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

2022-09-05

第一篇: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

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出口成章,力求向生活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靠近,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语言的表达、词汇的选择、语法的组织、发声技巧的运用上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点石成金的境地,从而忘掉自己是在播音,而尽量以说话的方式出现在镜头和话筒前。

当主持人组织好精彩的稿件(无论是文字稿、还是腹稿),怎么说,如何让有声语言为稿件锦上添花,让有声语言表现得更有艺术魅力,就是每个主持人所必须认真对待、充分准备的问 题。广播电视的共同点就是受众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接受信息、了解世界,那么主持人是否说得清、说得美,受众是否听着好、看着乐,就是衡量广播电视节目成败的一个客观标准了。要做到这点,主持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修炼内功:

一、语音

不同的节目对语言的表现形态有不同的要求,主持人也由于年龄、性别、先天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音形态。有的浑厚,有的圆润,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低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求清晰明白,主持人在说话时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先天遗传的条件外,认真的学习、科学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主持人首先要掌握并注意播音发声的技巧,一方面要注意语音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又要讲究发音的流畅自然。其次要重视吐字归音的反复练习,要学会清晰地把每个字音发出来、送出去,而不要含混不清。同时要认真区别语音相近的词语,不能由于发音不准让受众产生歧义。许多主持人把“南方”说成“兰方”,把“牛羊”说成“留洋”,把“更正”说成“根正”„„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吐字的练习对于主持人尤为重要。主持人熟练掌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将这些正确的读音完整地发出,让正确的吐字发音方法成为一种自然,达到轻松自如、气畅声通的发音状态,这样就可以伶牙俐齿、声音圆润、悦耳动听了。

二、语调

在一连串节奏清晰的语流中,主持人要想掌握其中的奥秘,把话说得动听,说得诱人,说得让人流连忘返,就得熟练掌握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一)抑扬

主持语言要根据节目的内容、情感的变化、语境的转换,或高亢,或低沉,或平缓,或如急风暴雨、雷鸣电闪,撞击受众的感情,或如小桥流水、春光明媚,吹拂受众的心灵。总的说来语势或平,或扬,或抑,必须变化有节、错落有致。这里的变化一定要以情感和内容的变化为前提和依据,切不可无病呻吟,一味地低吟浅唱;也不可歇斯底里,放肆地“引吭高歌”;更不可一路平坦,波澜不兴。这些都将妨碍感情的表达。 (二)重音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词的轻重、快慢、强弱、高低都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要引起受众注意的词,主持人往往读音较重,声调较高,语速较慢,反之则轻、低、快地读过。这些被强调的词,我们称之为“重音”。在一句话中,重音是体现句子核心意思的词或词组,主持人能不能正确地表达重音,关系到能不能正确地表达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意思。 那么我们在具体主持节目的时候,如何判断一句话或一段话中哪个词或词组为重音呢?一般来说在语言中最能表达说话目的的词组为重音。比如说陈述事实、表达观点的主要词语,说明词语,修饰词语,表示判断的关键词语,主要的数量词,前后有呼应效果的词语。 (三)停顿

主持人在说话时,不可能一气呵成,无论是因为换气的需要,还是表达技巧的需要,都必然会出现停顿。一般说来,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之间是自然的停顿状态,主持人呼吸换气大都选这样的时候,但有时因为语义、情感的不同,而停顿可以有变化。 (四)节奏

从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看,语速快、信息量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说话速度是每分钟250个字,有的节目达到300字,比以前的每分钟180字无疑是加快了许多,但一味的快节奏并不是主持语言的法宝。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信息,主持人在说话时的节奏是有所变化的。

第二篇:浅议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

转载中国播音主持网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广博的学识、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口才。因为每档节目,主持人总是首先亮相,并且穿针引线、贯穿始终。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受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修养,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

一、语言能力是节目主持人主持创作的基本要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载体。因此,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与受众的沟通,影响着节目的进程、质量和品位,影响着传播效果。

当今一批现代艺术家和节目主持人,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像中央电视台赵忠祥的自然、亲切、庄重、平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方明的潇洒、自如、真挚、流畅的艺术风格,都赢得了海内外受众的普遍好评。还有一些主持人,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清丽委婉,有的含蓄深沉,有的泼辣俏皮,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节目主持人的知识结构都因所学专业与治学的范围不同而有所侧重;每一个节目主持人的性格、声音、语调也有所不同,或外露、或内向、或纤细甜美、或明亮醇厚,或偏快、或偏慢等。虽人有各异,但作为一名主持人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当然,语言艺术的创造并不是自己闭门造车,硬造出只有自己能懂的一套语言,而是运用普通的话语,经过千锤百炼,给语言注入新的生命,使其产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新光芒。

二、语言艺术修养是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本要求

主持语言作为语言艺术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性,节目主持人应熟练掌握这些规律和特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主持语言,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一)规范性——信息传播是否准确的关键

1.发音应准确、规范。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除了少数外语节目、少数民族节目以及极少数的地方语言节目以外,绝大多数是使用普通话来主持的。作为节目主持人,普通话发音准确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受众是从你的语言中接受信息的,信息的传递是否有误,与节目主持人能否读准确一个词的音节关系十分密切。

2.语言应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节目主持人语言强调的是自然的口语,但又必须注意超越生活口语。口语较之书面语显得散乱,缺乏逻辑性,在语法上会有成分残缺、结构断裂的不规范现象,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主持人应将平实、随意、精巧的生活口语与规范的语法要求有机地结合,使其既具有生活口语的灵活性,又具有书面语的逻辑性,唯此,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3.习惯用语的规范性。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比如“高兴得一塌糊涂”、“那么”等等。有一档地方台的谈话节目,4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主持人说了18个“那么”,这样的节目即使内容再精彩,主持人的音色再优美,其传播效果也是有限的。节目主持人必须使用规范的、受众能够普遍接受的习惯用语。好的语言习惯不但不会削弱传播效果,反而能起到突出个性为节目增色的作用。

(二)交流性——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所以,主持人的语言要有很强的交流性:

1.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给听(观)众听(看)的,听(观)众应该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有一位著名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曾说过,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就是我的听众,是我的交流对象。在这样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带上了对象色彩,而受众也能够从主持人的语言中真切地感受到这种交流感,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如果说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的虚拟性,那么,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则完全是两个客观主体之间的交流了。他们之间互为对象,基本上不分主辅。被誉为黄金搭档的中央电视台原“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和杨澜,一个博学醇厚、老成持重,一个机敏聪慧、青春活泼;一个言语不多但字字珠玑,一个快言快语恰当灵活,两个人你迎我接、语流顺畅、语链清晰、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堪称主持人之间交流的典范。当然,主持人与主持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受众的存在,兼顾与受众的交流,这是节目主持的最终目的所在。

主持人语言的交流是多向的、立体的,如同一个线头向外辐射出许多条线,每条线有粗有细,有平行有交叉,主持人就是要抓住这个线头,将纵横交错的线条按节目的需要排列组合,推动节目的进行,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个性——语言风格形成的主要条件

“不同的主持人,由于栏目不同、自身修养阅历不同、音质不同、语言习惯不同等等,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这就是主持人语言表达上的个性。

语言的个性首先体现在声音的个性上。声音是一个主持人区别于他人的首要标志。由于发声器官构造上的差异,每个人的音质音色生来就有别于他人,只要发声器官没有毛病,就具备做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条件。当然,适当的发声训练是必要的,它可以增加声音的美感。因此,一些初涉主持工作的新人总希望通过外在的手段把自己的声音训练得如同著名主持人一样,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你就是你,你的声音就是你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总的来说,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女声应柔和、纯净,男声应醇厚、利落、清晰。

主持人语言个性的关键还体现在语言风格上。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主持人的性格特点、知识修养以及语言习惯等有着较大关系。性格外向的主持人,语言热情大方爽朗轻松;性格内向的主持人则含蓄内敛引而不发;文化内涵深厚的主持人辞采飞扬书卷气浓郁。主持人的性格、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的人喜欢使用成语等文学色彩较浓的语言,显得很有文采;有的人喜欢使用歇后语等来自民间的通俗语言,显得有生活气息;有的人细声慢

语娓娓道来;有的人快言快语节奏急促。不同的语言习惯造就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而主持人的语言个性也因此凸显出来。

(四)审美性——综合传播效果的最终体现

1.广播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其节目主持人及其创作的基本手段——主持语言,是贯穿节目始终,与节目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也处于被欣赏的地位,具有审美的作用。但是,主持人语言的这种审美性是能动的。在受众面前,它是作为审美客体出现的,而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它本身又是一个审美主体,以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不断地修正审美意向,提高自身的审美价值。受众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时,常常被主持人优美的语言、动听的声音和丰富的表情所吸引,从而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产生审美想象,得到美的享受。

2.口语修辞向来为许多节目主持人所忽视,有些节目主持人为迎合受众通俗化大众化的审美观点,将生活口语不加修饰地搬进节目里,满口大白话、俗俚语,这就失去了主持语言的艺术美。强调主持人语言的生活化,并不是要把原生态的生活口语直接作为主持语言来运用,而是要经过一番适当的规范修饰之后,再诉诸于受众,达到整体的和谐美。否则,如何称之为语言艺术呢?

三、节目主持人提高语言艺术修养的基本途径

1.提高文化品位,注重知识积累。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良好的文化素质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源泉、魅力的根本,是节目主持人职业生命旺盛持久、青春常驻的秘密所在。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广泛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人生阅历,增加人生体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实践经验在学习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运用书本知识,还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其中。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一生的酸甜苦辣都会成为一笔财富,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也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心桥,是增加主持人的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3.规范语言,提升美感。规范,一般人们只局限于字音的准确,而无视它应该作为审美的基础。我们一再强调,只有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才可能产生愉悦共鸣。普通话的审美价值,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认同。虽然在推广过程中,时时遇到阻碍和干扰,但它顽强的生命力,处处表现出它那简洁准确、深刻优美的品格,常常显示出它那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达到审美层面的民族化风格化和意境美。方言虽具有其特殊的审美意义,带有很浓厚的地域色彩,那只是边缘文化的一隅,不能作为语言的主流形态。不过,普通话自身也有规范与否的问题,并不拒绝取其精华。

4.形成语言风格,增添艺术魅力。独特的语言风格代表了一个节目主持人鲜明的个性,是主持人成熟的标志。主持人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探索积累、锤炼升华的过程。只有当你全身心地融入到节目当中,关注社会生活,用心思索感悟,真诚服务受众,你的创作个性就会渐渐凸显和形成。一些优秀的主持人,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观众喜爱的富于个性的主持人。

语言艺术修养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受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这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替代的。只有成功创造出个性的语言表达艺术,把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文字变成语言表现给社会大众,才能使节目内容深入人心,也必将为节目主持人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1] 张颂:《中国播音学》,中国传媒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 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3] 毕凤飞、徐莉:《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4] 罗莉:《播音主持与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广播电视台)

第三篇:绘声绘影——浅谈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摘要:新媒体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艺术形式,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新的材料和媒介也逐渐地增多。在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通过技术和媒介语言来表达作品的作品含义和艺术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媒介语言 联感 通感

新媒体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是影片,也可以是在影片中的行为表演。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视听艺术的创作和表现基本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借助这个时代的先进技术,新媒体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视听感受的同步,通感的思维及变现方式亦可以有效地融合在艺术创作中。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大环境下,探讨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媒体艺术中感官感受与联觉感受的分析

(一)视觉感受及其通感作用分析

视觉感受是通过光的传播产生的,能在人脑中留下图像的记忆,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于视觉。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记不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记忆中有这个人的影像,当再次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会知道这是认识的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视觉感受在人脑中留下的记忆相比于其他的感受记忆更为深刻。两三岁的幼儿,每当提起他亲人的称呼时,幼儿往往想起的是亲人的图像而不是名字,这就是心理符号和视觉感受之间的通感联想造成的。

视觉与心理之间存在通感联想,比如当人们看到天空晴朗,蓝天白云的时候,通常心情都会舒畅起来;而当天空乌云密布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压抑,这是由于视觉的经验系统给心理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视觉也具有力场,它通常被以往的经验左右,存在一定的欺骗性,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视觉错觉。通常情况下,图片的线条扭曲、明暗阴影、颜色的搭配等可导致人产生视觉错觉。

(二)听觉感受及其通感作用分析

听觉感受在一部影片中通常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影像艺术创作中,不同的场景会播放不同的音乐以烘托相应的氛围,但是听觉感受是现代影像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觉感受同样具有经验性和强大的功能性,比如给腹中的胎儿播放音乐进行胎教,给予适当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而听觉感受的经验性则体现在不同的调性能传达不同的心理活动,比如节奏缓慢的g小调往往使人忧郁,而G大调则使人欢快。听觉感受也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新媒体艺术在影像和音效的配合方面往往也是灵活的,一些影片的配音甚至颠覆了某种音乐在观众心里的感受经验。

听觉所具有的联觉反射现象也非常明显,比如当人听到旁边桌子上杯子打碎的声音,那人就会马上起反应看看脚下碎片是否扎到了自己的脚。这是听觉对刺痛感的联觉反应。又如当人听到悉悉索索的咀嚼声时,会联想到美食,甚至还会引起自己的饥饿反应,这是听觉对味觉的联觉反应。

二、通感思维和综合感知在媒体艺术中的整合与应用

(一) 原始的综合感知运用

综合感知即多媒介的同步效应,要实现对事物的综合感知,形、声、闻、味、触五感缺一不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综合感受媒体,这更易让观众引起对某种认识的共鸣。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先祖们就掌握了运用综合感知效应的能力,那就是巫师所用的占卜之术。巫师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经验总结出一套方法查探过去、占卜未来。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对天气的预知,他们能够通过对天色及周围事物的观察推断出未来几天的气象,比如“朝霞雨,晚霞晴”“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谚语就证明了古人对综合感知的运用。如果将这种综合感知整合应用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就能够调动观众使其全面参与,让观众全方面地与创作者互动。

(二)运用通感的思维整合多媒体语言表达方式 1.比喻、隐喻

比喻和隐喻的表达方式被很多艺术作品所青睐,这是一个用一种感知语言来表达另一种感觉现象的形式。著名的作品《视觉回声》将光波循环反复的传递,看起来就像声波震荡产生的回声,这就是用比喻的手段来表现的。 2.语言转换

让两种形式不同的感觉语言进行交互的方式,被称为语言的转换。换言之,就是用听觉语言表达视觉信息,用视觉语言传达听觉信息,又或是将嗅觉转换成视觉信息的创作方式。通过用语言转换进行创作的作品有很多,比如艺术家Martin Wattenberg的《歌曲的形状》,这个作品的特点是其图像根据音乐的产生同步生成,音乐越繁奥,图像就越生动。除此之外还有Mark Fischer的《声音的形状》,其表达方式与《歌曲的形状》有异曲同工之妙。

3.综合感官互动

有两种或多种媒介进行感受实时表达,但所感受的信息在本质上有互通性与关系性时,就叫做综合感官的互动。比如艺术家金基哲的《声音绘画》即让声音和绘画的动作实现交互。《声音绘画》中,绘画的动作幅度和声音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作品实现了用绘画的动作制造出声音,动作和声音几乎同步进行,展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综合感官互动的艺术表达形式的角度来看,综合感官感受具有多样性,这样就使得综合感官更易贴近艺术观念的领域。要进行综合感官互动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艺术创作,可以从现代都市的生活中进行取材,比如在地铁上的拥挤、红绿灯的闪烁、建筑工地的噪音、恶臭的下水道和匆忙下咽的快餐等,这些都是能够感知到的对象。通过五感中的一种感知方式引入其他具有一定联系的感知因素,如此就能有效地传达多感官的媒介感受。

结束语:

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对不同感觉感受的综合认识、通感思维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对新媒体艺术语言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更科学和有效地对艺术作品的语义和观念的进行传达。

参考文献:

[1]杨莹. 新技术下的视觉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张小夫等. 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范畴[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1:44-51. [3]嵇杰. 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 科技创业家,2012,18:162.

第四篇: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案

课题: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区分三大美术类型。 2. 方法与过程:通过赏析、讨论、演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去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

3. 情感与价值: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使学生能够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大家好,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一课告诉我们学习美术鉴赏就是要给大家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双眼睛来辨别一下美术家是如何进行绘画的。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思考聋哑人的“语言”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呢? 生:动作、肢体·····

师:聋哑人是通过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肢体是属于一种动态的艺术语言,艺术的门类有很多种,它们所传达的信息、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各不同,比如音乐,它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来传达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服装还有视频中所提到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的,那么静态的艺术语言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首先要共同来学习的-----什么是作品的艺术语言?

1) 师:首先我们一起先来看几件作品,PPT展示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这幅作品呢,是中国画史上最有名的作品,它是以连环长卷的形式展现的,描绘的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画中的主人翁韩熙载,因为他的父亲被后唐明宗诛杀,所以韩熙载就投奔了南唐,韩熙载他本人多才多艺,无所不能。面对北方强敌,当时的后主李煜本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但韩熙载又不是北方人,所以对韩熙载疑心重重,生怕他会对政权不利,很多人都被李煜用毒药毒死了。面对这种情景,韩熙载只能采用装疯卖傻的态度,整天花天酒地,在玩乐中自我放纵,不问政事,但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于是派自己所信任的画家顾闳中与周文矩潜入韩府去打探,并让顾闳中将所看到的画下来,于是便有了这幅闻名世界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一共有5部分,频幕上的这幅作品属于第四部分----“清吹”演奏的部分。 《泼墨仙人图》梁楷

这幅作品时梁楷的减笔画代表作,作者梁楷本人呢善于画人物山水,也会画鬼、神仙和道士,还能画花鸟,他生活很放纵,又喜欢喝酒,还喜欢与和尚交往。相传当时朝廷鉴于他在画坛上的声望,而赐给他一条金带,但是他没有要,所以世人称他为梁疯子。

这幅画用笔不多,衣服都是大笔刷出来的,虽然用笔不多,但画面中黑白、干湿、浓淡,衣服的凹凸明暗都非常明显。梁楷在仙人的面部作了很大的夸张,眉眼鼻嘴挤成一堆,留出一块大大的前额和秃头,又袒胸露背,活灵活现地创造了一个烂醉如泥的仙人形象。 《1954》克里福德·斯蒂尔 作者是美国的克里福德·斯蒂尔,这幅作品属于油画,他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是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的颜色,彼此覆盖,靠中间的色块空隙来体现空间。这些色彩主要是黑红或黄,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1954》这幅画是他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师:对比这三幅画,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生:表现手法、年代、画种、对象、内容···不一样 小结:

通过对这三幅画的了解,我们很快就能从中看出每一件作品,无论在绘画形式、形象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所要给我们传达不同的情感、话语,这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PPT展示含义 师: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学习其他语言的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如我们所学的中文、英文一样,都是由一个个字、字母所组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个的单词来看,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2) 基本的语言元素 师:首先我们先看观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视频中的动画主要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师:大家能从刚刚视频中找出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吗? 生:点、线、面、色

师:在美术作品中,点、线、面、色都是作为美术语言汇成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物的轮廓和结构。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塑造都是用线来完成的,而《1954》便是运用了大块的面与色来传达信息。 师:任何美术的种类的任何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为了把这些语言元素组织和体现出来,美术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 3) 语言的表达手段

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等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 笔墨: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 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明暗:物体因受光而产生明暗上的变化。简单的说就是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空间:在美术作品中,空间是多维的,如建筑和雕塑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中创造多维空间,给人造成真实的幻觉。

透视:是用来表现空间的,有几何透视又叫焦点透视、视觉透视(物体的浓淡和色彩的冷暖)、散点透视等。

构图:根据需要把形象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表达美感和意图,也不是任意的“安排”,是有规则的。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肌理:造型艺术特有的美感特征,因工具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感觉。 小结:

我们了解了语言的元素和语言的表达手段,那艺术家在绘画时,他们是如何来表达呢?

PPT展示----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荷拉斯兄弟的宣言》达维特(法)

这幅作品时作于1784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夕,这幅画的主题是宣扬英雄主义和刚毅果敢的精神,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的利益,题材是取自古罗马的传说,荷拉斯是古罗马的一个家族,当年罗马人与他的邻国发生战争,但他们双方的人却有亲密的通婚关系,战争一直持续了很多年都没有分出胜负,最后双方决定各选派三名勇士来格斗,以胜败来决定统治权的归属。罗马城选了荷拉斯三兄弟,对方选了居里亚斯三兄弟,但这两组兄弟中却有婚姻的关系。画面正是三兄弟出发前向着宝剑宣誓的场面。画面正中央是他们的父亲,右角是这三位勇士的母亲、妻子和姐妹,母亲担心出征凶多吉少,妻子搂着孩子在哭泣。而最右侧的这个是他们的姐妹,由于她是对方作战的未婚妻,不管哪边胜利,她都将失去自己的亲人。

这幅作品时典型的写实风格,用明暗和渐变的关系来处理画中的点、线、面来塑造形体,使这整幅画有厚度和重量感。它的明暗的渐变产生了立体感,又用光线和色彩的冷暖强化空间的深度的真实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真实。

《簪花仕女图》

这件作品描绘的是宫廷里妇女们的生活,很真实地画出了宫廷里贵妇们无聊的生活,画中的妇女体态丰硕,面颊圆润,服饰艳丽,但他们始终是在赏花、扑蝶、赏鹤、戏犬中消磨岁月,这幅作品就很真实地反映了贵族妇女奢侈闲逸的生活。 小结:

我们看这两幅作品,都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情景,《荷拉斯兄弟宣誓》用明暗和光色的变化去强化空间的真实感;《簪花仕女图》则是以线的形式,把人物造型塑造而成。 这就是具象艺术,PPT展示-----具象艺术的目的—客观再现,表示当时的情景。 点线面色光影、空间、色彩、材质、机理就是具象艺术家常用的特点。 接着我们再来欣赏几幅作品

《走下楼梯的裸女》

师:同学们能从画面中看到这个走下楼梯的女子吗? 生:看不见/看得见 师:这幅画是作者杜尚想表达如何在静止的画面上展示连续的动作过程,同学们再看一下,能看出来了吗?

画面中最右侧,头、胸、腰、胳臂、腿都以体块呈现。

师:实际上我们平常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画面,如看足球赛时,拍摄下足球的运动轨迹。 《蓝马》

这幅画作者用蓝色描绘出几匹不同形态的马,马的形态刻画得非常简洁,造型又很强壮,马的轮廓有力并且弧度很大,与背景的山峰、云都融合在一起,画面和谐统一。

《走下楼梯的裸女》和《蓝马》这两幅作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能看到这样的女子和这么蓝的马,像这种类似于抽象而又不是抽象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意象艺术。

PPT展示----意象艺术—表现主观,将客观变形、夸张、重组。

《红、黑、黄、蓝构成》

这幅作品里,作者用最简洁的直线、矩形和方块构成,颜色是最基本的,红黄蓝三种颜色,无法看出作者所画的是什么。

《牛顿色盘》

同学们看到这幅作品,呈现出一个转动的色环,相比刚刚那幅,用色多,线也不是单一的直线,整幅作品给人的流动和变化的感觉。

PPT展示-----抽象艺术--完全辨别不出现实的形象,纯粹依赖美术语言元素。

课堂回顾 课堂总结:

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时要注意,除了表现的构图、色彩、空间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作品内在的含义以及每幅作品所采取了哪些语言。

第五篇:行政语言口头表达艺术心得体会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同一个表达主题,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会语言表达,不会语言表达的人,工作能力必定大打折扣。想要更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就要借助语言表明意图、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等。通过《行政语言口头表达艺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注意积累。俗话说的好艺高人胆大。倘若平时没积累,又汲汲于功利中,患得患失,岂会有自信?从一个人的谈吐中很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素质,因为言为心声,你的语言暴露了你的内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报纸杂志新闻等,要立足时事热点,抓住社会焦点,讲出新颖的观点,灵活地将其与发言主题浑然天成,听众才能听的进去。特别是本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更要多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才能使人眼前一亮。

二是分清楚交流的对象。在语言表达艺术中,观察听众的身份、地位、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讲话角度,把握讲话的理论深度和听众的接收程度,以抓住多数人的视听心理来组织安排,提高讲话对象的针对性。对领导、同事、群众要有所不同。

三是说话的技巧。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把握好仪表和态势、气质和风度、层次与格调、语法和修辞,更重要的是条理要清晰,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次学习,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学习、积累、总结,不断提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上一篇:预算员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伊索寓言整本书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