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教育教学

2024-05-04

新教师教育教学(精选十篇)

新教师教育教学 篇1

一、我国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施行了教育教学新理念, 在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引领下高校教育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

教学结构广义的说就是在固定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理论下, 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在我们的常识中, 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无非是以高校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不可动摇的知识传授者, 不管教师所传授的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有益无益, 学生只能一味接受,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动者, 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结构中教学激情慢慢被消磨殆尽, 所谓教学, 没有了师生思想的互动, 何来“教”与“学”。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多媒体无限拓展了教育教学的空间。在这种新模式中高校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宰地位被淡化,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地认识知识, 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所学的信息中,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信息反馈给教师, 这更加促使教师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以往停留在课本的讲授, 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 只顾自己一味说课, 完全忽视与学生互动的传统教育教学结构不得不被教育教学新理念所淘汰。高校教师的授课模式必须从传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为主, 从灌输式授课变为启发式授课, 同时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 多参加高校间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交流, 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传统的高校教师教学职能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模式的设计者、转变为学科科研的研究者、转变为教学课件的制作者, 更要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高校教师、学生和教学课程是传统教学模式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 在教育教学新理念下, 网络模式和多媒体课堂不断融入其中, 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加入了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中,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 教师的教学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由单一转变向多元。首先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中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授课模式的引领下, 设计全新的教学方式, 分析不同学生特点, 准备丰富的教学素材, 制定相应的教学课件。在授课过程中, 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代替灌输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高校教师在这里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主宰。知识在这样激烈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中才能闪现火花。其次在教育教学新理念下, 高校教师不能再被动的依赖书本, 过去的对本宣科的授课模式必须被时代所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的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素材, 自己进行编排、整理、制作。高校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即使课程相同, 但是多媒体课件也会不同, 在课余教师之间, 甚至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可以通过交流课件分享别人的成果, 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更是高校教师是不断充实自我, 提升自我的过程。最后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新理念下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者, 更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在教育教学新理念下,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学生同老师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快速、便捷的学习到所需的各方面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 高校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 更要替学生把关, 什么是应该学习的, 应该怎样学习比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高校教师更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 鼓励学生学习生存技能, 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三、多媒体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 让教育资源的空间的得到了无限延伸,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再明晰, 师生关系逐渐走向平等, 民主

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像多媒体方向不断深化,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 以往教师享有的权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网络、多媒体课堂使师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 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没有了所谓的的讲台, 师生关系逐渐平等。高校教师在这种角色的转变下, 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以自我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以自己专业扎实的学识教导学生, 以自己娴熟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赢得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 高校教师也许在某些问题上的所学并不如学生, 古语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高校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 甚至面对学生正确判断的意见时, 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的角色而全盘否定学生, 盲目的让学生追随自己所认为的真知。高校教师要做到在学问上尊重学生, 更要在人格上更平等对待学生。

总之, 教育教学新理念改变了高校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更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它使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全新的、飞跃式的发展, 对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教育教学新理念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往高校教育教学传统、单一的模式,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和变化。首先,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其次,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职能由单一转变向多元;再次, 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关键词:教育教学新理念,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胡京波.关于图书馆学会开展继续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9, (6) .

[2]娄晓灵.浅谈新时期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1) .

教师随笔:新师德与教师教育 篇2

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要具体分析:是明知故犯,还是失误所致?是主观错误,还是客观错误?面对不同的错误,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了。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愿能与君共分享。

首次犯错,先讲理后警告。如果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这是错误行为的情况下,对此,我们要进行说理教育。告诉学生这种行为的危害性的同时重申正确行为,并警告下次不能再犯此类错误了。班上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初中生的行为规范并没有多大意识,于是经常不守时,不能安静自习。例如:开学初的一星期,学生经常在自习课时自由走动,要不借作业,借文具,要不交作业。有一个走动后,就有很多一些人走动,导致整个课室闹哄哄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的。于是,我叫停所有人,告诉他们以后在自习课时,不能离开座位走动,以避免混乱。经过我的强调后,第二天,只有一个同学在冲动下,还是走动了。直到接触到我严厉的眼光时,才意识到自己犯规了。再三强调后,自由走动的现象就没有发生过了。

明知道不该这么做,可是在虚荣心的诱惑,还是犯错了。对此学生,首先要批评其明知故犯,然后告诉他虚荣心的危害性,最后警告学生,如果再犯此类错误,即将受到严厉惩罚。前几天,班上的小军在走廊里和同学聊天,其中有位同学刺激小军说:“小军,你敢站在楼梯栏杆扶手上吗?我打赌你不敢。”为了顾及面子,小军二话不说就站在栏杆扶手上了,还在上面摇晃了几下,同学们欢呼声一片。恰好这一切被我看到了。我把小军叫到办公室里。首先,询问他是否知道这是错误行为。他说知道。其次,就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批评他带来的坏榜样以及对自身的不负责任。同时,告诉他如何化解这虚荣心的诱惑。告诉他下次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将受到严厉惩罚。

面对喜欢说谎的学生,首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并讲解谎话的危害性。班上的小珍是个性格酷似男孩的女生,当全部同学都交完校服费时,她告诉我,她忘记跟爷爷拿钱了。好,没关系,我可以帮你先出钱,你下星期再给我。下个周一时,她说校车来得太快了,以致于没有拿到钱。又下个周一,她说钱放家里,忘记拿过来了。于是我无法淡定了,打电话给她爷爷,爷爷说她拿了校服费了。我找来了小珍,首先,询问她的生活方式还适应么?衣服够穿么?晚上会冷么?然后把之前她说的一个个借口重复一遍,询问她这该怎么解释?为何与爷爷的话对不上号?并慢慢地说出谎话的危害性。最后,她终于告诉我:她把爷爷给的校服钱用来买辅导书了。并写下了保证书:下周一定带来校服费。在今天,她终于实现她的诺言了。

面对种种错误,我们少不了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更少不了关心和耐心。希望我将总结出更多的方法与技巧。

体育教师怎样适应新课程教学 篇3

一、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完全围绕考试项目的训练,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长期自我训练的习惯,重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体育差的学生。

二、教学方法简单

过去的教学是传授式教学,也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的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尽快地适应课程提出的要求,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2.树立“体育与健康”的指导思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们体力活动大大减少,各种“文明病”迅速蔓延,从而使国民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于是,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很多市民,每天早上加入体育锻炼(跑步、打球……),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体育与健康”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应该使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初三的跳绳练习,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美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美去启迪学生,用高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例如:在韵律操教学中,常规方法使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模仿,不能领略其中美的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5.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总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稿)》以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究其实质,是要求体育教师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这是体育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现代体育教师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新政策下青年教师教学新理念的建构 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内涵建设, 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自2014 年9 月起, 学校对专任教师的教学, 科研和学生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按照学校要求的个人满负荷工作量要求, 凡学校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每年度要完成额定的教学、科研等满负荷工作量, 满负荷工作量标准定为每年1200 工作时。同时, 对不同岗位的教师职责也进行了细化分解, 对教学提出了最低标准。

新政策的发布, 引起了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 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意见。凡事有利有弊, 但该政策对于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具有诸多优势。新政策能有效的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教学或科研优势, 通过工作量化, 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教学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新政策能够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干和创新精神, 有效开发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 促进学校整体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合理分配。

同时、新政策的颁布时给生物学科的青年教师带了新的挑战: (1) 如何才能保质保量的达到1200 工作时的要求和对教学的最低要求? (2) 如何协调教学和其他任务量之间的平衡互补关系? (3) 如何去改革才能在满足个人工作量要求的同时,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学校政策的预期目标? (4) 青年教师如何去建构全新的教学理念、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提升教学水平, 以达到新政策对青年教师的期望。

本文将从目前的教学活动模式分析入手, 认真剖析新政策所倡导的全新教学理念, 探讨新政策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如何革新和建构。这将会为青年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分析, 对学校新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1 教学现状分析

抓好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恒定不变的宗旨, 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监督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活动从未停止过。然而, 以往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只有透彻的分析了以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才能确保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

以往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教学内容的优化、督导组随堂听课、教案的定期检查、教学比赛和每周的教学研讨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水平提高。然而, 以往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概括如下: (1) 教学工作的投入时间不明确, 包括对必修课、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备课、答疑和批改作业的具体时间和数量的要求不明确, 因此, 不能确切的计算各位教师在各门课上所投入的工作时。 (2) 教学工作开展的地点不确定, 也没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记录。教学活动的次数、时间长度和内容不确定。因此, 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长久性。 (3) 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中, 对于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的拆解和工作时间的估算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统一的确定了各类课程的总的具体教学学时, 而忽略了各类课程完成过程中的组成组件的不同。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平时测验、考试 (查) 、监考、试卷命题、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 以及教学日历、教案、教学工作总结、实验总结、实习准备、动员、组织安排、指导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考查和评分, 以及指导书、任务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编写。

2 新政策对教学的新要求分析

根据新政策的规定, 对新政策中关于教学的新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工作量化的原则、满负荷工作量标准、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等等。更好的领悟新政策中“内涵建设”理念。

新政策的实施对教学活动有了全新的要求和考核。首先通过通工作量化, 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教学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按照满负荷工作量,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教学优势。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的完成所需的工作时进行了细化, 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论文、设计和指导研究生工作。新政策考虑了教师们课堂教学前后的工作量, 如课前备课, 课后批改作业等等, 而且根据不同的专业赋值不同的系数, 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称赋值不同的系数。力求公平公正的核算专职教师的工作量。

从新政策中我们可以领会精神, 即新政策相比以往核算方式, 每一门课程的工作量会变得更大。根据相应的算法就伴随着相应的考核办法。新政策确定了不同级别的教师所应当承担的最低教学任务, 同时也规定超过总工作时的部分不作奖励。这就杜绝了部分科研分比较高的教师拒绝代课的问题, 同时也避免了像以往有部分教师为了年终奖金而“抢课”的问题。

3 新政策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建构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 也是新政策的主要执行者。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直接关乎着学校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大多来校工作5 年以内, 在学校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思维的影响下, 目前是完全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开展工作。但青年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改革也较老教师更加容易。

因此, (1) 青年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 不能急功近利, 要对自己承担的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外出进修的青年教师在容许的情况下, 应当承担合理的教学任务; (2) 青年教师的外出首先要在每个学科内部有计划, 不能一哄而出。一定要保证学科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要选对进修科研方向, 外出学习的研究方向一定要符合学科团队的发展要求, 以求学成归来后能更好的融入到原本的团队之中来继续工作。 (4) 外出学习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一个较高水平的进修目标, 确保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 不能够为了逃避在校的工作任务而外出转悠, 做出危害学校利益的事情。

4 结语

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自我执行和检查监督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管理制度的不明确, 使得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求各不相同, 对各个课程教学质量的认识程度也大相径庭。因此使得教学方式比较自由。新政策的实施就是要求教师们在代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干和创新精神, 有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合理分配。从而进一步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新政策“内涵建设”强调的不是“量”, 而是“质”。也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训练。总而言之, 新政策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原则, 积极响应学校新政策的号召, 努力实现个人教学理念的完美转变。为学校的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新政策的实施, 全面分析了当前的教学活动和督查情况现状, 阐述了新政策对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明确新政策“内涵建设”强调的“量”和“质”的关系, 提出了新政策驱动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革新和建构方案。倡导青年教师应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新政策下教学理念革新相结合。对学校新政策下青年教师教学新理念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教师教学总结 篇5

从听专家的报告,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怎样做研究、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到从理论的学习到观看别人的教学直到自己评课,让我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学习也经历这样一个从原先的理论到实践,从别人的经验到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

还有在这一年钟,得益于学校的关心和栽培,其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配合与支持,不管在教育管理方面,还是教学业务方面,我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感谢新教师培训班创造了这么多的机会帮助我们跨越教师道路上的第一道门槛,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在这中间有欣慰、也有惭愧。下面就以我一学期的培训和半年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自身学习,多参与培训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学年来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体育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三、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3)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他们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要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也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总是在实践、在钻研、在进步、在创造。

培训接近了尾声,但是真正的教师历程才刚刚开始,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是无止境的,这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

浅谈如何指导新教师教学 篇6

关键词:工作态度 课前准备 课中方法 课后总结 出试卷 做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的重要资源,其整体实力就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新老更替,不断有新人加入团队。

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知识水平、理论修养等都关系到人才培育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但刚刚入行的新教师初次担任该岗位的工作,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或者力不从心。为了能够让新教师快速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教育者,学校通常都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做法,即对每个新教师都指定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和帮助其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再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使其尽快胜任岗位工作。那么如何指导新教师教学,从哪些方面指导,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不提高,就谈不上教育向深层次发展,也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谈不上全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新教师成长就是要指导他们提升基本素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工作态度的养成、工作内容的掌握和工作方法的更新等多个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指导几届新教师的经验告诉笔者,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新教师的成长。

一、工作态度

拥有良好的心态,你的人生可能会大不一样。比如,刚走出校门时原本几乎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怀有满腔热忱的一班人,为什么在多年后,有的优秀得让人羡慕,而有的却变得平庸呢?通过分析,主要是对待工作的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你工作的态度若是改变,你的行为将会得到改变;你的行为若是改变,你的习惯将会得到改变;你的习惯若是改变,你的性格将会得到改变;你的性格若是改变,那么你的人生也将会得到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应付,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主动。因此,指导新教师,首先要指导他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积极主动,乐观进取,要有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奉献精神。

二、课前准备

新教师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很重要。课前无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课中必然乱冲乱撞,容易造成课堂上的混乱局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上课失败的后果。因此,导师要指导新教师在课前做好几个准备,即形象准备,内容准备和心理准备。

1.形象准备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强调的就是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记得在某节实训课中,因某种原因,一位教师当天上实训课没有穿工作服且没有登记。按要求,上课师生必须穿工作服,如果没穿则要求登记。在课堂中有个学生因没有穿工作服而被登记,该学生就问老师,为什么老师不穿工作服可以,而学生不穿工作服就要记违纪,结果很尴尬。

2.内容准备

这里的内容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即教案、教学PPT等。新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必须先对教材深入了解,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清楚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先自己准备一份教案,再通过听导师的课,进行对比,取长补短。对于自己的教案可以和导师共同探讨,或者在专业学习时优先给专业教师团队讨论,分析并指正修改,力求完善。

3.心理准备

新教师要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发挥出来。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或者导师的经验,预测授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免对突发情况慌乱无措。

三、课中方法

课堂效率是教学效果的生命线,要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很重要。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方法不当,掌控不好教学过程,容易忽视听课时导师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教态、板书、教学手段的使用、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等。因此指导新教师课堂教学应该建立一种过程化模式(如下图所示)。

课教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和改革,逐渐形成多种多样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对新教师的成长很非常重要。通常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任务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关键词卡片教学法、演讲法的可视化教学法等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情境应该有适合它的教学方法,我们绝不能够生搬硬套,所以导师要指导新教师合理选择教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新教师要能够展示人格魅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掌控好课堂,既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认真投入到学习当中,又要关爱学生,让学生敬重老师、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业绩。

四、课后总结

新教师要努力积累教学经验,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很多新教师都经过了长期的大学教育,虽然拥有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从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看,都超过了许多老教师,但他们却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许多老教师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拥有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工作业绩很好。所以指导新教师要多写教学案例并反思,不断学习并汲取他人经验,学会积累并总结自己经验,在实践中成长。

五、出试卷

一套合格的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潜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测评功能、选拔功能、发展功能和导向功能。试题既要重视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和思想方法的评价。所以指导新教师出题时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即目的性、科学性、简洁性、层次性和创新性原则,千万不能出现有歧义的题,或者不合时宜的题。在考试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情景:考完试后就有人评价,这题出的如何如何不应该,教材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或者是非重点内容,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却作为重点来考核,没水平等等。

前几天笔者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满含委屈地说,期末语文有一道题老师判错了,扣了她的分。笔者详细询问,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但老师改卷时只按了固定答案判卷。还有近来小学试题中有一道“关于父母生二胎自己如何看”的评论题,一时成为热议话题。虽然有人觉得题出得很好,很有生活情趣,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还能够通过这样的题目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和家庭问题;但批评声也是一片,认为小学生未成年,没有这个判断能力,本来是大人决定的事情,结果却变相交由孩子们来评判。很多家长也认为让小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题非常不合适,而且据新浪网标题为《育龄妇女测试题让小学生答?计生办称其中有误会》的报道中做了解释,最后当做是一个失误而不了了之,够滑稽。

总之教师不能要求别人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公开,并不出现错误,但我们可以力求自己认真、耐心、仔细,不犯那些低级错误。

六、做成绩

指导新教师学会做成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笔者曾和一个同事交流,说到做成绩,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很有问题,一看就不对头,原来这个班的学生成绩全部集中在60~70分之间,后来听说是一个外聘老师做的,估计是老同志对新设备和电脑系统上网做成绩不太熟悉,或者是出现失误造成的吧,情有可原,这毕竟都是过去几年的事情了。但本学期笔者遇到了一件事情,也是笔者从教15年来第一次遇到,就发生在笔者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全班28人,其中只有1个学生是60分,其他27人成绩全部集中在70~74分之间,该教师的教龄应该有10年左右,最后因为成绩已经上传到网络系统无法更改而不了了之。笔者班上该学期符合申请三好学生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本学期却因为此科目全部错过了,虽然学生有很大的反应,但笔者只有尽量安抚。

七、小结

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方方面面很多。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向前辈们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愧于教师这个伟大的称谓。导师同样也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为更多的教育新人领好路。

参考文献:

[1]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封富成.零件手工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新教师的探究教学体验 篇7

案例:《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出示演示实验装置, 将磁铁部分进行暗箱处理, 隔着直尺吸引约25枚回形针。

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个小盒子, 这个盒子里藏着一种材料, 它能隔着直尺将25枚回形针吸起, 请你们猜猜小盒子里藏着什么?

生:磁铁。

师:大家猜得没错, 盒子里确实藏着磁铁, 你们来猜猜盒子里藏着几个磁铁才能吸起25枚回形针。

教师在阐述了探究任务和必要的说明之后, 学生开始了长达20分钟的探究活动。 实验记录单如下:

磁铁磁力大小探究活动

根据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______

通过实验记录单的提示作用, 每个小组均能较好地完成记录单的填写, 猜测暗箱里磁铁的数量, 并能总结出“磁铁越多, 吸起的回形针数量越多”。 教师通过引导, 总结出“磁铁相吸重叠, 磁力越大”。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探究过程中, 除了发现磁铁会相吸之外, 还发现排斥的现象, 从而做出合理的猜测“磁铁相斥重叠, 磁力越小”。

这节师生时间比为1:2的课给了学生很多充足的时间完成探究任务, 揭秘暗箱[1]。 值得肯定的是, 新教师身上散发了新课程熏陶下宣扬的教学风格。 探究教学并不是学生课堂上的探究任务, 教师在备课环节也进行了很多探究活动。 如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 不安于教材, 用泡沫板将教材中展示的木头做底座固定住, 几番测试之后, 用三脚架代替了自制教具, 尽可能排除实验中偶然因素的干扰。课堂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 课堂上师生的绚烂之余, 也暴露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新教师注重探究形式多于内容

新教师在探究教学上更多地关注形式, 而忽视探究的内容。 20分钟的探究时间对这个探究任务来说太长了, 况且每个小组的探究和合作能力不同, 导致探究时间不同, 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探究的任务是探索能吸引约25枚回形针的磁铁数量, 部分学生顺其自然地先进行猜测, 再从猜测的磁铁数量入手, 很快便能找到三个环形磁铁能吸起约25个回形针, 从而揭示暗箱的秘密。 但是教师为了顺利完成实验记录单, 为结论而服务, 引导学生逐一尝试不同的磁铁数量, 对这个探究任务来说反而显得多此一举。

二、新教师注重探究结果多于过程

大部分小组通过探究都能发现“磁铁越多, 吸起的回形针数量越多”, 有据可依, 又符合逻辑。 但是教师偏偏要在本次探究活动之后立即让学生总结出“磁铁相吸重叠, 磁力越大”这个科学结论,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这暴露了新教师在探究教学中更在乎的是能否总结出科学定论, 然而, 从孩子的角度而言, 他们的发现反而是更加科学严谨的, 这种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三、新教师注重探究的预设多于探究的生成

新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对于何时让学生畅所欲言, 何时让学生有理可依, 难以把握度。 学生的探究活动遵循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是新教师最满意的探究场景。 探究活动中的生成性问题, 新教师往往无法妥当地解决, 更无法为学生创设继续探究的合适情境, 探究的效果不佳。

四、新教师注重教师的主导性, 多于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这一点并不虚假, 经过新课程理念熏陶的新教师更是认同此番观点。 但是, 探究教学式的课堂, 教师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实伤透了脑筋。 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摇摆不定, 最终以教师的权威而收场。

寥寥四个问题暴露了探究教学在实践操作中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不但要面对外界的困难, 他们自身关于学生、教学和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信念也成为探究教学的障碍[2]。 因此, 新教师需在理念上和行动上树立探究教学的正确认识。

首先, 探究教学并不一定面面俱到。 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应也无法做到探究的各个环节。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计划———观察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总结运用[3], 各个环节都做了, 就等于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集中探究主题, 突出重点, 切口小, 研究深, 体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 用语言指导、温馨提示、材料呈现与回收、记录表指导、发任务单等方式, 把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串联起来, 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长时间的探究活动[3]。

其次, 探究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并不能用时间衡量。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是合理的, 但是探究教学中教师需关注的是每位学生的所思所动, 适当地表扬和批评也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让学生的每一个行动都变得有深度, 让每一分钟都流逝得更有意义, 课堂时间弥足珍贵。

再次, 探究教学并非一定要归纳出科学道理。 科学家做不到当即总结出科学规律, 又何须强求学生。 科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许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之后, 学生茅塞顿开,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顿悟的过程才是知识的真正习得过程。

其实, 探究教学的课堂很简约很开放, 源自理念, 不拘泥于形式, 向着教学目标前进。 无需太多精巧的环节, 无需太多华丽的辞藻, 但简约而不简单。 师生相互探究, 共同努力, 相得益彰, 唯有如此, 探究的有效性才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吴向东.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J].科学课, 2011, 2:8-9.

[2]罗星凯, 译.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136.

新课程中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篇8

一、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 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 要有开拓的精神, 淡化美术课程的知识目标, 强化人的目标。

从美术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学生, 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感受, 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等方面的东西。

3. 能够做到师生互动, 共同合作。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 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人的素质高低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教育的学科越丰富, 范围越大, 高素质的人才就越多, 美术教育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 “美术”从字义上讲就是造型艺术, 并不仅仅指绘画。“美”指美丽、好看, “术”指技艺、技术、方法。总的说来, “美术”涵盖了审美、形象思维、创造力、精神活动、行为表达方式和绘画技巧。有些人把美术单纯解释为画画, 我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美术的特性与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 因为它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快性。正是因为这种情感效应, 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只有把素质教育寓美术教育过程中, 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才能形成素质化的美术效应。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新新方式

1.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 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美术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人最机敏的机能, 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每一堂美术课, 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 都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 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 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 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2. 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 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 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 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 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3. 采用积极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 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改变教师的角色。

1. 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只看画得好不好、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 学生画得都不好、都不像, 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 要摆脱这种坏习惯, 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 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所以, 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 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 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2. 欣赏课上要引入“多媒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 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 学生对所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 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美术课成为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 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

3.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懂得互相沟通和融合。

(1)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 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 突破学科界限, 统整学生的知识, 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 沟通课堂与课外, 校内和校外的联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 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有发展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 我们要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 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培训资料.

[3]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报告会.[4]走进美术.

[5]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6]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研究 篇9

在这里我发表自己几点浅显的见解。

1 重新审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课程改革打破了师道尊严的陈规,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课堂中没有作用, 他仍处于主导地位、充当着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他在启发学生如何思考, 引导学生怎样学,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他要适时点拨, 就像一位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员, 令人欣赏, 领略到最大价值、最令人难忘、受益匪浅的知识。这时, 教师虽不在主宰课堂, 却又在时刻启发、点拨着学生的思路,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在平等互助的平台上、共同收获知识的硕果。这样优质的课堂形态, 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的实现, 学生成就的提升。

2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1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实行) 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学生的学习形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学习工具。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一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令教育技术在只是呈现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图形等多媒体表现出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被真实再现抽象的事物可以直观化, 虚拟世界, 物体也可被生动灵活的呈现。现代的教学技术也可以创设一种交互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交互全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理论推崇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掌握正确的、快捷的学习方式是至观重要的, 正所谓是“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而现代的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多方位的信息渠道, 一个人获取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 教师将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能力的养成以及个性的形成。

第二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 教师要有在教学过程具有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 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做到准确、灵活的运用。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所必备的强有力的工具。

其次, 要在课堂上善于应用和勇于创新, 开发出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设计开发新课程。

再次, 掌握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有效的管理方法、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统计数据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需要和知识与能力的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听讲问答等途径, 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启发学生利用发散思维, 从多方位、多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鼓励学生想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优化课堂结构,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生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突显教材的知识特点, 更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使学生从主动地听讲转为动手、动脑、动口的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 在一系列的探究中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在应用中创新知识。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学习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实践——创新认知。

(2) 激励学生要善于创新思考。只有敢于思考, 才会生成创造性的思维。当一节课下来的时候, 要问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让他们提出来, 然后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

4 表扬与批评相辅相成

我们要将充分的表扬与科学和惩戒有机结合, 让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知时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让他们经历一个“醒悟——转变——反复——稳定”的上升过程, 令学生真切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切身获得成就感。这时的及时表扬会犹如黑暗后的黎明一样, 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令他们产生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高校新教师课堂教学浅析 篇10

1 做好备课工作

笔者坚持“备内容”、“备学生”和“备教法”三步走的教学准备工作, 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精心准备, 每一讲都有备课笔记和教案, 教案中会对教学过程的展开做出设计。具体方法心得如下。

(1) 备内容。笔者认为备内容包含2个方面:一是吃透课本上的内容, 二是准备好PPT。笔者的教学课程分析化学, 虽然是自己的专业和科研方向, 但笔者还是在寒假期间把分析化学课程重新认真学习了一遍, 保证能够完全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并有针对性地查阅其他学校的相关教程, 从中汲取一些精华, 做到每一章每一节都心中有数。另外, 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 整理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 作为课堂的补充内容。

PPT应当做到文字醒目, 布局合理, 图文并茂, 内容精练, 把知识点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来, 切忌包罗万象、成为文字代码的简单堆积;颜色搭配要合理、活泼, 但不花哨, 适当地加一些影片或动画, 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视觉感受, 加深印象, 促进理解。比如课程中分光光度计的类型这节内容, 笔者将其3种类型, 即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及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全部用动画展示, 学生一看就明白了3种类型的区别, 事半功倍。

(2) 备学生。分析化学是在200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结合其专业特点, 笔者将课程名称改为“卫生分析化学”, 课程内容包括多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 其中的实例都与医药卫生息息相关。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示例, 选择了二硫腙法测定尿中微量镉, 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清中的无机磷、肾上腺素杂质的限量检测等这样一些示例。学生会觉得这门课程非常有用, 需要用心去学习。

(3) 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 设计课程类型, 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详细的记录, 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 笔者会用2~3个小时, 对课堂的教学情境进行模拟, 包括:“开场白”;在讲述某些知识点时候, 采用怎样的语气;在哪些部分提问;一些知识点之间用什么承上启下的语句及结尾性教学用语的选择等。

最后, 笔者认为备课应准备一定的“弹性”知识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的决定授课的进度和内容, 进而调控课堂教学。

2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笔者虽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站在讲台上还是紧张, “开场白”显得不流畅, 语言表达生硬;不与台下学生交流, 不管、不顾学生的目光, 按照自己的讲稿往下讲, 课堂变成了“报告厅”, 另外, 笔者的表情、肢体语言死板、僵硬, 语速控制不当, 越来越快。课堂秩序混乱, 学生“开小差”, 如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对笔者课前设计的提问, 学生无动于衷, 笔者着急尴尬, 不知所措, 只好把相关的知识点重复强调, 一堂课下来, 笔者已是精疲力竭, 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听取督导教师的意见反馈, 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自己的摸索, 笔者逐渐掌握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巧。首先, 站在讲台上, 要自信、放松、大方, 与台下学生目光交汇, 认真地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力求严谨, 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前后表达矛盾等。

其次, 授课过程中忌完全依赖电子教案, 以免造成“学生瞪着眼睛看, 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 多媒体课件中显示主要教学内容、图片等, 而对于重难点内容则以板书形式进行详细讲解, 从而有效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另外, 配合教师丰富的肢体动作、眼神及表情, 力求感情充沛, 富于激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新教师始终要牢记“三忌”, 即“忌快”、“忌急”和“忌灌”, 这样, 才能从容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 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寻找适当的方法。分析化学光学分析法中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及原子吸收分析法3种方法, 每章讲授方法、原理、仪器、定量分析依据、应用等内容, 笔者都自问:3种方法的区别、联系及各自特征是什么?在教学中, 笔者时刻诱发学生思考, 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环环相扣,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 更能活跃课堂气氛。3章内容讲解结束后, 笔者又组织学生分成3组, 每组分别代表一种光学分析法, 做一个系统、完整的比较, 这样学生所获知识将是一个体系, 而不是只记住一些互相孤立的方法与结论。

另外, 每章结束后, 针对该章的重难点, 笔者都精心设计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注重反思、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前无论经过多么细致的研究, 考虑得多么周到, 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也会使新教师措手不及。有关教育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或者是肤浅的经验。如果一名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 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 那也只是1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上完课后, 笔者都会回过头对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总结, 这堂课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下次应该怎么做;哪些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后课堂将继续实施。另外, 课后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 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 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笔者才能在不断探究、总结、改进、提高中成长。笔者认为新教师课后认真反思, 写好课后总结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丰富的授课内容、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强有力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集“编、导、演”3者于一身。新教师应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 从课堂实际、学生需要出发, 认真备课, 潜心摸索,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逐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适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 力争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竭尽所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做到对学生负责。

参考文献

[1]马凤芹.新教师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及引导[J].教学与管理, 2010, 4:29~30.

上一篇:团体生涯辅导下一篇:企业家报酬与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