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2024-05-03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精选十篇)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篇1

电力营销系统引进了三层体系结构, 使得客户端变得更“瘦”, 便于运行管理与维护, 降低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 极大地降低网络成本。通过新系统的建设, 第一次将营销信息系统延伸至各乡 (镇) 供电所, 使乡 (镇) 供电所的营业、电费、计量及业务各个方面的应用与公司本部同步。另外, 随着农电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及减员增效也已成为改革的最终目标。新营销信息系统的实施, 将简化服务流程, 提高办事效率, 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 减少人员及微机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各乡 (镇) 供电所和县公司形成统一网络, 基层供电公司的网络通道情况得到彻底改善, 基层公司初步实现了公司本部—变电站—乡 (镇) 供电所通信光缆化, 满足了系统对带宽的要求。与此同时, 各乡镇的局域网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建设, 尤其是管理上的统一更是使得电网建设更加完善, 通过电力营销系统的构建, 一些管理上的信息能够为现代化的管理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务, 也就是负荷管理方面实现了电力企业的总体营销战略, 使得客户服务体系与反偷窃系统的应用更加简便、具体, 电力营销的网络资源来实现了市场信息的共享, 在配网调度与市场开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之政府实施了鼓励性政策, 更加为促进电力营销方法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现状分析

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建设是通过电气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高效作业而实现的, 其工作的内容包含电力营销的信息管理、客户服务以及信息反馈等, 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现状首先表现为相关业务及计费的网络化管理,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 一些标准化的科学规范也随之建立起来, 这使得电力企业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运营。其次, 在新的电力营销网络系统的安装方面也更加广泛, 地域因素所产生的限制以及不足以成为限制营销体系发展的因素, 这不仅有利于我国贫富差距的缩减, 更为电力营销体系的全球化构建打下稳固的基础。最后, 就是对于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 我国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还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质量要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 南京供电公司就能够建立全面的城乡网络体系, 实现了自动化的故障处理系统, 尤其是备份通道的设置方面, 更是对传输设备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有力的推进了电力营销策略的运营。实际上, 新体系的构建能够为农村电力体制的改革提供有利帮助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减少了闲置人员以及资源的浪费。

三、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举措

(一) 重新定位思想

电力企业应该彻底的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 创建新型的、现代化的供电营销市场, 通过进行具体的市场需求调查, 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 使得电力营销的战略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只有充分的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 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当然, 严格的制度规范也是确保营销战略实施的前提保证, 并且, 我国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电力企业要想具备更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重新定位思想, 将客户的利益和市场的利益放在首位, 例如, 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就应该引导客户正确的使用电器设备, 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客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也有利于企业社会知名度的提升, 这些电力需求的侧面管理能够极大的减少能源的浪费, 并有效的避免用电的高峰期, 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

(二) 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

优秀的营销人才对于电力营销系统的现代化构建与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我国在营销人才方面还是非常短缺的,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需要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的操作经验的人才, 因此, 电力企业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训机制, 无论是财务管理人员还是电力操作人员都要进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 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来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 保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与此同时, 在电力系统的维护人员培训方面还要要求其具备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营销战略的长足发展。

(三) 建立营销数据仓库

营销数据仓库的建立对于整个电力营销策略的实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有很多的电力企业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激烈的一定的客户源, 这些营销信息是极为重要的, 这不仅对于业务本身起着资料分析的作用, 还能够将电力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高, 因为, 营销数据库能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处理, 使得查询更加的方便快捷, 尤其是在解决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时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另外, 在电力营销业务的处理方面也能够将处于脱机状态的客户资料进行整理,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的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规划, 可见, 数据营销仓库的建立对于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 本研究对电力营销系统的现代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应对的措施,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只有提高了电力营销的工作质量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一定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参考文献

[1]焦杏绵.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浅析[J].电力学报, 2007 (1) .

[2]罗勇.浅析基于数据仓库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 .

电力行业投资及前景预测分析 篇2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平稳较快增长;发电装机容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加快,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6928亿千瓦时,新增装机容量9041万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2011年,一批国家重点电源、电网建设项目按期投产,对电力工业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和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低位下行。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6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3.6%。在“十二五”新的发展阶段,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供需的结构性变化特征也将逐步显现。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6.57万亿千瓦时,基准方案推荐

6.27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2.08万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最多的五年。“十二五”末,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主要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阶段时期的人均装机1千瓦水平。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力工程行业招投标规模与运行模式分析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电力的定义、分类、行业特性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电力行业和国内电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对中国电力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电网、火电、水电、核电、风力发电、绿色电力和煤电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电力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电价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对电力行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科学发展

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现在的技术进行入手,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进行衡量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及时找出改革的办法和策略,进行电力系统的细节探究,使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市场能够在我国不断进行完善,使其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做贡献。

一、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

(一)全面系统的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在进行电网铺设建设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根据各个区域存在的不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诸多问题会不断呈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全国性的电力系统建设中应该用全面发展的眼观来对待,进行局域性的建设,然后进行参考性的铺设整改。

进行全面性的电力系统改善,使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在进行电力服务时,按照社区的规划,改变现有建设思路,呈现多方位、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使系统性的电力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整改。进行全面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即必须按照这个要求进行发展,逐步排查各项设施的完善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有困难,不断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建设。并且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不断创新,把竞争力放在首要位置,使整个系统的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进行有力的整改。

并且按照国家对全面的电力自动化建设的需求,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实践应用,进行新型技术研发,并且按照经济发展战略,使大规模的实用性、适用性的电力系统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电力企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进行全面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同时,国家政府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高标准的要求,用科学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把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将最大限度的电力服务技术能够带到千家万户中去。

这样的要求是必须的,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应对方案,自动化市场将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和机遇,电力企业会不断进行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更加科学的方法能够得到应用,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内部人员的创新,就是为人民的使用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当前的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不断把更新更好的技术进行实践作业,将城乡的配电设施进行有力的改革,为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城乡用电需求差异不断减小,保证自动化市场的全面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科学发展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增设对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是相当有必要的,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必须对计算机的控制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其次,对于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施中各项电子设备的情况应该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监控,保证其有力地进行正常作业。

进行自动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发展中,是一个比较大的战略规划,同时,其中也有各种细小的问题不断出现,因为各区域的情况不同,所以存在问题的种类也是不同的,进行计算机高级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分析,在计算机的应用数据推算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效地帮助人去进行计算与研究,真正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作。

进行电力系统的云计算,更加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并且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要发现自身的技术不足,不断进行改变,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做后盾。

(二)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来说,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打好这一战略的实际基础。实现全面自动化,不是说就不依靠人来控制了,相反,它的实现更能够体现施工及服务人员各项技术的能力大小,把握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施工作业,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养,保证在出现新型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电力系统前面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在电力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以人为本,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员工的各项素质不断的加强与提高,将电力系统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行实践结合,使员工意识到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各项素质,就是使员工在遇到各项新型的电力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及时整改,勇于承担责任,使自己真正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承担起重要的工作义务来。

并且对于内部员工的素质的提升就是保证内部科学管理的不断提升,进行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施工就要加大对员工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整改,加強内部管理能够很好地将其企业精神渗透到施工建设与电力服务中去。把员工进行科学归类,并且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使员工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能够做好自己的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这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大前提。

(三)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并且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电力设备全面实行自动化控制,使人民群众在整体上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先进性,使电力系统的建设完全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同时,电力系统不再是单一性的发展,而是全面的整合发展,将区域性的电力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将施工铺设的电网能够建立整体的系统进行控制,不断进行中央控制和地方控制的结合,实行电网一体化发展、整体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战略。

这样庞大的电力系统是世界是鲜有的一体化系统,通过对其进行整体性控制,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发展。但是,这样的系统更要靠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支持,电力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行不断科学研究分析,将最有效的高科技技术进行不断应用,使电力系统发展在科学带动下能够稳步发展。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研究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实施,省网及地方性电力网络体系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要提高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调度过程中,将要不断转变调度方向,在检测方面主要是向着动态监测不断进行改革,根据需要还要对GPS技术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电力企业的调度工作进行使用,全面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调度技术,加强对电力硬件设施的优化,将先进的技术进行不断渗透,对于调度机械设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同时,在进行电力调度过程中,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不断发现更新的技术设备,勇于进行实践应用,对于遥控系统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不断深化,把自动合闸、电能质量分析、故障监测、断路监测等等功能进行不断提高,使智能化的技术不断进行施工应用。对用户电力技术和载波技术的创新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社会化的关注度提升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政府会不断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投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加深对自动化建设的了解,开展各方面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益处,并且进行有效的政府规划,将电力系统的发展真正当成是国家的大事来抓。政府将会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提升,不断帮助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技术革新,扶持大量的先进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地创新,在迎接新的技术挑战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人民群众的关注度提升

全面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施,就是使老百姓的用电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帮助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困难进行不断的改善,所以,在进行自动化建设的同时,人民群众会不断加入进来,并且不断进言献策,帮助电力企业的电力建设有更好的进步。

人民群众才是电力系统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实行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的同时,有他们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提出各项问题,使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整改,确保电力工作的正确有效的进行。另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带给人民群众全新的技术体验,帮助他们进行技术的全面认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的家庭电力操作技巧,为社会整体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 结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建设,正在稳步提升,在先进技术指导下,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新兴技术管理的力度,使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真正能够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小慧.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J].电力建设,2010(7)

[2]成海荣.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与战略目标[J].中国科技财富,2011(9)

[3]王海龙.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J].科学报告,2011(7)

[4]周加飞.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篇4

1 当前工业有机废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科研人员都在对有机废气的处理进行研究, 以期能够寻到有效解决有机废气处理的有效办法。对工业有机废气的治理, 有多种处理技术可供使用。一般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和生物氧化法等。

1.1 吸附法

目前处理工业有机废气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是吸附法。它是利用某些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等, 将废气中的污染物组分吸附在具有吸附能力的吸附剂表面, 使有机气体与空气分开, 达到对有机废气的处理, 其中吸附剂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吸附法一般适用于所有气体污染物, 尤其是流量大、浓度中低等的大气污染物, 应用广泛, 工艺成熟。经过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吸附剂的结构上, 纤维状的吸附效果最佳。

1.2 吸收法

吸收法一般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是通过洗涤装置使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溶剂所吸收, 再利用有机分子和溶剂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对有害气体进行分离、处理。例如通过水的作用来吸收丙酮、甲醇、醚等有害物质, 通过活性基因来吸收水溶性较差的“三苯”物质等。但在面对废气量大、净化要求高的工业废气来说, 物理吸收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学吸收法是通过溶剂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与有机废气发生化学反应, 达到将废气处理掉的目的。与物理吸收相比较, 化学吸收法吸收效率更高, 但化学吸收一般用于无机废气的处理。

1.3 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法具有起燃温度低, 节约能源, 适用范围广, 经济, 基本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有机废气燃烧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催化剂来助燃, 在催化剂的帮助下, 有机废气在气流中迅速发生反应燃烧, 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及恶臭气体, 可以达到完全处理的效果。由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有机废气, 使其在工业废气的处理中广泛应用。

1.4 生物氧化法

生物氧化法是有机废气流经有液体的处理器中, 由于有机废气在气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是有机废气转移到液态状态, 再通过处理器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有机物被分解、转换为无机物的过程。这种方法设备简单, 投资费用低, 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但在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受到限制, 我国的这种方法正处于起步阶段。提高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是氧化法技术的发展方向。

2 对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上述几种处理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 发展相对成熟, 但由于处理方法具有局限性, 所以我国应继续研发新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来应对更加复杂的有机废气的处理。下面就对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希以期能对我国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 产生了几种新型的处理技术, 例如膜分离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有效方法。膜分离技术是根据有机废气组分不同, 因此通过半透膜的程度不同, 将有机废气分离出来, 然后进行处理, 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等离子技术是在有机废气中释放活性离子, 使这些活性离子与有机废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无害物质, 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这两种都是新兴技术, 但对发生装置的材料要求较高, 我国应大力研究发生装置, 使得半透膜及放电装置更加经济廉价, 大力推广, 在不久的将来会是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主流方式。

工业废气的成分不仅仅只是一种, 在不同组分的废气时, 不能单纯地选用一种技术来处理, 我们应该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 综合传统处理技术的优点, 研究联合工艺, 开发不同处理工艺的组合技术, 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降低投资运行成本, 达到经济高效的处理效果。例如吸附法和生物氧化法相结合, 吸收法和生物氧化法相结合, 吸收法、吸附法和生物氧化法相结合等方式。在不久的将来, 生物氧化法会在工业废气处理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由于工业废气是气相, 很难控制废气的处理, 所以技术研发人员应从废气源头出发, 研究有效的处理技术, 在源头就将废气处理掉。

3 结语

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壮大的当代社会, 应深入研究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 才能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过程中, 不同组分的有机废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应了解污染物的类型和其成分, 在进行选择合理的净化手段。为了继续节约成本、提升效果, 还应不断地开发新的工艺。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研发新的技术, 不但要进行经济建设, 还要重视环境保护。只有研发更好的技术, 才能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希望我国能在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使我国空气更加清新、干净。

摘要: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有机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 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力研发废气处理技术与系统, 会有效地遏制污染扩大与蔓延, 进而改善空气质量。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极为突出, 有机废气污染具有量大、难降解的特点, 如何有效合理的解决有机废气排放处理是当前我们国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技术分析,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1]张尊平.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初探[J].江西建材, 2015, (05) .

[2]王洪艳, 黄鑫宗, 李绍森.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新进展[J].广东化工, 2014, (12) .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前景分析 篇5

三、产业发展前景

现在以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将来要变成以机器人为主导的制造模式。这虽然会减少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岗位。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

1、与国外相比,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处于什么水平?

在技术上如控制精度和功能方面,我们都不落后。但在制造过程、产品、品牌上还跟国外有差距。差距的关键是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高精度齿轮、减速器、轴承等,现在一般靠进口。

当然,铸造、加工等工艺基础,这几年我国进步很大,差得不太远了。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机器人要形成产业、创造品牌,还需要现代化公司的管理能力。机器人是对资金、技术、人才需求“三高”的产品,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2、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未来会向智能机器人发展。机器人的生产,机器人机构是载体,更多的取决于功能内涵。机器人水平高低取决于控制、软件、智能等技术。没智能的机器人只是低端机器人。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需要信息化、网络化支撑,依赖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是典型的物联产品。控制、微电子、传感、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都将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基础条件。在这些机器人相关支撑技术发展后,机器人专家再研究如何融合创新,让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发展。

3、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机器人产业不是一般的产业,拥有超出想象的发展前景。工业革命把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人在生产线上为机器服务,工作节奏快,环境恶劣。但工业机器人可以把人类从这种状态中解放出来,人得以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此外,罗百辉认为服务机器人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以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将来要变成以机器人为主导的制造模式。这虽然会减少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岗位。中国现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民工荒、高级技工荒,制造成本急剧上升。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机器人可以改变人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断定,未来机器人会像手机、电脑一样,进入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领域。

4、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抓住这个大变革的机会?

,我国机器人产值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二十分之一。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最集中的汽车行业,日本每万名生产工人中就拥有1700多台机器人,意大利则是1600台,而我国每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还不足90台。从去年开始,我国机器人应用市场已初具规模。

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长10%左右,我国增长达51%,增速位居全球第一,绝对增量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这种快速迸发的市场需求对产业、技术的拉动将十分明显。罗百辉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很可能是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

我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同时利用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改造和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加速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现实产业化的条件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调整,生产自动化、发展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必由之路。

1、是国家政策支持,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机器人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是多项前沿技术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国家应该制定长远政策加以规划和发展。国家在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把机器人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产业政策中,鼓励企业采用国产机器人。

2、是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队伍。工业机器人涉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只有将国内所有力量组织起来,群策群力,才能将技术研究搞上去,并与国外大公司进行竞争。

3、是尽快改变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成本和整体解决方案己成为企业选择工业机器人的首要因素,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国产机器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受到批量较小影响外,国产机器人发展主要受到关键元器件价格的制约。

4、是除了努力提高工业机器人性能外,我国还要大力加强大型、专业应用工程软件开发工作。在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中,周边装备和控制单元占总成本的80%,这些装置的研发与集成决定着整个作业系统的开发周期,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机器人作业系统开发已成为制约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5、是努力进入汽车领域,并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市场。汽车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太户,我国将汽车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虽然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在此领域具有较明显优势,但仍可以避实就虚,在众多中小企业中大显身手。

6、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给高技术人才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长效机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何谈发展。

7、是机器人知识的普及程度对机器人产业化的进程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工业机器人宣传力度。

五、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政策与策略

针对先进发达国家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的现状,中国今后发展机器人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借鉴先进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机器人经验的同时,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加强机器人技术路线的顶层设计,细化产业发展路径和实现方式,尽快制定我国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发展蓝图、产业统一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我国机器人产业能够按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地发展下去。

2、依托国内有基础、有实力的核心研发队伍,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机器人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仅靠企业是无法实现机器人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按产业链要求实现创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例如,为促进“制造业回归”,20美国开始实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创立了新的科研机构,从事以成果转化为目的的共性基础技术研发,旨在加强研究机构与制造企业之间合作,支撑和补足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不足。德国同样重视产研结合,KUKA机器人公司与德国宇航局合作开发了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取得了新一轮竞争的优势。

3、对于从事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国家应该在WTO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鼓励。特别是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积极挖掘用户需求,调动用户采用国产机器人的积极性,推进首台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鼓励和发展机器人自动化成套公司,提高应用机器人解决国民经济需求和行业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机器人本体研发和机器人工程应用良好互动的局面。

4、深刻认识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器人革命”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使机器人有望成为物联网的新型终端和结点,以致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能力。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这一新的发展动向,面向新工业革命的需求,研制作为网络终端的新一代信息化机器人,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和突破。

摩洛哥可再生能源电力前景向好 篇6

可再生能源发展概况

2010年摩洛哥年发电量约为265亿千瓦时,装机总量6346MW,为满足摩电力需求年均5%的增长速度,根据规划,2020年摩发电装机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三番,其中清洁能源的比例将达到42%,太阳能、水能和风能各占14%。摩风电装机量将从目前的280MW达到2020年的2000MW。届时,摩每年将可以减少燃油消耗150万吨,相当于节约了7.5亿美元的燃油费,同时,减少56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开发太阳能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抢得先机,摩政府于2009年出台一项总投资66亿欧元(约合90亿美元)的战略计划,用于大幅提高国内太阳能发电能力,同时也为该国今后更具雄心的能源出口战略铺平道路。计划披露,到2020年摩洛哥将修建5座太阳能电厂(厂址已选定,分别设在Ain Beni Mathar 400MW、Ouarzazate 500MW、Sebkhate 500MW、Foum Al Qouad 500MW和Boujdour 100MW,共计占地10000公顷)。

据了解,这5座电厂都投入使用以后,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预计将满足摩洛哥20%的能源需求,并大幅提高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目前摩大部分的太阳能采集都在小村庄里分散进行,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过去10年中,摩政府推出的“农村电气化项目”让15万农村家庭用上了太阳能。此外,摩已经制定了2012年10%能源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

开发风能

摩拥有2600公里的海岸线(包括西撒),常年西风,平均风速达到8~12米/秒,最高可达20米秒,风力资源丰富。据预测,该国每年的风力发电潜力为25000MW左右。在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同时,摩又将大部分精力转到发展风能方面。

2010年6月,摩政府正式宣布投资315亿迪拉姆(40.3亿美元)实施摩洛哥风能综合计划,内容包括风力发电、风能工业发展、研发和培训等方面。该风能计划将一举使摩电力消费中的14%来自清洁能源风能。能源发展基金将向该计划提供近10亿美元的资助(其中沙特5亿美元,阿联酋3亿美元和哈桑二世经济社会发展基金2亿美元),该发展基金主要为中东国家和机构提供的赠款。

摩洛哥目前已经运行的风电装机总量共计280MW,分布在5个风电场,分别是Abdelkhalek Torres(50MW)、lafarge(30MW)、Amougdoul(60MW)、Tanger I期(140MW)。据摩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风能占摩洛哥发电装机总量的4.4%,占年电力生产总量的2.5%。

2010年6月28日投入运行的丹吉尔I期风电站是其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这也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风电站。丹吉尔风电站I期装机量为140MW,总投资27.5亿迪拉姆,由欧洲投资银行(8000万欧元)、西班牙官方信贷局(Instituto de Credito Oficial,1亿欧元)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5000万欧元)和摩洛哥国家电力公司共同出资,西班牙Gamesa Ealica公司承建。电站包括165座850千瓦的风机和基座(电站分为两个风电场,第一个位于丹吉尔东南22公里的Dhar Saadane,有126台风机,第二个位于丹吉尔以东12公里,有39台风机)、4座测风站、一座33/250千瓦的升压站和60公里长的输电缆线。年发电量约5.565亿千瓦时。丹吉尔风电站的建成使摩洛哥不仅成为地中海沿岸和非洲国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甚至达到了欧洲国家的水平。

摩于2011年5月31日在其东北城市乌日达举行第二届能源大会(旨在开发利用风能),会议强调可再生能源为摩洛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将在2011~2020年投资1740亿迪拉姆(约合217.5亿美元)重点用于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到2020年实现太阳能和风能分别达到2000兆瓦发电量的目标。

现有能源及发展规划

从现在起至2020年期间,摩洛哥计划安装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000MW的各类电站(除各占2000MW的风能、太阳能电站外,余下的4000MW为水电、燃气和清洁煤电站)。其中计划新建的2座电站厂址已选定:El Menzeh (200MW水电站)和Abdelmoumen(300MW石油当量火电站)。计划于2015年前完成2500MW的化石电站,2018年前完成1000MW燃气或清洁煤电站(其中包括100MW的沥青砂电站)。

现有能源

摩目前拥有22个水力发电站,4个火力发电站、4个天然气和十几个柴油发电厂。2010年发电量约为2650千瓦小时,装机总量6346MW。已经运行的风电装机总量计280MW,分布在5个风电场,分别(从北往南)是丹吉尔(140MW,2个风场)、A. Torres(50MW,丹吉尔附近)、Lafarge(30MW,德图安附近)和Amougdoul(60MW,索维拉附近)。

据摩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风能占摩发电装机总量的4.4%,占年电力生产总量的2.5%。

近期风电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根据摩政府安排,摩近期将建的风电装机容量为720MW, 分布在以下5个风电场(从北向南):Sendouk I期(120 MW,丹吉尔附近)、Haouma(50 MW,丹吉尔附近)、Akhfenir(200 MW,阿加迪尔附近)、Tarfaya(300 MW,阿尤恩附近)和Laayoune(50 MW)。

远期风电发展规划(2015~2019年)

根据摩政府规划,在下面五个地点建装机总量为1000MW的风电场,(从北往南)分别是SendoukII期(150MW,丹吉尔附近)、Koudia Al Baida(300MW,丹吉尔附近)、塔扎Taza(150MW)、Tiskrad(300MW,阿尤恩地区)和Boujdour(100MW,阿尤恩地区)。

摩北部风能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其平均风速为10米/秒,最高可达20米/秒。通常风机发电最小风速应保持在4米/秒。摩洛哥风能潜力约25000MW,其境内埃萨维拉、丹吉尔和德途安等地风速为9.5~11米/秒,达赫拉和塔扎地区风速为7.5~9.5米/秒。根据目前选定的地点,可以满足6000MW的风电装机量。

风能计划充分体现了穆罕默德六世国王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三者关系的强烈意愿,同时也是新的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实现能源多样化,通过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比重,达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降低摩洛哥对进口能源依存度的目标。

电力主管部门

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7

首先, 全球商业格局的转变。随着二战的开始和结束, 转变了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 各国之间的企业竞争和合作的步伐加快。我国也提出在合作中求发展, 使整个全球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巨大的转变。随着营销模式的出现:B2B、B2C、C2C。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出现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即网络营销。在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中, 促使规范性、程序性的营销现代化建设理念催生。

其次, IT技术推动营销现代化建设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电子化、网络化。IT技术大大提高了各国企业的工作效率, 企业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很方便、快捷的记录、传送、销售企业的信息, 从而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营销也正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 不断综合和总结的成果。计算机能有效的激增数据量, 为用户提供有用、实用的信息, 企业如何处理增长的数据, 是企业营销需要解决的问题, 营销工程则结合IT技术, 对市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数据计算, 以解决企业在市场中遇到的营销问题。

2 我国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的开发, 受多元化经济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许多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受地域因素的影响, 电力企业在经济发达和偏弱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距, 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全面化, 阻碍电力企业的均衡发展。对于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而言,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 实现电力营销的流程、环节, 实现无笔化、信息化作业, 进而提升工作便捷性、高效性。主要包含营销管理、客户服务、集中抄表、负荷管理、反窃电管理等系统, 现代化建设重心在于营销管理系统。目前, 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的通信与软硬件方面, 具备如下特点:

首先, 对于电力营销而言, 其业务与电费、用检与计量等管理, 均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 规范业务流程, 强化管理部门的监控职能, 促进电力营销的统一化计算机规范。构建新型系统时, 需遵循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加强管理大变革, 实现营销窗口、流程控制、班组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与无笔化。

其次, 构建新型系统, 建立集中数据与分散应用模式, 构建营销数据中心, 达到异地受理与同城联网的业务处理需求, 实现城乡之间的营销一体化, 进而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促进技术发展, 电力营销管理应有机联系基础流程, 在同城任何区域, 实现用电业务的区域化管理, 例如包装、查询与缴费等业务。

3 我国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前景

目前, 我国电力市场化正呈高速发展态势,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入, 电力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各级供电企业面临新型挑战与规划, 处于新企业改革体制下, 逐渐成为独立法人主体、独立市场主体。供电企业重点由单纯安全生产逐渐转向全方位综合发展, 重视经济效益。所以, 必须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 实现减员增效, 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强化信息反馈能力, 保证决策准确性、科学性, 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若仅仅依靠营销管理层软件、业务层软件, 明显无法满足企业体制改革的新需求, 构建新型电力营销管理、决策与分析系统, 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信息, 进而提升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构建营销数据库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若社会环境允许, 可逐渐强化电子商务系统。笔者认为, 我国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前景如下:

首先, 构建营销数据库。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就已经推广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目前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客户信息积累作为电力企业的宝贵资源, 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可详细分析市场行业态势, 提升自身业务运作水平, 便于做出科学、正确决策, 进而立足于电力市场。需分析大量历史业务数据, 方可获得这些决策。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分析、统计大量业务数据, 存在诸多难度。主要原因在于:其一, 联机事务处理注重系统可靠性、数据处理性能, 不注重数据查询的便捷性。同时, 事务处理、联机分析对系统要求不一致, 而同一个数据库, 从理论角度难以实现;其二, 业务数据通常存放在分散异构环境内, 增加查询访问难度, 大量历史数据是一种“脱机”状态, 形式化严重;其三, 对于业务数据模式, 通常为事务处理而言设计, 数据模式方式、数据格式与计算机人员的业务分析、统计不相适应。同时,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加上资金投入不足, 各省营销现代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应用功能差异较大, 导制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深化分析功能较差。对于这些问题, 需构建一个业务统计、分析的专业数据中心, 由联机事务处理、异构数据源, 历史数据脱机状态下均可获得, 各类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应用, 并完成电力需求侧管理模块、市场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辅助分析决策模块的开发及试点。作为一个联机系统, 可为决策支持、分析统计提供应用服务, 该数据中心称为数据仓库, 可为联机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结构化数据环境。构建这样数据库后, 利用数据分析功能, 可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大量决策数据与信息。

其次, 构建营销管理决策系统。目前, 我国已建立了营销业务层、服务层的管路软件, 为进一步推进营销系统现代化建设, 需开发决策支持层的管理软件, 决策支持层作为营销业务层、客户层的控制中心, 可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流程, 考核客户服务监控指标、业务处理时限指标、业务处理标准指标, 可及时发现问题, 给予及时反馈, 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纠正。同时, 可为营销策略制定、信息分析、企业形象设计、市场开发、市场运行、效益评估等, 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工作流平台, 对各业务部门状况进行监控, 制定预防性工作策略, 对工作绩效进行实时考核, 对内部管理方式进行及时调整。通过决策层软件, 作为营销决策的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中心, 立足市场分析与预测、客户分析与需求等管理, 反映电力营销的政策实施效果与经营状况, 对供电市场需求进行预测, 制定未来销售计划与经营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目前已经建立集中数据与分散应用模式、IBM关系型数据库、层次化管理模式、三层体系结构, 实现了大数据量与多用户管理, 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集中管理。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基础设施将逐渐完善, 信息网络覆盖率将进一步扩大, 营销系统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 促进电力市场发展, 研究电子市场新特点, 引进国家先进、科学的新技术,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构建营销数据库、营销管理决策系统、整体管理系统, 开展电子商务系统。将有利于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提供电力商业化的运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同春.关于电力营销现代化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6) :168-168.

[2]刘宝文.浅析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及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28) 142-142.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篇8

焊接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工艺学科, 它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焊接技术虽然起步时间并不长, 但是它的发展速度是不容小觑的。在近些年, 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出现, 焊接技术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新技术的采用给焊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了焊接技术的工艺能力, 同时也使焊接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技术、新思想已逐步渗透至入焊接, 使焊接技术更上一层楼, 发展的更迅猛。

2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较长焊缝和厚板焊缝的焊接技术落后

在对钢板进行焊接的过程中, 长焊缝和厚板的焊接是不可避免的。焊接技术水平的高低、焊接的效率以及焊接质量深深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成本。除此之外, 厚板的对缝焊接、箱形零构件的整体焊接以及T型焊缝的焊接等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对焊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在焊接的过程中, 焊缝第一层采用的是表面声波 (SAW) 焊接技术。这种方法产生的垃圾废渣不易清理。所以, 焊缝的第一层通常采用表面声波 (SAW) 盖面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GMAW) 打底相互结合的工艺来进行处理。使用这种方法的一个缺憾是焊接效率提高受限。在T型焊接和厚板相互对接的焊接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碳弧气刨清根工艺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焊缝进行全熔透的焊接, 但是增加了加工成本, 也对焊接工艺人员的身体和焊缝质量造成影响。

2.2 焊接技术自动化水平不高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盛, 必须依托于工业现代化、加工自动化。只有这样生产的产品才能节约加工成本, 给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福利。通过调查显示国外的焊接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80%, 而我国的焊接自动化水平最多只占30%。绝大多数的焊接依旧是采用手工焊接来实现的。这就不可避免的拉开了我国与国外技术上的差距。随着焊接件向重型化、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手工焊接一定会成为发展生产的绊脚石。若想取得工业的迅速发展, 自动化的焊接发展方向是必然的选择。

2.3 焊接构件易产生冷热裂纹

冷裂纹指的是焊缝在冷却的过程中, 如果温度下降到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以下, 焊缝就会在焊接后立即出现。这种焊缝通常也叫做延迟裂纹。这种冷焊缝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焊缝接头处存在扩散氢、具备淬硬组织、拉伸应力较大并且密集。而热焊缝是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 又称之为结晶裂纹或高温裂纹。这些裂缝容易出现在裂缝的内部, 也易出现热影响区。热裂纹的形状主要有横向裂纹、弧坑裂纹、纵向裂纹、根部裂纹等等。热裂纹是由力学和冶金制造过程中的因素一起作用才产生的。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焊接池中的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共存致使晶体偏析。这样裂纹的强度就非常低, 极易产生裂纹。

2.4 焊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焊缝技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整体钢结构的业务流程。钢结构产品被应用到了几乎所有领域, 了解焊接的相关技术是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基本规定。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自身业务水平是对其的最起码的要求。而我国的焊接技术人员对业务水平了解的太少, 与对行业需求存在非常大的距离。

3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 使其满足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 通过分析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能够推断出我国焊接技术主要会从以下几个发展方向进行。

3.1 磁控焊接技术

磁控焊接技术属于新兴的焊接技术。它主要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焊接。它的投入成本非常低、装置也比较简单、耗能非常少、效益比较好。通过常年对磁控焊接技术的研究发现了磁控对电弧焊电弧状态的影响。外加磁场对焊接母材的熔化与焊缝的成形有非常大的影响。利用电磁搅拌技术能够改变金属结晶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过程, 进而使结晶方向发生变化。通过组织的细化作用, 能够使焊缝的一些力学特点提升的更加明显。除此之外还能降低焊接过程中缺陷的敏感性。鉴于磁控焊接技术的优点, 这必定是其中的发展方向之一。

3.2 低温焊接技术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特殊位置, 冬季寒冷时节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这就考验着低温环境下焊接技术的性能。近些年来, 各个相关学术组织都在积极的解决应对冬季低温焊接的问题以及施工的临界温度的取值问题。

例如我国在冬季完成了“鸟巢”万吨级以上的刚结构件的焊接工作。冬季进行焊接作业时影响焊接的因素主要有操作员的工艺水平、焊机的效率、材料的性能、焊法的熟练程度以及环境的作用。仅仅考虑这些因素中的某一项或某两项是不全面的, 是无法做出正确评价的。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鸟巢”在低温作业环境下取得了显著成果, 并以此确定了低温焊接的临界温度为150°C。低温焊接能够缩短工期,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鸟巢”焊接任务中获得的低温焊接经验技术必将应用于实践。

3.3 建立合理的焊工资格认证体系

现代钢结构件的焊接过程具有工程量复杂、焊接对象多样化、施工环境多变、市场竞争白炽化等特点。进行焊接作业时涉及到焊接工艺的编写、工程技术参数的评定、焊接件的检修等多种情况。除此之外, 焊接过程的焊接点比较多、焊接面比较广、战线比较长。因此, 这就对焊接人员的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其发挥聪明才智和自主创造性向管理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培养焊接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社会机构各方面建立完善的焊工资格认证体系。认真的培养焊工人才, 同时加强焊工的资格认证对我国的焊工人才培养是一个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焊接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焊接工艺的整体水平。

3.4 电子焊接技术将被激光焊接取代

激光束经过聚焦后, 激光焦点处的能量密度高达10~100W/cm并且加热的范围甚至小于1mm。如果将此技术应用于焊接方面, 那将会给焊接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一方面可以提高焊接的速度, 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接头处的变形以及减小应力集中。激光焊接术达到的焊接精度比较高, 是比较理想的焊接技术。激光焊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进行长距离的焊接, 因为激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除此之外与电子束相比较而言, 激光束的优势显而易见。第一, 激光焊接不需要真空环境, 节约了设备上的成本投入;第二, 激光束不会产生X射线, 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不需要专门的防护用具;第三, 激光焊接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因此, 激光束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取代电子束成为焊接主流技术。

4 结束语

我国焊接技术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巨大。这就要求我国焊接技术人员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积极加强焊接技术的学习与创新。一方面要提高焊接的质量, 另一方面更要加强焊接自动化水平技术的提高。只有这样我国的焊接技术才能领超世界强国, 排于前列。在新时期我们要坦然面对我们自身的不足, 寻找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我们要积极沿着磁控焊接、高温焊接等先进焊接工艺的目标发展。争取焊接技术的更大进步,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无穷的力量。

摘要:在当今社会, 焊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小至家用产品、大至航空航天设备, 焊接技术无疑承担起了社会发展的支柱。因此焊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科学发展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焊接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前景, 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焊接技术,激光焊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篇9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的发展。

1961年, 美国的Consolided Control Corp和AMF公司联合研制了第一台实用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 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第一台机器人。1976年以后,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 日本当时劳动力显著不足, 使日本工业机器人得到快速发展, 现在机器人数量和密度都位居世界第一, 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德国由于战争原因导致国内劳动力严重下降, 而国民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这为工业机器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 德国规定, 对于一些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 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普通人的劳动。这为机器人的应用开拓了广泛的市场, 并推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目前, 德国工业机器人的总数占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日本。近些年, 法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芬兰、丹麦等国家由于自身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大量需求, 使机器人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2.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972年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高技术浪潮的推动下, 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七五”期间, 国家投入资金, 对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进行攻关, 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 研制出了喷漆、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的要求越来越挑剔, 对于一些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和劳动强度很大很繁琐的工种, 好多企业都存在招工难的现状, 再加上一些特殊工种的伤亡率很高, 因此机器人工作取代人的工作已经是必然趋势, 这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市场空间, 使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十分迅速。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优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 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具体应用如下。

1. 工业机器人直接从事生产活动。

例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喷漆等生产作业;机器人焊接技术能保证焊缝均匀, 平整度高, 产品一致性好, 而且能够连续作业, 提高了生产效率, 减少了伤亡率;机器人喷漆能保证喷漆厚度均匀, 而且工作效率高, 同时代替了人在有害、有毒气体环境下作业, 有效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2. 应用于机床自动上下料搬运。

例如:汽车曲轴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系统, 机器人能够自动将毛坯工件从料仓中搬运到机床加工工位进行加工, 同时将加工好的工件转移到下一道工序, 直到加工完成, 最后将成品件搬运到下料仓中, 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这样机器人取代了工人的超负荷工作, 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又保证了生产节拍稳定性, 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3. 应用于数字化智能工厂仓库自动化。

例如:智能移动机器人主要用于集中自动物流搬转运,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通过特殊地标导航自动将物品运输至指定地点, 最常见的引导方式为磁条引导、激光引导。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现代工厂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4. 从事特殊环境下的劳动:

核辐射、无毒气氛、强噪声、超低温环境等不合适人工作的环境。

三、工业机器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

工业机器人的优势不可小觑。它可以把人和机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具有聪明的头脑和机智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因此工业机器人规避掉了人与机器人的缺失, 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的劳动, 它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 又具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机器人技能包含了很多学科分支, 因而形成了很多复杂重要的理论,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工业机器人发展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经济建设力量

在我国, 机器人的成本远高于人工成本, 阻碍了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但是这种观点也是相对片面的, 因为我国的机器人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除了代替劳动力市场, 还在更专业化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军事、航空航天等。

过去机器人价格十分昂贵, 人工劳动率价格低廉, 导致机器人市场空间狭小, 但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GDP的日益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工人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以及劳动报酬有了更高的要求, 导致机器人和人工价值对等。

根据调查, 单位时间内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产量和产品质量都远远高于人工, 能够适应高强度的生产要求, 几个按钮就可以实现昼夜劳动, 比起人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 社会趋势也逐渐偏重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 使中国告别世界工厂的称号, 成为自动化设计的领军国家。由于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行业有效拉动内需, 促进国民消费, 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GDP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是创新, 有了创新的产品和成果, 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要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 必须要推向市场, 对国民经济发展要作出贡献, 创新链要打通, 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机器人作为未来国家战略, 有非常广大的市场, 机器人在国防安全和军事战争中也起到重大作用, 例如信息战争, 数字化战争, 颠覆了国家的战争模式, 机器人也正在逐步走向人们的正常生活, 包扩家用、养老、社会公共领域服务, 颠覆了未来日常生活。

五、结论

电力工业前景分析 篇10

1 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指的是从媒体网关中将呼叫控制这一主要功能分离出来, 借由相关的系统/软件, 从而达到呼叫控制的目的, 由此分离呼叫控制以及呼叫传输的功能, 提高管理工作与控制工作的便利性。另外,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服务器、呼叫代理等, 在通讯传输的网络中独立存在, 可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业务, 软交换的协议是依附着IP而生, 相比起之前更加的灵活, 开发性也较强, 结构简单化, 对掌握上、控制上可起到一定的帮助。

2 软交换三大功能分析

2.1 业务提供

首先, 通过软交换可获取到来自PSTN交换机与ISDN交换机的支持, 从而提供相关的业务, 如补充业务、基本业务等。其次, 软交换可与目前已存在的智能网进行相互的兼容, 并给予其提供相关的业务。由此可得出, 网络由电路交换转变为分组交换演进这一过程中, 软交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呼叫控制

呼叫控制属于构成软交换的一个重要功能, 其不仅可建立与维持基本的呼叫, 还能提供资源控制、连接控制、呼叫处理等多种控制功能。

2.3 互联互通

目前, IP电话体系的构成以2大标准为主。一是IETFSIP协议标准, 二是ITU-TH.323协议标准。这2个标准, 均可在独立的前提下实现多种功能, 例如能力交换、业务补充、释放、建立呼叫等, 然而两种体系属于无法兼容的结构。然而通过软交换不仅可使得两种标准相互兼容, 还可兼容多种协议。

3 在电力通讯行业中软交换的发展前景分析

在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 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刺激了电力通讯行业的发展, 使得该行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与设备, 使通讯网络处于不断改变的状态中。另外, 电力通讯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虽然业务量不大, 但仍十分复杂。在网络形式上, 所拥有多种形式, 但每一个网络均是独立存在的系统, 各个系统在技术方面、设备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 难以达到融合、互通的目的, 成为该行业中的一个管理难度, 对于发展电力通讯行业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此情况下, 软交换技术的诞生使得此类问题均得到了解决的方法, 该技术在电力通讯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良好, 发展前景可观。

3.1 软交换技术使得业务实现多样性

在通讯行业的发展下, 当中的通讯业务也随着该行业的发展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增加了多种新型的增值业务, 例如在这之后所流行的视频通话以及彩信等, 此类业务均是基于软交换技术而实现的, 不仅多样化了业务, 满足了用户对于电力通讯行业的要求, 并通过了新增的业务,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软交换技术促进了计算机与电话在网络上的互通

电力通讯网络中包含2个部分, 一是计算机网络, 二是电话网络, 两者均是基于协议进行分组, 但难以取得互通的效果。软交换技术中所具有的协议功能可为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络在传输与识别信息上提供交流的平台, 由此是两者达到共同的目的, 借由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处理功能, 为电话网络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促进相关业务的展开。

3.3 软交换技术实现了整理与汇总数据

通过软交换技术将通讯网络组建起来后, 使得通讯系统带有统计功能以及维护功能, 从而实现了整理与汇总系统在运行方面、传输方面的相关数据, 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其次, 软交换技术使得系统可提供给用户详细的数据, 方便了用户查询自己的话费清单。另外, 系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 其本身所具备的维护功能可及时向工作人员报警, 有效预防了故障严重化, 并优化了通讯系统的安全性。

3.4 软交换技术优化了设备的利用率

通过观察现有的电力通讯网络可发现, 目前网络的数量不少, 并且各有各的标准, 网络所用传输材质也多种多样, 各网络成为了具有独立性、互不兼容的一种分组网络, 要使得各个网络之间相互连接, 则需要借助相关的连接设备, 然而此方法加大了企业需要投入的运行成本, 而若是始终坚持网络的独立性, 又会导致企业的网络产品逐渐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间接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阻碍了企业的良好发展。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可忽略各网络之间不一样的传输介质, 使各网络之间实现连接, 不仅减少了连接网络所要投入的资金, 还预防了由于网络重新构建而引起的浪费。另外, 在信息传输实现简化的同时, 促进了网络系统运行速度的提高, 为相关的管理工作、维护工作等提供便利。

摘要:目前, 电力通讯系统具有多种类型, 然而各种类型在业务量上均不突出, 如此一来则使得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化, 并加大了该行业在管理工作、维护工作等方面的难度。软交换技术便是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 用于解决该行业在管理上、维护上的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软件换技术进行概述, 进而分析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最后对其在电力通讯系统这一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力通讯系统,软交换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达敏.浅析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 (04) :32.

[2]赵婷.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展望[J].湖北电力, 2009, 33 (05) :22-23.

上一篇:企业集团财务分析下一篇:渔业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