使教学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

园林是对物理环境的改造和营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大量积累过往各类园林、建筑及其施工等多方面项目经验。但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相对固定、项目地域分布不集中,为了解决此矛盾部分学校会在多数专业课结束后开设数周的外出综合实习,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学习参观机会。此类实习虽内容全面但时间短、知识量过大且未与相应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很难全部实现。特别由于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错过了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段,教学效果不无遗憾。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学习与实践同步进行,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彻底打破。设计类课程学习与相应虚拟现实案例紧密结合,可直观的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体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工程类课程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每一步的施工环节、工艺及材料等清晰可见,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5.3 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园林是人工化的自然环境,是一门基于对实际场地及其空间设计和施工的学科,是对物理及人文环境的营建,因此本专业的教学需要建立在实际环境中。但由于教学场地、设备、经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极少有学校能完全满足园林专业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需求。由于条件所限制导致一些课程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亲身体会。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中便可以直观的体会所学知识,获得与真实环境较为接近的体会,从而增加感性认识,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虚拟化案例教学耗费较少、节省实践教学经费,可以反复进行,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教学水平。

5.4 提升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并提高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的效率

园林规划设计不只是对平面区分,更是对空间和行为的设计。初学园林专业的学生乃至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学生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虽然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通过鼓励学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所做方案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模拟方案建成的最终效果、分析方案空间合理性。在虚拟三维环境中对方案进行直观的评价和验证,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

此外,园林设计对于环境变化的前瞻性和周围景物的关联性要求很高,在动工之前景必须对完工之后的环境有—个明确的,清晰的概念。

6 结束语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6

关键词:虚拟现实;高等教育;临床技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72-03

目前,国内各医学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模拟病房、虚拟仿真设备的购置和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针对学生整个医疗流程及病例、医嘱阅读分析能力方面训练的软件却十分匮乏。吉林医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向临床教学改革,在参考国内外同类软件的基础上,结合校附属医院实际情况,与学校护理学及临床医学专家合作设计研发了护理学临床技能虚拟教学平台。旨在强化护理技能培训、重视技能训练的全程评估,使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可在虚拟环境下通过查阅护理文档、制定护理计划、安全给药、健康教育及护患交流等过程训练强化理论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护生到临床实习生直至临床护士的角色转换。

一、设计思想

根据用户参与VR(Virtual Reality) 的不同形式以及沉浸程度的不同,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VR 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实际情况,可将VR 划分为四类: 桌面VR、沉浸式VR、增强现实型VR、分布式VR。[1]

平台设计注重研究模拟现实的操作环境和流程,而不是单纯的模拟视觉效果;注重模拟现实操作的多分支性,而不是单一情节的“动画游戏”;注重实验效果的评估,而不是实验过程的记录;注重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查找薄弱知识点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应付考试。通过该虚拟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更生动的讲解实际操作流程、自主更新药品、病例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对自学效果进行自动评估。桌面VR功能符合设计思想, 需要投入的成本不高, 便于网络化操作, 容易推广, 故我们研发虚拟软件平台采用该技术。

平台设计贴近医院实际操作环境并模拟真实的操作流程,并对模拟过程进行记录最终给出评估。程序设计注重互动性,不局限于单一操作流程,设计出多选择、多分支结构。利用XML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系统内容的更新,可根据需要实时更新药品库、器械、病例等信息,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二、 平台开发环境

鉴于平台主要功能为规范护理流程,提高学生对实际病例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在开发过程中3D技术只起辅助作用。平台主要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Flash结合XML技术进行研发。Flash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制作的动画短小精悍,互动性强,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网页动画的设计中。但Flash开发的应用程序缺点也很明显:无法直接与数据库相连接,致使开发的应用程序在数据更新和用户交互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XML语言即可扩展标记语言,它可以对文档和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XML被设计用来传输和存储数据,其焦点是数据的内容。XML可以脱离数据库应用,做轻量级的数据存储。Flash技术支持与XML文档进行数据交互,因此,XML可以为Flash提供数据存储文档。

Flash与XML都是Web的基本技术,因此结合这两项技术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很方便地移植于互联网。

三、 流程设计

根据实地调研及护理学、临床医学专家访谈指导,对整个平台模拟流程做如图1所示的设计。

用户在登录后,选取护理时段,查看病人资料及相应护理计划,依据护理计划、病例、病人生命体征为病人配置该时段药品并给药。流程参考实际护理流程,对用户所有流程内规定动作进行记录,对配药给药过程及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予以记录,统一作为考核依据。

四、 功能模块设计

平台的设计基于B/S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整个平台功能设计分为基础模块、护理站模块、病房模块、配药室模块、病例模块、操作考核模块。

其中,基础模块极为重要,它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实际护理环境和流程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分析对多个应用对象和程序对象进行公共属性的抽取,并需要考虑到今后的平台可扩展性。基础模块用于初始化平台所需环境变量及全局变量,初始化帮助文件、影片调用路径、时间、用户操作记录,以及根据医院实际护理情况抽取出的科室、查体指标、计量单位等基础信息。

护理站、病房、配药室、病例等功能模块相对独立,用于模拟病区的具体环境提供给使用者相关训练信息。这几个功能模块将大量调用XML文件存储的对应信息。其中,配药室和病房为主要交互模块,涉及到护患沟通和配药等关键流程环节。程序会记录用户在所有功能模块中的操作作为最终考评的依据。

操作考核模块根据用户的操作记录对比病例及医嘱等已有信息,来综合评定用户的整个模拟过程,指出错误的操作和缺失的流程,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五、 实现方法

应用程序开发采用Flash结合XML技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单机版运行于Windows平台,网络版运行于.NET2.0框架基础上。程序开发主要运用ActionScript2.0语言。

1.主要功能模块及函数

基础模块最重要功能为初始化运行参数。cnvts.swf主程序中函数formatArrays()用于初始化时间、查体参数、病例明细等运行参数。函数initiateVars()用于初始化用户信息、护理时段及用户操作各功能模块的记录变量。还有getNavigation()菜单导航函数、initTime()护理时段记录函数、getPatients()获取病人信息函数等其它通用函数。load.swf、install.swf、poc.swf等辅助程序用于初始化内存、创建登录界面、填充用户信息等功能。

摘 要:近年来,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而其中的一种——碎片化学习,也越来越被关注与研究,作者在介绍了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后,结合时下最火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分析了它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信公众平台;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27-03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的支撑,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它迎合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满足人们的随时交互以及个性化需求,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开始逐步进入碎片化学习时代。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功能板块,它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功能模块。同时,调查表明,每天都会有高达90%的人会对其内容进行阅读。同时,由于低成本的资源开发、高速率的信息传播、广泛的受众影响面、多样化的内容等特点,使其成为碎片化学习的有益形式,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

1.基本内涵

与碎片化学习相关的有很多术语: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代、碎片化思维、碎片化内容等等。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碎片化”,“碎片化”原意为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许多碎块。基于此,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可以体现在:

(1)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相对于系统的知识,它是大数据时代下零散的、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在各个地方,虽然它很难做到全面、完整,但是其借助快捷、及时的移动学习工具,使得学习者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是指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之外,零散、不宜深度思考的时间。这些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让学习者做完一道题、浏览完一个新闻、看完一个单词等等。此外,这种处理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在等公交、坐地铁、餐桌旁的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个性化、零散化、差异化,不具备固定的时间段等等特征,是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基础。

(3)学习空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空间是指学习空间不受时空的约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室,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社区等等。它是一种零散于任何时空的碎片化学习和非正式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碎片化的空间对碎片化的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

2.特点

(1)灵活性:碎片化学习无论是将学习内容碎片化,还是学习时间碎片化,对于学习者而言,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学习过程是可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进行学习,使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很好地弥补正式学习的缺陷。

(2)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正式学习而言,它是一种个性化的非正式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有选择的、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3)高效率:在分割学习内容之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在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上,可以保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在学习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微信公众平台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推出的针对各类团体和个人的信息推送平台,分为:公众号和订阅号。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分享收藏等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推送、关键词回复和知识收藏分享,学习者无需下载便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浏览并保存学习资源。

1.微信公众平台广泛的影响力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

微信作为一个实时通讯软件,其用户量非常大。在2016年微信公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其中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同时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超过800万个。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很大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这就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2.微信公众平台便捷的传播是碎片化学习的载体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功能。一方面,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学习者就可以对平台内容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收藏和分享的功能,将学习内容进行传播,以其达到与共同爱好者的交流互动。

3.微信公众平台个性化的推送是碎片化学习的关键

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添加相应的公众号,公众号则在后台对用户进行分组,对用户进行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信息推送。这种个性化的推送也正是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4.微信公众平台多样化的内容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资源

微信是集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等为一体的传播的。管理者可以将内容通过精心的设置,将内容多样化的呈现给用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便于学习者进行学习。

四、微信公众平台下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资源不易形成系统的知识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7

仿真技术即用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真实系统进行模仿的技术, 又称模拟技术。在仿真技术的基础上,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起来, 现阶段, 仿真系统正在逐渐向虚拟环境的系统演变。模型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的基础, 从而尽量有效再现现实世界, 因此说, 虚拟仿真技术形成的基础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虚拟仿真技术指对相应的系统模型进行积极的借鉴和模拟过程中将计算机及专用物理效应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从而对假想的或实际的系统进行相关动态试验研究, 主要特点为可控性、快速性等, 能够为抽象和实际之间相互联系的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1]。

2. 仿真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实训设施、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因素均会对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限制, 造成诸多问题存在, 如具有较差的效果、较低的效率等。在安全、费用等工程建设本身的特征的影响下, 学生要想在真实环境中将自身的专业技能有效培养起来是极为困难的[2]。专业实训设备及仪器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及较高的单价, 购置经费在实训教学设备或仪器台数增加的情况下必然大幅度增加, 同时也具有较大的使用成本。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分别扮演着教学的主体和被动的接受对象的角色, 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不良影响。

3. 仿真系统开发的内容

3.1 资源库

有工程图纸、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等6个功能键存在于资源库中, 工程图纸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对和该分项工程相关的部分建筑施工图纸进行查看;技术交底在任务项实施过程中将相关的施工技术要点标注了出来, 将明确的施工技术要求提供给了学习者, 同时使学习者的印象得到显著的加深;技术规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对和该工程相关的国家规范及标准进行查阅;安全交底在施工时安全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在后台管理系统中依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修改、删除并及时更新文本、动画等资源形式, 同时, 学生也能够有效预习或复习教学资源的相关内容;工作记录的主要功能为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 同时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检查[3]。

3.2 项目进程

简单来说, 项目进程就是施工工艺操作顺序。有6个程序共同构成了柱钢筋工程模块, 包括放线定位套钢筋箍、钢筋箍放线定位、检查验收等。

3.3 施工准备

可以将可供选择的施工工具、建筑材料等从工具库中调出。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 可以将工具库选项随时打开, 并将施工中需要的相关工具或材料有效选取出来。

3.4 操作提示

可以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提示弹出来, 对初学者进行有效的指导, 使其对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相应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其进行熟练把握, 在操作施工过程中能够依据施工工艺要求的顺序进行[4]。学生在进行虚拟仿真操作的过程中依据项目进程的顺序及操作提示的内容, 将施工准备中的材料及工具正确选择出来, 从而顺利完成单项工程的实训人物, 对相关专业施工操作技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训练并将其有效培养起来。

4. 土建类专业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4.1 情景教学

相关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学生吸收的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30%以内, 且所掌握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同时, 相关研究表明, 我们能够学到的只有10%的阅读到的信息、18%听到的信息和80%亲身实践过的事[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体验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土建类学科包含复杂多样的技术及较强的实践性等, 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中, 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是因为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对现场情景的模拟, 并对施工工艺及过程进行有效的仿真等, 有机结合学习目标和教学主题, 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方式下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在情景体验教学的作用下得到极大的调动, 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4.2 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维的、复杂的建筑物从二维表现的设计图纸之间转换过来的过程就是土建工程的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如果学生刚接触该专业, 那么其在想象或理解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感到十分困难, 教师绘图、模型展示等是传统的授课方式, 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建筑物的建筑构造能够被虚拟仿真技术有效模拟出来, 将建筑物的各个节点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观看空间布局、立体图形的生成过程, 如果能够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那么必然会使学生置身虚拟建筑空间内, 从而更为形象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建筑空间, 最终必然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4.3 改进管理类课程授课方式

有很多管理类的课程存在于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 很难看到真实场景, 只能对成果性的资料进行阅读是该类课程的突出特点。比如, 在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的教学中, 学生很难对制作标书、签订合同等的工作流程及内涵进行切身的体验, 而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在模拟的相关情景中分角色扮演, 对开标、谈判等工作进行类似切身的经历和充分的体验, 从而促进项目教学的顺利完成。

4.4 促进实践教学

4.4.1 使实训科目的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将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实践课程在土建类专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 并自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土建类专业需要数量繁多的实训项目及设备种类, 各院校的实践条件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很难做到全面, 如资金、安全教学管理等, 而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 从而对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为了使实践项目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下, 资金投入及教学设备的购置是极为巨大的, 同时大量的材料及教学仪器和设备也极易在教学过程中消耗和被淘汰, 因此教学所需很难得到有效的满足。占地、建筑、设备、材料、指导教师等的投入从教学资源全过程管理来看能够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极大程度的减少, 相关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其降低幅度为30%-80%[6]。同时, 粉尘实训、噪声污染等实训污染也在其作用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降低, 从而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 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4.4.2 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开展探究性试验

土建类专业实践的安全风险是极高的, 而企业为了对到施工现场实训的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各种约束处罚进行有效的避免, 通常不愿将需要现场实训的学生接收过来。为了对意外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防止从而使师生的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企业通常将实训操作过程的相关约束条件增加进来。但是实践效果会随着限制的增多而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是很极为困难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学生在仿真实践中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不必对任何意外风险的出现过分担忧, 从而使实训的安全性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证[7]。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将各种不同的故障等状态设置出来, 模拟各种类型的事故, 学生通过反复试验将各种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起来, 对问题尽心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

4.4.3 科学定量考核, 和职业资格有机结合起来

考核在土建类实践项目中只是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的成绩或一份报告。而虚拟仿真实践软件实现了规范的有针对性的考核目的, 即能够帮助学校在不同的需求的指导下将不同性质的考核方式设计出来, 通过随机出题、在线考试等方式, 使考核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从而使考教分离、分量一致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进而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学校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有效的衡量、评价和评估。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虚拟仿真技术的含义, 然后分析了仿真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之后从资源库、项目进程、施工准备、操作提示四个方面介绍了仿真系统开发的内容, 最后从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改进管理类课程授课方式、促进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对土建类专业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教学,虚拟仿真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能.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09.

[2]王金岗.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3) :76-80.

[3]李晨洋, 刘东, 赵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 (3) :132-135.

[4]王海, 李波.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4) :48-51.

[5]杨光祥, 梁华, 曹晓莉, 等.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实践结合的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1) :91-93, 100.

[6]许爱军, 张文金.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8) :44-47.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8

(一) 专业课程涉及面广且内容抽象

冶金是国民建设的经济基础, 是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和实力的标志, 它为化工、机械、建筑、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军工等各行各业提供了需要的材料产品。现代农业、工业、国防及科技的发展对冶金工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继而推动着冶金学科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反过来, 冶金工程的发展又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着新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 冶金工程主要研究从金属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并制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材料。而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冶金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 可以在钢铁冶金及有色金属冶金领域从事工艺设及计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包括:《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基础理论》《钢铁冶金工艺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设计基础》等, 这些课程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课程之间也互相交叉, 内容抽象。尤其是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冶炼系统, 如高炉炼铁布置系统、转炉炼钢布置系统等, 教科书中都是以平面图和剖面图表示, 缺乏立体感, 任课教师讲起来费劲, 学生学习也比较困难。

(二) 现有的教学手段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本科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学生可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某项产品的典型生产环节, 了解生产工艺, 建立产品生产流程的概念。同时, 通过实践环节, 也可以检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增强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 对推进教学改革, 进一步拓宽教师业务能力, 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冶金工程专业一向致力于将实习作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实践环节。然而,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实习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 (1) 实习场地难以落实: (2) 高校专业实习大多以参观为主, 学生没有或很少有直接参与生产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3) 实习经费短缺; (4) 实习质量不容乐观; (5) 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等。

由于上述原因, 目前学生到企业实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探索其他形式的实习模式, 为学生建立一个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学习方式。为此, 我们在冶金工程专业推行了虚拟实习。

二、冶金工程虚拟实习及教学关键

虚拟仿真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建立虚拟实习平台, 模仿企业生产现场的操作系统, (1) 包括观看生产录像、研究设备模型、操作仿真系统、在线学习。

(一) 观看生产录像

生产录像能够真实、形象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现状。教师应结合生产录像进行实习环节教学, 辅助以讲解和说明, 使得学生先从视觉上感知生产, 对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作情况有初步了解, 进而提高对工程实践的认知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更好地符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还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 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二) 研究设备模型

模型是企业实际生产设备的按比例缩小, 采用电子技术, 自控技术, 金属动态模型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形成的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直观实习、实训系统。学生通过对设备模型的研究学习, 能对企业生产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有一定的宏观认识, 提高实习质量。

(三) 操作仿真系统

计算机虚拟仿真可以直观、动态地把生产过程反映出来。针对目前企业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 仿真完全可以做到一人一机, 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仿真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训练。 (2) 而虚拟仿真实践周期短, 我们可让学生反复地进行多次练习, 以加深他们对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注意事项等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其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 (3)

(四) 在线学习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 不仅能在线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料, 还能让人们在线互动、交流、答疑。通过网络平台互动、强化实践教学、常态化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 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

虚拟仿真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积极应用和开展, 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节省实习经费。虚拟实习只需拍摄或购买生产录像、设备模型, 以及付出软件开发费或软件使用费, 大大地节省了有限的实习经费。而传统实习由于企业限定、实习费用高、危险性大等原因而无法深入、全面。对此, 我们可将虚拟仿真实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 以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三、总结

虚拟技术的应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 我们应合理地将冶金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方式与虚拟教学手段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解决当前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实践性强, 传统实习由于企业限定、实习费用高、危险性大等原因而无法深入、全面, 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 我们可将虚拟仿真实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 通过生产录像、研究设备模型、操作仿真系统、在线学习, 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实习,冶金工程,教学研究

注释

11 柯中炉, 牟惠康, 杨林生.虚拟技术:提升高职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0) :158-160.

22 李明田.浅谈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5) :70.

33 王芃.仿真实验室在高职食品专业教学中的建设及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 (9) :54-55.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9

相关工作主要以仿真软、硬件实验环境为基础, 为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的研究构建公共的基础平台、环境和工具。平台、环境和工具具有公共性和基础性, 为具体的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之上以仿真理论和技术为手段, 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有关飞行安全评价与分析、飞行安全信息理论与技术、智能飞行训练理论与技术、飞行仿真理论与技术 (如柔性仿真平台等) 、运输类飞机的选型及性能评估、飞行运营控制理论与技术、运输飞行经济性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其核心是飞行技术、航空理论与计算机仿真及信息理论技术的交叉结合, 通过这种结合寻求在飞行技术、飞行训练、飞行安全、飞行营运研究方面的一些突破, 从而形成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基地的研究特色之一。

在此基础之上, 构成单学科突出、多学科交融的形势。主要涉及的学科包括: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空气动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应用心理学等。

一、平台发展构想与总体思路

(一) 结合专业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凝练实验室的特色研究方向, 取得重大研究进展

针对飞行仿真、航空电子、空域管理等研究方向的发展需求, 进一步凝练出平台的特色研究方向, 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依托教师个人及团队的科研水平及能力, 成功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水平新型装备, 并争取企业或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 结合飞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的契机, 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实验室建设条件

本平台的建设涵盖了多个研究方向的内容, 主要依托于“飞行仿真”二级学科的建设。实验平台重点开展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 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极大地改善科研的实验条件和工作条件, 将平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飞行仿真技术”研究基地, 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改善实验室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

(三) 结合学校的人才政策, 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结合学校正在制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并建立相应的研究团队, 使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成为实验室科研的中坚力量。实验室也可制定相关政策, 设立联合科研项目, 利用其在国外掌握的新技术、新方向, 结合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四) 加强团队建设, 鼓励跨团队协作, 实现均衡发展

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 促进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双重建设和发展, 鼓励不同团队之间的交叉和协作, 联合多学科多团队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联合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 带动学科方向的发展。

二、平台建设保障措施及质量评价体系

平台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是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 逐渐构建形成了实验室管理、设备仪器管理、人员管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运行经费保障的管理体系。

(一)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平台逐步对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进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设备开放, 初步实现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 学生在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后, 可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通过业余时间, 以第二课堂、科学探究小组形式对其感兴趣的内容继续探究。让学生把实验课堂延伸到课外,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行工作日全天开放, 节假日预约开放。同时, 为了确保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应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并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纳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范围, 设有专人负责监督和审查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二) 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1. 人员管理体系

平台建立了系列配套的人员管理制度, 规范实验教学中心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 包括实验室负责制、师资和技术队伍培训等。将教学、科研、教改研究等引入人员的考核指标中, 并通过学生评教、督导组听课、教师互评等方式进行考核与评价, 定期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 保证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与教学质量。

2. 资源保障体系 (队伍建设、财、物)

学校、学院对实验教学工作高度重视, 从职称评定和聘岗政策上对实验教学中心倾斜, 使原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踏实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并不断吸引一些热爱实验教学、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加入实验教学行列, 从而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实验教学队伍。

3. 严格的教学保障体系

该实验平台建立三个系统, 即: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和教学质量督导系统。形成了学生评估、督导评估和同行评估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 激励和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主要做法有:学院和实验室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听取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每年对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年度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考核;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学院实验教学实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制度;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 中心定期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环境检查, 保证仪器设备的配套性、完好率和利用率达标。

(三) 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方面, 要有“教学必需、基础优先、全局协调、联合共享、量化目标、重点建设”的规划思路, 在实验室具体建设方面, 更要有“学科———设备———队伍———目标———管理”各环节紧密相扣的系统性建设思路。坚持交通运输工程为主体, 积极开展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此外, 积极拓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的科研工作, 结合目前师资队伍及设备资源, 可具体开展民用航空飞机使用可靠性、导航、制导与控制、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三、实验内容建设的原则

在对实验项目及内容的建设时, 应做到“自成体系、循序渐进、综合培养、强调创新”。

1) 自成体系:新的实验内容的设置不拘泥于目前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内容, 因而不会受到目前教学内容的相对陈旧和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基础不同的影响。在旧的实验中往往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使用不同的实验基础和设备。因而在新的实验内容设置时,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 根据教学需要, 自成体系设置实验基础和基本理论, 不受具体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影响。

2) 循序渐进:整体实验体系的结构按照实验教学规律, 采用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到系统的框架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在简单实验中打好基础, 在综合实验练就水平, 培养能力。也由于采用就种框架结构, 使得实验内容的修改、增删变得十分容易。为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3) 综合培养:在实验中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完成基础实验后,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实验中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4) 强调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验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 要强调创新。允许学生使用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来达到实验目的, 对那些只列要求的实验, 可通过引导, 由学生自行设计,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飞行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建设立足行业和岗位需求, 结合民航飞行技术专业特点, 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 对飞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该平台的建设中, 强化实践教育, 注重工程实际应用, 及时根据“卓越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卓越飞行工程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飞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包含素质、能力和知识三方面, 尤其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作为专业建设重点, 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尝试, 从而提高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化人才,飞行技术,虚拟仿真平台,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匡江红, 吕鸿雁, 顾莹.飞行技术专业"卓越计划"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理论探讨, 2013.

[2]王浩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构建现代工程实训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专业 篇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越来越向着高科学技术含量、高实践操作性、注重思维发散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活动已经逐渐不适应新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环境,以虚拟仿真技术等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逐渐走进高等院校日常教学工作中来。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等与计算机技术联系较为紧密的工科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重点内容安排、课程计划等方面多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对于现代的教育工作者,需正确认识和理解虚拟仿真技术,恰当地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指的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集成于一身的应用课程。其课程技术性较高,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实际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强。该专业涉及到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涵盖现代社会诸多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如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网络,手机、电视、电话的通信,工厂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居民小区防盗防火监控,日常办公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电子通讯硬件的研发与制造等。

本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主要有 :

1学生需能够较独立、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所涉及到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电子和通信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等方面较为广泛的工作范围 ;

2学生需熟练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有能力对电子电路进行恰当地分析,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些电子设备、系统进行设计、优化 ;

3学生需熟练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有能力对信息获取方式、处理方式进行设计、集成、优化,并且可以很好地进行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设计、优化 ;

4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需及时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

5学生需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

6学生应当掌握相关技术文献检索、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查询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运用。

2 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的一个虚拟系统模仿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系统以进行系统开发、系统升级、系统优化的专业技术,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技术。

一般说来,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虚幻性、逼真性几个特性,具体如下 :

(一)沉浸性

基于虚拟仿真系统设计的基本基础是现实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参数的模拟,这就使得使用者可获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感觉等多种感知,并且这种感知与现实重合度较高,不同于传统的动画演示,与使用者感官交流接触更加顺畅,从而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某种意义上来说,理想的虚拟仿真系统,应该能够给人感知所有信息,使得使用者无法分辨真实环境与虚拟仿真环境的功能。也就是说仿真度较高,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二)交互性

虚拟仿真系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是相互的,不再是单纯的体验与被体验关系,而是能够在该系统环境中进行独立的感知、操作、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环境与人相互作用,人可以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操作和调整,系统根据人的操作进行相应的变化,尤其达到仿真系统完全模拟实际需要,为实际系统的升级、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三)虚幻性

虚拟仿真技术即便发展再先进,其系统依然是现实系统的模拟,也就是说系统环境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反应出的虚幻环境,不具有真实的物质属性。比如说,目前流行的众多网络游戏,无论玩家在游戏中吃了多少东西,自己依然会肚子饿。某种意义上说,虚拟仿真技术制造出来的不过是人们头脑中的幻想,是对实际生产生活活动的反应,但是绝对不可能取代实际中的生产生活活动。

(四)逼真性

虚拟环境的逼真性,其实等同于虚拟环境的高仿真性。一方面,虚拟环境所运用的模拟基础参数均是来源于实际,建筑、活动方式、人物、系统、设施设备等,对使用者来讲,具有强烈的代入感 ;另一方面,虚拟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众多的物理定律,使得虚拟环境在使用中能够符合一定的物理规律,且规律与使用者日常生活大致相同,由此造成使用者与系统环境之间发生自然而然的相互关系,给人产生强烈的真实冲击,易产生该环境真实存在的错觉。

3 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引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尤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巨大的优势 :

(一)在教学中可以脱离实验室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可以依照学生的自主安排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环境进行实验,有利于课程计划地实施 ;

(二)提高专业实验设计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学生更直观、容易地获取专业知识 ;

(三)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的电子信息专业实验不消耗实验器材和设备,有利于学校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

(四)实验周期短,通过对虚拟环境的优化处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实际较长时间才可能得到的实验结论和设计研究,提高了学习效率 ;

(五)实验环境安全,不会因器械、设备、电路等出现故障而对学生产生生理上伤害。

基于此,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多出现有虚拟仿真技术的身影。以下对常用的几款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Multisim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套电子电路模拟仿真工具,它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基础,广泛包含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电路分析和诊断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板级的模拟 / 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中。

电子电路课程的学习中有一项滤波器的使用实验教学,但目前很多实验室并不具有频谱分析仪等高精度分析仪器,因此在一般的实验中常采用在维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的情况下,逐点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并测量输出电压用描点的方式来绘制频率特性曲线,这种实验方法误差比较大,而且极为不利于学生理解。

引用Multisim软件后,利用该软件进行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的绘制以协助实验的进行,示波器XSC1的通道A、B分别观测输入、输出信号,波特图

测试仪XBP1用来测量电路的频率响应。在这个实验中,连线简单,操作简易,学生可以在相应的仪器上直接读取所需的参数,极为方便实验的进行和思维发散拓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Proteus

Proteus软件是英 国Lab Center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是目前比较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

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有原理布图、PCB自动或人工布线、SPICE电路仿真、互动的电路仿真、仿真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给用户提供了较为符合实际需要的模拟工作环境,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和调整,并在单片机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及时观察单片机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在进行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硬件设施与软件统一协调配合,即实现以硬件搭建电路基础,以软件控制硬件活动的目的。如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的一项关于温度控制直流电机转速的综合性实验,设计使用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LCD1602液晶显示当前温度,在Keil软件中编辑、编译、调试程序。在这样一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所需要做的操作比较简单,主要是各个仪器间的连接和调试,操作不会过于复杂,因此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自主兴趣和需要进行实验的改良设计,为对单片机研究开发抱有巨大兴趣的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三)Lab VIEW

Lab VIEW是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出的一种程序开发环境,可以认为是一种计算机语言。Lab VIEW采用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运算输出框图,由此达到对设计环境的模拟仿真和优化。

在Lab VIEW应用到信息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利用Lab VIEW操作环境图形化所学习到的电子电路图、信号知识,将数学中的函数与实际中的信号波形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虚拟仿真技术在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中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指导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相关仿真软件的使用并逐步推广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资源,如校园网络共享环境,创建局域网范围内的虚拟仿真平台,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并逐步引导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正确使用。

4 总结

上一篇:转基因粮食作物下一篇:管理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