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刍议

2024-05-14

低碳经济刍议(精选六篇)

低碳经济刍议 篇1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峰会以来,“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技术界的热门话题与共同追求。

1 低碳经济话题源起与概念提出

联合国大会1992年5月在纽约总部通过一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同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期间,正式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规定:作为缔约方的发达国家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用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还要采取可行一切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转让。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年发表《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最先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英国政府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进一步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主要涵义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模式”发展经济;主要关注点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制度创新、转变人类生存发展观念”。

低碳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经济技术界高度关注的全球性经济热点。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勇于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另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但是技术上难度比较大,真正推行并非易事。低碳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浪潮,是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球化趋势

高碳经济已经使全球经济遭遇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困扰,经济安全发展与人类生存的问题越来越牵动人心。工业革命形成的“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发展的经济模式”,已经失去上升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经济技术界潜心探索:把能源战略的重心,由占有传统能源转变为探寻新的清洁能源;把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废弃物,转变为节能减排。于是便催生出“低碳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3 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经济给各国经济带来一些发展机遇:一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核发电装机容量将比2011年增长8倍,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增长5倍,光伏装机容量将增长60倍。发电环节节能减排的空间相当广阔,成本差距将促使新能源产业实现自我推动,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二是节能减排和应用新能源,都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这就需要增加投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升级换代,这样必然会催生一些新兴产业以及为新兴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整体发展。

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巨大难题:一是第二产业占GDP份额高达63%左右,传统产业在经济结构中仍占主体,能源消费需求还处在持续增长阶段。二是煤炭资源超常开采,矿井水和洗煤水排放正在加剧水资源污染,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导致尾气污染与噪声污染,房地产开发、居民生活、农业生产……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源。三是科研力量薄弱,全国每1万名企业职工中拥有269名科研人员,而晋城市每万人中只有48人。全市3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晋煤集团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95%以上的企业没有科研机构、没有科研人员、没有专利技术,科技研发能力非常有限,整体科技水平十分落后。

但是即便如此,晋城市也在按照“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大力发展煤层气、煤化工、煤电化等新兴产业,精心培育装备制造、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新兴第三产业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第四产业。在强力推进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督促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实施35万千瓦×6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每年减排二氧化硫3万余吨;投资3亿多元,在市区、高平、沁水、阳城、晋煤集团、巴公建成6个污水(废水)处理厂,每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万余吨、削减氨氮2 000余吨;另有7个企业建成终端废水处理工程,每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 400多吨;在9个化工企业实施废水零排放工艺技术改造,每年减排工业废水1 100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3 100多吨、减排氨氮1 500多吨;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已经通水运行,全部工程完工后,每年将削减化学需氧量2 044吨、削减氨氮540吨。低碳经济正在晋城市稳步推进。

4 发展低碳经济的中观对策

作为一个省区、一个市县来说,应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提升本地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制订低碳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搭建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使节能减排目标明确、路线清晰。紧密结合发展需要、基础条件、科技水平,综合考虑当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素,统筹安排实施步骤,加强政府主导,动员当地整体力量,采取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把低碳目标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奖惩办法。

二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构建低碳产业发展的工艺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低碳技术、低碳设备、低碳产品,增加低碳技术研发投资,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充分调动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依靠科技优势开发低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晋城市当前需要在新能源开发、余热利用、现代农业、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煤层气综合利用等方面推进科技研发,加强低碳技术交流与低碳产品贸易,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三要一手抓节能降耗减排,一手抓低碳产业培育。运用政策引导、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补助等利益补偿机制,把政策激励与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紧密结合起来,延伸煤层气、煤化工、煤转电、煤转油、煤矸石制砖、煤焦炉尾气利用等产业链条,提升低碳产业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市循环水系建设,在河道景观、园林绿化、热电厂、环境卫生、洗车等行业,全面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晋城市当前有条件优先发展丝麻纺织、碳化硅(氧化镁)陶瓷、特种合金、铝镁合金、工程塑料、甲醇催化剂、纳米材料、铸造机械、集成电路、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科技服务、工程咨询、旅游等低碳产业。

四要构建绿色消费体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鼓励绿色消费,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生活习俗。传统消费方式的代价一是大量消耗能源,二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节省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消费,则要求消费品升级换代。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新能源汽车、绿色家居等新的消费品必将成为低碳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行业的信贷支持也应该向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产业(项目)倾斜。

五要广泛宣传改变生活方式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宣传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领、全民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一方面引导人们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培育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排放的生活习惯,追求天然、健康、安全、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在家庭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电动车等节能生活用品,积极参与碳汇造林,充分利用太阳能、煤层气、沼气、秸秆气等新能源,切实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在电力、冶金、化工、石油、交通、建筑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强力推行节能减排与低碳生产,从生产环节降低化石能源及碳资源消耗,从流通环节降低环境污染,从消费环节降低对化石能源及碳资源的依赖度,使节能减排意识和低碳文化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主流文化,让节能减排和低碳消费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低碳经济给人类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省、市、县级区域,应该如何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本文给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低碳经济和低碳文明 篇2

低碳的含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

提出背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目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实现方法

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刍议 篇3

1.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 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要把握两个关键, 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 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 使国民经济体系低碳或无碳化, 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首先, 低碳经济是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优化消费结构, 转变消费观念, 改善消费环境, 进而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其次, 低碳经济的实现必然要有低碳技术作为技术保障, 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最后, 低碳经济是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的破坏, 实现绿色、环保、低碳的城市生活追求, 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1. 经济发展快速且结构不合理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是以工业为主, 而且是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工业, 要达到全面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我国经济的结构布局不合理, 能源利用技术落后, 导致大量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据相关报导, 2005年以来, 我国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因此, 解决能源问题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时由技术落后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同样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人口基数大导致对能源需求大且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对能源需求也大。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给, 同时能源领域相关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能源浪费明显, 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据有关研究表明, 大量燃烧煤炭导致了我国85%的CO2、90%的SO2和73%的烟尘。据不完全统计, 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到我国全年GDP的7%~20%。这些数字反映出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威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最优选择。

3.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大障碍。目前, 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8%, 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酸雨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损失超过1110亿元,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 中国有16个。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是世界第一, 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第二。如果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加遏制, 预计到2020年, 我国国土面积的55%都将被酸雨覆盖, 85%的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之中。

4. 城市交通需求量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交通机动化进程加快, 交通能耗急剧上升。从城市碳排放构成来看, 城市生产、交通及建筑碳排放量约占城市总碳排放量的81.2%, 其中交通碳排放量占17.2%。目前, 我国交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1%, 如不加以控制, 将很快超过工业能耗。

三促进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更新观念, 宣传意识

积极宣传绿色消费观念,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使全体公民清楚地认识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 使全民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在国家战略上, 确立低碳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使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进入政府规划, 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可持续工业化和可持续城镇化的具体实践, 并且要制定相应方案和实施步骤。

2. 经济刺激, 促进发展

一是, 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二是, 财政补贴。三是税收优惠。

3. 调整结构, 培植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对实施低碳有很大的作用。产业分为能耗低、污染小和能耗高、污染高的产业两种,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而对于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转移应当加以限制, 提高其准入规则。对于难替代的产业如农业, 应当以低碳的方式发展, 实现农业低碳化。

4. 技术创新, 健全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但我国目前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 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 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建立国家级低碳技术研究机构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政府与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 2005 (11)

[2]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 2009.4.21

[3]鲍富健等.低碳经济: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4)

[4]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 2009 (2)

[5]孟德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 2007 (9)

[6]王勇、董雪.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3)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篇4

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对)

2.一国收入水平的高低与碳生产力的大小存在直接联系。(错)3.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但高增长。(对)

4.低碳经济不等于贫困经济,高生活质量也不等于高排放。(对)5.发展低碳经济要限制特定产业(如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错)6.相对于低碳经济,对绿色经济的评价较为困难。(对)7.欧盟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帮助其成员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承诺。(错)

8.“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重要标志。(对)

9.韩国总统李明博被美国的《时代》杂志称为“环保总统”。(对)

10.2009年获得欧盟资助最多的新能源是风能。(错)

11.发展中国家普遍将建筑和交通作为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点领域。(错)12.石油是我国交通运输消耗的主要能源。(对)13.毁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错)

14.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无碳能源。(错)15.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对)

16.农业生产活动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对)

17.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治理方式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了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方面。(对)

18.英国人视《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未来”的世纪承诺。(错)19.欧洲国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均来自于国家财政。(错)20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仅适用于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对)

21.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对)

22.云南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对)23.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错)24.丹麦松德堡市的“零碳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建筑的零碳排放。(错)“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错)

26.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产品。(对)

27.“碳足迹”是通过估算个人或机构的“碳排放量”来定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对)

低碳经济刍议 篇5

一、当前两种主要的低碳金融模式

低碳金融是把碳排放当作有价格的商品进行交易的一种买卖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推动金融创新。低碳金融模式包括两种模式:基于国际协定的低碳金融模式和基于自主承诺的低碳金融模式。

(一) 基于国际协定的低碳金融模式

这种低碳金融的模式是指发达国家在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例下开展的低碳金融活动,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碳交易”, 现在为较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所使用。这种模式的基础是《京都条约》, 主体为政府、金融机构、低碳产业以及碳减排配额管理者和碳减排额度交易所。这类模式的内容包括“碳交易”的市场, “碳交易”机构投资和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的环境金融产品创新以及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

(二) 基于自主承诺的低碳金融模式

这种低碳金融模式是该国家根据自身的情况实行一系列的低碳金融活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发展中国家。这种模式的基础就是各国以及金融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共同认识。这类模式的主体是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以及低碳产业机构, 其中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核心。这类模式的内容有低碳银行、低碳基金和低碳保险。

二、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 积极开展低碳金融业务, 不断完善低碳金融的市场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开展低碳金融业务, 同时不断完善低碳金融的市场机制。西方银行围绕低碳金融开展各种绿色经济项目, 为生产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提供贷款等各种金融支持。银行的做法不仅能拓展银行的业务, 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 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推动环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 开展碳交易和相关的金融活动

发达国家作为碳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 会积极参与低碳金融的活动, 也因为发达国家的参与, 使得低碳金融市场得以迅速扩大, 迅速为低碳经济项目的开展集齐了资金, 推动低碳经济活动的开展。

(三) 开发多样化的碳金融产品

开辟多样化的碳金融产品, 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企业的需求, 刺激低碳金融市场, 使金融市场更好地顺应各种主体的要求。另外, 银行也可以通过环保能源类的个人贷款、信用卡和个人保险来推动低碳金融发展, 鼓励人们低碳消费。

以信用卡为例, 相比以前的信用卡, 现在银行使用的低碳环保信用卡卡片更加容易分解, 不会污染环境。同时银行可以不定期地宣传低碳环保的知识, 倡导人们做到环保刷卡, 绿色购物。银行还可以放宽贷款或者奖励小礼品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进行低碳生活。银行采用电子化账单的方式, 不仅节约了纸张, 还降低了邮递过程中的碳排放, 降低了银行成本。

三、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 我国各类型的银行都要努力开辟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从我国现在的低碳金融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在碳排放业务中缺少中介组织, 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对国际金融规则和碳交易都没有充分的了解, 碳交易经验少, 因此我国要借鉴西方银行在低碳金融中的发展方式,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为自己所用。

(一) 建立专门的低碳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创建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成立低碳政策性银行也是由政府投资, 为了拉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成立这类型机构后, 可以为我国低碳金融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规模庞大、信贷周期长的公共低碳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贷款。低碳政策性银行可以起探索引导的作用, 在实践中检验低碳金融的可行性, 摸索出环保型会计报表和环境资源核算体系, 为我国以后制定低碳信贷政策提供例子可以借鉴。其次, 低碳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如果政策性银行的收益好, 可以发挥出一个行业领导者的作用, 为其他商业银行做出示范表态, 从而促进其他商业银行开展低碳信贷服务。最后低碳政策性银行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其他银行开展低碳项目, 同时引领后面的低碳项目顺利进行。

(二) 引导商业性银行开展低碳业务

商业银行除了有基础的金融服务外, 还可以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 国家可以指定政策引导商业性银行开展低碳业务, 对低碳的项目进行专项负责。商业银行可以为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融资以及咨询服务, 根据低碳金融市场的需要和喜好, 创新推出新型的低碳金融产品。引导商业性银行开展低碳业务不仅可以推动低碳金融的发展, 为碳市场的扩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定程度上还能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 为银行谋取更大的利益。除了经济利益, 推动低碳金融工作的开展还能树立银行环保的形象, 提升银行的社会地位。碳交易市场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不断壮大的阶段, 有专家预测, 到本世纪中期, 碳交易市场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同时全球银行业通过为碳交易市场进行服务就可以取得巨额的中间收入。商业银行的信贷评估机制也可以把环境污染和节能环保作为一个审核标准列入, 对于环保节能的企业可以在银行获得更优惠的贷款, 而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则要提高贷款的利率, 或者缩短贷款的的时间。商业银行还要建立低碳信用贷款的监督体系, 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现阶段我国的碳排放业务中缺少中介组织, 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对国际金融规则和碳交易都没有充分的了解, 碳交易经验少, 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中介服务业务, 推动低碳经济深入民心。另一方面, 面对日趋壮大的低碳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 寻找有潜力的客户, 通过组建银行内部的专业团队与客户开展关于低碳金融的开发工作。对于已经结束的项目,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国内外的分行来进行宣传, 推动项目消费, 不仅有利于推广低碳金融的项目, 还能提高国内外银行的利润。企业在拓展低碳金融项目的时候, 可以与银行合作, 由银行来承担项目的可靠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风险, 共同构建企业和银行之间双赢的局面。

(三) 成立专门的低碳国家专项基金

国家通过增加环境税收或者财政支出, 成立专门的低碳国家专项基金, 对于一些重要的低碳工程项目给予资金帮助, 例如低碳公共设施建设, 低碳产品的开发等等。资金的另一个用处可以用在对环境污染深受其害的受害者进行补偿, 减少污染对他们生活造成的损失。国家在对产业进行投资时, 应重点投资环保绿色的产业, 对于污染大的产业要进行取缔和罚款。同时国家可以鼓励公益性的基金组织设立环保低碳基金, 不仅可以和国家专项基金互补, 同时申请这种类型的基金组织的门槛比较低, 更方便小型低碳企业的设立。

(四) 推广绿色保险产品

在08年年底, 我国推出了绿色保险, 到现在为止绿色保险的应用范围广, 保险种类繁多, 绿色保险日趋成熟。随着近几年的发展, 绿色保险已经越来越完善, 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赔偿压力, 同时也有着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绿色保险的投保企业占总企业的少数, 因此国家要大力推广绿色保险产品, 对于容易产生重度污染的企业要强制上绿色保险。我国不仅要吸取西方银行成功开展节能减排信贷业务的经验, 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信贷业务, 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国在积极开展损失分担机制创新的同时, 也要努力在担保抵押品方面进行业务创新, 将项目的销售现金流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弱化抵押担保为第二还款来源, 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推动低碳金融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绿色经济和环保经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低碳金融的提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正视。西方银行在发展低碳金融这方面比我国要早, 技术更加成熟, 经验更加丰富, 因此我国要参考西方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 按照本身银行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低碳金融模式, 推动低碳金融的工作开展, 拟定节能减排的计划。

摘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人民提出了低碳经济的观点。近年来, 低碳金融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如何借鉴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发展成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对西方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及其启示展开讨论,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启示

参考文献

[1]唐绪兵, 赤道原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的影响和启示[J], 《企业经济》, 2010 (10)

[2]陈黎, 国际低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经营管理者》, 2011 (02)

[3]崔玉成, 张龙, 汪泯,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基于金融支持下的生产企业行为博弈分析[J], 时代金融 (中旬) , 2013, (10)

低碳经济刍议 篇6

“低碳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函数, 也称为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经过连续的突破性变化, 高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高碳产业逐步被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低碳产业所取代的过程。伴随着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在发展经济及一些商业利益驱动下, 高度人工控制的工业生产导致经济增长的高碳依赖。对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来说, 依赖高碳经济注定被淘汰, 因为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满足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的需求, “低碳工业化”这条道路是必然的选择[1]。

2 对“新型城镇化”的诠释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 注重统筹兼顾, 以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作为目标, 同时推动农村的城镇化, 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坚持走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未来“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首要考虑内容, 另外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共同博弈的结果使得低碳经济的培育是今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引领思想, 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人的工作, 因为“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改善民生、增进人们的幸福与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2]。

3“低碳工业化”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复杂, 形势多变, 发达国家用越来越隐蔽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制裁, 西方发达国家将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作为占领国际市场、主导全球经济链的新王牌。对于我国而言, 传统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是高能耗类, “碳关税”的实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业。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出口产品的转型, 避免“碳关税”及“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此外, 中西部地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 也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仍存在较多的高能耗产业, 经济增长对高能耗资源的依赖度依然很高[3]。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结构调整, 借助发展低碳经济来助推高能耗的产业升级, 积极寻找新的、有别于传统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工业化”的推进将有力助推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4 中部地区“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4.1 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

目前, 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 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其中的一个答案是, 生态科技或许是比互联网经济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一条途径, 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 同时城镇化正加速发展, 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是实施“低碳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4.2 以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支撑城镇化进程及社会就业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指出, 到2020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60%, 大量的农民要转变身份, 这就必然依赖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发展。应率先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以低能耗为标准, 在工业内部调整行业机构和产品结构, 已有工业部门应持续不懈推进此工作。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已愈发完善, 落后产能已不再被保护, 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不断降低能耗和调整产品结构, 伴随着位于中部地区的航空港的建设, 中部地区已存在的重化工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正向高端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蓬勃发展的行业态势带动了相关产业就业。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其在中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0.5%, 而中部地区的比重比这个指标值略低, 中部地区应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于资金的引导作用, 从政策集合、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4.3 积极打造低碳、智能、共享的工业体系

2016年做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中部地区多数省份低碳制造产业态势进一步增强, 提出将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机电化工机械制造、轻纺装备制造、电力、有色金属等八大重点发展领域打造产业集群。

今后中部地区在工业体系前期规划、已有工业体系衔接融合、新工业体系建设发展方面, 会更多注重低碳高效, 注重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打造一个低碳、智能、共享的工业体系平台。在一些相关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上, 积极摸索和提倡低碳和零碳屋的建设经验, 注重安全生产红线, 并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4.4 用创新驱动精神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及低碳化

中部地区在产业调整振兴过程中, 创新驱动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六大高成长性的产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在传统优势产业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但从全国创新发展的整体发展态势上看中部地区的情况还是有点落后, 现在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步幅已明显加快。中部地区人口众多,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 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客观造成了碳排放的不断上升, 让人振奋的是多家电商平台都已开始工作, 这些企业学习京东的先进经验, 已开始进行物流业碳排放测算, 并且已大幅度降低了物流成本, 为低碳化物流作出了表率和贡献。

4.5 提前应对能源变革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必须看到世界能源结构已呈现出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生产利用智能化、能源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一场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变革浪潮正在全球兴起, 我们应努力减少它对经济带来的硬创伤, 以此保证中部地区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总和的相对平衡。可喜的是2016年4月初, 中部地区惟一的一个碳交易试点———湖北碳市场终于迎来了开市, 成为中国第六个开市的试点。中部地区其它省份和城市群可借鉴湖北碳市场运行经验, 有条件地开展碳交易机制运行模式, 切实保证中部地区“低碳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走在全国前列。

4.6 学习借鉴“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试点示范区经验

最近17年, 中国陆续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 已在国内6个省和36个城市实施, 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实现“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试点城市既涵盖了经济发达地区, 也包含了中西部地区, 试点地区背景情况的差异, 有助于决策者积累丰富的经验。中部地区城市密集, 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有着较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拥有自身广阔的腹地, 产业布局较完善。中部地区应充分借鉴已有经验, 积极探索, 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能源利用率, 发展可再生能源, 发展低碳建筑与交通, 实施其它配套政策,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4]。

5 结语

“变则通”寓意着创新和改变, 中部地区的低碳工业化道路要通过低碳经济技术、产业、能源、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推动制度和技术创新, 引导土地、资本、人口 (人力资本) 等生产要素向低碳技术研发和扩散领域集聚, 向低碳产业集聚, 向低碳能源生产和转换领域集聚, 向低碳城市和地区集聚, 并进一步参与新的国际分工, 强化各级政府的环保绩效以促进低碳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当前应注重在中部地区建设绿色屏障, 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上探索新路, 走出一条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摘要:探讨了“低碳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分析了“低碳工业化”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了中部地区“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中部地区

参考文献

[1]杨雪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范式困境与破解路径[J].学术月刊, 2013 (8) :92-100.

[2]黄春.新型城镇化向“以人为本”全面转型析论[J].青海社会科学, 2015 (5) :77-80.

[3]高彩玲, 耿莉萍, 高歌.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点分析及政策取向[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10) :900-902.

上一篇:高考英语写作指导下一篇: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