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舍兄弟情演讲稿

2022-12-07

演讲稿是以明确的观点,逻辑合理的语言,表达出一些工作或学习的观点。在当今的生活与工作中,演讲稿成为了反馈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该怎么编写出具有意义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宿舍兄弟情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关于宿舍兄弟情演讲稿

兄弟汇——感受兄弟情

兄弟汇

——感受兄弟情谊,体会温暖

第一部分:现场布置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

一、外场布置

(1)在兄弟连基地各出入口设立宣传指示牌,由专人负责引导参加生日会车辆进入VIP车位停放。

(2)设立迎宾员,将参会人员迎入生日会场并到迎宾签到台签到。

(3)签到台旁设立大幅喷绘易拉宝,主要内容为兄弟连LOGO,突出“兄弟连;兄弟情;共分享”的主题。由到场嘉宾在空白生日卡上为寿星撰写生日寄语。(签到台上放置1盆绢花及空白生日贺卡、3支签字笔。)

(4)设立休闲交流区,为提前到达的嘉宾,自由交流之用。

二、内场布置

(1)沙龙会场内要安排寿星的照片或寿星参加兄弟连活动时拍摄作品。

(2)在会场内部要安排影音系统,播放寿星参加兄弟连活动的视频。

(3)会场内安排休闲交流区、娱乐活动区、生日活动区。(参加人数根据报名跟帖确定)

(4)生日晚宴安排自助餐会。

三、流程安排:

(1)来宾入场时间(17:30-18:00)

1、在兄弟连基地各个入口处将设置若干指示牌。

2、迎宾人员迎接来宾。

3、沙龙现场内将安排休闲交流区,以便早到的来宾相互交流。

4、沙龙现场内液晶电视将滚动播放寿星参加兄弟连活动的资料片。 (2)沙龙正式开始(18:00——结束)

1、嘉宾安排就座,由司仪宣布 兄弟连——兄弟汇生日party开始。

2、介绍到场的寿星及嘉宾。

3、由杨队或代表致欢迎词。(突出兄弟连重情重义关爱队友)

4、队友代表致辞。(讲述与寿星参加兄弟连活动难忘的故事)

5、寿星致辞。(讲述自己参加兄弟连有关兄弟情的感人故事)

6、关于生日会参会人员星座血型的分析。(使寿星更了解自己)

7、奉上连部为寿星准备的生日蛋糕(队友模样穿着兄弟连队服的公仔)

8、生日盛宴。(席间可以穿插小游戏)

9、整个活动结束欢送相关人员。

此生日会的主线应为兄弟连;兄弟情;共分享。以兄弟汇为平台,交流兄弟感情;交流玩车经验,汇聚精英,汇聚人脉,汇聚商机。 副线应为:星座与血型的分析,使自己了解自己,使兄弟理解自己。

第二篇:兄弟情深

兄弟是 最给力的!!!

兄弟是什么? 是一星期一个月没有一个电话但是不管什么打电话还是以前那么亲切的人! 兄弟是什么?是出了事凑钱 谁都能塞你手里十块二十块的 你说不要 他们来一句看不起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都不富裕 跟兄弟出去真敢一分不带 都没钱也能去商场各种逛 喜欢就试 试完就他妈不买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 能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喝酒吹牛逼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碰上我妈能叫声阿姨 停下来闲聊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咱们都不混不折腾 但是大街上有人撞你下 你还没有来得及说 他已经不高兴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有人说对不起 谢谢 不好意思这样的字眼 感觉别扭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在你得意的时候 泼你冷水,骂你白痴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互相搀扶互相安慰 怎么也不能彼此放弃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夜深人静看着你亮着的头像 来一句 草 你还没睡觉呢啊 然后和你一起熬夜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看到你校内QQ不好的状态的时候 单M你问句 怎么了你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不管相隔多远 心还仅仅相连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不舍得牵绊你飞向更好的未来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把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 在你耳边不断提醒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不论你惹多么大祸也要和你一起扛着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在你伤心失落一事无成的时候陪伴你 你快乐发达节节高升的时候默默祝福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一心劝你踏踏实实往前走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心烦了难受了无奈了能找你说说心里话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只要见了他觉得世界并不孤单的人!

兄弟是什么? 绝口不提伤心事 拉着你拼命往前走的人!

兄弟是什么? 是你烦心的时候发泄的沙包 打他骂他 他都抗着 最后给你一个拥抱说着什么都会过去的人!

一声兄弟,喊一辈子

第三篇:兄弟情长诗歌

今天 南国百花盛开今天 中州桃花正红

今天 北国冰河初融

今天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呢

今天 就在今天

一个倔强而又顽强的生命诞生

诞生在北国

诞生在内蒙

此刻我该用什么样的词汇表达

我的心意呢

我只有一句话

世间情有万种

有时亲哥们儿 不一定亲

有时只握一下手

情谊便定格在永恒

在今天

哥哥好想陪你一醉方休

好想陪你唱一曲

情比酒浓

但千山远 万水重

即便如此也阻隔不了哥哥

这份切切的祝福之情

我们虽然不同姓

我们虽然不同宗

我们虽然远隔万里

只有一面之缘 一杯之宜

友情却胜过相交几十年的弟兄

兄弟 自古人间多磨难

崎岖坎坷是人生

但是请记住 无论

今后命运如何捉弄

你的身边都有哥哥在和你一路同行

祝福的话语千千万

寄托的话语万万千

此刻我连同我的酒意

一同打包

上面只写两个字

握手

借这和煦的春做信使

归途的鸿雁引路

为你送去

天涯兄弟 生日快乐 幽默睿智永存

第四篇:苏轼、苏辙深厚的兄弟情

宋人与宋词的故事(5)苏轼苏辙的兄弟情

苏轼(1036-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辙(1039—1112年),苏轼之弟,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两人皆为唐宋八大家,连同他们的父亲苏洵,世人尊称“三苏”,归纳他们的特点是“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

苏轼苏辙俩的性格生来就大不相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少年游玩之际,但凡有山可登,有水可浮,苏轼未尝不急急撩起衣裳,率先而行,苏辙却要查 看一番后,才不紧不慢地跟上;苏轼如得到一副书画佳作,立刻欢呼雀跃,真以为乐,而苏辙总是淡漠地看着,不甚经意,但跟在哥哥身后读书习字,未尝一日相 舍。

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名字里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在苏轼十二岁、苏辙八岁那年,苏老泉作了一篇《名二子说》,颇见取名的良苦用心: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他见“大苏”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 ”,“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静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 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

有人说,“名字决定命运”,绞尽脑汁地想个好名字来谋取人生的大富大贵、时来运转。我不知道“取名术”到底有无道理,但我知道,好名字并没有给苏轼的仕途带来好运!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

虽然个性文风截然不同,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 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自己实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 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 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

先来看苏轼的这首《沁园春 孤馆灯青》吧: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当时,“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苏轼跟变法派唱反调,在朝中难以立足,就申请到密州就任。十月的清晨, 野鸡时鸣,月尚未落,朝露漙漙,苏轼向密州急行。他勒马站立,凭鞍无语,思绪万千,在马上挥笔作就这首《沁园春孤馆灯青》。面对碰壁,苏轼直抒胸臆,告诉 子由,虽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的壮志未酬,但自己十分旷达洒脱,“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乐于“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 尊前”的诗酒人生。

这首词较之苏轼后来的词,尚有不太成熟之处,但全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波澜起伏,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而且这种超旷豪逸的磅礴气势,开始了词风的悄然转变。

当然,苏轼写给弟弟的词,最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值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欢饮达旦。他大醉之后,举怀邀月,拍手狂歌,起舞徘徊,清影风露之中,今夕不知何夕。猛然想到千里之外的弟弟,苏轼顿时生出无穷无尽悲欢离合之感,一时难以自已,神来之笔,潇洒挥舞,作成千古绝唱之《水调歌头》。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旷达,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卷舒自如,颇有“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全篇皆是佳句,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此词自诞生之日起,大家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尤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 即或不必尽废,而苏轼此词自当高出一头。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缓缓吟唱: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虽有“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的重逢之乐,但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但恐同王 粲,相对永登楼”,他忧伤地想:我们现在是“剑外思归客”,但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 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

苏轼见了,摇头微笑:“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该词上阙借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以安慰对方,尤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两句,温情脉脉,又让人忍俊不住。苏辙仿佛已经看到两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得东倒西歪了,不禁一扫离愁,绝尘而去。

可惜,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没过几年,即元丰二年(1079年)7月,文字狱“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不仅不可能与弟弟“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而且连能否活着都成问题。

关于这著名的“乌台诗案”,来龙去脉一言难尽,但总而概之,纯是恶龊的派系斗争,是当时“变法派”对“守旧派”的政治陷害,“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尔,自然做了首遭打击的“出头鸟”。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头为他说话。苏辙也因受牵连而日子难过,但他不仅未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苏轼无辜下狱,时不时地被拉出去严审,感到“变法派”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前半生风调雨顺、风光无限,哪受过这等罪?自觉前景黯淡,心理严重受伤,对形势估计十分悲观,甚至一度差点自杀!

《孔氏谈苑》记载,苏轼与送饭的长子苏迈约定:如风声不妙,便送来一条鱼。某日,苏迈出城,托人送饭;那人不明就里,特地送了几条熏鱼。苏轼一见,惊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一阵伤心,一阵恐惧,顿时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凉又硬的地板,苏轼想到自己死后,妻儿家小的凄凉情景,心头蓦地一痛,潸然泪下:“闰之和孩子,可怎么办?只能跟着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声,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里来回走动,心中怦怦乱跳:“子由怎样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为甚么只想他来救我,却不曾为 他处身设想过?可怜我们兄弟一场,到死不能见面,少年时还约好要„对床夜雨听萧瑟‟呢……”悲痛绝望之意,又深了一层:“子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谊,我只 有来世报答了。”随即写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叮嘱狱卒转交苏辙。 看着狱卒的背影离去,苏轼长叹一声, 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严地死去”的备用药物。他望空中拜了两拜,祈祷菩萨,保佑弟弟及家人健康长寿。这时,他想到苏辙以前对自己“谨慎择 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顿时对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自己曾经得意地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泛爱天下 之士,无贤不肖欢如”,如今又如何?思来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觉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无意中暼到一旁的饭菜,登时觉得肚子饿得干瘪,干渴更是难忍,毫不踌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怎好进了阴间地府,向阎王陛下讨饭吃!”

待到吃饱喝足,连那鱼骨头都嚼着吃了,苏轼精神振作起来,随手将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见上一面。反正在劫难逃,他们要杀便 杀,要剐便剐,悉听尊便!”心里更加无所谓了,忽然摸到脸上的泪痕,忍不住自嘲:“苏轼啊苏轼,你这人忒也无用,适才竟然吓哭了,要是给人知道,脸往哪里 搁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关的事,倒头便睡,鼾声如雷。这是苏轼在困境中的唯一一次自杀念头,自那以后,他彻底豁然,即便后来被贬到海南儋州,也不再绝望苦恼,总是设法寻找乐趣,开慰自己。

元丰二年(1079年)12月,“乌台诗案”终于结案,苏轼死罪赦免,但活罪难逃,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筠州监酒。《蓼花洲闲录》记载, 苏轼出狱时,苏辙来接他,特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提醒他对这次“口舌之祸”引以为戒。随后,苏辙在小客栈里为他饯行。时值隆冬,寒风凛冽,苏辙拿起筷子,吃 了几口面条,心中凄苦,难以下咽,连连停下。而苏轼重见天日,早将入狱的悲痛扔到爪哇国去了,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完了拍拍肚皮,大呼“好,好”。苏辙脸色 一变,一边向仔细四周查看,一边急忙暗示苏轼要“三缄其口”,不要深谈。苏轼喏喏点头。

饭毕,霜色仍浓,苏轼带着儿子苏迈骑马离去,回首看到子由拉着家小几十口人,站在郊外远远地望着自己。他心里一酸,想停下来,想再跟弟弟叙叙旧,马却飞跑起来,苏辙的乌帽渐渐淡去,终至不见。

苏轼微叹一声:“此生,还能实现与子由“对床夜雨听萧瑟”的约定吗?”

原来,苏轼少年时,读到韦应物“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时,十分欢喜,立刻与弟弟约定,年老后,一定要“夜雨对床听萧瑟”。“夜雨对床”的约 定,后来在两人的互答诗词中不断提起,如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颖州知府时,还作了《满江红 怀子由作》寄给苏辙: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然而,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二苏兄弟的“夜雨对床”之约终成画饼。1102年,苏轼在常州逝世,葬在河南郏县小峨嵋山。其后,苏轼儿子苏 迈、苏迨等生活艰难,虽然当时苏辙遭到贬官减薪,日子也甚节俭,但他毫不犹豫地倾力相助,两房大小近百余口聚居一处,终于度过难关。1112年,苏辙临终 时,命子孙将其遗骨安葬在兄长身边,此墓地逐有“二苏坟”之称。如此,兄弟二人庶几成“夜雨对床听萧瑟”之约?

古今中外的历史,数不尽、道不明的是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手足相残故事;如果人类的发展尽是这些“血淋淋的吃人史”,岂不是太令人悲哀、绝望?幸好,历史并不全是如此,我们还有苏轼,还有苏辙,他们的兄弟深情,无论何时都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

苏轼活着时,追逐崇拜他的“粉丝”数不胜数;他死之后,“苏迷”人数更加扩大了,崇拜者赋予了苏轼许多虚虚实实的故事传说,甚至还有神话。如宋朝有流行 歌谣说:“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眉山草木尽都枯萎失色,原因是草木之色全加诸于三苏身上了;还有如“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之类。

还据说,在三苏祠的古井旁,那棵苍劲的荔枝树就是苏轼亲手种植的。当年,他一边植树,一边祈愿说:但愿自己退休后,能回到这里,和弟弟一道在树下乘凉赏月、弹琴论诗、听风观雨、饮酒欢歌。

苏轼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但当年的荔枝小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绿荫婆娑,仍在千年后迎风招展,笑对游客,笑对风雨!

宋人与宋词的故事(5)苏轼苏辙的兄弟情

苏轼(1036-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辙(1039—1112年),苏轼之弟,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两人皆为唐宋八大家,连同他们的父亲苏洵,世人尊称“三苏”,归纳他们的特点是“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

苏轼苏辙俩的性格生来就大不相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少年游玩之际,但凡有山可登,有水可浮,苏轼未尝不急急撩起衣裳,率先而行,苏辙却要查看一番后,才不紧不慢地跟上;苏轼如得到一副书画佳作,立刻欢呼雀跃,真以为乐,而苏辙总是淡漠地看着,不甚经意,但跟在哥哥身后读书习字,未尝一日相舍。

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名字里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在苏轼十二岁、苏辙八岁那年,苏老泉作了一篇《名二子说》,颇见取名的良苦用心: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他见“大苏”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静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

有人说,“名字决定命运”,绞尽脑汁地想个好名字来谋取人生的大富大贵、时来运转。我不知道“取名术”到底有无道理,但我知道,好名字并没有给苏轼的仕途带来好运!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

虽然个性文风截然不同,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自己实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

先来看苏轼的这首《沁园春 孤馆灯青》吧: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当时,“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苏轼跟变法派唱反调,在朝中难以立足,就申请到密州就任。十月的清晨,野鸡时鸣,月尚未落,朝露漙漙,苏轼向密州急行。他勒马站立,凭鞍无语,思绪万千,在马上挥笔作就这首《沁园春孤馆灯青》。面对碰壁,苏轼直抒胸臆,告诉子由,虽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的壮志未酬,但自己十分旷达洒脱,“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乐于“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的诗酒人生。

这首词较之苏轼后来的词,尚有不太成熟之处,但全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波澜起伏,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而且这种超旷豪逸的磅礴气势,开始了词风的悄然转变。

当然,苏轼写给弟弟的词,最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值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欢饮达旦。他大醉之后,举怀邀月,拍手狂歌,起舞徘徊,清影风露之中,今夕不知何夕。猛然想到千里之外的弟弟,苏轼顿时生出无穷无尽悲欢离合之感,一时难以自已,神来之笔,潇洒挥舞,作成千古绝唱之《水调歌头》。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旷达,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卷舒自如,颇有“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全篇皆是佳句,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此词自诞生之日起,大家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尤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即或不必尽废,而苏轼此词自当高出一头。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缓缓吟唱: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虽有“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的重逢之乐,但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他忧伤地想:我们现在是“剑外思归客”,但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

苏轼见了,摇头微笑:“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该词上阙借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以安慰对方,尤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两句,温情脉脉,又让人忍俊不住。苏辙仿佛已经看到两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得东倒西歪了,不禁一扫离愁,绝尘而去。

可惜,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没过几年,即元丰二年(1079年)7月,文字狱“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不仅不可能与弟弟“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而且连能否活着都成问题。

关于这著名的“乌台诗案”,来龙去脉一言难尽,但总而概之,纯是恶龊的派系斗争,是当时“变法派”对“守旧派”的政治陷害,“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尔,自然做了首遭打击的“出头鸟”。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头为他说话。苏辙也因受牵连而日子难过,但他不仅未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苏轼无辜下狱,时不时地被拉出去严审,感到“变法派”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前半生风调雨顺、风光无限,哪受过这等罪?自觉前景黯淡,心理严重受伤,对形势估计十分悲观,甚至一度差点自杀!

《孔氏谈苑》记载,苏轼与送饭的长子苏迈约定:如风声不妙,便送来一条鱼。某日,苏迈出城,托人送饭;那人不明就里,特地送了几条熏鱼。苏轼一见,惊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一阵伤心,一阵恐惧,顿时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凉又硬的地板,苏轼想到自己死后,妻儿家小的凄凉情景,心头蓦地一痛,潸然泪下:“闰之和孩子,可怎么办?只能跟着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声,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里来回走动,心中怦怦乱跳:“子由怎样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为甚么只想他来救我,却不曾为他处身设想过?可怜我们兄弟一场,到死不能见面,少年时还约好要‘对床夜雨听萧瑟’呢„„”悲痛绝望之意,又深了一层:“子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谊,我只有来世报答了。”随即写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叮嘱狱卒转交苏辙。

看着狱卒的背影离去,苏轼长叹一声,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严地死去”的备用药物。他望空中拜了两拜,祈祷菩萨,保佑弟弟及家人健康长寿。这时,他想到苏辙以前对自己“谨慎择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顿时对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自己曾经得意地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泛爱天下之士,无贤不肖欢如”,如今又如何?思来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觉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无意中暼到一旁的饭菜,登时觉得肚子饿得干瘪,干渴更是难忍,毫不踌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怎好进了阴间地府,向阎王陛下讨饭吃!”

待到吃饱喝足,连那鱼骨头都嚼着吃了,苏轼精神振作起来,随手将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见上一面。反正在劫难逃,他们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悉听尊便!”心里更加无所谓了,忽然摸到脸上的泪痕,忍不住自嘲:“苏轼啊苏轼,你这人忒也无用,适才竟然吓哭了,要是给人知道,脸往哪里搁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关的事,倒头便睡,鼾声如雷。这是苏轼在困境中的唯一一次自杀念头,自那以后,他彻底豁然,即便后来被贬到海南儋州,也不再绝望苦恼,总是设法寻找乐趣,开慰自己。

元丰二年(1079年)12月,“乌台诗案”终于结案,苏轼死罪赦免,但活罪难逃,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筠州监酒。《蓼花洲闲录》记载,苏轼出狱时,苏辙来接他,特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提醒他对这次“口舌之祸”引以为戒。随后,苏辙在小客栈里为他饯行。时值隆冬,寒风凛冽,苏辙拿起筷子,吃了几口面条,心中凄苦,难以下咽,连连停下。而苏轼重见天日,早将入狱的悲痛扔到爪哇国去了,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完了拍拍肚皮,大呼“好,好”。苏辙脸色一变,一边向仔细四周查看,一边急忙暗示苏轼要“三缄其口”,不要深谈。苏轼喏喏点头。

饭毕,霜色仍浓,苏轼带着儿子苏迈骑马离去,回首看到子由拉着家小几十口人,站在郊外远远地望着自己。他心里一酸,想停下来,想再跟弟弟叙叙旧,马却飞跑起来,苏辙的乌帽渐渐淡去,终至不见。

苏轼微叹一声:“此生,还能实现与子由“对床夜雨听萧瑟”的约定吗?”

原来,苏轼少年时,读到韦应物“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时,十分欢喜,立刻与弟弟约定,年老后,一定要“夜雨对床听萧瑟”。“夜雨对床”的约定,后来在两人的互答诗词中不断提起,如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颖州知府时,还作了《满江红 怀子由作》寄给苏辙: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然而,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二苏兄弟的“夜雨对床”之约终成画饼。1102年,苏轼在常州逝世,葬在河南郏县小峨嵋山。其后,苏轼儿子苏迈、苏迨等生活艰难,虽然当时苏辙遭到贬官减薪,日子也甚节俭,但他毫不犹豫地倾力相助,两房大小近百余口聚居一处,终于度过难关。1112年,苏辙临终时,命子孙将其遗骨安葬在兄长身边,此墓地逐有“二苏坟”之称。如此,兄弟二人庶几成“夜雨对床听萧瑟”之约?

古今中外的历史,数不尽、道不明的是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手足相残故事;如果人类的发展尽是这些“血淋淋的吃人史”,岂不是太令人悲哀、绝望?幸好,历史并不全是如此,我们还有苏轼,还有苏辙,他们的兄弟深情,无论何时都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

苏轼活着时,追逐崇拜他的“粉丝”数不胜数;他死之后,“苏迷”人数更加扩大了,崇拜者赋予了苏轼许多虚虚实实的故事传说,甚至还有神话。如宋朝有流行歌谣说:“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眉山草木尽都枯萎失色,原因是草木之色全加诸于三苏身上了;还有如“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之类。

还据说,在三苏祠的古井旁,那棵苍劲的荔枝树就是苏轼亲手种植的。当年,他一边植树,一边祈愿说:但愿自己退休后,能回到这里,和弟弟一道在树下乘凉赏月、弹琴论诗、听风观雨、饮酒欢歌。

苏轼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但当年的荔枝小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绿荫婆娑,仍在千年后迎风招展,笑对游客,笑对风雨!

苏轼与苏辙

金榜题名、跨马游街,苏轼、苏辙这两位少年进士,正是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嘉祐六年(1061年),苏家兄弟又同中制举科,特别是苏轼竟考中头名! 可有了功名,他们就要拜官受爵,从此胸怀天下,以国事为重。这年冬天,苏轼奉皇命要到凤翔做官,而苏辙则在汴京留任。从小朝夕相伴、读书对诗的好兄弟,忽然要分开,还真是很不习惯。

苏辙送苏轼西行,一直到了郑州,方肯话别,独返汴京。他料想苏轼前方多半要过渑池,不由感慨万千,便吟诗一首,派人带给苏轼。

说到渑池,就是“仰韶文化”仰韶村的所在县,它又是战国时秦、赵“渑池会”的地点。话说嘉祐元年(1056年)冬,欲往京城参加(第二年)科考的苏家兄弟便路过此地。

当时天气恶劣,风雪交加,马儿更是体力透支,累死在路上。他们晚上投宿到一家寺院中,那里的老和尚不仅热情地款待了饭食,临别前,还将自己的毛驴相赠。作为回报,苏轼、苏辙纷纷地院墙上题了诗作。

巧合的是,一年后,苏辙便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只是由于其他缘故,并未到任。

出于如上事由,苏辙给兄长寄诗如下: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轼收到此诗,已在凤翔任上。他先前确实途经了渑池,也拜访过那座寺庙。

他的和诗为: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人生所到各处,就像云游四方的飞鸿踩踏了雪泥一般。就算停落在某处,偶尔在上面留有一点足印,在其走后,那点痕迹也是会很快地消失的。

世事无常啊,那位老和尚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的塔冢已新建起来。旧时的院墙已经破败,再无从找到我们曾经的题诗。那一年的艰难行程你还记得吧,前路很遥远,人也很困乏,那只小驴子也困得不停地嘶鸣呵!

结句还有言外之意:人生本是艰辛无常,当年的困境都已挺过,以后也要有个平常心态,积极努力地开拓未来。

其实依我们看:说到“去留无定”,对苏轼、苏辙兄弟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谁能料想他们后来的宦海沉浮、飘泊边域呢?

但从另一方面看,谁说他们没有留下印迹?特别是苏轼,他所到之处,哪怕是偶然地灵感一动,惊鸿一瞥,也能给当地,及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永远也摸之不去。

在杭州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惠州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在海南岛上,还有个“贪看白鸟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哩!等等等。

这就是大文学家的伟大之处,他能点活一方水土,使其和自己的作品一起超越时空、引人入胜。

其实就是不谈文学,谈实际存在的,如:西湖的苏堤和六桥,杭州人谁没走过?

还是那句实在话:你在地方上做过什么,人民不会忘记。

还回来说这首诗,“雪泥鸿爪”还成了成语,可见其流行和经典的程度。苏轼老办压倒原玉的事儿,也不给自家兄弟留点面子。呵呵。

后来,苏轼通判杭州。任期满后,为了和弟弟团聚,他申请到山东一带做官——这时的苏辙正在济南工作。

神宗皇帝把他安排到密州做知州。然而阴差阳错,他们兄弟一直迟迟未能相见。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月下畅饮,念起多年未见的弟弟,写下了那首家喻户晓的长调词《水调歌头》:(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继屈原的《天问》,李白的《把酒问月》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以自己独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向青天朗声地发问了。

面对世间的种种不如意事(除了不能与弟弟相聚外,当时词人因反对变法,倍受排挤),一方面词人幻想着出尘修仙,飞离人间;另一方面他又表达了对人间的留恋,不情愿像嫦娥一样清寒寂寞…… 其实,这是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的思想辩争。苏轼的思想体系很有意思,他遵孔儒却不迂腐,修佛道却不沉溺,他有古代知识分子所少有的独立人格——当然这样无依无傍的个性,也使他在那个党派争霸的时代饱受摧残。

词人在反复思量之后,他还是决定留在人间。

词的下阕开始写实,抓住思念亲人的主题运笔。他先是埋怨明月,为什么偏偏在兄弟不能相见的时候圆呢?其实这话,也是在怪中秋节,怎么来得这么不是时候,再等些日子过节,也许就不会公务缠身了呀。

然而,苏轼从来不是那种轻易地把自己的愁怨寄给亲友,或者扔给读者的俗人——紧接着,他笔锋一转,直道事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阕,此事古难全!

煞句最经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要人还在,我们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只要人还在,我们早晚有相聚的那一天;只要人还在,一切都还在!

我们试想:如果人真得能修炼成仙,长生不老,眼前的一切多半都变得平淡如水!

怪不得那些传说中的神仙一个比一个冷酷和麻木。因为他们的亲友都没有衰老病老,既然不会死,也就不必着急繁衍,于是情欲也成了多余。

但他们永远没有人的真实和性灵,也永远比人苍白、无力、稍逊一筹。

想起《新白娘子传奇》,那是我上小学时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之一。但现在去看,发现结尾着实美中不足,至情至性的白娘子、视情如命的许仙、敢爱敢恨的小青,皆和道貌岸然的法海一样,变成了只会讲经说法的仙和佛,真是岂有此理!

还说苏家兄弟,确实是情谊深长。三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坐牢时,苏辙不避嫌疑,上下疏通,想尽办法为兄长争取生机。他甚至愿意放弃自己一切的官爵,来为兄长抵“罪”。

苏轼在狱中写下绝命诗“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说来生还要和苏辙做兄弟。

这时,宫里发生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宋神宗对手下说:去宫外看看,当前街市上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

侍从很快从某歌厅抄来一份歌词,神宗一读,正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他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句,不由叹道:看来,苏轼还是爱戴君王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不忠君爱国的话,他早羽化登仙了,谁还跟你混啊!

很快,神宗把苏轼释放出狱了。当然,他本来也没有扼杀天才的打算,只是想意思意思。

这就是“人间真情”的力量了。他不仅能打动当事人,也能打动局外人,还能跨越时代,打动我们这些未了尘缘的后来人。

再说说苏辙,虽然他性格内向,却也绝非古板愚钝之人。他也才华横溢、见多识广,只是才名,多少被兄长所掩。

苏轼、苏辙深厚的兄弟情令人羡慕(东坡故事之十八) 2008-03-25 13:40:02| 分类: 苏东坡 | 标签:28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七月,苏轼携带家眷离开京城,去杭州任职。但他未急着去杭州,在途经苏辙任职的淮阳时,在弟弟家里住了两个多月,可见兄弟俩有多深厚的手足之情了。兄弟俩的文学爱好,以及对朝政的看法都相当一致,唯一的是性格截然不同。弟弟性格内向,不多言语,凡事求实,处事也稳妥些;而苏轼却开朗豪放,活跃多语,处事多我行我素不拘谨后果。但这丝毫不影响兄弟之情,因二人从启蒙读书到赴京赶考,都一直相伴相随,所以既深知也体谅对方的性格。苏轼现有两个儿子,长子已12岁,小的仅1岁;可弟弟现已有了三个儿子和七位女儿,所以家境不太好,住的还是低矮的小房子。因苏辙长的比苏轼高大,所以苏轼常拿弟弟的身高开玩笑说:"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总之,两兄弟在一起无话不说,都很轻松愉快。苏辙深知哥哥性情豪放,常在宾朋面前或诗文中坦述自己的观点,故尔容易惹事吃亏(事实也是如此),所以这次也不忘劝哥哥。苏轼说:"我常常口没遮拦,觉得某一件事不对,就象在饭菜里发现一只苍蝇非吐不可。"苏辙诚恳地对哥哥说:"不过应先分清谈话的对象才行,有些人值得信赖,可有些人却不行!"很有趣,性格刚强不易服输的苏轼在弟弟面前却很顺从谦虚,他告诉弟弟说:"也许我天生太相信别人,不管与谁说话,我都喜欢倾吐自己想法,这就是我的弱点。"后来苏辙还要哥哥注意保养身体,不应管的事不要管,每天过得悠闲些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开导说:"哥注意到没有,悠闲能静心清心和对身体有益,这是长寿的简便方法啊!"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苏轼在弟弟家过了难忘的中秋佳节后不得不离开,离别时兄弟俩都十分难过。弟弟又送苏轼乘船到下游七十里(宋里)的颖州,又同欧阳修一起共度了十多天时间。但送君千里总有一别,明天就真正离别了,当晚两兄弟在颖水划船,停停游游了一个通宵。谈了诗文,讨论了时事和说不完的手足之情。当晚在船上,苏轼还写了两首充满离别之情的五言诗。因诗较长,现只摘抄其中一首部份于后,供喜爱者品评:"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第五篇:描写兄弟情的句子

描写兄弟姐妹的好词好句

好词:

谦虚 灵巧 机灵 木讷 腼腆 狡猾 顽劣 健壮 帅气 毛躁 安分 沉默 开朗 热心 孝顺 害羞 谦让 嗫嚅 呆滞 倔强 磨蹭 文弱 勇敢 整洁 聪颖 刁蛮 恬静

水灵灵 胖墩墩 眼巴巴 骨碌碌 粉嘟嘟 脏兮兮 滴溜溜 喜笑颜开 怪声怪调 慢条斯理 聪明伶俐 心花怒放 活泼可爱 天真无邪 梦寐以求 嘻嘻哈哈

手舞足蹈 调皮捣蛋 毛手毛脚 装模作样 沾沾自喜 闷闷不乐 理直气壮 面若鹅卵 心惊胆战

好句:

我们全家都“亲切”地称呼弟弟为“导弹”,恰好和“捣蛋”谐音。 他圆圆的脑袋,走起路来挺着个大肚子,一摇一摆的,活像只可爱的小企鹅,我经常叫他“企鹅”表弟。 小姐姐只比我大一岁,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头上扎了两个“小刷子”,还穿着一条粉色的小裙子。 正在这时,门“砰”的一声开了,蹦进来一只“小猴子”。我吓了一跳,定神一看,原来是弟弟。 哥哥走起路来,挺着胸,昂着头,手臂还一摆一摆的,真像个解放军战士呀。 我的小表妹长着一张圆圆的脸,头上两个小辫子总是一蹦一跳的,十分可爱。 弟弟太淘气了,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家,他就会把自己当成超人奥特曼,这时候,家里总是乱糟糟的。 姐姐好吃零食,见了零食简直像花朵见了太阳,为此,爸爸妈妈

常批评她。 小表哥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捉弄人,他经常搞些恶作剧让你哭笑不得,而你又拿他没办法。篇二:【史上最全、独家首发】关于手足之情(兄弟情)的诗句、谚语

【史上最全、独家首发】关于手足之情(兄弟情)的诗句、谚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一日

网上有人提出上面这个问题,就从自己往日的积累中选出了几句作为回复。忽然想到,应该将自己的积累进行汇总,并整合网上已有的答复,弄出一篇史上最全的关于兄弟手足之情的诗歌汇编。

随即搜索发现,网上已有的答复并不多,内容都比较单薄。不过毕竟算是一种补充。

以下诗歌,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排列。

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诗经·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曹植《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陆机《赠弟士龙诗》

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 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安得携手俱,契阔成騑服。

陶渊明·悲从弟仲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2)。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3)。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4)。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5)。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6)。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数龄(7)。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8)。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9)。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余情(10)。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11)。 迟迟将回步,恻恻衿涕盈(12)。 谢瞻·答灵运诗

华萼相光饰,嘤鸣悦同飨,亲亲子敦余,贤贤吾尔赏, 此景后鲜晖,云当一日长,萎叶受荣条,涸流好河广。

上一篇:工业推介会领导发言稿下一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