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编制

2023-01-27

第一篇: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编制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构改革经验亮点汇报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自年初组建以来,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执法工作全过程,在内设机构和党组织尚未完全组建到位的情况下,加强统分结合,密切协同联动,迅速构建起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充分发挥原5个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

一、遇到的问题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支队全体党员干部*,恪尽职守、攻坚克难,保障了支队组建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高效运转。同时,也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人员思想有待进一步统一。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综合执法将面临队伍、职能的磨合期。由于原五家单位的执法类别不同,相互沟通交流机会不多,整合后队伍重新搭配,人员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导致执法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队伍的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巩固。

二是综合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机构整合势必会带来岗位调整,许多同志工作岗位将发生变动。由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大、专业性较强,适用的法律法规繁多,如果跨专业进行调整,则对履行“新职责”、开展“新业务”产生不同程度的能力缺失,行政执法的综合效能有待提升。

三是责任担当有待进一步压实。

支队组建以来,坚持以“执法护农、执法强农、执法兴农”为抓手,聚集主责主业,定位“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但是新的党组织尚未成立,党员组织生活仍在原党组织架构下开展,局限性较大,目标定位与新组织的要求存在差距,主体担当作为的责任压得不够实。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凝心聚力,统一认识定规矩

一是通过政治学习提升三力。

支队认真组织班子进行政治学习,首先学习《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以上率下,严明党的纪律,加强集中统一,保证政令畅通。不断提高支队领导班子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通过谈心谈话稳定人心。

支队把凝心聚力作为第一项工作,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做到十个必谈。组织外派人员和新晋升干部集体谈;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岗位调整、出现苗头、受过处分、家庭变故等人员个别谈;与即将离岗退休、来访老职工促膝长谈。通过谈心谈话全面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了解实际困难和客观诉求,及时做好疏导解释沟通工作。

三是通过建章立制促进规范。

支队以问题为导向,以管用为要求,以长效为目标,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认真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力求通过规范内部流程,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支队先后制定印发了党建工作、人事工作、执法工作、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5个方面49项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明确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当年争先创优考核挂钩。

(二)党建引领,提升站位明方向

一是深化互融互促,启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

支队在党组织尚未成立的情况下,启动“党建铸魂·苏剑护农”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积极向上级申报实施方案,始终保持争第一、不服输的精气神。组织开展集体无偿献血、“缅怀先烈铭初心学史力行开新局”等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被*电视台、*日报相继报道,充分展示支队担当作为、争当表率的精神风貌;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法上门服务活动,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苏剑护农”品牌价值。

二是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探索法治兴农*模式。

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发展大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执法使命,围绕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者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法治兴农、法治富农*模式,坚持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通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组织党员业务骨干编制印发《*市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汇编》,起草了《*市实施〈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细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基本文书参考格式》《*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指南》等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实行无差别化执法,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培养作风,迎难而上破难题

一是努力激发队伍活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我们勇于担当,努力争取,积极为临近退休仍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办理职级晋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释放明确信号,激发了队伍活力,在支队所有人心中点燃希望之火,也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老同志干得更加安心,年轻同志干得更加有劲。

二是尽力争取追加预算,聚焦主业积极作为。

在用钱必问效、用钱必有责的大环境下,支队根据长江禁捕执法工作需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向财政局申请追加专项资金预算170.6万元,用于执法人员装备、执法设施装备、执法能力培训和长江禁捕信息宣传。通过报社、电视台、电子屏、新媒体等载体,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发挥舆论先行、舆论导向的良好作用。全面展示我市长江禁捕工作进展与工作成效,全面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

三是全力争取办公用房,改善干事创业硬件。

经过积极争取、反复沟通,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市zf审批同意将三香路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办公用房调配给支队使用,原阳澄湖渔政支队办公用房全部保留。

四是强化政治使命担当,认真落实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支队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长江“十年禁渔”、水生生物保护区常年禁捕工作。起草制定《建立健全我市长江流域禁捕执法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打击长江刀鲚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

三、经验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要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

围绕执法护农、法治兴农目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力推进党史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二是党建引领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要突出党组织战斗功能。

抓好党建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对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检验。必须充分认清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探索法治兴农*模式等重大任务面前,对标市级优胜单位,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以鞠躬尽瘁、不用扬鞭的定力,努力打造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三是党建引领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要落实党组织服务功能。

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支持和鼓励党员参加志愿服务,奉献党员爱心,帮助困难农民、服务涉农企业,使执法护农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树立党的形象威信的过程,真正使党组织建设体现党性、连接民心,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融。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4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

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项目概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管部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投资及来源)

二、建设目标

三、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建设条件(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苗木供应、自然立地等)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人员情况、资产财务状况等,简要表述)

第三章

项目布局及建设规模、内容

一、建设范围与项目布局

二、项目建设规模与项目建设内容 第四章 作业设计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及规格型号、投资概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种)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

二、营造林技术设计

(一)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地现状

2、林种选择

3、树种选择

4、整地

5、苗木与植苗

6、配置模式

7、抚育管护

8、苗木供应保障

(二)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1、封育区现状

2、封育类型

3、封育方式

4、封育年限

5、封育措施

(三)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

1、低产低效林现状

2、改造方式

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四)固沙工程技术方案

1、固沙区现状

2、固沙技术措施 ……

(五)灌溉工程设计

(六)科研与技术推广工程设计

(七)附属配套工程建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实施期限1年) 项目进度安排(安排到月份) 第六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概算依据和说明

投资概算 (需附表,附表格式见附件) 资金来源及筹措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组织管理 经营管理

资金管理

档案管理 保障措施

附表: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投资概算表

附图: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区总体布局图 4.造林典型设计图

5.附属工程设计图

第三篇:农业执法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一、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目前,由农业部门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已达38部,执法职能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总的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农业执法由分散走向综合,农业执法日趋规范,农业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9个市(地)、1762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共成立了10个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04个市(地)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916个县(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渔政渔港监督等法律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队伍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

二是农业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也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大方便了申请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深化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农业行政审批行为,农业部在中央国家机关中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将原分散在各司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回复,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都明确了审批内容、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

三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质量、农产品等各个环节,检测技术人员达1.96万名,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二、当前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执法体系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

1.思想观念不适应。一是有的单位或个人对农业执法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有的单位或个人缺乏责任意识,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重检测,轻查处”等倾向。三是有的单位或个人缺乏协作配合意识,沟通协调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工作不到位,难以充分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四是有的单位或个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在现有法律中寻找工作的依据和手段。

2.体制机制不适应。一是农业执法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事后监管和检验检测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实行综合执法,多头执法、队伍分散、力量薄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技术和设施装备落后,检测能力和水平与农业部门日益繁重的农业执法任务不相适应。二是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地在事后监管中往往各自为战,一些行政许可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具体,影响了对违法行为的及时认定和查处。

3.人员素质不适应。一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现有农业执法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多,法律人才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二是政治素质有待加强。一些农业执法人员碍于情面不愿执法,或者怕得罪人不敢执法,削弱了农业执法的权威。

4.保障能力不适应。一是科技支撑薄弱,较强能力、较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数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滞后。二是执法经费不足,很多地方执法经费难以保障,有的甚至连人员工资都无法保证,“以罚养罚”、“收费养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三是农业执法装备陈旧、匮乏,很多地方缺乏交通工具、取证设备等必要的执法装备,执行重大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此外,农业执法没有统一着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执法的形象和权威。

三、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思路

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农业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尽快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努力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大力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不断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以事后监管、行政审批、检验检测为重点,加快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执法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构建以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事后监管体系。二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以“一站式”综合办公为基础的行政审批体系。三是加强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的检验检测体系。

2.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加快改革步伐,整合执法资源,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力争3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

3.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建立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执法协调会商机制,建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农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农业执法中的检打联动机制,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和执法考核评议机制,进一步推动执法机制创新。

4.提高农业执法能力。通过强化农业干部法制培训、加大农业执法投入等措施,加强执法人员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业执法队伍,全面提高农业执法能力。

5.强化农业执法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执法的领导,把执法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来抓。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加快法律法规的制修订进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增强配套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农民和其他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为农业执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篇: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杨中柱

今年以来,湖南省望城县农业局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目标,依法治农。加大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改善农业执法环境;加大全体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经营单位经营行为;加大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今年以来共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58家,共出动执法车辆51台次,组织执法人员260人次,收缴罚没款4.4万元,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起,结案13起,结案率100%,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执法的威力。

一、抓责任落实。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位,分层施教的思路,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从指导思想、对象内容、步骤方法、进度安排、工作职责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将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强化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一把手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局党委认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年初局长就与农业执法大队签定《农业执法目标责任书》,确保了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抓宣传发动。今年以来,望城县农业局把农业执法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积极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工作氛围。通过张贴各种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宣传车及开展法律咨询等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大造农业普法依法治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声势,利用“3.15”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的开展以及平时日常农业行政执法检查,举行现场咨询,发放《加强农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努力确保全县农资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3000份,印发《致湖南省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户)的一封信》2000份,张贴国家对《种子、高剧毒农药管理的有关规定》塑光宣传资料500余份,公布打假举报电话1个,营造良好的农业法制氛围。

三、抓执法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确保“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做好农业行政执法的基础工作,2005年农业执法大队挂牌成立,2008年县编委发文定编后,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更进一步规范,一年更比一年好。完善和公示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办事程序,办公设施不断完备,设置了队长室、办公室、档案室、听证室等,执法车辆今年省厅将以解决,执法程序不断规范合理,执法采、取证手段进一步完备。行政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三是抓执法人员思想建设,端正执法态度。结合民主行风评议,通过自查找问题和通过行评找差距,要求全体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治理,廉洁高效;同时,要求全体执法人员要与时俱进,端正执法为民思想,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以执法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四是抓执法人员素质培训,提高执法水平。着力提高公务人员依法办事水平,确保法律全面、正确实施。首先是积极安排执法人员参加各类法律法规培训,三月份,有主管法制的副局长、法规科长、执法队长参加了县法制办主办的为期两天的《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的专题学习,6月份有主管法制的副局长、法规科长参加了省厅举办的两期农业行政执法培训班,9月份有法规科长等五人参加了县政府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骨干培训班;其次是开展自学与讲学相结合,执法人员平时抽出时间自学;第三是在办理大案要案时全体执法人员在一起讨论分析,达到共同提高,由于全方位抓学习,全体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今年查办的13 起案件中,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办案结案率100%。五是抓执法队伍制度和作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认真推行落实执法“6个不准”,即不准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宴请,不准在执法时喝酒,不准接受管理相对人贿赂,不准执个人感情法、关系法,不准以收代罚,以罚代刑,不准白条收费、罚款;规范执法行为,要求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做到行为合法,程序合法,文书规范,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严格实行法制机构审查和行政负责人审批;由于抓了执法队伍的制度和作风建设,规范了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2009年望城县农业局专门成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配置工作人员7名,配备了农残速测室,有检测室1间,办公室3间,农残速测等仪器齐全,实验室配备了蔬菜速测所需要的设备,具备了蔬菜农残速测基本条件。有高级农艺师2人,均熟练掌握了蔬菜速检技术,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以水稻、蔬菜、茶叶、瓜果等主导农产品为重点,积极配合市农业局分类制定通用生产技术规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全面推广奠定技术基础。按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抓好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管理者、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今年已培训5000人次。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目前长沙斌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9个基地已全面启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积极搞好农业“三品”认证, 2009年共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今年,格塘仙游茶厂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乌山高桥茶厂、斌辉蔬菜基地已有6个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柯柯土地合作社的5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同时,抓日常检测和例行监测,着力控制农产品农残超标,在完善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乡镇农产品快速质检站,使农产品质检工作延伸到基层、到基地、到企业。今年已在高塘岭、格塘等乡镇的蔬菜基地建立了蔬菜速测机构。以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农贸市场为重点领域,以蔬菜为重点品种,建立主要品种全面覆盖、重点产品必须检测的例行监测制度,力争超额完成2000批次检测任务,截至8月为止已完成蔬菜抽样检测1442批次,合格率98%以上,努力将农产品农药残留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上市农产品放心消费。

五、抓农资打假工作。普法是基础,治理是关键,依法治农是一项长期、持久、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因此,望城县农业局农资打假工作坚持“经常抓、抓经常”。从本部门实际出发,围绕中心和全局,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机制、制度和操作程序,做到了常抓不懈。一是坚持市场巡查,积极开展春季、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农资经营秩序。根据不同季节销售不同农业生产资料的特点,农业执法也相应侧重按照省市农资打假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对农资市场开展巡查工作,2至3月以清查种子为主,4至6月以农资、肥料为主,

7、

8、9月全面清查种子、农资、肥料,市场检查中对合法经营者予以保护,对非法经营者予以打击,对合法生产、经营单位严加控管,对其生产经营产品做到“一看二查”。“一看”证照是否合法,包装、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二查”许可证号,检疫证明编号,登记证明等手续是否齐全,经营手续是否合乎规定,产品是否有假冒、伪劣现象。二是强化市场管理,确保广大农民利益。农业综合执法按照上级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总体部署,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切实实现二个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全程监管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抓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在工作中,不徇私情,不分内外单位,一视同仁,只要违法违规,坚决制止、纠正。真正做到了依法行政,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三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农的关键,望城县农业局将普法与治理相结合,平时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对全县14个乡镇的自然村和社区开展了以种子、肥料、农药为主的农资打假保农护农专项整治工作及农业环境巡查工作,取消不合格种子经营门店3家,查处包装、标签不规范杂交稻种子390公斤,未审先推品种3个,抽取种子样品4个,全部合格;检查肥料生产厂家二家,全县抽取磷肥、复合肥20个样次;检查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200个品种2万多件,基本正规,查获违规农药1750件,案值25.8万元.通过打假护农行动共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余45.75万元。收缴罚没款4.4 万元,已全部上缴国库。积极倡导在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和质量公开承诺制,严把进货、销售和使用关,进一步将农资市场监管向纵深发展,让市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作者单位:湖南省望城县农业局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如阅读以下详细内容或有其他要求,请联系我们。

一、总

二、市场预测

三、建设规模与新产品方案

四、场址选择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六、原材料燃料供应

七、项目总体布置

八、节水措施

九、环境影响评价

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

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十三、财务评价

十四、社会评价

十五、风险分析

十六、结论与建议

上一篇:农业机械专业工作总结下一篇:南阳理工学院透明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