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的调查报告

2022-12-06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关于计算机的调查报告

关于云计算的调查报告

一、 云计算的研究方向与发展

云计算这个概念由Google于2006年8月9日首次提出,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法,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其中一种,它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给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服务器构成的资源池里,使各种应用能根据需求获取计算、储存等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服务器上进行共享的软件硬件资源和各种信息都可以按照需求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同时云计算通常是虚拟化资源,其中‘云’是对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产品连接到数据中心,按照自己的需求控制其进行运算,只需投入很少的精力,就能快速地得到数据。

美国NIST对云计算的定义是:Cloud computing is a style of computing in which dynamically scalable and often virtualized resources are provided as a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 云计算具有很多特点,例如: ⑴虚拟化

云计算可以支持用户在任何可连接网络的地方,通过各种终端如:电脑、手机等获取一定服务。得到的资源来自于一个叫做‘云’的系统,而不是固定有形的实体。用户在使用时候无需了解APP运行的具体位置。

⑵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⑶通用性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它与请求的应用类型无关,同一个‘云’可以供多个不同的应用正常使用。

⑷超大规模

‘云’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即使是一些企业的私有‘云’也由成百上千台服务器组成。一些大的云计算平台的组成服务器数目甚至能达到上百万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Google。还有一些我们常见的微软,雅虎等等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所组成的云计算平台。

⑸极高的工作效率

与原始的工作站单独计算模式相比,云计算模式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同数据的处理,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大大的节省了用户宝贵的时间。

⑹经济

在达到同样性能的前提之下,组建一个云计算平台所消耗的资金远远少于组建一个超级计算机。

云计算不仅拥有如此多的优良特点,它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性。云计算不仅提供了计算服务,它同时提高了用户的储存服务。这就导致了用户在使用某些企业的私有云服务时可能会被盗取个人信息,密码等信息都将被这个企业所掌控。但是一般来说,政府机构,银行机构等等在选择云服务平台的时候具有极高的警惕性,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云计算还有各种应用,比如: ⑴公共网盘

在日常生活中,备份文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逐渐变的跟人们买保险一样重要。为了缓解人们的个人数据丢失带来的尴尬,移动硬盘、U盘等移动储存工具渐渐的进入人们的眼界,几乎成了每个人必备的工具,但有时移动硬盘和U盘丢失还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但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格局。通过云计算平台通过的云储存服务,只需要有一个账号密码,和一个远远低于移动硬盘的价格,能在任何地方读取、储存你的个人信息。随着云储存技术的发展,移动硬盘等移动储存工具将会慢慢地退出舞台。

目前向公众提供云储存服务的已经有百度,金山。115网盘,360云盘等等。

⑵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现在已经遍布了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它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它需要处理的数据会日益庞大,这个时候云计算就非常重要了,计算都带到‘云’中去,再在客户端进行简单的操作,可以完成本来复杂的交易了。

⑶地图导航

现在基于云计算GPS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出行的便利,让我们不用随身带地图,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提供该服务的APP就再也不怕迷路了。

云计算几乎遍布了生活的各个部分,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它。

二、 国内外研究云计算的学校和研究者

国内的学校及研究者:

1. 北京市计算中心与Platform软件公司共建了联合实验室,推进北京云的建设。

2. 山东省东营市政府与IBM一起筹建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 3. 广东东莞和佛山以政府为主导搭建了本地化的公益性云计算平台。 4. 江苏省无锡市联手IBM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商业云计算中心。 5. 研究云计算的大学有:北大,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云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

国外的学校及研究者: 1. Amazon 2. Google 3. IBM 4. 微软

5.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爱丁堡大学。

第二篇:关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调查报告

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即所谓无纸贸易。

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企业的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企业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投资足够资金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0多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管理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对薄弱环节的监控管理能力从采购环节看,现在能够准确地掌握某一时段的采购品种、总量、该品种的上年采购单价、采购成本、当期采购单价等,从而能及时准确地计算出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出各部门的材料采购节约情况,并依此进行奖惩。2.减少了资金占用,企业可以全面掌握库存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存放时间,这就为及时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库存商品长期存放的损失创造了条件。

3.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使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

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4.促进了管理制度的硬化,通过使用统一的软件,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硬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使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现在不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计算机就无法运行,即便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调查,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1.企业管理细化、深化要有新手段。企业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成本核算不准、消耗定额不清,规章制度就难落实,考核就无依据。但靠手工来加工、整理、传递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准确。因此,要解决管理上“手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简单化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2.管理的创新与提高决不仅仅是买新的计算机与软件。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联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企业管理理念、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上到企业领导班子、下到全体员工都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勇于接受、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作用,实现管理创新。3.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可以提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水平。目前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实践表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可从两方面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适时掌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可把事后的监管变为事中的监管。4.加强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主线财务信息是企业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管理软件要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国内许多企业的经验看,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由低到高的次序逐步推进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是可行的途径。企业要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财务信息为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逐步建立起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全面的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第三篇: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作者:《计算机教育》第8期 作者:李晓明 陈平 张铭 朱敏悦

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办学规范和评估标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计算机学科专业办学规范》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方案》三个课题的研究。

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计算机人才?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确定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

2004年上半年,教指委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我国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北京大学张铭副教授、东北大学赵宏教授设计了问卷,并广泛征求了许多IT行业管理者的意见,方正公司王会民、百度公司刘建国、人大金仓公司任永杰、东方通科技公司牛合庆等对问卷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最后审定了问卷内容。

调查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IBM、方正、联想、东软、中软、Synopsys、百度、网迅、Motorola、中兴通讯、人大金仓、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到企业访谈的主要有李晓明、陈道蓄、马殿富、赵宏、周兴社、张铭等教指委委员以及《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的有关人员。

本文给出了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数据分析情况,并以“基本判断”的方式阐明了我们从中形成的一些观点。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1. 国家信息化的目标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需求,必然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密切相关。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国家政策必然反映全球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由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人才需求走向。

2. 国家对国内计算机市场的分类定义

随着计算机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这个词的含义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泛化。这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中有明显反映。该报告称计算机市场由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构成。其中:

*计算机硬件市场由主机、外部设备、应用产品、网络产品和零配件及耗材市场五部分构成。

*软件市场由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

*我国平台软件市场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其他平台软件四部分构成。

*我国中间软件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 *我国应用软件市场分为行业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通用类软件三部分,又以行业专用软件市场为主流。

*信息服务市场分为软件支持与服务、硬件支持与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四部分。其中,专业服务市场又分为系统集成、IT教育培训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外包服务四部分。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因此,下面谈及的“计算机人才”的含义将和计算机市场的这种描述相对应。

3.关于计算机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国家政策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和中间软件的产业政策是以引进和仿制为主。

但是,在台海局势变化、我国加入WTO等重大事件的促进下,政府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迅速地采取了有效措施,支持并推进有自主版权的计算机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国务院《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中指出,国家科技经费向软件产业倾斜,重点支持面向产业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软件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大型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构件库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 近年来,国家在自主研制开发高性能CPU、网络与系统安全设施、国防军事装备系统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来考虑,必然要有一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队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相应的研究型人才。

4.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的结构特征

当然,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目前,对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以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软件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软件市场一直是应用软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如图1所示。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IT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都把满足国家信息化的需求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

*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信息化类型人才。

5.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

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预计,“十五”期间,各级各类信息化人才五年共增加2000万人,其中软件人员增加300万人。教育部等五部委200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开始出现困难。

我们从教育部高教司得知,从2003年开始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增加,而招生量却明显减少,从2002年的10.85万人减至2003年的7.17万人,这表明各校根据就业情况在调整招生规模。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

二、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

通过对我国若干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具体的需求。尽管其完整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相信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本次调查收回351份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222位IT行业开发人员(以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主)、各种公司的直接与毕业生打交道的71位IT项目主管和直接参与员工招聘的管理者58位(以人力资源主管为主),具体的构成数据见表1。

1.从工作性质来划分计算机人才

根据第一部分第

3、4点的分析,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2.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图2表明,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软件“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软件企业不需要软件“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软件“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

*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3. 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和数据库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4.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在减弱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在IT企业里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们普遍反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本科专业的话,他们不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计算机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壁垒很低,仅仅从开发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应聘者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被选择的关键指标。例如,64.8%的IT项目主管表示不会在乎员工的专业出身,36.2%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在乎应聘者的专业,但是需要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学习背景;有意思的是51.7%的人力资源主管要求应聘者必须毕业于计算机专业。

66.2%的IT项目主管认为,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比较明显的择业优势。65.3%的毕业生认为,比计算机专业更具有长远优势的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数学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能够触类旁通。在面对其他专业(尤其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的挑战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加强数据建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挥自己在利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模型和软件系统方面的优势。也有16.2%的毕业生认为软件学院的毕业生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冲击。

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经常占有优势。 当然,在一些涉及较深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工作岗位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受青睐。他们具备像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与计算机核心相关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比较核心的系统开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是尽快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5.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 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企业对素质的认识与目前高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 *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

*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环节的意见

在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就培养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1.关于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

企业和毕业生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看法,同时认为教材普遍偏旧1,而且学生也没有学得很扎实。

毕业生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技术变化很快,课程也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应该不断吸收新东西,把理论与当前的最新技术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学基础、建模能力等将决定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这些能力应当在基础课程中得到训练,在实验和实践中得到升华。中国在计算机核心技术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这与计算机人才的理论基础薄弱、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好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四门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惜这样的体会在工作后才逐渐得出。

毕业生们对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也表现出不满和忧虑。他们认为,现在一部分学校的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不少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应用背景和技术前沿。毕业生们希望,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手段,在讲课的时候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具有实际的应用。另外,毕业生认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一样:

一、二年级需要那些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老师,而

三、四年级则比较欢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术水平高、有实际项目研究和开发经验的老师。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学生不了解其作用,许多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不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全方位地加强高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2.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现在的本科教学有一种教师“闭门造车”之嫌,教师是根据院系的课程安排和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讲解,其实,就课程安排本身而言就可能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了。

在对所使用的操作平台的调查中,作为多项选择,选择使用Windows和UNIX/Linux的比例明显居高。如图3所示,学生在校期间和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有一些差异,如果能在本科课程中增大UNIX/Linux平台的比例,效果会更好些。

同样作为多项选择,在对开发语言与环境方面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在校期间和工作中使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太一致,相差最大的是Java和JSP/J2EE,参见图4。可见,高校关于计算机开发语言的课程设置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调查中汇集了许多关于改进授课方式的意见与建议:

*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新颖实用,要有规模和内容适合的软件或者硬件课程项目实践。

*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多留一些课外作业,多开一些讲座,多给学生一些资料,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考评,少灌输而多启发诱导。

*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应该多样化。例如,将来希望致力于计算机理论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相关方向的深层次理论科目;毕业后想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接受相关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训练,并有机会参加实际的项目开发,缩短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周期。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3. 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生们普遍反映,闭卷考试有很多缺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形式,需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方法。例如:

*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结合平时组织的小讨论、小论文,做项目、写方案报告,以论文考核为主。

*更多地通过课程的实验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验中的创新,理论成绩所占比例可以缩小到总成绩的50%以下。

*布置给每位学生的作业都不一样,不以统一的答案标准作为考核依据。 *减少必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选修课程。

总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而不只是为书本知识打分。考核的中心应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改革考核方式的难点在于可操作性。这类改革必然使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不强,致使毕业后竞争力较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的比例高达70%。有的用人单位还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没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而是认为学一个语言就可以去用了,结果编程基础很不扎实,稍微复杂点的编程就会出问题,而且编程不太规范,软件工程能力较差,突出的例子就是不喜欢写文档和注释。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是企业和毕业生的共同反映。例如,关于“工作中最有用的技能或知识的来源”的多选题,70.7%的毕业生认为是参加工作之后逐渐学习到的;其次为课程实习,例如硬件试验和上机项目实习题,占40%;第三为到工厂或公司实习,占39.2%,都高出从大学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23.9%)和教科书(24.8% )中得到的比例。关于“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被访者回答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和“实验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者,分别占70%和50%。

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是企业或政府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工作。他们在接触这类工作时,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们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级的培养和训练。

一些被访者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ACM竞赛、Linux大赛等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能参与一些具体实践。

*在课程作业中自学,例如自学Linux命令及各种应用语言等。

*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应该从在校期间就去专业对口的公司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

*要组织一些大规模练习性项目。目前能够给学生锻炼的项目规模比较小,软件工程的知识用不上。

*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

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

一、大二,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选择会继续提高何种能力的多项选择调查中,59.5%的毕业生表示会提高外语能力(有的被访者认为,目前高校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够了,但路子不对),48.2%的毕业生表示会提高软件工程能力,25.7%的毕业生认为应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一种重要技能。他们认为,连一篇工作计划或报告都写不好的人,他能否科学地工作就值得怀疑。有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写作应用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在表达能力上有明显欠缺,往往是心里有话,却无法清楚透彻地表达清晰的思路、算法和逻辑过程。同样,毕业生普遍认为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文科课程的比例太少了,应加强应用性、科技性写作的训练,比如可以开设“科技文档写作”课程。

调查中针对大学是否应该设置热门的技术认证课程(如Cisco的网络认证、微软的MCSE认证、Oracle的数据库认证、IBM的数据库认证、华为的网络认证等)的问题,54%的IT项目主管认为没有必要,觉得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测试,虽然公司在招聘时会了解员工都参加过哪些相关的技术培训,但这只能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培训基础,企业不会仅仅以证书衡量人,主要还是着重评估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发展潜力。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在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亟待大幅度提高。

*学校未必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或者具有管理能力),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对于计算机本科毕业生来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不是现实?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既然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另一种来自某些企业人士的看法是,我们不能要求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如果能够达到的话,就直接去当CIO了。复合能力的培养在国际上都是很重要的难题,因此,我们需要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人力资源的结构问题。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专业的人中选拔管理人员”一题中,人力资源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75%。但是,在招聘时所招收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此题为多选题),则主要是从事测试、编程、研究和技术支持(分别为75.9%、67.2%、46.6%和36.2%)。这就说明,从招聘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问卷调查中,41.3%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管理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63%的毕业生也认为,应当对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部分管理和人文类课程。 许多高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

*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结束语

计算机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跟用人单位的利益紧密相关。这三者中任何一方没有做好,都将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利益。加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达到三赢的关键。关于这一点,各方面都认为十分必要,某大型软件企业的一份专题报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该报告称:

现实中,学生、学校、企业(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总是认为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些课程太陈旧,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安排也不合理,又不知道企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从学校的角度考虑,总是觉得自己开设的课程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基础课起到了知识面拓展、打下扎实基础的作用;专业基础课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专业课可以使学生灵活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公共课程和素质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而设立的教育方式。要满足社会需求,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结构,而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

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既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有问题,同时也觉得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其实,学生、学校和企业(社会需求)三方的目的和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学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那么三方何不创造一些机会坐下来,相互了解一下其他两方的想法,来共同完成这个心愿。而且,经常性的互动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供求差异扩大化,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用三者的统一,从而实现多赢的结果和局面。

本文所述的调查工作只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调查工作中,有关的教指委委员、《计算机教育》杂志的编辑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篇:关于云计算的检索报告

摘要: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关键词:clou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er;

一、课题分析

当今社会,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届时,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在谷雪梅加入Google以后,她发现这一类概念已经得到了实践。Google的技术,可以让几十万台计算机一起发挥作用,组成强大的数据中心。Google中国前CEO李开复此前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Google真正的竞争力就在于有这些“云”,他们让Google有了无与伦比的存储和计算全球数据的能力。Google在创立之初,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云计算”和“晶格计算”等概念。但作为一家搜索引擎,Google在客观上需要拥有这些“云”。实际上,雅虎的搜索同样用到了“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很多因素推动了对这类环境的需求,其中包括连接设备、实时数据流、 SOA 的采用以及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这样的 Web 2.0 应用的急剧增长。另外,数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环境的规模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一个由统一的云进行管理的需求。

二、分析研究课题

云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Gartner高级分析师Ben Pring评价道:“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些分析师和公司把云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云计算定义的更加宽泛,他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云”之中。

云计算被人们关注是在人们考虑IT业到底需要什么之后,人们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能够在不增加新的投资,新的人力和新的软件的情况下增加互联网的能力和容量。而云计算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现今云计算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着各式各样的云计算服务,从软件应用到网络存储再到邮件过滤。这些公司一部分是基础设备提供商,另一部分是像Salesforce.com之类的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现今主要实现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人服务,但是云计算的聚合和整合正在产生。 首先,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你的电脑的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此前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据报道不也是因为电脑送修而造成个人数据外泄的吗?

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 Google Docs 的网络服务上,当你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类似 Google Picasa Web 的网络相册里,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你放心地与你指定的人共享数据。这样,你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务,甚至比在银行里存钱还方便。

其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大家都有过维护个人电脑上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的经历。为了使用某个最新的操作系统,或使用某个软件的最新版本,我们必须不断升级自己的电脑硬件。为了打开朋友发来的某种格式的文档,我们不得不疯狂寻找并下载某个应用软件。

为了防止在下载时引入病毒,我们不得不反复安装杀毒和防火墙软件。所有这些麻烦事加在一起,对于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刚刚接触网络的新手来说不啻一场噩梦!如果你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电脑使用体验,云计算也许是你的最好选择。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 URL ,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你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再也不用为软件或文档染上病毒而发愁。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的 IT 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联系人信息是如何保存的。一个最常见的情形是,你的手机里存储了几百个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你的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里则存储了几百个电子邮件地址。为了方便在出差时发邮件,你不得不在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定期同步联系人信息。买了新的手机后,你不得不在旧手机和新手机之间同步电话号码。

对了,还有你的 PDA 以及你办公室里的电脑。考虑到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需要用云计算来让一切都变得更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仍然以联系人信息的管理为例,当你使用网络服务来管理所有联系人的信息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也可以把某个联系人的电子名片快速分享给好几个朋友。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只有对数据拥有访问权限的人,才可以使用或与他人分享这份数据。

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为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空间,也为我们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几乎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想像一下,当你驾车出游的时候,只要用手机连入网络,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卫星地图和实时的交通状况,可以快速查询自己预设的行车路线,可以请网络上的好友推荐附近最好的景区和餐馆,可以快速预订目的地的宾馆,还可以把自己刚刚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剪辑分享给远方的亲友„„

离开了云计算,单单使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的客户端应用,我们是无法享受这些便捷的。个人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不可能提供无限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但在“云”的另一端,由数千台、数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的集群却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个人和单个设备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云计算的潜力却几乎是无限的。当你把最常用的数据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云”上时,我们相信,你对电脑、应用软件乃至网络的认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

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普通网络用户,还是企业员工,无论是IT管理者,还是软件开发人员,他们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改变。

三、文献综述

早在60年代麦卡锡(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象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云计算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99年Salesforce.com提出的通过一个网站向企业提供企业级的应用的概念。[9]

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 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欧盟提供了1.7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2008年8月, 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

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

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纽约一家名为Animoto的创业企业已证明云计算的强大能力(此案例引自和讯网维维编译《纽约时报》2008年5月25日报道)。Animoto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和音乐,自动生成基于网络的视频演讲稿,并且能够与好友分享。该网站目前向注册用户提供免费服务。2008年年初,网站每天用户数约为5000人。4月中旬,由于Facebook用户开始使用Animoto服务,该网站在三天内的用户数大幅上升至75万人。Animoto联合创始人Stevie Clifton表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上升,该公司需要将服务器能力提高100倍,但是该网站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建立规模如此巨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该网站与云计算服务公司RightScale合作,设计能够在亚马逊的网云中使用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一举措,该网站大大提高了计算能力,而费用只有每服务器每小时10美分。这样的方式也加强创业企业的灵活性。当需求下降时,Animoto只需减少所使用的服务器数量就可以降低服务器支出。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另外,易度在线工作平台everydo .com在云计算领域发展也很快,旗下的多款云计算产品,包括文档、项目、工作管理等,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软件领域问题。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趋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前副总裁/中国区前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参考文献:

[1] On the Hansen-Jagannathan Distance with a No-Arbitrage Constraint.作者Gospodinov, Nikolay1 nikolay.gospodinov@concordia.ca Kan, Raymond2 kan@chass.utoronto.ca Robotti, Cesare3 cesare.robotti@atl.frb.org [2] COMMENT & DISCUSSION.来源U.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Mar2010, Vol. 136 Issue 3, p6-87, 5p [3] got sea control?作者Addison Jr., Victor G. Dominy, David [4] The Commanders Respond.来源U.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Mar2010, Vol. 136 Issue 3, p24-42, 19p, 10 Color Photographs [5] WORLD NAVIES IN REVIEW.作者Wertheim, Eric

第五篇: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报告

关于计算机木马与病毒的研究报告 专业:计算机应用学号:201336616106姓名:陈威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本文简要分析计算机木马病毒的由来、特点及和木马潜伏,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声明,木马不同于病毒,病毒是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的,特洛伊木马只是一个“间谍”,隐藏在你的电脑里,成为一个隐蔽的后门。别人可以通过特洛伊木马来控制你的电脑或者窃取账号信息等 。

关于木马的由来:然而,计算机世界的特洛伊木马(Trojan)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和删除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和攻击Dos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所谓后门就是一种可以为计算机系统秘密开启访问入口的程序。一旦被安装,这些程序就能够使攻击者绕过安全程序进入系统。该功能的目的就是收集系统中的重要信息,例如,财务报告、口令及信用卡号。此外,攻击者还可以利用后门控制系统,使之成为攻击其它计算机的帮凶。由于后门是隐藏在系统背后运行的,因此很难被检测到。它们不像病毒和蠕虫那样通过消耗内存而引起注意。

它是指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

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服务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使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

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而采用多

种手段隐藏木马。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并被控制端连接,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例如给计算机增加口令,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序对用户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用户很难在中毒后发觉。

第一代木马 :伪装型病毒

这种病毒通过伪装成一个合法性程序诱骗用户上当。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木马是出现在1986年的PC-Write木马。它伪装成共享软件PC-Write的2.72版本(事实上,编写PC-Write的Quicksoft公司从未发行过2.72版本),一旦用户信以为真运行该木马程序,那么他的下场就是硬盘被格式化。在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曾听说我校一个前辈牛人在WAX机房上用BASIC作了一个登录界面木马程序,当你把你的用户ID,密码输入一个和正常的登录界面一模一样的伪登录界面后后,木马程序一面保存你的ID,和密码,一面提示你密码错误让你重新输入,当你第二次登录时,你已成了木马的牺牲品。此时的第一代木马还不具备传染特征。 第二代木马 :AIDS型木马

继PC-Write之后,1989年出现了AIDS木马。由于当时很少有人使用电子邮件,所以AIDS的作者就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件进行散播:给其他人寄去一封封含有木马程序软盘的邮件。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软盘中包含有AIDS和HIV疾病的药品,价格,预防措施等相关信息。软盘中的木马程序在运行后,虽然不会破坏数据,但是他将硬盘加密锁死,然后提示受感染用户花钱消灾。可以说第二代木马已具备了传播特征(尽管通过传统的邮递方式)。

第三代木马:网络传播性木马

随着Internet的普及,这一代木马兼备伪装和传播两种特征并结合TCP/IP网络技术四处泛滥。同时他还有新的特征:添加了“后门”功能。

木马潜伏

1、集成到程序中

其实木马也是一个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它为了不让用户能轻易地把它删除,就常常集成到程序里,一旦用户激活木马程序,那么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绑定到某一应用程序中,如绑定到系统文件,那么每一次Windows启动均会启动木马。

2、隐藏在配置文件中

木马实在是太狡猾,知道菜鸟们平时使用的是图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统,对于那些

已经不太重要的配置文件大多数是不闻不问了,这正好给木马提供了一个藏身之处。而且利用配置文件的特殊作用,木马很容易就能在大家的计算机中运行、发作,从而偷窥或者监视大家。不过,这种方式不是很隐蔽,容易被发现,所以在Autoexec.bat和Config.sys中加载木马程序的并不多见,但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

3、潜伏在Win.ini中

木马要想达到控制或者监视计算机的目的,必须要运行,然而没有人会傻到自己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运行这个该死的木马。当然,木马也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人类是高智商的动物,不会帮助它工作的,因此它必须找一个既安全又能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的地方,于是潜伏在Win.ini中是木马感觉比较惬意的地方。大家不妨打开Win.ini来看看,在它的[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后面是空白的,如果有后跟程序,比方说是这个样子:run=c:windowsfile. Exeload=c:windowsfile.exe。这时你就要小心了,这个file.exe很可能是木马。

4、伪装在普通文件中

这个方法出现的比较晚,不过很流行,对于不熟练的windows操作者,很容易上当。具体方法是把可执行文件伪装成图片或文本——在程序中把图标改成Windows的默认图片图标,再把文件名改为*.jpg.exe,由于Win98默认设置是“不显示已知的文件后缀名”,文件将会显示为*.jpg,不注意的人一点这个图标就中木马了(如果你在程序中嵌一张图片就更完美了)。

查杀:首先找到感染文件,其手动方法是结束相关进程然后删除文件,但是有很多木马专杀的软件.可以助软件删除。一般来说一种杀毒软件程序,它的木马专杀程序能够查杀某某木马的话,那么它自己的普通杀毒程序也当然能够杀掉这种木马,因为在木马泛滥的今天,为木马单独设计一个专门的木马查杀工具,那是能提高该杀毒软件的产品档次的,对其声誉也大大的有益,实际上一般的普通杀毒软件里都包含了对木马的查杀功能.如果大家说某某杀毒软件没有木马专杀的程序,那这家杀毒软件厂商自己也好像有点过意不去,即使它的普通杀毒软件里当然的有杀除木马的功能。还有一点就是,把查杀木马程序单独剥离出来,可以提高查杀效率,很多杀毒软件里的木马专杀程序只对木马进行查杀,不去检查普通病毒库里的病毒代码,也就是说当用户运行木马专杀程序的时候,程序只调用木马代码库里的数据,而不调用病毒代码库里的数据,大大提高木马查杀速度.我们知道查杀普通病毒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病毒.每个文件要经过几万条木马代码的检验,然后再加上已知的差不多有近10万个病毒代码的检验,那速度岂不是很慢了.省去普通病毒代码检验,是不是就提高了效率,提高了速度呢? 也就是说好多杀毒软件自带的木马专杀程序只查杀木马而一般不去查杀病毒,但是它自身的普通病毒查杀程序既查杀病毒又查杀木马!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一般人们认为,

计算机病毒来源于早期的特洛伊木马程序。这种程序借用古希腊传说中特洛伊战役中木马计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在访问希腊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9年后,到第10年,

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

首先声明,木马不同于病毒,病毒是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的,特洛伊木马只是一个“间谍”,隐藏在你的电脑里,成为一个隐蔽的后门。别人可以通过特洛伊木马来控制你的电脑或者窃取账号信息等

你可以下载卡巴斯基或者NOD32等杀毒软件,一般对于木马病毒可以采用清除的功能剥去恶意代码,对文件不造成影响

简介熊猫烧香病毒:“熊猫烧香”(“威金”病毒变种)

病毒特征

1、这个病毒关闭众多杀毒软件和安全工具

2、循环遍历磁盘目录,感染文件,对关键系统文件跳过

3、感染所有EXE、SCR、PIF、COM文件

4、感染所有.htm/.html/.asp/.php/.jsp/.aspx文件,添加木马恶意代码

5、自动删除*.gho文件(ghost系统备份镜象文件)

6,病毒攻击计算机弱口令以及利用微软自动播放功能(导致盘符双击打不开) 7更改图标为烧香熊猫(有的变种可能不会使用熊猫的图标而换做其他的图标)

“尼姆亚(Worm.Nimaya)”病毒:警惕程度★★★☆,蠕虫病毒,通过感染文件传播,依赖系统:WIN 9X/NT/2000/XP。

诱使用户运行。病毒运行后,会自动查找Windows格式的EXE可执行文件,并进行感染。由于该病毒编写存在问题,用户的一些软件可能会被其损坏,无法运行。

起源:2005年2月3日,湖北网警在武汉关山一出租屋内,将“熊猫烧香”病毒制作者“武汉男孩”李俊抓获。2004年中专毕业后,李俊曾多次到北京、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但均未成功。为发泄心中不满,他开始尝试编写电脑病毒。通过编写“熊猫烧香”,李俊等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据警方介绍,李俊已供述了如何杀死“熊猫烧香”病毒的方法。 出租屋抓获武汉男孩 1月31日,湖北省公安厅网监总队部署合力开展案件侦破,成立了指挥领导小组与侦破专班。

在网监总队统一部署下,仙桃网警运用多种网络技

术手段和侦查手段,获取了确定犯罪嫌疑人“武汉男孩”的身份信息。“武汉男孩”又名“小俊”,男,25岁左右,身高1.75米,网名为“DAVE”。根据“小俊”上网账户资料,警方将目标锁定在武汉市武昌区关山某居民楼。2月3日晚7时左右,回出租屋取东西准备潜逃的李俊被蹲点守候的工作组当场抓获。 突审查出犯罪事实 经突审,李俊交待,“熊猫烧香”病毒系他所写,病毒源代码在他居住的某宾馆房间电脑硬盘内,并承认有一份源代码给了雷磊(男,25岁,李俊的同学,与李俊同住该宾馆房内),并交待了其销售病毒的下线。 专案民警立即出击,将准备外逃的雷磊抓获,并提取了笔记本电脑、硬盘等物品。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提取的源代码进行鉴定,认定该源代码为“熊猫烧香”病毒源代码。抓获李俊和雷磊后,警方乘胜追击,又抓获另外4名改装、传播“熊猫烧香”病毒的嫌疑人。 李俊交待,“熊猫烧香”病毒是将几种病毒合并在一起,演变成一种新病毒“肉鸡”来控制电脑,在电脑里制造木马程序,盗窃他人电脑里的QQ号、游戏装备等,得手后变卖获利,一份病毒能卖3000元,李俊一天最高收入达万元。 求职受挫编写病毒 “他是网络天才。”12日,湖北省网监总

队有关专家如此描述李俊。李俊,男,25岁,新洲区阳逻街人,曾在某电脑城工作;雷磊,男,25岁,是李俊的同乡兼同学。两人中专毕业后一起参加网络技术职业培训班。 2004年毕业后,李俊曾多次上北京、下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均未成功。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开始编写病毒,2003年曾编写过“武汉男孩”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孩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 回答者:anniesally - 江湖新秀 五级 2-15 11:13简洁一点的: “武汉男孩”又名“小俊”,男,25岁左右,身高1.75米,网名为“DAVE”。 2004年毕业后,李俊曾多次上北京、下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均未成功。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开始编写病毒,2003年曾编写过“武汉男孩”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孩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

对于文件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一般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 安装最新版本的、有实时监控文件系统功能的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2) 及时更新查杀计算机病毒引擎,一般要保证每月至少更新一次,有条件的可以每周更新一次,并在有计算机病毒突发事件的时候及时更新。(3) 经常使用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对系统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4) 对关键文件,如系统文件、保密的数据等等,在没有计算机病毒的环境下经常备份。(5) 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系统文件设置最低的访问权限,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6) 当使用Windows 95/98/2000/NT操作系统时,修改文件夹窗口中的确省属性。具体操作为:鼠标左键双击打开“我的电脑”,选择“查看”菜单中的“选项”命令。然后在“查看”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以及不选中”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文件扩展名”,按“确定”按钮。注意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可能显示的文字有所不同。

上一篇:工业工程物流管理课设下一篇:关于技术员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