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第四单元教案

2022-10-07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二上第四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部编二上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二上语文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第八单元复习 课时安排 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 认识6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 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4.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 5.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赘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认识6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31个词语 课文梳理及理解运用 课件、练习卷 讲授法、小组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字音、字形

1、易读错的字

威武(wēi)、违抗(wãi)、拉扯(chě) 、嗓子(sǎng) 、奶酪(lào)、 拌嘴(bàn) 、剩余(shâng)、折纸(zhã) 、录取(lù) 、幸福(xìng) 秧苗(yāng) 、使劲(jìn) 、栽树(zāi)、蚯蚓(yǐn)、纳闷(nà mân) 扎风筝(zā zheng)、春蚕(cán) 、螃蟹(xiâ)、假装(jiǎ)、小哥俩(liǎ)

2、多音字

zhuǎn(转身)

mēn(闷热) 转

zhuàn(转盘)

mân(苦闷)

3、辨字组词

活(生活)

奶(奶奶)

吵(吵闹)

话(说话)

扔(扔掉)

抄(抄写)

但(但是)

汗(汗水)

伤(伤心)

担(担任)

杆(树杆)

份(年份)

二、词语

1、量词

一(只)老虎 、一(块)奶酪、 两(只)小熊

一(只)纸船、 一(个)松果、 一(张)纸条

2、词语搭配

茂密的(森林) 茂密的(枝叶) 漂流的(纸船)

漂流的(冰山) 飘荡的(风筝) 飘荡的(红旗) 高高的(树枝)

(激动)地说 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大摇大摆地(走出来)

3、词语表

食物 爪子 神气活现 往常 身后 信以为真

哥哥 开始 这时 过来 怎么 仔细 公平

纸船 松果 纸条 上面 快乐 难过 屋顶 和好 高兴

田野 风车 飞快 秧苗 急忙 力气 广场 伤心 路边

5、课后及园地词语积累

ABCC式:议论纷纷

ABAC式:半信半疑 大摇大摆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东张西望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龙飞凤舞 鸡鸣狗吠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害群之马

胆小如鼠 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

第二课时

一、精彩句子

1、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感叹句)

3、船工们笑了,一边手气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一边一边)

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对仗句)

5、这事好办,我来帮你吧!(祈使句)

6、“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感叹句)

二、课文回顾

1、《狐假虎威》本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讽刺了哪些仗势欺人的人。

2、《狐狸分奶酪》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因不会分而拌嘴,有只狐狸帮忙分成两半,小哥俩总因大小不满意,最后奶酪被狐狸吃光,小哥俩只能干生气。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斤斤计较,要共同分享才会快乐的道理。

3、《纸船和风筝》本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需要建立友谊,而友谊需要不断地去维护的道理。

4、《风娃娃》先叙述了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人们有时高兴,有时责怪他的事,然后通过风妈妈的话告诉我们: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帮助。

三、考点提示

1、《狐假虎威》常考察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及课内阅读。

2、《狐狸分奶酪》常考查课内阅读及故事的寓意。

3、《纸船和风筝》注意分清“扎”和“抓”的读音及“幸”的写法。

4、《风娃娃》常考查风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那些坏事。

第三课时

单元练习检测及精选讲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部编二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第三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8课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

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

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

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

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

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第8课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第9课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视频展示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 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

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

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 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字没有撇)

3)书写生字“尤”、“其”: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

四.教师小结是啊,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细品课文,欣赏奇石 细品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

一.观摩黄山奇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 趣?

2.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

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3.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2.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3.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吗?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1.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手法) 2.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二.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 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 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三.教师小结是啊,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奇石的千姿百态,也让我们在欣赏中看到了语文独特的语言。

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当当导游

现在如果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一.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教师小结。

10《日月潭》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作业设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2、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3、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

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

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阅读并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五、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第四篇:二上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识字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教师富有感情地渲染,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发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乐于参与。)

二、 演示:播放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三、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二)、指名读

1、

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

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

多种形式汇报读。

4、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三)、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4、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评为“金色童音奖”。

(四)、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诵读

1、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全班齐读。

二、练习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

3、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三、写字

1、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5、学生练习。伙伴互评。

四、拓展实践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1、组内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

3、评出“丰收小组”,奖给组员一颗金色的星星。

五、伴教锦囊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色宜人

秋兰飘香

秋风萧瑟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春种秋收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1.秋天的图画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认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4.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2、.赶紧把课文背下来吧!建议大家:一边背,一边加动作,背得会更快。

三、、感情朗读,完成配音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景物,在秋天这个金色的季节,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呢? 2.生回答后,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背背”《秋天到》,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布置实践活动

1.作者喜欢秋天,因此写了这篇优美的课文。现在这个机会也摆在我们面前,你想怎么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呢?(生:我想画一幅画;我想捡一些落叶来做贴画;我想写一首诗„„) 2.下节课我们一起办个小小的“我爱秋天”的展览会吧!

2.黄山奇石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介绍黄山风景录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1、指名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2、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3、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5、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边看边想: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 “猴子”、“仙人”、 “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 (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教师小结: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4、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5、学生练读

6、指一名学生读

学生评介: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7、再指名读一读,齐读

8、“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9、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10、谁愿意到讲台前学做一下。(指一名学生模仿)

11、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几句话。(指名其中一位较活跃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

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 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们再写石头,能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六、完成作业:

1、读读写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2、填空,再读句子。

(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气,(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头,望着(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

1、 边朗读感悟、观察插图,边读边识记生字。

2、 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3、 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4、用每个组几个词语。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2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二)想象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总结: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三)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四)熟读背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四、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五、资料袋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3、植物妈妈有办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二) 初读识字 (三) 朗读感悟 1.范读激趣。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识字

(三)朗读感悟 1. 范读激趣。

2. 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 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 朗读第

二、

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5.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6.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3. 朗读第

二、

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4.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5.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1、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请看大屏幕。课件:课文VCD)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植物妈妈干什么事有办法?传播种子让孩子到哪儿?(板书:传播种子)请学生看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找一个词概括。板书:(四海为家)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到处生根发芽。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教师恰当引导,为真正做到“让我们自己学”奠定基础 。

1、学习第二节

植物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四海为家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网页课件出示第二节诗句。谁来读读?(指名读)这一节介绍了什么植物?老师把蒲公英妈妈带来了。(贴图)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请小朋友看书读第二节,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板书:读、划)

2、学生自由提问。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那么我们来议一议,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板书:(议)

娃娃指的是谁?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比作降落伞?准备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你们有毛衣吗?谁给你织的?你们的妈妈早早地把毛衣织好,等到天冷就给你们穿上。那么蒲公英的妈妈也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准备好了降落伞。光有降落伞行吗?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吹)谁能用“准备”说一句话?)“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就飘啊、飘啊,你能飘到哪儿?(再放网页课件“纷纷出发”的VCD,发散学生思维、练习说话)

3、过渡:说得真好,蒲公英是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啊!能在公园、田野安家落户,他们的妈妈真高兴啊!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节)指导朗读。范读、(把加点的词稍微加重点语气读)试读、比赛读、齐读。

4、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5、总结学法。这一节学得不错,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懂这一节的?(指板书)

(三)在“让我们自己学”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体验。

1、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节,(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节)指名读,看这一节介绍了哪一种植物?(贴图)请大家自己读、划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同座互相议一议,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2、“铠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在这里指什么?

请你们打开小纸包,这就是苍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仔细看看,每根刺上有钩。你们想一想“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板画:)苍耳“带刺的铠甲”有什么用呢?

3、苍耳能在田野山洼中多高兴啊!请你们当苍耳子,读出这种高兴劲儿。(指名读、齐读)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四)在“我们学会了”什么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1、请同学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第四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贴图)

2、课件出示填空:(教师板画豆荚及板书太阳晒)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呢?(课件出示经过拟人化的豌豆从豆荚中蹦出的场景。)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第二句好在哪儿?(写出了声音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4、结合板书,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你们喜欢她们吗?请你们看板书,喜欢哪个妈妈就试背哪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们还想学”。

1、师小结: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细观察、勤动脑筋、多看课外书就能得到。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节。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不是就这几种?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带领学生上《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网》了解种子传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后编诗歌奠定基础。(点击课件 )

3、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养成勤学习、爱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它们的奥秘!

4、作业超市:

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A:我是小诗人。(试着把从课件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按课文第二节的样子,编一段诗歌。)

B:我是朗诵家。(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4.古诗两首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三)、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四、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二、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语文园地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进行语言积累。2.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5、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

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五篇:部编二上语文《妈妈睡了》说课稿

《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二、说学情: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重难点的类似事件有较强指导意义。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求知欲比较强,但理解力欠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妈妈的美丽,理解妈妈的辛苦。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方法为: 教法

学法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忆字 复习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五、说流程: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巩固字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回忆内容。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教师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谁的火车开得快?

(设计意图:

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第一课时已有基础,所以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闯关过级的方法激励孩子们识字,提高识字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同学们的火车开的又快又稳,解决了字词难题,相信我们的课文会理解的更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用横线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

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相机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引导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四)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五)拓展整合,迁移生活。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七、说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

好温柔

好累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上一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一篇: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