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和教案先写哪个

2023-02-22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和教案先写哪个》,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说课稿和教案先写哪个

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整点和半点

执教者:邵霞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9:30上课5: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难点是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以突破教学重点,利用游戏的手段演示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这一难点。让幼儿有粗浅的了解,孩子在上小学还会在此基础上再次深入学习。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我借助时针分针赛跑的游戏,让孩子更好地感知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用发现秘密的方式告诉孩子整点和半点让本来索然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多姿多彩。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我注意加强辅导。

四.教学准备

1、各种时钟收集表,我让孩子提前收集各种时钟,有的没有图片,和家长一起动手做了钟面,画了时针和分针,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交谈肯定对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活动钟面每人一份,这有利于孩子在做中学,对他们认识整点、半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一开始我就展示幼儿收集的时钟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然后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认识整点、半点。

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提出悬念: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谁会赢?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谁跑的快?你发现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孩子思考。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然后用发现秘密的方式教授给孩子整点和半点的准确知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活动的钟面让孩子操作,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操作活动:以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如:上学、上课、睡觉、起床、离园等为操作活动内容,以便于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和半点

执教者:邵霞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1、“我见过的时钟”收集表

2、活动钟面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时钟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一)这是小朋友收集的各种钟表,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看过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三)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的关系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一)小朋友仔细观察钟上有什么?

(二)有哪些数字?

(三)除了数字还有什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

(四)教师小结

三、通过演示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一)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1、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谁会赢?

2、谁跑的快?你发现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分针绕一圈,

时针走一格。

3、教师小结:分针长,时针短;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就表示1个小时过去了。

(二)认识整点。

1、时钟里除了这个小秘密以外,还藏着许多的秘密呢,我悄悄地告诉你,仔细听哟。当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为什么?

3、教师报时,幼儿拨相应的时间。

(三)认识半点。

1、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它经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半。

2、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半,为什么?

3、教师报时,幼儿拨相应的时间。

四、操作活动。

1、逐幅观察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几点钟做的?请幼儿操作活动钟面。

2、请两个小朋友相互讲一讲你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然后拨一拨相应的时间。

第二篇:湘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和教案全册

1、 《家乡美》

一、 教材家乡 美分析 本课家乡美以表现家乡 美为情感激发点, 让学生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表现、 图案设计和宣传刊的制作中。 家乡美 教材家乡美的主图为一幅摄影作品, 暖暖的色调和隐隐约约的如梦画面, 让大家似乎看到家乡 那熟悉的小景。 教材家乡美中还提供了一幅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和两幅分别表现城市和农村美丽风景的学生作品, 家乡 美为不同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一定启示。 不管你的家乡 在哪儿, 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树木花草, 当我们认真凝视它时, 家乡美我们就会对其形状结构、 色 彩搭配的奇特与完美产生一种感觉留下一种美好的印象, 它将会在装饰设计中激发我们的灵感。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态作素材,采用简化、 夸张等方法, 来变形、 变色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活动二即为利用家乡 常见的植物进行图案设计。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添加装饰的小训练, 让学生尝试运用点、 线添加的方法来装饰图案。 图案用色宜单纯, 从单纯中求丰富。 主体形色与底色的关系, 两者互为主次。 因此选用底色不能太鲜艳, 应适当灰暗、 淡雅一些, 而主体的形色就要鲜艳明亮。 在完成记忆画表现和图案设计后, 本课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的活动。 即将绘画作品、 介绍性文字、 图案组合起来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活动充分利用前两节课的习得, 和 语文学习结合, 提高学生组织排版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家乡 的热爱之情。 “学习屋”安排了一个课后延伸的作业, 回家向长辈了解一些有关家乡 的历史、 传说、 民歌等, 并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同学们互相交流, 以进一步增加对家乡的了解, 起到传承美术文化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了解、 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 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三、 教学思路 命题画是美术学习中一种作业要求较高的课业形式, 学生要依据题意, 搜集绘画素材, 用绘画的形式将主题表现出来。 本课活动一是以表现自然风景为主的命题画创作活动。 在教学中可做如下安排: 收集资料--交流感受--指导表现--欣赏小结。 教师在课前可安排学生观察家乡 的景色, 对能表现家乡 特点的景物重点观察、 记忆。 也可以采用画速写、 拍照片、 找挂历等方式收集资料。 上课后师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 找出一些比较适合表现的、 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素材。 通过这一过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升华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 接着教师可以以收集的素材为例指导学生表现, 着重帮助学生如何取景、 构图, 如何表现好一幅风景画。 如构图要注意有层次, 前主后次, 前实后虚, 近大远小。 欣赏小结可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为构思选材, 看看谁的画面选材有新意, 既能表现家乡 的美景又独具表现的特点。

二为构图安排, 看看谁的画面安排最棒, 既层次丰富又最能突出主题。 图案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所以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专业化倾向, 避免简单地说教, 应采用趣味性的直观感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中可做如下安排: 欣赏导入--方法指导--尝试表现--作业反馈--欣赏提高--设计表现--评价、 延伸。 首先教师可先将本地民间美术的作品给学生欣赏, 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花和生活中的花的区别, 由此导入新课。 在指导学生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 可选择本地最有代表性又相对简洁, 易处理变化的花或树为例, 来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抓住自然物的外形特点简化的方法和添加的方法设计图案。 学生边学习边尝试设计表现。

尝试表现后应抓住反馈指导环节, 教师选择较好的作业和问题较大的作业,到实物投影仪上, 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在尝试作业后对图案设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接着再给他们欣赏一些较优秀的图案设计作品, 以了解更多的设计方法,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并对下一步更好地完成设计表现予以启示。 作业完成后, 师生共同评价, 最后给学生欣赏一些由单独纹样组成的花边、 团花以及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图片资料, 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活动三为前两个活动的综合, 在活动中, 它既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排版、 制作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可安排如下: 搜集素材--讨论选材--设计分工--集体制作--张贴欣赏。 首先, 小组可将课前收集的关于介绍家乡 的资料和上两节课的作业集中, 大家根据刊的大小, 一起选择适量的、 较全面概括代表家乡特点的、 质量较高的命题画或图案作业和文字材料。 然后大家将作业放在宣传刊的底纸上摆一摆, 留出刊头的位置和文字说明的位置, 看看如何组合更合理、 更美观, 还可以绘制一幅草图设计一下。

接着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特长进行分工, 如负责刊头设计的, 负责文字撰写的和托裱作品的等等。 制作时学生根据教材上的范图学习托裱、 粘贴的方法。 学生们设计的植物图案可放在适当的位置点缀宣传刊。 学生完成作业后, 经过师生共同评价后进一步完善宣传刊, 最后张贴在教室、 校园或者是社区内, 以供大家欣赏、 了解关于家乡的知识以及美景。

四、 教学选择 1 . 有条件的学校, 可首先进行新老照片对比欣赏的评述活动。课前让学生寻找父辈或祖辈的有家乡景色的老照片, 再到这个地方将现在的样子拍摄下来, 带到课堂, 看一看, 比一比家乡的变化。 接着再进行命题画创作。 活动三还可以将老照片和学生作业贴在一块, 以展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2. 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活动安排灵活处理。 如活动二可将花的图案变形和树的图案变形分为两课时进行。

3. 教材中没有涉及本课活动二图案的色彩。 在图案设计的学习中,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 既可以黑白图案为主, 也可以讲述一些简单的装饰色彩知识, 让学生绘制彩色的图案。

4.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 市花, 它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如:香港的紫井 0 花图案, 给我们每一位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活动二可以结合本地标志性的植物来设计绘制。

五、 教学建议

1 . 活动一可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 如结合以家乡 美为题的作文, 让学生为作文配画。

2. 除了省略、 添加以外, 夸张法也是图案设计中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特征上加强, 具体做法可以是圆的更圆, 方的更方, 长的更长。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尝试运用夸张表现的方法。 [教案]王慧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 1 课家乡 美(活动一) 年级 5 年级下册 教王 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交流 1. 课前信息收集: 到长沙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 用文字、 速写、 拍照、 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1. 课件出示题目,答 2. 知识抢答: 下面指的是哪些地方? a、 毛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 (橘子洲) (橘子洲--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 是一个长约 5 公里的长岛, 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 橘子洲的风景很不错, 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 春天江鸥点点; 夏秋林木葱茏; 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 的景致可看。 ) b、 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 并被誉为 全国四大书院之首。 (岳麓书院) c、 山门额题为“古开福寺” , 石联为“紫微栖风, 碧浪潜龙” 。 (开福寺) d、 长沙第一泉并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白沙井) e、 长沙市最大的公园。 (烈士公园) 3. 交流感受: a、 欣赏《魅力城市》 中介绍长沙的片段。 b、 家乡 长沙发生了什么变化? c、 你喜欢的家乡 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4. 教师小结: 长沙这几年变化可真大, 家对后再出现此处实景。

2. 课件播放电视《魅 力城市》 片段。3. 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乡 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 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研究 1.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教师总结:a、 构图的处理。 (前主后次, 前实后虚, 前大、 多, 后小、 少) b、 特定的内容。 (房屋、 街道、 田野、 树木等) c、 内容的取舍。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 抓住景物特征) 2. 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 提出作画要求: a、 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 将家乡 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 不必完全写实。 b、 注意有主次, 有取舍, 注意构图的完整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 的景色特点。 c、 绘画工具不限。 课件展示作品 创 作 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 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 评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 并通过视视频展 价 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示台 拓展 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 课后通过网络、 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 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 民歌、 戏曲、 特产等) 。课件展示 课目 第 1 课家乡 美(活动二) 5 年级下册 执教 王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模拟情境 导入新课 1. 模拟情境: 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长沙一日游” (出示课题: 《欢迎来长沙做客》) ,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2. 为外国朋友安排这“一日游” 的行程。(学生自由回答后, 确定行程: 赏风景--品特产) 课件出示课题 研究方法 设计制作 带外国小伙伴“长沙一日游” 1. 选择旅游景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

2. 景点介绍: 各小组交流资料, 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丰富 各景点的知识介绍, 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出特色。 1. 课件展示各种长沙 特产和特色小吃。 (如: 臭豆腐)2. 课件 3. 品尝长沙特产和特色小吃。 4. 感受长沙的节庆活动。 5. 了解长沙名牌产品。 6. 老师小结: 长沙的历史文化、 风景物产给外国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沙一日游” 结束了。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 投资办厂、 购买物品, 让更多的朋友知道长沙, 喜欢长沙, 你们愿意为家乡 做广告宣传吗? 7. 制作宣传刊: 8 人一组, 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 比比看。 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设计奖或最佳导游奖。

8. 步骤方法和要求: 根据书上制作步骤图的提示, 将表现家乡 的画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并结合美丽的图案, 合作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 a、 用黑色或灰色厚纸托裱作品。

b、 配上简单精练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画、 剪贴等方法) 。 c、 标题文字要美观醒目。 9. 小组分工合作, 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长沙特色的节庆活动。 3. 课件展示长沙的名牌产品。 4. 播放优美的音乐。交流互动 各小组在教室四周展示作品: 1. 派代表按“风景、 建筑、 特产、 人物” 升华情感 的顺序夸夸家乡。 2. 演一演: 小组自己确定小品的节目,如: 带外国朋友参观; 给在乡 下的奶奶讲讲城里的变化; 给在外地的姑姑说说长沙特产等。并表演。

3. 旅游咨询。 a、 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 b、 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 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 4. 教师小结: 我们家乡 的变化日新月异,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为了明天家乡 的更美好, 我们该做些什么? 深入调查 拓展思考 1. 查找家乡(历史) 的爱国名人, 将他们的事迹摘录、 图片收集, 整理成资料卡片, 可上当地图书馆、 文化馆找地方志之类的书籍或上网搜索。 2. 参观、 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革命遗址、 文化遗址、 名人故居等。 这一组宜在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准备好相机、 录音机、 笔、纸, 并要精心设计好采访提纲。 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记录和拍照, 引导学生体察自己的心境, 深入思考。

3、《聪明的机器人》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十册第 3 课 《聪明的机器人》。 下面, 我着重从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程程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 所确立的阶段目标, 确定《聪明的机器人》 一课属于“设计· 应用” 学习领域, 即通过看看、 说说、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的事物,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 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提高物以致用、 审美、 创新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 知识目标: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 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 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 机械立体形的画法和不同媒材制作不同机器模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 作品的美观、 新颖、 牢固。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 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我遵循“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 通过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体验学习的过程, 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通过评价激励, 引导学生积极互动, 体会创作的快乐,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 听、 说、 做、 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 体验审美的快乐, 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 动画欣赏 认识机器人 我首先设计了“动画欣赏 认识机器人” 这一环节,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 让学生欣赏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 使学生明白机器人, 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 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 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 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而引出本课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使学生了解了机器人的作用、 类型, 分别都 能做什么。 即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 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机器人的类型不同, 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接着, 让学生认识机械人的造型特征。 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 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 学生通过自由交流, 最后得出结论。 (二) 自主探究 制作机器人,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制作机器人” 这一环节, 因为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意识, 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 正当学生情绪高涨, 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 5 分钟的时间, 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 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 相互交流, 积极互动, 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 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 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机器人。 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在小组中合作、 在小组中探讨, 使重、 难点在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 教师只是组织者、 引导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大胆创作 制作机器人,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 创造的空间, 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机器人” 这一环节,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 在再创作过程中, 我强调学生注意运用了各种纸张、 泡沫、 纸盒、 蔬菜瓜果等材料, 结合卷、 折、 贴和切制、 削制、 插接等方法共同进行创作。制作同时, 并播放儿童歌曲,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优美的 旋律中展开思路、 大胆创造, 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诸如: 材料的选用、 机器人身体各配件的的搭配等问题。 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会解决问题。 (四) 展示欣赏 评价机器人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机器人” 的环节, 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 方法由学生想, 思路由学生讲, 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 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 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验成功的喜悦。

1、 自评: 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 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 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 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 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师评价: 根据激励性的原则, 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 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 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 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找出其优点, 甚至扩大其优点, 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 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 相信“我能行”。 这样, 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 但趣无穷” 的效果, 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 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 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合作的快乐, 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 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 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机器人拿到学校来, 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四、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 板书设计分三部分: 课题 《聪明的机器人》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此板书中机器人基本特征与板书相配合,做到和谐一致。

五、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 合作探讨、 动手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 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自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 参与合作意识, 实现了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教学效果很好, 一句话: 只要教师转变观念, 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满足他们好奇、 好动、 好说的特点, 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4、 欢乐陶吧 《欢乐陶吧》 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是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欢乐陶吧》。 下面着重从教材分析、 说学情、 教学思路、 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四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分析 欢乐陶吧这一课集欣赏, 体验于一体, 学生通过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陶器, 从而初步了解陶的历史, 了解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概况,通过仿做古代陶器, 体验先人做陶的乐趣。 本课精选了古代的现代的陶器数件, 既可欣赏教材又可以模仿素材,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 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彩陶文化分为若干时期, 其代表类型分为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 而黑陶文化是黑薄、 光纽为主要特点。 做陶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手捏法, 盘条法、 泥板法、拼接法的制作方法, 并能运用于实践创作之中, 体验做陶的乐趣。

2、 说教学目标

(1) 说知识目标: 利用网络对陶艺作品的赏析, 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

(2) 说能力目标: 通过上互联网查寻、 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 让学生通过上网对陶艺作品的赏析, 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 从而培养他们通过 Internet 获取知识、 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3) 说情感目标: 了 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3、 说教学重点、 难点 学生利用网络获取陶器的相关知识, 了解学习制作方法。

二、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陶瓷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多, 但求知欲强的学生对这课《欢乐陶吧》 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激发他们的感情; 与此同时, 网络让学生扩展延伸到课本外的一些陶瓷知识并让他们自己交流, 并下载资料, 扩展、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 既培养了语言能力, 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思路 我在教学过程中, 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陶瓷的起源和发展, 及几种陶瓷的有关资料和制作陶瓷的几种基本方法和装饰手法等等。 最后, 让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 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陶瓷,了 解陶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自己喜欢的陶艺从而获得更多的陶艺外知识, 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 提高了认知能力。 这次教学的流程为: 欣赏导入--网络搜索、

--、 解决问题--网络查阅、 知识扩展。

四、 说教法和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 者、 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 尝试欲, 并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 观察指导法 2. 谈话法 3. 交流法

4、 竞赛法。

2、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指导方法, 在为学生创设尊重, 平等、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引导教给学生利用网络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片, 导入新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漂亮的陶艺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 出示陶艺图片:

1、 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网络搜索: 陶瓷的起源和发展。

2、 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 网络搜索 , 学习陶艺知识。(设计这一环节其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利用网络获取陶艺有关知识, 有助于理解, 加深记忆。)

1、 让学生通过自主上网查找与下面这几种彩陶有关的资料,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加深对这彩陶的认识和了解。 (1) 半坡型 (2) 庙底沟型 (3) 马家窑型 (4) 半山型、 马厂型

2、 汇报。(说对几种中陶艺的认识) (设计这一环节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取的众多有关陶艺知识中, 有条理的总结出彩陶彩陶的种类, 这样即让学生了解了彩陶的种类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获得的知识表达出来, 训练了学生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 )

3、 出示黑陶图片: 欣赏黑陶文化特点: 黑、 薄、 光。

4、 学生上网搜索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学生总结回报

5、 学生上网搜索陶艺制作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学生汇报

6、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网络搜索解决问题。(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有条理的主动利用网络获取陶艺制作方法和技巧及装饰手法的有关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加深记忆增强理解) (1) 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 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 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 怎样才使泥板的拼接的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 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 你能说说吗? 学生总结回报 (三)、 网络搜索: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当代陶艺有所了解, 对当代陶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学生自主上网欣赏现当代陶艺文化, 了解陶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说说你喜欢的现当代陶艺。(可以用图片说明) (四)、 总结。(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整节课堂的陶艺知识有一 个系统的回顾的同时鼓励对在本届可利用网络或取得一点点的陶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了解、 学习、 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这节课我们利用网络知道了陶艺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了 陶艺的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及陶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了解、 学习陶艺知识、 继承和发扬陶艺文化。 《欢乐陶吧》 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古今陶文化的欣赏、 认识, 加深学生对中国陶文化的了解,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动手制作陶艺作品,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提高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 一方面采取欣赏认识--观察了解--分析评议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 比较古今陶艺作 品, 对中国的陶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 另一方面, 在组织学生进行陶艺创造表现的动手实践活动时, 教师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大胆进行思维想像, 让学生尝试制作有个性特征和特色的作品, 强调表现形式、 内容的多样化, 让学生发挥巧思进行创作表现,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 通过教学, 初步掌握泥条盘筑法 、 随手捏制法、 泥板拼接法。

2、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造型能力、 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艺术、 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运用泥条盘筑法 、 随手捏制法、 泥板拼接法制作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对陶品的观察, 猜想其制作手法和程序。

四、 课型: ☆ 五角星标识课(美术与自我、 社会)

五、 教学准备 课件、 景德镇高龄土(陶泥)、 教师作品、 水、 小桶、 生白布

六、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学生在陶吧玩陶的图片, 猜场景。 引出并板书课题。

2、 说 陶: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陶的知识。

(1) 仰韶文化(半坡型 ) (2) 大汶口文化陶器 (3) 龙山文化的陶器

三、 赏 陶:

1、 小组学生观察老师制作的陶艺作品。 思考: 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

2、 学生分析、 猜想, 师生分析步骤。 (课件出示制陶过程)

3、 教师归纳制陶的方法, 板书要点。

四、 玩 陶:

1、 学生初步感知陶泥的特点。

2、 出示作业要求: 运用教师归纳的制陶方法, 以个人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3、 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指出共性问题。

五、 展示评价 小组评价--推荐作品--创作者谈构想 板书设计: 欢乐陶吧 泥条盘筑 随手捏制 粘接成形 装饰--方法不限 泥板拼接

5、 《同一幅画》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同一幅画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 高的名作《向日葵》 , 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 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 学习同一幅画活动方式属于“造型· 表现” 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 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 提高同一幅画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它的意义在于运用色彩这一美术语言来与美术大师对话, 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 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 在临摹与组合游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 一般多数学生对世界名画《向日葵》 曾经耳闻目睹。 《向日葵》 占据了教材较大的版面, 并配上富丽堂皇的画框, 显得特别珍贵而富有视觉感染力, 诱发学生崇尚美和珍视世界文化的强烈意识, 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 学生自主的视觉愉悦需要也得到满足。

2. 学情分析 学习活动为临摹练习与组合成画。 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 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 的原始模样, 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 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 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 , 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 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 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 所用颜色。 临摹这些颜色, 需要进行涂色练习和色彩临摹的学习, 临摹颜色 实际是局部临摹, 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 只有将涂好色的方块按固定的位置组合在一起的时候, 才能完成世界名画《向日葵》 的整体临摹。 本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 使学习变得轻松了, 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 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

二、 说教法 讲授法、 示范法、 游戏教学法、 观察法比较法、 练习法。

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认识色谱, 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 能准确地识色、 调色和涂色, 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 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 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色彩知识, 了解与掌握配色、 调色、 涂色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观察能力。 采用的工具为水粉颜料、 毛笔、 调色盘及调色用的清水等, 根据学生平时所带的水彩笔、油画棒, 进行分格临摹涂色练习, 并集体组合成名画《向日葵》 。 教学准备应考虑全套的水粉画工具, 大白纸 l 一 2 张, 并完成一部分的涂色范式, 要布置学生带好铅笔与尺子, 以备画格子使用。

本课教学策略, 应以调色练习为基础, 选择教材名画作品中的色块进行临摹为重点, 个体临摹与集体组合为活动组织方式, 展开对同一幅画的欣赏、 识色、 调色、 临摹表现及组合再现。 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 欣赏讨论、 感受色彩美一认知色谱,配色调色练习一对比练习, 获得方法一提出规则, 选择任务一个体临摹, 集体组合一作业评述, 再赏色彩美。

五、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认识色谱, 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能准确地识色、 调色和涂色, 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六、 教学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 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 以及色彩的调节练习。

七、 教学流程 (一) 欣赏讨论 1. 欣赏《向日葵》 。 2. 引导提问: 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 讨论。 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 色彩是相同的。 3. 导出新课, 板书课题: 同一幅画。 (二) 探索体验 1. 引导思考: 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 (1) 观察与识色。 (2) 提问。 2. 探索调色方法: 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体验 1: 根据教材提示, 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 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 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小结: 两种颜色相调和, 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 所以调色时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 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 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 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 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 这幅画的颜色, 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 画中取一方格 (G5) , 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 将它们分解开, 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 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三) 师生合作, 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 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 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然后组合, 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 。 1. 画格。 教师事先画好一个 4×6 的表格, 5×10 的大格图, 共有 4×6×5×10=1200 格小格图, 共学生共同完成作品应用。 培养学生的共同创作精神。 2. 选择与分工。 将横排 AJ 与竖排 l 一 5 交*组成编号, 如 Al 、 A2 …… J4 、 J5 , 选择你喜欢的一块。 分工要有协调, 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 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 3 . 临摹涂色。 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 涂色, 涂色不能出格. 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 4 . 提出要求, 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 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 选择方式与临摹要求。 组合展示 1 . 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 找准坐标贴上自 己的那一部分。 2 . 引导学生眯眼看看, 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学生集体组成一幅大画习作。 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之一, 研究色彩, 表现五彩的世界是画家特别关注的, 像修拉的点彩作品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建议同学们也去试试, 你会有更多创造性的发现。 课件出示: 修拉的点彩作品。 课目 第 6 课团扇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王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设置情境, 感 受中华民族古 老的扇文化 1 . 教师演示课件。。 2 .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 古画及相关介绍。 3 . 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 古诗、 古画欣赏。 板书。 讨论交流, 了 解团扇的制作 工艺及特点 1 . 提出活动要求: 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 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 教师参与。 3 . 继续演示课件, 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 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讨论分析, 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 . 继续演示课件, 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 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 从扇面画的作者、 内容、 造型、 色彩、 风格、 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 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 .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参与。 3 .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 教师鼓励学生, 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 活动要求。 教材。 制作团扇, 根 据扇面的形状 合理安排画面 1 .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 .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 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3 .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前者更美, 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 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教材。 背景音乐。 教学评价与延伸 1 . 展示作品, 自由欣赏, 自由交流。 2 . 自 评、 互评。 3 .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多媒体: 齐白石扇面画欣赏。 课目 第 7 课我的藏书票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冯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活动一: 感 受与欣赏 1 . 提问: 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 ?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 ? 概念: 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 贴在书籍扉页上, 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 增添了书的珍贵和美感。 其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 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之誉。 2 . 在解释藏书票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播放一些藏书票的欣赏图片,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藏书票图形。 交流与探讨 1 .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藏书票, 你认为一张小小的藏书票有什么作用 ? 作用: 是夹 ( 或贴 ) 在珍藏的书籍里的小纸片, 既是书主人的凭据, 也是对书本的美化, 它体现出藏书者的性格修养与审美品位。 2 . 这些藏书票上面的图形与生活中见到的形象有什么差别 ? 区别: 藏书票上面的图形概括、 简洁、 单纯, 构图灵活多变, 是藏书者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 3 、 通过以上观察与学习, 你认为藏书票有哪些特点 ? 特点: 藏书票大小不超过一个手掌, 正面一般由图画与字母构成。 利用课件提出问题: 1 . 作用 2 . 区别 3 . 特点 尝试与设计 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 对它进行藏书票的画稿设计, 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 构思新颖、 能代表自己的个性偏好。 多媒体: 播放轻音乐 互评与反馈 1 . 把刚才设计好的图形草稿与同学交流, 首先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然后同桌之间进行相互点评,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2 . 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多媒体: 在评价时可利用实物展示台进行草图展评。 活动二: 探索与方法 1 . 学生根据藏书票草稿进行版画的制作探索活动, 让学生尝试去使用一些方法进行吹塑纸版画的制作,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2 . 根据探索学习总结如下: 吹塑纸版画藏书票的制作首先要把工具和纸张准备齐, 纸版拓印时的颜料要尽量少掺水, 保持颜色的纯度。 3 . 拓印欠佳, 还可以视情况加以补救, 可揭起拓印纸观察效果与进行分析。 多媒体课件: 展示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帮助与指导 1 . EXLIBRIS ”。 多媒体课件:出示制作要求, 播放轻音乐。 评价与扩展 1 . 学生的藏书票作品制作完成后, 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藏书票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我的 藏书票” 可以采用学生谈构思、 作品观摩、 同学互评、 教师点评等共同完成。 2 . 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 可以把藏书票贴在自己喜爱的书籍扉页上, 以后, 当我们每次看到喜爱的书籍、 心爱的藏书票时, 心里一定会很高兴。 同时, 我们不仅要设计好属于自己的藏书票, 也要学会爱惜自己的书籍, 更要学习怎样看书与读书, 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情操修养。 多媒体: 在评价时可利用实物展示台进行作品展评。 课目 第 8 课大地飞虹 ( 第 l 课时 )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何娟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立交桥欣赏 1 . 欣赏桥: 水面有桥, 沟通隔水两岸; 陆地有桥, 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 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 也可沟通心灵。 2 . 揭示课题: 立交桥。 CAI 呈现古今有名的桥梁。 立交桥分析 1 . 提问: (1) 你能想像一下, 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 (2) 你还能想像一下, 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 图片欣赏: 立交桥的种类:

一、 跨线桥;

二、 地道桥。 3 . 欣赏跨线桥, 提问: 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CAI 呈现视频展示台 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 .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 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 .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 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1 .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2 . 教师巡视指导。 CAI 呈现 音乐 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 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音乐 课目 第 8 课大地飞虹 ( 第 2 课时 )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何娟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确立、 完善 方案 、 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成员、 设计方案。 方法指导 教师模拟桥梁设计师的身份, 示范、 讲解制作立交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 根据方案, 各自分工完成桥面、 桥墩、 附属设施等的制作。 (2) 根据方案。 齐心将各部分粘贴合成。 (3) 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 对立交桥模型进行修整。 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制作立交桥 学生们动手制作立交桥, 教师巡视指导。 音乐 作品评析 1 . 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 由小组推荐 1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 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 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 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 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 影响整体的美感。 2 . 小组合作利用材料, 学生自主表现。 3 . 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师生共评 展示个性 1 . 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 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 2 . 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 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课目 第 10 课生命的甘露(活动一)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夏红专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情境导人 1. 教师设问: 同学们, 下雨是自然现象, 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 2. 看下雨的影像。 3. 小结: 烟雨朦胧, 湿漉漉, 空气清新, 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下雨的 DV 影像 深人理解 1. 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 人物) 2. 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 在地上) 3. 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 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 下雨了, 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 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 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 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 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 人们打着伞、 穿着雨鞋、 披着雨衣, 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 当乌云密布时, 大地变得阴暗, 景物也失去了 光彩。 每当下雨了, 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 兴奋的心情, 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 大人们也不例外, 在炎热的夏天, 若是下一场大雨, 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 美国影片《雨中情》 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 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 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 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 (画雨的小训练) 雨景的照片和电视、 电影 中有关雨景的片断 方法指导 1. 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 勾法、 刷法、 刮法、 蜡笔水彩法。 2. 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 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 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 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 紫灰色、 蓝色、 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 乌云、 闪电、 树、 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 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 使画面线条模糊, 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 己的方法。 画雨方法的课件, 多媒体演示 作业观摩 1. 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 内容情景不尽相同, 工具材料各不相同, 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 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 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 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投影仪 自由表现 1. 布置学生作业: 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 学生动手作业。 3. 教师巡视、 协助、 提示。 提示: 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 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 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 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 雨点不像雪花, 要注意用线。 有些颜色调不出, 如蓝黑色、 蓝灰色、 蓝紫色等, 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 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 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 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 10 课生命的甘露(活动二)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张 艳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讨论主题 1. 组织教学, 巡视纪律和学具准备等情况。 2. 导入新课。 问: 地球是个水球, 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和爱惜水? 3. 让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资料进行讨论, 怎样开展保护水的宣传活动。 4. 小结: 地球虽然被水包裹, 但 90%以上是海水, 加上雨水分布极不平衡、 河流污染、 可利用淡水很少,造成水资源匮乏。 保护和爱惜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 板书课题: 保护生命之水(设计招贴画) CAI 出示相关思考问题 CAI 出示相关图片影像 探究方法 1. 要设计好招贴画, 首先要了解招贴画最基本的形式构成要素。 形式要素有: (1)广告语: (板书)简单、 明了、 意义贴切。 (2)画面: (板书)色彩对比强烈、 主题突出。 2. 欣赏各种招贴画, 对照要素进行分析。 3. 步骤与方法学习。 第一步: 构思好了 开始画草图(可用笔画出图形和文字的位置, 并标出色块)。 (老师可在黑板上画示意图)要求: 图形不要太复杂, 突出主题。 (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讲解)如:《请珍惜一点一滴》 中以水龙头的外形和水滴结合, 配以文字说明, 画面起到衬托作用, 警示人们关好水龙头。 节约用水,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第二步: 草图定好了开始绘制。 可用水粉、 水彩笔、 剪贴等工具材料进行, 也可直接利用计算机制作。 今天我们就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制作。 在网上选出图片, 再利用图形应用软件进行处理并制作。 可运用Windows 中的绘图工具或从程序中找到图画工具并进行绘制; 也可运用金山画王绘制; 还可运用 photoshop制作。 第三步: 用软件中的文字工具打出主题广告语。 CAI 出示表现形式多样的招贴画 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 Windows 中的附件/ 图画或金山画王或 photoshop 自主作业 1. 将自己的构思、 构图和同学展开交流讨论。 允许学生交谈。 2. 学生作业: 直接运用计算机进行作业。 3. 教师巡行、 个别指导, 及时解决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问题。 4. 教师可随时调出不错的阶段性学生作业效果给全体同学观看。 CAI 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并进行提示 总结评价 1. 学生把作业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 教师调出画面, 学生互相欣赏。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简评。 3. 总结: 今天, 我们不仅认识到了 水的珍贵和水资源的匮乏, 懂得怎样保护、 节约生命之水, 而且运用计算机进行了招贴画的设计创作。 同学们的作业从设计到制作都各有特点, 效果很好。 怎样将自己的作品真正起到招贴画宣传的作用呢?大家可在网上发布给网友或打印出来在社区张贴宣传…… 展示学生的作品 课目 第 11 课飞天畅想(活动一) 年级 5 年级下册 执教 王 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引入 1. 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 教师小结: 宇宙大得难以想像, 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 近几十年来, 人类已经登上了月 球, 发射了许多探测器, 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 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 (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 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 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 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 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 火箭、 飞船、 卫星、 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 e 突出“游” 的方法) a、 坐上各种飞行器。 b、 穿上太空服。 (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 没有氧气, 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 (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 了 解航天发射中心。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 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 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航天发射中心。 (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 探测器、 飞船等。 b、 了解长征系列火箭。 (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 了 解“神舟” 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 探测器。 (出示图片)卫星、 飞

第三篇:中学数学说课稿和小学数学说课稿 分开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

)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

),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

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

(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

)个教学环节: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

),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实践应用

(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

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中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关于 (

)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是初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

)

是重点,(

)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

) .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㈠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

) ,应着重采用

(

) 的教学方法。即:(

)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 作业等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1:复习提问:(理由是: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作业布置:

第四篇:27.《守株待兔》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种田人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是不对的,《守株待兔》位于本单元第三篇,上承《揠苗助长》。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说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守株待兔、树桩、撞死、乐滋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 3.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4.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

学习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和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学习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拾兔 ’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种田人拾兔后的心理;个别读、

齐读、小组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布置学习课后续写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偶然得兔 →不劳而获

守株待兔

野兔没来

偶然不等于必然

庄稼全完

一无所获

《守株待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守株待兔、树桩、撞死、乐滋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

3.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4.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

学习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和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学习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部小动画,动画的名字叫做《守

株待兔》。

师:看动画的时候,大家除了用眼,还要动脑,想想“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个动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动画吧。

师:现在老师要来检验下小朋友们刚刚有没有认真看动画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刚刚这个动画演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叙动画内容)

师:真不错,看来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那老师要来问一问,“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意思?

生:树桩。

师:回答正确,那“守株待兔”中的待又是什么意思?

生:等待。

师:“守株待兔”字面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接着我们要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述这个动画的了。我们要来看看到底是谁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结果如何?把书翻到122页,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把课文默读一次。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

生:农夫。

师:(板书:农夫)大家读书真认真。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怎么写。古代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师:为什么兔子会撞在树桩上呢?大家说一说。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师: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农夫看到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怎么做的?

师:你们想想,农夫无缘无故就捡到一只死兔子,心情如何?

生:乐滋滋。

师:那他想了些什么呢?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捡)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情怎样?

师:他越想越高兴,我们把高兴的情感放进去,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话。

师:这个高兴的农夫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想不想知道?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

师:农夫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生:不知道。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不干活了?

师:农夫,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课件出示句1: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句2:从此他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生点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师:农夫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师:对,他这就是存在侥幸心理。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最后一段小朋友们的语速还要放慢一点,日子一天天过去,要读出时间的漫长。农夫再也没等到兔子,那种希望落空的失望感觉也要读出来。大家体会下,再齐读一次。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

生:庄稼全完了。

师:他的田为什么会荒啊?

师:对!因为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田里没有了人浇水施肥,没有了人拔草捉虫,那庄稼还长不长得好?还能不能大丰收啊?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啊?

生: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将一事无成。(板书:不劳而获 一无所获)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农夫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课文就学到这里。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

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象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有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偶然得兔 →不劳而获

守株待兔

野兔没来

偶然不等于必然

庄稼全完

一无所获

第五篇: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和你在一起

http://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和你在一起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第一课时 共享阳光

一、设计思路

通过介绍我国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爱,并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各界的努力中获得勇气、信心和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理解公平和公正。所以,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并在课堂上交流、分析材料,让学生获得感受和体验。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列举我国政府为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政府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制定的政策、措施;了解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在政府制度保障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事例;了解我国民间组织及国际组织在扶贫救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使学生从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得到勇气、信心和力量,感受到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会同情、尊重社会弱势群体,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信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同情、尊重、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体验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同情弱势群体的不幸,愿意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公平、公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

http://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及社会团体等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反映非洲受饥饿的儿童以及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的图片。 问题:以上照片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现在存在一些生活窘迫、丧失劳动能力、丧失受教育机会、失去劳动机会或因战乱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们,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教师: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共同感受了他们的不幸和艰辛。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学生:同情并关心、帮助他们。

教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平等的发展机会。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享阳光”这一课。

板书:

一、共享阳光 『讲授新课』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板书1. 政府的努力 多媒体呈现下列资料。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失业、下岗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他们收入降低,生活困难。为了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 http://

居民。

这是一项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它与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并称为“三条保障线”。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一张呵护数以百万计城市贫困居民生存和生命的“安全网”,正在各地城市发挥作用,向贫困群体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自1997年开始,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至2006年,全国已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机构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达985万人,约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庄严承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意味着从今以后,无论身居城市或农村,困难人群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对我国政府实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了介绍,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材料。

„„„„„„„„„„„„„„„„活动一„„„„„„„„„„„„„„„„ 学生1组:关于我国政府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我国首批在257个县(市、区)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6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200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的80%以上的县(市、区)。到2008年,全国农村将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学生2组:我国政府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所做的工作。

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了。这份文件的出台,对于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6年5月“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在京启动,全国总工会出资1000多万元用于农民工文化建设。

„„

教师:同学们,你们收集的材料非常好,很典型,也很全面。那么,请同学们围绕这些材料讨论一下,我国政府所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讨论) 学生:这些保障制度的建立、实施,一些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维护了弱势群体应当享有生存权利的需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 http://

们的关心。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太好了,真正领会了我国政府这项工作的意义。确实,这些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人民的拥护。2006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给两会带来一个喜讯:2005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24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910万,中国脱贫人数再次改写世界纪录。他用“三笔账”展现中国扶贫成就 :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原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盛赞中国扶贫的成就之大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世界银行愿继续和中国政府加强合作,为在中国完全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同学们听到这些成就的取得会有何感想呢? 学生1:感到欢欣鼓舞。

学生2:感到我党和政府确实是执政为民,感到了我国政府为实现公平、公正所做的努力。

教师:对于弱势群体,除了政府的政策帮助以外,在我国和世界各国,还有许多扶贫济困的民间组织,他们为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也在不懈地努力着,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正义的宣言。这些民间组织的作用有时是政府难以替代的。

板书2. 民间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下面的材料。

1.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项目。“希望工程”的目的是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建设“希望小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无钱上学的问题,帮助乡村小学告别危旧校舍。到2007年,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逾35.19亿元,资助304多万名贫困学生上学,援建希望小学13000多所,被誉为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

2.“春蕾计划”是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92年推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女童重返校园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以辅助国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救助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为长期的战略任务,着眼于提高贫困女童的受教育程度。这项计划是从源头提高妇女素质乃至全民族整体素质、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春蕾计划”的行动目标,是让所有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这项活动已写进了我国向世界公布的白皮书,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和国际舆论的广泛传播。

目前,“春蕾计划”项目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已募集资金6亿多元,共救助150万余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作为一项事业,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救助女童本身,它改变着人们旧的传统习俗和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倡导并培育了一种新的时代风尚。

3.“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已成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募集资金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为 http://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公益奉献爱心搭建了一个公益平台,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些组织为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做出了不懈地努力,在很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根据你平时了解的内容,你还知道在我国有哪些民间组织? 学生:中国健康扶贫组织,“舍予爱心基金”等等。

教师:实际上,关心、帮助、支持弱势群体方面,国际社会也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你知道国际社会在这些方面的组织和他们采取的行动有哪些吗? „„„„„„„„„„„„„„„活动二„„„„„„„„„„„„„„„ 学生1:

世界上有5亿多的人患有残疾,而其中大约80%的残疾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生活常常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而受到限制,常常由于众人的偏见和无知而遭到歧视,这被人们称为是一种“默无声息的危机”,影响了残疾人及其家庭,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与发展。2006年12月13日,第61届联大通过了《残疾****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公约。

学生2: 国际组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国际救援队 联合国难民署 国际救援组织 世界“爱心日”

(1)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1966年11月9日,第2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把每年3月21日定为“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3)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特殊的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 “世 http://

界难民日”。

总结:

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了解我国在政府、民间组织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感受到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爱,感受到了社会尤其是我国政府在为实现公平和公正方面所做的努力,感受到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弱势群体一定会在全社会的关爱下,鼓起生存的勇气,抓住发展的机会,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标是了解我国各级政府、民间组织及一些国际组织针对弱势群体所做的工作。考虑到学生受各方面的因素的限制,这些方面的了解有限,所以本课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教师讲授、展示材料为主,学生收集并展示材料为辅的方法。由于这方面的政策、措施比较多,利用多媒体可向学生展示较多的实例。课前布置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活动,意在调动学生课下动手、课中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另外也起到了丰富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总体上说,这节课学生的活动仅限于展示材料,缺乏较为灵活、创新的活动形式。

来源:中师教育

上一篇:手机销售技巧实用案例下一篇: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免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