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普及

2024-05-13

音乐普及(精选九篇)

音乐普及 篇1

一、基层群众对乐理知识的生疏, 导致辅导的效率低下

作为文化馆辅导老师, 下乡为基层群众提供文艺辅导是我们的职责, 在朝阳县28 个乡镇中, 群众自办艺术团体达二十余个, 多数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近年来, 朝阳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大地放歌”为品牌积极的开展起来, 可在辅导过程中, 群众对乐理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歌曲、戏曲唱腔学习领悟较慢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辅导进程, 同时, 也延误了演出的时间, 造成了各乡镇演出时间的冲突。以朝阳县古山子镇的“康怡大妈”演出队为例, 在辅导她们学唱的过程中, 这些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大妈们, 没有一个识谱, 就连简单的乐理知识也不了解。所以, 在基层的文化群众中普及音乐教育, 让基层的文艺群众懂一些乐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我们这些群众文化辅导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辅导中注重对辅导对象增加一些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 那么, 在未来演出的实践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人才的匮乏, 制约了以音乐为依托的多种艺术发展

音乐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是结合实际, 立足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艺术培养, 最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较强的, 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且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艺术活动策划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应用型专业技术型人才。但就目前而言, 具备这样条件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群众文化辅导领域少之又少。我们朝阳县文化馆文艺辅导部, 目前有辅导员八名, 担负着全县28 个乡镇三百多个行政村近千名群众的文艺辅导任务, 每年下乡辅导调研达二百余人次, 行程千余公里。由于辅导人员的缺乏, 导致我们的辅导质量不高, 群众的艺术水准必然受到影响, 严重制约了以音乐为依托的如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三、以教学辅导实践谈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众所周知, 音乐对人的素质影响是极深远的, 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音乐既是手段, 也是目的。纵观古今中外, 在艺术教育领域, 无数的事例证明, 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人的灵魂启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今, 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传播条件。朝阳县是个农业大县, 28 个乡镇的学生都处在偏远农村, 由于受客观环境限制, 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严重欠缺的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成才都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 建立艺术培训基地, 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学习文化知识势在必行。为此, 我们文化馆为了普及音乐教育, 通过积极争取资金, 在部分基层的学校建立起了艺术培训基地, 在课余时间免费为学生进行声乐、器乐、戏曲等艺术方面的培训, 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欣赏和陶醉中, 渐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然后, 开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多利用网络空间歌曲传播速度快、音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 让学生们在娱乐当中接受音乐教育。对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 如:识谱教学, 则采用与器乐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们借助简便易学的葫芦丝、电子琴等器乐工具的辅助来理解简谱和五线谱等乐理知识。此外,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我们还使用一些音乐律动的舞蹈和手语操等艺术形式, 这有助于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接收与训练, 让音乐节奏配合拍手、跺脚、抖肩等舞蹈语言辅助练习, 将枯燥的教学变为丰富的实践, 让学生们很自然的在游戏玩乐中掌握了音乐知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此外, 还针对不同意境的歌曲, 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 如:学唱励志的歌曲, 让学生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学唱爱国爱家的歌曲, 让学生树立博爱的情怀;学唱军旅歌曲, 让学生树立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 这种音乐教育的普及, 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让音乐的大门在所教授的学生们中间开启, 让音乐教育促进学生们的智能开发、品行培养, 让学生们在音乐教育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逐步养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纯洁优雅的风格, 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品格得到了升华, 让更多爱好音乐的人因音乐教育而受益。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大众, 但大多爱好音乐的人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 仅限于模仿学唱。普及音乐教育, 让爱好者有自己的“音乐工具”, 从而丰富人们的美好生活。

音乐普及 篇2

各省(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为探索全国社科联系统协作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整合协调社会科学普及力量和资源,创新社科普及活动形式和载体,不断提升全国各地社科普及工作水平,按照全国第十四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方案,各省(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密组织科普联动活动,广大社科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饱满的热情、新颖的形式、喜闻乐见的方法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实现了科普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区域优势互补。活动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科普名家和科普工作者,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关注百姓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经各单位推荐,全国第十四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组委会决定:北京考古学会齐心等115位同志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北京精神50问》等119本读物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吴笛等122位同志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首都图书馆等103个单位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现予以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作为社科普及活动大众化、通俗化的核心内容,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号召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先进为榜样,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与宣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相结合,延伸到基层社区,深入农村乡镇,为繁荣发展社科普及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附表1: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名单

附表2: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名单

附表3: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名单

音乐普及:让听众由盲从变知音 篇3

音乐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近年来,音乐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开始陆续加入到如火如荼的剧院建设之中。随着场馆的建设,一些演出机构或院团开始实行演出季制度,各种音乐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缤纷多彩地装点着人们的艺术生活。而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规定将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相关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由此音乐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不仅如此,以网络为代表的音乐资源丰富便捷,爱乐人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更为音乐疆土的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百姓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高水平乐迷不断涌现,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内涵,对音乐有深切体验,听过大量唱片和音乐会,已经不满足于大众普及式的音乐产品和教育活动,迫切需要来自专业人士的音乐理性引导和历史性诠释,种种迹象表明,当下的音乐生态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一方面,音乐人口不断增加,使音乐普及的任务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人们对音乐更深层次的需求,也对音乐的宣传、评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对音乐知识的需求大面积释放的情况下,无论是场馆和院团,还是培训学校和机构,音乐人面对这些嗷嗷待哺的学子和乐迷,似乎还没有准备好。”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家杨燕迪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当下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帮听众捕捉音乐的“听点”

杨燕迪以看似最不起眼的节目单为例,“国内音乐会和歌剧演出的节目单中,多半是对演员的介绍,曲剧目说明即便有也是失之简陋,常常有东拼西凑之嫌,使用百度之类的‘无名氏文案’,鲜有深入之作。这与国外节目单写作极为认真,一般都约请音乐学家撰写署名评论的成熟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这就是中国音乐普及存在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他进一步指出,音乐的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音乐发响之时,更存在于音乐的前后左右。因此,无论是讲座,还是节目单,或者是宣传文案和评论文章,我们必须通过认真可靠但又不是“掉书袋”的活泼文字语言,让观众将想象的镜头切回到历史的“原景”中去,用“短平快”的方式了解具体作品诞生的背景和文脉,同时通过个人的审美感让作品与当下产生关联,告知听众如何以当代人的“耳朵”领会作品最有意味的特征,并捕捉它的突出“听点”。

这就涉及到对音乐的认识及其中的美学观念前提。正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助理宗晓军所说,今天艺术世界的声音与色彩呈现出多彩繁杂的状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也许有幸可以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聆听多彩繁杂中的任何声音,但是这样的聆听含混不清,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不下任何痕迹。作为艺术管理者,必须赋予这种声音艺术更深层次的社会人文内涵,引导其被社会一定层次的人群快速接受。

我们为什么聆听?如何聆听?聆听什么?杨燕迪认为,音乐不仅是娱乐和消遣,更是文化艺术,所以聆听应该是有准备的“文化性聆听”。在西方,音乐普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音乐发展有所中断,真正得以蓬勃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三十年间。因此,中国受众群体的音乐人文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

引导听众的聆听理解过程中,我们应以作品和作曲家为核心,即便聆听和评价表演,也依然是以看如何体现作品内涵为宗旨。坚持饱满的人文内涵,坚持适度的技术路线,坚持鲜活的个人体验,坚持踏实的音乐学术性,这才是音乐普及和音乐研究的理想状态。

培训应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

除了对社会大众的普及教育外,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的艺术培训,也是扩大音乐人口数量、让音乐与现代生活亲密接触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据国际艺术教育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韩佳志介绍,现在艺术教育市场尚处在小作坊状态。大大小小的机构鱼龙混杂,争夺利润空间,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产业集中度低,呈现出万箭齐发、千帆相争的局面,其中以艺考类培训尤为火爆。这种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而且竞争无序,严重悖离传播艺术、培养人才的初衷。很多机构为了获取利润和争夺生存空间,而乱办班、乱收费、乱宣传。许多学校没有办学执照,缺乏管理经验,学校经营者甚至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众多老师没有相关的资质认证,教学质量没有保障,这种教育的无序局面甚至有可能造成人们与音乐的隔阂。举个例子,很多学生是在不正规的培训机构或不太合格的老师那里开始接触音乐的,学着学着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走专业道路,却已经走不了了,因为弹奏乐器是有肌肉记忆的,进行不正规的训练久了就改不掉了。

宗晓军也认为,现在的家长带着孩子学习欣赏音乐都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艺术培训更注重方法论的教育,学习手型、乐理、弹奏技巧等,却忽略了音乐人文精神的传授。高雅艺术不仅是一门技巧,还具有给弹奏者和欣赏者带来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体验的重要功能。所以,我们每天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否能抽出几分钟时间,和家长、学生聊聊古典音乐的历史,作曲家的故事,以及音乐给今天的家庭、社会甚至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什么。这些行动可能微不足道,但也许可以使中国人音乐人文素养的提高得到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普及 篇4

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应做到电脑音乐制作知识的针对性普及

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课程分类是较为专项的, 主要分理论、声乐、器乐、舞蹈等几个方面内容。老师的专项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强更深厚, 对学生讲授的知识也更有针对性, 知识内容也更深入和具体。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普及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知识,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自身研究的专项课程的。

如:钢琴教师可掌握overture钢琴制谱软件, 理论教师可掌握Tonica和声教学软件、Sibelius制谱软件, 素质教师可掌握EarMaster练耳教学软件, 声乐教师可掌握cakewalk综合软件、cooledit声音编辑软件, 舞蹈教师可掌握cubase多轨编辑软件。

overture钢琴制谱软件是一款钢琴制谱为主制谱软件, 用它制出的钢琴谱标准切规范, 软件的工具栏明了益懂, 对于钢琴教师而言, 掌握overture钢琴制谱软件制作是尤为重要的。上集体课时通过多媒体大屏幕讲解自己制作的范例, 可通过力度速度的数据表示和听觉的验证直观地为学生讲解;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手指弹奏问题以及对作品的处理问题通过让其MIDI输入的方式观测其转换为数值状态的错误表象;教师还可运用软件创作钢琴曲、钢琴练习曲, 和给学生留作业等。

和声学教师运用Tonica和声教学软件、Sibelius制谱软件在课堂上实际直观的讲解, 直接观看四部和声曲谱播放感知和声音响效果, 还可单放某一组和声效果边听边讲解它的功能作用。用Tonica和声教学软件还能批改学生作业, 它能自动认出谱例中如平行八五度类的错误。

EarMaster练耳教学软件具有考试功能, 学生通过素质教师设定的编号登入, 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和作业, 完成后成绩自动被软件评出, 及快捷又方便。这也大大避免了上素质大课学生鱼目混珠的现象。

声乐教师可运用cakewalk综合软件读取MIDI格式声乐作品伴奏按照学生的自身条件为歌曲定调定速, 并通过录制的人声频谱分析学生的歌唱表象。Cakewalk的五线谱窗口功能简便、观测清晰, 这有利于上课时老师与学生在谱例处理上的沟通, Cakewalk软件对MIDI格式的音乐文件解读和再编辑的功能十分简便, 当然也可自主创作。Cooledit音频编辑软件有中文版, 制作功能以上手, 声乐教师可以运用它处理和修改与声音, 制作声乐类作品。

舞蹈教师经常要把已有音乐作品或几个不同的音乐作品重新拼接。原先多是用双卡录音机反复卡时倒录, 由于反复录制会严重影响磁带的声音质量, 再加上接口有咔嗒声, 这样就会影响排练和演出效果。如果能掌握cubase多轨编辑软件在这方面的实用功能将会提高接缝的质量, 做到无缝连接, 而且数字化音频反复使用音质不变这一特点也大大减少了音乐音响效果损失。

以上这些电脑音乐软件的许多优势功能, 对各专业主项的音乐教师都有着非常实用的使用价值。面对种类繁多的电脑音乐软件, 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要有选择的、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掌握, 要把它当做服务于自己教学科研任务的辅助工具。现今, 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对电脑音乐制作知识的普及率还不需提高。

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广泛普及电脑音乐制作知识

首先, 高校学生具备电脑学习环境。学校有网络电脑自习教室, 校外有网吧, 大部分学生自己拥有电脑。电脑是学生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基础。近些年来电脑音乐制作相关的选修课已初步开设, 虽然教学硬件设备仍需改善, 但毕竟这类学科已经慢慢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次,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会经常自己研习音乐主项技能, 必要时需要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知识帮助提高自学的效率和深度。

再有, 面临未来就业的不可预知性, 高校需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专业人才。大学生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的更强, 运用方法更灵活。结合电脑和音乐的知识, 学习各类音乐软件的操作技能, 钻研、开发、与创新。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广泛地普及电脑音乐制作知识。

三、音乐专业院校如何开展电脑音乐制作的普及

1、多办些与电脑音乐制作内容有关的讲座与论坛。

讲座和论坛可以让已经工作的专业运用教师学习到电脑音乐制作的相关内容。内容可以围绕某一软件的实用技巧, 也可以是某一课程的多媒体教授方式。在讲座中摄取主讲人的知识, 在论坛中交流自身的心得体会。

2、可系统的建设电脑音乐制作相关的专业。

建立专业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电脑音乐制作人才, 让他们系统深入的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知识, 今后运用到音乐的实践中去成为推动普及的传播者和身体力行者。

3、开设与电脑音乐制作内容有关的选修课。

让其他音乐专业主项的学生也能学到电脑音乐制作知识, 让这些知识对自身有所帮助。

摘要: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的结合, 是计算机系统和电子乐器的结合, 现在音乐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得益于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随着电脑在千家万户的普及, 电脑基础应用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以至于从小学、中学都有电脑使用的相关课程。由此可见, 电脑就像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那样对于工作、学习以及生活起着由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脑音乐,高校,音乐

参考文献

[1]刘传波.浅谈我国电脑音乐制作发展现状[J].大舞台, 2010, (01) .

[2]杨海军.浅谈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影响[J].音乐天地, 2009, (07) .

[3]白锐.高等艺术类院校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开设前景探析[J].硅谷, 2009, (14) .

音乐普及 篇5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学,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及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的确,音乐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教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收效甚佳。

一、激起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对音乐课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轻视音乐。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听故事、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华罗庚、李四光等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很多是受音乐启发而来的;爱因斯坦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小提琴家;希思是位出色的音乐指挥家;杜鲁门是著名的业余钢琴演奏家……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才往往是以全面发展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由此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水平应从坚定信心入手

信心是动力的源泉。告诉学生音乐学得“差”,并非是智力因素,要让其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激情多鼓励,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是坚定学生学习音乐信心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语数不好音乐就一定学不好。实际上,有些学生对语数不感兴趣,学音乐却颇有灵气,教师应对这些学生重点培养,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我还让学生听一些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家小时候学习音乐的故事,让每位学生明白:只要有信心一定可以学好音乐。同时,我注重拨亮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尽量鼓励每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上台表演,努力营造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在听、说、演唱中,只要学生能主动去试一试,不论成功与否,都予以表扬鼓励,对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则让其示范,当小“老师”,并授予“小百灵”、“小舞蹈家”等称号。

三、从情感培育及个性发展的层面关注每位学生

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内容,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八只小鹅》这课教完以后,第二堂课是复习课,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所以,注意力就不大集中。有人想唱、有人想听、有人想表演,这时,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题:例如①演唱《八只小鹅》;②听赏《八只小白鹅》;③给《八只小鹅》的第一句词创编节奏;④填空:| 5 | 6 5 | 54 32 | ( )||; ⑤视唱歌谱;⑥有感情地朗读《八只小鹅》的歌词;⑦根据《八只小鹅》的旋律创编歌词。让学生自主地挑选自己喜欢的练习题去实践、去议论、去评价,这样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新知识,音乐知识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对“学困生”,适当降低难度

对“学困生”教育要有耐心,适当降低要求,要从简单的内容开始,逐步加深难度。例如进行视唱练习时,哪怕“学困生”只会唱一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并结合《小事情》一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汇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这样,他们能坦然面对音乐课,而不是“害怕”与“紧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的动力。

采用上述方法施教半年以来,绝大多数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音乐能力,享受到了学习音乐的快乐。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对学好音乐充满了信心,音乐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得到了普及,实现了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三年级4个班音乐教育的调查情况

音乐普及 篇6

音乐,被誉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是能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一种艺术。它是最具情感的一种美育形式,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音乐艺术教育通过欣赏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塑造受教育者,作为在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无论学习何种专业,综合素质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中,必须对音乐艺术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具有陶冶情感的审美功能

音乐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审美教育,审美性是它的基本性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作用于人的听觉,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是人们意志行为最有力的动机。因此,通过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理解生命的意义、目的价值与方向,并且能够在经常性的音乐熏陶中,加深信仰的情感。作为一名高素质大学生,必须具备崇高的人生理想,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对祖国有深厚的民族感情,音乐艺术教育以动听的艺术化的音响为媒介,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通过对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山河。爱国歌曲如《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都是可以激起人爱国情感的曲目。美好的音乐使人积极向上,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良好的团队协作合作意识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教育更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群体性也是音乐艺术教育课的主要功能。音乐艺术的许多活动及表现形式是需要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的,而音乐教育与欣赏则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善于尊重他人的意愿和善于了解他人观点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增强学生群体意识的目的。

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开展的传统活动项目就非常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如大学生艺术节、广播操比赛、纪念一二九合唱比赛等。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合唱活动,是培养良好团队精神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具有寓教于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使个体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音乐艺术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艺术教育通过优美功能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塑造受教育者的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灵。

作为在高职院校学习各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无论他们将来走出校园从事何种职业,无论是在企业单位或是公司,都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与道德情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同样都要求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完善的人格与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音乐艺术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产生巨大的净化心灵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自觉地追求真、善、美。

四、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具有发展创造才能的智育功能

创造性是音乐艺术的根本特征。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之一,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音乐创造贯穿始终。通过对音乐进行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受教育者的听觉、触觉、视觉、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有良好的作用。通过多年对于音乐进行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受教育者的听觉、触觉、视觉、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有良好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能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现音乐的创造性特征。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除了要能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力,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时代。因此,通过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使其智力发展更加平衡。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在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过程中,确实应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更有条件欣赏高品质的音乐,但如果高校素质教育未能进行及时的音乐艺术教育,没能加以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则社会上大量劣质、颓废的音乐将占据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心灵,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奏效。鉴于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我认为高职院校应将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选课之一,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教育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独特作用。

五、教学案例分析———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部学期授课计划(07--08第一学期)

(一)课题一:声乐基础

1)声乐理论知识讲解、建立音乐概念;2)结合理论知识,发声基础训练;3)歌曲实例讲解,发声训练;4)歌曲表现的训练,做到声情并茂;5)成品歌曲演唱(合唱曲目)。前一个月的课程是为了给学生们建立学习声乐的基础,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然后通过简单的发声练习,打开自己的嗓子,也让他们了解合唱的意义。

(二)课题二:声乐技巧

1)综合演唱能力训练,声乐训练;2)语言、音准、节奏、基础训练;3)舞台表演(歌曲表现力),声乐训练;4)成品歌曲演唱(观摩指导)。具体的曲目练习《我和我的祖国》,慢慢学习和巩固正确的发声方法,也了解一名合唱团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会与同学之间的协作,一个整体的演唱。

(三)课题三:表演

1)讲述声乐舞台表演的实质;2)规定曲目表演,训练语言、肢体表现力;3)具体合唱曲目表演练习;《仰望星空》,为一二九合唱比赛作为表演曲目参加演出。演唱曲目《仰望星空》、《乘着歌声的翅膀》、《我和我的祖国》。

摘要: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 普及音乐文化知识, 提高音乐文化素质, 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现况普遍较低, 在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音乐鉴赏力不深, 音乐理解力差, 音乐知识普遍缺乏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音乐的育教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次昭.艺术学基础知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关于在大学生中普及高雅音乐的思考 篇7

高雅音乐的欣赏对于人们心理、生理的协调发展, 对人们记忆力、感受力、创造力的培养, 对完成事业的毅力, 对真、善、美的追求等诸多优良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极高效能。毋庸置疑, 在现代社会中普及高雅音乐是有必要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话印证了热爱音乐对于人的重大意义:不爱音乐不配做人, 虽然爱好, 也只配做半个人, 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 才可完全称作人。

在当代社会,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使得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 人们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被程序化, 人的感性一面受到压抑, 而人的理性一面却得到了超前的发展, 人本身也被过分地理性化了;另一方面, 高效率的工作生活节奏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 冷漠了人际间的亲情关系, 物欲横流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 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为此, 人们渴望从“工作机器”的形态下解放出来, 追求一种有助于个体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群体人际关系和谐的精神生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艺术已不仅仅是对生活的一种增补和装饰, 它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人们毫无疑问的共识。

针对大学生对高雅音乐的渴求, 我国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及推出了相应措施。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开好大学音乐鉴赏等四门艺术课程的要求;1997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就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的问题与部分音乐家座谈并发表讲话。这些表明了我国政府机构对于高雅音乐普及的重视, 也使相关工作在高校中的得以展开。

在我们对几所大中专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有14%的人表示对欣赏高雅音乐很感兴趣, 36%的人较感兴趣, 41%的感觉尚可, 余下只有9%的人表示对高雅音乐没什么兴趣。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欣赏高雅音乐在大学生人群中的热衷程度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 对之抱有强烈兴趣的人虽然不是太多, 对之完全不感兴趣的也很少, 居中的人占了大多数。相应的这种趋势在被问及他们对高雅音乐的了解中也如此, 有将近60%的人了解不多, 20%左右的人自认为还一般, 10%多的人几乎不了解, 极少的人自认了解很深。从这一点来看, 高雅音乐在广大高等院校中大有发展空间。

总体上讲, 高雅音乐在大学生中的普及, 大多数高校及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具体有效的举动。据了解, 我国除少数较重视高雅音乐鉴赏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大学外, 许多高校没有按照国家教委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 一些文科类、综合性大学的情况稍好, 理工类、工科类院校则较差。我们认为对于高雅音乐的普及, 各高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发挥其关键作用, 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把上级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落到实处, 具体如下:

第一,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 一所高等院校至少应该配备三名以上的专门从事艺术类教学及相关工作的教师, 且必须具备艺术类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以及与高学历对应的高素质。

明确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普及高雅音乐等教学任务, 各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应仅挂靠在学校团委及相关宣传部门, 在此是否也可借鉴一下大学公共体育部的做法, 在各高等院校广泛地设立公共艺术部和艺术教研室, 深入的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第二, 重视开展艺术教育、普及高雅音乐工作所需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如音乐厅、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钢琴, 以及有关音响视听资料设备等。

第三, 在开设课程方面, 国内众多高等院校也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要旨———聆听音乐也得讲究艺术。如美国的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了一门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选修的音乐课程--ART 0F LISTENING (音乐鉴赏艺术) 。这门课程的名称起的很妙, 点名了该课本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常讲解音乐艺术构成的方式, 包括音乐的各种要素 (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 音乐作品的体裁和曲式结构, 表演方式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的重点, 讲解围绕音乐史的发展线索, 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及西方音乐的经典作品。

第四, 在教材方面, 根据我们初步调查, 发现分别有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大学音乐鉴赏类的教材书籍。这些书是基于对大学音乐教育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 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 总结摸索而编写出来的为非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所适用的教材, 包含了较全面的内容: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按照历史的线索介绍了西方音乐从巴罗克时期到二十世纪的一些主要风格和流派, 及从音乐体裁的角度对很多脍炙人口的中外音乐作品进行了详尽而又通俗易懂的分析。

第五, 各高等院校可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组织学生成立各种音乐社团, 如管弦乐团、民乐团、合唱团等。经常组织排练及演出活动, 既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又推动了高雅音乐和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第六, 各高校还可以不定期地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座、讲学。设有艺术类院系的综合性大学可通过选修课程, 院系之间的交流活动等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师资、基础设施设备方面的优势。

另外, 在我们对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访问中, 还有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引出了我们对此的一些思考。所有被访问的大学生中有37%的人表示平时欣赏高雅音乐较少, 41%的人平时接触高雅音乐的机会和时间不多, 只有19%人觉得自己花在欣赏高雅音乐上的精力和时间还行。在问及他们对高校以及社会中广泛地普及高雅音乐的建议和看法时, 74%的人认为社会生活中、周边环境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欣赏高雅音乐的氛围。

由在大学生中普及高雅音乐, 我们提出了这许多浅见, 对于高雅音乐的相关工作, 犹如冰山一角, 漫漫长路, 需要所有关心、关注高雅音乐发展的人们的共同努力, 持续努力。

摘要:欣赏高雅音乐对于现代人的心理、生理的协调发展及人们感受力、创造潜力等诸多优良质素的形成具有极高效能。在大学生中普及高雅音乐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这里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来了解高雅音乐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状况, 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

关键词:高雅音乐,欣赏,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2]李爱华主编.大学音乐鉴赏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

音乐教育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探索 篇8

教育部提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 目的是引领高校学生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 提高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进行德育、美育的基本途径。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唤起人们最纯真质朴的感情, 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学习, 它是一种在保持健康心态下进行的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体验活动,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学到知识, 并让音乐艺术启发人生。

一、音乐的概述及欣赏音乐的意义

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一门听觉艺术, 它同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等一系列艺术的其他具体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向往和追求。但凡我们听到的音乐其本质都是不同的音响结构形式, 它由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并且具有某些特定精神内涵, 通俗的讲, 音乐就是一门抒情的艺术。虽然我们不能通过音乐看到或得到具体的事物, 但是当我们听到某一具体音乐时内心总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感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乐记》中提出“物动心感”之说, 即“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之使然也。” (1)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音乐有育人的作用, 之所以可以育人, 是因为音乐可以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甚至具有引导的功能。从这点上看, 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 获得心灵的宁静, 得到精神的升华。所以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对我们大学生进行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 目的是用音乐的感染力、表现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有健康思想道德的人, 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创造性。

音乐文化像一条历史悠久的长河, 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这些经典的作品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音乐巨匠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 隐藏于这些美妙音响背后的, 是人类对感情世界的探究, 对心灵世界的深刻揭示。在这些音乐文献中, 记录着音乐家们的内心情感与愿望、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然和美好世界的向往, 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索。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 来感受并体会音乐经典带给我们的奥秘。

二、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意义

1、高校学生音乐常识的缺失

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 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音乐基本常识毫不知晓, 可以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大学生也在少数, 对不同时期音乐家、音乐作品更是了解甚少, 像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和施特劳斯这些著名的音乐大师有些大学生都未曾听说过, 有学生竟然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人田汉和聂耳都不甚清楚。这足以显示出高校学生音乐常识缺失严重, 音乐素质过于薄弱, 这进一步反映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却不是综合素质体现者。然而这一现象是可以通过我们高校对音乐艺术知识的教育来进行普及, 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领悟音乐的真谛, 从而改变了他的审美观, 提高了审美的素质。尼采曾经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形容他对于音乐的崇高热爱, “没有音乐, 生命是一个错误。”同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

2、高校学生对音乐兴趣浓厚

虽然对音乐常识了解不多, 但是大学生们依旧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正是由于对音乐艺术的不了解, 他们多数选择欣赏通俗流行歌曲, 而且几乎所有的大学生会有自己喜欢的歌星, 他们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类型的音乐,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如同浩瀚海洋, 如果通过学习, 各种时期音乐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巴洛克音乐的严谨, 古典音乐的宁静, 浪漫主义音乐如同名字一般的诗意, 都能让我们的心灵经历一次次的洗礼。进入高校后,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 判断力、接受能力也趋于成熟, 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 完全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音乐素质。

3、欣赏音乐对学生的艺术熏陶

古典大师贝多芬曾说过,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 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力量。一首经典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讲述处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们, 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通过与命运的斗争来赢取自由, 最终摆脱苦难命运。音乐是无疆的,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听众无不被它巨大的艺术魅力所折服。音乐的主

山歌与铜鼓的对话

——钢琴曲《弄场春夜传铜鼓》探析

文谢琳

摘要:广西既是少数民族的故乡, 也是民歌的海洋, 著名作曲家李延林先生在这片“歌海”的土地上深层挖掘了瑶族民族音乐特色, 创作了《瑶山春好》这部钢琴组曲。《弄场春夜传铜鼓》作为其第一首钢琴曲向我们展现了布努瑶民族的民俗风情——山歌与铜鼓的对话。作者用其独特的创作视角, 将瑶族音乐元素糅合、运用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本文着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钢琴曲蕴含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技法三方面展开论述, 剖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深刻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特色音乐, 以此加深我们对民族钢琴作品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民族钢琴瑶族音乐山歌与铜鼓

一、作品简介

李延林1 9 3 2年出生于四川, 曾从事过部队音乐工作, 师从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学习作曲。1 9 6 0年他毕业到广西艺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 从此便在广西这片少数民族的土壤上辛勤耕耘着, 他刻苦专研广西各民族音乐, 把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外国作曲技法结合起来, 创造出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1 9 6 2年李延林去瑶寨采风, 次年回来便创作了《瑶山春好》这部钢琴组曲。这部作品反映了瑶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 是李延林作品中极具瑶族特色的一首。《弄场春夜传铜鼓》作为《瑶山春好》组曲中的第一首, 它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瑶族人民在演唱山歌的同时击打铜鼓, 形成遥相呼应的精彩场面。

二、曲式结构的分析

为了表现瑶寨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 作者大胆地采用多调性技法来表现山歌与铜鼓齐奏、人们欢庆丰收时的场面。整个乐曲采用单三部曲式不断地强调瑶族山歌和铜鼓

题就好像作曲家在不断敲击“命运之门”, 一次次的与命运抗衡, 那种勇敢、坚强, 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让人心灵为之震撼。通过欣赏作品, 无形中能够引导我们像作曲家那样积极地面对生活、满怀信心地接受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古典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如协奏曲、室内乐重奏都体现出很强的协作的精神, 这可以更加直接的影响学生的交流、适应以及相互间的协作能力, 通过对音乐的欣

作用。在社会对综合性人才大量需求之际, 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感, 不仅要求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有所掌握, 而是要注重对大学生身心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 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高校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经过高校教育之后,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

赏不仅拥有了良好的艺术修养, 还逐性人才。渐培养起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的来说, 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德、意、志等多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声。图示如下:

弄场春夜传铜鼓:单三部曲式

这首乐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 在g羽调式上开始。呈示段a句是相隔两个八度的4小节山歌旋律, a 1句为5小节的变化重复, 仿佛悠长的回声在山谷中回荡。3小节的连接引出了山歌与铜鼓的合奏a 2句。从a 2句开始高声部在g羽上以八度音层出现山歌的旋律;低声部加以b D宫调式, 作者用b D宫调式的主音和属音 (即b D音和b A音) 的交替作为伴奏来模仿铜鼓声。旋律与伴奏相差增四度 (即g羽与b D宫) 的结合形成了神秘的音乐色彩。a 3句是a 2的变化重复, 最后4小节的补充在加强八度的铜鼓声中结束。

摘要:随着“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的如火如荼, 高校学生对高雅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出极高的热情。音乐艺术教育这一原本属于高校教育中的空白已逐渐被各种形式填充起来, 普及音乐艺术教育已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音乐艺术的简单介绍及欣赏高雅艺术给我们身心带来健康、和谐的感受, 探讨高校普及音乐艺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第4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重印

[1]孙继南、周柱铨,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重印

[2]陈康平、程秀芳, 《外国音乐名作快读》, 四川文艺出版社

音乐普及 篇9

舞蹈必修课教育属于舞蹈普及教育的范畴,教育覆盖面比较广泛,主要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并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这种舞蹈教育以提高学生艺术文化水平,加强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开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进行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认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并具有开拓与创造精神。在此种意义上设置的舞蹈必修课程强调知识的广博性与包容性、专业的技能性与基础性,不仅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且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高师音乐学专业开设舞蹈必修课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必修课是艺术教育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

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无论是教育理念与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这种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从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部在1989年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中,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则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各个门类的支撑。舞蹈必修课教育着眼于净化人的心灵,追求高雅、高尚的美感境界,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亚于数理化等文化课程。在舞蹈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反映出教育观念和思想,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增强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可以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舞蹈必修课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桥梁

舞蹈不仅是肢体的、情感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我国民间舞蹈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沃土,它的传承与演变饱经岁月沧桑,涉及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宗教信仰、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方面,在表演形式、内容、风格上均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舞蹈必修课无疑是在艺术领域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舞蹈艺术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可以扩充非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可感受、体验并理解舞蹈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从而更加具体地用舞蹈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创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在舞蹈必修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引发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从而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通过舞蹈教育,他们能够积极地了解民族学、人类学、美学等多层面的知识,起到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三、舞蹈必修课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必要形式

在舞蹈必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和参与舞蹈实际教学来陶冶情操、益智畅神,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并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触及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舞蹈必修课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品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舞蹈美的反复品味将帮助他们不间断地积累审美经验,对舞蹈艺术所传达美的方式和技术技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提高审美素质,进而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存在着不善交流、孤僻、个性意识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交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而舞蹈课堂教学大多是基于和谐整体、相互协作的集体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强化奉献精神,增强集体意识。通过舞蹈公修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充分领悟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道德素养。

四、舞蹈必修课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又一途径

舞蹈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受教育的学生主要通过舞蹈课堂实践或欣赏作品来开启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就舞蹈艺术作品本身或者舞蹈教育的具体模式来讲,它们的内容形式、个体风格、形成过程及历史的发展观受到一定时代背景、社会条件、生活条件的制约,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艺术作品或艺术形式是社会的产物,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它们通过情感这一中间环节形成并在人们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体现,人们受舞蹈艺术作品的启发而产生认识观念,同时又反作用于自身的社会态度、行为、关系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形成潜在的社交人群,在不自觉中彼此间拉开了小的社交圈,一定程度地促进社交能力的增强,可见高师音乐专业的舞蹈公修课的重要性。同时舞蹈能力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跳,而且要开展普及型舞蹈教学,更重要的是需组织、编导、排练音乐舞蹈节目参加区、市中小学文艺汇演。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适应走入社会后的工作岗位。在学校期间如果不经过系统严格的学习与训练,则学生必然达不到要求,因此接受过舞蹈艺术教育的学生将能够更加从容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舞蹈必修课程在高师音乐学专业中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整体外在气质与内在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学专业开展的舞蹈必修课程能够针对学生外在形象气质改变、职业能力提升、思维活动的敏锐性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是其它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完善舞蹈必修课教学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王阳文, 张素琴.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发展策略.舞蹈, 2008, (7) :19.

[2]邢果.舞蹈艺术教育与完整人格培养.舞蹈, 2005, (10) :42.

[3]周重喜.高校舞蹈普及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学策略探讨.舞蹈, 2009.11, (总期339) :58.

[4]黄婷.舞蹈的艺术属性与教学价值取向.舞蹈, 2009.11, (总期339) :5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音乐普及】相关文章:

活动普及05-11

会计普及06-02

普及原因06-06

普及推广研究05-01

金融知识普及总结07-06

心肺复苏知识普及07-20

银行金融知识普及07-25

应急救护普及论文04-09

普及高中教育04-23

急救普及策划书05-17

上一篇:肢体语言行为下一篇:学风建设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