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救助通知

2022-07-03

第一篇:红十字会救助通知

无锡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致力于改善最易损害群体的境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规则》、《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红十字会救助行动应迅速有效,应与传播人道主义相结合。

第三条 无锡市红十字会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救助需求,对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重大疾病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无偿人道救助。

第四条 各级红十字会在同级政府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人道救助工作,负责管理处分所接收的捐赠款物,通过红十字会的组织系统开展人道救助活动。

第五条 人道救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

2、坚持第一时间救助的原则;

3、坚持属地为主、分级救助的原则;

4、坚持救助标准和筹资规模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 人道救助有应急救助、专项救助、定向救助和对外援助等方式。

第七条 各级红十字会应建立并完善灾害信息网络和报告制

1 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应及时上报上级红十字会,灾害信息必须及时精确、真实可靠。数字统计应随灾情发展累计上报,为上级红十字会制定救助计划提供依据。

第八条 红十字会在开展救助活动时,原则上同一对象只适用一种救助方式。情况特殊的按审批程序,在合理范围内施救。

第九条 人道救助的资金来源:

1、红十字备灾救助金;

2、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资助;

3、上级红十字会下拨的救助款物;

4、其他合法收入和捐赠。

第十条 市和各市(县)、区红十字会分别建立红十字备灾救助金账户。根据上年度资金募集情况,制定本年度人道救助预算,量入为出,计划发放。

第二章 应急人道救助

第十一条 应急人道救助指受助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红十字会为改善其境况而进行紧急援助的一种方式。

第十二条 常住在本市的居民(有户籍或居住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急人道救助:

1、因重病、大病(本会指定病种见附件1)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

2、因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车祸、火灾等)造成暂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

3、市、区红十字会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的对象。

2 第十三条 申请应急人道救助对象的家庭基本生活水平核定,参照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第十四条 应急人道救助标准,应当根据救助对象困难原因、程度、种类等因素,结合应急救助资金状况,合理划定救助档次和标准。市级救助标准为3000—5000元,区级救助标准为1000—3000元。

第十五条 应急人道救助以市(县)、区红十字会为主,特殊困难的需两级救助的报市红十字会,按照逐级救助的程序进行。应急人道救助金原则上只享受一次(含两级救助)。

第三章 专项人道救助

第十六条 专项人道救助指由红十字会根据社会需求和筹资情况,为特定对象设立的一种固定的救助方式。一般设定有助医、助学、助困等项目。

第十七条 各地红十字会应依据市级专项人道救助项目(已开展并继续开展的项目见附件2),负责本地区城乡居民专项人道救助项目的实施。市(县)、区红十字会根据需求设立的专项人道救助项目,应报送市红十字会备案。

第十八条 专项人道救助立项前应有可行性调查,执行中严格按要求进行,项目结束时应总结评估。

第十九条 专项人道救助项目可以冠名,捐赠者应与红十字会签订协议或意向,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第二十条 专项人道救助遇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需中止,应事先公告,已接受的案例尽可能执行完毕。

3

第四章 定向人道救助

第二十一条 定向人道救助指由捐赠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红十字会向指定对象进行援助的一种救助方式。

第二十二条 捐赠者的定向救助行为应符合红十字人道主义的宗旨,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定向人道救助项目资金额较大的,捐赠者经与市红十字会协商,可设立专项基金或给于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

第二十三条 红十字会应尊重捐赠者的意愿,迅速有效开展救助活动。双方签订协议的,按协议内容执行。

第二十四条 定向人道救助工作结束后剩余的款物,在征得捐赠者同意后,可用于其他救助活动或转入红十字备灾救助金。

第五章 对外援助

第二十五条 各级红十字会根据自身筹资情况可对辖区外困难地区进行援助。

第二十六条 对外援助应在同级政府要求下进行,事前需经会长同意,事后向常务理事会报告。

第二十七条 市红十字会统一组织的对外援助,各市(县)、区红十字会应积极配合,按要求执行。

第六章 人道救助申办程序

第二十八条 申请:求助人向居住地的社居委、街道(镇)红十字会提出申请,说明生活困难情况,提供户籍(居住证)、身份证、社保医疗卡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受理:求助人的申请材料一般先由社居委,街

4 道(镇)红十字会或单位红十字会受理。情况特殊的市(县)、区红十字会和市红十字会可直接受理。

第三十条 审核:

1、社居委,街道(镇)红十字会或单位红十字会初审,确认求助申请材料是否真实;

2、各市(县)、区红十字会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救助;

3、情况特殊需两级救助或属于市级专项人道救助的,上报市红十字会;

4、各市(县)、区上报市红十字会和市属单位红十字会、理事单位、冠名单位上报市红十字会的求助申请由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受理后初审,并提出救助建议,提交市红十字会执委会审核。

第三十一条 款物的发放:

1、应急人道救助款物直接发放给求助者;

2、专项人道救助款物的发放按项目规定执行;

3、定向人道救助款物的发放按捐赠意愿书或协议书要求实施;

4、上级红十字会下拨和社会捐赠的人道救助物资由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根据上级红十字会要求和社会需求制订物资分配计划,经市红十字会执委会审核后发放。

第七章 人道救助款物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红十字会负责本地区城乡居民人道救助款物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红十字人道救

5 助款物。

第三十四条 各级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款物的发放必须接受上级红十字会、捐赠者和当地政府指定的审计机构的审计,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方便和条件。救助物资的使用情况和审计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各级红十字会在接受、分配、使用救助款物时应有文字记录,包括银行汇票、报价单、付款发票、分配通知、接受收据、救助群众签收册等,要妥善保存以供自查和分级检查,并随时接受审计。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无锡市红十字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6 附件1

应急人道救助特种疾病的范围

1、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综合症等重症血液病。

2、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占位性病变。

3、慢性肾炎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难治性免疫性疾病。

4、各种开颅手术及心脏手术。

5、器官移植(含造血干细胞移植)排异期。

6、重度烧伤。

7

第二篇:甘肃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预案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9]52号 【发布日期】2009-03-13 【生效日期】2009-03-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预案

(甘政办发[2009]5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预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

甘肃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事件分级

1.4 适用范围

1.5 工作原则

2 组织体系与职责任务

2.1 领导机构

2.2 职责分工

2.3 现场指挥

2.4 运行机制

3 应急响应及程序 3.1 应急响应分级

3.2 应急救助响应程序图示

3.3 信息报送和处理

3.4 指挥和协调

3.5 紧急处置

3.6 现场救助程序

3.7 新闻发布

3.8 应急结束

4 后期处置

4.1 善后处置

4.2 社会捐赠监督

4.3 灾害考察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总结

5 应急保障

5.1 物资储备保障

5.2 应急队伍保障

5.3 宣传教育保障

5.4 经费保障

6 奖励与责任

7 附则

7.1 预案修订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

甘肃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工作领域的积极作用,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能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1.2 编制依据

依据《红十字会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事件分级

根据省红十字会开展救助工作实际及突发公共事件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包括:

(1)受困人口500万人以上;死亡人数30人以上;受伤人数5000人以上;无家可归人数10万人以上(含转移人员);毁田面积10万公顷以上;倒损房屋10万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2)发生特大破坏性地震,一次死亡人数超过300人;受伤5000人以上;房屋倒塌1万间以上;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人口密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

重大事件(Ⅱ级)包括:

(1)受困人口200―500万人;死亡人数15―29人;受伤人数2000―5000人;无家可归人数5万人以上(含转移人员);毁田面积5万公顷以上;倒损房屋5万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5000万元。

(2)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一次造成50―300人死亡;受伤2000―5000人;房屋倒塌5000间以上;损坏房屋2万间以上;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5―7级地震。

较大事件(Ⅲ级)包括:

(1)受困人口50―200万人;死亡人数5―14人;受伤人数500―2000人;无家可归人数1万人以上(含转移人员);毁田面积1万公顷以上;倒损房屋1万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

(2)发生严重地震,一次造成20―50人死亡;受伤100―2000人;房屋倒塌1000间以上;损坏房屋5000间以上;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

一般事件(Ⅳ级)包括:

受困人口0.5―50万人;死亡人数1―4人;受伤人数50―500人;无家可归人数0.2―1万人(含转移人员);毁田面积0.2―1万公顷;倒损房屋0.2―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工作。

1.5 工作原则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有效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2 组织体系与职责任务

省红十字会应急救助工作接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同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密切合作,承担应急救援任务。同时,省红十字会应急救助工作接受中国红十字会的领导。

2.1 领导机构

省红十字会成立省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应急指挥部”),由省红十字会会长担任总指挥,专职副会长和省红十字会秘书长担任副总指挥,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省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赈济救护处,省红十字会秘书长负责总协调,其他处室配合实施救助工作。

2.2 职责分工

赈济救护处:承担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救灾救助工作;收集、汇总、核实省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综合信息,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初步救助方案;组织灾情考察,对下级红十字会救助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负责向中国红十字会报告突发事件和灾害损失,请求紧急援助;经省政府同意,负责向省内外和社会各界发出人道主义救助呼吁,组织开展社会募捐活动;协调落实国内外、省内外救助款物的调拨计划;组织救灾救助物资招标采购;负责救灾救助物资仓储、调运;负责指导灾区人道救助工作及救助物资的发放;负责报告国内外及社会各界捐助款物的使用及救助工作实施情况;协调落实受困群众和伤病员的救助及派遣救援队伍等。

办公室:负责救助款项管理和拨付;负责接收各种渠道的捐款捐物及账务管理;向赈济救护处通报捐助款物到账信息;负责接收款物的审计工作;安排接待国内外、省内外红十字组织及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的询问和来访。

组织宣教处:负责及时收集、编写突发公共事件概况及救助信息;负责新闻宣传、新闻发布以及社会募捐款物收支情况的对外公布,向有关部门报送数据;保证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信息网络正常运行,负责在中国红十字会、省红十字会网站上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灾情及救助情况;负责招募和通知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者参加救援行动;负责开展救灾募捐义演、义卖等专题活动,协助做好社会募捐工作;承办表彰奖励、授予捐赠者奖章、荣誉证书等相关事宜。

2.3 现场指挥

在省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省红十字会派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相关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开展救助工作。各市州红十字会应设立预警电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省红十字会备案。

2.4 运行机制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与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省突发公共事件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中国红十字会、各市州红十字会以及新闻媒体建立畅通的信息联系机制,建立信息联系网络。

信息网络图示:

3 应急响应及程序

3.1 应急响应分级

3.1.1 一级响应

(1)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查询、报告灾情,紧急向中国红十字会报告灾情信息及救援需求。

(2)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立即通知事发地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救护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抢救生命为重点的现场救助。根据需要,省、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在2小时内派出专业医务人员和红十字救护员,组成抢救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助活动。

(3)在开展灾情考察的同时,市州及县市区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6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应急救助物资,省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紧急救助物资。

(4)省红十字会在48小时内向全省发起募捐活动,安排接收由中国红十字会在国内发起的募捐救助款物和国际红十字组织捐助的救助款物。

(5)安排好突发公共事件后期救助和处置工作。

3.1.2 二级响应

(1)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查询、报告灾情,立即向中国红十字会报告灾情信息及救援需求。

(2)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立即通知事发地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救护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抢救生命为重点的现场救助。根据需要,省、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在2小时内派出专业医务人员和红十字救护员,组成抢救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助活动。

(3)在开展灾情考察的同时,市州及县市区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6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应急救助物资,省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紧急救助物资。

(4)省红十字会在72小时内向全省发起募捐活动,安排接收由中国红十字会在国内发起的募捐救助款物和国际红十字组织捐助的救助款物。

(5)安排好突发公共事件后期救助和处置工作。

3.1.3 三级响应

(1)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查询、报告灾情,立即向中国红十字会报告灾情信息及救援需求。

(2)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立即通知事发地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救护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抢救生命为重点的现场救助。根据需要,省、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在4小时内派出专业医务人员和红十字救护员,组成抢救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助活动。

(3)在开展灾情考察的同时,市州及县市区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应急救助物资,省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紧急救助物资。

(4)省红十字会在72小时内向省内部分地区发起募捐活动,安排接收由中国红十字会在国内发起的募捐救助款物和国际红十字组织捐助的救助款物。

(5)安排好突发公共事件后期救助和处置工作。

3.1.4 四级响应

(1)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

(2)立即通知事发地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个人,红十字救护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抢救生命为重点的现场救助。省、市州、县市区红十字会在最短时间内派出专业医务人员和红十字救护员组成的抢救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助活动。

(3)立即组织开展灾情考察,市州及县市区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应急救助物资,省红十字会在48小时内向灾区启运储备的紧急救助物资。

(4)省红十字会在省内部分地区发起募捐活动,安排好捐助款物接受工作。

(5)安排好突发公共事件后期救助和处置工作。

3.2 应急救助响应程序图示

3.3 信息报送和处理

3.3.1 报送内容

(1)灾情信息:受灾人口、无家可归人数、房屋倒塌情况和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田面积及经济损失。

(2)救助情况:当地政府、红十字会及其他团体在灾害发生后开展救助工作。

3.3.2 救助需求:除当地政府、红十字会及其他团体已经解决的问题,事发地救助工作仍需上级红十字会给予的援助。

3.3.3 报送渠道:灾情信息实行逐级上报,报送方式采用书面报告、传真报表或通过网络系统上报。

3.3.4 报送时间及要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市州红十字会将灾情信息报送省红十字会,24小时内,省红十字会将灾情信息报送中国红十字会。同时,向省政府主管领导汇报灾情并提出应急救助计划,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通报情况。

3.3.5 信息处理:市州红十字会将灾情信息上报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处,赈济救护处负责及时核实灾情,根据所报数据向中国红十字会整理上报灾情报告及需求报告,同时制定紧急救助方案,报省应急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3.4 指挥和协调

省应急指挥部负责全省红十字系统救助工作的指挥调度,现场救助由受灾市州红十字会负责。

3.5 紧急处置

省应急指挥部负责向灾区调拨备灾物资和救灾备用金,派出医疗队;赴灾区进行考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3.6 现场救助程序

以地震灾害为例,社区内红十字救护员、志愿者和先期开展救助工作的志愿者现场救助程序如下:

(1)现场抢救人员应佩带红十字会标志,按照红十字会救护培训要求开展救护。伤亡人数较多的现场应设立现场抢救指挥小组,救护人员分组实施抢救。

(2)选择就近、安全、平坦的地面,设置有红十字会标志的救护区,用红(需急救)、黄(较急)、绿(病情平稳)、黑(死亡)4种颜色旗帜设置伤病员救护区标志。

(3)了解致伤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搬运伤病员脱离危险现场。

(4)抢救人员在抢救伤病员的同时应注意自身防护。

(5)拨打120急救电话,建立生命绿色通道,报告现场灾害情况,提出增派人员意见。

(6)搞好突发公共事件灾后救助,防止衍生灾害发生,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7)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决定宣布是否结束应急状态。

3.7 新闻发布

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通报灾害损失程度、灾民需求、灾害救助进展情况和所需物资,并向社会通报募捐进展情况。根据灾害程度、灾害救助进展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救助情况,决定募捐时间是否延续。

3.8 应急结束

由省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救助结束时间。

4 后期处置

4.1 善后处理

红十字会开展灾后重建项目的重点是修建乡镇卫生院、民房、学校,改造农村厕所,修建饮水设施等。重建项目立项由中国红十字会确定,省红十字会会同市、县红十字会具体执行。

4.2 社会捐赠监督

各级红十字会接受的捐赠款物接受捐赠人、捐赠单位和社会的监督,并及时向捐赠人或捐赠单位反馈管理和使用信息。中国红十字会和省红十字会以及捐赠人和捐赠单位承担重建项目的监督工作,各级红十字会配合审计部门工作,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4.3 灾害考察报告和应急救助工作总结

各处室编纂灾害考察报告及应急救助工作总结,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

5 应急保障

5.1 物资储备保障

各级红十字会平时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衣被、帐篷、急救器材、净水剂、消杀制剂等备灾物资,以备应急所需。

5.2 应急队伍保障

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由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红十字会所属医疗机构、志愿工作者、红十字救护员等方面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组成。

5.3 宣传教育保障

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把普及群众性救护知识、紧急避险知识,提高群众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定期组织红十字救护员开展救灾、救护演练。

5.4 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借助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应急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工作经费。

6 奖励与责任

根据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办法,对在突发公共事件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失职、渎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给予纪律处分或依法追究其责任。

7 附则

7.1 预案修订

省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并完善本预案。

7.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省红十字会制定并负责解释。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把社会医疗救助活动纳入正常轨道和政府管理公共事物范畴,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救助作用,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完善和规范,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主要通过接受社会捐赠方式和政府的资助募集,由深圳市红十字会负责募集、管理和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深圳市内因突发意外事件(事故)或患急病危及生命的伤害,需紧急抢救,无经济支付能力又无其他渠道解决急救期间的基本医疗费用的伤病者,实施人道主义救助。 第二章 资金的来源

第四条 接受境内外依法成立的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包括捐款、捐物、有价证券、专利转让、遗产等的收入。

第五条 各级红十字会依法不定期组织的各类募捐筹款活动,如义诊、义展、义演、义卖、义赛等活动的收入。

第六条 由市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的救助资金。

第七条 由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等增值活动,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

第八条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专项拨款和资助。 第三章 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管理,遵循“安全、增值、合理使用,严于监督”的原则,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和调剂,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定期审计,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使用范围规定,坚持“合理、适度、公平”的原则,对申请对象和申请程序进行严格的界定和审核。 分页符

第十一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使用,要量入为出,先算后用,一般只使用增值部分和社会募集的资金,原则上不使用市区财政拨付的启动资金。必须使用财政拨付的启动资金时,应先提请深圳市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并向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 努力做好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监管工作,如实反映资金的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

第十三条 深圳市红十字会内设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工作委员会,作为专项资金的管理机构,负责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经市民政部门依法进行社团登记,作为深圳市红十字会的分支机构。

二、 工作委员会的组成,由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会计及各区红十字会的专职副会长或秘书长各一人(共九人)组成。市红十字会正、副秘书长任委员会正副主任,其他成员为委员,日常具体工作由市红十字会办公室承担。

三、 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1、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募捐活动,不断扩大专项资金的规模。

2、 主动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专项拨款和资助。

3、 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4、 按照《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和“合理、适度、公平”的原则,严格审查和核定各医疗机构的申请。

5、 定期检查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并追回资金,确保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安全。

6、 定期向市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7、 根据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状况和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的方案,提请市红十字会理事会审议批准,并向市政府报告。

8、 工作委员会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应做到正道生财,干净干事、透明运作、民主决策。每一至二年要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如实向社会公布。 分页符

第四章 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十四条 凡在深圳市范围内,无论是否深圳户籍,因突发意外事件(事故)造成危害生命的伤害,需紧急抢救,无经济支付能力而又无其他渠道解决急救期间的基本医疗费用的伤病员。

第十五条 凡在深圳市范围内,无论是否深圳户籍,因患急性病造成危害生命的伤害,需紧急抢救,无经济支付能力而又无其他渠道解决急救期间的基本医疗费用的伤病员。 第十六条 下列病员不属于本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救助范围:

1、 因交通事故、工伤、职业病造成的伤害;

2、 自杀、自残、自致和盲目冒险造成的伤害;

3、 从事非法犯罪活动或因拒捕而导致的伤害;

4、 因酗酒或受酒精、毒品、管制性药品的影响而导致的伤 害;

5、 因当事人挑衅或故意行为而导致打斗、被袭击或被谋杀而致的伤害;

6、 因整容或其他医疗行为导致的伤害;

7、 因非法赛马、拳击等导致的伤害;

8、 违反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者;

9、 伤病员急救期后和慢性疾病(含晚期癌症等)患者;

第十七条 捐赠者指明定向救助的,不受病种限制,工作委员会应尊重捐赠者意愿专款专用。定向救助结余款自动转入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第十八条 开展专项资金的正常业务和募捐奖励表彰的支出,下列情形可从募捐款中提取5%,给予支付:

1. 负责资金运作募捐活动聘用人员的工资; 2. 开展资金募捐活动的宣传费;

(1)、投放公共场所、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的专题广告费用;

(2)、招贴海报、印制《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宣传手册费用;

(3)、印制专项资金申请登记表格费用;

(4)、开展募捐宣传举办专场义演晚会的成本费用;

(5)、召开募捐表彰大会,奖牌、荣誉证书印刷费用。 分页符

第五章 资金的申请、审核与批准

第十九条 符合细则规定的使用范围的伤病者,一般应由本人提出申请,若本人无表达能力时,可由直系亲属或工作单位代为申请,如本人无表达能力,又无亲属和单位时,由接受救治的医疗机构直接申请。无论谁提出申请均交由收治医疗机构审核并填写《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申请表》。

第二十条 凡我市120急救网络医院,出现符合本细则规定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伤病者时,可协助伤病员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协助申请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1、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申请表》,无论此表谁填写,医疗机构均须提出申请意见,并由主管院领导签字盖公章;

2、 伤病员的身份证明;

3、 伤病员的诊疗病历资料及急救费用清单;

4、 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件(事故)证明或现场目击者证明材料;

5、 不明身份者,由接受急救的医疗机构出具有关证明。

第二十二条 凡属指明定向救助的,由患者或亲属向所在收治的医疗机构提出申请。 第二十三条 申请的审核与批准

1、 市属医疗机构的申请材料直接送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各区医疗机构的申请表交送到属区红十字会。每月十五日前递交上月份发生的申请材料;

2、 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必须在接到医疗机构的申请材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对救治伤病员的事实、身份、基本医疗费用的合理性、伤病员经济支付能力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和盖公章后由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工作委员会审核;

3、 每月月末市红十字会召开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工作委员会会议,对本月的全部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使用范围的申请做出补助金额的决定;

4、 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具体执行工作委员会做出的补助决定,将补助款项由财政专户直接划拨给接受补助的医疗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不得以现金支付,不直接发给受助者本人;

5、 工作委员会对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伤病员,只进行一次性救助,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壹万元人民币;

6、 对捐赠者定向救助者,工作委员会视捐赠者捐赠金额情况,不受金额限制; 分页符

7、 专项资金的正常业务和募捐资金奖励支出的申请,由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向专项资金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募捐款提取中支付;

8、 凡违反国家或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关于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人员自费药品范围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的申请,不予批准。 第六章 资金申请者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接受伤病员急救抢救的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严格遵守政府的有关规定,规范医疗行为,做到合理诊疗,按章计费,优质服务,超出规定和实际需要的诊疗服务和药品费用,不应在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五条 负责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申请的有关人员,应学习和熟悉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 则,对不该申请的伤病员和不应在专项资金中列支的医疗服务等费用,不予申请。申请所获的救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六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申请材料,应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对伤病员的身份、经济支付能力、事故(事件)责任人(单位)情况,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调查取证。对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审查核对,应予支持和配合。 第七章 奖惩办法

第二十七条 凡向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捐赠壹万元以上的单位及捐赠壹千元以上的个人,由市红十字会颁发荣誉证书;捐赠拾万元以上的单位和壹万元以上的个人,以市红十字会名义在媒体上通报表扬;捐赠壹佰万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市红十字会为其举行专门的捐赠仪式,授予荣誉称号,并在媒体上宣传表彰。

第二十八条 企业和个人向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捐款的,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财税(2000)30号《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截留、挪用和占用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一经发现,将严肃查处,情节严重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在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申请过程中,凡提供虚假情况,故意干扰、阻挠审核,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者,将依其情节轻重,予以暂停一至三年的申请资格,并全额追回已偿付的资金。

第三十一条 在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审核和批准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将依其情节轻重,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下列行为属于违纪犯罪行为,将按其情节轻重严肃查处,直到追究其刑事责任:

1、 截留、坐支、挤占、挪用、贪污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者;

2、 未经申请和工作委员会的审核批准而擅自拨付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者;

3、 将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等合法收入,不存入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专户者;

4、 滥用职权,与申请人串通共同提供虚假材料者;

5、 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补助款项直接交给伤病员或其单位、亲友者。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由深圳市红十字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深圳市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章程(草案)》,设立河北省肝病医疗救助基金(以下简称肝病医疗救助基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肝病医疗救助基金是为有效控制肝病蔓延,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进平安健康,对肝病患者进行一次性医疗救助的专项基金。

第三条 本基金由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会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邢台市第二医院、沧州市传染病医院、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承德市第三医院、保定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发起。本着以人为本、呵护生命的原则,在社会公众中倡导“捐出50元善款,保护自己的肝脏,为他人献一份爱心”的公益意识。

第四条 上述12家医院为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为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肝移植定点医院。

第二章 肝病医疗救助基金来源、适用范围

第五条 基金来源:

一、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和肝移植定点医院筹集启动资金;

二、社会爱心企事业单位和各界爱心人士自愿捐款;

三、参加本基金的个人捐款。

第六条 适用范围:

遵循互助共济、人人参与和救急、扶危、济困的原则,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凡经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体检(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正常,超声检查未发现腹水和肝脏占位性病变)自愿捐款的个人可参加本基金。符合救助条件的捐款者可在捐款一年内申请一次性肝病医疗救助金。本救助金的申请使用,不排斥其它方面得到的医疗保障。

第七条 捐款数额及救助标准:

一、捐款50元的个人患以下病种在定点医院治疗的可获得救助金(限救助其中一项):

(一)转氨酶大于10倍正常值上限,同时总胆红素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肝炎患者可获得救助金2000元;

(二)患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的均可获得救助金5000元;

(三)患重症肝炎可获得救助金8000元;

(四)实施肝移植的可获得救助金10万元。

二、在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实施乙肝母婴阻断者一次性捐款50元(含市级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幼儿满周岁如出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获得救助金5000元。

第三章 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

第八条 参加本基金程序:

(一)在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实施体检;

(二)持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体检表到捐款处捐款;

(三)各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设立体检处和捐款处,省红十字基金会各市办事处也同时设有捐款处;

(四)单位、团体可集体组织参加本基金。

第九条 省红十字基金会设立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

主要职责:

(一)负责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统一监管和重大问题决策;

(二)研究肝病医疗救助基金可持续运行策略;

(三)组织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的大型募捐活动;

(四)设立肝病医疗救助专家委员会,负责处理医疗救助异义问题的评审。

第十条 管委会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

主要职责:

(一)根据管委会的意见制定和修改本基金管理办法;

(二)复审各市上报的救助申请及数额;

(三)定期向各市办事处收缴捐款和拨付肝病医疗救助基金;

(四)建立肝病医疗救助档案;

(五)定期向社会公布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和社会监督;

(六)负责管委会交给的其它工作。

第十一条 管委会设办事处,办事处设在各市红十字会。

主要职责:

(一)组织开展本基金的宣传活动,会同定点医院接收和上缴捐款;

(二)建立参加者档案,受理、审核救助申请及救助数额;

(三)向救助者支付医疗救助金。

第十二条 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的主要职责:

(一)广泛开展本基金的宣传工作;

(二)负责参加基金者的体检和诊疗工作;

(三)协助各市办事处接收捐款。

第十三条 募捐款全额统一上缴省红十字基金会,原则上各市募捐款用于各市肝病医疗救助。

省红十字基金会按照有关规定,将各市募捐款数额的5%返回各市办事处和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用于基金的宣传、管理和行政开支。

第十四条 肝病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改变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用途。肝病医疗救助基金年度剩余部分将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四章 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申请及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申请人申请肝病医疗救助金,需向所在地肝病医疗救助办事处提出申请,经审核后上报省管委会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复审后上报省红十字基金会批准并拨付救助金。

申请者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申请表; (二)申请人和委托人身份证,并留存复印件; (三)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 (四)申请人捐款票据和定点医院体检表; (五)其他需补充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在实行救助后由受理机构留存。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红十字基金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人员名单

2、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人员及电话

3、肝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办事处联系人及电话

4、肝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联系人及电话

5、肝病医疗救助基金专用账户

6、肝病医疗救助基金捐款登记表

7、肝病医疗救助基金救助登记表

8、肝病医疗救助体检表

9、肝病医疗救助申请表

10、被救助人提供相关资料说明

第五篇: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实施办法试行通知

附件:

河南XXXXXXXXXX公司

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互助友爱精神,帮助因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构建和谐公司新局面,参照兄弟单位的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是对当前医疗保险制定的补充措施,其目的旨在给予因患重大疾病而陷入困难的职工一定的帮助;

2、救助资金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公司行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措。

二、救助资金的建立

1、公司所有在职员工每人每年缴纳100元。(每年的元月份自愿缴纳);

2、公司设立“公司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账户”,公司行政补贴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由公司财务部设专人负责救助资金管理工作;

3、职工个人缴纳的救助资金不因工作调动退转;新参加工作人员(含新调入),从到公司报到工作之日起缴纳救助金;

4、救助资金按照“扶危济困、只缴不退、定额启动、适当救助”

的原则办理;

5、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管理和使用救助资金;

6、救助金达到30万元,且连续两年来未实施救助,以往已缴纳过救助金的职工个人暂不缴纳救助金,新参加工作(含新调入)的人员,从到公司报到工作之日起缴纳救助金,一旦使用救助金后,职工个人在下一规定时间内继续缴纳救助金,以此类推。

三、救助对象

1、公司所有在职员工。职工因患重大疾病在参保的定点医院,当年的医疗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大病等医疗补助之后,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超过一万元以上,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可申请获得适当医疗救助;

2、未缴纳救助资金的,不享受适当医疗救助。

四、救助范围

1、恶性肿瘤;

2、严重心脏疾病实施支架治疗或搭桥手术;

3、急性心脑血管病伴重度昏迷或遗留两肢体以上,肌力二级以下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5、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6、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7、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8、危重病人抢救(不含交通、工伤、医疗等事故抢救)。

五、不属于救助范围

1、不按规定缴纳医疗救助金的职工;

2、不能提供有效票据或有效原始证照的;

3、跨累积的医疗费用;

4、交通肇事、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违法违纪引发的致伤产生的医疗费用;

5、工伤、医疗事故的抢救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六、救助标准

1、职工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住院期间,起付标准以上至大额医疗费补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内,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

(1)、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和乙类药品,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

(2)、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等范围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

2、个人负担部分包括:(1)个人自费部分;(2)起付金;(3)、部分自费项目(乙类药品、乙类检查项目);(4)、个人负担比例(在职15%);

3、全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1万元以内全部由个人负担,救助款实行分段按比例的方法计算。救助部分为部分自费项目,个人负担比例之和;个人负担在1—2万元以内(含2万元)救助50%;2—4万元以内的(含4万元),救助60%;4—6万元以内的(含6万元),

救助70%。年救助标准最高不超过3万元。如遇特殊情况请救助管理小组研究可适当提高救助限额;

4、救助资金的支出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对不足部分,按同比例降低救助标准,不准将救助事项转下;

5、救助金的结算金实行动态管理,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达到救助起点的可以随时申报,随时救助;

6、凡符合重大疾病救助标准的职工,每年只能享受一次救助。

七、救助程序

1、符合救助资金使用条件者,由本人写出申请,持医保定点医院出具的“社会医疗保险费报销计算表”、“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及出院证等资料,向公司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管理小组申请救助;

2、公司职工重大疾病救助管理小组办公室接到申请后,按以下程序开展工作:(1)对申请人的救助资格、条件、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审核;(2)、对申请人提供的全部材料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3)张榜公示,经监督无疑问后,召开公司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管理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决定救助事宜;

3、公司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管理小组每年都要向职工公布救助职工名单、救助金额、救助资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让每个缴纳救助资金的职工了解救助使用情况,确保救助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到位。

八、附则

本办法自2013年元月起实施。

上一篇:护士聘期考核总结下一篇:好人好事自我介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