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期人事任免

2022-07-29

第一篇:中央近期人事任免

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

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共76人)

2013年07月20日08:37 来源:北京日报

赵宏生 任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不再担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主任(副局长)职务

陈国平 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挂职一年) 张贵忠 任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正局级) 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职务

张 伟 任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挂职一年)

佟力强 任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李 东 任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兼) 郭克利 任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兼)

吴 兵 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试用期一年)

张 宁 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李燕奇 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陈之昌 任《前线》杂志社社长,不再担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职务

向建华 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杨文胜 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闫明新 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张燕华 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人事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1 赵根武 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局级),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王成国 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新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

罗 洁 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正局级),不再担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刘先传 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主任(副局长)(试用期一年)

陈百灵 不再担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职务

朱和平 不再担任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职务

谷胜利 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副书记

刘通亮 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委员(副局级) 不再担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局长职务 张树森 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局长(兼) 王卫平 任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委员(正局级)

不再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职务

李宝春 任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世界旅游城市发展中心主任(副局级)(试用期一年)

郭积勇 任北京市卫生局巡视员

不再担任北京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职务 徐纪铭 任北京市审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卜祥来 任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2 不再担任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总经济师职务

林志炜 任北京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局级)(试用期一年) 王红松 不再担任北京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职务 刘树年 任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巡视员 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职务

陈光明 任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不再担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委员(兼)职务

席伟航 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台长兼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不再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职务

汪 良 不再担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台长兼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职务

王 岚 任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副局级)主任(试用期一年)

叶 芳 不再担任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职务

王 建 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副主任(挂职一年) 郭玉良 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不再担任国家大剧院党委副书记职务

王建稳 任北方工业大学纪委书记

苏 英 不再担任北方工业大学纪委书记职务 吴 惠 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铁强 任北京农学院纪委书记

朱生利 不再担任北京农学院纪委书记职务 范双喜 任北京农学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3 梁家峰 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

项 进 任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党委书记,不再担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职务

赵永平 不再担任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党委书记职务

姚光业 任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院长,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职务

郝风林 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一年) 张维刚 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顾晓园 任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副书记

刘树苹 任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两年) 崔松光 任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周云帆 任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 王有国 任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副书记 贺 锐 任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常委

付 铎 任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委员、常委(挂职两年) 刘 震 任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委员、常委 不再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职务 李宝峰 任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郑章石 不再担任首钢总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职务 田振清 任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 哲 任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李永平 任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4 吴 剑 不再担任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王金山 任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夕勇 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王玉川 不再担任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职务 宁 伟 不再担任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职务 王东节 任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试用期一年) 郑 鹏 任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试用期一年) 杜宝祥 任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张同柱 不再担任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职务 马国兵 任北京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付 军 任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张志宏 任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第二篇:行政人事部近期工作计划安排

5-25——5-31

一、完善5S管理责任人:李凯跟踪:江翰森 时间:一周(5-25—5-28)

存在的问题:5S管理的指导思想、程序、流程、制度已经建立,但存在具体的惩罚措施。欠缺必要的沟通。执行之前未能与各部门责任人进行有效的讨论。(完善期间,检查必须跟进)

二、新员工的评审责任人:江翰森时间:一周(5-25—5-28)

制定《新员工的考核方法》和《新员工试用管理制度》以及对新员工转正的评价

三、营销部门销售管理制度责任人:江翰森时间:(5-25—5-31)

营销人员的管理制度:营销人员的管理方法等。(余总辅助)

营销费用的审计:费用的审核、薪资的计算、成本分析等。(周总辅助)

营销人员的考核:考核制度的制定、激励机制等。(周总、余总辅助)

四、薪酬绩效体系的建立责任人:朱晓杰跟踪:江翰森指导:周总、韩总

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

1、基础工资体系的设计时间:(5-25—5-31)

(备注:仅提出设计方案)

2、绩效调薪的设计

3、福利体系的设计

绩效管理体系:

1、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2、绩效管理的实施

(备注:鉴于绩效管理体系的复杂性,本周先把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目标进行汇总)

五、总务管理责任人:周志蓉跟踪:江翰森指导:韩总时间:本周(5-25—5-28)

重点:华扬电网改造、对公司整个电路的检修和维护

六、工程维护、安全防护工作责任人:钱江跟踪:江翰森时间:本周(5-25—5-28)

顶通雨棚的验收;下水道的维护

安全防护工作:

1、公司安全隐患的排查

2、安全防范措施。

七、公司网页的维护责任人:李凯跟踪:江翰森时间:(5-25—5-31)

1、网页的更新

2、网页内容的审核

3、网页信息的处理

声明:以上工作已经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跟踪人员。如未在期限内完成,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警告、薪资扣除),跟踪人员承担连带责任(薪资扣除100元/项)。绩效考核方案出台后,按绩效考核制度执行。

第三篇:会议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会议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做出进一步动员和部署。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一些行业领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反弹回潮、重大较大事故和严重涉险及瞒报事故不断发生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

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 5月5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国深入开展打击非法示,指出非法生产、违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

章作业,以及责任不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主持会议并讲话。

实、监管不力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仍然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从意外中找到不意外的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整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把“打非”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强调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工作,继续坚决打击煤矿等重点行业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瞒报、谎报、迟报事故等行为,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大预防力度,加大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抬头。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切实打好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攻坚战。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增强“打非”针对性。煤矿重点打击假技改真生产、“三超”和不具备“两个四位一体”防突能力而生产等行为;非煤矿山重点打击非法盗采、超层越界、无证无资质、名为勘探实为采矿活动等行为;危险化学品重点打击超范围生产经营、项目设计建设不正规、无备案试生产等行为;烟花爆竹重点打击非法使用许可证、违法生产、违规用药等行为;冶金重点打击违规生产调运高温金属液体、违规进行煤气交叉作业和检修等行为。二要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增强“打非”合力。对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动态监控,实现精确打击。要查清、斩断非法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经济链条,坚决防止前纠后犯、死灰复燃,坚决防止滋生新的非法违法行为。三要进一步依法严厉惩处,强化责任追究。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要视情节严重程度,该处罚的一律按上限处罚,该整顿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该关闭的一律关闭取缔,触犯法律的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四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形成舆论声势。抓紧建立完善全国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系统,落实“黑名单”制度,依法落实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坚强有力、快速反应的监督机制。五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打非”专项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开展。

会议就有关行业领域的“打非”工作作出部署。公安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好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和区域统一行动,进一步强化对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旅游包车等重点车辆的通行秩序管理,从严查处酒后驾驶、超速行驶、客车超员、疲劳驾驶以及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深入推进治爆缉枪专项行动和涉爆涉枪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强化爆炸物品使用量大、整合关闭煤矿任务重的重点地区安全隐患 “地毯式”的排查行动;要继续深入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严防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打非”行动:一是建设工程项目不办理施工许可等法定建设手续,擅自开工的。二是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的;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施工活动的。三是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资格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四是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对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不认真整改的。

交通运输部系统公路、运管、港航、海事等业务职能部门要在加强沟通联系、形成交通运输“打非”合力,重点针对可能游离于交通运输与其他部门监管范围边界之间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确保“打非”专项行动不留死角。要加强对“打非”专项行动的全程跟踪,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打击与教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全面推进与打击重点相结合、行政依法执法与群众有效参与相结合。

工商部门要发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职能作用,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对企业登记注册中涉及安全生产的有关审批前置要件进行审查,未取得相关安全生产许可的,一律不予登记;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重点行业企业,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肃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持勘查许可证采矿等违法违规行为;抓好已处理过的非法开采矿点、已关闭矿山的组织排查,严防“死灰复燃”;充分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和电子设备监控等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发挥矿产督察员的作用,强化对矿业权人的日常监管。同时,要集中力量开展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清理工作,建立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骆琳在主持讲话中提出四项要求。一要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级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依法严厉打击的强大合力,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突击检查、现场执法、跟踪督查等行动,形成声势,增进成效。二要切实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的“打非”责任,把县乡作为“打非”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做到动员部署到县乡,方案制定到县乡,监督检查到县乡,“四个一律”的要求落实到县乡。三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地区进行督查,对专项行动进展迟缓的地方,要批评、约谈和通报;对因非法违法继续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四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紧紧抓住非法违法行为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反复发生、长期难以根治的顽症固疾,及时研究采取硬招实招,强化治本之策,完善推进“打非”长效机制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打非”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

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央 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 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社科(2001)人字63号

院属各单位:

现将《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2001年8月3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 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 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发[200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人民政府人事厅(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干部人事方针、政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个别地方和部门也存在不少问题,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和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混乱,擅自增加机构编制和突破编制增加人员;有的录用和选拔干部根本不按规定,甚至“买官卖官”;有的通过制造“假档案”、“假学历”、“假身份”,将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塞进干部队伍等等。这些问题尽管是局部的、个别的,但对社会、对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人事工作的消极影响绝不可低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解决。为了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中的腐败现象,特通知如下:

一、加强机构、编制和职数管理,严禁机关、事业单位擅自增加机构编制、突破编制随意增人和超职数配备干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增加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增加人员必须控制在国家核定的编制员额内。对擅自增加的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机构编制部门一律不予承认,并予以纠正。对随意突破编制自行增加人员的单位,政府人事部门一律不予核认人员和工资计划。

在当前市(地)县乡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上级机关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严禁擅自增加机构编制,严禁突击提拔干部和超职数配备干部,坚决防止先违规录用、再按干部分流,以及在定岗分流中“暗箱操作”、任人惟亲等问题的发生。

二、坚持考试录用制度,严把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进口”关。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机关以及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录用公务员或机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凡未经考试或不按规定资格条件、标准和程序录用的人员,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取消其录用资格。对违反规定的招考单位,由录用主管机关宣布其录用结果无效或责令其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

三、严格执行不准“以工代干”、“转干”的规定,坚持改革方向。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要按照1983年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坚决停止个别地方仍在使用的“以工代干”、“工人转干”的错误做法。在职“五大”毕业生需要调整工作的,要一律按照规定条件,通过公务员公开招考或企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进行,不再搞身份“转干”及相应的工作安排。政府人事部门和其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再进行“以工代干”和“转干”的审批工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需工勤人员,必须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内,一律采取社会招聘和合同管理办法。

四、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程度,坚持按规定按程序办事。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部门、县以上各级地方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职位或人选出现空缺时,除不宜公开的职位外,应采取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确定任职人选。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后,要采取公告、通报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听取群众意见。对于有重大问题嫌疑的,要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对于群众反映面较大的,要慎重对待,经集体研究仍确定为人选的,要向上级写出情况说明。严禁在干部考察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严禁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严禁个人或班子内少数人决定干部任免;严禁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为干部提拔、调动说情、打招呼。

五、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各级档案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对收集归档的材料要认真鉴别、严格审查,防止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进入档案,不得私自或者允许他人擅自涂改、抽取、伪造或销毁档案材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 指使档案工作人员或他人涂改、抽取、伪造档案。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未受政府人事部门委托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经委托但不具备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要限期达标,经检查达不到标准的要取消其档案保管资格。严禁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员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各类证明和鉴定。

六、严格执行干部调配和工资政策,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严禁组织人事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在调配工作中徇私舞弊,搞虚假材料,伪造身份。单位参与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当事人和领导人员的责任;个人通过弄虚作假手段调人的,一经查实,立即清退。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中央管理的干部工作调动后应及时转移工资关系的通知》(组通字[1999]29号)的有关规定。要加强对工资和各类补贴、津贴发放的管理,对自然减员和已经调离、被开除的人员,要及时核销其工资和各类补贴、津贴。凡有冒领工资和各类补贴、津贴的一律追缴,并追究单位领导人员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受到降级、降职、撤职等行政处分和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降低其工资,并不得违反规定调资。

七、推进政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在干部录用、人员招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专家选拔以及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应以一定方式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予以公开,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公开的内容包括政策规定、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时限、结果和监督投诉途径。在方式上, 除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告栏等形式外,还应区别不同内容、目的和对象,采取在公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或举行新闻发布会、听证会及电子自动查询等形式进行。

八、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各级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本地区的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平时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行为的具体措施。当前查处的重点,主要是某些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利用职权,弄虚作假,非法录用干部案件,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已经明确工作即将变动时违反规定突击提拔干部案件,在公务员录用和职称等考试中严重违纪案件以及干部人事工作中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案件等。对各类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问题,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严肃处理。其中凡涉及领导干部的重大典型案件,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律检查机关一定要组织力量,认真查处,发现一件,处理一件,决不姑息。涉及组织、人事和机构编制干部的,必须从严处理;凡是参与弄虚作假的,不论情节轻重,都不得继续留在组织、人事和机构编制部门,对不够开除和辞退条件的,要调离原单位。

九、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做出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接到本通知后,都要对本地区、本部门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具体整改的措施,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把加强管理、严肃纪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01年8月14日

第五篇: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组织部 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公安

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组织部 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编制和经费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政法委员会、组织部、编制委员会、人事局、财政厅、(局),并公安部、高检院、高法院、司法部:

中央决定,全国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编制单列,实行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分级管理。到1985年先扩大到××万人,根据中央决定,现通知如下:

一、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编制单列,到1985年先扩大到××万人的范围,包括:

1.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所属的所、站、队,公社公安特派员,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等行政编制人员,法院的基层法庭,司法行政机关所属的公证处和公社司法助理员。

2.陷蔽斗争工作单位,法律顾问处,警察、司法学校,干部训练学校(队),科研所,医疗机构,机关附属机构等行政费开支的事业编制人员。

3.公安、司法高等院校,劳改、劳教管理机关和所属的监、所、场(厂)、队等事(企)业编制人员。

不包括:离休、退休、退职人员;铁道、交通、民航、农垦、林业等部门的公安、检察、法院人员;事(企)业单位的消防队、经济警察等人员;劳改、劳教场所的生产工人;消防企业的职工;各种临时工、合同工。

二、1982年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增加编制××万人。

1.1980年、1981年,各地根据中央关于充实加强政法队伍的要求,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增加了约××万人,中央同意按各地增加的这些人数核准编制。核准编制以后,各地存在的偏多偏少问题,待以后制订编制标准和分配方案时统筹考虑。这部分人员的经费,1983年由财政部解决一半,每人拨专项经费一千元。从1984年起,由财政部全部解决,每人每年拨专项经费二千元。

2.1981年,中央批准京、津、沪、穗、汉五市增加编制,由于政法系统编制总人数没有定,未能增拨。中央同意1982年给五市和其他严重缺编的地区增加编制×万人。现根据人口多少、承担任务轻重以及这次给省市追加编制人数等情况分配。增加这部分人员所需经费,从今年开始,由财政部按实际增人情况专项解决(每人每年二千元),分地区的追加数另行通知。

3.1981年确定分配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军队转业干部约×万人,今年一月开始报到。各地应将实际报到人数统计上报,由劳动人事部、财政部相应增加编制和经费。

4.各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占用事(企)业单位的人员,应尽量在上述增加编制中解决。

5.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领导机关,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加强第一线。但由于政法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恢复、重建较晚,因此,精简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在198

2、83年内,由地方党委统一领导进行整顿调整,尽量不要再增加编制。

三、按照以上安排,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编制约为××多万人,余下的×多万人编制,经过调查研究,在198

4、85年内另行分配。

四、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的编制单列后,实行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分级管理。中央、国务院只核定各省、市、自治区的编制人数以内统一掌握,具体分配。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编制,不得挪作他用。分配结果,应报告中央政法委员会、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备查,同时抄送公安部、高检查院、高法院、司法部。

五、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人员的配备,必须适应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并逐步做到合理、完善。公安部、高检院、高法院、司法部应分别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根据人口多少、区划大海、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边防、内地、是否对外开放等因素,分别提出各级、各种上人员的编制定员标准。由劳动人事部负责汇总,并征求地方编制管理部门的意见,报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此项工作,争取在1983年内完成。

六、为了确保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队伍的纯洁,对现有"五种人"和不适合做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尽可能在今、明两年内协助调出去。今后进入,各级政法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好关,严格审批手续,保证质量,宁缺勿滥。不准搞内招,杜绝走后门。

七、铁道、交通、民航、农垦等部门今后需要设置公安、检察、法院机构和增加公安、检察、法院编制的,应分别与公安部、高检院、高法院、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商量研究后,转报中央、国务院审批。

事、(企)业单位办的公安分局(处)、派出所人员,各地自设的城建警、市场警、卫生警等人员,地方公安机关与事(企)业、公社合办的派出所等非行政编制人员,自文到之日起一律冻结,只准减少,不准再增加。由公安部负责调查研究,提出整顿和解决意见。

上一篇:资源税税目税率表下一篇:这样教孩子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