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2024-05-05

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通用7篇)

篇1: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学科试卷分析

一、考试概况

本次考试组织严密,监考认真,评卷一条龙,全部是教师亲自评卷,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

二、试题基本情况及难度

本次文综试题按照了《考试说明》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迎接中考后期的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试题形式按照中考题型,试题难度较大,特别是选择题。整个试卷反映出浓厚的时代气息,重视时事热点和教材重点知识的结合,重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的检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当前初三学生的复习备考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今后初中教学也有示范作用。因而从整体上说,本卷是一套知识面覆盖广,有热点,有梯度的试卷。

三、答卷情况和失分原因

本次参加考试87人,缺考2人,及格率10.1%,优秀率0,平均分46.2.1、选择题难度很大,学生得分不高,特别是2、4、6、7、8、15、16、18、19、23题错误较多,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所学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不能举一反三。今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练精讲。

2、第28题是材料分析题,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掌握基础知识,认真审题, 稍有偏差,容易失分。而学生书写不够规范。一些学生字迹潦草不够工整。时有错别字现象,缺乏条理性。

3、第26题是一道漫画题。网络是学生都熟悉的问题, 比较开放、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的题,同时也是学生的弱项。难度不太大。表现在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没有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第三问,有些学生明显思维狭窄,说明平时积累不够。

4、第30题是一道政史综合题。不少同学在作答时缺少逻辑性,把一些不相关的知识简单的堆积在一起,没有主次之分。做答时由于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撑,所以只能是得意而不得分。5、27题是一道考查科技创新知识的历史题,由于学生审题不清,当做政治题来答,失分较多。

四、改进措施

通过考试的检验,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漏洞。今后应做到:

1、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2、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时候,就要以材料为依据来组织答案。

3、注重把握社会热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讲例题时就应该加强 训练,如讲农业时就要联系城乡收入差别,就要联系社会保障等问题;讲价值观时就要联系感动中国人物,航天精神;讲国民收入时就要讲环保和科学发展观。这样潜移默化,不断渗透就会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逐渐提高能力。

4、掌握答题技巧。比较这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分值更高一些,而且主观性试题能从总体上考核考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而许多考生因不懂得各种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在解答时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极低,如能对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了如指掌,方能在解题时做到胸有成竹,以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常见的有“体现型”,“反映型 ”,“为什么型”,“怎么办型”教师要仔细比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意答题的逻辑层次。在答题前,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用材料框定理论,以理论统帅材料,根据理论自然分段,而不能一段到底。

6、自己也应该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篇2: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桓台一中 高三语文组

(一)卷一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重新涂卡分析发现,卷一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是第2、4、6、10题,其中第4题出错率为82%,第10题出错率超过87%。出错原因具体分析:

第4题,词语使用题。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成语意思辨析。出错学生多数选择B项,分不清“奏效、生效”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这两个词的辨析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素辨析法,对这种方法学生在考场上还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判断出错。

第10题,文言文阅读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题。此题出错的学生绝大多数选择了D项,两个“其”的用法,一为“那”,作指示代词,一为“他的”,做人称代词,学生不能结合原文上下文进行分辨,所以认为两者相同,导致判断失误。

第2题,字形题。这个题出错说明学生在字形积累上还做得很不够,连简单的“喝彩”都掌握的不好,二轮复习查缺补漏一定要将字形尽量做到全面记忆和掌握,这也提醒学生不能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6题,社科文阅读第一题,考对概念的理解,这个题出的很隐蔽,学生没有将选项的解释与原文仔细比较。如果仔细,就可以发现,原文表达的与C项表达的意思是有细微差别的。就是那些平时做题马虎,没有好习惯的学生在这里跌了跟头。

(二)第四题答题情况分析:

13.文言文翻译,总体得分不高,(1)(2)小题答得较差,第(3)小题情况较好。第(1)小题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把“俄而”翻译成“不久”“过了不久”,很多考生翻译成“一会儿”了。另外“由是”没有翻译成“因此”或“因为这”,此题大部分学生得到2分或1分。第(2)小题的主要问题是“每”“辄”“克”这3个词语没有翻译准确,因而这个小题丢分最多。在翻译前,应把各句还原到原文中,然后结合上下文,再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重要字词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地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4.诗歌鉴赏,是第四大题答的最差的一个题。问题有,一是不会知人论世,不了解陈子昂这位初唐诗人,想当然地把诗歌里的“恨”解释为“国破家亡”的家愁国恨以及“怀才不遇”之愁恨;二是看不懂这首诗,无法明确首联的“孤征”是本诗的诗眼,全诗都是围绕着“孤征”来写的。理解出了偏差,因而回答的就五花八门;三是不明确答题套路,不会准确答题,没有做

好系统训练或者是欠缺这方面的答题技巧。如第(1)小题鉴赏第二联,很多学生不知道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一下这一句,而且这段话尽量用文学性语言来生动传达,然后再指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或传递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生大都是乱答一气,尤其是写作手法很少有人答准确,答“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为下文作铺垫”的比较多。同样,第(2)小题不能结合全诗去分析,说明考生既不认真审题,不按照要求去做,也说明平日训练答题缺少规范训练。

15.选(2)(3)(4)的较多,说明对第(1)小题孟子那句话不熟悉。总的问题是:一是不严格按照要求做,4个小题都选了,选得都不全,结果阅卷老师只看前3个,得分不理想,原因是掌握的不牢靠,想投机取巧;二是名句掌握得不理想,答得对的仅有三分之一,还有能够背上来,但写不出来,因而错别字特别多,这是以后复习要特别注意的,错的最多的是是这几个字“矩”——“距”,“樯橹”——“强虏”,“骤”——“昼”等。

(三)第五大题答题情况:

第16题:爱心提示语的“得体”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有“称谓语”和“感谢语”,要写出提示的对象和对提示对象配合的感谢。而这两点大部分考生写不出或写不全,思维和表达不够周全。二是“提示语”不要太生硬,要说得温馨、坦诚,要说得合乎情理,要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考生在这方面的表述有些不到位。

第17题:本题的压缩最佳方案是选用单句表述,两个单句也行。评分时执行的方案是陈述主体“璇宝奖牌“璇宝”的内在特点“理念”“中国文化特色”各占1分,计3分;外在特点“造型((样式、外形)和图案结合”占1分。考生可表述成两个单句:璇宝奖牌+外在特点,璇宝奖牌+内在特点。

第18题:填入的语句要想做到“恰当”要考虑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要出现带“是”的暗喻和带“仿佛”的明喻,内容上要和后面的句子相反相对,和“缓缓”相对的词语,比喻的内容要合乎情理。考生在形式上注意了,比喻有些牵强。

(四)第六大题答题情况:

本次选考题文学类阅读是一篇季羡林写思乡的散文,实用类文本是记艾青的传记。有七成学生选择第一篇,三成选择第二篇。从得分来看,散文平均得分略高于传记的得分。具体分析:

《月是故乡明》:

第19题考查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考点,本题答题要点是: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引出

下文写水和故乡或是引出下文作者对童年趣事的回忆。这一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4分。第20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这一题是送分题,几乎都能拿到满分。

第21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考点,多数学生能够答出:思乡、有苦有乐,但答不出思乡之情是一种浓郁的情感,随时光的流逝,生活苦中有甜的信息点。所以这个题多数学生只能得2——3分。

第22题考查表达技巧考点,应先点使用的手法(当然不是一种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联系思想情感。但是学生不能按照这一步骤来分析,让阅卷老师到处找得分点,一些该得的分因为思路不清楚得不到。

《艾青评传》:

第19题考查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绝大多数学生答不出荣幸和感动两种情感,只能答出艾青认为自己只做了一点成绩,人民却给了他很高评价这两方面,所以本题十分相当严重。

第20题考查对文章3、4段内容的概括,本题是送分题,基本是满分。当然个别同学看不到题目中的提示信息——思想成就,答题就偏了。

第21题考查文章第5、7段的理解和概括,与上一题相类似,学生必须看到题干中的“美学的胜利”即艾青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第22题考查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和分析。此题得分偏低,失分原因是学生不能挖掘“太阳、火把、诗”在本句里的深层含义,即温暖、光明、永恒、激励,另外,作为最后一题对整篇文章主旨的考查,学生想不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艾青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评价在最后的关键句里也有所体现。

问题反馈:

1、学生对问题的设题角度和相应的答题步骤掌握的不熟练。

2、在回答问题时,用单词说话或仅列条目,回答不完整。

3、无用的信息写的太多,答不到点子上,还扰乱了阅卷老师的视线,影响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

(五)第七大题阅卷情况:

作文题:本次作文一个为命题作文,一个为材料作文。两个题目,从审题立意立意角度来看,考生只要细心分析就不会跑题,难度适中;从思想意义角度来说,既能够让学生施展自己的个性(第二个题目),又可以让学生“有据可依”(第一个题目)。从考生选择的角度看,选择第一个题目的大约占到了70%,考生选择了容易行文的题目。

具体分析:

一、关于命题作文“清醒”

鲜明精炼的观点句:

①人至清则无敌。

②心清而人自醒。

③古语:知足者,常乐也;我说:清醒者,亦常乐。

④清则明,醒则智。惟有清醒,方能一路前行。

关于命题作文“清醒”的辨证的深刻段:

清醒是一种状态。完全糊涂的人,是病人;完全清醒的人,是圣人。

我们一般人,都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糊涂少一些的人,就叫做清醒的人。所以,人生成败取决于:机会降临时你是否清醒,面对选择时你是否糊涂。

对中学生而言,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要明辨是非,坚守自我,面对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要能分辨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高尚与庸俗等等。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与社会,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度,也许我们永远只能是昏乱的俗人。关于命题作文“清醒”的新恰当深刻的素材:

①文革**中许多人糊涂了,疯狂了,许多人变色了,变质了,但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是清醒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许多清醒的革命家,开国元勋都被错误地打倒成阶下囚,但周恩来始终是清醒的。他有时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采取一些违心的行动。有时采取了一些违心的行动,恰恰是起到了保护作用。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无奈的,但历史会证明一切,历史会谅解一颗伟大的人心和崇高的人格。

②罗京把清醒留给自己

不少观众说,从来没有看见罗京笑过、激动过。罗京说:“我的职业决定了从我嘴里出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新闻要求有一个常态,要有相对的客观,所以我必须保持冷静的态度。其实让我激动的新闻有很多,毕竟我们是做新闻节目的,新闻就是见证历史,这么多年,我们国家发生很多重大的事情,我都见证过,甚至很多都是参与者。这些历史事件虽然给我很大的震撼,但我在电视屏幕上代表的不是我个人,代表的是党和国家,因此我一方面要感染别人,同时又要保持一份清醒。”

二、关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以“走路”来比喻人与人(国与国)间的交往。材料已经提供了文章的立意,分三种情况,但不管那种情况,都应当注意“结果”,即:

“一个人独自行走”,“走得更快”;

“多人结伴而行”,“走得更远”;

“独自行走”,不一定“更快”;

“结伴而行”,不一定“更远”。

行文过程中应当注意写出“独自行走”或“结伴而行”的“结果”。

然而有的考生只写“走自己的路”或“大家一起走”,而对于“更快”或“更远”的比较却写不出来,因此有很多文章在“切合题意”方面做的不够好。

三、值得借鉴之处:

1、文章结构清晰,学生有自己的写作方式,能够在考场上“轻松成文”。

2、语言较有文采,修辞手法多运用排比、引用,使文章看上去很丰满,有血有肉。

3、材料比较新颖,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如有的考生选择了威尔第、米勒等名人事例,可见学生的个性化事例还是准备比较充分的。而有的考生注意挖掘试卷素材,将“山寨文化”写进作文,而且恰到好处。

4、字数多在1000至1200字之间,内容很充实。

5、同学们的书写很工整,也很认真,卷面给人的感觉很好。

四、问题反馈

1、平淡的叙述语言,通篇像在拉家常,行文语言不够精炼。

2、部分文章事例陈旧,司马迁、屈原、项羽在所阅文章中比比皆是。

3、作文模式化严重。

“清醒是一种智慧。清醒是一种境界。清醒是„„,清醒是„„。”“***,你„„,***,你„„”等形式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形成了“视觉疲劳”。这与考前的“硬性”训练有一定关系。

4、套作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考生将“武则天摄夫、溺子、宠张„„”等文字大段大段地“引用”效果不好。有些考生不分青红皂白,将“学会坚强”“不走寻常路”等现成的文章照搬进来,看来只是为了充数。

5、部分考生将两个题目混合起来写,“不伦不类”。

6、命题作文改题目,审题意识不强。

7、部分试卷涂改严重,卷面较乱。

篇3: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试卷讲评工作的有效性不只反映在讲评课上, 讲评前的准备工作、讲评后的跟踪工作也很重要。为了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可采用“六同”的做法。

一、同“考”

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 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题目、不同的地点。估计不少教师很长时间没有这种熟悉的紧张感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题目, 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现身说法:2013年石家庄市高考一模理综物理部分125分, 40分钟内做完, 与其他教师交流, 发现了错误, 扣分了, 当评分标准发下来, 查后得123分。问题出在25题第二问, 系数应该29, 算成了17。后来检查时发现计算式没问题, 只是得数错了。分析原因: (1) 没有在草稿纸上进行运算, 运算过程在大脑中完成; (2) 没有按部就班计算, 偷工减料 (跳步) 现象严重, 这原本是智商高的一种体现, 但为此而失去分数就是最惨痛的代价; (3) 精力不太专注。人在不专注做事的时候, 容易忽略细节, 就凭这一点就会决定你的成败。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 我们应该先从解决自己的问题入手, 将教训教给学生, 让他们在平时或考前、考试中、考试后加以借鉴。

二、同“阅”

全体高三教师在全市统一的评分标准下集中阅卷, 在阅卷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如: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规范问题、答非所问等等。将这些典型的错误做法, 用拷屏或相机、手机拍照的方法以图片的形式采集下来, 在讲评试卷时展示给学生去看, 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失分点, 引以为戒;同时在阅卷的过程中还可以采集一些优秀试卷, 特别是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的案例, 展示给所有的学生, 能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 这种效果远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效果好得多;也可以把同一道题, 不同的解法采集下来汇总, 开阔学生思路。这样的办法, 在试卷讲评上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同“备”

阅完试卷后, 同组教师必须进行校本教研, 讨论交流在考试、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以便使每一位教师都得到较全面的信息。交流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1.教师本人在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你自己做题时思维受阻地方和你是如何突破的?在哪些地方或知识点存在疏漏和你是如何弥补的?因计算失分的地方和你能想到的造成丢分原因;2.教师本人在阅卷时发现的问题及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交流阅卷时发现的典型问题、优秀试卷、试题的多解等情况;3.交流教师所阅试题的多种解法和本人认为解决试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实现从多题一解到一题多解再到多题一解的思考, 我们才会切中试题脉搏, 进而做到有的放矢, 疗效自然呈现。

四、同“法”

通过前面的讨论环节, 便确定了统一的试题分析及解决方式, 当然还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调整一些细节。试卷的每一个易错点都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利用集体的智慧, 研究对策。注重知识解析、突破、还原、渗透环节。我们的讲评课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每一环节都为学生所需,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真正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五、同“讲”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专属, 它是师生所共享的地方。一节精彩课的评判标准, 不仅仅看老师讲的精彩与否, 而是在教师导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听课的收效。我们不妨大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一些, 自己扮演导演的角色,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演员, 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环节, 需要强调几个问题:1.反思:要留给学生一定时间的考后反思, 不要急于将试卷答案发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思考一些具体问题: (1) 考场中不会做的题目; (2) 考场中模棱两可的问题; (3) 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或题型。这将帮助学生们解决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方法。2.交流:给一定的交流时间。可简单分小组, 交流考场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反思后仍待解决的问题, 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临时指定小组长, 负责收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3.汇总:由课代表收齐全班反馈上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布置:为突破试卷中的重难点, 将部分讲课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解决办法, 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提高的作用。待学生们讲完后, 教师应将试题解法作对比, 挖掘这些办法的共同点, 抓住具体问题, 以层层推进的方式, 将试题抽丝剥茧, 还原试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感悟, 这样的课堂会产生奇效。

六、同“纠”

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不管以何种方式讲授, 记忆很可能是临时性的, 我们为了巩固相关知识, 考后的针对性练习是必需的。这是查漏后补缺的最好方法。同类试题、统一解法的重复练习既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应对试卷的技能。布置后就必须有督促、有检查, 正所谓“言必行, 行必果”。

教学是一门科学, 因为人类的成长有规律, 人类的认知有规律。既然有规律, 我们就要遵循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用心, 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摘要:试卷讲评是高三复习教学中常用的方式, 它应包含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跟踪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教师既要精心准备, 更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才能做到试卷评析的有效与高效。

篇4:药物合成反应考试试卷分析

[摘 要]评估我校2012级药学专业药物合成反应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反馈教学信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选择2012级四年制药学本科全部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分(75.4±14.6),难度0.73,区分度0.31。本试卷题型分布还算合理,区分度也好,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后应加强学生合成反应及机理的掌握。

[关键词]药物合成反应 分析 难度 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0-02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对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水平,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可以用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药物合成反应是我院药学专业2012年新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通过评价该试卷和考试成绩,能获得一些反馈信息,以此来评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劣,就可以知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以便促进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对我校2012年级的药学本科药物合成反应期末考试的试卷做了评价与分析,以期为以后改进药物合成反应专业教学手段提供可以参考的数据。

一、材料与方法

本次试卷总计100分,共包括了5大类题型,内含40道题目(其中,有35道属于客观题,分值为55分),包括:1.选择题(15题,15分);2.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10题,20分);3.写出下列反应的条件(10题,20分);4.简答题(3题,25分);5.写出下列反应机理(2题,20分)。各个题型占据的比例如表1所示。我们依照提前设定的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来评判试卷。主观题则由别的教师复查,以便尽可能减少阅卷的人为误差。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利用电脑输入各学生的总成绩与每题的答题状况,用Excel 2007和SPSS for Window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和统计分析,成绩正态性检验,计算标准差、难度及区分度。

表1 药物合成反应试卷题型分布

二、结果

(一)考试成绩评价

1.成绩整体概况:试卷总分100分,平均分数:75.4分,其标准差是14.6分,最高成绩97.5分,最低成绩27分。其中7个人属于60分及格线以下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5.8%。考试成绩分布参见图1。

图1 药物合成反应考试成绩分布柱形图

2.成绩正态性检验用SPSS for Windows17.0统计软件包对试卷成绩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Z=0.992,P= 0.273,Z>P,表明成绩呈正态分布。

(二)试卷评价

以试卷的难度(P)和区分度(D)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

1.试题难易度评价。考试难度是衡量考生解答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试卷的难度并不全部是由试题本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它是一个相对的量,还与学生对试题的适应程度有关。另外,主观题和客观题难度(P)计算公式不同,客观题(P)的计算公式如下:P=x / A,式中P=难易度;x=该题得分平均数;A=该题应得满分数。[1] [2]主观题难易度的计算不同于客观题,方法如下:(1)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全部学生成绩。(2)将学生分为两组,高分段组:前27%(即32人)的学生,低分段组:后27%(即32人)的学生。(3)按下列公式[2]计算难易度(P):P=(H+L) / N,在式中P=难易度;N=两组的总人数;H、L=高、低分组答对该题的人数。题目中的P值越小,就说明该题的难度越大。其难度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第二题、第五题难度较高,第一、三、四题难度比较适中,用SPSS for Window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整张试卷进行难度评价,整卷难度是0.73,难度适中。

表2 药物合成反应试卷难度统计数据

2.试卷区分度评价。区分度(D)是用以区分和辨别学生能力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差异的重要指标。考试的区分能力,就是在进行考试时试卷使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得分高,成绩低的学生得分低的倾向力。考试的区分度又可以解释为试卷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水平高低分辨开来的程度。本文采用下述公式[3]计算区分度:D=2(H-L) / N,式中D=区分度;H、L=高、低分组“通过”(表示主观题得到该题总分的85%以上者)和“答对”(表示客观题答对者)该题的人数;N=两组的总人数。如果某题的D值越大,表明该题的区分度越大。各题的区分度分布如表3所示。用SPSS for Window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整张试卷区分度进行评价,整卷的区分度为0.31,显示整卷区分性优良。[4][5]

表3 药物合成反应试题区分度统计数据

三、讨论

(一)评价考试结果

本次考试,最高分为97.5分,最低分为27分,平均成绩为75.4分,其中不及格者7人,及格率达到93.1%,考试成绩满足正态分布,但是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有较大差距,为72.1分,标准差为14.6分,说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差的成绩相差悬殊,教师在将来的教学中应该多兼顾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

(二)评价试卷质量

本次试卷中,总计共有5种类型的题型,分成40个小题,其中客观题有35题,占55分值,主观题较少,占5题总计45分,试题覆盖内容比较广泛,囊括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难点和重点。这样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评估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作为评价试卷质量的难易度和区分度这两项重要参数,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成绩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整体来看,本套试卷平均难度是0.73,与国内有关试卷的P值在0.60~0.80之间为宜的观点相符[5];本套试卷的区分度为0.31,区分性良好,表明本试题卷具有较好的质量。其中第二题“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与第五题“写出下列反应机理”难度较大,综合难度与区分度,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合成反应及其机理的讲解力度。

[ 注 释 ]

[1] 伍跃东,彭绍勇.数理统计在试卷分析数量化中的应用[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6-68.

[2] 刘玉霞.数理统计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J].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1993(3):53-55.

[3] 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教育教研室.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M].北京:卫生部科教司统考办公室,1988:44-54.

[4] 马江山,梁莉芳.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试卷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6):10F-13F.

[5] 蔡静,吕蕴霞.用数理统计方法评估试卷质量[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57-259.

篇5: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1-5CDBDA6-10 AACAD11-15 ADBBC

16-20 CCADA21-25 ABDBD26-30 BACCD31、(1)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分)两点论就是要看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山东省既注重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又考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体现了两点论;(3分)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统筹考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把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3分)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1分)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是对中国国情的反映。(3分)②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是党根据客观实际判断之后作出的价值选择。(3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符合新时期对党的要求,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3分)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要求党从根本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回答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得当,可给3分,总分12分)

32、①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文化传统。②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依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依据:文化的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每点3分)

33、①增强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作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低碳理念的传播者和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2分)

②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自觉行使监督权,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2分)。③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少放鞭炮,少开车等。(2分)

篇6: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郑人买履》中郑人“反归取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5)__________________,骚人搁笔费评章。

(6)__________________;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7)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8)差之毫厘,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长征》)②,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③木受绳则直。

④__________,不如退而结网。

⑤《春望》中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⑥《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

⑦保尔认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

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福兮祸之所伏。③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绿杨阴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

⑤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树知道苏沧桑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

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⑨巴良木和发财树婷婷的身姿和青翠的叶子,衬着客厅洁白的沙发,在台灯的光晕里摇曳出幸福的绿影婆娑。

⑩素心兰是在花市里偶尔遇到的,虽然单薄,也没有要开花的样子,但喜欢她的名字,连着紫砂花盆带回来,放在小书房里。

⑾宝蓝色的瓜叶菊,含羞草和开着两朵极小的金色花朵的仙人掌,在黑白色调的卫生间里,平添生趣。三盆茉莉是我亲手种的。朋友送来了两盆君子兰和叫不出名的观叶植物。林林总总几十盆花木,葱笼热闹得像来了一群亲朋。

⑿可是,我没料到植物们并不喜欢这个临街的新家。它们姹紫嫣红了几个月,便日渐憔悴。花儿谢了,叶子发黄,接二连三往下掉,无论怎样抢救,仍一棵接着一棵慢慢枯萎了。⒀继续买,更换,继续枯萎。

⒁家里留下的树的空白,很蜇人的眼,好像是一个个失去灵魂的生命。夜半起来,街灯透过窗纱照进空旷的客厅,恍然便能听到并不存在的绿色的叹息。与此同时,时常觉得身体的慵倦,皮肤的粗糙,心绪的迷乱,像那些树一样心力交瘁,却不知何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乡里朋友,她一语道破天机:你们这些地方,空气里什么毒的都有,连人浑身上下都冒着毒气,你们不知道,树知道啊!

⒂树知道,树不能说,不能挪,树只好死了。可人并不比它们幸运,也许还更可怜,明知生存面对的种种威胁何止空气里的毒素,却仍怀着侥幸的心理,给自己制造各种不能挪动的理由:想逃,逃往何处?若真有干净的去处,又如何割舍责任和爱的牵绊?

⒃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

【小题1】请你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小题3】第④自然段所写的娘家院子有何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结合文中杭州家里植物变化的过程,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小题5】【甲】【乙】两个片段,作者都写到故乡。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甲】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苏沧桑《树知道》)【乙】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鲁迅《故乡》)相同点: 不同点: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①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释】①枲:xǐ,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⑪悉如外人()⑫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⑬此公欲来,能容否()⑭麻枲之属()

【小题2】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具答之D.辍耕之垄上【小题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⑫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小题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12分)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③臣也,公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⑤,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⑥决罪定,公憱⑦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⑧公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狱治:按刑法定罪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⑤ 臣以言:为我说话⑥狱:案件⑦憱(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⑧德:感激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孔子相卫()②是子报仇之时()

③)及狱决罪定()④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而子何故乃肯逃我”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B.而子敬先亡C.潭西南而望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题3】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固吾罪当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肃王与沈元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点赞”一词风行网络,并且进入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头用语。你在“为那些善良的人点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为美好的青春点赞”的同时,内心一定也十分渴望着父母、亲友、老师等人给你“点赞”„„生活中你有付出,你有担当,你有进取,你有回馈,请叙写你值得点赞的事,请珍惜人们为你“点赞”。请以“为我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生动;(2)不少于600字;

篇7:一模考试模拟试卷分析

政治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到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推进三网融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①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②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提高了资本的运作效率④发挥了政府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2010年3月,有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报道被媒体反复热炒,公众对此非常关注。解决“地沟油”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有关执法部门和消费者要加强监督,行使监督权B.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C.对使用“地沟油”的餐饮场所进行严厉打击D.政府应该集中回收、提炼“地沟油”

3.中国农业银行于2010年7月15日和16日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关于上市后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②股东以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③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④股东可以凭借股票定期从公司取得工资收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对下边漫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面对炒家,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

②人为炒作可以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

③通过炒作可改变商品价值提高其价格

④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2010年11月15日14时,因“施工工程层层分包、雇用无证农民工、违规使用易燃材料”,致某幢正在进行外部修缮的教师公寓突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上述事件警示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这是因为 ①诚实守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②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的高低及其实现

③坚守诚信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④诚实守信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下表为某市居民家庭2010年总支出的情况(单位:元)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应该为

A.21.24%B.30.09%C.38.1%D.53.97%

7.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即使你理财了,缺少科学的投资方法,也未必能够成功。2010年11月23日我国股市大跌,很多股民体验了“我理财了,财不理我”的心酸。股票投资的风险源于 ①股份公司的经营风险②股票预期价值的不确定性

③股票内在价值决定其价格④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政府——民间”互动模式

①有利于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②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我国的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让农民群众做到“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这

A.是我国民主制度完善的基本标志B.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C.有利于加强我国基层政权的建设D.有利于保证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10.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某市交警部门对酒后驾驶行为,一律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上限进行处罚。这表明行政机关

A.严格依法行政B.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C.重视合理行政D.重视树立政府权威

11.2010年11月27日,安徽省教育厅在网上公布了安徽省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规划意见稿,对涉及教育各个领域和环节的问题面向全省公开征集意见,问计于民。这一做法

A.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表现B.是尊重公民主人翁具体地位的表现

C.坚持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是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要求

12.征地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热点,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难点。安徽日报自2010年11月22日起推出“和谐拆迁”系列报道,大力倡导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理念和做法,引起广泛关注。“和谐拆迁”有利于

①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②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③实现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④提升文明执法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在美韩日联合军演并结成军事同盟、朝韩冲突不断的形势下,中方认为朝鲜半岛的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并从中斡旋六方会谈,极力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这表明

A.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唯一途径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D.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4.漫画《文化遗产之争》(图片来源:山西晚报)表明

A.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B.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

C.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巨大隐患

D.文化遗产有待人们开发

15.近年来,恶搞是文化领域的“新时尚”。在一本畅销书里“诗仙”李白被重塑成一个蛊惑仔形象,被包装成一个组织过黑社会、为美色打群架、甚至吃软饭的著名“混混”。这给我们发展文化的启示是

A.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统一

C.要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D.继承传统文化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16.通观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无论是水、船、帆、木棉花等具体的物象,还是歌、乐、舞等艺术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岭南文化的元素,体现着岭南文化“开放进取、兼容并收”的精神内涵。这说明

A.岭南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具有独特性

B.广州亚运会是展示岭南文化特色的最好形式

C.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

D.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如果说几年前,中小学生上学带手机多半是为了时尚,现在可以说更加偏向了“实用”:上网、聊QQ、玩游戏……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网也使得他们成了不良信息的受害者。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让家长头疼的新问题。据此回答17-18题。

17.手机上网中出现的“让家长头痛的新问题”,说明在文化生活中仍然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作为学生应该

A.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正确取舍信息

B.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能力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远离网络,防止不良信息对自己的消极影响

18.学生带手机上学,虽然方便与家长联系,但也有不少的消极影响。从哲学上分析,这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

C.全面分析的观点D.矛盾具有同一性

19.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B.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因果之间是必然联系的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0.时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等诙谐的词语出现在公众面前,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A.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主观臆造的联系是没有科学根据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21.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下列说法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C.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D.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22.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③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④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没有红灯的暂停,哪有绿灯的通行。”从哲学上分析,这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的斗争性B.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C.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4.《弟子规》中说“首孝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④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5.前一阶段在省会合肥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这项活动的开展

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这一数字也创下28个月来最大升幅,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4%。另据专家分析由于近两年我国连续增加货币投放量、市场投机、国际经济环境等也是造成了物价较大增长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针对物价上涨过快,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客观现实,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为了继续拉动经济发展,使之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幅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决定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目前物价上涨的可能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从国内来看,食品类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其价格不断上涨,推动相关商品价格的上升。

②供求影响价格。由于部分商品在市场上的供应量减少,再加上因连续增加货币投放量导致市场需求增大,从而拉动了物价上涨。

③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少数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借机囤积商品哄抬价格,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上涨。

④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增强,国际市场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引起物价上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中央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正是这一方法论原则的体现。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我们的决策和行动也要随之变化。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了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央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中央认真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决策,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做到了求真务实。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全面部署抢险救援工作。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开展了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同时中央财政及时拨付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基础设施修复以及倒损房屋重建等方面。

材料二:2010年8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舟曲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慰问坚守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实地指导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灾后重建。切实做好灾后重建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②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抢险救灾、基础设施修复以及倒损房屋重建等,中央财政及时拨付综合财力补助资金,这有利于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中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并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②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与发展。

④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切实解决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

⑤党和政府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切实做好灾后重建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8.“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这是被誉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的经典语录。郭明义作为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在鞍钢工作的28年里始终把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看作是为党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心力的机会,在工作

中他总能顾全大局,甚至不分分内分外,心里始终装着集体、社会和国家,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公德大义,同时在工作中他总是锐意进取孜孜不倦,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010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宣传和弘扬郭明义的事迹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①“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充分体现了郭明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具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高贵品质,有利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②始终把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看作是为党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心力的机会,同时在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等,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操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弘扬郭明义以辛勤劳动、助人为乐为荣等事迹,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弘扬郭明义的事迹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鼓舞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工作。

(2)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郭明义的价值选择。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郭明义选择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是正确的价值选择,使得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②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郭明义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他能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的正确选择。

③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则说明了郭明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献身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上一篇: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会议纪要下一篇:绩效管理论文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