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减少对策

2024-05-20

预防、减少对策(精选四篇)

预防、减少对策 篇1

关键词:工伤保险,工伤预防

一、做好工伤预防是以人为本、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用人单位安全生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

首先, 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从目前的工伤认定政策来看, 劳动者从离开家门上班开始, 宽泛的讲就已经步入了工作环境, 就有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 就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 劳动者就应该受到保护, 这种保护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为, 依法做出工伤认定、做好抢救治疗、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的工作, 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不管怎样做事故已经发生, 劳动者已经受到了伤害, 而事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工伤预防, 才是对职工的身体和生命进行保护更为重要举措。所以说, 在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使其依法享受各种工伤保险待遇, 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同时, 要重点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其次, 做好工伤事故预防是促进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现在不论是劳动保障部门还是工伤保险经办部门在工伤保险方面所做的工作, 从程序上来说多数是一项滞后性的工作。我们往往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后, 进行现场事故调查, 进行工伤认定, 使受伤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样, 就陷入了重事后补偿, 轻事前预防的状况, 如果在事前就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工伤事故预防, 更有利于用人单位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去考虑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舍得花钱去整改事故隐患,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 这样, 不仅用人单位的事故发生率降低,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经济损失。

二、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工伤预防工作

1、科学合理地使用工伤预防费, 尽快全面推开工伤预防工作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在河南、广东、海南3省的12个地市开展了工伤预防试点工作, 取得初步成效。一些试点城市工伤事故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职工的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企业守法意识有所增强。为进一步推动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2009年初步试点的基础上, 再选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扩大试点。预防费使用比例、试点城市在保证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和储备金留存的前提下, 用于工伤预防的费用控制在本统筹地区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2%左右, 工伤预防费主要用于开展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伤预防项目。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障体系

用人单位应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 形成事事有人管、层层有责任, 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行动统一的安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生产目标负全面责任。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 做到各负其责, 层层落实, 并实行下级对上级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安全生产责任要形成相对固定的文本, 并通过各种形式贯彻到每名员工, 使其熟知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

三、成立安全生产组织、配备相关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将工伤预防工作常态化

1、设立安全生产组织、配备相关人员

用人单位要科学设立安全生产组织, 负责安全生产宏观决策, 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处理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安全生产组织下设若干专业领导小组, 开展相应的安全工作。用人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及装备应满足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选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熟悉本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工会群众安全监督网, 共青团青年安全监督岗, 加强群众对安全工作的监督。

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的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必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保证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行安全事故过程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发生事故和延误事故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罚。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规定, 制定工伤预防方面的规章制度,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工伤预防政策, 规范工伤预防费使用范围和程序, 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形成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的工伤预防制度, 全面推开工伤预防工作,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3、开展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

预防和减少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篇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从我县近几年批捕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加。三年来共办理批捕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0件32人,同比上升5%;二是暴力型犯罪案件占很大比例。这些案件中有抢劫、强奸、伤害、杀人等重大犯罪22件24人,占75%,其中尤以抢劫发案最多,次为强奸;三是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14—16周岁的共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32人的44%;四是犯罪人员身份上,在校学生8人,农民或无业人员24人,适龄学生因各种原因辍学成为未成年人犯罪者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以上数字分析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对应,预防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已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如何预防和减少遏制青少年犯罪略谈管见: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好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必须着力抓好整个社会风气整治这一重大复杂的基础性工程,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领导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级教育部门、宣传、青年团、妇联会、居委会要与法制宣传部门全力配合,引导人们尤其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和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滋生蔓延。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为青少年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倡导开展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整顿、净化,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对那些制造、销售、贩卖、传播淫秽及内容不健康的音像、书刊等物品的工厂、摊点、门市、录像厅、网吧要坚决予以取缔,狠狠打击,绝不手软,防止和杜绝“文化垃圾”的传播,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在高尚、文明、昂扬向上、健康有序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加强青少年在校教育,构筑良好的青少年人生行为规范体系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的渐进性、规范性、科学性相对于家庭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优

势,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过程,就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再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教育,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青少年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尚未定型,自我保护、辨别是非、抵抗侵袭能力较差,可塑性极大。因此,在贯以始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更应着重对其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要坚持开拓创新,深入调研,采取得力措施,要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青少年都能及时接受学校教育。一是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思想。接受义务教育是青少年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任何家庭、单位或个人都必须想方设法予以全力保障而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或变相剥夺之。二是对因贫、因病或因居住环境等造成的适龄青少年入学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全社会各个层面都要给予关注,继续拓展“希望工程”、慈善捐赠救助、群团组织支持等渠道予以解决,做到不让一个青少年辍学。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可能存在的歧视差生、放弃对违规学生教育甚至为过分追求学生队伍整齐划一而开除违规学生的做法,代之以根据后进学生不同的情况,分类教育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要在强化校内管理的同时,把教育管理工作向校外延伸,与家

庭配合,严密掌握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以外的“第三空间”活动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落实教管措施。不让一个在校学生退学或荒废学业,坚决筑牢青少年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防线。要不断拓展层面,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聘请法制校长、法律工作者,定期授课,以案释法,使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勇于同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加强青少年犯罪处理工作,强化挽救措施

司法机关在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要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在工作中着重体现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要突出抓好犯罪预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体,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定期深入到学校开展法制宣传,配合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结合具体案例,开办青少年法庭,让青少年参加庭审旁听,以此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要慎之又慎,专人办理。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既要重视对那些罪刑较严重者予以严肃处理,及时打击,更要注重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根据其身心发育特点,加强引导和依法规范,动员各方力量在案前、案中、案后加强协助

教育和接茬教育工作,促其加强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同时,还要适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和制定对策,积极开展“维权岗”活动,切实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四、更新家庭养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少年子女思想认识、性格、情感、意志、道德、信念、人生观的逐步形成。因此,家长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并积极改进教育方法,创造和谐家庭环境,宽严相济,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高度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子女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更新父母对子女的养教观念,坚决防止过分溺爱或“家法”相加等极端作风,充分认识父母与子女之间在亲权上的隶属与在人格上平等的关系,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特点,对子女尽心爱护、悉心教育。要经常保持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思想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留心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他们的思想认识、学业进展、言行举止、社会交往,及时解决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坚持不懈地做沟通、引导工作。坚决摈弃动辄打骂体罚等粗俗作风,竭力防止在青少年幼小心灵上烙下不良印象或造成创伤,为青少年撑

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蔚蓝晴空,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抵御不良影响的渗透、侵蚀。

五、强化自我约束,增强个体免疫能力

减少糖尿病预防最重要 篇3

影响糖尿病患病率的因素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尤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长的原因,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许多人热量摄入多、体力活动少。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摄入的糖、脂肪、 蛋白质越来越多, 而同时由于运动量少, 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 能量消耗减少, 从而导致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久而久之发展为糖尿病。

不良外界环境因素改变。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不良环境刺激诱发幼年型糖尿病的病例日益增多, 导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社会趋于老龄化。大于40岁后, 糖尿病随年龄上升而患病率增加。人们健康知识的普及, 使得对糖尿病警惕性提高, 加之检测手段的方便, 糖尿病的发现率上升。

社会压力的增加。有人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 一位2 8岁的年轻女性, 不吸烟, 不酗酒, 平时生活很健康, 能够管住嘴, 迈开腿, 无糖尿病家族史, 却被诊断为糖尿病。这可能吗?他回答说, “完全可能!因为她压力大, 生活在大城市, 买不起房, 买不起车, 睡眠不好, 升糖激素分泌增加, 这也是患病的一个原因。”

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据调查, 阳性糖尿病家庭史者8.7%, 国外报道约25%~50%。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 糖尿病内因中遗传因互非常肯定, 不论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均有明显遗传因素存在, 前者表现于HLA系统中易感性基因频率增高, 后者HLA属阴性, 但HLA外GLO2-2, 双生儿中共显性较多。必须强调的是并非糖尿病本向可遗传, 而仅仅是易感性可遗传, 但也有环境因素外因存在促成其发病。

2.过于肥胖。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有过于肥胖, 因为肥胖的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配合细胞对糖的吸收, 而恰恰肥胖的人胰岛素促进糖分解代谢功能比较差, 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脂肪是糖尿病最危险因素

美国医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 诱发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的最危险因素不是糖而是脂肪, 负责该研究的杜克大学精神病学教授理查德·瑟威特说:“我们用人工培育并使之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鼠痊愈。”瑟威特教授说, 医生或病人把糖看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错误的, 试图用低糖饮食的方法来控制糖尿病纯粹是浪费时间。然而, 如果糖尿病患者坚持接受低脂饮食, 将脂肪的摄取量减少到较低水平, 比如把摄取脂肪提供的热量从40%减少到10%, 糖尿病则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3.生活因素。生活因素也是可以引起糖尿病的, 纵欲过度、性生活过度可以导致机能受损, 而饮酒过度会损坏肝脏, 工作过度疲劳、精神过度刺激等都会致使胰腺受伤而引起糖尿病。

4.胰岛素及升糖激素。目前研究认为, 糖尿病中高血糖发病机理, 不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而同时必须有胰高血糖素的相对或绝对的过多。正常人血糖过高时胰高血糖素受抑制, 但糖尿病患者则不受抑制, 尤其在酮症酸中毒是, 胰高血糖素比正常基值高2~4倍, 故认为当有足量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胰高血糖素存在时, 不论胰岛素水平如何, 均可出现高血糖症。

加强前期预警十分重要

糖尿病前期, 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是发展为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大量研究表明, 糖尿病前期已经存在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代表的多种风险。

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并不一定最后结果就必须是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如同处在十字路口上, 此时只要这些人稍加注意, 积极采取一些措施, 就能与糖尿病分清界限, 阻止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前期绝大多数人几乎没有什么不适症状, 但是其危害巨大, 如果放任不管, 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因此, 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基础

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首选生活方式干预。 进行生活干预, 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

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 (主食) 来提供能量, 这种饮食结构使人体摄入能量时产生的代谢产物都是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 不会加重人体肝、肾等脏器的负担。但同时, 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数较高, 如果在饮食中所占比例过大, 就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动。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篇4

衡阳市珠晖区泉溪村小学何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

A.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C.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所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

分析与解答:

未成年人的涵义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目标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答案:BC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我国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外,另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B)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法D.民法通则

2.组织学生观看我国首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电影《为了明天》,并写出观后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或者出一期板报,评出优秀作品。

3.结合本课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的少年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到当地的拘留所、少管所参观,观看违法人员的改造情况,让违法人员讲述他们的违法经历,即所谓的“污点教育”。分析这些违法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注意安全,珍惜生命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

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活动形式:小品、比赛、小快板、游戏等。

活动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好!“时时处处注意安全”主题队会现在开始。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看小品《踢球》——

小品表演:剧1(人物:A、B。时间:放学路上。准备:足球、书包、划分路界线。B走在前面,A走在后面)

A:哇,好漂亮的球,啥时候买的?

B:前天,是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A:借给我跟踢吧,只要十分钟。

B:现在?

A:对呀,怎么样,舍不得你的“心肝宝贝”。

B:这可是在公路边,不行呀。

A:没关系,我只在这路边踢,不往路中间踢。

B:好吧!(A、B踢球两个来回)

A:看球!(球被踢到公路中间)

B:怎么办?我的球„„

A:没关系,我去捡。

B:算了吧,那么多车,来来往往,我怕„„

A:怕什么,你等着。(翻越栏杆,向公路冲去,恰好一辆车路过„„)师问:同学们,看了小品后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错在哪里?(指名说)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下面我们来进行选择题比赛。(课件出示)

1.下课了,不能干什么:①打球。②追赶打闹。③跳绳。

2.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

3.哪种行为不对:①跳高、跳远。②攀越围墙、滑楼梯。③翻单杠、荡秋千。

4.上下楼梯怎样行:①靠右行。②靠左行。③左右行都可以。

师说:同学们都很聪明,那就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但是当我们独自在家的时候,安全知识也不能少,请看《家庭AB剧》——

小品表演:剧2

C1:(读白)好大一个家,我独自一个人,爸爸妈妈都上班,我可自由啦!(高兴地跳)我打开电视机,唉,都不好看——(这时,传来敲门声)谁呀?D:我,你李叔叔。

C1:李叔叔,怎么没听爸爸说过呀!

D:噢,我是新来的,时间不长,是你爸爸让我来拿东西的。

C1:(开门,让D进来)

D:(左看右看)小朋友,你一个人在家呀?

C1:(倒茶)叔叔请喝茶,我爸爸让你来拿什么东西?

D:(嘿嘿一笑)来„„拿——钱。

C1:(大吃一惊)

D:(拿出小刀,恐吓道)不准喊叫,不然的话,我要你的小命,动作快点。C1:(乖乖地到抽屉去拿钱给D)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B剧中另外一个同学是怎样做的。

小品表演:剧3

C2:(读白)多么快乐的星期天,我独自一个人在家,所有作业已做完,这可真开心呀。(打开电视机)唉,都不好看——(这时,传来敲门声)谁呀?D:我,你李叔叔。

C2:李叔叔,怎么没听爸爸说过呀?

D:噢,我是新来的,时间不长,是你爸爸让我来东西的。

C2:(动脑筋想)既然是我爸爸让你来的,那你说我爸爸是什么样儿。D:嗯,嘴巴大大的,眼睛圆圆的,鼻子高高的,这样。

C2:有络腮胡子吗?

D:没有。

C2:戴眼镜了吗?

D:戴了。

C2:哦,你是来拿公文包的吧。

D:是的。

C2:那你等着,我去拿。

D:哎,你开门呀!

C2:(走到一边)哼,肯定是个冒牌的,我爸爸从不戴眼镜,而且,今天早晨我明明看见他拿着公文包上门的,让他等着吧,他要是再叫呀,我就拨110。师问:看了这两个表演后,你认为哪一次的同学做得对呢?对在哪里?如果的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小结:独自在家时,生人敲门别理他,是熟人敲门还要多答答话,刚才A剧中的小朋友就吃了这个亏。冒牌“叔叔”被抓去了,真令人高兴,这样的喜事,真该放串鞭炮,庆贺庆贺。

但放鞭炮,也要注意安全,请听快板——

快板表演:剧4(人物:E、F)(课件出示)

合:节日到,真热闹,小朋友,放鞭炮;

E:柴草旁,屋前后,严格禁止放鞭炮;

F:点炮引,要用香,别用火柴打火机;

E:哑炮未响别去拿,伤了自己损失大;

F:冲天炮,危险大,引起火灾害人家;

E:别拿拉炮对着人,免得炸己又伤人;

F:放鞭炮,害处大,最好自己别放它;

E:有的城市已严禁,我们带头来执行;

合:来执行!

师说:我们小学生,也应知道一些消防知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消防知识抢答赛。(课件出示)

(1)电器线路破旧应该怎样?(及时修理更换)

(2)电路保险丝烧断,用铜线代替对吗?(不对)

(3)发现火灾怎么办?(赶快拨打火警119)

师说:刚才的同学都很聪明,对消防的知识也掌握好。下面请你们几位总结一下安全小知识,看看我们应该掌握了哪些安全知识?(9人站成圆弧形)安全警句朗读:剧5(每人一句)(课件出示)

(1)小学生,上学校,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别乱跑,十字路口看信号。

(2)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3)家用电器和煤气,使用时要注意,阅读说明再开启。

(4)发生火灾不要慌,快叫大人来帮忙。

(5)放学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妈愁。

(6)遇上骗子多琢磨,抓住机会赶快溜。

(7)一人在家关好门,与人说话要谨慎。

(8)发现坏人来撬门,赶快拨打110。

总结:

上一篇:语文教育教学下一篇: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