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2023-01-26

第一篇:内科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心内科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学医的都知道,心血管疾病往往起病急、变化快、后果重,甚至在短时间导致病人死亡,所以心内科是临床各科中风险和压力尤为大的科室之一。而毫无疑问,作为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当家人,沈国强主任数十年来更是付出了很多,在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始终坚守着医者仁心,传承着医者仁术,追求着内心不变的医者理想。

爱,坚守医者仁心

“忙”,熟悉沈国强的人对他的工作现状都十分了解,用他爱人说的一句话:“一年之中难得能在家安稳过个双休日”。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比较复杂困难,而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仅是一个基层医院,心血管病区总共39张床位,而住院病人却长期保持在50人以上,而且许多是重症患者。为什么一个基层医院会吸引这么多的患者,为什么沈主任会那么忙?

蜀山镇有一位患者张大爷,今年68岁,如今生活得很快乐,很健康,可是谁也想不到他曾经在鬼门关徘徊过; 前几年有一个晚上8点多,因突发心绞痛被家人送到医院,当沈国强从家中赶到医院时,人已经昏迷,诊断为前胸壁广泛性心肌梗死。沈主任立刻参与指导抢救,不料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情况紧急,需立即心肺复苏,沈国强不假思索,马上对患者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指挥同事予升压、强心等综合用药,5分钟过去了,没有反应,1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此时在一旁的众多患者家属都已经开始控制不住了,有哭有闹,但沈国强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沉着冷静地按压抢救着,终于,经过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以及相关紧急用药,患者的心跳开始有反应了,渐渐的,越来越规则,患者救过来了,刚才还紧张的病区里一片欢呼,家属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没有人注意到沈国强已是筋疲力尽,全身大汗淋漓了。当他看病人病情稳定和安顿好一切回家时,时针早已指向第二天的刻度了。

不久前入院的一位陆姓中风后遗症患者,也是个老病号,到南京上海等许多大医院都就诊过,这次又因出现严重的症状而入住宜兴二院治疗,沈主任通过检查发现该患者病情确实比较重,为防意外而建议其到外院治疗,然而其家属却对沈主任说:“我们商量了,一致决定不到外面去了,外面的大医院我们也去过不少了,我们发现无论是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还是治疗效果,你们这里都和外面大医院都一样,而且沈主任特别认真负责,病区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在您这里我们很放心很舒心,对您的为人、医术我们完全信得过,以后不管病情怎么发展,我们都相信您已尽力!”一番话,温暖着沈主任的心,沈主任说,医者仁心是架在医患之间的桥梁,只有大爱,才能顶住压力,承受委屈,化解矛盾,赢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

求精,传承医者仁术

心血管科对医生的业务水平的要求格外高,就拿比较常见的治疗心衰的强心药,多一分可能副作用过大而引起中毒,而少一分则又可能疗效不够而耽误治疗,稍一疏忽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和治疗成功率往往不高,但是在二院经沈国强同志抢救治疗的患者的成功率却非常高,经他抢救而从死门关上捡回一条命的患者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病区里挂得满满的各式各样的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业务精,是许多同事对沈国强工作水平和能力的评价,而他对自己说得更多的却是“要精益求精,要一丝不苟,要如履薄冰”。他常常告诫身边同事:做临床一定要认真细心,医生多一分责任心,多一些坚持和努力,病人就会多一分希望。去年夏天,一位40多岁的蔡姓患者因为胸闷气急而入院,床位医生检查了心电图,感觉病情不很重,就没有多留意。正好沈国强经过,他发现患者的气色精神不太正常,看了病历觉得和病情不符,便对患者重新进行细致体检,并且详细了解相关病史,他得知患者有痔疮病史,大便经常有血,沈国强引起了警惕,他摸了摸患者脉搏,发现几乎摸不到,“很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沈主任当机立断指挥抢救,果不其然,患者很快就从清醒陷入昏迷,升压、输血,一系列抢救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由于抢救及时,患者得到成功救治。

相对于工作上的“严”字当头,沈主任对同事却“柔”情似水,关心体贴。常常逢到节假日,他就安排自己值夜班。有同事诧异不解,他总是淡淡一笑,他的理由就是平时科室工作比较忙,其他同志也都很辛苦,人家难得休息,怎么好意思去叫人家来呢?不好意思让别人加班,而好意思让自己辛苦,这看起来多“傻”呀。 沈主任经常帮同事值班,在科室里人尽皆知,大家常常笑说,摊上了一个好心的“傻主任”,真是幸福。其实,大家心中也明白,除了爱护团队,他心中更多的是放不下病人,节假日,就算他不值班,也常常会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他说这样更安心。

第二篇:内科主任的事迹材料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做一名病人满意的好医生”,这是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奋斗的目标。15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勤勤恳恳,开展新技术20余项,开展的诊治项目及成果在全州处于领先地位,发表论文13篇,荣获*州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5项,先后荣获云南省职工服务标兵,*州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91年7月,*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优异表现,刻苦求知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信任和赞誉。1993年,医院领导把工作仅两年的他选送到湖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一年。在那里,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接触更多的疑难病人,主动向老师申请加班。当时湖南医科大正在开展代表心血管内科最先进的技术——心血管介入技术,医院规定进修医生不能进入导管室,为了解这项技术的实际操作及过程,他脏活累活抢着干:清洗器械、拖洗地板、运送病人、搬运设备药品……他的行动感动了老师,破例让他在导管室学习两个月,使他了解并掌握了心导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为后来在我州开展此项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时告诫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进修心内科后,他就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工作,由于心内科工作的特殊性,急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需要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迅速正确的判断,确定出严密的治疗方案并尽快实施。治疗过程中还要不断调整方案,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无法工作的。为此,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虚心向同行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全面掌握了科室所有设备的原理、使用及分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业务素质迅速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技术飞速发展,心血管内科要发展,必须跨上这个台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于是*主动向医院申请进修心血管介入技术。在半年的进修学习期间,他参加了心内科几乎所有的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在X线下操作,参加手术多,接触的射线量是其他人的几倍。那段时间里,早上起床,*发现枕巾上布满了脱落的头发,血小板最低时仅有正常的一半。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退缩,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坚定的理想与信念鼓舞着他。一天,一个70岁的老大爷因患冠心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被抬上手术台,生命垂危。*和老师迅速消毒穿戴完毕站到了手术台前,准备施行起搏器植入术。刚穿刺时患者就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职业的本能让他当机立断。老师做着胸外按压,他毫不犹豫地迅速脱下口罩为患者做人工呼吸。患者口腔的腥味使他一阵阵恶心,但他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挽救这个生命。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患者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了。良好的医德和追求上进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同事和老师,老师决定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使他在半年时间里掌握了介入技术。回到医院后,*与全科人员共同努力,顺利地开展了复杂起搏器的置入术,紧急床旁临时漂浮电极心脏起搏器等介入技术。去年,医院引进大型C型臂X光机,为了开展冠脉介入技术,他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由于有扎实的介入基本功,他很快掌握了该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回来后他随即在医院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使州医院心内科走在了全州的最前列。

精益求精,视质量为生命

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视临床效益和质量相结合,视质量为生命,以高度的责任心,把握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1997年,他担任科主任后对科室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了《新入病人讨论制度》、《接诊规程》、《医护目标管理制度》、《青年文明号激励约束机制》、《医护劳务分配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有据可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他还根据心内科年轻医生多,存在着工作经验不足,难以把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实际,从培养年轻医生高度的责任心,规范医疗行为,保质保量入手,要求大家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次,一个年仅38岁的教师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被送到心内科,病情极其严重,发生两次心跳骤停均被抢救过来,垂危的心脏随时可能再次停跳。这时,*召集了科里的3名年轻医生,每个人分工协作,守候了病人整整一夜,使患者度过了心肌梗塞最危险的第一个24小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的行动让年轻医生明白了,工作质量来源于一丝不苟,来源于辛勤的付出。

他和他的青年团队

心内科平均年龄30岁,1996年创建“青年文明号”后,他率领科室青年团员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详细制定了“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卡和优质服务公约,公开监督电话,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室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听取广大病人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推行承诺服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感人事迹不断涌现:农垦分局离休干部朱义文,因肺心病住在心内科,刚来时全心衰竭,口唇青紫、全身浮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生命垂危。*领着科里的医护人员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制订周密治疗方案。通过积极治疗,一周后朱义文的病情明显好转,患者家属万分高兴。一天,患者家属将一枚金戒指悄悄塞进*的口袋里,转身就走。经反复推让,患者家属坚决要求*收下,没办法,他只好暂时保管。待患者出院时,他还是将金戒指还给患者家属,患者家属激动地说:“你们这群年轻人,待病人比亲人还亲。”

通过全科齐心协力的努力,该科一年一个台阶,分别荣获县级、州级、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并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第三篇:优秀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事迹材料

悬壶济众生 热血铸医魂

—记荥阳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郑全理

可用之臣,江山相托;可信之人,家产相托,此皆不为重托,唯可信之医,方以命相托。

——题记

他是一名让病人可信、以命相托的医生,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爱岗敬业、医德高尚、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解除病人疾苦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他处处为病人着想、精心诊疗每一位病人、尽力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和好处……,他就是郑州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荥阳市首届道德模范、荥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内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郑全理。

第一章 无怨无悔的从医路

今年48岁的郑全理,自1982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的29年里,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

1999年,郑全理担任普通内科主任。上任之初,普通内科医生青黄不接,老医生退休了,年轻医生刚工作不久,没有工作经验。作为科室主任,他把建立一支团结拼搏、努力进取、业务一流的团队作为努力方向。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他自己以身作则,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回家,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到病人的床边。他对年轻医生严格要求,针对每一位年轻医生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不同的任务,通过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读书笔记、三级查房等形式加速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在他的带领下,普通内科的业务水平、工作质量日益提高,虽然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先后从普内科分出去各自独立发展,但普通内科并未因此影响自身的成长壮大,仍以超前的速度在发展。

医生这一职业是特殊职业,医生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面对的是病人的身体和生命,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比其他行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得更高。医生不仅要为病人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帮助病人解除心理上的负担。

郑全理坚持每天至少查房两次,除了了解病人病情、为病人做治疗外,还热情亲切地与病人交谈,病人看到他和蔼可亲的样子,都愿意把自己心中的苦恼说给他听,他总是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及时帮助病人化解心中的苦恼,使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郑全理不但对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关怀备至,而且在住院病人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对一些特殊病人亲自上门回访,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对他们作康复指导,赢得了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很多病人都愿意找他看病,有的外地病人出院后,身体不舒服时就打电话向他求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尽力为他们解除疾苦提供帮助。

凭着20年多年的行医经验,郑全理在为人民群众治疗疾病的同时,坚持向人民群众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他每月都要抽出时间参加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在病区、在社区、在企事业单位、在电视台……都留下他的身影、都有他的听众,尽管从备课到讲课付出很多心血、从医院到讲堂走过很多路程,终日劳累、很辛苦,但他无怨无悔。

第二章 乐于奉献的好医生

郑全理热爱本职工作,把做好本职工作视为最大的政治。他坚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节假日很少休息,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真可谓是“工作时间争着干,下班时间多奉献。”

作为科室主任、高年资医师,为了既不影响门诊工作,又能指导病区医师对住院病人的诊治,他经常是提前半个小时甚至是1小时到病区查看新入院病人、疑难复杂病人和危重病人,中午或下午在门诊下班后再去查看危重、疑难病人,指导年轻医师进行各项诊疗工作,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008年夏的一个下午下班后,郑全理按惯例到病区巡查病人,据当班医师讲,住在16床的62岁男性病人,因当天在农田劳动时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大汗等症状,以“中暑”住院治疗,虽经补液、吸氧、平喘等治疗近两小时,病情不见好转并且逐渐出现意识障碍,病人家属万分焦急。

郑全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得知,病人当天在农田喷洒农药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况且病人呈浅昏迷状态,全身大汗淋漓、瞳孔缩小、两肺布满湿性罗音,监护仪显示其血氧饱和度下降,他凭经验判定:病人可能是吸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他立即下达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抽血查胆碱酯酶活力”并亲自守护在病人身边,严密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变化。20分钟后,医院检验科报告该病人“胆碱酯酶活力为0”,验证了他作出的该病人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判断。后经调整阿托品用量并加用氯磷定、醒脑剂……一个小时后,病人全身大汗消退、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肺部罗音消失、意识逐渐恢复,他才离开病区。

郑全理日均接诊门诊病人50余人次。他对每一位就诊病人都热情接待,对每一位病人的提问都耐心给予解答;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等慢性病病人总是给予必要的康复指导并定期随访、指导治疗。对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的病人,他都会主动联系有关医技人员到门诊室为病人做检查、或亲自陪送病人到相关科室做检查,切实保障病人安全。

2010年夏天一个闷热的中午,下班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分钟,郑全理洗完手,正准备离开诊室的时候,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大爷弓着腰、双手捧腹来到他诊室门口,只见硕大的汗珠从老大爷痛苦的脸庞上一滴滴滚落下来,多年的职业经验让郑全理意识到老大爷的病情不轻,他急忙把老大爷搀扶到诊室内的检查床上,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老人头天晚上与儿子生气后大量饮酒,从半夜开始腹痛,而且疼痛越来越重,这才来医院就诊。

经过认真的体格检查,郑全理判断老大爷可能是患了“急性胰腺炎”!他当机立断,让老大爷检查血常规、淀粉酶、腹部CT,可是老大爷没人陪伴,身上只有一沓皱巴巴的零钱票子,一毛的、五毛的、一块的……数来数去只有十几块钱。郑全理二话没说,他让老人把钱收好,自己在老大爷的几张检查单上一一签名担保。这时侯,老人已经痛得走都走不成了,门诊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已经下班,郑全理搀扶着老人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挪向化验室,再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挪到CT室……

午后一点钟,老人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检查结果支持郑全理作出的“急性胰腺炎”诊断。郑全理立即联系病房,安排老人住院治疗并为老人再次签字担保。为了减少老人的担心,他一方面告诉老人“病情没什么,住院治疗一两天就会好”,另一方面,急急忙忙地找人联系老人的家属,并告知老人病情的严重性……下午两点半钟,老人的腹痛减轻,闻讯赶到医院的老人之子拉着郑全理的手,哭着对郑全理说:“谢谢您,郑大夫,谢谢您!今天要不是遇上你这么负责任的医生,我父亲的命恐怕就没有了,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针对接诊的病人中农村病人多、早晨空腹来院接受检查的病人多、希望当日做完检查回家的病人多的特点,不论早上或下午,郑全理在门诊室上班的时间总是提前15到20分钟,为的是让他接诊的病人早一点得到检查、早一点吃上饭;在门诊室下班的时间总是推迟10-30分钟,为的是让他接诊的每一位病人得到规范诊治、系统医嘱、当日能回家、节约一点饭钱、省一点住宿费。为方便病人咨询、方便慢性病病人接受他的康复指导,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他接诊的患者,使病人随时能与他联系,能根据病情变化在调整用药等方面及时得到他的指导。他还针对糖尿病、慢性肾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特意制订健康教育处方,每月两次在病区、到农村、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为提高居民健康保护意识和预防疾病能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有个举世闻名的誓言:“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生行医,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要诊治的病人是谁,对他们我将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郑全理对这个誓言熟稔、信奉。

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严寒酷暑,一个个急促的电话,让他一次次披星戴月赶往医院的病房;一个个会诊通知,让他一次次奔走在危重病人会诊的途中。多少个仲秋节、多少个除夕夜,千家万户团圆时,他在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忙碌;多少次父母的守望、多少次孩子的期盼,都被他遗弃在抢救患者的紧张中。

参加工作近30年,他没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假。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除夕夜,一个对郑全理来说是难得的休息好机会、难得的全家团圆好时候,因为那个除夕夜下大雪,不论是闹市区还是乡村里,都比往年的除夕夜多了些寂静。可就是在这个除夕夜的10点多钟,郑全理所在科室值班人员给他打电话说,崔庙南部山区一位42岁的女性胃癌病人,因肿瘤全身转移,对生活失去信心,20分钟前服农药自杀未遂,现生命垂危,需要他立即赶到现场急救那位病人。他放下电话,立即向大门口奔去……因为路上的积雪太深,到病人家去的路又窄、坡又陡,救护车很难到达病人家门口,只有停靠在距离病人家约一公里的公路边上,他和急诊科的两位同志抬着担架和急救设施、药品,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病人家中走去,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到达病人家时,病人已经没有了意识,每分钟心率只有40多次,呼吸微弱,血压测不到,他们给病人面罩吸氧并做了其他院前急救之后,抬着病人向救护车停靠的地方赶去,尽管只有一公里路程,可郑全理他们在没膝深的积雪中,一边救护病人,一边抬着担架快速地往前走,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到救护车跟前的,后来听病人家属说“他们好像在雪上飞一样,家属们怎么追都追不上他们……”。就这样,他们一个个累得全身大汗,把奄奄一息的病人送上救护车,又把病人护送到医院病房,立即用上监护仪、进行洗胃、输液救治……大年初一天亮的时候,病人睁开了双眼,看到一直守在她身边、双眼布满血丝的郑全理医师,她哭了,她是被郑全理医师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不顾雪大路远、和他同事们一夜没有合眼、为挽救自己的生命、给自己生活勇气和信心的行为感动哭了人!她的哭声让她的家属朋友、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无论是2003年的“SARS”还是2009年的“甲流”、2010年的“手足口病”防治,作为荥阳市卫生局和荥阳市人民医院专家组成员,郑全理在搞好日常医疗、科室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随时听到召唤,随时应诊、会诊、出诊,从不退缩。

2003年夏天,由于荥阳市“SARS”防治工作需要,郑全理所在科室两名医师被抽出专职从事“SARS”防治,当时病区收治从乡(镇)卫生院转来的发热病人又特别多,郑全理既要和科室其他医师一样排值夜班,又要日夜穿梭于各个病房诊查每个发热病人,以避免疑似“SARS”病人在普内病区收住。有一次,在病区忙了一天的郑全理,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回家休息,当他正要步入家门时,他接到医院让他赶快到贾峪卫生院会诊一例“SARS”疑似病人的通知,他二话没说就返回医院,穿上防护服,立即乘车向贾峪卫生院奔去……

郑全理到贾峪卫生院后得知,他要回诊的病人是从北京疫区返乡的大学生,发热已经两天、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粗、白细胞正常,经过认真检查、专家组讨论、确定其为“SARS”疑似病人,决定把该病人接回市人民医院隔离治疗。该病人的母亲听说要把她女儿隔离治疗,坚决不同意。郑全理他们耐心向该病人的母亲讲:让病人隔离治疗是为了防止传染他人,如果把病人安排在普通病房,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讲,足足说讲了两个小时,才说服了该病人的母亲。炎炎盛夏,一身疲惫的郑全理饿着肚子、穿着厚厚的隔离防护服,热得他全身大汗淋漓但又无法喝水,他几次感到心慌、头晕、恶心……类似这样的出诊、会诊在“SARS”防治的非常时期每周都有,他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被荥阳市卫生局党委评为非典防治工作优秀共产党员。

第三章 德技双馨的带头人

郑全理坚持认真钻研业务,及时了解他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努力把适宜先进技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近十年来,他和他所带领的科室在我市率先开展或推广新技术50余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期脑梗塞、心包穿刺抽液并局部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低分子肝素在心脑血管病中应用、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的开展与推广,推动了我市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无数重危患者转危为安。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肝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诊疗指南的推广与普及,使我市多数内科医师和广大患者从中受益。他根据市人民医院农村病人多、中毒病人多的特点,探索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反复洗胃加血液灌流的新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重度有机磷中毒、百草枯中毒治愈率。

经他亲自抢救或指导救治,数不清的大面积肺栓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重型肝炎、席汉氏综合征并腺垂体危象、顽固性心衰患者获得了成功治愈;他使无数个辗转多家医院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人得到确诊:长期误诊为慢性结肠炎的马××被他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长期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的刘××被他确诊为席汉氏综合征、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孙××被他确诊为高颈段脊髓炎……这些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长期误诊患者的确诊、疑难病人诊治思路的理清,无不印证着郑全理同志对病人的负责、对工作的严谨、细致、认真,无不印证着他医疗技术的精湛。他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近十年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醋氨已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等6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他参加编写的《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等专著两部。2001年12月,他荣获荥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006年以来,他担任中华医学会郑州市消化内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内科等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为这些学科专业学术在荥阳市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有人说,一个人把简单的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郑全理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诠释他入党时的誓言,以满腔的热情、坚韧的精神、勤奋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慕名而来的老大爷、老奶奶拉着他的手连声感谢,当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当一位位咨询者满意而去……他感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价值,他感到了自己所有的汗水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真诚对待病人,爱心奉献社会,在成为荥阳市首届道德模范之后,郑全理仍在继续努力!

第四篇:内科护士长个人事迹材料

一个护理管理工作者的高尚情怀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她1993年毕业于**卫校,2006年毕业于**大学成教学院护理系,1993年进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先后在本院内科,精神科工作。

在内科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以来,*护士长和所有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在每次排班前,她都会询问护士姐妹家庭和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情况合理排班,保证了科室护理工作正常高效的运转。她坚持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到岗,面带微笑的到每间病房做护理查房,真诚的问候每一位住院患者,提醒患者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准备。她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为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对于危重病人,她带领管床护士一同进行查房工作。针对病人病情,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出现的护理问题积极改进、解决,并如实做好记录。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差错和缺陷,她都及时纠正,尽量将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几年来,她深深的体会到,一个科室想求得发展就一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势在必行。

医院内科是个大科室,收治的病人大多都是慢性老年病,病重多且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护士要有良好的业务技术。她经常提醒大家作为一名护士,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为了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护理队伍,她根据本科疾病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室人员培训计划。针对有专长的护理人员进行定员培养,在科室形成了良好了的学习氛围,在院里多次考核和护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遇到难度大的护理问题时,因为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她专门请到相关的护理经验丰富的老师到科室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指导。

在开展精细化服务以来,*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特点,制定出了一系列精细化服务举措,她经常教育我们不仅要把基础护理做到位,还要注重专科护理服务,要把护理工作做到人性化、整体化、科学化。

*护士长不仅在护理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还切实深入基层,尽最大努力服务于患者。有一位特殊的病人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位患有胰腺癌的周婆婆,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周婆婆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因为腹部经常疼痛难忍,又缺乏家人的关心及支持,她突然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在病房没人的短暂时间,周婆婆用尽全身的力气走下床,举起床旁的板凳朝着窗户一阵猛砸。*护士长听到声音第一时间冲到到病房,阻止了周婆婆爬窗的消极行为。面对周婆婆激动的情绪,护士长竭尽全力安抚,利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为周婆婆做心理疏导,并积极与家属沟通,听到护士长亲切关怀的言语,周婆婆的心中感到无限的温暖,对生活又重拾了信心。在后来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长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周婆婆,和她交心谈心,亲自为她做生活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反应周婆婆的病情及心理变化,便于医护人员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随着病情的发展,奇迹并没有发生,但是周婆婆在她人生的最后阶段并没有放弃生命。过后,周婆婆的孙女特地给护士长发来短信,说“奶奶生前知道谁对她好,谢谢护士长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第五篇: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优秀党员个人先进事迹

杏林风范写忠诚

——记泰兴市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杨余禄

有一个信念让他选择坚定;有一份操守让他选择奉献;

有一股力量让他五十年如一日忠情杏林……

他,就是泰兴市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杨余禄。

现年68岁的杨余禄1955年从南通医士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泰兴市曲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56年

8月调至泰兴市人民医院后,历任内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直担任医院的大内科主任,这一干,就是50多年。

五十多年风雨兼程,五十多年痴心不改。杨余禄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爱心,日复一日,默默奉献在医疗第一线,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2001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泰兴市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大楼内,杨余禄正带领医护人士逐一查房。

这时,一名来自横垛镇的名叫刁国志的老人,拎着一篮子鸡蛋和他的孙子走了进来。他趋前几步,紧紧拉着杨余禄的手,动情地说:“杨主任,是您用自己的鲜血救了我孙子的命,现在我孙子的病好了,我没有什么送给你,这点鸡蛋表表我们全家人的谢意!”

杨余禄握着老人的手微笑着说:“老人家,只要这个孩子能好,我输点血算不了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鸡蛋我不能收,您还是拿回去给孩子补补身子吧!”听了这话,刁国志老人翕动着嘴唇,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刁老汉忘不了,2000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他抱着正在玩耍时不慎被摩托车撞断肋骨,造成肝脏破裂的5岁孙子,急火火赶到泰兴市人民医院。正准备下班回家的杨余禄接过裹着的孩子,打开一看,只见孩子昏迷不醒。刁老汉哭着说:“医生,孩子还有救吗?”杨余禄摸摸孩子的小手:“还有得救,赶快动手术!”立即全身心投入抢救。手术中,恰巧那几天血库血源紧张。杨余禄毅然捋起右臂,毫不犹豫地两次献血500毫升,终于把小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此后20多天里,杨余禄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陪同小孩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直至康复出院。

50多年来,杨余禄始终抱定行医为民的宗旨: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用他的话说,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把疑难杂症诊断出来。

事实也是这样。

两年前,家住过船镇的孕妇李某产后两小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其死亡率高达70—80,这在大医院救活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险情就是命令。尽管此时已是凌晨2点30分,忙了一整天的杨余禄被电话惊醒后,匆忙从床上爬起,火速赶到医院。低低的哭泣声在静谧的医院走廊里显得格外凄楚,揪人心肺。那是孕妇家人对处在危急之中亲人的担忧,那是对美好生命的强烈呼唤!哭声也深深震憾着杨余禄的心:一股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奔涌,驱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与死神搏斗、跟时间赛跑的接力赛。经会诊并征得其家人同意,杨余禄果断决策施行全子宫切除术。

负责主刀抢救的杨余禄忙而不乱,泰兴市血库的血不够用,就向临近姜堰市血库紧急求援。产妇子宫被切除,仍出血不止。腹腔也有弥漫性渗血,血就像拧开龙头的自来水在流淌着,产妇生命危在旦夕。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一直忍受着饥饿和疲劳,有的人挺不住了,担心再抢救也是白费。杨余禄语调沉静:“请大家记住,我们是医生!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轻易说放弃!”并立即决定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手术,控制大出血。能用的药都用了,能上的措施都上了,出血仍难以控制,没有别的办法了,杨余禄就用纱布堵塞按压……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度过,整个抢救过程历时十四个小时,输血7000毫升。奇迹终于出现了,凶险的死神在无畏的白衣战士面前终于败退了。

痊愈出院时,患者家人感激万分,到处打听是谁牵头组织了这场生死攸关的大抢救?是谁帮助这个孕妇度过了感染关和并发症关?!杨余禄没有声张,悄悄离开了现场。

像这样的抢救活动,在杨余禄的行医生涯中几乎习以为常。而在面对患者发自肺腑的感谢时,杨余禄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救死扶伤重德,治学研术重勤。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数十年来,杨余禄十分注重自身业务学习。多少个夜晚,他在灯下认真阅读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学术文献,并结合自身实践,拿下了300多万字的笔记,先后发表了近百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学术成就多次得到国家和省专业权威人士的充分肯定。

荣誉是一种鞭策,更意味着责任。

杨余禄深知,作为医生,他是一名医疗参与者;作为大内科主任,他又是一名管理决策者。随着岗位的变动,角色的转换,杨余禄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标准更高了。50多年来,他没有接受一个患者及家属的红包,也没有拿过医药代表的一分钱回扣。亲朋好友找上门,他一推了之:我不管药;同学同事来拜访,他个人热情接待,谈起推销药品,他一概回答:请按正常渠道办事。然而对于培养年轻的同志,他

总是热情帮助,不厌其烦。50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担负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此,他总是认真备课,做好教案,一丝不苟,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50多人先后走上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

国家推行等级医院评审以来,杨余禄积极投身其中,除积极进言、献策外,从不计时间,不分严寒酷暑,认真组织医护人员举行业务讲座和

“三基”理论培训,在省专家评审组举行的内科理论与实践考评中,为市人民医院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医院获得首批二级甲等医院称号做出了贡献。为此,他也获得了“等级医院”有突出贡献的特别奖。

担任泰兴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主任以来,杨余禄为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秉公执法,为维护社会稳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十多年来,凡经他处理的医疗纠纷,无一例重新鉴定。

2001年10月份退休后,杨余禄发挥余热,欣然接受了医院的返聘,担任医院医疗质量督导组专家成员,协助医院抓医疗质量管理和考核,抓三基理论和技能培训。在工作中,他一如既往,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医院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不仅是杨余禄的座右铭,也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贯原则。多年来,杨余禄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名党员和知识分子对党的医疗事业的忠诚、淡泊与奉献。

上一篇: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下一篇:农民致富的途径和方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