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考试分析会发言稿

2023-01-21

无论是我们在校园生活,还是参与社会工作中,公共场所中有效的表达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优秀的表达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基于一份优秀的发言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模拟考试分析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模拟考试分析会发言稿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助色团:

2. 原子发射光谱:

3.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4. 多普勒变宽:

5. 保留时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___________光谱和___________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________,另一相称为________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____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______作载气。

j4.尼柯尔斯基(Nicolsky)方程式, 其中Ki,j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它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膜钠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2×10-3, 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响应为钾离子的_____倍。

离k离2.303RTlg(aiZiFKi,jajZi/Zj)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_______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___________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跃迁而产生的。 11.晶体膜氯、溴和碘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均由其相应的银盐制成,它们的灵敏度由低到高的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紫外/可见光 C微波

B近红外光 D无线电波

(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4.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C. 相对保留值

D. 保留指数 (

)5. 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

A. 分离度

B. 容量因子

C. 塔板数

D. 分配系数

(

)6. 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

A. 2,3,3

B. 3,2,8

C. 3,2,7

D. 2,3,7 (

)7. 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位移的原因是

A. 溶液极性变大

B.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

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D. 易产生振动偶合 (

)8. 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 成正比

B.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C. 的对数成正比

D. 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关系

(

)9. 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0 cm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一倍,透光度为

A. T2

B. T/2

C. 2T

D.T (

)10.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A. 减小背景

B. 释放剂

C. 消电离剂

D. 提高火焰温度

四、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2.氯仿(CHCl3)的红外光谱表明其C-H伸缩振动频率为3100 cm-1,对于氘代氯仿(C2HCl3),其C-2H伸缩振动频率是否会改变?如果变动的话,是向高波数还是向低波数方向位移?为什么?

3.在原子光谱发射法中,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

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3N,其红外光谱图如下,推测其结构。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新亚铜灵测定试液中的Cu(Ⅱ)含量,配制50.00 mL中含25.3 μg Cu(Ⅱ)的溶液,显色后,在一定波长下用2.00 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50%。计算摩尔吸光系数(Cu原子量为63.54)。

2. 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后测得:空气、丙烯、丁烯保留时间分别为0.5、3.

5、4.8 min,其相应的峰宽分别为0.2、0.

8、1.0 min。计算

(1) 丁烯在这个柱上的分配比是多少? (2) 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 (3) 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是多少?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2)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助色团:能使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而产生红移现象的杂原子基团。

2. 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吸收外界能量(如电能、热能等)跃迁到激发态后,由高能态跃迁回基态而产生的光谱

3.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严重的自吸会使谱线从中央一分为二,称为谱线的自蚀

4.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称为热变宽或多普勒变宽。 5. 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2. 流动相;固定相; 3. H2;N2;

4. 电位选择性系数;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500; 5. 透过率谱图;吸光度谱图; 6. 偶极矩;单分子;同核分子;

7. 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 8. 入射光的波长;

9. 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 10.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11. Cl-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

2. D;

3.B;

4. A;

5. C;

6. C;

7. B;

8. D;

9. A;

10. C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在液相色谱中,要提高柱效,必须提高柱内填料的均匀性和减小粒度以加快传质速率。减小粒度是提高柱效的最有效途径。

以及 2.答:根据公式:变,且向低波数方向位移。

3.答:(1)内标元素含量必须固定。内标元素在试样和标样中的含量必须相同。内标化合物中不得含有被测元素。

(2)内标元素和分析元素要有尽可能类似的蒸发特性。

(3)用原子线组成分析线对时,要求两线的激发电位相近;若选用离子线组成分析线对,则不仅要求两线的激发电位相近,还要求电离电位也相近。

(4)所选线对的强度不应相差过大。

(5)若用照相法测量谱线强度,要求组成分析线对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尽可能靠近。 (6)分析线与内标线没有自吸或自吸很小,且不受其它谱线的干扰。

4.答:分子的不饱和度为:Ω = 1 + n4 + (n3- n1)/2 = 1 + 3 + (1-3)/2 =3

根据其红外光谱,其可能结构为:

1303km1m2m1m2 可知,C-2H伸缩振动频率会发生改

CH2CHCN-

13’

主要基团红外吸收峰包括:-CH2 伸缩振动 <3000 cm;

碳氮叁键

2260 cm-1

碳碳双键

1647 cm-1

2’

端烯

990,935 cm-1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3106m61cM63.547.9610molLV501031.解:  AlgTlg0.501.89104Lmol1cm16bcbc27.9610

k2.解:(1)

VRVMVRttt4.80.5RRM8.6VMVMtMtM0.5 tR(B)tR(A)111.00.8b(B)b(A)22(2)tR2tMt4.80.5R21.4tR1tMt3.50.5R1Rs4.83.51.4

(3)

2n有效16Rs2

21.4161.438411.41

2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2011—2012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小学六年级科学模拟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题分析

1、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填空、选择、连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2、试题自身的特点分析:

(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试题的考查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去反映所学知识。如“选择题”。

(2)离开了课本,走进社会,把课本知识和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如“ 问答题第2小题。

二、现将试卷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扩展思维题。“提出你还想知道的问题”扩展的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二题:举例。此题主要考查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答题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准确,但是因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叙述的不太清楚,造成失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回答的不太全面,造成失分。

第三题:填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答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比较牢固,可是由于学生马虎,出现了一部分错别字。如“感觉”写成了“感受”,“二氧化碳”写成成了“二氧化石”。

第四题:判断,大部分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较好,没有出现太多的错误,失分较少,个别同学失分也是由于没认真审题。

第五题:选择。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记忆的比较准确,所以这道题学生失分不算太多,只是个别学生因为懒惰,没认真去背,出现了错误。如第3小题,食物进入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有个别同学选择的是大肠

小肠。

第六题:回答问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记忆的比较准确,所以这道题学生失分不算太多,只是个别学生因为懒惰,没认真去背,出现了错误

“卷面”分,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失分现象,严格说,这是不该丢分的,所以说这是教师以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事物,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

三、不成熟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希望以后多提供这样的试卷,通过及时的检测,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小学六年级科学模拟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题分析

1、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填空、选择、连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2、试题自身的特点分析:

(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试题的考查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去反映所学知识。如“选择题”。

(2)离开了课本,走进社会,把课本知识和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如“ 问答题第2小题。

二、现将试卷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扩展思维题。“提出你还想知道的问题”扩展的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二题:举例。此题主要考查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答题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准确,但是因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叙述的不太清楚,造成失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回答的不太全面,造成失分。

第三题:填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答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比较牢固,可是由于学生马虎,出现了一部分错别字。如“感觉”写成了“感受”,“二氧化碳”写成成了“二氧化石”。

第四题:判断,大部分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较好,没有出现太多的错误,失分较少,个别同学失分也是由于没认真审题。

第五题:选择。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记忆的比较准确,所以这道题学生失分不算太多,只是个别学生因为懒惰,没认真去背,出现了错误。如第3小题,食物进入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有个别同学选择的是大肠

小肠。

第六题:回答问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记忆的比较准确,所以这道题学生失分不算太多,只是个别学生因为懒惰,没认真去背,出现了错误

“卷面”分,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失分现象,严格说,这是不该丢分的,所以说这是教师以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事物,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

三、不成熟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希望以后多提供这样的试卷,通过及时的检测,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篇: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总结

为了对初三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有效检验,也为下一轮复习进行“查缺补漏”。初三学生参加了期中考试。是一个定位考,是考生们中考前的仿真练习。它从考试形式上、试题结构上、题型分布和赋分比例上都尽可能地接近青海省的中考。考生们能够在此考试中暴露自己在复习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为下一轮复习找准方向。通过这次考试也能客观的反映出考生的实力与水平。 1.从整体上看这张试卷

从整体而看,这张试卷既重视对数学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结果的考查,也重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总体上来说题型比较丰富、新颖、能够较为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考查内容体现了基础性,突出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和求解方式上力求体现公平性;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各个方面的考查。从这次抽样来看,试卷难度为0.75,属于中档偏难,平均分为54.4,优秀率为4%、及格率为25%。 2.试卷的整体结构

期中试卷选用青海中模拟题,与中考考题比较起来,结构相同、内容相近,在力求稳定的同时注意创新。本张试卷满分120分,总题量共28题,其中一 选择题1-8占(24分)大部分同学都能拿到18-24分,但部分学困生只能拿到3-15分,这部分学生还有待加强联系,二 填空题占9-20题(30分)其中15-20题难度较大平均得分只有12分,除优秀生外其他同学只能做对4-6题,三解答题占(19分)21计算,22解不等式组,大部分都能得分,以后要加强部分同学练习,中考争取百分之90的同学都能得分,23函数题第一问大部分能做对,但第二问综合相似三角形求面积较难,大部分同学没能得分,我在今后的复习中会培养优等生及部分几格生练习,学会分析题目 ,灵活应用所学学知识,综合应用。第四大题(26分)24题矩形证明题有两问,第一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分,但第二问很少有同学做对,25题关于圆的题有三问,其中第二问较难,得分很低,26题三角函数的应用,这道题难度不大,但由于复习不到位得分很低,我会在今后的复习中注重这一知识点,加强复习。第五大题(21分)27题数据处理概率题,这题同学们掌握较好,也较为简单,得分较高。28题二次函数,难度很大,共三问,第一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分,二三问个别优秀生外,几乎得分为零。这类型的题注重让优秀生争取得分。试题注意到了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因而在总体上从易到难形成梯度,并且每类题型上也形成难易梯度,试题的出现从难度,分值,位置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后面的大题为了增加试卷的区分度,每题设计都有2--3问,且最后一问均有较高思维含量,因此全卷试题解答完整、准确,则需要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得高分不容易,这一点也和我们省的中考试题比较接近。在知识点的覆盖率上不再刻意追求,而是着重考查了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内容以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比如数与代数中的数式组合变形运算、方程、函数;空间与图形中的简单视图、空间观念、直线形、特殊四边形、圆,以及应用性较强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显示出重点知识在试卷中突出的地位,同时,发现、猜想、探究、归纳、推理等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能力考查也在彰显,还注意到了避免偏题、怪题。 3.试卷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整张试卷的试题表述简洁、规范,重视考查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接收及加工处理能力,相应题目呈现的信息除了数学符号和文字,还大量使用图形、表格,扩展了题目传递信息的空间,丰富了题目的内涵.注意到试题的表述为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对参考学生较为公平。 4.今后复习措施。

一、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第二轮中知识点的复习还是必要的,只不过我们没有必要像第一轮复习那样详尽,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串联、并联,对比、类比形成知识体系。比如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我们可以归结为两点就可以了,即一定符号、二定绝对值;混合运算也只需要注意两点就行了,即一定顺序,二用法则;函数的问题,无论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还是反比例函数问题,其实只涉及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关系,图像特征,由自变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或由因变量的值求自变量的值;多边形问题,我们可以从容地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或进行判定;圆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把握圆的轴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出的,由圆的旋转不变性可以得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进而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弧长公式等等。

二、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解题是有技巧的,掌握解题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结合某个特定的题目,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比如常见的解题方法有:图表法、特殊值法、经验法、设问法、面积法、数形结合法等等。常见的解题思想有:整体思想、方程(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

三、帮助学生规范解题的过程。解题过程必须规范、严谨,虽然书写解题过程时,没有必要写出依据,但解题者的思维中必须确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据,不能想当然,必要的步骤千万不能省略而且要规范。

四、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我们不难发现中考试题中实践探索题、动态分析题等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既要训练思考、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否则学生一旦遇到新颖的或者文字较多的问题就手忙脚乱,不但影响本题的解答,还很可能影响到整份试卷的解答。

常见的专题有①评价决策题;②图表信息题;③阅读理解题;④图形变化题;⑤动手操作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⑦跨学科问题等。具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在教学资料或者中考试卷上找到。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看题要认真;不能把数字弄错了,要看清单位是否一致。 (2)书写要工整;

(3)要随时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无定法,复习当然也无定法。不过我们应当摒弃那种复习就是学生课下做题,老师课上讲题的做法。复习课也是课,是上课就要遵循上课的基本原则,要精讲精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和个性差异,要重视临界生的提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等。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总结

王生芳

2014-5-13

第五篇: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府谷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质量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配合复习的进程,针对目前的学情与教情,评价复习效果与学生生物学能力的达成度,诊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完善一轮复习。

二、试题特点

1.考查主干,突出重点,全面覆盖

本次试题必修1教材的全部内容以及必修2的第二章。试题突出对细胞、代谢、等主干知识及实验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体现对能力的考查。2.注重能力,考查信息处理、表述、实验和综合能力

本次试卷图表、曲线题多,信息、思考量大,综合程度强,规范要求高。《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4方面的能力要求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试卷中对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改编,涉及面广、灵活度大、角度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综合性和新颖性。试卷中选择题有9题有图或表,非选择题的4题,题题有图或有表,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读曲线,从中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正确表述,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各种能力。

3.题型贴近高考,体现选拔考试的要求

近两年我省的高考生物科试卷,不少同学和老师都认为试题背景新、内容复杂、难度在逐年增大。所以本次试卷题型和内容有高考题目的参考印记,贴近高考,反映高考走势,难度增加,梯度分明,信息量大,综合性强。

三、数据统计

1.全年级理科共878人参加考试,平均分68.8. 各班成绩分析:

四、暴露的问题及建议和对策

1.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

本次考试尽管综合度比较高,但基本概念和规律仍然在很多题目中出现,得分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失分很多。例如9题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第12题,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14题主动运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9题,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4题,体温调节等。

建议和对策:以本为本,基础过关,坚持抓基础不放松。

基础题在高考题中约占60%左右,失去了基础分对所有学生来说等于失去了所有。以本为本就是让学生吃透课本,对照考试范围重点复习,一个都不能少,复习、梳理、过关要到位。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在书上划下来,书本上有图的要看清各部分名称、结构和功能,理解加记忆,结论性语言要记熟,记熟是应用的前提。基础知识教学要贯穿复习教学的始终,一直到高考决不动摇。

2.审题不清,信息处理能力弱,缺乏答题的技巧

这次考试中,暴露出了学生审题不仔细或能力欠缺,对关键词和有效信息不敏感等,从而导致失分较多。例如:20题,与抗体形成、运输、加工、分泌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没有把握好关键字“膜结构”。第43题,题干中的实验表明“淀粉和马铃薯均富含淀粉,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在不同温度下含还原糖的量不同”由此可以直接推出马铃薯不含淀粉酶。

(3)先加淀粉 再加斐林试剂。

建议和对策:强化能力训练,提升能力;提高试题训练强度与有效度,提高应试能力针对考试说明中的难点疑点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精选合适的题目反复地练习强化。很多题目虽然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基本都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整合、综合。所以建议在下面的复习中要在一轮和二轮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题目的训练,不要整张试卷没有选择地给学生做,既耽误我们现在的宝贵时间又不能突出重点。要适当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精练,同时加强解题技巧等学法指导。加强选择题答题速度的训练与非选择题答题书写的要求。

3.答题不规范,专业术语表述不当

规范化不够、不能用标准的生物学语言答题、对专用名词、概念认识不清,内涵与外延把握不准,也是失分多的原因之一。例如,第31题“糖被”写成“糖类”。

建议和对策:加强表述的精准度要求,规范训练,书写与批改要落实到位

学生答题不规范和表述不准确也有可能和任课教师平时要求不严有关。例如有的老师上课时就会把“细胞”用“Cell”代替,为追求多做题,非选择题常常是不要求写下来,有些需要写出答案的就念一遍给学生听也不督促学生把它写到卷面上,改卷时也经常是写的意思差不多就给分了。造成学生不能用正确的书面专业语言表达,一写就错,看似明白实际上等于不明白,得不到分,实际上是没有养成严谨的态度,形成规范、准确答题的能力,这一点在网上阅卷中最明显。希望教师在下面的复习中一定给学生强调到位,落实到位。一定!!!

4.知识迁移能力弱,综合能力不强

本试卷中的一些图表题得分不高,表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较差,不会根据题意作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例如第26题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题目,综合度非常高,读懂、答准有一定的难度,第28题细胞分裂综合应用,有图有表,图表结合,第29题酶的综合题目等等。

建议和对策:针对学情,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贴近高考,提高要求

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到位,重点是能力的提高,要引导他们在综合和创新的能力上有所突破;对中间段关键性学生要多教会他们方法,打好基础和提高能力兼顾;对于后进生要抓基本的基本,识记结论性语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要让他们感到生物学科只要花时间和精力总会有成效的。建议老师们在下面的复习中能够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的题型和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给学生进行重点分析和变式训练。

上一篇:母亲节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每日防溺水教育记录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