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同期声采访之“难”

2022-09-30

一、同期声采访要“有的放矢”, 避免假大空

同期声原为影视术语, 指的是在电影、电视剧拍摄时进行现场录音, 即同期录音, 其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 它比后期的配音要自然、逼真。而新闻中的同期声则是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 声源为画面内物体或人物, 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增加报道的信息量, 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用好同期声能令一篇新闻报道增色不少, 用不好则会使报道显得冗长而无意义, 所以合理运用同期声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 如何采访同期声才能令其为新闻添彩, 在长年的采访中, 笔者也总结出了一些同期声采访的技巧, 希望可以对各位同业有所脾益。

首先要弄清同期声的采访对象, 此处重点就人物同期声来做详细分析。既然是采访, 那么被采访对象就是重点, 在采访中, 与其进行适当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前期沟通中记者要令被采访对象明白采访的重点与意图, 并帮助对方理清思路, 找准自己要说的话, 比如一个以环保节约为主题的采访报道, 那么被采访对象需要表达的就是和主题有关的话语, 其余无关的则不需出现, 冗长的同期声不仅会占用报道时长, 而且还会分散报道主题。

同期声要精炼、扣题, 且通俗、口语化, 因为同期声是说出来的, 而不是背出来的, 切忌教被采访对象说同期声, 记者说出来的话通常比较正式、比较大面, 而采访对象则不会这么说话, 记者如果教他怎么说, 就会显得假大空、不真实, 违背新闻真实原则的同时, 也起不到良好的报道效果;此外如果是别人教的话, 被采访对象就会出现“死背硬记”的现象, 这样就会造成其接受采访时语气紧张、僵硬, 措辞不自然, 并且容易忘词, 最好是记者清楚表达整体意思后, 令被采访对象理解后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这样也更可能会一遍完成, 而不用反复采很多次。

二、巧用“心理战术”, 扭转“紧张大师”

采访中, 还有一个情况经常出现, 那就是“晕镜头”现象, 即被采访对象只要对着镜头就会紧张, 就不能清楚流畅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求记者在前期与被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 一开始可以和被采访对象聊天, 让大家有一个熟悉, 而不是一来就说主题, 说完就采访。人都是有一个共性的, 都会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产生紧张, 在一个紧张的环境里是不能采到一个好的、自然的同期声的。记者可以有意识地和被采访对象“闲话家常”, 直到对方对你放松下来, 在慢慢过渡到我们要采访的内容上来, 这样采得的同期会更自然, 效果也很好。同时, 在聊天的过程中, 很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新闻点, 这样便又多了一个新闻报道, 何乐而不为呢!

克服“晕镜头”还有一个方法, 就是在对方不经意的时候完成采访, 即可以私下示意摄像记者一直开机拍摄, 但对被采访对象则谎称没有开机, 只是私下聊聊或者演练一下。在聊天过程中, 记者将话题有意带到采访主题上, 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出本来要采访的内容, 这样采到的同期会非常自然, 而且被采访对象也免去了直视镜头的紧张感, 但是这种采访方式需要和摄像记者的默契配合, 否则引导到位了, 被采访对象也说好了, 但摄像记者的机位却没跟上或镜头画面不合适, 那就浪费了珍贵的时机了, 所以需要提前进行商量才能保证整个采访过程一气呵成。

如果不能在对方无意的情况下完成采访, 那就需要被采访对象面对镜头正式采访了, 这也是同期声采得的最多、最普遍方式了。一旦被采访对象正面接受采访了, 那么需要的就是让其适应镜头了, 除了前期的聊天放松, 增加熟悉度、克服紧张感之外, 最需要的就是建立自信了, 要让被采访对象自信地在镜头面前完整、清晰的说出想要表达并需要表达的内容。在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同时, 记者要耐心聆听, 并用眼神示意, 让其感受到回应, 因为人之所以面对镜头会紧张,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一个直接的受众, 人和人对话时, 是会通过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接下来要说什么话、要怎么说话的, 当被采访对象没有一个实体受众的时候, 记者就要在关键时刻扮演这个角色, 对其进行眼神的肯定, 以让其可以继续自己的话题。如果遇到被采访对象卡壳、说错, 不断NG的情况, 记者更要给予其鼓励, 可以夸赞其说得很好, 只是有一个地方需要稍微注意, 慢慢来, 不要着急, 不要紧张, 以让其可以继续完成采访;有时被采访对象会被同一句话卡住多次, 这时记者需要帮其梳理思路, 有可能是文法上的问题致使整句话过长, 或者是定语或状语过长无法衔接, 这些问题都需要记者理解被采访对象的意思, 并帮助其整理语句, 给出建议, 以使其完整地说出想要表达的话语。

三、随机应变, 不同类型不同应对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被采访对象思维跳跃、天马行空, 这类型的被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 通常比较容易跑题, 经常说着说着就自动展开或者发挥, 致使整个同期声重点不突出、内容过长。这时, 就需要记者在正式拍摄前做一个预演, 找出和主题有关的、被需要的部分, 并告诉被采访对象, 让其只说这一部分, 无关内容不讲;或者引导其先说和主题有关的重点内容, 这样即使其又开始说其他的内容, 后期制作时也可轻松切除无用语句, 使用有效部分。

不善表达的被采访对象也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类型, 在采访这类被采访对象的时候, 记者要很仔细地、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表达所需要的主题。因为这类被采访对象通常文化程度不高, 很难听懂一些高大深的文件精神, 也不太会自己总结想要说的话;也有可能其知道要说什么, 但是却说不出来, 这时就需要记者用浅显易懂的解释来说明意图, 并帮助其完整表达想要说的话。这类采访对象同时会伴随着话语不多的情况出现, 就是记者说了一大堆, 而被采访对象则只会简单的说一些“是、对、嗯、好”之类的话, 这就变成了一种单项的输入, 而得不到回应, 这样是不会采到好的同期声的, 记者需要去与其沟通, 引发兴趣, 让其主动参与到所要表达的主题中来, 这样采到的内容才是真正属于被采访对象的, 才算是真正的同期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被采访对象, 其中不乏紧张大师级的, 沉闷少语的, 甚至是天马行空型的, 然而想要采到有助于揭示主题、引发共鸣的同期声, 记者在采访时就可以使用一点小小的技巧, 文中提到的全部是笔者在采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虽然并不花哨但都很实用, 说到底同期声的加入是为了让整篇报道“增色”, 所以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前期、中期和后期不断努力, 不断总结, 尽自身所能, 这样才能采写出更多、更好、更贴近群众、更真实的新闻报道。

摘要:同期声原为影视术语, 指的是电影、电视剧拍摄时同期现场录音, 其比后期配音更自然、逼真。在新闻报道中, 同期声亦有引用, 即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 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信息量、现场感和感染力。同期声的加入能够为报道增色, 而采到好的同期声同样需要一定的技巧, 包括了前期与被采访对象的充分沟通;采访过程中帮助被采访对象克服“晕镜头”现象, 并为其建立自信、理清思路、概括语句;与摄像记者默契配合, “出其不意”采到自然同期声;以及在面对各种类型的被采访对象时, 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记者需要在采访中不断努力, 尽己所能, 采到适合的同期声, 写出更多、更好、更贴近群众、更真实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同期声,采访技巧与策略,“晕镜头”,现象

上一篇: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引起房建中外墙渗漏的原因及处理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