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个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香港幼教师范生实习经历与专业认同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之始,幼儿老师则承担着幼儿第一位灵魂导师的重任,因此优质的幼儿教育需要一批拥有高度教育热忱和强烈专业认同的幼儿教师团队,发挥其引路人的重要角色和功能。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则有义务和需要培育拥有良好专业认同感的幼儿教育师范生。在香港,为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课程已由七年制改为六年制,因而在新学制下,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也由三年缩短为两年。2015年,香港政府发表“免费幼稚园委员会报告”,强调提升幼稚园教育的貭素。上述政策的公布和调整,使得职前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也因此作出了相应调整。在众多幼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笔者认为,实习是有效促进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重要环节。因此,为提高幼师专业素质,幼儿教育培训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师范生实习经历和其对教师专业认同的影响,促进幼师专业认同的发展。本论文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对香港一所最具规模的幼儿教育学院内9名幼儿教育师范生的深度访谈和交流,透过「叙事研究」结合「扎根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包括: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在师范生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因素有哪些;实习经历对学生专业认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实习教育以加强幼儿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等。论文导论部分首先简述香港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况,接着探讨了当前香港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在界定若干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回顾和梳理关于专业认同和教育实习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文献,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笔者从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方法对比入手,确定了质性研究的可行性和设计、分析思路,同时还分析了其效度、信度及局限性;第四章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9名幼儿教育师范生进行访谈,透过叙事研究的主题分析法探讨实习经历在其专业认同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他们在实习期内建构起教师专业认同的不同阶段及特征;第六章,笔者根据访谈以及其他资料,以扎根理论为分析基础,探讨影响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以“个人”、“专业”和“实习”这三个层面的模型搭建来阐述其对他们教师专业认同的相互影响作用;第七章笔者探讨实习制约专业认同的具体表现并针对现有实习培训内容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策略,主要包括强化幼儿教育师范生培训的师德修养、加强幼师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幼师反思能力,以及增加导师对观课和评课的指导效能、共建学习社群以及加强幼儿教育师范生对持续专业发展的认识等。最后在结语部分,笔者总结研究的结果,并对香港幼儿教育师范生实习培训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在笔者之前,香港还没有较系统化及深入的研究,探讨实习课程对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更少有人提出改进措施,因此,笔者希望本次研究能发挥抛砖引玉的功能,建构起一个完善的实习课程以提升幼儿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未来与其他专业的幼教老师和培训机构一起,为香港的幼儿教育提供有一个更优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实习;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扎根理论;叙事研究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香港教育政策的历史和发展简述

1.2 香港幼儿教育和幼师培训发展概览

1.3 香港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现状

1.3.1 幼师师资分析

1.3.2 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的供求情况

1.3.3 香港教育局针对幼儿教育证书/高级文凭的课程架构指导意见

1.3.4 A学院的幼儿教育师范生培训内容简介

1.4 研究缘起

1.4.1 香港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4.2 专业认同对幼儿教育师范生的重要性

1.4.3 教育实习对幼儿教育师范生的重要性

1.5 本文研究的主旨及理想

1.6 研究问题的设定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问题

1.7 研究价值

1.7.1 准确捕捉幼儿教育师范生内心的声音

1.7.2 补充幼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足

1.7.3 促进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专业发展

1.8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身份认同的定义

2.2 教师专业认同的理论基础

2.2.1 “专业”的内涵与特性

2.2.2 教师专业认同的内涵

2.2.3 教师专业认同的维度

2.2.4 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因素

2.2.5 教师专业认同的重要性

2.2.6 建构教师专业认同的过程

2.2.7 师范生与教师专业认同的关系

2.3 教育实习的理论基础

2.3.1 教育实习的定义和重要性

2.3.2 现行教育实习课程的不足

2.4 教育实习与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关系

2.4.1 幼儿教育师范生教育实习与专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2.4.2 实习影响教师专业认同形成机制

2.4.3 教育实习对提升实习教师专业认同的影响

2.4.4 实习期后实习教师专业认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比较

3.2 选择质性研究方法的原因

3.3 叙事研究

3.3.1 叙事研究的起源

3.3.2 叙事研究是研究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的最佳方法

3.3.3 叙事研究方法概述

3.4 扎根理论研究

3.4.1 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变化

3.4.2 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

3.5 叙事研究与扎根理论的比较

3.6 叙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结合

3.7 资料收集

3.7.1 学生样本

3.7.2 老师样本

3.8 研究方法及手段

3.8.1 访谈

3.8.2 档案收集

3.8.3 其它

3.9 数据分析

3.9.1 资料收集和编码

3.9.2 资料整理和分析

3.10 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3.10.1 效度的建构

3.10.2 信度的建构

3.11 研究的局限性

第四章 实习师范生专业认同构建案例

4.1 吴康的故事

4.1.1 实习前的经历

4.1.2 实习期的体验

4.1.3 实习后的决志

4.1.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1.5 吴康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2 萧永的故事

4.2.1 实习前的经历

4.2.2 实习期的体验

4.2.3 实习后的决志

4.2.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2.5 萧永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3 包怡的故事

4.3.1 实习前的经历

4.3.2 实习期的体验

4.3.3 实习后的决志

4.3.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3.5 包怡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4 黄志的故事

4.4.1 实习前的经历

4.4.2 实习期的体验

4.4.3 实习后的决志

4.4.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4.5 黄志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5 郭天的故事

4.5.1 实习前的经历

4.5.2 实习期的体验

4.5.3 实习后的决志

4.5.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5.5 郭天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6 杨林的故事

4.6.1 实习前的经历

4.6.2 实习期的体验

4.6.3 实习后的决志

4.6.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6.5 杨林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7 梁易的故事

4.7.1 实习前的经历

4.7.2 实习期的体验

4.7.3 实习后的决志

4.7.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7.5 梁易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8 周一的故事

4.8.1 实习前的经历

4.8.2 实习期的体验

4.8.3 实习后的决志

4.8.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8.5 周一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9 张茵的故事

4.9.1 实习前的经历

4.9.2 实习期的体验

4.9.3 实习后的决志

4.9.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4.9.5 张茵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4.10 小结

第五章 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构建过程分析

5.1 专业认知更新阶段

5.1.1 自我形象的认知

5.1.2 教师角色认知

5.1.3 专业知识认知

5.1.4 教学环境认知

5.2 专业情感更新阶段

5.2.1 专业情感转向

5.2.2 接纳教师身份

5.2.3 自我效能感

5.3 显性专业行为阶段

5.3.1 自我反思

5.3.2 教学行为改变

5.3.3 专业承诺

5.3.4 自我规划

5.4 三个阶段的关系

5.5 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的特征

5.5.1 共同主题

5.5.2 差异性

5.5.3 主观能动性

5.5.4 阶段性

5.5.5 动态性

5.5.6 身份多样性

5.5.7 专业认同易受个人和环境因素所影响

第六章 实习过程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6.1 研究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因素的分析结果

6.1.1 开放式编码检测结果

6.1.2 轴心式编码检测结果

6.1.3 选择性编码结果及模型建构

6.2 各项影响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6.2.1 个人层面因素

6.2.2 专业层面因素

6.2.3 实习层面因素

6.3 小结

第七章 实习对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制约表现及应对策略

7.1 实习制约专业认同的具体表现

7.1.1 实习幼儿园硬性条件对专业认同的制约

7.1.2 实习课程对专业认同的制约

7.1.3 实习过程对专业认同的制约

7.1.4 外在价值与内在冲突对专业认同产生的制约

7.2 优化实习培训的策略及建议

7.3 小结

结语: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上一篇:新闻制作新闻传播论文提纲下一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