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水源

2024-05-19

安全水源(精选十篇)

安全水源 篇1

1 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污染主要分为两类, 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源污染。

1.1 工业三废的大量产生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大量的工业兴起, 社会进步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工业废水含有污染物质可造成水质污染, 金属、石化、农药等工厂排放的废水, 常具累积性毒素, 可能引发各种生物性病变, 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

1.2 农业污染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 化学杀虫剂、除虫剂等;而杀虫剂对水中鱼类而言毒性颇大。土壤中或施肥所含氨及有机氮, 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混入排水中。

1.3 家庭污水

厨房中各种使用过的废油、马桶清洁剂、含氯化漂白剂、洗衣粉、洗发精、厨房清洁剂、洗碗精。

1.4 医院废水多为洗涤废水、血水、病人排泄物, 消毒废水, 含有大

量的致病菌, 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造成的水源污染常经给水渠道, 水产品使致病菌进入健康人体。

2 水源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后, 通过饮水或食物链, 污染物进入人体, 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笨并芘等, 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 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 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造成肾、骨骼病变, 甚至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 引起贫血, 神经毒性反应。铬有很大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 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 造成机体代谢障碍, 皮肤角质化, 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 进入血液后, 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 使呼吸中断, 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 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3 水源污染与疾病的关系

3.1 化学污染源污染水体引起的疾病入汞中毒, 镉中毒等发生在日本“水俣病”。

由于日本的水俣湾地区含有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域, 造成鱼类组织中高浓度的汞续集, 引发了当地居民食用者被污染的鱼类之后发生汞中毒, 造成神经系统损害。2002年中国台湾地区因大量的含有镉的工业废水通过水生养殖物和稻田的镉中毒事件, 造成肾脏系统严重损害。

3.2 生物污染源污染水体引起的疾病, 如肠道致病菌污染饮水引起的

疾病、霍乱和伤寒暴发流行, 通过病毒污染饮用水源而发生的流行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我国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 起因为毛蚶受到甲型肝炎病毒的污染, 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产地居民的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 粪便通过排水系统和直接污染近海海水, 毛蚶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并且长期富集, 致使甲型肝炎病毒在毛蚶体内长期存活, 食用时未进行彻底加热引起。

4 水污染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受到致病因子的污染。

4.1 环境污染能使产品受病毒污染。

牡蛎、蛤和贻贝等滤食性贝类能从水中摄取毒素, 积聚在黏膜内并转移到消化道中。当人们生食和食用半生的这类食物, 也就同时摄食了毒素。此外, 熟制产品受生产品的交叉污染或员工的污染, 也可能使食品携带病毒。

4.2 灌溉用水受污染会使蔬菜、水果的表面沉积毒素。

一般而言, 生食的食品都有类似问题。

4.3 使用污染的饮用水清洗或用来制作食品, 食品会受致病因子的污染。

5 我国水源污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水污染。尽管近二三十年来, 我国在水污染防治出台了一系列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 但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表明, 地表水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 有的工业废水还含有有毒有害的人工合成有机物, 如合成农药和染料等, 使我国大多数城市河流都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 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尽管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是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我国仍然是水源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民的水源保护意识还非常薄弱, 水源的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甚至有的企业和个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人为的制造水源污染事件, 另一方面, 法律和行政手段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和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 经济处罚为辅, 而监管处罚力度不够, 此外由于科技手段的限制我国的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6 保护水源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保护水源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离开水源污染的防治, 无从谈起食品安全。

6.1 提高全民的“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生命”的一种全民参与的意

识, 各级职能部门在宣传节水的同时应该加大对保护水源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这一思想和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娃娃抓起, 水污染是危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 因此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亦应重视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这一影响民生, 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严重性的警示性教育。

6.2 加大在治理和维护水源中的高科技的投入。

我国在国家基础设施方面虽然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物力和高科技的成果运用。但就目前我国水源保护得现状来说仍然显得投入不足。要从水源污染的四大原因入手, 把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源头彻底截断。包括控制工业三废治理, 严格控制农田化学性污染, 居民生活废水, 医院污水处理。

6.3 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和国际接轨, 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

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篇2

为切实做好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日,我局对县城城北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周边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现将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主要针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一是饮用水水源地周边、上游及沿河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企业以及其他涉及危化品生产、使用、贮存的单位;二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医院的生活污水、居民生活垃圾等非工业污染源;三是可能会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的道路交通隐患点位;四是危化品运输工具。加强对可能造成城北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污染的污染源全面掌握。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县医院和客运公司家属楼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排污口设置在河道内,容易造成水体污染。解决对策:我局已对排污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将排污口改道。

2、河道沿岸的东泰废品收购站废品存放问题。废品里面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遇到下雨时容易造成污染物流入河道。解决对策:我局已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按期搬离。

3、宁江人家休闲山庄的餐饮污水排放。宁江人家位于城北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上游,是一家以餐饮娱乐为主的休闲山庄。生活污水的排放,并未采用污水处理设备,对水体也可造成污染。解决对策:责成其尽快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并应经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放可排放。

安全水源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农村饮水问题日益严峻,面临着水质差、水源短缺的现象,使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维护广大群众基本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以必须提高农村饮水安全重视度,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并详细分析水资源优化的相关内容,希望以此能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建设。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优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的现象逐渐加剧,造成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受到重大威胁,限制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为此联合国颁布一系列措施,改善这一难题。经过长期的发展努力,饮水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饮水安全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饮水难题,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为此,笔者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为我国饮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饮水安全中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属于民生问题,需要上级政府和下层百姓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改善饮水环境。由于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就要求建筑单位设计出合理的资金筹集举措,可以按照国家补贴为主,农民缴费为辅的原则,共同承担饮水工程的建筑费用。政府结合城乡发展要求,增加财政收入,扶持引导施工建筑方向;人民在经济许可范围内,承担适当的劳动和资金帮助[1];此外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成本筹集机制,确保饮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工程方案。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工程核心内容,综合考虑季节性缺水、基础设备简陋、水质差的问题,重点进行解决。并且详细调查当地河流信息,建设规模集中、城乡一体的饮水工程,实现饮水村村通的目标。在研究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环境基础上,确定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建筑类型和供水方式,坚持“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最终作出正确决策,避免因失误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

(三)施工的管理运行。在落实工程建筑前,要走访调查群众的意见观点,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要求,并根据这些内容,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将其彻底落实到施工步骤中,以此规范施工队伍行为。在确定工程方案设计时,按照农民承受水价的能力,选择成本费用低,管理操作方便的方案。在施工之前,明确水价标准、管理运行机制、所有权等问题,采用新型工艺材料,提高工程运转水平,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把关,选择专业技术高超的施工队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购买正规的材料设备,等到竣工后,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四)保证饮水质量安全。在饮水工程建设时,不但要保证充沛的水源,而且要提高水质的重视,只有做好水量、水质工作,才能更好的满足农民用水需求。要对水质进行彻底检测,确保碘、氟等污染物的数值在规定标准内[2],并且兼顾长远利益,保持水源的长效性和实用性。另外使用净化设备,对污染水源实行净化处理步骤,在水源附近设立工作室,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饮用水质量达标。

二、农村水源优化配置的分析

对农村水源进行优化配置,首要任务是合理分配各区域水源情况,并掌控经济成本,解决地方饮水安全问题。水源优化配置的特点是,操作执行简单,目标准确单一,由此可得出“线形规划”模型最适合处理这一问题,在数学领域,线形规划的方程表达式如下:

其中方程式的系数要满足线形函数的要求,且价值系数符合单一性标准,该方程式的主要作用是计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所需的总供水量。但是在农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为了更好实现水源优化配置,在现实供水中,经常会发生多个水源地给同一地区人群供水的现象。通过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并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是面对特殊情况,要结合实际对供水地区进行重新划分,使水源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优化配置水资源,第一,对现有地表水实行详细调查记录,其中包括运行状况、基础设备、工程规模布局等,综合这些因素采取整治手段,对供水区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村镇的管理使用范围。第二,严格控制水源周边区域的水质管理,杜绝有机肥、垃圾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存放,以免水源遭受破坏。第三,建立健全饮水安全检测系统,卫生部门、水利部门等相互配合,共同完善监测体系。第四,供水单位实行权责统一制度,明确人员的任务和权利,保障信息畅通无阻[3],定期维护保养基础设备,及时更新技术方法,挖掘潜力增强供水性能。

(二)为确保水源达到国家标准,第一,必须坚持高标准、因地制宜、统一设计规划的原则,从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第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对施工技术进行指导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第三,树立责任意识,将水源管理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严抓严打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第四,加强对管理体系的研究,以提供优质水源为目标,服务群众为宗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市场体制的管理制度。第五,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水源情况,设置水价范围,以保障饮水安全工程发挥自身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水源是生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任何物品都无法替代的生活必需品。政府不断出台颁布法规政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饮水安全建设,所以要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对监测环节严格把关,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后,再将水源输送到千家万户。本文通过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研究,以及水源优化配置分析,希望能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一些积极意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山,吴义泉,谢元鉴.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江西省赣州、吉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调查[J].水利发展研究,2012,05:22-26.

[2]翟愛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5:237-239.

城市消防水源的安全管理 篇4

关键词:消防水源,设施,建设,管理

前言

目前我国的消防水源的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使用状态下, 存在着管理和使用不是一个整体的状况, 因此应该从源头开始抓起, 在城市中的消防安全实施进行安装时, 应该安排消防部门的人员进行实践与参加, 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进行督促与验收;在安装设施完毕时, 也应该交付消防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还有就是应该注意城市的供水部门应该经常和消防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 也应该协力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管理和使用脱节的问题。在消防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定期检查的制度, 这样就可以检查消防水源设施是否被损坏, 避免消防过程中造成损失, 而出现事故。

1 消防水源状况对扑火救灾的影响

消防水源是指在出现火灾事故中所利用的水资源, 其中一种是天然的江河、湖泊和一些自然的水资源;另外的一种是消防设施安装的消防栓, 这一部分是供给消防车及其他设备取水用的灭火水源。其实就是在发生火灾时, 运用水源进行灭火的过程。在利用消防水源救火的过程中, 消防水源的建设和管理是扑救火灾的重点, 如果水源出现了问题, 或者供水量的不足, 水压的不够, 消火栓的布局不合理, 以及消火栓被损坏等, 这些都会影响火灾的扑救, 造成更大的伤害。尽管当火灾发生时, 救火车的车辆装备的如何好, 人员的配备多么的多, 对于火灾现场无法进行控制都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和后果。所以, 一些城市的建设非常完善, 但是很多城市在城区内却缺乏消火栓的设置, 一旦发生大型的火灾, 就会失去扑救工作的主动性, 在长远路途中运送水源的过程中失去了扑救时机, 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 城市中消防用水的设计和设置对于城市的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在城市中, 一定要重视消防水源及设施的建设及管理, 消火栓的布局是否合理, 是否可用, 以及水量的充足性等都要十分的注意, 所以一旦出现火灾, 在附近有充足的消防设施, 利用前期的消防水源设置, 及时的对火灾现场进行扑灭工作, 就会挽救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减少火灾所带来的损失。

2 城市消防水源及设施现状

近些年来, 许多大中型城市都不断的加大对消防费用的投入, 以及对基本的消防设施的完善, 所以整个城市的消防设计总体上都比较完整。但是由于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不同, 消防的基础设施上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般,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 在某种情况下, 由于经费的问题而导致消防设施中的消防栓设施投入的比较少。据调查, 大中型的城市中, 普遍的消防栓购进量都达不到标准, 对于消防的投入较少。另外消防站的数量也远远的达不到国家的标准, 城市的消防站应该按照责任区保护面积的规定平米数设计消防站, 这样消防队接到命令后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火灾的现场。在城市中, 城市的道路也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形势要求, 有一些老城区, 路面比较狭窄, 消防车根本抵达不到现场。还有一些市政的消火栓布局不是十分的合理, 主要的原因是对消火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的意识到, 导致建设消火栓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执行, 有些消火栓建设之后也并没有管理, 也没有对消火栓进行维护及保养, 废弃的消火栓得不到更换, 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能影响城市消火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也影响着城市对火灾侵害的预防。

3 加强城市消防水源建设、管理的途径

加强城市消防水源的建设和管理, 这样才能为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做好充足准备。其实在我国的古代的时候就有这个先见之明, 在古代的时候, 都是用水池备水, 来预防火灾的发生, 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迅速, 自来水的设施的兴建, 出现了近代消防水源———消火栓。时至今日, 消火栓已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安全设施了。对消火栓的建设、管理的有关内容, 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法规和标准中, 做了明确的规定, 我们要在此基础之上,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施。虽然由于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或客观的原因, 影响了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管理, 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只要拥有良好的城市水源消防管理, 就能做好城市的消防工作。

4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 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

目前, 国家的消防法规对消防水源的建设及设施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但是由于各个城市的情况都不是很相同, 有的地区水资源比较的富足, 有的地区则缺乏水资源, 所以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消防规定, 也应该按照当地的民情, 制定出消防水源的建设及规划, 才能更好的实施消防水源的建设。在新城区建设的同时也应该解决好消防水源及设施的问题, 不要留下弊端, 要坚持的做好消防水源的建设, 逐一的完善每一个细节。如果不能立即投入建设的, 要把原有的消防栓进行良好的维护工作, 并做好保养工作, 使之能达到可用的状态。因此, 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标准, 认真并安全的完成每一个消防措施的建设, 做好城市消防水源的综合设置, 确保城市安全性。

5 总结

消防水源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中也要保证消防水源的设施费用的充足, 政府在每年的预算中对消防水源的设施维护都要有专项的经费, 这样才有利于维修及养护好消防设施。做好消防设施的维修和保养的这笔钱与火灾的损失想对比, 还是比较小的, 所以不要因小失大。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消防水源建设与管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爱护公共消防设施的意识, 自觉保护消防水源, 积极同破坏消防设施的行为作斗争。对成绩突出的先进人物, 大力弘扬, 逐步形成一个全社会重视消防安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炳坤.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M].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1]王炳坤.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M].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

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井设计论文 篇5

[摘要]文章详细阐述了七爷艾力嘎查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井的设计内容。

[关键词]饮水安全;水源井;设计

1工程概况

七爷艾力嘎查隶属于科左中旗乌斯吐苏木,总面积为17.34km2,其中,耕地面积850hm2。科左中旗位于大兴安岭东南边缘,属西辽河平原的东北部分。有西辽河、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流过,其中,新开河自西向东,折转东南纵贯全旗。沿河地势起伏。七爷艾力嘎查供水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短促回暖快,刮风日数多,蒸发大干旱;夏季短而炎热,受季风影响雨量集中,雨热同步;秋季短暂降温快降雨少;冬季寒冷而漫长。多年(1959~)平均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423.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897.4mm(20M蒸发皿),最大冻深度1.8m。无霜期138d,最大风速24m/s,多年平均风速4.0m/s。

2水文及水文地质

科左中旗乌斯吐苏木七爷艾力嘎查境内境内主要河流为西辽河。西辽河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6.51亿m3,保证率P=50%的多年平均径流8.29亿m3;保证率P=75%的多年平均径流4.55亿m3;保证率P=95%的多年平均径流1.52亿m3。供水区所在区域普遍分布第四系孔隙潜水和上第三系层间孔隙承压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组)主要为中更新统大青沟组中粗砂、中细砂层、次为上更新统顾乡屯组中细砂、粉细砂层。含水层累积厚度60~80m,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降深5~10m),水位埋深一般2~5m。上第三系孔隙承压水,为大安组、泰康组由粗到细的`两个韵律层分别组成含水层与隔水层。承压水头较浅,为4.0~4.28m,径流条件好。埋藏在20~160m以下,是区内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3设计参数

(1)工程类型。供水量32.67m3/d,小于200m3/d,本供水工程为Ⅴ型。(2)供水保证率。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为95%。(3)用水标准。居民生活用水定额55L/人d,管网损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计算,设计年限15a,人口自然增长率3.47‰,定时方式供水时变化系数3.5,日变化系数1.3。供水范围为科左中旗乌斯吐苏木七爷艾力嘎查,现有512人,设计供水人口540人。(4)设计规模。供水规模由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等组成。

4供水方式

供水区采用集中式供水,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

5水源工程设计

广开淡水新水源 篇6

淡水是数亿人民生产、生活乃至维持生命而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须臾不可或缺。然而我国是个相当缺乏淡水储供的人口大国。据报道,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10多个供水严重不足,全国每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据央视新闻披露);到2030年14亿人口,届时即使充分分节水,预计缺水总量将高达1300--2300亿立方米(据水利部翟副部长透露)。近年来广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然仅可救部分地区和城市缺淡水之急。据说调水质、量已近极限,开发难度极大。必须以创新的科学发展观解决。

我国淡水储供日趋紧张,引起了全国人民和众多专家的关怀。按照当前陆地淡水的严峻形势来看,现存大量谈水污,能较安全供用的淡水又极为有限,的确有即将“枯竭”之虑。然而创新观念,未雨绸缪,是会有出路的,在现有措施(即节水、治污、商水北调、开采地、下水和海水淡化等)基础上,我建议:(1)以自然辩证法创新科学发展观;(2)建立淡水“立体循环时”空观,即(A)建立陆水、海水、云水网络淡水体系:(B)建立液态、气态、固态多态体系,拓展眼界,或可找到陆上淡水不会枯竭、用尽的广阔出路。

放眼宏观大地,所谓的淡水资源还包括雨水、雪水、冰水和地下水等,每年冬夏,遍布全国,其量特大,若有计划地分别施以新科技,积极采储供用,极为可观。

一、关子采集雨水

我国北方、西北少雨而干旱地区,近年来虽增挖了不少水井、水窖,但采雨储供效低,须进一步科学细化开发:每年秋后,省市县水利和农业部门可深入乡镇调研规划,以村庄或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采集雨水工作。

1、关于地面积雨工作。首先我们婪转变对雨水的“自然主义”观念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只让每个水塘、水窖、水井、水库自然而孤立地接落雨水,其量极小;应该重新明确雨水伪两个特点;一是每次降雨是自然撤落于一定围的面,自动汇积量小,容易蒸发和流失,人若主动设法科学汇集、导引,就可最大限度地采集它;二是雨水是液态流体,总是自高处自动向低处流动,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我们要根据地面倾斜走向,或以自然倾斜,或施以人工倾斜,千方百计不让雨水散失,尽量引之流入水塘,或水窖、水井、水库,或使汇入水凼、水洼、水沟、湿地。其间,可以相连的即设法沟通,以免渗入地下或蒸发消失。如此即可增加淡水储供食用。

2、关于山坡土坡积雨工作。首先要树立积雨与固坡粕结合的治水治山观念,在严防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常年雨势雨量实际,可在适当地段坡段修筑梯田式的梯层小拦水坝。(1)以自然坡漕或坡沟、坡谷为主,自上而下,逐建设若干梯层山石水泥结构小拦水坝,每层坝底垒成中间向上拱起之“虹”形规墙,应足可经受山水泄入冲漫,水坝容量和坝墙高度,须上层小于和矮于下层,逐而增加,以防高层坝破冲垮下层,至地面或相应设水塘承接坡沟水坝满溢之拱以积储供用。(2)各坡沟水坝两边,须分别垒砌山石水泥“田埂”式十字坡壁,以固坡坝城体,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如此一举两得,实乃为民为水为山的造福举措。

二、关于聚雪汇水

我国落雪较多的地域,特别是北方和西北数省区,每年雪期较长,雪量特大,这里也须转变对广宇大雪的非科学观念和无所作为消极态度,应视之为河设法集愤的谈水宝贵新资源之,一。落雪千立方米厚度时,即可开始逐日逐月进行聚雪汇水。 (1)有铲雪机或铲土机条件者,可将大雪事先做成较大雪团雪块(切忌不要沾带泥土);只有拖拉机或汽车者,可做较小团块,便于装卸,可将这类大小雪体推运入原有水塘、水库或坑凼、洼地、湿地聚汇储之。(2)运雪入原有水窘、水井者,保可运送粉状散雪,便于随积随化;若投入大雪团块,易于堆满,化水量少,且难供随时取水饮用。(3)各雪区或根据、需要与可能,愿扩大聚雪汇水的,可在雪前适当增筑若干水窑或较大水塘,乃至小水库,似储供更大量的化雪淡水。(4)雪地雪期开展聚雪汇水活动,须高瞻远瞩,不仅应视为大增淡水的创造性劳动,而且还是长期冬日的有益健身运动;各地不应组织短期“突击”,须劳逸结合,适当安排。

三、关于采冰化水

我国冬季冰雪覆盖众多大小河流水系,结冰期长,甚至形成‘冰患’,往往还以爆冰防止冰灾;同时长期舌量冰块淡水任其流入大海成化,极为可惜。对此,我们仍须创新观念,科学看待待有所作为,无论犬河小溪只要结冰,因地制宜适当采冰化水,即可大增淡水储供。(1)若展国家出资,市县水利。农业部门出面组织领导,开展有报酬的采冰、碎冰、运冰于大小水库可化增大量淡水以备抗旱和养殖之用;(2)以村庄和集镇为单位,组织领导群众义务采冰、碎冰、运冰、储冰于各自所属之水窖、水井(投久水窖、水井的冰块必须块小,以免堵塞),水塘、水凼、水坑、水洼以及谷地与湿地,均可大量化增淡水储供,何乐而不为?(3)河水结冰,冰下淡水仍逐流不止,故可多次反复采冰,应视冰化速度、地处容量的需要与可能,冰封期内可适当安排若干次较大的采冰活动,总之应尽力截住冰水入海,增加各地冰化淡水的储供量,以满足全年用水目标;(4)各有关地区行政和职能部门,除对广大人民群众说明采冰化水增储淡水的现实巨大价值意义外,还须对整个采冰活动“约法三章”:一要科学采碎运储冰块化为清洁淡水;二在整个采碎运储冰块化水活动过程注意安全;三须严防在此活动中污染有关河水水系和冰块、冰水,确保冰化水质卫生安全。

四、关于“引洪入地”

这是在涨水;洪水期间现实国情可行而又急需的特大淡水“开源节流”新举措。我国每年雨量较大的地区,其江、河、湖系淡水吞吐大量涨水(超过正常水位)和特大量洪水(超过警戒线水位),最后却都通通任其入海咸化。据统计,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36%,年均入海水量约为94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淮、海、滦等河经流总量,的5倍,居世界第四位;若加上全国其他大中型河湖水系雨洪入海的淡水,其量更是大得惊人,这真正是我国已有淡水极为可惜的天大“浪费”!对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引洪入地,变泄为蓄。

1、其优越性不言而喻:(1)引洪(涨)入地,较地面“分洪”纳水量更大;(2)可免除地面分洪淹损大量土地、物资、人力、财力乃至生命财产之害;(3)可将特大量涨水、洪水转引入地,长期储供;(4)。大量补充地下水位,减防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而盐化耕地等。

2、此“引洪入地”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不可行。今以长江为例谈谈引洪入地工程。(1)先须在水道、或从宜昌到洪湖水段两岸附近,用超声波等测量仪器,勘探沿江地下地质结构,准确了解和掌握地下水情,或无水而为地漕、地沟、地洞。地谷等自然空间,以备引洪入储之用;(2)经过现代水利新科技的勘测、研究、论证、规划、布局、设计,可视这一带地下纳水量地况的实际,选址构筑引洪入地的闸坝枢纽一如果荆江分洪大闸附近地下存在可供泄洪的广大自然空间,即可改变地面分洪转为地下泄洪储淡方式,就可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洪泛”威胁; (3)如果还须“以防万一”,或可在武汉至九江之间选址(如果这一带沿江两岸存在广大自然空间)构筑引洪入地设施,加大下游防洪力度;(4)还可在南方至上海一带沿江两岸,适当选址构筑闸坝,既引洪入地,也引涨水入地,虽无多大防洪作用,却有节储洪尾和涨水的作用,以补充东吴大地地下水位,减防这一带地面沉降。

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内涵及污染原因 篇7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而农村饮用水源是饮用水安全的核心。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城市轻农村、重地表轻地下、重规划轻保护、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1]。因此, 理解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内涵, 全面、客观地剖析饮用水源污染的原因, 对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地质结构和监管体系5方面剖析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1 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内涵

笔者认为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应从水源的水质、水量、保证率、备用水源和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5方面进行理解。

1.1 水质安全

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是指水源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如果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水要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净水构筑物会增加, 制水成本上升。如浙江嘉兴石臼漾水厂原水取自新睦塘, 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比较严重, 属Ⅲ~Ⅳ类, 尤其是耗氧量等指标最高值己劣于Ⅴ类标准, 所以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了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预处理, 降低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指标, 但运行管理较为复杂。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和饮用水处理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饮用水源的水质是否达标成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农村饮用水源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氟超标、砷超标、苦咸水和污染水, 其中污染水尤其严重。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到2005年底, 饮水水质不达标人数有21 959万人, 占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70.4%;其中8 982万人饮用污染水, 占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28.8%。所以, 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因素对饮用水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1.2 水量安全

农村饮用水源的水量安全是指水量符合由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11月颁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和《村镇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的水量标准, 满足家庭的生活、牲畜等基本的用水需求。农村饮用水以居民生活用水为主, 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用水。由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的分布极度不平衡, 南方降雨较多, 水资源量相对丰富;而北方降雨偏少, 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农村饮用水的使用量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合理规划, 考虑可持续的供水量。因此, 农村饮用水源的水量安全是饮用水安全的硬指标, 同时考虑水源水量的季节性特点。

1.3 保证率和方便程度

农村饮用水源水量的保证率是指水源地的水量供给, 在经过净水处理后的水量达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规定的水量标准, 符合标准的供给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百分比。《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规定, 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用水方便程度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人力取水时间要求, 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 min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 min为基本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 有条件的地方, 供水到户;暂无条件做到供水到户, 分步实施。分散式供水在保证水质的条件下根据水量实行就近的原则。

1.4 充足的符合水源水质标准的备用水源

农村饮用水源的安全不仅要考虑正常情况下的使用, 而且还要考虑当出现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导致的水源短缺。现在城市中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水源应急预案, 但在农村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进行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饮用水规划、建设过程中, 要留有备用水源, 作为应急之用,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缺乏备用水源, 一些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会大大降低。平时做好农村备用水源的开发和保护, 保障水源的水质、水量安全, 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1.5 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 由于企业环境违法、安全生产事故等多种因素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对饮用水源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如2004年沱江污染事件, 造成上百万群众饮用水源受到污染;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更是影响下游几个城市的群众饮用水源;广东北江、湖南湘江镉污染事件都严重威胁大中城市的饮用水源安全。突发性环境事件造成的水污染是饮用水源安全最大的杀手, 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综合性法律法规, 现阶段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因此,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 需要强化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 让农村居民积极投身于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同时建立水源保护区制度, 划分水源保护区, 制定水源保护的相关措施, 禁止各种破坏水源生态的行为, 实行水源保护责任制, 落实到人, 调动村民保护水源的积极性。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持续性供水的坚强后盾, 也是整个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坚实基础。

2 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包括废气、废渣、废水, 其中废水是最突出的, 我国农村水污染最大的来源就是乡镇企业, 由乡镇企业废水导致的饮用水源的污染比较普遍。

(1) 废水。

工业废水是农村饮用水源的主要污染源,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特别是沿海工业发达地区, 非常突出。工业废水如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废水等排入到农村水体中, 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主要原因是农村乡镇企业众多, 大多数为技术水平低且没有废水处理设施或者不完善的高污染企业, 环保意识淡薄, 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提高短期的经济效益, 导致大量的废水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而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 造成水体污染, 严重地影响农村饮用水的水源。如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 原因是偷排污水引发水源污染。

(2) 废气。

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与空气中的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与水蒸气等物质进行结合导致降雨水质污染。如酸雨, 随降雨一起到地面, 一部分降雨渗透到土壤中, 另一部分降雨通过地表径流, 流入到农村河道中。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使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源水显酸性。浙江省是全国工业比较发达的省份, 也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省份, 省内很多水库、水塘等都遭受酸雨的危害。从《2008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降水pH值年均都在5.60以下, 平均为4.35, 比2007年上升0.03, 平均酸雨率为92.2%;32个省控城市中有26个为重酸雨区, 6个为中酸雨区;从降雨化学成分的分析看, 属燃媒燃油过渡型酸雨。所以浙江很多城乡的自来水处理中, 通常要加碱进行中和处理, 调整饮用水的pH值。

(3) 废渣。

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 在乡镇企业中经常露天堆放, 经风吹雨淋, 废渣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雨一方面直接渗入地下水中, 另一方面随雨水径流流入到河流等农村地表水体中。如有的地方开采富氟萤石矿, 大量含氟的矿石碎屑遗落至河道中, 经水溶解, 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采矿、选矿与冶炼工业废水、废渣污染, 造成饮用水砷和含盐量超标。同时, 有些废渣采取填埋方式处理, 由于防水处理不达标或者填埋池破裂等原因, 渗滤液渗透到地下水中, 导致农村地下水源水的污染。

2.2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对饮用水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氮、磷、高锰酸盐指数、有机污染物质等指标。农业对饮用水源的污染一直被人们忽视, 污染源主要有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 在雨水径流的作用下, 流入到乡村河道等农村水体中, 污染水源。

(1) 化肥。

我国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 但消耗了世界30%的化肥。由于土地的超强度利用, 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导致化肥的利用率较低, 引起农业水体、土壤环境质量出现衰退, 造成环境污染。每年施用到农田中的化肥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 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 磷肥为10%~20%, 钾肥为35%~50%[2], 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 进入水体, 直接间接地污染农村饮用水的水源。

(2) 农药。

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频繁发生, 农药的使用量很高, 但利用率不足30%。据调查[2], 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 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 若是液体, 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 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 5%~30%的药剂飘游于空中。农药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农药中的化学成分复杂, 特别是一些有机物, 在自然界中自身降解速度很慢, 特别容易造成农村饮用水源中相应指标超标。农村饮用水处理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相对不足, 净水处理过程中这些物质难以全部去除 (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质评价体系中严格被限制甚至禁止) 。所以, 农药的使用不当对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 畜禽粪便。

近年来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畜禽粪便在养殖场一般都没有经过处理, 直接排入水体或者用作肥料。经济合作组织 (OECD) 2007年7月17日的报告称:中国主要城市水质近一半不完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污染源当中, 最主要的是粪便排污, 其次为工业和农业化学污染[3]。从养殖场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以及氮、磷等,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污染饮用水源。

2.3 生活污染源

在2006年第5届世界水大会“农村污水处理国际研讨会”上, 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兵弟介绍:“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 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由于农村供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几乎一片空白, 导致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垃圾随便丢弃, 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农村地区有的供水井周围不到10 m有厕所、畜禽场、垃圾、农田等, 丰水期时, 雨水冲刷地面污染源, 渗入到水井或者饮用水源中[4]。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到2010年,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提高10% 以上。”可见, 政府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

2.4 地质结构

受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矿等人类活动影响, 部分地下水有害矿物成分的浓度偏高, 如氟、砷、铁、锰或含盐量超标, 造成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超标, 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

氟在自然界中以氟化物形式存在于多种矿物中, 且大部分氟化物易溶于水, 在水力作用下, 易沉积在地下水径流不良的冲洪积平原、河套或低洼地形区的地质构造中, 造成地下水氟含量超标。饮用水砷超标主要是由于在成岩成矿构造中, 有色金属矿体普遍伴随砷元素, 矿物风化后随降水进入地表水, 渗入地下, 并在低处富集, 致使水中砷超标。由于地质构造中成土母质含盐较多, 造成水的矿化度高;或是由于地势低洼, 排泄不畅, 水位埋藏浅, 在蒸发、浓缩作用下盐分大量积聚, 形成苦咸水。内陆苦咸水大都处于盆地及地势低洼地带。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显示, 全国农村饮用高氟水 (氟化物含量大于1.5 mg/L) 人口为5 085万人, 其中, 含氟量大于2.0 mg/L的人数为3 000多万人;全国农村饮用高砷水 (As含量>0.05 mg/L) 的人口为289万人;饮用苦咸水 (TDS值>1.5g/L, Cl-含量>450 mg/L, SO42-含量>400 mg/L或总硬度>700 mg/L) 的人口为3 855万人, 饮用溶解性总固体TDS值>2 g/L的苦咸水人口为2 400万人。

2.5 农村饮用水源监管体制缺失

目前关于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至今没有, 1989年5部委联合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是我国现今唯一一部最为集中规定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部门规章, 但由于制订年代较早, 法规级别较低, 只能对我国饮用水源保护起到一种指导作用。饮用水源的监管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交通、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机构, 按照各自的职责, 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但在县以下的乡村地区却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农村饮用水源主要分散在村落或村落间的水体, 由于镇、村等机构对饮用水源监管的部门设置显得十分混乱, 职能不清, 环保执法更是形同虚设, 饮用水源基层的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没有形成完善的有效的饮用水源监管体制。农村饮用水源因监管体系缺失导致水源地生态环境恶化, 不断被污染, 这在工业发达的乡村特别突出。

3 结 语

理解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内涵十分必要, 可以加深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认识。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原因很多, 主要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地质构造、管理体系缺失等。水源的污染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要保证农村居民饮用水源的安全, 根本上需要制定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必依, 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 同时增加投入, 加强水源保护的宣传, 提高居民水源保护的意识, 对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农村饮用水源安全是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核心。在阐述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内涵的基础上, 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地质构造和监管缺失5个方面剖析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工业污染源,地质构造

参考文献

[1]张文锦, 唐德善.我国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研究[J].人民黄河, 2009, 31 (8) :55-56.

[2]郭廷忠, 张超, 张丽君.中国农业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4) :1 773-1 775.

[3]蔡庆华.中国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考[J].环境保护, 2007, 14:46-48.

[4]钟华平, 谢石连.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11) :99-101.

[5]王思羽, 石自堂.地下水环境污染及植物修复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10) :39-41.

[6]史伟达, 崔远来.农业非点源污染及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5) :60-64.

[7]卑志钢, 胡铁松, 刘镜婧, 等.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12) :15-18.

[8]殷春霞, 许复初.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及防治对策[J].节水灌溉, 2009, (3) :33-34.

[9]王有宁, 赵丽艳, 周海儒.青海省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节水灌溉, 2009, (7) :34-36.

论农村饮水安全及水源地保护办法 篇8

一、农村饮水的现状及问题

农村饮水主要的评价指标包含水量、水质、饮用是否方便和保证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更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 农村供水保障水质安全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成的重要内容, 饮用水安全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饮用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质问题, 造成水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工程供水水源和工程管护区没有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未能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逻管护和对一些设备的管修和消毒处理;二是一些突发性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或分散区域内的地表水的污染,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剧, 饮用水问题已成为威胁农村居民生活安全的当务之急;三是干旱性缺水或是季节性缺水, 这一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二、造成农村饮水安全的原因

造成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源地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剧, 工业“三废”成为影响水源的主要因素;二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大量、过量的使用化肥对地表水的污染相当严重;三是供水管理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资金投入力度还需跟紧;四是农村居民对用水安全意识不强, 在认识程度上存在偏差, 更不能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办法

㈠选择不宜被污染的水源地

水源一般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 且净化水质的成本较高, 地下水水源易于防护, 卫生条件相对较好, 经济成本较低, 但地下水短缺或水中含氟铁等物质过高时水会出现苦咸等现象, 这样一来成本较高的地表水才会被无奈选择。因此,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单位要加强供水水源的有效管理, 对水源地进行定时巡逻维护, 并及时发现影响水源安全的主要原因, 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㈡严格把控水源工程关

供水工程开工前应建立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 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后再动工兴建。尽量采用全封闭式水源构 (建) 筑物, 生产建筑物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任何生活建筑区或居民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污水管道、垃圾堆放或粪便、废渣等。

㈢供水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供水单位应设置水净化、消毒设施, 在大型水厂或供水管理总站、分站建立常规水质检验室, 配备相应设备及检验人员, 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供水设备和消毒产品。

㈣强化检测检验制度

加强完善供水水源和供水单位的检验制度, 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水质的监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同时通过加强行政监管, 强化县级以上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检测网络, 加强对水质的日常监测, 并配合卫生部门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 从而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

㈤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制

农村的用水较为分散且形式多样, 如一些私自接水、窃水者, 拒不交纳水费者, 私自拆迁供水设施和损坏设备者,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擅自修剪构 (建) 筑物者,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者, 如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将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供水单位责令其限期改正, 还可采取停止供水、予以罚款等措施,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结语

安全水源 篇9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国家兴建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输水渠起于丹江口水库,沿途经过河南、河北两省,最终输送到京津地区。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决定着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保护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以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目标,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保持规划》、《河南省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等。 目前,学者们更多地在研究水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1,2,3], 而针对具体的水资源安全评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仅有少数学者提出了针对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但也仅是对水资源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从多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4,5,6]。

对水资源安全的评价方法,近年来学者们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价: 集对分析模型[7]、距离指数—层次分析综合法[8]、多目标的模糊优选模型[9]、 模糊综合指数法[10]等。由于影响水资源安全的因素复杂繁多且具有模糊性,再加上南阳水源区( 简称“水源区”) 是跨区域调水的重要源头这一特殊性,因此本文采用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水资源的供需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和饮水安全、灾害控制安全四个方面对该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行评价,以求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研究区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南阳水源区地处河南省的西南部,包括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邓州市3县1市, 面积达6512. 78km2。该地区的北部、中部为中低山, 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南部为丹江口库区的丘陵地带。 该地区的土地主要为石灰岩土质,岩体裸露,土层薄, 土壤侵蚀严重,水源涵养和蓄水保持土壤的能力较差, 水土流失严重。

该地区年均降水量800mm,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45% 左右。同时,该区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源头———丹江口水库的上游地区, 因此该区域的水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水质安全、水资源安全输送、工程效益等重要问题。

3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

3.1指标体系的构建

水资源安全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涝、水质污染等,并由此给人类造成的损失[11]。水资源安全内涵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社会外延三个方面。其中,自然属性是指没有人类任何干预下的干旱、洪涝等水资源安全问题; 社会属性是指水资源循环受到人类干预所形成的水质污染等安全问题; 社会外延是指由水资源安全所引发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安全等问题[12]。

本文在总结目前学者们对区域水资源安全所做的评价体系的前提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8,12],将该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分为以水资源安全评价为目标层,以供需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和饮水安全、灾害控制安全为准则层,以水资源条件、水资源供给等为要素层,以水资源储存量、人均水资源量等27个指标为指标层的多层次评价体系( 表1) 。所选取的27个指标都具有代表性,既能反映该水源区当前的水资源状况,又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现实要求。笔者在参考了韩宇平、黄乾等学者关于区域水资源安全指标等级划分标准的前提下[9,13,14],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长期以来各个指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能真实反映该水源区水资源状况的指标分级标准( 表2) 。

3.2指标权重的确立

指标权重确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水源区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可信度高低。因此,笔者对表1中各个层次的两两指标相对重要性做成问卷形式,邀请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专家和学者按照1—9标度法对各个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经过分析汇总后构造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然后结合层次分析法软件( Yaahp) ,在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 表1) 。

指标的权重值主要包括指标层对要素层的权重集UCi( i = 1,…,9) 。以UC1为例: UC1= [WD1,WD2, WD3,WD4],以此类推UC2 - 9。要素层对准则层的权重集UBi( i = 1,…,4) 。以UB1为例: UB1= [WC1, WC2,WC3],以此类推UB2 - 4;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集UA =[WB1,WB2,WB3,WB4]。

注: 表中原始值来源于 2013 年《南阳水资源公报》、《河南省水资源》、《南阳市统计年鉴》、《河南省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经过处理得到。

4研究区水资源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对受多种不确定性模糊因素影响的事件做出的较全面的决策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确立因素集、评价集,计算各个指标对评价集的隶属度进而构造出模糊关系矩阵,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4.1确立因素集、评价集

4.1.1因素集的确立

如表1所示,可将水资源安全的评价系统划分为由4个子集所构成的因素集: A =[B1,B2,B3,B4]= [水资源供需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和饮水安全、 灾害控制安全]。其中,子集B1包括3个次子集,即B1=[C1,C2,C3]=[水资源条件、供给、需求],以此类推B2、B3、B4; 次子集C1包括4个指标,即: C1= [D1, D2,D3,D4]=[水资源储存量、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水资源量、年平均降水量],以此类推C2、C3、C4、C5、C6、 C7、C8。

4.1.2评价集的确立

按照指标划分标准将评价集确立为5个等级: E =[e1,e2,e3,e4,e5],即[很安全、安全、基本安全、轻度不安全、重度不安全]。

4.2评价集隶属度和模糊关系矩阵的确定

4.2.1隶属度的确定

隶属度指的是指标层的各个指标分别隶属于评价集中5个评价等级的大小,包括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4.2.2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就正向指标而论,越大越有利于水资源安全的指标。若指标Di的原始值PDi介于Si,en与Si,en + 1之间且PDi靠近Si,en + 1,则指标Di对en + 1的隶属度为:对en的隶属度 为:若PDi大于Si,e1则指标Di对e1的隶属度为1,而对e2、e3、e4的隶属度都为0; 若PDi小于Si,e4则指标Di对e4的隶属度为1,而对e1、e2、e3的隶属度都为0。对负向指标,即越小越有利于水资源安全的指标。若PDi介于Si,en与Si,en + 1之间且PDi靠近Si,en,那么指标Di对en的隶属度为:对en + 1的隶属度 为:若PDi小于Si,e1,则指标Di对e1的隶属度为1,对e2、e3、e4的隶属度都为0; 若PDi大于Si,e4,则指标Di对e4的隶属度为1,对e1、e2、e3的隶属度都为0 ( e1、e2、e3、e4分别代表非常安全、安全、基本安全、轻度不安全、重度不安全) ; PDi表示Di指标的原始值; Si,en表示Di指标所对应的en的等级值; Si,en + 1表示Di指标所对应的en + 1的等级值; rDi,en表示Di指标所对应的en级的隶属度; rDi,en + 1表示Di指标所对应en + 1级的隶属度,n = 1、2、3,i = 1、 2 …27 。

4.2.3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对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河流水质级别,笔者通过对流经南阳水源区的三条主要河流( 老灌河、 淇河、淅河) 的实地考察,并通过百分比统计法[15]来确定隶属度。即对该地区的10位水文工作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2人认为三河流水质属于Ⅱ级,8人认为属于Ⅲ级。结合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确定出河流水质级别对与各级评价标准的隶属度分别为0,0. 2,0. 8,0,0。

4.2.4模糊关系矩阵的确定

根据上面关于各指标对于各评价等级隶属度的阐述,我们可确定出各个要素层系统的指标对于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程度的模糊关系矩阵,也就是单因素评价矩阵:

4.3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由指标层至要素层再到准则层最终到目标层逐层进行评价,具体步骤为: 首先,根据指标层的权重集与相应的模糊关系矩阵合成,得到要素层系统对于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程度的模糊关系矩阵。

本文以Rc1 - 3为例:

同理可依次计算得到Rc2、Rc3,则:

同理可依次计算得到Rc4 - 5、Rc6 - 7、Rc8 - 9。然后,根据要素层的权重集与要素层的模糊关系矩阵合成得到准则层系统对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的模糊关系矩阵。

本文以RB1为例:

同理可依次计算得到RB2、RB3、RB4,进而组成准则层系统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根据准则层的权重集与准则层系统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行合成进而得到目标层的模糊关系矩阵即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最终结果: E = UA × RB= [0. 309 0. 093 0. 141 0. 169 0. 265],

4.4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计算结果可见,该水源区对很安全状态的隶属度最大为0. 309,这说明该水源区的水资源处于很安全状态。但同时该水源区对重度不安全和轻度不安全的隶属度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0. 265和0. 169。

为保证中线工程水资源的安全输送和水质的安全性,对找出影响该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的不利因素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文计算出来的要素层———关于水源区水资源 安全的模 糊关系矩 阵即RC1 - 3、RC4 - 5、 RC6 - 7、RC8 - 9绘制图1。

从图1可见,自然灾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需求、 生态安全是导致该水源区水资源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具体分析为: 1在自然灾害要素中,洪水、干旱受灾面积比率对重度不安全的隶属度都为1,这说明该水源区防旱涝的能力较差加之自然灾害的频发影响了水资源的安全。2在水资源条件要素中,水资源的储存量、 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水资源量、年平均降水量对不安全的隶属度都较高,尤其是水资源的储存量和年平均降水量的隶属度达到了1,此种情况在邓州、内乡县较明显,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水资源来发展经济,导致储量下降影响了该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3在水资源需求要素中,万元GDP用水量对重度不安全的隶属度达到了1,这说明该水源区经济发展严重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进而影响到该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4在水资源生态安全要素中,水土流失比率、森林覆盖率对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仍是限制性指标,特别是水土流失比率对不安全的隶属度达到了0. 67。因此,该水源区仍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和植树造林工作,如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大力营造防护林、加大改造荒山与坡耕地的力度等。

5结论

桂林市灌阳县饮用水水源安全研究 篇10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有50多个[1]。近年来,国内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饮用水安全危机频现,令人堪忧。特别是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受到全社会的空前关注。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2,3,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5],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灌阳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因子做相关调查,提出了需要完善的管理措施。

2 水资源

灌阳县地表水主要是灌江,灌江是湘江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2000.53km2,年平均流量24.73m3·s-1,最大流量1810m3·s-1,历史最枯流量3.82m3·s-1,最高水位248.89m,最低水位244.6m,20年洪水位249.07m,50年一遇洪水位249.54m。其发源于县城内洞井瑶族乡大竹园村得梨子坪,常年水量充沛,水质清澈。

灌江河段县城饮用水保护区内主要支流有娘北江,总长为18.32km,流域面积47.39km2,多年平均流量1.53m3·s-1;马山江流域面积39.04km2,多年平均流量1.52m3·s-1;安乐源江流域面积17.88km2,多年平均流量1.72m3·s-1;柳林江流域面积26.25km2,多年平均流量1.05m3·s-1;其它还有陈家村小河、芳田小江、灌江附属小江、李家坡江、鼎锅村江、鲁草塘江、沙田江等,具体水质详见表1。

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用“0”表示。其中1号断面为卿家桥取水口处,2号断面为取水口上游约4000m处(取水口上游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3号断面为取水口上游约14000m处(取水口上游二级保护区水域边界)。从表1可以看出,灌阳县水源地卿家桥取水口水质监测项目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标准限值。一级保护区内水质监测项目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标准限值。二级保护区内水质监测项目均可达到甚至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Ⅲ类标准限值,可见灌阳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调查

目前,灌阳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灌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实地调查,水源地周边主要以旱地为主,另外还有少量农田和山丘,沿岸山坡植被覆盖率基本均在80%以上,水土流失现象较少。而在有村民居住分布的地段,其植被多以农业植被为主,主要作物类型是水稻。

从总体来看,河流沿岸植被覆盖率较高,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农业植被对河流水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1 工业污染源

经实地调查,一级保护区内有污水排放的企业为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实施搬迁,规划期内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没有企业。二级保护区内有污水排放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桂林新宇葛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康乐人粉业有限公司,具体污染因子排放情况见表2。

3.2 生活污染源

调查范围内除了零散的住户以外,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共有52个,常住人口约34624人,实地考察可知,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调查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等,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氮、磷等。各区污染因子排放情况见表3,其中污染物排放系数采用环境统计的系数:废水排放量223kg·(人·d)-1;COD排放量90kg·(人·d)-1;氨氮排放量7kg·(人·d)-1[6]。

3.3 非点源

3.3.1 农田径流污染源

调查范围内分布的农田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按农田源强系数为COD10kg·(亩·年)-1,NH3-N2kg·(亩·年)-1,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如表4所示。

3.3.2 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废水排放量按:牛20m3·(百头·d)-1;猪2.5m3·(百头·d)-1;鸡0.8m3·(千只·d)-1;废水中污染因子按COD 400mg·L-1;NH3-N 80mg·L-1来计算,统计结果见表5。

3.4 污染源因子汇总

污染因子汇总见表6。

3.5 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结合表6可知:灌江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都相对较小,主要污染因子来源于居民的生活用水,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农村三级化粪池普及率已达85%以上,规划期内村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都将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再排放,加之灌江水体自净能力较强,因此规划期内灌江水源地不存在安全隐患。

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4.1 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标志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告示牌和宣传牌等。

4.2 编制保护区管理规定及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执法力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定,结合灌阳县实际情况,编制《灌阳县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能,严格按照管理条例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真正起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作用。

4.3 建设饮用水水源监控信息系统

饮用水水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包括饮用水水源数据库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建设及数据监控中心建设。

4.4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工作

在灌江流域特别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范围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环保宣传活动。如:向公众发放饮用水源保护知识读本、开展图片巡展和专题报告等。

4.5 加强监管自身能力建设

主要是加强保护区的环境监测、监管、执法、宣传教育、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摘要:指出了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对饮用水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以桂林市灌阳县为例,通过对取水口水质监测报告的分析,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的调查,得出了水源水质良好和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的结论,同时提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恒山.辽源市杨木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对策研究[R].辽源:辽源市环境保护区,1992.

[2]王东宇,张勇.2006年中国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7(6):150~155.

[3]朱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的环境信息公开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3):150~156.

[4]张勇,徐启新,杨凯,等.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研究述评[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12):2~4.

[5]张明.铁岭县新台子镇饮用水现状调查及规划[R].铁岭:铁岭县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

上一篇:临床常见问题下一篇: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