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2022-07-02

第一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转变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唯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唯一的目的,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关键词] 观念 教法 学法 评价 研究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在探索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老师们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积累不少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困惑。针对这一客观现实,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此次课改和以往的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教科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要敢于放下架子,关注自己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讲,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经典的导读语引导学生入境,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主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学并快乐着。

教师有了新理念,自觉地转变了角色,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才能创造新教法,用好新教材,教师已不再是教科书的盲目执教者,而是要自觉地完成从被动地教教材到主动地灵活地用教材的转变。在理解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以自己先进的理念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使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试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把枯燥死板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为生动、活动、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二、转变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当前,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唯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同时,课堂轴心也由讲向导进行转变,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任务更重了,不是解放了,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握和驾驭课堂,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要对知识有整体地把握和调控的能力,对学生有引导和激活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一个教师终身的课业,要常修常练,不断更新,方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三、加强学法指导、改变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在课堂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任务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要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此外,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僵硬的定势,急功近利,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也便成了考试的机器,对学生来说要培养创造性能力几乎不可能。在新的课改中,我们不妨尝试引入些新的评价方法,学生可将平时的个人代表作品、活动课表现、课堂发言(次数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作详细记录,而后学生先自评,小组再互评,并如实地将结果填入记录卡,这些都可以算作平时分记入学期总分,学期结束时老师可根据记录卡结合考试的成绩作客观的总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既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自主学习的经历中生成。

四、教师应当是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虽然有了《课程标准》、有了新教材,但教师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的工作者,而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发现者、开拓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反思的意识应该自觉,应该特别强。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每次我的有所悟,每次我的眼前一亮,都是在自我反思中开始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扩展视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捕捉丰富的、鲜活的、有创意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升华思想,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同时,也要做开拓者,教师不能被动地去工作,要积极地、主动地、开拓性地去工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新理念,捕捉新信息,在众多的新信息中进行提取筛选,这样的教师创造的经验才有“生命力”。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走进新角色,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从容,为学生的明天铺路架桥;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愉悦学习、求知、快乐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出版社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部周济部长关于实施“质量工程”《若干意见》的讲话

第二篇:信用社深化改革要牢固树立九个观念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信用社深化改革要牢固树立九个观念

始于2003年6月,以减轻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并在此基础上明晰产权为主要目的的农信社改革,在近3年来的时间内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长期困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影响了其支农服务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作为继续深化改革的主体和对象的农信社,必须牢固树立九个观念。

一、树立发展观念

从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来看,影响改革进程的主要难题在于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而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大障碍,甚至直接威胁到农村信用社生存,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革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因此,牢固树立发展第一的理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提示我们一种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坚持发展至上,一切管理行为必须服从于发展需要。

二、树立崛起观念

(一)思崛起,要善于抢抓机遇。农信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各界对农信社给予了高度关注。农信社要在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政策为契机,做大负债业务;全面拓宽创收渠道,做强中间业务;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做活资产业务;积极开拓城区市场,做优城区业务;切实加快联网速度,抓好网络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实力。

(二)思崛起,要善于应对挑战。虽然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均面临着扭亏增盈的任务压力,面临金融同业日新月异的竞争压力,面临广大职工群众要求改善生存环境的需求压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但也正好到了最有爆发力的时候。应对挑战,就是要认清形势,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

(三)崛起是一个奋斗目标,也是一个奋斗过程。农村信用社应该明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所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三个定位”:一是定位“农民自己的银行”。以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己任,在加大信用村镇创建力度,强化发放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注重从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出发,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开拓经营思路、改善信贷服务、强化信贷营销,将信贷资金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倾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支农工作水平。二是定位“社区市民的银行”。根据服务对象多为市区居民的新情况,适时采取巩固农村、发展城郊、渗透城区的战略,以市区为中心、农村和郊区为两头,实施“抓中间带两头”,坚持“以城兴农、以城养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信贷创新之路。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纽带”的工作思路,细分市区客户市场,确定战略客户、合作伙伴、一般客户和潜在客户,重点抓好客户的营销工作。坚持以服务创品牌,以服务树形象,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针对不同市民不同的金融需求,为市民提供信贷超市和信贷套餐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求。三是定位“民营企业的银行”。针对私营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企业”、“拳头产品”的实际,在有效满足“三农”发展资金的基础上,要以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突破口,培植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应明确将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信用程度优的私营企业作为信贷倾斜的主角,支持其从“小而全、小而粗、小而散”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促使其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争品牌、创效益,推动其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三、树立持续观念

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又快又好地发展。忽冷忽热、剧烈震荡的发展不可持续。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营方式粗放,业务增长都是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实现;管理方式粗放,在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方式、科技手段方面与商业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增长方式粗放,利润增长过多依赖新投放贷款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比率低。因此,农信社当务之急是要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有机结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二者不可偏废。

四、树立创新观念

(一)机制创新。一是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并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在清产核资基础上明晰现有产权,通过规范增资扩股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社员)、理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监督制衡关系。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股东和社员的特点分类提出股东和社员代表产生办法,让重要的企业法人成为社员代表,职工股东可依靠工会机制产生代表,对于占比为绝大多数的农民社员,可通过基层组织或建立乡村信用协会等方式确定代表,从而组成作为农村信用社权力机构的社员代表大会。同时根据股权大小吸收一定比例法人股东加入理事会。二是落实责任机制。要通过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将每个机构承担的职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建立起一种长期性、动态性调整和优化的机制,使每个员工该做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怎样干得最好,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对边缘业务岗位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使职责形成合力,避免出现责任重复和责任真空,杜绝管理上的“灰色区域”。三是完善内控机制。注重借鉴现代股份制银行的科学管理理念、管理规则,积极推进管理创新,着力建立一种与现代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接轨而又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的风险内控体系,包括内控制度体系、内控组织责任体系、内控监督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机制。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建立起量化的业绩考核标准,形成“当期绩效决定薪酬、长期绩效决定升迁”的激励机制,并综合运用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激励杠杆,包括绩效工资、奖金、晋级、提职、荣誉、表扬、鼓励、休假、外出考察、培训机会、参与决策、选配助手、改善工作条件等,重奖贡献突出员工,同时运用有效的约束机制,惩罚不作为者,使激励机制产生明显的正向反应,使员工按照企业价值取向积极作为。五是强化监督机制。管理监督不到位特别是对高管人员监督乏力,最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影响执行力。要致力于建立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的内控制度、行业管理、党的纪律、外部监管等。

(二)管理创新。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和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要求,积极创新运作,成立三个专职委员会:一是提名和薪酬委员会,负责拟定理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的选任程序和标准,初步审核其任职资格和条件,拟定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的薪酬方案并监督实施。主任委员由具备金融、法律专业素质,能为信用社发展出谋划策,履行应有职责的独立理事担任,以切实发挥独立理事的独立性。二是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对高级管理层在信贷、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对联社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负责制订关联交易的有关制度,并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批。主任委员由专职理事担任,直接对理事会负责,确保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的职责履行到位。三是审计委员会,负责拟定监事会审计项目方案,审议监督联社重大规章制度的制定,审议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成果,稽核监督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职责履行情况,审议稽核理事会重大决策。审计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通过选举由非职工担任,确保审计工作独立性和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观念创新。思想有多远,行动就会有多远。要紧跟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经营思路,与时俱进。

五、树立协调观念

认真把握好八个重大关系:一是自上而下的行业管理、风险控制与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股东监督的关系。既要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提高宏观管理的效率,又要充分尊重法人单位的自主权。二是坚持为农方向、社区定位与多领域伸展、全方位开拓的关系。既要坚持战略定位,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同时又不放弃其它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机会。三是依靠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与有效避免不当干预的关系。要积极发展政府支持、重视,而又有效益、风险小的信贷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又要坚持商业化经营、企业化自主运作,有效地抵制不当干预。四是鼓励创新、大胆开拓与努力规避风险的关系。五是化解历史包袱、清收不良贷款与努力加快发展、优化增量的关系。始终坚持通过有效发展来解决历史难题。六是大胆地推进改革、加强管理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既要脱胎换骨地改造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又要确保经营稳定、业务发展,实现平稳过渡。七是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与遵循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规律的关系。通过党对干部的定期培养和监督,通过了解民意、考核政绩的严格程序,为社员代表大会、股东(理事)会议作出合理用人决策提供建议,而不是取代依法程序。八是实现政策目标和重视社会效益与追求自身盈利性目标的关系。坚持商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一致。

六、树立人本观念

(一)提高全员素质。通过制定教育培训制度,实施全员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围绕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培训、各类专业培训、各类岗位从业资格培训以及新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系统培训,形成自学与培训、基础培训与案例教育、内部管理人员讲课与外部专家学者讲座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体系,使每个员工都能循序渐进地接受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梯次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可依托银监部门或省联社或大专院校,借鉴国际上大中型企业组建商学院的成功理念,专门设立全国性或省辖农村信用社商学院,以规范行业内部员工培训的内容、师资、教材、案例和培训管理等,使培训途径和方式方法更加有效,建立起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创新性团队的内在机制。

(二)加强干部管理。在干部管理使用上,要坚持靠得住、能干事、善共事这个根本标准,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干部培养、评价、考察、竞争激励机制,真正把靠得住、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员选拔、推荐到农村信用社的各级领导岗位,使其有干事创业的舞台;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类人才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形成一种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培养一大批在各个层级能够体会农村信用社战略思路,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勇气,能够身体力行地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弘扬农村信用社企业精神的干部。如全面进行干部考核考查,对县级联社高管人员进行了适度异地交流,规范进行离任审计,同时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聘产生高管人员。

(三)规范员工管理。着手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并与市场接轨、充满公平竞争的用工制度,形成充满竞争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员工等级制度,根据职位、贡献与责任,建立若干等级、若干档次,规范员工职业生涯和升迁通道;建立法人单位、班子和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使法人单位薪酬总收入与其当期业务发展、经营效益和风险状况挂钩,并制定合理的效益和风险调节办法,从而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形成竞争的动力与压力;建立员工流动机制,面向社会竞聘、招聘,引进高素质人才,推行员工制度改革,实行末位淘汰,以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员工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员工理解企业战略和管理决策,并身体力行,提高执行力。

七、树立和谐观念

(一)构建和谐法人治理结构。一是构建法人治理组织平台。第一,明确“三长”职责权限:理事长是农村信用社法人代表,行使重大事项的最高决策权;主任全面负责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使经营管理权;监事长全面监督理事会和主任室的职责履行情况,行使监督权。第二,经理层(主任、副主任)在理事会赋予的经营权限内,着重规范运行体系。理事会对经理层建立任期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在授权范围内,主任对分管主任、机关部门、基层网点进行转授权。第三,处理好监事会与理事会、经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二者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关系,“三长”须相互协作、协调一致,共同防范风险。第四,充分发挥理事与监事的作用,实现规范法人治理到边到位。发挥非员工理事、监事在业务拓展、行风监督和外部形象树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五,突出党委领导的核心力量。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将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法人治理的要求有机结合,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二是构建法人治理控制平台。在明确制衡机制的基础上,一切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建立“三长”联席会议制度,注重“三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以明确的职责和规范的机制形成“三长”之间“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目标。三是构建法人治理管理平台。强化民主管理,赋予社员代表对理事的提名权、议案的提议权、业务经营的监督权等。经常采取提(议)案的形式,征求对各项工作的意见,确保经营和管理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二)构建和谐敬业忠信企业文化。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党、工、青、妇等应有的作用,形成人人都来参与信用社管理,人人都来关心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并体现农信社特点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八、树立兴农观念

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做大做强小额农贷品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业化经营.三是是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业,促进打工经济发展。四是深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民风。五是发展代管农村资金业务,促进农村科学民主管理。六是创新支农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九、树立改革观念

(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改革股权设置。根据股本金来源和归属设置自然人股、法人股,以此分别设定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股权。二是改革股权比例。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而造成大股东控制,也有效避免因股权过于分散而削弱各方参与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三是改革股东构成。按照股权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加大法人股增扩力度,提高法人股比重,适当扩大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入股面和入股金额,确保股权相对集中。合理规范股权结构,重点吸收有一定政治素质、社会形象好、信誉佳、善经营管理的种养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股。四是改革股金处置。对原有股金不足起点金额的,采取退、补、增股三种形式,规范股金转让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努力达到转让者、经营者和接收者三方信息对称,并从严规范退股手续。

(二)推进人事管理改革。一是县(市)联社领导干部选拔要逐步向社会公开选聘。二是对中层干部建立选拔任用、业绩考核、违规处罚、末位淘汰等动态管理机制。把好“入口”,疏通“出口”。三是按照“精简、效能、安全”的原则,县(市)联社机关要整合定编,根据编制定岗位,依据岗位定职责。四是打破员工“铁身份”,逐步将职工“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三)推进工资分配改革。要探索建立新型的人事用工制度和体现激励功能的薪酬分配制度,加快“员工队伍优化、岗位竞争规范、劳动分配科学”的进程,要打破陈规,按照“员工有岗位之分,无身份之别”的工资分配指导思想,克服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推行结构工资制,拉开岗位工资系数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和岗位系数,并将个人收入与单位经营效益和工作业绩挂钩,按劳分配。逐级考核兑现,实行待遇能高能低。同时对效益工资按照“多贡献、多创利、多收入”原则,根据员工贡献大小考核发放工资,拉开社与社之间、社内员工之间、普通员工和干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工作开展。

(四)推进风险控制机制改革。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内控组织体系上重点建设好前台监督、内部控制、内部稽核的风险内部控制监督队伍,构筑前台监控、中台监督和后台评价的“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尽可能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依据国家有关金融法规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的约束下有序开展。三是重点围绕如何落实岗位责任和风险问责这个核心,建立透明的决策和管理程序。明确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谁的责任、谁来监督、出了问题谁负责”,确保制度落实过程中“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有人去究,奖罚同步”。加大内审工作的奖惩力度,重点考核所查问题的数量,按检查出的问题数量予以奖励,对应查出而未查出的问题的责任人予以处罚。

(五)推进网点布局和授权授信改革。按照“服务、安全、效能”的原则,在确保做好服务“三农”,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机构网点按集约化经营要求进行调整。一是对业务量达不到保本点,短期扭亏无望的基层社予以撤并;二是对部分信用社予以相应的调整和降格;三是对经济总量较大、发展较快、金融服务需求迫切的地区增设网点。根据基层社规模、效益、人员素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类分级核算,进行科学合理的授权授信。对基层社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将经营效益、不良资产盘活、存款增长、内控制度执行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指标进行量化,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第三篇: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学习柳清秀老师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心得体会

国培历史班

李成功

古语说的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的战,唯有正视之,才能攻克之。新课程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及早关注、了解,面对新课程,是很难适应的。

一、关注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历史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具体表现为:

1、在课程目标上,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2、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选择上,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3、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4、在课程实施中,要力争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

二、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历史教师要及时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所谓:授之于鱼,不与授之于渔。也就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变“教”为“导”,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如近段时间兴起的“发现法”教学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这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不断充实自己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必修模块”抑或“选修模块”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到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因此,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它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已、积累知识、拓展思维、迎接挑战。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

第一:拥有广博的知识。毋庸至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要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语云:只知经,则不足以通经也!正是此意。所以,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历史教学除了史学之外,还应了解其它诸多相关学科,尤其是地理和文学。有人说,地理学和文学是历史学的两史眼睛。以历史与文学为例,新课程明显突出了科技文化这一块的内容。要上好这一必修模块的内容,良好的文学功底必不可少,古人曾云: “文史相通”。如《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一些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了了解唐代开元、开宝之际的历史面貌,杜诗就不可不读。至于世界史,以法国为例,则有巴尔扎克的、大仲马、雨果、莫泊桑等的大量作品。它们反映了法王路易十

三、路易十四和英王查理一世的统治、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七月王朝、1848年欧洲革命直到普法战争等历史阶段的政治斗争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巴尔扎克;列宁曾赞扬普希金的《叶甫根尼•奥涅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可见,文史是相通。历史教师要做到博而专。

第二: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交互性、实用性强课件,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它具有: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分析、运用能力;增加容量、突出重点;及时反馈等优点。因此,历史教师学习和掌握一般的电脑操作技术、上网搜寻信息的技巧、制作课件本领无疑是十分迫切的。

简单而言,在新课程下,终身学习不再是一个口号,历史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实际上,很多历史教师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学习的途径有多条。可以参加进修班学习,可以参加培训会,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进行自学,还可以到其它学校听其他教师上课观摩学习等等。但是,最有效的学习,或说是高层次的学习,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因为在进行历史教育过程中,需要理论支撑,就要学习;需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就要学习;碰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学习,等等。可以说,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伴,在取得研究成功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发挥集体智慧

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可谓“面目全非”。任何个人的力量都很难完全正确把握新课程课堂教学。因此,进行合作,发挥历史组的团体力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历史组的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每个组员负责攻克一个模块,或一个专题,甚至多个组员负责一个专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及早准备。唯有如此,才能把新课程教好,很难想像一个人既要准备政治史,又要准备文化史,还要准备战争史,这样做,只会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共同积累、集体备课、细心留意、有意识的收集都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的话,深为历史教师的我们,也是要被历史所遗弃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必将给中学教学带来极大的震憾,必将引起教学思想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历史教师,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早日准备。相信是完全可以胜任新课程的。

第四篇:适应转变 更新观念

同志们、各位代表: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成功召开了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会议气氛团结、热烈,代表们围绕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家普遍感到:报告对公司过去24年的回顾客观、深刻,引人反思;对03年的成绩与不足评价中肯,实事求是;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深入、透彻,对04年的工作思路把握准确、高瞻远瞩,既催人振奋、增添信心,又让人倍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能不能全面完成04年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打好改制后的生存发展第一仗,成为了本次大会最热门的话题。总之,一天半的大会隆重而简朴,开出了新意,开出了新的精神面貌。我相信,有这么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我们就一定能够克难制胜,赢得04年的全面胜利。

由于时间关系,在总经理对04年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基础上,我对全体干部员工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适应转变,更新观念,全力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简要地谈几点意见。

一、适应集团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去年,集团进行了改制,实现了完全的公司制改造,并按《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历史性的,也是根本性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需要很好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新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则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市场经济、又是社会主义属性这个关系怎么处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处理其关系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既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一套办法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落实员工的参政议政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清醒认识,都要正确把握。

具体地讲,“新三会”的职能在《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中都有了准确的描述,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再说明,主要我想谈谈“老三会”在新企业中的定位问题。

(一)关于党组织。一是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总的原则要精干、高效、兼职化和扁平化,即集团公司级要设置党建、纪检、宣传、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品牌传播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部门,使党的专业机构与经营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子公司分公司级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支部,支部书记兼职化,既要努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不松懈,又要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将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二是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1)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内贯彻执行;(2)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调动企业党员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4)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管理进行监督。

(二)关于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团体,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保护,无论企业体制如何改变,都必须落实《工会法》中的有关规定,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保证人、财、物三落实,支持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三)关于员工代表大会。员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加强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也是员工参政、议政,落实员工民主权利,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组织保证。在公司制企业里,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企业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由股东会通过和决定,员工代表大会不再行使决策权。但是,两者并不是相对立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企业发展壮大,只是员工代表大会更侧重员工的权益,而股东会则侧重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已。同时,在中国办企业,我们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个方针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正如黄总对集团新班子的工作定位一样:“我们是在为全体员工打工”,为广大员工打工,就要依靠员工办企业,就必须让员工在企业里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个原则,无论企业怎么改都不能改变。因此,我认为员工代表大会在公司制企业里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 一是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二是职工利益的维护作用。三是完善管理作用。具体的,员工代表大会应具有三大职权:



1、讨论建议权。在公司制企业里,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企业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应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和决定。员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机构,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主要通过讨论和建议等形式进行参与。但员工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员工代表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和重大经营决策的方案,并组织员工代表认真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经营决策和重大规章制度更完善合理,更符合企业的实际。



2、审议决定权。股东大会是代表股东利益的,员工代表大会是代表企业员工利益的。在公司制企业里,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方案、员工奖惩办法、劳动保护、员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都应由员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决定,因为受代表利益的局限,股东大会往往不能正确决定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员工代表大会才能反映员工的意愿和要求,更能代表员工的合法权益。



3、评议推荐权。员工代表大会通过员工代表身份的董事和监事来反映员工代表大会和员工的意愿和建议,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对于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不称职的员工代表,员工代表大会有权取消其代表资格,并选举产生新的员工代表推荐给董事会和监事会。

根据员工代表大会与“新三会”各自的性质和职权,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坚持三条原则:

为了使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正确、科学,首先应当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组织员工代表讨论决策方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合理部分,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召开股东大会。

在员工利益问题上,应先召开员工代表大会,再召开董事会。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方案,应先交员工代表大会讨论,征求员工代表或员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并对方案修改完善后,再提交董事会通过。如遇到员工代表大会通不过的方案,公司董事会应慎重考虑员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不要强行通过。

此外,员工代表大会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和充实新的内容,处理好与“新三会”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适应集团管理创新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摈弃的关系。

昨天,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集团24年的创业历程,风风雨雨,几经沉浮,这其中既有许多宝贵经验,也有不少沉痛教训,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和吸取。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认为这24年中,尤其是近三年的经营实践中得出的并应继续的基本经验有:

1、经营理念。“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团结就有力量”、“资源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以及“以效益论英雄”等经营理念是XX人经营智慧的结晶,是集团成功的内在根据。

2、品牌培育。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打造出“XX”、“XX”等知名品牌,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地方经济发展宏观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有效整合,驾驭多种矛盾关系,敏锐抓住市场机会,使企业获得生存发展。

4、不良资产退出机制。内部资产的调整和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是集团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不良资产的清理,为保证企业肌体的健康和集团经济总体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5、文化力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孕育产生了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拼搏意识,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之魂。

这些基本经验是公司成功的基石,继承和发扬这些历久弥新的好经验好传统,有利于集团固本强基,有利于企业超越自我、后发先至。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警惕:旧的惯性思维、落后的思想观念,甚至封建的小农习气仍然存在于我们的队伍中,尤其是存在于我们的两级骨干队伍中,这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任其漫延下去,必将损害企业的机体,最终摧毁我们共同的事业。因此,我们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消除这种思想、观念、理念上的陋习。这个问题,我想谈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力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因素导致了许多杰出企业的成功。xx集团CEOxx曾在广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做强做大,而使企业强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种价值观正确、全体员工都认同的粘合剂,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文化,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文化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说明,资本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成为集团当前求生存谋发展的必修课。事实上,在集团成长的24年历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公司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文化氛围。其中正如前面所总结到的“拼搏意织、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持之以恒和发扬光大。但是,另外一些文化糟柏,如“照顾哲学”、“裙带关系”、“面子政策”、“依赖思想”、“投机之道”等至今仍有市场,这些小农习气、封建思想仍不同程度地污染着企业的精神家园,离散着企业的凝聚力,化解着企业的士气。这是十分可怕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那么如何创新企业文化,让其洗去糟柏、彰显时代气息和生命力呢?黄总为企业的文化定位做了很好的阐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企业的生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各级

[1][2]下一页

第五篇: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创工作新局面

我按照要求,集中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并认真学习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这次学习,对于自身的思想以及工作,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针对目前存在的:发展欲望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不注重学习研究,凭主观意志办事,作风漂浮,精神不振,干劲不足,缺乏责任心;大局意识不强,服务观念淡薄,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步查摆,发现有很多问题自己确实存在着。

在工作中,

1、遇到问题请教不多,没有做到虚心学习、不懂就问,缺乏创新精神

2、不能积极主动发挥自身才智,而是被动消极适应工作需要,忙碌于日常小事,工作标准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

3、平时学习业务的自觉性不高,对新事物学习不透,掌握的不够好;在思想上,

1、不够解放,虽然不断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但在平时工作中仍然束手束脚,

2、平时学习业务知识的自觉性不高,对新事物学习不够,有满足于一般的思想。

针对我的这些表现,首先,我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活动认真整改,党员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提炼、改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为党增辉,为民谋利、与时俱进的共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工作作为工作与学习的灵魂,不只停留在把工作做了,而要考虑把工作做好,进一步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

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责。全心全意地为外经贸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不畏惧困难,敢于承担高标准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以保证自己不断在工作中进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在实际工作中,增强爱岗敬业和优质服务意识,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全面掌握并学以致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自觉服务、主动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现时要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摒弃形式主义,将工作做踏实。

在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肩负的责任,克服一切缺点和不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主要精力转到为企业服务上来,树立大局观念,突出重点观念,自主工作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思想,变被动工作、应付工作为自主工作、主动工作,实现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上一篇:公务员培训班讲话下一篇:公务员案例及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