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实务”课程

2024-05-06

“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精选十篇)

“个人理财实务”课程 篇1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本教学内容选自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专业课《网络营销实务》的第四个教学项目, 学生要在淘宝网这个中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完成真实的开店并经营的创业活动。本项目具有知识点繁多、实践过程复杂、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的特点, 因此我将项目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 构建起能真实体验、能客观评价、能双向交流的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自学能力较强、渴望在专业职业能力上得到提升的特点, 以及从各大招聘网站调查到我省的中小企业对网络商务类岗位需求量有大幅度增加, 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具有这类岗位的工作能力与经验, 以具备这些就业岗位的竞争力, 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本项目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网络贸易类就业岗位的工作流程, 以完成个人网络创业项目做为教学引导, 以网上开店并经营核心任务驱动整个教学过程。将课内12课时、课外补充12学时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为从“项目动员→任务布置→工作计划→任务实施→成果展示→总结评估”这六个环节组织推进。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 项目动员环节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时的各招聘网站最新的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及岗位能力要求, 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并从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实践经验积累、零成本无风险经营、可获收益并丰富校园生活出发, 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动员。调动起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与热情, 并做好创业准备。本环节还要完成人员的分工和项目必备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 任务布置

根据学生能力的形成规律设置了三个逐级递进的项目任务, 并将任务按照工作流程对应分解为几个任务节点, 使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环节中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优秀的大学C2C商铺和优秀的淘宝网店, 并在教学博客和QQ群共享上传项目任务书, 学生可随时浏览下载、转载学习。

(三) 工作计划

项目小组成员根据总体项目任务安排, 明确岗位工作任务, 确定工作内容、方法、程序以及与其他成员合作的形式, 制定出相应工作岗位的可行性的工作计划。本环节中首先多媒体设备播放三分钟职场制定计划视频, 让学生了解制定岗位工作计划流程并展示供学生参考的标准工作计划书, 后上传至教学博客, 供学生学习借鉴, 最后学生将岗位工作计划方案发表在学习博客中;教师在线进入并利用博客的评论功能进行评价, 以规范学生的职业活动。

(四) 任务实施

本环节是整个项目的重点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只通过QQ空间博客功能在教学博客中提供三个任务完成的详细过程及任务书指导,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 利用充足的网络资源获取任务信息, 通过真实体验、勇于探索和在线交流、岗位模拟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方式一, 真实体验, 学生充分体验在虚拟浩瀚的网海中创业者进行创业冲浪的激情与乐趣。这是本项目重点, 将复杂的创业过程融入到真实的创业体验中,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枯燥的边讲边练的学习方式, 强化技能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规范实践技能的岗位职业素质, 也就避免了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全是跟做没有自己的思路对业务流程了解不清的弊端, 实现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项目目标。

方式二, 勇于探索。在网上开店并经营的任务中, 由于操作繁杂, 技能点多, 成为项目重点与难点, 所以我设计了运用中国最大的免费社区QQ空间的博客功能做为优化教学过程的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实现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答疑解难、法律支持、有效经营而设计的全部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实践、探索真知。

方式三, 在线交流。利用虚拟的开放的网络环境, 设计运用QQ交流群做为实现全天侯的师生互动、交流与沟通、答疑解难的学习工具来突破项目教学难点,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还合理运用QQ的实时通讯视频功能, 实现和网店专家在线的视频互动。企业专家一面在线进入学生店铺, 另一方面将被在线请入课堂, 充当学生的创业顾问, 对学生的经营情况给予现场指导。使学生做到足不出教室, 就能和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 最大限度地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方式四, 岗位模拟。将网络创业项目对应到的就业岗位进行提炼, 把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作为一种资源, 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六人组成一个项目学习小组, 每小组的成员按工作岗位进行分工, 各司其责, 互相协作,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能力互补, 合力完成项目任务, 积累实战工作经验, 真正实现教学与企业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五) 成果展示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项目汇报, 对项目任务进行梳理与回顾, 分享团队的收获与经验, 然后进行小组成员开设的店铺、店铺整体经营情况及推广效果成果展示, 实现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六) 总结评估

教师对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完成效果进行总结, 规范职业行为, 确保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 职业能力整体提升。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在线进入学生店铺, 随时将学生每个任务完成过程情况进行记录, 形成过程性评价;网店经营专家在线进入学生网店对学生网店的综合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形成动态化的多元考评体系。

在科技高速发展、日行日远的今天, 只有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工程的载体, 才会使人才的培养——这一教育的使命, 永恒!

摘要:在确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时, 重点在于培养其入业能力与胜业能力, 对其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在对学生学习网络营销实务这门课程进行了个人网络创业教学项目的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网络营销,个人网络,创业,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2010.

《导游实务》课程报告 篇2

.导游实务这门课程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导游员应该怎样好的为游客服务,我们通过这门课程解了一次完整的旅程需要一个导游集体来完成,这个导游集体通常情况下由全陪、地陪、领队组成。优秀的导游服务需要导游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广博的导游知识、较高的导游技能。高素质的导游队伍需要科学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来培养,包括服务理念的培训、专业知识的培训、能力的培训,工作态度的考核、导游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等。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牢固的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并让学生娴熟的应用于今后的导游工作是我教授这门课并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它主要讲授了导游服务发展史略;全程陪同、地方陪同、领队景区景点导游的服务程序与服务规范;导游服务中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业带团有一个理轮和技能上的指导,并且是学习其他较深专业知识,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旅游投资项目决策等的一个“叩门砖”。

一个人对某种专业乃至将要从事的某种职业是否有深厚的兴趣,对于它的学习活动和职业生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他对这个专业,这种职业产生了深厚兴趣的时候,即使在常人看来它很枯燥、很单调,他也会感到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倦。相反,则只能发挥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由兴趣所牵引,读书学习到入迷处,欣欣然有悦色,陶陶然有醉意,这才是学习的最佳境界。无论是心骛八极,还是神游万仞,都是神思的自然飞翔,而决非痛苦不堪、紧咬牙关的死拉硬拽。这种学习方式是虽苦尤乐。

兴趣与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对引发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兴趣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情感、思想、方法、应用等内容,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获得启迪、思想开窍、产生灵感,或学会某种技能,掌握真本领。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多年多次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国家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形式,对职业教育的质量加以控制。由于每年教材都有部分调整和变更,笔试的题型也从

由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等多种题型变为以注重学生灵活应变能力为主的单选、多选和判断题,题量很大。笔试内容和教材的变更客观上促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从应试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的竞争。旅游学科是实用型学科,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理论。当今的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一个成熟的产业必须以成熟的理论和娴熟技能为支撑。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首先,导游应注意体能的训练。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些导游为了身段子,刻意少食减肥,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在工作中,导游人员应注意忙中偷闲,适当休息,全陪应把酒店作为家的延伸,留出自我调整的时间,以便能够正常的给旅游者提供服务。通过一些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导游工作人员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工作。工作纷繁,量大面广,尤其是旅游旺季时,导游人员往往连轴转,整日、整月陪同游客,无论严寒酷暑长期在外作业,体力消耗大,又常常无法正常休息,而且,工作对象复杂,需要满足的需求多种多样,同时又面对着精神污染和物质诱惑。因此导游人员必须是一个能力强、水平高、身心健康之人。这就要求导游加强自身锻炼,提高心理与身体素质。

旅游团队接待业务是指旅行社依据与旅游中间商或旅游者达成的旅游合同(协议),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团队导游的服务标准与程序。,对旅游团队在旅游全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参观游览及娱乐、购物等活动进行组织、安排、落实的过程。在接待工作中,领队、全程陪同导游人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组成了接待工作的主体,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为顺利实施团体旅游计划、沟通并协调相关旅游服务各方面关系,落实好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旅游接待任务,上述三者必须以旅游者为工作对象,以认真执行旅游计划,为旅游者安排好各项旅游服务为工作任务,最终使旅游者满意为工作目标,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 协作,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导游服务在团体旅游接待的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旅游者朝夕相处的对象是导游人员,所以旅游者对导游人员的讲解、所提供的生活服务质量及各项旅游活动安排落实的质量反应最为敏感。通常导游服务质量,可以对其他旅游服务质量起到弥补作用。导游在整个团队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旅游团队接待质量高低,即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将决定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此团队旅游接待的成败关键在于导游服务。

新闻实务课程改革刍议 篇3

关键词:新闻实务 专业化与职业化 课程改革 新闻教育核心三要素

新闻学教育应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最敏锐的新闻触觉、最独特的观察视角、最丰富的镜头内蕴,辅以准确、平和、优雅的同期声来捕捉信息、传递资讯、服务社会。而在当下许多高校的新闻教育中,新闻实务课程内容已经同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一、新闻教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国际新闻教育的共同趋势

所谓“职业(Occupation)”,指从事一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新闻工作是一种职业。而所谓的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或叫“专业主义”,特指从事一种工作必须有特定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和评判标准,而这些又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取,并为从业者所共用。我国学者孙旭培认为,“‘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指的是一门职业在升为‘职业主义’中的一种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内敛的和不断形成的发展过程。”国外新闻学教育界关于如何选择对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都有利的新闻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论。而不同的学校则强调新闻学的不同方面以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在世界媒体之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改进了新闻专业的教育模式以紧跟媒体工业的需要,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林格介绍:“记者作为一种职业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媒体理解政治和社会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方式。”从2005年开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可选修的课程中提供实践案例研究。学生们将解剖分析由他们自己和其他记者写的新闻,以图理解在展开故事结构时的取舍技巧,理解故事是如何和为什么按照特定的方法构成的,以便使学生们在进入新闻行业之后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而当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以后,学校将向他们提供那些刚刚踏入新闻行业时没有能力应用的具有相关专业深度的内容,比如经济方面的、科技方面的专业内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新闻学院电视专业设置课程时,第一年要包括电视报道和编辑,第二学年学习电视新闻制作及纪录片等。此外,还要学习编辑录像带、制作硬新闻和故事片以及合成电视新闻等。专业方向的设置很细,学生需要对具体方向所涉及的内容和技能进行比较透彻全面深入的掌握。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的新闻研究生院脱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重新闻实践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的路——实践与学术性并重。学生除了掌握新闻实际操作技能外,还得修读新闻职业道德、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法、经济学等课程。在教学方面并不仅仅是培养一出校门就能采编的记者和编辑,而更倾向于造就从事新闻调查、研究和批评的学者。

作为法国国内最早在大学中设立(1958年)和最早通过记者联合公约认可(1968年)的新闻学院,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对于我们了解法国的新闻教育具有一定代表性。这些法国学生开展实习时的传统是集体行动远涉重洋,围绕一个预定的抽象选题进行操作,以短短一个月时间(用于采访的时间更短)操作一个陌生的选题,而且并未预先明确报道线索,这种“团队型+粗放型”的形式与中国学生短则三五月长则一年,通过介入条线报道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报道思路、强化新闻敏感的实习方式截然不同。

可以看出,不管是专重新闻实践的美国新闻教育,还是两者并重的加拿大新闻教育以及突破传统区域观念的法国实习模式,在新闻从业者职业化、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上殊途同归。

二、国内新闻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闻学教育是培养埃德加·斯诺还是培养施拉姆?是培养一个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家和舆论监督者还是培养象牙塔里的传播理论家?是培养为公众服务的媒体第一线的新闻大师还是培养某个广告或IT公司的美工或公关策划人员?随着新技术新媒体席卷世界,这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内外学者面对的两难命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主张:新闻教育必须将新闻学本身作为目标,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因为把新闻同广告、传播、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等相关的学科等同起来,就是抹杀新闻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及价值体系。这不仅是美国新闻教育在学术性和实践性培养中出现的困惑,也是我国当下的新闻教育理念与新闻职业需求的突出矛盾。

虽然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的新闻教育正在向其核心目标回归。但是,新闻教育是高投入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支撑体系(包括师资、设备和媒介资源)这三者共同协作来完成。中国的新闻教育在实践培训上没有先天优势,而目前教育资源配套上又面临很多尴尬与无奈,造成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日渐脱离。在客观现实方而,教育产业化与高校扩招、教师的准入与管理、量化考核与行政化办学、重科研而轻教学创新等,都使中国的新闻教育与其所追求的目标渐行渐远。

以上是宏观视角下的学科环境因素分析,属于上层建筑和历史遗留问题,更多有赖于政策层面的解决。就新闻实务课程本身而言,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不足。

(一)专业方向细化不显著,不符合当前新闻传媒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相关学科教育缺失,无法与当前的新闻传媒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衔接

(三)教学方式陈旧,成绩评定拘泥于闭卷,实践实习形式化

(四)局限于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素养

1.忽视新闻写作中政治经济形势的敏感性,只能就事论事;

2.忽视新闻评论的立场和独立见解,人云亦云,只注意语言归纳;

3.忽视新闻报道的纵深挖掘,浅尝辄止,报道思路不清晰;

4.忽视图片摄影和影像制作过程中的镜头暗语与隐喻,片面关注影像本身的直观效果和层次感;

5.忽视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解读能力培养,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6.忽视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的铸就,不能够德才兼备。

(五)我们强调的职业化和突出新闻实务,并不是片面的技能化

在实践中,技能化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完全技能化显现的缺点很明显。这是我们防止矫枉过正必要的清醒认识:

单一技能训练,使得新闻工作者所掌握的仅仅是简单的采访、编辑或写作等技能,在报道一些简单的新闻事件时似乎还能应付,但是涉及到深刻的政治新闻或社会新闻,他们往往不具备洞察力与分析能力。而且由于职业道德滑坡,学生对于编辑的兴趣也在慢慢降低,新闻工作面临着巨大危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实务课程改革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黄鹏博士所著的《美国新闻教育研究》中谈到:“基本的技能训练、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内化职业精神是新闻教育的核心要素。”基本的技能训练就是娴熟掌握传统的采、写、编、评、摄、录、制、播加上现代新技术,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严格的学术训练就是和新闻学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某一学科的深入学习相结合,是满足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需求;内化职业精神,简言之就是内化新闻专业主义和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业的真谛所在。

依据新闻教育的核心三要素,笔者认为,新闻实务的课程变革需遵循广博性、深入性、经济性和务实性等原则。

首先,广博性和深入性要求新闻实务课程必须体现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的院长洛伦·吉格里昂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科技、文化和经济等知识背景,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法学让人懂得社会规则,政治学告知从业背景,社会学让人具有深邃的观察能力。

其次,经济性和务实性,新闻教育培养的是职业化的新闻从业人员,因此广博深入学习的目的是用相关理论理解新闻、发现新闻、分析新闻。不同性质的媒体的采编评写等方面要求大相径庭,所以新闻实务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细化专业。只有细化了,学生才能按照明确的专业要求,专攻所需求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达到专业的高水平层次。

再次,加强新闻实务训练。采用读书报告,课堂讨论,采、写、编、评、摄、录、制、播的成品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方式,以强化学生各方面能力,变革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成绩评定方式。借鉴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实习实践模式,同步实习进程与就业环境。

最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职业精神是高校新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终极目标。职业化的标准就是职业精神的坚守,新闻实务课程是职业精神的集训营,忽视了信念和操守培养,新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M].人民出版社,2004.

2.杨晓白.新闻教育:专业化,还是职业化?[J].青年记者,2004,(10).

3.李希光.是新闻记者的摇篮还是传播学者的温室?21世纪新闻学教育的思考[J].新闻记者,2001,(1).

4.卡莱(James w.Caxey).新闻教育错在哪里[J].国际新闻界,2004,(1).

5.黄鹂.美国新闻教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篇4

如何培养出就业能力强、适合企业需求的外贸人才, 目前已成为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很多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 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借鉴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一线教学经验, 介绍一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做法, 以供同行探讨。

一、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 报关实务课程理论教学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专业, 由于报关工作是国际贸易流程中必经的环节, 所以报关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黑龙江省设有国贸专业高校报关实务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 发现部分高校对报关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以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为依据, 突出理论, 实务案例拓展少, 没有兼顾后续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虽然表面上这些高校同学报关员考试通过率高, 但也表现出部分同学高分低能的现象。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 海关取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 这种理论教学方式会受到很大影响。个别高校报关实务课程开展存在教学内容陈旧, 特别是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者海关商品编码目录发生调整后, 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及时更新, 旧内容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降低教学效果。还有个别高校报关实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不匹配, 教学内容多, 教学课时少, 导致内容讲不透, 讲不全, 体系不完整。报关实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 这将不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 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现状

很多学者提出应用“双元制”、“工学结合”、“实境教学”、“模拟公司”等理念开展实践教学, 但在黑龙江省高校中实践教学开展不深入, 多停留在实践教学理论探索阶段, 这些做法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 真正成熟地应用这些理论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学校不多, 一些高职院校突出了订单式培养, 本科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则少之又少。就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而言, 通过调研黑龙江地区部分高校, 笔者发现有的高校压根就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有的虽然设置实践教学安排, 但实践课时少, 仅通过一两次填制外贸报关环节涉及的单据完成, 与单据实务课程内容界限不清, 效果不理想。一些高校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通过利用计算机操作完成, 由于实验任务设计简单, 案例单一,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软硬件条件设施较好的高校, 引入了报关实验软件, 实践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明显提高。

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 报关实务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实践

1. 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效性、涉外性和政策性都比较强, 报关实务课程也具有这一特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对各科专业知识深度要求也不同, 例如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制单员、货代员等对报关知识和理论要求掌握深度与层次就不同, 报关员岗位要求掌握内容要更加全面具体, 其他岗位对此掌握框架体系即可, 特别对满足基于外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以往一直成为授课人员的首选, 这种资格证培训教材对于知识理论需求不高的学生来说来说很不适用, 特别是2014年以后考试取消, 这种教材适用性由此遭到质疑。笔者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上, 结合自己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和外贸从业经验, 主编了《报关实务》教材, 在以国际贸易业务为主线的背景下, 以满足外贸行业需求为着眼点, 做到报关知识体系清晰, 结构完整, 理论知识够用, 及时修订案例, 兼顾不同次层外贸岗位需要,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经过近三年理论教学实践反馈, 效果较好。

2. 丰富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已在各科教学中作为基本教学法被教师广泛使用。报关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实施, 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报关案例选择、搜集、整理、加工与积累;二是报关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与应用。例如, 在讲授外贸管制这一章节前, 将事先选定的案例作为作业布置下去, 可以是某外贸企业对某几种商品对某国家开展的贸易业务, 这章重点知识会涉及外贸企业管理、许可证管理、商品检验检疫管理等, 要求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网站、书耤和相关资料, 完成布置任务, 并在下次上课讨论, 任务包括:我国对这一类外贸企业是怎么管理的?该业务所涉及的商品中哪些需要申领许可证?哪些需要取得检验检疫证明?在下一次授课时的教学导入时, 结合此案例启发学生回顾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上次课布置的任务, 引出本章理论知识内容。将所讨论的作业内容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和归纳, 积累形成案例素材库, 适时应用到后续的报关程序、商品归类、关税计算的案例设计中去, 保持案例内容前后的相关性和连续性, 学生对案例的熟识度增加, 印象深刻。由于案例融入学生调研的成果, 并不断引导学生以此继续开展调研活动, 学生参与度增加, 学习积极性提高, 这种更注重学生讨论和参与的案例教学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强化实践教学。笔者在近几年的报关实务实践教学中, 经历了由简单填制报关单训练活动, 到应用教学软件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教学在用的是浙科国际贸易进出口模拟教学软件, 在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这个教学软件具有业务操作全面的特点, 它包括了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辅助员六大角色, 辅助员可以作为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部门、船公司、保险公司身份协助办理进出口业务。学生在实验时, 既可以模拟外贸公司角色, 也可以模拟报关行角色开展外贸业务活动。教学软件界面生动, 角色模拟仿真, 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在使用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时, 逐渐发现一些问题, 例如实验软件单据更新、单据控制、合同单据校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验室硬件方面, 由于网络速度慢或临时断网, 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界面中断、实验数据无法保存甚至实验账号无法继续进行登录等问题;实验评分系统与实验过程考核不匹配;实验软件在角色设计上缺少小组合作环节, 实验项目相关性弱;个别学生钻研性差, 最初实验热情饱满, 做完一两个实验后, 兴趣降低, 实验任务完成率不高。

三、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启示

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中, 笔者仅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 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但同时也会不断发现随之而来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教学实践的开展遵循着由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 在教学中如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依然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实践不断修订方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本门课程教学实践尚未解决的问题, 也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设有国贸专业高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的调研, 发现报关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开展不深入等问题, 提出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案例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一些做法, 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沈王仙子.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科技资讯, 2010 (16) .

秘书实务课程总结 篇5

前期:

这一次的分组,我们摒弃了以往惯用的.方法,例如按宿舍分,抽签等。老师引导我们采用了招聘的方式来分组:首先我们经过讨论从而确定每一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按人数分七个组,组长自荐试产生,然后组长做一句话“广告”以此来吸引人才自组小组,以平等的方式让有意愿跟从该组长的同学也必须以一句话说服组长“招”你,然而最后招不招你的最终决定权在组长手里,就这样公平地完成了分组工作。这一次的分组联系到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无形中巩固了我们专业知识,又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分完组之后,我们经过一轮激烈地讨论后确定了组名和口号,配合着自己组设计的动作,展现了自己的特色。这一个环节同时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和文字水平。而且每一次讨论,老师都要求我们做会议记录,然后与各组分享、比较学习,还有老师的点评,这一个环节锻炼了我们的速记速度、文字水平和应用文写作。

可见,我们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以锻炼我们的能力为主,让我们将听说与练习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中期:

我们进行了一个秘书情景的拍摄。我们根据目标、内容商量讨论后,写了一份方案。然后根据各个成员的特点分好角色,拟定脚本。我们把工作细分到了每一个人身上,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考虑了一些注意事项,和想好了一些备用方案,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学会了,考虑问题要细心、周全。经过这次拍摄,向来粗心大意的我也渐渐变得细心了。

到了拍摄的当天,按正常安排我们这组应该是在中午时段拍的,但为了拍的好一点,我们决定早上8点开始排练。在一次次的排练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次比一次更好。 由于每一组的拍摄时间都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又为了避免,因机器的问题影响我们的拍摄,我们还准备了另一台拍摄机,而后面的实施也说明我们的准备是正确的。还有一个明智的准备就是:排插。因为我们是第5组拍摄的,我们考虑到轮到我们时,那相机可能没电了,所以我们准备了三个排插,在这里排插真的给我们帮了好大的忙。这些都说明了,考虑问题时一定要周到详细,要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整个拍摄过程是很成功的,而这个成功是来自充分的准备,具体细致的分工,队员的团结合作。

后期:

拍摄整理好后,接下来就是每一个小组展现作品的时候了。一开始,老师为我们各小组的方案做了详细的点评,听了老师的点评,我才知道,自以为完美的方案,原来还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我们的专业知识,文字水平还有待提高,想问题还不够具体。

每一个组的方案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不足,如果能够取长补短那就会更完美。可见,互相交流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接着下来,播放视频。这一次,老师把时间交给我们安排,这样一来又给了我们一个时间管理的锻炼,可见老师的用心良苦啊!安排好时间后,每一小组都按规定开始视频的讲解,同时老师还要求我们挑出每一小组的毛病,我想老师这也是为我们的秘书证考试做准备,这样一来,让我们对秘书工作得到更深的了解。最后老师的点评引领我们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的实训内容主要为资料的收集。依然按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大体的流程为:首先,我们抽取一个题目;然后围着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的结果作一个总结和反馈。

了解了流程后,我们小组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分好工作后,我们便密锣紧鼓地展开工作。我们的课题是: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考虑到环境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决定将范围定为同学、老师、网上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经过队友们的努力,我们设计好了调差问卷,接着就是调查过程了,说服被调查者为我们填写这份问卷这个过程就考察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调查完毕后,我们的总点工作就在于总结和反馈了,反馈的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书面的总结我们会加上图表,因为考虑到图表更直观,更清楚。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学会了信息的收集,而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我还提高了表达能力,加强了资料整理的能力。

在整一个秘书实务实训过程中,老师让我们自己动脑、动手,让我们主动地去学习。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锻炼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在此次实训中,我看到了我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努力提高的有以下几点: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2.考虑问题要细心,做事要有耐心,学会未雨绸缪。

3. 主动融入集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沟通。

4. 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提高文字写作水平。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改革方案 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 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1 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深入企业招岗位,深入岗位找技能,深入技能找知识,及时做到了解汽车营销的新技术、新观念,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

1.2 促进教、学、做有机结合

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将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并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和技能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学与做融为一体。

1.3 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根据对汽车销售过程的学习研究,按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由浅入深提炼归纳多个学习情境。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能融入教學情境中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汽车营销实务内容的改革应以职业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最终职业能力为根据。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汽车营销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如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学习和合作能力、汽车产品推介能力、谈判能力等。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汽车营销相关职业活动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能力。如怎样开发新客户,怎么获取客户需求,如何很好地解决顾客异议等。社会能力主要指从事汽车营销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社交能力。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全课程以汽车销售中的具体流程为主线,整合提炼教学内容,形成一套实用、简练、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体系。删除些过时的内容,增添些汽车行业对当下及未来营销人员的新要求,如将一些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删除,将增加汽车模拟销售、试乘试驾过程中顾客接待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产品六方位展示和推介能力,异议处理能力,试成交能力等有关知识,在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步提升。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营销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很快适应汽车营销相关的工作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等制约,本课程大都采取比较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的调动,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做出如下的探索:

3.1 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通过对汽车营销人才需求研究发现,4S店内展销是汽车营销相关岗位的最基础的销售岗位,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较适合此类岗位。所以该课程主要围绕汽车4S店内标准化的销售流程这一内容进行设置,再将这一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采用4S店展厅模拟销售的方式用角色模拟扮演法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销售技能的训练,并创造条件进一步地到4S店进行实战的观摩学习。真正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做同步进行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来。

3.2 情境教学法

围绕汽车营销实务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同时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又可以设计若干个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可以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来完成。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讲解完成若干个具体的知识点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情境教学活动把所讲的全部内容插起来,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形成组织记忆力。如汽车综合销售技能的学习,我们可以按照4S店汽车销售标准流程进行模拟训练。情境模拟从形式到内容应尽可能与真实汽车销售情景相近。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销售综合技能,是训练学生4S店内展销重要的实训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营销礼仪,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对你顾客的接待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产品六方位展示与推介能力,顾客异议处理能力,试成交能力等,此类情境模拟教学法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让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所以,在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这种容易开展而又有显著成效的技能训练应尽可能多地开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里,通过扮演销售接待员、销售顾问、顾客等角色进行多次情景模拟训练,销售综合能力也就慢慢形成了。

3.3 课堂案例讨论法

根据课堂内容适时采用案例讨论法。良好的言语组织和表达能力、清晰的表达思路和协调能力是4S店汽车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而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地进行案例讨论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最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训练方法。我们在教学组织中营销环境分析、产品定价、产品促销、产品推介、客户异议处理等环节均可以分组采用案例来分析、讨论,然后由各个小组选举代表来阐述讨论的成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4 利用多种教学媒介,综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可以与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汽车4S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把他们用于员工培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搬到课堂中来,让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更具说服力。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组建微信群、QQ群、开通微博等方式来构建现代化的师生互动平台。同时,开发远程教学系统,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和巩固。

3.5 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注重技能训练考核

新闻实务课程改革刍议 篇7

一、新闻教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国际新闻教育的共同趋势

所谓“职业 (Occupation) ”, 指从事一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新闻工作是一种职业。而所谓的职业主义 (Professionalism) 或叫“专业主义”, 特指从事一种工作必须有特定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和评判标准, 而这些又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取, 并为从业者所共用。我国学者孙旭培认为, “‘职业化 (Professionalization) ’指的是一门职业在升为‘职业主义’中的一种过程, 是一种动态的、内敛的和不断形成的发展过程。”国外新闻学教育界关于如何选择对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都有利的新闻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论。而不同的学校则强调新闻学的不同方面以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在世界媒体之都, 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改进了新闻专业的教育模式以紧跟媒体工业的需要,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林格介绍:“记者作为一种职业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通过媒体理解政治和社会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方式。”从2005年开始,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可选修的课程中提供实践案例研究。学生们将解剖分析由他们自己和其他记者写的新闻, 以图理解在展开故事结构时的取舍技巧, 理解故事是如何和为什么按照特定的方法构成的, 以便使学生们在进入新闻行业之后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而当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以后, 学校将向他们提供那些刚刚踏入新闻行业时没有能力应用的具有相关专业深度的内容, 比如经济方面的、科技方面的专业内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新闻学院电视专业设置课程时, 第一年要包括电视报道和编辑, 第二学年学习电视新闻制作及纪录片等。此外, 还要学习编辑录像带、制作硬新闻和故事片以及合成电视新闻等。专业方向的设置很细, 学生需要对具体方向所涉及的内容和技能进行比较透彻全面深入的掌握。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的新闻研究生院脱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重新闻实践的教学模式, 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的路———实践与学术性并重。学生除了掌握新闻实际操作技能外, 还得修读新闻职业道德、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法、经济学等课程。在教学方面并不仅仅是培养一出校门就能采编的记者和编辑, 而更倾向于造就从事新闻调查、研究和批评的学者。

作为法国国内最早在大学中设立 (1958年) 和最早通过记者联合公约认可 (1968年) 的新闻学院, 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对于我们了解法国的新闻教育具有一定代表性。这些法国学生开展实习时的传统是集体行动远涉重洋, 围绕一个预定的抽象选题进行操作, 以短短一个月时间 (用于采访的时间更短) 操作一个陌生的选题, 而且并未预先明确报道线索, 这种“团队型+粗放型”的形式与中国学生短则三五月长则一年, 通过介入条线报道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报道思路、强化新闻敏感的实习方式截然不同。

可以看出, 不管是专重新闻实践的美国新闻教育, 还是两者并重的加拿大新闻教育以及突破传统区域观念的法国实习模式, 在新闻从业者职业化、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上殊途同归。

二、国内新闻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闻学教育是培养埃德加·斯诺还是培养施拉姆?是培养一个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家和舆论监督者还是培养象牙塔里的传播理论家?是培养为公众服务的媒体第一线的新闻大师还是培养某个广告或IT公司的美工或公关策划人员?随着新技术新媒体席卷世界, 这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内外学者面对的两难命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主张:新闻教育必须将新闻学本身作为目标,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因为把新闻同广告、传播、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等相关的学科等同起来, 就是抹杀新闻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及价值体系。这不仅是美国新闻教育在学术性和实践性培养中出现的困惑, 也是我国当下的新闻教育理念与新闻职业需求的突出矛盾。

虽然在课程设置上, 我国的新闻教育正在向其核心目标回归。但是, 新闻教育是高投入的教育, 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需要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支撑体系 (包括师资、设备和媒介资源) 这三者共同协作来完成。中国的新闻教育在实践培训上没有先天优势, 而目前教育资源配套上又面临很多尴尬与无奈, 造成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日渐脱离。在客观现实方而, 教育产业化与高校扩招、教师的准入与管理、量化考核与行政化办学、重科研而轻教学创新等, 都使中国的新闻教育与其所追求的目标渐行渐远。

以上是宏观视角下的学科环境因素分析, 属于上层建筑和历史遗留问题, 更多有赖于政策层面的解决。就新闻实务课程本身而言, 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不足。

(一) 专业方向细化不显著, 不符合当前新闻传媒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 相关学科教育缺失, 无法与当前的新闻传媒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衔接

(三) 教学方式陈旧, 成绩评定拘泥于闭卷, 实践实习形式化

(四) 局限于技能培训, 忽视人文素养

1. 忽视新闻写作中政治经济形势的敏感性, 只能就事论事;

2. 忽视新闻评论的立场和独立见解, 人云亦云, 只注意语言归纳;

3. 忽视新闻报道的纵深挖掘, 浅尝辄止, 报道思路不清晰;

4. 忽视图片摄影和影像制作过程中的镜头暗语与隐喻, 片面关注影像本身的直观效果和层次感;

5. 忽视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解读能力培养, 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6. 忽视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的铸就, 不能够德才兼备。

(五) 我们强调的职业化和突出新闻实务, 并不是片面的技能化

在实践中, 技能化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完全技能化显现的缺点很明显。这是我们防止矫枉过正必要的清醒认识:

单一技能训练, 使得新闻工作者所掌握的仅仅是简单的采访、编辑或写作等技能, 在报道一些简单的新闻事件时似乎还能应付, 但是涉及到深刻的政治新闻或社会新闻, 他们往往不具备洞察力与分析能力。而且由于职业道德滑坡, 学生对于编辑的兴趣也在慢慢降低, 新闻工作面临着巨大危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实务课程改革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黄鹏博士所著的《美国新闻教育研究》中谈到:“基本的技能训练、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内化职业精神是新闻教育的核心要素。”基本的技能训练就是娴熟掌握传统的采、写、编、评、摄、录、制、播加上现代新技术, 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严格的学术训练就是和新闻学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某一学科的深入学习相结合, 是满足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需求;内化职业精神, 简言之就是内化新闻专业主义和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 是新闻业的真谛所在。

依据新闻教育的核心三要素, 笔者认为, 新闻实务的课程变革需遵循广博性、深入性、经济性和务实性等原则。

首先, 广博性和深入性要求新闻实务课程必须体现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的院长洛伦·吉格里昂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科技、文化和经济等知识背景, 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法学让人懂得社会规则, 政治学告知从业背景, 社会学让人具有深邃的观察能力。

其次, 经济性和务实性, 新闻教育培养的是职业化的新闻从业人员, 因此广博深入学习的目的是用相关理论理解新闻、发现新闻、分析新闻。不同性质的媒体的采编评写等方面要求大相径庭, 所以新闻实务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细化专业。只有细化了, 学生才能按照明确的专业要求, 专攻所需求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以达到专业的高水平层次。

再次, 加强新闻实务训练。采用读书报告, 课堂讨论, 采、写、编、评、摄、录、制、播的成品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方式, 以强化学生各方面能力, 变革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成绩评定方式。借鉴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实习实践模式, 同步实习进程与就业环境。

最后, 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职业精神是高校新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终极目标。职业化的标准就是职业精神的坚守, 新闻实务课程是职业精神的集训营, 忽视了信念和操守培养, 新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M].人民出版社, 2004.

[2].杨晓白.新闻教育:专业化, 还是职业化?[J].青年记者, 2004, (10) .

[3].李希光.是新闻记者的摇篮还是传播学者的温室?21世纪新闻学教育的思考[J].新闻记者, 2001, (1) .

[4].卡莱 (James w.Caxey) .新闻教育错在哪里[J].国际新闻界, 2004, (1) .

[5].黄鹂.美国新闻教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1) .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篇8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 要结合报关水平测试大纲,分析研究不同行业对报关工作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报关水平测试考核要求

报关水平测试通过对报关人员进行报关基础知识及报关业务技能水平测试,提供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且颁发报关水平测试成绩分析报告书。

其中报关水平测试中的报关基础知识以考题的形式考核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中相关单证知识, 掌握国际贸易中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熟悉商品的品质、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以及支付等相关知识;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要求,掌握国家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制度和措施;了解海关的性质、权利、组织机构、关徽、关衔制度。 熟悉海关监管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报关员行业要求等知识。

报关业务技能主要考核熟悉报关前的准备工作, 掌握报关的现场作业流程和后续作业流程;熟悉保税货物的特点,掌握保税加工货物和保税物流货物的报关要求; 合理的进行进出口商品的归类;熟悉报关单填制规范,合理的选用税率等内容。

报关水平测试更加强调实践性操作, 测试的结果为报关行业选人,用人提供客观,量化的标准,提供新的行业准入标准,旨在提升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高报关质量。

2不同行业对报关工作的挑战

2.1电子制造业

电子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是产品有多个供应商或者多个代理商,产品的类型属于少量、多品种、高频率、零部件品种多、精细化程度高。 部分产品属于多种管制类型。

电子制造业这种特点对于报关中商品的归类带来一定的难度,到底归入哪一类,还涉及到后期需要提供哪些许可证件,带来税率的不一样,产品的成本不一样等问题。 电子制造业生产速度快,通关速度要求高。 所以电子制造业零部件的报关要求进行合理的商品归类, 及时提供报关许可证件, 满足零库存管理要求,提高通关效率。

2.2汽车制造业

汽车的品牌多、型号多、变化多,汽车的零部件很多,料号品种多;并且进出口的口岸多、代理多。 这些特点给汽车行业的报关带来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

同时企业的零部件管理模式与海关零部件管理要求不一致。 企业的零部件管理模式采用BOM物料清单管理,海关依据海关规则对零部件进行管理。 汽车行业的订单较多,并且每张订单要按海关要求重新整理后申报, 造成单据难整理、 海关难申报、标准难统一、时效性难保证。 及时了解海关对于汽车行业报关最新动态,比如,不是所有的口岸都能整车进口报关,国家禁止以任何贸易形式进口旧车(二手车),汽车零部件及配套品的商品归类关联性等要求,提高通关效率。

2.3外贸公司

国内和国外的外贸形势引领了企业的产品类型和经营方向,但是海关及贸易管制政策不断变化,报关中提供的相关单证以及商品归类等内容都发生变化,造成经营成本有所不同。

同时申报口岸分散, 管理尺度不一样, 影响外贸企业的发展。 外贸公司的报关通常是业务员全程负责制,但是由于知识更新与工作需求不对等影响商品的通关速度。 竞争激烈要求我们服务要提前,提前完结成本核算,商量好国际运输方式,准备单据,及时关注海关政策,行业的特点,合理规避风险,保证通关质量,提高通关速度。

2.4报关代理公司

面对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化程度、透明度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报关代理公司也带来新的挑战。 报关中涉及的产品多种,有食品(保健品)、药品、新旧机电产品、化工品类产品、资源类产品、 动植物类产品、纺织类产品等,每种产品贸易管制制度不一样, 前期审批和后期核销的不一样,带来报关流程的不一样。 企业选择报关代理考核的因素多样,比如企业的资质水平、财务管理水平、人员管理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

所以新形势下,报关代理公司,要及时了解客户产品的专业领域知识,及时沟通了解客户反馈,保证良好的清关时间,指导企业及时的进行通关文件准备,为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提供增值服务。

3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形式下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结合报关水平测试大纲, 了解行业动态后,了解海关对报关的最新要求,掌握报关理论知识, 注重报关的实践,技能性操作。 明确报关业务前的准备,报关前的准备工作中重点是提供那些单证,合理的进行商品归类等。

然后熟悉具体的报关流程, 货物的报关程序中首先进行进出口商品的申报、接着配合海关查验、然后缴纳相应的税费,最后是提取或装运货物。 同时明确报关中具体申报的时间,怎样进行税费减免等内容,后期管理工作中特别强调后期的监管工作,从时间和地点上进行延伸,通过掌握报关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报关实务课程中教学中单元设计要明确所要掌握的具体报关知识,以及要掌握的报关技能,明确教学目的后进一步安排教学内容。

比如在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教学中,知识内容很明确,首先了解商品编码的结构后,然后依据商品的六大归类规则,迅速查找各种商品编码。 所要掌握的报关技能是怎样快速、正确、合理的进行商品归类。 要让学生明确商品归类的重要性,以及归类的技巧, 实际报关工作中掌握一种商品具体应该归入哪一类根据合理,对于企业更加有利。 因为不同商品的归类后期所涉及到的监管要求和监管证件不一样,会带来成本的不一样。

报关单填写是报关实务课程中要掌握的重点,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教学单元中在了解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基本概念、 类别以及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表头、表体各栏目的填写规范后,能根据给定的单据资料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

但是实际报关中货物的类型有很多,经常要对退运货物、修理货物等特殊情况进行报关单的填制, 所以教学中在掌握基本填写规范后,也要了解特殊情况下报关单如何填写,满足实际报关工作的要求。

货物的通关流程是报关实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海关根据监管货物的不同特征,将报关中的货物分为一般进出口货物、 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等。 实际报关中经常会遇到特殊情况下货物报关,比如货物出口后,要返回境内修理,这种情况下如何报关。 要掌握不同类型货物报关中,对于税费的具体要求,需要提供的单据,报关的时间要求等,从而快速进行货物的报关。

3.2选用合适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计划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较多,部分内容难掌握,要完成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法、启发引导法、实训练习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角色扮演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解具体的报关知识。 比如在学习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中,可以分别扮演报关员和海关人员等角色,从而熟悉掌握报关中所需要的单证和具体流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参与角色扮演过程中强化相关报关知识点的理解。

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和案例讨论教学相结合, 目的是两者结合后,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现场讨论中发现自身的错误, 同时把别人已经出现自己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学生通过现场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比如进行根据具体单位的名称写出其对应的报关单位的类型及其可以从事的报关行为中,先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后,再给同学们一个具体的案例,但这个案例中原来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 通过同学们对这个案例讨论, 将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经过大家的讨论加以纠正。

摘要:报关水平测试下的报关实务课程的改革中,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报关实务课程中基本概念、理论及具体报关要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报关实务理论知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实用的专业技能。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个人理财实务”课程 篇9

一、“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在法律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诠释

(一) “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在法律实践课程教学中的目的指向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学、听课、参加讲座、参与训练、顶岗实务工作、课题讨论等方式, 即使在下课后仍处于形式不同但主题一致的连续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也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去除惰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团队协助能力。教学方法的革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感受到体验式学习的快乐, 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的意识, 训练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的养成, 促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对问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和对实务问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真正体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统一。

(二) “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在法律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内涵

1. 教学模式的“真实务化”:

从局部的“模拟和情境”向全程“真人真案真做”转变。课程通过与调研合一的实习观察中获得的资源和实务经历, 在教师的指导下凝练为横向实践课题, 并将课题中期成果化入法律实践课程中通过课堂予以检验升华, 最终提交实习单位作为工作参考。通过与课题联动的全真实战顶岗实训, 学生得到与实践碰撞的磨练, 实现应用培养。

2. 教学效果和考核目标的“复合”:

从单一效应和目标向多层面的复合效益目标转化。课程准备从自学生带顶岗实习开始, 到课堂检验升华, 至横向课题的验收鉴定, 本轮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才真正结束。由此以课程为载体, 内容上复合了实习和课题, 在效益上复合了学生培养、教师培养、产学研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教学发展要素。

3. 教学方法的“交互”:

由单向互动向深层交互转变。在课题联动下, 学生从理论到实习, 从实习到课题, 从课题再到理论, 从理论再到调查, 最后是实务部门和学习同步的课题成果的提交汇报和验收, 这一过程既是理论和实践多次交互的训练过程, 也是多轮多层面的师生交互、师师交互、生生交互的互动式教学过程。

二、“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在《现代城市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施

(一) 基于“实践问题式”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素质培养要求为导向, 通过全程“全真实战”的实务训练环节的设计与开展, 真案 (学生经历的真实案件) 真人 (真实操作的实务导师和学生团队) 真做 (以提交实务部门验收为指标) 。从问题到实践, 从学到做, 实现无缝对接, 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 以“做”带学, 有利于学生及早了解社会及其职业要求, 打开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联系通道, 缩短了法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之间的差距。促使理论和实践的多次交互, 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能力培养的相互统一, 更贴近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和社会需要。

(二) 以过程考核和应用能力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方式

围绕“复合交互”为目标, 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不仅包括考核的结果, 更要考核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兼容性, 不仅要考核课题完成质量, 更要考核课堂研讨表现以及课题成果的后续升华和推进。课程对于学生的考核指标不仅关注期末卷面成绩, 而且更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实践调查、文献查找、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论文写作等方式表述、交流观点与认识的能力、参与行政服务实践的技能与素养, 实现从结果评价向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模式改变。

(三) 教学主体角色的不断转换促成教学过程的师生多轮和深层“互动”

通过课程前期的由校内外教师团队对学生课堂研讨选题的指导、课题内容的指导和修改、课堂中互动研讨的深入、课后课题论文提交实务部门及反馈等途径, 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内外实训环节的积极性, 不仅一改学生以听课为主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需要主导课程每一环节的主动式学习, 校内教师角色从“以教为主, 一教到底”转变为对课程的组织和引导以及课题质量监控为主。这就深度推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和生生互动。

(四) 通过“课程-实习-课题”三位一体的联动方式, 实现课程效益的复合多元

为推动学生从以学为主到参与课堂教学的转变, 要求学生不仅参与学习, 而且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承担部分教学任务。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角色的转换, 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显著提升。同时, 促使课堂从课内教学过程向课外自主学习延伸, 因为教学过程的实施又需要学生课外的主动式学习。学生需要在课外补充阅读大量材料, 自主思考问题, 积极准备课堂研讨, 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地向课外延伸。

三、基于“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的推进

“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教学模式仍需要在未来继续推进。重点包括:

(一)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作为开设在法学专业的实训课程, 《现代城市管理实务》课程研讨的全部专题如何体现法学牵引的公共管理特色, 实行公共管理与法学基础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人才培养, 在国内尚无先例的情况下, 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 是决定课程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 过程考核指标的细化

强化过程考核同时必须解决学生课题调研与课内学习的兼容性、课堂研讨表现的评定标准;课题完成质量以及如何使课程复合的政产学研项目保持延续性等问题, 这是改革实施中的最大困难。

(三) 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引导

如何把学生引导到“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乐探索”的正确轨道上, 仍然需要重点解决学生自觉性不足、课题团队外学生对课题的熟悉度不足导致参与度欠佳等问题。

(四) 专业教师向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团队转化的推动

相比于传统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更注重要求教师既能开展课堂教学, 又能传授职业技能与技巧, 更为注重教师全程陪同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对教师团队素质要求无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当然, 基于“复合交互”和“真实务化”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推进还需要诸多方面的跟进, 比如及时整理课堂研讨内容、梳理并提升复合的课题成果的质量和反馈跟进, 完善校内外教师的激励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徐小洲, 叶映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

[2]黄培清.社会实践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

[3]裴洋, 蔡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三题[J].教育法制, 2012年第10期.

[4]田宏伟.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学实践课改革新尝试——美国法律实践教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07年第1期.

[5]蔡淑燕.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实践教学[J].职业时空, 2009年第6期.

“银行实务”课程的研发与思考 篇10

一、课程的研发理念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为:以学生感兴趣的与银行业有关的教学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培养严谨负责、开拓进取的金融后备人才为最高教学目标。由此,笔者围绕银行产品、银行经营管理和银行职业技能来设计教学内容。

二、课程的研发过程

在明确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后,笔者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究竟是采用某本现成教材,还是自编教材呢?为此,笔者先后尝试了使用现成教材、对现成教材进行重组、与志愿者合作编写教材三种做法。

由于“银行实务”这门课程的专业性较强,所以在最初确定教材的时候,笔者选择了由JA组织提供的比较适合高中学生的现成教材。同时,笔者与该组织商定为我校招募一批银行业的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教师,与笔者合作开展教学工作。但使用一个学期后,笔者发现这本教材与我校另一门校本课程“JA经济学”的内容有重叠,很多学生在课后调查中都反映对重复的内容没有学习的兴趣。

在了解学生需求后,笔者决定对JA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去掉与“JA经济学”课程重叠的内容,再增加一些学生想了解的内容。由于JA组织为我校招募的志愿者教师来自不同的银行,所以我们很难集中在一起完成编写工作,最后笔者只能在JA教材的基础上,再参考、学习相关经济学理论书籍,独立完成教材的重新整合。试用一个学期后,笔者发现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学生感兴趣的实践部分涉及较少。

在深思熟虑之后,笔者最终决定放弃JA教材,准备重新编写。在我校大力支持下,笔者找到了上海农商银行的专业人士,邀请他们担任本课程的志愿者教师,并与他们合作编写了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基于只有课程8课时的时间限制,故不求系统性、完整性,但尽量做到兼顾理论与实践,希望在教学中构建一个让学生参与的平台,为此,我们增加了如辨别真假币、学习点钞技术等内容,基本保证了学生能边学边练,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经历和实践体验。

三、课程的研发思考

我校“银行实务”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在这一过程中,有艰辛和反复,也有阻力和教训。总结这一段时间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笔者觉得有如下几点值得反思。

第一,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笔者之前由于没有系统地学过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对银行的认知有限,而这显然不能满足研发的要求。为此,笔者一方面自学相关银行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利用一切机会向专业人士请教,从而保证了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研发本课程的能力。可以说,“银行实务”课程的研发是笔者专业素养提升的“助推器”。

第二,形成课程资源的合力作用。在“银行实务”课程的研发过程中,笔者邀请JA组织和上海农商银行的专业人士参与编写教材或教授一些课程内容,目的是为了确保课程的科学性、专业性,同时也希望学生能从志愿者教师身上感受到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上一篇:调查人员下一篇:《一夜的工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