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病对策

2024-05-20

通病对策(精选十篇)

通病对策 篇1

1 路基与路面的质量通病及其治理对策

1.1 路基与路面的质量通病

1.1.1 沟槽回填土和路基的沉陷

市政道路的路面稳定性和强度要受到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影响, 然而市政道路的地下部分具有较多的管线, 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会受到沟槽回填的密实度的影响, 因此其施工的关键部位就是管线沟槽回填和路堤填筑。如果回填土施工中有填土土质不符合要求、倾斜碾压、超厚度回填等问题, 或者没有控制好回填土的含水量, 都会造成回填土的密实度不足。这样会导致管体上部破裂, 造成路基和路面的结构沉陷。倾斜碾压会影响碾压机械压实功能的发挥, 从而影响整体的密实效果, 或者产生叠砌现象, 增加了沉陷发生的几率。如果填土时沟槽内有积水很容易引起沟槽回填土的下陷, 不利于路基的稳定[1]。

1.1.2 路面蜂窝麻面、起砂、开裂

造成路面蜂窝麻面、起砂、开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 使用了安定性不达标的水泥, 没有控制好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水灰比, 使其表面强度降低, 造成路面容易起砂;第二, 过早或过迟的进行了收抹压光, 将水或干水泥砂浆撒在混凝土表面, 养护不到位就进行通车;第三, 没有准确的计量水泥、砂、石, 或者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加水量有误等, 造成了混凝土的离析;第四, 在浇筑混凝土时没有遵守操作规程, 出现了未排除气泡、过振或漏振、不当的下料高度等误操作;第五, 脱模剂出现局部漏刷或涂刷不均匀、没有清理干净模板的表面、拼装模板时存在不严密和不牢固的现象。

1.2 路基与路面质量通病的治理对策

1.2.1 沟槽回填土和路基沉陷的治理对策

要治理沟槽回填土和路基沉陷的问题:首先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负责人要在施工现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并以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为依据, 确定压实机械的吨位;第二, 可以在路基宽度内使用水平分层施工;第三, 如果路基原地面的纵坡和横坡过大, 则可以考虑制作台阶;第四, 在回填沟槽时要采取分段填土的方法, 并将台阶留出来, 根据压实厚度确定台阶的高度, 台阶的宽度要大于1米;最后, 如果有积水存在于沟槽内, 要先将积水排除, 可以使用填砂砾或者插片石的方法来排除积水[2]。

1.2.2 路面蜂窝麻面、起砂、开裂的治理对策

要控制市政道路路面蜂窝麻面、起砂和开裂的通病, 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第一, 对水灰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面层的抹压光间隔次数和时间进行把握, 切忌将水或干水泥撒在混凝土表面;第二, 为了保障水泥的安定性, 混凝土搅拌站要存放定量的水泥;第三, 清理干净模板, 再均匀的涂刷脱模剂, 避免漏刷现象。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不要出现过振和漏振, 并将气泡排除;第四, 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避免砂率和水灰比过大, 对砂石含泥量进行控制;第五, 不要在过于炎热的天气大面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段, 并在正确的位置留置施工缝;最后, 要做好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 如有必要可以延长养护时间, 覆盖草袋或草帘, 并定期向覆盖物上洒水。

2 排水系统的质量通病及其治理对策

2.1 排水系统的质量通病

2.1.1 闭水试验不能合格、管道渗水

造成管道渗水的主要原因在于管道基础条件不利, 造成了不均匀的沉陷, 引起局部积水, 如果情况严重还会造成接口开裂或管道断裂;其次, 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管材, 出现了接口开裂或破损;第三, 管道接口施工不合格, 出现了局部松散或裂缝, 降低了管材的抗渗性能;第四, 检查井施工质量不合格, 连接管和井壁的结合处容易出现渗漏;最后, 没有严格的密封闭水封口[3]。

2.1.2 检查井周边道路路面沉陷

绝大部分的市政排水工程会在行车道上设置雨水检查井、排水干 (支) 管和排水检查井。由于具有较小的井背宽度, 加之难以很好地控制回填夯实质量, 且对压实度的检查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监控不严或疏忽大意, 很容易造成检查井周边的回填质量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市政道路检查井周边的路面出现沉陷, 或者检查井下沉和变形。与此同时一些市政道路还存在着检查井铁爬梯的安装过于随意, 不利于使用的现象, 以及过差的安装质量和井盖质量。

2.2 排水系统的质量通病的治理对策

2.2.1 管道渗水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 保障管道基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如果遇到不良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应该进行换土, 使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如果草地土壤已经受水浸泡或被扰动则应该进行碎石回填。如果要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土方的开挖, 应该做好底部的排水工作, 如有必要还可以预留一定的土层, 方便后续施工;其次, 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管材和接口填料,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实验配合比进行施工。保障接口缝的清洁, 要预先湿润水泥类填料接口, 对于油性的填料接口要先进行干燥, 并涂刷底油。第三, 要保障饱满的检查井砌筑砂浆, 避免勾缝出现遗漏。如果有地下水, 则要同时进行砌筑、勾缝和抹面。勾缝和抹面不能在回填后进行。在砌筑检查井的衔接时还要预先涂刷好水泥原浆;最后, 要清洗干净管内壁和管口, 涂抹水泥原浆, 并采用M7.5以上标号的砌堵砂浆。

2.2.2 检查井周边道路路面沉陷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对检查井垫层和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避免出现井体下沉;其次, 要对检查井的砌筑质量进行控制, 为了避免井体变形, 还要对井口和井室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控制;第三, 要配备配套的井具, 不要错用和混用, 在安装时要保障坐浆的饱满, 在合理范围内安装铁爬梯。

3 结语

综上所述, 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城市的建设以及市民的正常生活,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理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抓住关键工序, 重视每一个施工细节, 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标准和设计进行施工, 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城市的正常交通带来不便。绝大部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通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也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要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通病, 稳步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符巍, 符钢, 于龙河.浅谈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 (08) .

[2]陈苏莲.分析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学之友, 2010 (14) .

高速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其防治对策 篇2

针时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进行深入地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作 者:金贤浩 李志辉 作者单位:金贤浩(黑龙江省八达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李志辉(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桥梁工程桥面铺装通病成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面铺装;通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33-01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快速发展,桥梁结构不断创新,大跨桥梁已很普遍,但桥面铺装的设计与施工仍沿用传统的习惯做法,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时,对桥面铺装层一般不做专门的计算分析。随着交通量和重型车辆的增加,桥面铺装问题普遍。这不仅妨碍了正常交通,影响了桥面的美观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也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来,人们对于因桥面铺装问题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桥面铺装的早期损坏已成为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和诱发交通事故的一大病害。通过庐山环南山高速公路施工后,发现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等病害。就此,作者主要从施工的角度对引起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对策后桥面施工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1桥面铺装层裂缝产生的机理

桥面铺装层在构造上属于刚性结构,其结构破坏的原因受材料、温度及施工工艺的影响。

1)水泥干缩裂缝。在构成桥面铺装的水泥混凝土中,水在水泥石中以结合水、骨料层间水、吸附水和毛吸水的形式存在,当桥面铺装层达到一定强度用以作为水泥硬化所需的水分便会逐渐失去水泥混凝土就会产生收缩现象。当收缩均匀时,一搬不会产生裂缝,当水泥混凝土不均匀收缩时,桥面铺装便会有裂缝产生。

桥面铺装层的不均匀收缩主要产生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构成水泥浆的集料对浆体的约柬作用使水泥浆体的收缩受到限制,内部处于干缩裂缝应力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预制板及桥面的约束作用,限制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迫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抵抗这种约束的应力,从而产生干缩裂缝。

2)温度裂缝。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桥面铺装层的热胀冷缩是在相邻的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混凝土的材料的抗折强度远较其抗压强度小因而当铺装层中产生拉伸变形时,混凝土很容易引起开裂变形。

3)疲劳裂缝.桥面铺装经常承受冲击及振动荷载,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材料疲劳现像,引发局部引力集中而使材料出现裂纹。在外荷载达到材料直力破坏上限时,材料内抵御应力的能力不断减弱最终出现材料破坏从而不断减少应力作用的有效面积裂缝不断扩大是混凝土出现疲劳裂缝。

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1)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使用和养护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铺装层的龟裂、破碎和漏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石料压碎值指标不符合要求细集料中杂质含量过高,粗骨料粒径不合格等均可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使其达不到设计强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发生龟裂破碎现象。②水泥混凝土铺装与桥梁行车道板未能很好地连接成整体,有“空鼓”现象,另外桥面钢筋网下沉,上保护层过大钢筋网未能起到防裂作用,这样桥面不能适应反复荷载引起的振动而发生破坏。③铺装层厚度不够。由于在桥梁下部结构或预制梁施工时未能控制好标高,安装后致使梁顶标高偏高,为了保证路线总标高不变而减少了桥面铺装厚度,使得钢筋网上下保护层不够强度严重不足而发生破损严重时出现漏筋现象。④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养生及交通管制,桥面车道铺筑完成后养生不及时,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开放交通,允许车辆通行从而造成了铺装的早期破坏。

2)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桥面混疆土铺装质量的因素很多,如不注意就会缩短铺装层的使用寿命,过早地发生破损,不仅妨碍交通,亦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震想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必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①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各类粗细骨料,须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配料时砂子应过筛,石料也应认真进行筛分试验,拌合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以保证混凝土质量。②为使桥面铺装混凝土与行车道板紧密结合成整体,在进行梁板预制时其顶面必须拉毛,一般应垂直跨径方向划槽,槽深0.5~1.0cm,横贯全宽,每延米10~15道,在绑扎桥面钢筋网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清除粱顶结合面上的浮浆用空压机吹净冲洗干净以保证梁板与桥面铺装的结合。在浇筑桥面混凝土之前必须严格格按设计重新布设钢筋网,以保证钢筋网上下保护层从而减少裂缝。③在进行桥、粱上、下部结构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标高,以保证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如果标高有问题,按原设计部门不能保证铺装层厚度,要通过设计部门适当提高路线标高以确保铺装的厚度。在浇筑桥面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保证密实,初凝前要按规范拉毛,以保证桥面摩擦系数。④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覆盖和养生,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能开放交通。

3裂缝解决方法

1)确保桥面铺装层厚度。施工中,由于梁体的拱度深顶面并不是—个理想的平面,致使桥面铺装层混凝土厚度不均,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满足规范要求的结构最小厚度,在施工时严格控制预应力粱的存放时间超出规范要求,存放时间应采取预压措施,从而保证梁体拱度的均匀性,减少铺装层厚度的差异。

2)施工中的几项措施。桥面铺装层能否铺好,最为关键的是新老混凝土面能否粘结好,在进行桥面铺装层施工中应着重作好以下几点工作: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提高层间接触程度可以显著提高结构层的疲劳寿命,在施工中尽可能采取措施保证各层粘结良好,避免滑动,桥面铺装前应先凿除粱体表面浮浆,使表面粗糙,成齿形,且均匀。此外,还需将凿后的混凝土松散粒,沙石泥土等清除干净。有利于层间粘结牢固。原材料质量要好。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0mm,粗骨料的含量在混凝土中的体积含量高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骨料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对混凝土干缩也有影响,骨料弹性模量高,使混凝土的干缩和徐变就会受阻。

适当使用外掺料。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适当参与外掺料,如:①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起始点温度,减少混凝土降至环境温度的温差,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②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加入体积掺量为1.2%~2% 钢纤维,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乱向分布的网状,结构从而控制混凝土干缩。③外加剂,适当的加入膨胀剂和引气剂,对于提高混凝土抗干缩和抗折强度,也具有一定的明显作用。

4结束语

桥面铺装结构产生了病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整体桥梁结构的安全,但却直接影响桥梁的外观质量厦验收评定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其设计和施工,严格控制桥面铺装质量。避免或减少病害的产生。桥面铺装结构除日常正常养护外,当出现病害时,应及时对症处治,确保桥粱安全运营延长桥粱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梁志标,何惠红.桥面铺装过早损坏的原因分析及处治对策[J].中南公路工程,1997,22.

[2]赵满,梅琪,赵庭耀.混凝土桥面铺装设计与施[J].东北公路,2000,23.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分析 篇4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裂缝,坑槽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市政道路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 从许多市政道路的使用情况来看, 由于部分道路原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不足, 市政道路逐渐出现了多种质量问题, 尤以路面病害居多, 导致有的路段出现不断维修的状况。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 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因此, 如何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改善市政道路状况, 成为所有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通病

1.1 裂缝

裂缝是由于沥青硬化过程中的收缩或受温差的影响, 导致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缝隙。裂缝是市政道路损坏最常见的形式, 从表现上可以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龟裂和弯曲裂缝等多种类型。路面一旦出现裂缝, 在降水等的作用下, 水会持续危害面层、基层, 造成道路承载力的下降, 如果不及时处理, 裂缝会逐渐变大, 最终影响行车。

1.2 坑槽和沉陷

坑槽和沉陷往往是一并发生的, 它们的出现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不管是坑槽还是沉陷, 起初都属于轻微病害, 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处理, 就会成为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

路面坑槽是指在行车作用下, 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沉陷是指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 在水、荷载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引起沉陷的主要原因为路基的强度不足或不均匀, 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的作用下, 路面形成一定的下陷或局部滑动, 最终引发路面沉陷现象。

1.3 车辙

车辙是路面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的积累永久性的带状沟辙, 是一种永久性的压痕。车辙一般在冬、夏两季经常发生, 夏季居多, 在高温、水侵害、轴重影响下很容易出现。需要注意的是, 在市政道路中一旦出现车辙, 路面极为不平, 不但会影响乘车的舒适性, 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 一定要及时防治车辙病害。

2 市政道路质量通病的治理对策

2.1 裂缝的修补方法

路面出现裂缝后, 首先要确定裂缝的类型, 然后再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修补方法。常见的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如果裂缝是反射性裂缝, 并确定因基层开裂所致, 此时可将裂缝周围的杂物清除, 或者用压缩空气将裂缝内的杂物吹净, 然后用热拌沥青填塞缝隙并捣实, 最后采用烙铁封口;如果是因温度骤降引起的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 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 (2) 如果是由地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 且裂缝较大, 宽度在5 mm以上, 或者出现错台、啃边等情况, 则先要沿横缝两侧各50~100 cm开槽, 将上面层清除,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先将裂缝填实, 再在此基础上重新摊铺面层即可。 (3) 对于市政道路荷载型、稳缩型裂缝的修补, 可以采用橡胶沥青薄层罩面技术。 (4) 如果是尚未稳定的纵向裂缝, 主要应采取加固处理, 可采用排水、边坡加固等, 将裂纹稳定即可。

2.2 路面坑槽的修补方法

2.2.1 普通路面坑槽的修补方法

路面坑槽对公路行车的危害很大, 因此需多加注意。由于市政道路路面坑槽修补时不能中断交通, 因此修补速度一定要快, 这就需要先进的路面综合修补设备作保证。根据修补方法的不同, 目前所使用的路面综合修补设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 即冷补设备和热补设备。这两种修补设备在市政道路坑槽修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2 深至基层的坑槽的修补方法

有些坑槽深度过大, 已经深至基层, 那么在修补时一定要从路基基层开始修补, 坑槽中遇有积水时要及时排出, 遇有稀泥时应挖除干净, 并使用最佳含水量的基层填充材料重新填注, 整治平整以后进行压实。如果坑槽过深, 穿过路基深度超过30 cm时, 应采用路基分层填注压实的方法, 待完全处理好路基之后再在其上铺路面面层。

2.3 路面沉陷的修补方法

路面沉陷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 有些路面沉陷较轻, 很难察觉。路面沉陷的修补方法主要为铣刨沉降段路面, 进行面层的重新摊铺。主要施工工艺如下: (1) 测定标高, 以确定铣刨范围。沉陷往往发生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内, 区域内的路面纵、横坡都因沉陷发生了变化, 因此先要确定沉陷区域的大小。考虑到摊铺机作业的方便, 最短维修长度最好大于30 m。 (2) 铣刨原路面。铣刨范围确定好之后, 就要对所选择的沉降段路面进行铣刨处理。铣刨时要注意, 为了不影响公路的正常通行, 要依一定的次序施工。铣刨处理完毕后, 一定要清理切缝和路床, 保证接口平顺, 减少后面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3) 喷洒黏层油。喷洒时, 一定要注意均匀度和厚度。 (4) 碾压成型。修补过程至此全部完成。

2.4 路面车辙的修补方法

发现路面出现车辙病害以后, 一定要本着及时的原则, 防止出现积水, 更要避免损坏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路面车辙的修补方法需根据损坏面积的大小及深浅程度来确定, 损坏面积的大小、深浅程度不同, 则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另外, 还要注意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与原路面相同。常见的修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如果车辙的长度小于30 m, 且辙槽深度小8 mm, 行车时仅仅感觉小幅度的摆动, 此时, 可以清除车辙周围的杂物, 对车辙区域洒水, 使其湿润, 然后用加热板对车辙区域路面烘烤、耙松, 再用相同的热材料填充并压实即可。 (2) 如果实测车辙长度已经超过30 m, 且辙槽深度在8~30 mm之间, 行车时感觉到车辆明显跳动或颠簸, 则需要先进行铣刨处理, 然后根据严重程度清除掉路面上面层或中上面层以至全部面层, 再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新料对面层重新摊铺。 (3) 如果车辙面积过大、深度大于3 cm, 应采用挖槽修理, 处理方法与上述坑槽的修补方法相同。需要注意的是, 所划轮廓要比损坏的略大些, 挖槽的深度不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 做到浅洞深补。 (4) 如果车辙是因基层施工所致, 则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 将损坏的基层处理好之后再摊铺面层。

参考文献

[1]刘道良, 黄军胜.浅谈政府在市政道路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S1) .

通病对策 篇5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一、出现蜂窝的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出现麻面的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防治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出现孔洞的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的原因

通病对策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对策

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机构体系和新的建筑材料不断的出现,人们对住房质量水平要求也不断提升。业内人士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根据本地区特点,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在这里,针对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

1.1工程设计方面

合理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关口。一些设计人员由于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以致设计的施工方案不合理,造成房屋建筑质量不达标,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在施工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方案设计上缺乏科学性,这也会给房屋建筑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这些设计上的隐患往往成为质量问题的源头,设计问题的解决为控制质量通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1.2工程施工方面

工程施工的好坏直接到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其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一些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方式仍比较落后,大多数施工单位以手工操作为主,而机械操作作为辅助,而且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导致房屋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例如:砂浆搅拌时间不够或不按配比人为地掺加添加剂,未拌合均匀或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等,可能导致填充墙砌体粉刷层出现裂缝、空鼓、掉砂等现象。再如屋面渗漏主要是由于结构变形,基层处理不干净,涂刷不均匀或卷材铺贴不实等原因,卫生间漏水主要是因为排水管甩口高度不够,大便器出口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够,或者厕所地面防水处理不好,使上层渗漏水顺管道四周和墙缝流到下层房间。诸如此类施工问题导致许多房屋建筑质量通病。

1.3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公众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互相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怎样;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直接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 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使之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 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施工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

2.防治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主要对策

2.1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材料的选取工作

在材料的控制方面,首先要选用合格的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质量鉴定水平,选用专业知识过硬的人员,其次是要选择信誉较好的供货厂家,采购人员要合理组织材料供应;最后是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對于这项工作程序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也应当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试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他替代品产品。

2.2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然后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对于从业人员,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五大观念;把好“采购、检测、运输保险和使用”四关。最后,监理人员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

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对于施工前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施工人员,对于他们的自身素质都要进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对于领导层和技术人员,要提升他们的决策能力以及施工组织、技术指导等能力,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优质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结语:21世纪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市场主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各建筑单位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纷纷采取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措施,然而,某些单位不顾质量问题而追逐利益的行为,则导致了房屋建筑各种质量通病的频发,破坏了人们的居住权益。施工单位若在新时期获得真正持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对这些质量通病加以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l]游逊,邱灿.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田.江西化工,2012(01).

房屋施工中的通病与解决对策 篇7

目前, 国内房屋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基基础不够均匀, 导致沉降、地面局部空鼓开裂或者局部沉陷、预制钢筋砼板裂缝、构造柱与砖砌体之间存在裂缝、门窗的四周抹灰开裂以及厨房、卫生间渗漏或屋面渗漏等。这主要是由于房屋建设过程中不合理、不按规范进行施工所造成的。

1 房屋施工中的通病

1.1 钢筋施工中的通病

房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和通病的引发, 首先是因为钢筋施工中的不按规定、不合理的操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钢筋的不规范与不合理搭接。在钢筋施工中, 应当根据楼层的高度来确定纵向钢筋下料长度, 通常采取层高+35d的方法进行确定。钢筋的搭接位置一般应当设置在楼层的楼面上。然而, 在实际的施工中, 往往随意搭接钢筋, 搭接长度也不符合标准。第二, 箍筋凌乱。在施工中, 箍筋的间距没有调整得当, 绑扎不牢固, 容易导致箍筋出现松散、滑移以及歪斜的现象。第三, 不规范的箍筋弯钩的长度和角度。箍筋弯钩的平直长度应大于箍筋直径的5倍, 钢筋弯钩的角度应当大于90°。在考虑到特殊情况时, 如地震等, 箍筋的长度和角度都应当增大。然而, 实际施工中, 箍筋弯钩的长度与角度不达标的问题较为严重。第四, 箍筋未按要求加密。在构造柱和圈梁相交的地方, 为了提高抗剪强度, 应当对箍筋进行加密, 加密的间距应当小于100 mm, 范围应当大于1/6层高。在实际施工中, 没有按要求加密箍筋会造成一定的质量问题。

1.2 混凝土施工中的通病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对房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 在实际的施工中, 混凝土施工也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第一, 骨料的级配不合理。通常, 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均不小于2.6 m, 对骨料的选取和准确配比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然而, 在实际的施工中, 对骨料的选配重视程度不够, 常常导致选取的骨料不合适, 产生断条与不密实等情况。第二, 新老混凝土结合问题。在施工中, 由于工序不够完善, 容易导致新老混凝土的结合不良。混凝土浇筑不及时, 在水泥砂浆与界面处理剂凝固后浇筑, 容易导致新老混凝土结合不密切, 从而埋下裂缝与渗漏的质量隐患。第三, 构造柱的混凝坍落度不合理。第四, 杂物清理不及时。在混凝土浇筑前没有用水冲洗, 构造柱根部没有预留清扫口等, 导致杂物清理不到位, 容易导致墙体的整体性受到破坏。第五,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够。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搅拌人员在搅拌时, 仅仅依据经验估计而不进行计时, 不了解在掺有外加剂时应当延长搅拌时间。

1.3 砌筑施工中的通病

在砌筑施工中通常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不清理砌体砂浆。在实际的砌体施工中, 往往不清理遗留在砖口上的砂浆, 容易导致混凝土浇筑时在表面产生孔洞和裂缝等问题。第二, 不按规范设置马牙槎, 接槎部位灰缝不平直。设置马牙槎是为了形成整体性, 加强砌体和构造柱间的有效结合, 从而提高抗震能力。然而, 在实际的施工中, 马牙槎的槎口高度不一致, 马牙凹入的深度不符合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马牙槎留置由先退后进变成先进后退。第三, 水平灰缝砂浆粘结不牢。这主要是由于在施工中, 砌筑的时候铺浆不足不满;铺浆的长度太长以至于砂浆中的水分挥发, 从而导致粘度不足;砌筑时没有用力挤揉;没能较好地掌握砖块的浇水湿润度。第四, 竖向灰缝透亮、脱空。这主要是由于竖向灰缝在中间不加砂浆, 从而导致中间脱空, 施工洞口和支模洞口的砂浆嵌补不实, 以至于导致透亮。第五, 半砖、破损砖的错误使用和组砌方法的错误。施工人员对上部结构和隔墙顶面的接触部位的砌筑方式不了解, 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砖块的使用方式不清楚, 对承重墙的砌筑方式不清楚等, 都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第六, 拉结筋漏放、少放或者伸出长度不够。

2 解决对策

2.1 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钢筋施工时, 应当首先确定柱子的轴线坐标位置, 严格控制垂直度, 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构造柱始终保持垂直。可以通过采用砌体和柱子的拉结筋固定的方法对砌体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钢筋的弯曲调整值和量度差值均会影响钢筋下料。钢筋弯曲成型的过程中, 内侧表面的纤维受到压力而缩短, 外侧表面的纤维受到拉力而伸长, 中心线长度始终保持不变。钢筋末端应当设有弯钩, 弯钩的形式应当符合建筑的有关规范标准。此外, 还应当根据楼层的需求数量确定拉结筋的使用量, 并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应当提前将拉结筋制作好并放置在砌筑的施工现场, 以备随时调用。有关监督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施工的检查,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地纠正, 并且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2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中, 首先应当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施工前, 应当对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均匀性进行严格控制, 并按照房屋施工的设计要求合理配比施工;应当对骨料的粒径进行严格控制, 粒径要小于或等于20 mm, 可以直接购进符合施工要求的骨料, 也可以在施工现场使用筛子进行临时筛选。在浇筑混凝土前, 应当彻底清除施工垃圾。在混凝土施工中, 混凝土的搅拌应当按照规定计时搅拌。掺有外加剂时, 应当延长搅拌时间, 并及时地浇筑混凝土拌合物;应当按照施工流程严格地执行施工工艺。在已经硬化了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继续浇筑前, 应当清扫残留物。此外, 还应当随时监测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坍落度以及配合比等。

2.3 砌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砌筑时, 需要根据房屋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温度气候条件, 使用温差相对适中的配比砂浆。应当严格控制马牙槎和垂直度, 确保马牙槎符合要求规范。马牙槎处的砂浆应当密实饱满。砌墙砌体施工中, 应当等墙体的砂浆沉降稳定之后, 再进行梁与砖拱连接的施工;要确保墙体的轴线和构造柱的轴线保持一致, 并且结构对位。在浇筑前, 应当把砖模里的杂物清除干净, 彻底清扫墙体表面灰尘、侧面多余的砂浆。砌筑前, 应当在将砖浇水湿润, 使得砖块的含水率约在10%~15%。砌筑时, 指导施工人员铺浆要饱满, 用力挤揉, 使水平灰缝饱满。认真做好施工洞口与支模洞口的嵌补, 将墙体两面嵌补严实。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匹砖均采用丁砌层的方法砌筑, 并且全部使用整砖砌筑。上部结构和隔墙顶面的接触部位, 使用立砖或侧砖斜砌并挤紧。宽度不大于1 m的窗间墙尽量使用整砖砌筑, 受力比较小的砌体或墙心可以使用破损砖或半砖砌筑。

2.4 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房屋施工中的通病通常和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质量的好坏。所有参与房屋施工建设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协同工作人员等都是房屋质量水平的决定者。要解决房屋施工中的通病, 提高房屋质量水平, 就必须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 应当对施工队伍全体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房屋质量意识。在施工队伍中应当树立起五大观念———质量第一观念、为用户服务观念、预防控制为主观念、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观念以及用数据说话观念。其次,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均应当具备过硬的目标规划、质量管理、技术指导、组织施工以及识别监测工程质量的能力, 能够对工程一线的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技术指导, 从而间接地确保房屋工程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房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经常发生, 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 施工技术水平与原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房屋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在房屋施工中, 应当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关, 合理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有效地预防房屋通病的发生。质量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只有有效地避免了房屋施工中通病的发生,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摘要: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通病一直都严重影响着房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常见的施工通病主要体现在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与砌筑施工当中。文章通过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施工,通病,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蒋波, 蔡坤桦.怎样实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 2009, (33) :643.

[2]杨艳秋, 庞万先.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J].内蒙古经济, 2004, (5) .

[3]尹万富.浅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6) .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篇8

关键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病害防治

一、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注意要点

对建设单位而言,要防止出现放松质量行为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放松质量通病的防治管理,防止放松质量投诉的处理管理。当前住宅工程施工现场作业有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存在流动性大、技术素质低、管理能力弱、操作本领差的现象。而住宅工程建设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发展较快,出现不少应用中的质量技术难点,如墙体新型材料砌体裂缝控制技术、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技术、建筑节能外墙保温工程的裂缝和脱落控制技术、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控制技术等。

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宗旨。

在住宅工程建设中,要把实现、维护、发展百姓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满足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努力减少和消除质量投诉现象。

(二)坚持科学发展的防治理念。

紧密结合住宅工程建设的发展实际,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推广应用;紧密结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程建设的管理要求;紧密结合安全达标、工地节约、质量创优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发稿拟制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科学领先作用,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完善健全攻克质量通病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创新防治质量通病的关键措施和核心技术。

(三)坚持综合防治的管理方式。

进一步完善有建设单位牵头,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中介服务等单位共同参与、共同负责、齐抓共管的防治管理网络和防治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房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等职能管理部门对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是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

三、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设创新实施专项防治方案管理制度。

1.建设单位的住宅专项防治方案管理重点。

建设单位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阶段和合同签约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等建设过程,应事先分别提出和编制质量通病的专项治理方案;应在专项方案中鼓励和支持设计、施工、材料、监理等参与建设各方,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并牵头组织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创优活动;在专项方案中规定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之前,先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进行分户质量验收。

2.设计单位实施专项防治方案管理的重点。

一是设计单位应针对质量通病防治要求,在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按规定提出科学、可靠的技术措施、质量措施和构造措施。并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著名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导,其质量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是设计单位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特别是防治质量通病的设计技术要求,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并做好交底记录。

3.施工单位实施专项防治方案管理的重点。

一是施工单位提前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当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备案。二是施工单位对防治质量通病专项施工方案明确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提前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三是施工人员对住宅工程施工各阶段、各工序的相关试块、试件、有关材料和相关项目,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督见证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四是施工单位提供对住宅预防质量通病专项验收记录。重点为相关分部、分项工程,相关部位、相关阶段的自查验收记录。

4.监理单位实施专项防治方案管理的重点。

一是监理单位应提前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监理实施细则。二是监理单位应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和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对预防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实施专项监理。三是监理单位对住宅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以及隐蔽工程,按规定要求验收签字。

未验收签字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四是监理工程师按照专项治理监理实施细则,对预防质量通病,相关分部、分项工程和专业施工工序,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工程完工后,提供预防哪个质量通病专项监理评估报告。

(二)建设创新实施质量通病专项攻关过程。

1.攻关主要课题。

一是屋面、楼地面、墙面等部位的裂缝;二是屋面、楼地面、墙面、门窗、卫生间、厨房间、阳台等部位的渗漏;三是外墙面脱落;四是其他直接影响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通病。

2.攻关机制组织。

由建设单位牵头,以施工单位为主体,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单位、中介服务单位共同参与,组成攻关活动小组。同时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指导服务。

3.攻关主要方式。

公路路面施工的通病及治理对策分析 篇9

1.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公路工程建筑量也随之不断增多, 但是相应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豆腐渣工程”安全事故现象层出不穷, 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公路质量不过关, 危害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这一桩桩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惨案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公路路面施工的管理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公路工程行业包括公路、高速路等等, 都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 如果不能牢牢把握住公路路面施工的可靠性, 对人民就会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 所以要加强施工技术的提升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

2. 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过快, 行业内施工管理发展不平衡。现今的建筑施工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是人类的进步。但是我国近年来对建筑行业的扶持力度略大, 发展靠外力的成分过多, 施工管理的内部问题也越来越大。发展稳定的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严格, 安全措施全面、施工现场的管理井井有条, 有助于建筑的良性建造过程, 优秀的建筑施工管理对建筑过程有着推动作用。反之, 管理水平低的建筑企业资金能力差, 在建筑过程中的施工设施要求不严格, 管理手段不到位, 对建造程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我国公路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通病

1. 在公路路面施工工程中对工程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不强。

施工设备设施是公路路面施工工程的核心之一, 对施工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是公路路面施工顺利进行的保证, 并且公路路面施工设备往往都是大型的、精密的、昂贵的, 所以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工作要定时定期完成, 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纵与控制。但是现如今在我国的公路路面施工现场, 并没有做到这样的定期检查, 而且不能做到公路路面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影响了正常施工的进度。

2. 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对工程合同的遵守与利用。

在公路路面施工合同中对施工的技术标准与水平都有严格的界定, 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都应该严格遵守工程合同中的要求, 坚持目标工程的高质量水准, 但是现如今的公路路面施工中, 对工程合同不尊重, 不能完全理解工程合同中的条例与要求, 对公路路面施工来说是致命的危险, 公路路面达不到标准, 这也是工程结束后返工的主要原因。

3. 公路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艰苦, 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导致工人消极施工。

公路路面施工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路路面施工工作单一辛苦, 工作环境闭塞, 工人与社会的交流极少, 思想负担与压力极大, 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消极施工、施工不合格的现象, 并且现今我国的大多数公路工程单位已经实行了企业化管理改革, 公路工程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

三、对公路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 定期检查公路路面施工的设备设施, 保证正常运转。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 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保护与警告, 警示牌的材料一定按照国家标准来制造, 并且要注意施工区域前方1 500 m为缓冲区域, 规范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到达该区域要注意减速慢行。公路路面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不免出现恶劣天气下的施工, 对于这类情况要做到工作全程高度的警惕性, 工作中使用工程照明灯, 并使用黄色的照明警示灯来提醒过往车辆, 在施工结束后应注意逆车流进行信号标志的拆除, 保证工人的安全。这样就要必须保证公路施工的设施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要进行定期检查。

2. 重视公路工程的款项与条约, 按照工程合同的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

在公路路面施工工程中, 合同的内容首先要包括公路工期、工程强度、交工时间以及工程技术、工程范围、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款项, 在公路施工工程合同中要着重注意的是公路施工工程的施工水平与施工标准, 表明对公路路面施工的施工标准有一个正规的要求。其次要注意公路路面施工工程合同从签订到履行是一套完全的程序, 双方当事人在这个程序里有着各自的权利与必须的义务, 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但是以前的中国合同法中并没有完善责任的法律法规, 当下现行的合同法对责任的追究添加了条款, 为我国公路路面施工工程的合同管理法完善了基础。在合同中对资金的处理问题一定要慎重, 在公路路面施工期间严谨按照签订的工程合同的步骤进行处理。

3. 推动公路路面施工工人的思想教育与交流, 放松工人的身心。

自从公路路面施工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改革开始, 经营者偏向于经济的增长, 而忽略了对公路路面施工工人们思想上的教育, 这是不正确的。经营者应该了解的是, 单位是以人为主体的群体, 对工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增加单位的凝聚力, 减少在公路路面施工工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 促进单位的发展, 所以公路路面施工单位的经营者应该支持思政工作的进行, 使公路路面施工工人的工作思想压力得到缓解, 工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加大公路路面施工进行的可靠性。现今的公路施工工人的思想素质也随之提高, 老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很难起到本质性的作用。在信息时代, 思政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视、视频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对公路路面施工工人的思政教育, 网络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 将物质与感情融合进思政教育中, 有利于工人们更好地接受与理解思政教育工作, 活跃思想, 增加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近几年来公路工程业的飞速发展, 使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基础格局已经形成, 未来的公路工程行业发展的路线是要稳固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在这过程中, 公路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工程业务问题需要完整地处理掉, 进行公路路面施工企业多元化改革与发展, 行业内部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行业内部发展正常化,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对公路路面施工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得到重视与实施, 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还可以推动路面施工工人达到优秀的思想境界, 有利于促进公路建设与改革的顺利的稳定进行, 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度。

摘要:随着人们对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路路面施工的问题就必须去认真解决, 不严格的公路路面工程施工会对企业信誉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结合思考我国公路路面施工的现状, 讨论应对公路路面施工相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面施工,通病与问题,治理与改正

参考文献

[1]张国保.当前公路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8 (05) .

[2]黄正东.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效益之我见[J].四川建材, 2011 (02) .

[3]王孔正, 储德春.质量控制:当前公路工程设计过程的核心[J].大众科技, 2004.

我国奶牛普通病防治现状和发展对策 篇10

1 发病特点

1.1 发病率高

调查显示, 普通病是奶牛的主要疾病, 包括奶牛乳房炎、不孕症、营养代谢病、腹泻、真胃移位等。普通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传染性疾病, 而在普通病发病率中, 以内科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产科, 最后是外科。这说明当前奶牛疾病以普通病为主, 尤其以内科病居多。

1.2 大群发病

普通病中的奶牛营养代谢病已成为最大的群发病、多发病和常见病, 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在养牛场里出现许多奶牛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 类似于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很容易发生误诊。并且许多疾病为隐性, 早期很难诊断, 有的病临床症状极其相似, 给诊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1.3 发病缓慢

大多数普通病, 尤其是营养代谢病, 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都要经过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例如奶牛饲料中钙含量的减少, 奶牛需1~2个月才能呈现出骨营养不良的轻微症状, 在自然条件下病程更为缓慢。

2 危害及防治现状

奶牛普通病造成的后果主要包括奶牛产奶量降低、牛奶品质下降、生产效率低和繁殖能力差。加强对奶牛普通病的综合防治, 对于保证奶牛健康和奶品质量, 提高生产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危害日益突出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 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危害日益突出。奶牛普通病中的一些综合症对奶牛影响巨大, 造成产乳量下降, 严重的甚至引起牛只死亡。针对这种现状, 相关人员研究出含有铜、锌、铁等微量元素的缓释剂, 奶牛投服缓释剂后血液中的这些微量元素能迅速上升至正常水平, 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产奶量、受胎率、犊牛成活率提高了10%左右。微量元素缓释剂可在体内维持10~12个月, 使各种普通病得到有效预防, 发病率明显下降。

2.2 防治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国奶牛普通病防治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奶牛普通病的发生与养殖技术以及饲养管理水平有关, 如今随着高产奶牛的出现, 奶牛普通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并成为影响奶牛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针对实际生产中的疾病, 我国相继开展了乳房炎、不孕症、蹄病、酮病、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疾病的防控研究, 摸清了发病原因, 提出了有效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在奶牛普通病防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努力解决。

3 发展对策

奶牛是一种高代谢的产乳动物, 一些不良环境因素以及应激因素都会引起奶牛患病, 因此, 必须建立良好有效的预防机制, 才能减少普通病的发生。

3.1 推行标准化养殖及管理技术

推行标准化和健康的奶牛养殖技术以及管理技术, 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大多数普通病的发生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疾病防控技术差等因素有关, 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加大对奶牛场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才能满足其对政策、市场、产品、技术的需求。

3.2 采用高科技手段

利用高科技手段, 例如现代生物技术、疫苗研究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 对传统疫苗进行升级换代, 开展抗菌肽、微生态和溶菌酶等生物制剂的研究。政府适当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 鼓励新型高效疫苗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同时应用先进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现代检验技术等开发适合奶牛场使用的诊断技术, 从而提高普通病诊断的准确性, 为正确合理的治疗奶牛普通病提供科学帮助。

3.3 开展病理研究

开展奶牛普通病病理研究, 研究不同药物的吸收代谢规律, 并建立和研究奶牛临床用药规范,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弃奶时间。同时, 研制防控营养代谢疾病的高效安全制剂, 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乳品质量, 为乳品安全和奶牛高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保健理念及技术的普及, 也是奶牛普通病防治发展的另一必要手段。

3.4 完善数据库的建立

完善奶牛普通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数据库的建立健全机制, 对引起奶牛普通病的相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数据统计, 并建立奶牛疾病监测体系, 做到监测预报、预防治疗一体化。定期对饲料、微量元素等进行监测, 建立高产奶牛档案制度, 同时建立适用于我国奶牛集约化养殖的营养代谢疾病防治技术体系, 确保奶牛养殖的健康发展。

4 总结

上一篇:境外电力项目下一篇:复合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