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谈国地税合并

2023-02-01

第一篇:青年干部谈国地税合并

国地税分家背景及合并趋势

一、国地税分家背景

1978年,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第一步利改税,即国有企业改上缴利润为缴纳所得税;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将工商统一税改为工商税和产品税、所得税,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1986年开征个人所得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根据不同行业和税种,将产品税改为增值税,将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邮政电讯等服务行业所经营项目纳入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在这种条件下将过去的税务局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国税和地税是1994年7月1日正式分开的。

在国地税分家之前,中国政府从上到下只有一套税务机构。中央税收主要靠地方税务局征收。1993年10月17日,国家体改委宏观司提交给国务院一份“关于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的补充意见和加强操作方案准备工作”的建议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此番财税体制改革通过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保持稳定的税基,防止互相交叉和侵蚀,改变中央向地方要钱的被动局面。”之前的“大连会议”文件中也提出,有必要设立中央、地方两套征管机构,必须改变中央收入一定程度上依靠地方税务局的局面。这道出了中国财政当时的真相: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前夕,中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正陷入极其艰难的窘境。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40.5%一路下滑至1993年的22.0%,中央财政的收支甚至必须依靠地方财政的收入上解才能平衡。切实保障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成为“国地税分家”最直接的初衷。

二、国地税合并趋势

1994年国家将税务系统一分为二,分为国家税务系统和地方税务系统。两套机构分设十七年来,虽在明晰中央和地方财权、调动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国地税分设不规范

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虽然也按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形成以收入归属为基础的中央税收与地方税收两部分,但在具体划分税源时,并未完全确立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体制,税收收入仍然未跳出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分配的格局,例如将某些已经明确划为地方税种中的中央企业和银行金融企业的所得税以及铁道部门应缴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仍按原来的财政分配格局划归中央收入等等。这种既按税种划分,又按企业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税源的做法导致分税制的不规范。

(二)国地税分设使纳税成本增加

国、地税机构分设以前,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只到一个税务机构办理。机构分设以后,一个纳税人要去两个税务机构办理,要接受两个税务机关的管理(少数纳税人除外),纳税成本自然增加。更有一个因素,由于纳税人税务知识的缺乏,不能正确辨别哪些归国税管理、哪些归地税管理,往往要东奔西跑,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从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纳税成本。两套税务机构都有稽查部门,纳税人被检查机会增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国地税分设使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增加

1993年末,我国税务人员总数为578955人,而现在达到100多万人,国、地税机构分设是人员增加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征税成本大量增加。国际上平均税收成本大约是税收收入的

1.5%,而我国由于国税和地税的分割,现在的征收成本在3%—3.5%,甚至有过4.5%的时候。

(四)国地税分设不利于税务人员全面掌握税收业务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各税种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的一个税种计征时出现错误,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税种计算的正确性。国、地税机构分设以后,国税人员不很清楚地税业务,地税人员也不很清楚国税业务,所以,在各自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经常出现“越位”或“不到位”的情况。

中国现行税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为地将其分开由两个税务机构分别征收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以后,国、地税机构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法规和税收政策。机构合并,税务机关可以遵循公正、公平原则,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更有利于税收征管。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央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中央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将有所增强。国、地税机构合并,不会影响中央的税收收入,中央始终可以占据主导地位。 讨论多年的增值税扩围改革,终于以试点的方式取得进展。增值税扩围试点将首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进行. 之所以首先在上海试点是因为上海财税系统机构设置上的优势。上海作为财政特区,国税、地税和财政系统是一套班子,不存在征管权限分配等机构改革问题。而上海的试点经验如果在全国推广,国地税合并很可能是以后机构改革的方向。试点政策出台前,地方政府担心的因中央和地方分成因素造成的减收因素也得以解决,按照规定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上海市是中国目前惟一国税、地税不分家的城市。

上海没有实行分税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税务机构的精简效率。现实的情况是,上海在税种方面划分向来清楚,在全国一直是一个良好的典型。而上海每年上缴中央的税收一直名列全国榜首。分税制在上海显得没有必要。

事实上,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方案设定解决,更深层的体制问题则不是那么好解决。记者也曾从国税总局人士处了解到,有关增值税扩围,不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一开始就是既定的原则。

体制的问题则没有这么容易解决,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是共享税和营业税,由国税和地税分别征收,改革后如果营业税全部取消,显示增值税扩围,则地税系统将失去最大税种的征管权限。

对此,甚至有地税系统人士认为,如此一来将失去地税系统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增值税扩围改革除了涉及央、地税收分成,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机构改革问题。增值税扩围后,机构如何设置、征管权限如何分配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则是,即便增值税扩围改革在上海取得进展,其它地区也很难推广上海的经验。于是,机构改革成为增值税扩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前述知情人士则表示,据他了解,机构改革、国地税合并应该已经是既定的改革目标。以后税务部门将更侧重于纳税服务方面的工作。

林志平是一个在税务机关服务了近四十年的老税务。对于新一轮税改的说法他表示“有一种预感”。他认为,1994年的第一轮税改政策运行8年后,形势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地方在千方百计发展可以征收地方税种的产业;一些地方的两家税务局为了完成任务,出现了卖税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在共享税方面作假,以提高地方的留成”。这些情况让税改有

了必要。

从近几年来看,中央财政压力开始日益吃紧。一些税收政策开始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比如说,证券印花税最初中央和地方是五五分成,但2002年97%必须归中央财政。2003年98%归中央;关于企业所得税中央也开始要求以2001年为基数,2002年实施增量共享。

显然,地税的份额正在一步步地被国税所侵蚀。中国人民大学的钱晟教授认为,税制是否进行新一轮变革,关键是看能不能满足提供公共项目的需要。“下一轮如果进行改革,它的尺度就是应该尽可能减少摩擦成本,并最大吸收第一轮改革的优势。但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建立便于操作的税收分成体系。

机构分设前,中央税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管理权在国税系统,其他纯地方税税种由地税系统管理,另有一些是按照行业和经济类型划分征管权。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财力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导致中央分成范围的不断扩大、分成比例的不断提高。如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由原来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先后调整为80∶20,88∶12,93∶7,94∶6,直到现在的中央97%,地方3%;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又将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改为共享税,增量部分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2003年1月1日起又调整为**分成,所得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对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划归了国税系统管理,并且成为纯中央收入。

(二)分设十一年,地方税种立法毫无进展,为两套机构合并预留了空间

(三)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依法治税”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上海模式证明了合并的合理性 (略)

第二篇:国税和地税合并是大趋势

增值税将推向全国面临中央地方分成问

http:// 2011年10月28日02:21 中国经济网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将率先开展深化增值税改革试点,条件成熟时将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深化增值税改革的破冰是我国结构性减税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这一改革今后逐步向全国推开,对相关企业、相关行业等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据新华社电

避免产生重复征税,有效减轻企业税负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等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2009年,我国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允许企业缴纳增值税时抵扣其购进项目所含增值税,相关企业税负有效降低,但这项改革主要涉及制造业,服务业仍然征收营业税。

然而,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不存在抵扣,也就不可避免会产生重复征税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征收增值税的国家都是对货物和劳务共同征收增值税,可以说,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有利于税制完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这不利于分工细化。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北京鑫峰物流公司财务经理荆建仑告诉记者:“这次增值税改革试点细分了服务类企业所缴纳的税项,一些不产生利润和利润率较低的营业额可以转化为增值税,这可以起到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的作用,对于流通企业影响明显。”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刘尚希指出,此次试点税率比以前有所降低,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减税。

上海服务业比较发达,而且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因此在上海试点增值税“扩围”具有典型性,有利于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行。

促进服务业发展,有利经济结构转型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试点的逐步开展,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也将逐步改为征收增值税。相关专家也表示,这次深化增值税改革无疑会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专家指出,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将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外购服务所含营业税无法得到抵扣,企业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务而非外购服务,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同时表示:“我国的服务贸易适用于营业税,在出口时无法进行退税,导致服务含税出口。而出口适用零税率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这使得我国的服务出口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此次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的设计也体现出我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心。”张斌指出。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易中舸说:“此次试点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与民生息息相关。产业升级要依靠服务业,增值税改革试点能够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准,吸引更多有经验的机构进入服务行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据我了解,当前一些物流企业已基本没有盈利空间,在山东、河南一带,蔬菜运输领域,都是为了维持运营在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升服务业的水准和竞争力水平,增值税扩围对企业来说是盼望已久的税制改革。”易中舸说。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中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深化增值税改革无疑也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对财政收入影响不大,

推向全国仍有问题待解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每年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25%左右,同时,增值税属于共享税,中央分75%,地方分25%,那么,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对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呢?

刘尚希表示,这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幅也较快,此次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壮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提升企业活力,也将相应增加收入,从总量上来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应该不大。

“我国的增值税改革酝酿了十几年,目前试点期间上海财政体制暂时不变,但未来增值税改革向全国推进将涉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问题,首要问题是增值税如何在中央与地方间分配,75%比25%这一比例也将面临调整。”刘尚希表示。

近日,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意见,要求“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增强流通在扩大消费中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家认为,交通运输业与物流密不可分,增值税扩围有望降低流通成本,促进流通业分工细化,进而提振消费。来源:潇湘晨报

第三篇:国地税合并后,工资有大变化?

国地税合并,看似和我们大家没有什么关系,但社保新举措出台,不帮员工买社保?全按最低标准交?税局通知你了,不配合整改?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

1、企业社保负担或将变大,员工收入可能大幅降低!

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自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攀升。养老金缺口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据清华大学人口和人力资源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当中,缺口大约是8到10万亿的缺口。

缺口肯定要补的,最快的弥补方法当然是:把该收的收过来!

2、现在你公司是怎么交社保的? 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

(1)在某三线城市,一家10个人的小公司,只买了一个员工最低标准的社保就可能过关了,其余9个人都没买!在税局全面负责征收以后,你可能需要补这9个的人社保!工资社保一 一得对应起来,并且实缴!企业社保负担或将增大!

(2)在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

社保基数有上下限的规定,每个地方不一样。如果工资低于基数,按照最低标准缴纳,如果高于基数且不高于最高上限,则按照实际工资据实缴纳,如果高于最高上限,则按照最高上限缴纳。

有不少公司的做法是,你实际工资10000,却按3082的工资基数交的社保!但是,这是不对的!而且,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后,这现实情况很有可能会改变!

10000比社保缴费下限3082要高!你得按照实际工资10000交社保!

第四篇:为什么会有国地税合并说

为什么会有国地税合并说? 一是营改增后,作为地方税务部门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改为增值税,征管部门也将从原来的地税局转变为国家税务局,地方地税系统的业务将面临极度萎缩,地方税务局的业务被架空了。(

1、从税收收入上说2011年数据,中国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加占全国总税收的42.5%,而前者是国税的主要税种,后者是地方第一大税种。

2、从全国范围来讲,绝大多数省份的营业税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较高,特别是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占比更大。

3、税种征收情况看,关税、消费税、从央企征收的所得税都成为中央财政收入,增值税、资源税、地方企业所得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归国税征收。地税部门征收的税种中,除营业税以外都是一些征管难度较大的零散税收。营改增又将使原本属于地方税收主体税种的营业税中的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房地产等‘收入大头’并入增值税。)

二是国地税分家以后的税收成本上看,这种合并也是势在必行。叶青表示,国地税分家至今已20年了,目前国税与地税加在一起的税收成本是20年前没分家时的一倍。事实证明,我国是税收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58%,日本为1.13%,而我国已接近8%。施正文表示从长远来看,将来地税系统由于业务量锐减合并到国税局是件好事。 三是从整个税收征管、将来完善或者改革的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国地税机构分设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比如管辖交叉、管辖不明确给纳税人的税收登记、申报与稽查带来了很多重复与不便。此外,征管成本与纳税成本显著上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便“营改增”不推行,目前国地税分开运行这个机制产生的实际效果也是弊大于利。 四是构建大财政体系的需要。

基于以上四个角度于是出现了国地税合并说。

“国地税合并问题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起就有争议。但由于进入21世纪后我国税收连年的高速增长,对于国税地税机构改革的问题几乎没有纳入国家的改革计划之内。此话题就冷却下来。

目前学术界对国地税合并怎么合的看法

1、叶青:地税部门的业务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业务比如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业务合并给国税,同时,原来在地税系统收取营业税这部分员工也可以考虑合并过去。其次,一些与地方财政和地方收入有关的比如社保费、个人所得税与基金等地方税费可以合并到地方财政系统,与此相关的税务人员也可以一并安排过去。

“地方财政将来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类似‘财政厅下设的收入局’这样的机构,收取与地方有关的一些税收费用。如此一来,地税机关就能得以取消,从而降低此前的高运作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最关键的就是对企业和系统内人员的影响降到最低。

2、任熊伟:与其合并倒不如考虑另外一种思路,就是不谈合并。地税仍然是存在或者换一个名字并到财政局去,作为财政局下属的专门负责当地财政收入如社保费、排污费等各种政府性基金征收的职能机构。

“这样,各地地税部门还是会存在,只不过它不一定非要称为‘地税局’,可以叫做‘地方收入局’。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地税的定位问题,也没有因为合并而影响到业务,原有的地税员工也没有受到影响,它还可以继续行使服务地方政府这项职能。”

3、施正文:目前地方社保有一半的额度是社保部门收取,另外一半是地税代收。如果将来地税局不存在,国税其实也完全可以完成代收任务,因为此前交由地税局代收是因为地税跟企业的联系比较多,对其情况了解,税收征管的机构、力量、层级与法制都很完备。由他来征收成本低,征收规范,效率高。而这个事情也完全可以由国税局来做。此外,我们目前在大力推行费改税,将来我们主张社保费改革为税,那更是应该由税务局来代收。” 不赞成地税局业务减少后每个地方自上而下都要设立一个统一的收费局。他告诉记者,收费不像税收,它往往是各个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收费,如果设立一个部门来收取各项费用显然并不合适,比如国土资源局对矿山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其他的收费并不了解。具体的办法应该是,对于部分行业与部分地区有收费任务重的情况,可以采取部分设立收费局的方式。 营改增拉开改革序幕或者是副产品

“营改增”改革最初从上海试点可以说是避开了地方税务机构改革 ,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 ,国地税机构改革的问题浮出水面 ,甚至拉开了财税改革的大幕(高培勇 ,2012)。{①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认为国地税机构合并是“营改增”的“副产 品”(施正文,2012),这里不同意是“副产品”观点,认为“营改增”改革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起点,将会倒逼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而这次推动机构改革的不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显然有更大的“动力”去推动地方税务机构的改革,这与 1994年由中央统一规划的改革不同。而且是从“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逐步诱导出税务机构改革,而不是直接进行国地税机构改革。改革形式的不同,则表明目前直接对国地税机构改革存在一定的阻碍 。 国地税合并、部分合并或继续分立取决于什么 (三)消除阻碍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再次博弈

我国没有直接对国地税机构进行直接的改革,而是从“营改增”税制改革人手,这说明直接 进行税务机构改革存在阻碍。这一阻碍就是地方政府征收管理的重要税种“营业税”。有学者 认为 ,“营改增”是为了消除第三产业的重复征税,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一观点有待考量。尽管推进“营改增”可以实现上述目的。1994年税制改革,就已经确定我国货物与劳务税的基本制度,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加上消费税重点调节的格局。这种税制格局与我国经济及税收收入长达 2O年的高速增长相伴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地方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因为“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而受到影响,反观则是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体育文化业等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 ,成为地方税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进一步讲,如果要降低第三产业税负,促进其发展降低税率等措施同样能够实现其效果 。而本轮改革显然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营改增”改革虽然以“消除第三产业的重复征税,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的名目出现,但最终的目的显然是要“拿掉”地方政府即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 的“营业税”,斩断地方政府收入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关联,扭住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路径,调整产业结构,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他实体经济中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面临再次博弈,牵涉地方税务机构今后如何改革。“营改增”改革将重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力划分的谈判,而财力划分的结果及“营改增”后的税种格局也将决定国地税机构改革的趋势。目前,关于国地税机构“合并”或“部分合并”或“继续分立”等的争论显然应服从于这次博弈的结果,而不能一言以蔽之。“营改增 ”改革也好 ,国地税机构改革也好,更像是对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修正。

三、地方税务机构的取舍 :统筹考虑下的权衡

地方税务机构的取舍,要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两次背景不同的博弈与地方税务机构 两次不同的境遇

1994年 ,我国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的分税制改革靠中央政府的推进展开,最终的结果 是改革顺利实施。由于包干制导致地方征收机构征税行为的扭曲产生的负面影响 ,成立由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收入,由此提高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 。事实证明.这不仅提高了地方税务局征税的积极性 ,而且刺激了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产生地方税源的产业。由于地方税务局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 ,地方税务局由此发展壮大。虽然机构分设税收征收成本加大,但还是被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所掩盖 ,两套税务机构运转顺畅。2012年以来催生出的关于地方税务机构改革的讨论,显然不是两套税务机构运行出现问题 ,而是由于各税种收入的划分导致地方政府优先发展属于地方政府收入的各行业,如房地产业。如果目前贸然率先进行机构改革显然不具备条件,首当其冲的阻碍是无法解决营业税收入的中央和地方划分问题,而要纠正地方政府的行为,必须对营业税的现状进行调整 ,由此引出地方税务机构改革的预期。可以看出,1994年分设地方税务机构是一种 “主动式 ”的改革 ,而当前对地方税务机构进行改革则是依附于税制改革上的被动调整。这种被动式的调整与地方政府将关注重点转到“农民负担和城市化”不无关系。

1994年的税制改革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的,目前的税制改革以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为目的。两次背景不同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导致地方税务机构两次不同的境遇。1994年以后是不断发展壮大,而目前是改革取向迷离。地方税务机构从产生之初就是作为分税制改革的“副产品”出现今后的改革同样是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副产品”出现,而不会成为改革的主旋律。因此过多地从机构设置本身来讨论地方税务机构改革问题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的改革方向。杨志勇(2006)通过国际比较发现 。税务机构分设与否在国际上都有先例,机构分设与否并不能说明征税效率的高低,基于中国现实,改革方案应保证国地税机构分设效益发挥最大化。这里同意这种观点。“营改增”后,无论是国地税机构合并还是继续分设,应该以经济社会发展、税制改革、征管现状等基本现实为依据来决定,而不能因为地方税务机构不征收管理营业税而简单予以并之。如果国地税机构分设不能使效益发挥最大化,甚至由机构分设分征税种而导致地方经济结构扭曲。这已不是税务机构分设而造成的问题,而是分税制改革不完善扭 曲激励造成的 .这也不是通过国地税合并能够解决的。

(二)调整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决定地方税务机构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步扩大

目前地方政府主要依靠房地产业、建筑业等拉动地方经济已经成为共识。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考虑的就是扭转地方政府的财力攫取机制,逐步削弱营业税在地方税收中的地位,“营改增”试点就是这项改革的开始。作为地方税务机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今后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渐萎缩,在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地方税务机构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步转向与地方居民密切相关的税种,如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如果城市维护建设税今后改为具有独立计税依据的税种,而不是依附于货物与劳务税征收 ,将逐步成为地方税务机构 征收管理主要税种之一。货物与劳务税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税种,共享税的性质将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而中央政府在这样的格局下将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地方政府将不会着重发展某一类型产业,地方扭曲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随着房产税试点范围的扩大,地方政府将着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房产税也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如果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无论是开展总环境税还是独立环境税 .也必将是地方税收机构来征收 。因此 ,今后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范围缩小是暂时的。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步扩大。

(三)直接税比重的上升决定地方税务局的征收管理难度不会减轻

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直接税将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 ,而直接税的征收被认为是较为难 征收管理的税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由目前的分类模式改革为综合与分类的课征模式。一旦涉及到综合征收,对于地方税务局来讲。其综合申报的数量将远超过目前的代扣代缴义务 人,面临着退税或补税等现实情况,工作量和工作负荷必将加重。房产税征收也将由家庭或个人自行申报,征收管理面对同样的困难。而且对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要想有效地征收,必须提高税收努力程度,收入、房产信息的掌握不可或缺,房产的评估价值等需要专门的税务人才即使用现代的信息手段加以管理,这也不是目前的征收管理能比拟的。“营改增”后地方税务机构虽然减少了部分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但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直接税比重的逐渐上升,地方税务机构的征收管理难度不会减轻。

(四)短期内在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性层面上地方政府有必要保留属于自身的征收机构

国地税机构改革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治理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包括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积极性,组织地方收入的积极性,直至发展 地方经济的积极性 。在我国,地方政府履行更多的政府职能 。保留现有的地方税务机构或者退一步讲将现有的地方税务机构与财政部门合并也好 ,有自身的征收机构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一部分税收,对于激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 1994年机构分设时的应由本意。而像房产税、环境税、城建税等征收管理,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能掌握充分的信息,由其进行征收管理效率将更高。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改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辖区居民福利将提高。如果将全部税收由一个机构进行征收管理,地方政府按照共享比例、税收返还或转移支付等提供地方政府财力,一些不规范的财政分配现象就不可避免。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财力不足时中央政府又不能不救济,预算软约束问题将出现。在没有规范的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与补偿制度之前,在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性层面上.有必要保留属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征收机构 。

(五)短期内地方税务局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长期看是否合并已无足重要

国地税合并并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再次博弈的目的。税务机构的改革也只是再次博弈的“副产品”,“营改增”试点掀起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是以矫正地方政府自 1994年扭曲的发展经济行为、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的。而 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与地方居民密切相关的税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在没有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之前 ,保留地方税务机构积累 地方税征收管理经验、探索地方税征收管理方法是有必要的。贸然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可能 引发一些不规范行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整体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 的行为得以矫正,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税制改革进程推进顺利 ,国地税税收征管行为逐 步规范 ,分税制改革彻底,是合并还是继续延续地方税务局的称谓已无足重要 ,如果合并全部换成 国家 税务局 各 自征收一 部分税种税款分别人库 ,如果延续则还是各自征收一部分税种税款分别入库,只不过是税务机构名称的变化而已。

第五篇:国地税合并对企业记账报税有什么影响

深圳顶呱呱工商财税:http://www.szdgg.net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记账报税有什么影响

今天,顶呱呱要说一个异常火热的话题,对,和两会有关,但不是“降低法定婚龄”这一条(想听这一条的,咱们私聊啊~),是跟记账报税有关的“国地税合并”!相信大家已经讨论好几天了,那么,终于板上钉钉的“国地税合并”对咱小企业、小老板记账报税到底有啥影响?

故事要从24年前,国税、地税这对小情人的分手开始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方与中央其实是“分灶吃饭”的,有时候“中央要请客”,让“地方拿钱”,但地方还想养自己的“小金库”,于是中央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怎么办呢?改制!1994年,中央痛定思痛,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分设了国税和地税,大税种如增值税、大型国有企业的(金融、铁路、石油)主要税种、带有政策调控作用的税种(关税、消费税),基本上都划为国税,征收后上缴中央;而地税部门则负责征收其他税种,用于地方财政支出,如营业税、所得税等。

可是,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作为地税主要税收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由国税接管;

地税部门只能收收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小税种,以及不可胜数的各类“费”(什么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费„)。

嗯,眼看国税累的要死要活„地税则沦为“废物局”(哦不,是“费务局”)„

于是,这对欢喜冤家终于在24年后决定破镜重圆!(感谢两会耙耙)

So,对我们一直记账报税的小小纳税人来说,有啥影响?

当外界一边倒的在称赞,终于不用在两个部门“跑断腿”的时候,顶呱呱不得不提醒各位一句: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啊!

红利几何,挑战又几分?

1、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账报税的时候跑断腿,记混国地税密码

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效率,这很重要,就这么多税种,登一次电子税务局全部填报完成就好,别一会儿国税、一会儿地税的,像顶呱呱这种脑袋经常瓦特的,密码都记不清„

2、统一征管口径,别互相吵吵了

以前分开征管,对于同一个政策,在执行层面可能会出现口径不一的情况,搞得大家在国

深圳顶呱呱工商财税:http://www.szdgg.net

税办事一套材料,在地税办事又是另一种要求„简直心力交瘁,不提也罢!

3、国地税联合稽查不存在了,但税务检查盲区也不存在了

以前,一说国地税要联合稽查了,大家都怕的要死,以后不存在了,天天都是联合稽查,所以信息绝对同步,整合进一个系统,由金税三期全权处理、分析、比对„

以前的税务稽查,国税、地税“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以后不行了,无论“西瓜税种”还是“芝麻税种”,谁也跑不掉!

这么一说还真挺恐怖!

因此,顶呱呱劝各位老板:

1、加强税收风险管控,该交啥税按时交,别想钻空子。

2、做好事前筹划,合法筹划,充分享受税收优惠。

3、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检查好自家账本,面对检查,保留沟通解释的空间。

上一篇:七年级端午节数学作业下一篇:七年级级组长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