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室规范管理制度

2022-08-08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打印室规范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打印室规范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打印规范

1.诚信声明签署日为:答辩前;

2.开题报告书:课题来源填自选;课题类型与指导教师协商后确定;

3.评阅书成绩: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得分用百分制。学生论文的最终成绩用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论文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语应力求详尽地评述学生论文写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指出论文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答辩小组应对每位同学的答辩表现给予评价。

4.字体要求

A. 论文封面的中文标题: 3号宋体字;

论文封面的英文标题:3号Times New Roman

B. 中文摘要:独占一页; "摘要"用3号黑体字、居中;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关键词用小4号黑体字、居左顶格、单独占行,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英文摘要:独占一页;" ABSTRACT"用3号加粗、居中;正文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关键词用小4号加粗、居左顶格、单独占行,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C. 目录:"目录"用小2号黑体字、居中;目录内容最少列出第一级和第二级标题;前者用4号黑体字,后者用小4号宋体字,第三级标题用小4号楷体字,居左顶格、单独占行,每一级标题后应标明起始页码。

D.正文: 小4宋体字;图表字号采用5号宋体字;正文标题: 小4宋体字, 标题加粗。

E.参考文献: 5号宋体字。

F.论文需设页眉,单页为: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论文,五号字,宋体,居中;双页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五号字,宋体,居中。从正文开绐每页需在论文下方标明页码,小五号字,宋体,居中。

5.论文正文及结论:

正文中不出现论文题目;第四级层次可用(1)表示;

一级标题的上方空一行

二级标题的上方空一行

三级标题的上、下方以及段与段之间不空行

致谢单独一页,撰写内容按指导书要求。

6.参考文献:

1)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2)论文中应标明所用资料的出处,参考文献以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列示。

7.装订顺序:

封面;毕业设计诚信声明;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阅书(1)、评阅老师评阅书(2)、评阅书(3)、答辩记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及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部分。 论文装订一律用红丝带穿孔装订。

经济管理学院

2006年6月

第二篇:电梯安装验收规范打印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3.2.1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装箱单;b.产品出厂合格证;c.机房井道布置图; d.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电气敷线图;g.部件安装图;h.安装说明书;

i.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安装自检记录;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安装完毕的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他设置。

3.4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安装齐全、位置正确,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3.6验收用检验器具与试验载荷应符合GB10059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在计量鉴定周期内。 4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 4.1机房

4.1.1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见图:控制柜) a.轿厢照明和通风; 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机房内电源插座; d.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电梯井道照明; f.报警装置。

4.1.2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4.1.3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4.1.4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60%;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m。 4.1.5控制柜、屏的安装位置应符合: a.控制柜、屏正面距门、窗不小于600mm; b.控制柜、屏的维修侧距墙不小于600mm; c.控制柜、屏距机械设备不小于500mm。

4.1.6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50mm以上的台阶(见图:钢丝绳孔)。

4.1.7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承重墙内,(见图:承重梁)则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4.1.8在电动机或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面应漆成黄色。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见图:曳引机、盘车轮)

4.1.9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油标应齐全,油位显示应清晰,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4.1.10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两侧各不大于0.7mm。(见图:抱闸装置)

4.1.11限速器绳轮、选层器钢带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均不大于0.5mm,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不大于2mm。 4.1.12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现象。

4.1.13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能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4.2井道

4.2.1每根导轨至少应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见图:支架与连接板)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GB7588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墙的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4.2.2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

4.2.3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每5m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为0.6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1.0mm。(见图:矫导规)

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多列)应相对(同一)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5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3次),取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2倍。

4.2.4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应不大于0.05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150mm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得大于1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如超差亦应校正。(见图:导轨连接头) 4.2.5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

轿厢导轨为+20mm,对重导轨为+30mm。 4.2.6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采用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见图:导轨支架)

4.2.7轿厢导轨与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的下端应支承在地面坚固的导轨座上。(见图:导轨底座)

4.2.8对重块应可靠紧固,对重架若有反绳轮时其反绳轮应润滑良好,并应设有挡绳装置。

4.2.9限速器钢丝绳至导轨导向面与顶面二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超过10mm。

4.2.10轿厢与对重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4.2.11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的轿顶空间应满足:

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间的距离(不包括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最高部分)与电梯的额定速度V(单位:m燉s)有关,其值应不小于(0.3+0.035V²)m。

b.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钢丝绳中心线距矩形体至少一个铅垂面距离不超过0.15m,包括钢丝绳的连接装置可包括在这个空间里。

4.2.12封闭式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0.5m以内各装设一灯外,中间灯距不超过7m。

4.2.13电缆支架的安装应满足:

a.避免随行电缆与限速器钢丝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等开关、井道传感器及对重装置等交叉;

b.保证随行电缆在运动中不得与电线槽、管发生卡阻;

c.轿底电缆支架应与井道电缆支架平行,并使电梯电缆处于井道底部时能避开缓冲器,并保持一定距离。

4.2.14电缆安装应满足:a.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b.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电缆不得与底坑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c.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4.3轿厢 4.3.1轿厢顶有反绳轮时,反绳轮应有保护罩和挡绳装置,且润滑良好,反绳轮铅垂度不大于1mm。

4.3.2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不超过3/1000。(见图:U型槽) 4.3.3曳引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并使每根曳引绳受力相近,其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且每个绳头锁紧螺母均应安装有锁紧销。(见图:绳头组合)

4.3.4曳引绳应符合GB8903规定,曳引绳表面应清洁不粘有杂质,并宜涂有薄而均匀的ET极压稀释型钢丝绳脂。

4.3.5轿内操纵按钮动作应灵活,信号应显示清晰,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量装置应动作可靠。

4.3.6轿顶应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且动作可靠,在轿顶检修接通后,轿内检修开关应失效。

4.3.7轿厢架上若安装有限位开关碰铁时,相对铅垂线最大偏差不超过3mm。(见图:限位开关碰铁)

4.3.8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应可靠固定,但不得使用焊接固定,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的碰撞或因钢丝绳、钢带、皮带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 4.4层站

4.4.1层站指示信号及按钮安装应符合图纸规定,位置正确,指示信号清晰明亮,按钮动作准确无误,消防开关工作可靠。

4.4.2层门地坎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水平度不大于2/1000,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2~5mm。(见图:厅门进水)

4.4.3层门地坎至轿门地坎水平距离偏差为+3mm。

4.4.4层门门扇与门扇,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的间隙,乘客电梯应为1~6mm,载货电梯应为1~8mm。

4.4.5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应为5~10mm。 4.4.6在关门行程1/3之后,阻止关门的力不超过150N。

4.4.7层门锁钩、锁臂及动接点动作灵活,在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锁紧元件的最小啮合长度为7mm。(见图:层门锁勾) 4.4.8层门外观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或碰伤痕迹。

4.4.9由轿门自动驱动层门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时,无论层门由于任何原因而被开启,都应有一种装置能确保层门自动关闭。 4.5底坑

4.5.1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 4.5.2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差不大于2mm。 4.5.3液压缓冲器柱塞铅垂度不大于0.5%,充液量正确。且应设有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时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电气安全开关。 4.5.4底坑应设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4.5.5当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轿厢最低部分与底坑底之间的净空间距离不小于0.5m,且底部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1.0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 4.6整机功能检验 4.6.1曳引检查

a.在电源电压波动不大于2%工况下,用逐渐加载测定轿厢上、下行至与对重同一水平位置时的电流或电压测量法,检验电梯平衡系数应为40%~50%,测量表必须符合电动机供电的频率、电流、电压范围。

b.电梯在行程上部范围内空载上行及行程下部范围125%额定载荷下行,分别停层3次以上,轿厢应被可靠地制停(下行不考核平层要求),在125%额定载荷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动。 c.当对重支承在被其压缩的缓冲器上时,空载轿厢不能被曳引绳提升起。 d.当轿厢面积不能限制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再需用150%额定载荷做曳引静载检查,历时10min,曳引绳无打滑现象。 4.6.2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a.额定速度大于0.63m/s及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时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其余可采用瞬时式安全钳;

b.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在联动试验中动作应可靠,且使曳引机立即制动; c.对瞬时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的额定载荷,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内无人,并在机房操作下行检修速度时,人为让限速器动作。复验或定期检验时,各种安全钳均采用空轿厢在平层或检修速度下试验。

对渐进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125%的额定载荷,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内无人。在机房操作平层或检修速度下行,人为让限速器动作。 以上试验轿厢应可靠制动,且在载荷试验后相对于原正常位置轿厢底倾斜度不超过5%。

4.6.3缓冲试验

a.蓄能型缓冲器仅适用于额定速度小于1m/s的电梯,耗能型缓冲器可适用于各种速度的电梯;

b.对耗能型缓冲器需进行复位试验,即轿厢在空载的情况下以检修速度下降将缓冲器全压缩,从轿厢开始离开缓冲器一瞬间起,直到缓冲器回复到原状,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20s。 4.6.4层门与轿门联锁试验

a.在正常运行和轿厢未停止在开锁区域内,层门应不能打开;

b.如果一个层门和轿门(在多扇门中任何一扇门)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或继续正常运行。

4.6.5上下极限动作试验

设在井道上下两端的极限位置保护开关,它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4.6.6安全开关动作试验

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时,人为动作下列安全开关2次,电梯均应立即停止运行。

a.安全窗开关,用打开安全窗试验(如设有安全窗);b.轿顶、底坑的紧急停止开关;c.限速器松绳开关。 4.6.7运行试验

a.轿厢分别以空载、50%额定载荷和额定载荷三种工况,并在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按120次/h,每天不少于8h,各起、制动运行1000次,电梯应运行平稳、制动可靠、连续运行无故障。 b.制动器温升不应超过60K,曳引机减速器油温升不超过60K,其温度不应超过85℃,电动机温升不超过GB12974的规定。

c.曳引机减速器,除蜗杆轴伸出一端渗漏油面积平均每小时不超过150cm2外,其余各处不得有渗漏油。 4.6.8超载运行试验

断开超载控制电路,电梯在110%的额定载荷,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起、制动运行30次,电梯应能可靠地起动、运行和停止(平层不计),曳引机工作正常。 4.7整机性能试验

4.7.1乘客与病床电梯的机房噪声、轿厢内运行噪声与层、轿门开关过程的噪声应符合GB10058规定要求。(80dB、4m55dB、60dB、65dB) 4.7.2平层准确度应符合GB10058规定要求。(+/-5mm) 4.7.3整机其他性能宜符合GB10058有关规定要求。 5验收规则

5.1检验按表1规定项目进行。 5.2判定规则

5.2.1开关层、轿门过程噪声、平层准确度按GB10058规定判定。 5.2.2凡重要项目中任一项不合格,或一般项目中不合格超过8项,均判定为不合格。如重要项目均合格,一般项目中不合格不超过8项,则允许调整修复,并对原不合格项目及相关项目给予补检。凡最终重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中不合格不超过3项,判定为合格,准于验收。判为安装不合格的电梯需全面修复,修复后再次报请验收。

5.3交付检验验收合格后,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应在附录A(参考件)“电梯安装验收证书”上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

第三篇:需打印防火门规范

防火门规范

防火门、窗验收规范有多种,最常见的为:木质防火门验收规范、钢质防火门验收规范、防火窗验收规范等等,由于防火门、窗是有行业专门标准的,各生产厂家及消费者都应该注意防火门、防火窗的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要切实按照防火门、窗的验收规范来验收,实现工程项目的消防规范达标。防火门、窗的验收标准是公安部消防部门制定的,但在实际生产、安装过程中有很多厂家都有自己的标准,武汉市青山区青山人防构件厂制定的防火门、窗的验收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合规合法,保证消防工程的保质保量。消防行业中,具体的防火门验收标准有以下几种:

一、 木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GB14101——9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质防火门的产品分类、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木材或木材制口作门杠、门扇骨架、门扇面板的防火门。

2.材料

a. 木材的选材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

b. 木质防火门应采用窖干法干燥的木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2%。当受条件限制,除东北落叶松、云南松、马尾松、桦木等易变形的树种外,可采用气干木材,其制作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当地的平衡含水率。3玻璃

玻璃应采用不影响木质防火门耐火性能试验合格的产品。

表2木质防火门用木材的选材标准

注: 1 I级品不允许有虫眼,II级品允许有表面的虫眼。

4五金配件

a五金配件应是经国家消防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定型配套的产品。

b木质防火门宜为开门,必须启闭灵活(在不大于80N的推力作用下即可打开)。并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用于疏散通道的木质防火门应破例有在发生火灾时能迅即关闭的功能,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宜装锁和插销。

c带有子口的双扇或多扇木质防火门或多扇木质防火门必须能顺序关闭。

d木质防火门安装的留缝宽度和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

3、表4的规定。其安装要求应符合在206中有关规

定。

e木质防火门与门框与门扇搭接的裁口处宜留密封槽。且镶填不燃性材料制成的密封条。

f木质防火门的制作要求。

(1)门框及厚度大于50mm的门扇应采用双榫连接。框、扇拼装时,榫槽应严密嵌合,应用胶料皎接,并用皎楔加紧。

注:在潮湿地区,I级品应采用耐水的酚醛树脂胶,II级品可采用半耐水的尿醛树脂胶。

(2)制作胶合板门(包括纤维板门)时,边框和横楞必须在同一平面上,面层及边框及横楞应加压胶结。应在横楞和上、下冒头各钻两个以上的透气孔,以防受潮脱胶或起臌。

(3)门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表面闵净光或砂磨,并不得有刨痕、毛刺和锤印;

b. 框、扇的线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割角、拼缝应严实平整;

c. 小料和短料胶合门及胶合板或纤维板门扇不通话脱胶。胶合板不允许刨透表层单板和戗槎; d. 门制作析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木质防火门制作允许偏差

注:高、宽尺寸,框量内裁口,扇量外口。

5.7.4当条件具备时,宜将门扇与框装配成套,装好全部小五金,然后成套安装。

在一般情况下,则应先安装门框,然后安装门扇。

5.7.5木质防火门制成后,应立即刷一遍底油<干性油=,防止受潮变形。

5.7.6门小五金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小五金应安装齐全,位置适宜,固定可靠;

b.合页距门上、下端宜取立挺高度的l/10,并避开上、下冒头,安装后应开关灵活;

c.小五金均应用木螺丝固定,不得用钉子代替。应先用锤打入l/3深度,然后拧入,严禁打入全部深度。采用硬木时,应先钻2/3深度的孔,孔径为木螺丝直径的0.9倍;

d.不宜在中冒头与立挺的结合处安装门锁;

e. 门拉手应位于门高度中点以下,门拉手距地面以0.9一1.05m为宜。

5.8木质防火门应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经沙袋撞击试验后,仍座保持良好的完整性。门内填充料不应 出现开裂或脱落现象。

5.9木质防火门表面刷油漆。应符合GBJ210中第三章第三节的规定。

5.10木质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应符合GBJ45中4.4.1条的规定。

5.11用作建筑物外门的木质防火门,其耐风压变形性能应符合GB13685《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的有关规定。

5.12用作建筑物外门的木质防火门,其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应符合GB136864《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分缀及其检测方法》的有关规定。

7试验方法

7.1木质防火门所用木材含水率的测定,按GBJ206中附录三的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1.1b条的规定。

7.2木质防火门开启力的测定,采用数字显示式电子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测定木质防火门的开启力,其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2条的规定。

7.3沙袋撞击试验

7.3.1试验对象:单扇或双扇木质防火门总成包括合页、门扇、门框以及用来连接墙体的连接体和其他五金件。

7.3.2试验原理:将一定重量的沙袋置于一固定高度,利用其所形成的势能撞击试样门的正面中心部位.在经过限定次数的撞击后,检查门的损坏程度。

7.3.3试验设备:如附录A(参考件)图所示,包括下列各部分。

7.3.3.1可调试验台:试验框架尺寸可进行调节,以适合安装不同规格尺寸的木质防火门。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免在试验过程中产生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变形。悬吊沙袋的滑轮位置可调节,以保证沙袋降落高度为一固定值。

7.3.3.2沙袋:总重为3.0kg。包括一直径为350mm的圆形皮袋和松散容量为150o如/m3的沙子。(沙子粒径为1一2mm)。

7.3.3.3其他:绳、滑轮、弹簧和调节设备。

7.3.4试验程序

7.3.4.1试验前的检测:检查门的完整性、连接件的牢固性、开启的灵活性、测量各部位的偏差。

7.2.4.2松开门上方的沙袋,使其撞击门扇正面。重复这一动作,至一百次。

7.3.4.3重复作试验前的各项检测。

7.3.5记录与观察

a.有关样品门的类型、规格、尺寸及所用材料、五金配件等。

b.沙袋撞击次数。

c.沙袋初始位置。

d.样品门被撞击的部位。

e.试验前后所检测各项数据。

f.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7.4耐火性能试验按GB7633进行。

注:对镶玻璃的木质防火门。凡每扇门的玻璃面积超过0.1m2者。应按GB7633测点布置方法测定玻璃的背火面温度。若玻璃面积不超过0.1m2,可不测其背火面温度。

对带玻璃上亮的木质防火门。其上亮玻璃的总面积如果超过0.5m2,应在玻璃中心部位100mm范围内增测其背火面温度。如果玻璃总面积超过1.0m2,还应同时测定其热辐射强度。

7.5风压变形性能试验,按照GB13685进行。

7.6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试验。按照GB13686进行。

注:7.5、7.6两项试验仅适用于建筑物外门。

8检验规则

8.1交收检验

8.1.1正常生产检验

a.木质防火门所用木材应按本标准5.1.la条的要求采用目测方法选定。

b.每一班组生产所需的木材作为一批,应按本标准7.1条规定取样进行含水率的测定。

c.对于生产木质防火门所需的填充料、玻璃及五金配件应检验其原生产厂家出具的经国家法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鉴定证明。

d. 对每一樘木质防火门均应对其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启闭灵活性进行检验。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8.2.3抽样与判定规则

8.2.3.1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采取随批抽样的办法抽取二樘作为试件封样送检。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如果是专门制作的样品门,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8.2.3.2二樘样品门如有一樘门检查合格,这批门即为合格产品。

8.2.3.3如果头一次形式检验不合格,允许再抽检一次。第二次抽检,应有两樘门检验合格,这批门方为合格品。

9标与与出厂证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9.1标志与出厂证明书

木质防火门必须在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耐火等级、产品代号及出厂日期。

发贷时必须将出厂检验单随同发货单寄给用户。其中应注明:

a. 证明书编号;

b. 生产厂名称、厂址;

c. 产品名称、级别、规格、数量及生产日期;

d. 产品性能检验结果;

e. 生产厂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名盖章。

9.2包装

木质防火门的包装可采用草绳捆扎或包装箱包装。包装箱包装时应符合GB191和GB6833的规定。门扇不得直接接触,严禁在门上堆放重物。

9.3运输

木质防火门运输应符合铁路、公路、航运、空运部门的胡关规定。在运输过程中,要捆扎牢。不允许挤压、碰撞,并应有防雨、防潮标志。

装卸时,严禁碰、摔、撬。

9.4贮运

木质防火门应存放在库房或敞棚内、防止日晒、雨淋。存放时应平放或侧立于垫木上,垫木高度距地面应大于400mm。库房应保持通风。

第四篇: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和打印要求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附模板)(最

新版)

二、格式规范及打印要求

1、文字

用汉语规范文字书写,字数在8000字左右。

2、书写

毕业论文版面不分栏,一律由本人在计算机上用Word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

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厘米,上边距:1.4厘米,下边距:1.8厘米。

(2)页码的书写及编排

毕业论文页码从摘要部分开始至致谢,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标在右下。

4、论文标题序号

统一采用中文国标。具体序号为:

一、

(一)

1、

(1)

第一,„„

第二,„„

.....

.....

(2)

.....

5、目录

目录按院统一要求的格式编写,目录要求列到二级标题,一级目录用四号宋体,二级目录用小四号宋体(行距可视目录中标题的多少而定)。

6、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题目“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正文字体均用小四宋体。

英文摘要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内容、格式与中文摘要相同。

7、正文字体、字号及行距

正文部分: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一级标题为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他标题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数字和字母用Times New Roman体,段落前空2字符,单倍行距。

8、论文注释格式

凡文中引用的数据和观点均应以注释形式表明具体出处。正文中引用的数据和观点均用脚注的形式标明出处,采用①②„„这样的序号,标注处应该用上标(即①②„„)。脚注序号每页新起,即每页序号从①开始。

脚注采用小5号宋体。

9、论文图表格式

(1)表和图均应有标题,以表1-

1、1-2„„,表2-

1、2-2„„,图2-

1、2-2„„,图2-

1、2-2„„的形式显示,表和图若为引用,必须标明详细出处(标在图、表的下方),表、图中的符号要予以说明。

示例:说明:① „„

② „„

③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80页,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表序、表题放在表的上方,图序、图题放在图的下方。论文中的表述不要用上表、下表、上图、下图之类的表述,而是直接用表1-1,图1-1这样的表述。

(3)表序、表题和图序、图题用小4号楷体加粗。

(4)表序与标题之间、图序与图题之间不要加冒号,而是以空格隔开。

(5)表和图的内容(指标、符号、数据等)的字体应比正文文字字体小。

10、 年代、年份、数字的表述方式

不能用85年之类的表述,而必须用1985年这样的表述;不能用80年代之类的表述,而必须用20世纪80年代(或1980年代)之类的表述。

数字在千位数以上,每隔3位数以空格隔开,如1 000,10 000 000等。

11、英文缩写的表述方式

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必须有中文全称。格式:中文全称(英文缩写)。 示例:世界贸易组织(WTO)

12、参考文献

按毕业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献为期刊的排列顺序是: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出版年、期刊号、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文献为图书的排列顺序是:编号、作者、书名、出版时间、版次、出版单位、起止页码。

示例:

[1].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版,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于宗先:《资产泡沫化与经济消长》,载《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6期。

[3].中国人民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载《中国财经信息网》(网址:http://cat.cfi.net.cn/),2004年12月13日。

外文参考文献建议采用以下格式:

Eugene F. Fama, 1968.Risk Return and Equilibrium: Some Clarifying

Comments.The Journal of Finance, Mar 1968, Vol. 23 Issue 1, pp.29-40.

Alfred E. Kahn,1998.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The MIT Press.

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

13、 文献来源引注原则

注释及参考文献均应源自第一手文献(含外文文献的中译一手文献),即不要用转载期刊或者转载网站上的文献,如《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期刊、中国期刊网刊载的论文等电子文献都是二手文献,不得直接引注。在转载期刊或者转载网站上发现的文献,务必查阅原发期刊,引注务必用原发期刊。

14、 论文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论文正文、参考文献的字体、字号、行距等见附件格式。

第五篇:项目申报材料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附录:

项目申报材料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一律由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定稿后转成PDF格式再进行打印,策划书要求打印在标准A4纸(210mm×297mm,70g)幅面白纸上,采用双面印刷。

1、字号、字体及对齐方式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号,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体,首行缩进,两端对齐。

页码:五号宋体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2、页面设置及行距

(1)页面设置

策划书页边距为: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装订线0mm。

纸型为:A4,纵向

(2)行距

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5行)。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3、页眉

页眉内容为第十二届“北京科大科技园杯”学生创业竞赛参赛作品,内容居中。 页眉用小五号宋体字,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开始(绪论或第一章)。

4、页码

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封面、题名页不编页码。 摘要、目录、图标清单、主要符号表用五号小罗马数字连续编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5、图、表及其附注

图和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第1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图或表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1)图

图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图的编号与图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图的编号与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2)表

表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New Roman体加粗,表的编号与表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表的编号与表头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3)附注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附注+阿拉伯数字+冒号”,如:“附注1:”。

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一般采用5号宋体。

上一篇:第一轮复习平面向量下一篇:待优生辅导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