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

我非常高兴出席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中国涂料业民族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见到许多老朋友、新朋友,感到非常开心。在此,我代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同时,对FP成功并购RL,强强联合打造中国涂料航母这一业界盛举感到由衷的高兴! 大家知道,这一成绩是在能源、化工原材料、运输大幅涨价,全球经济危机肆虐,外资品牌涂料企业大肆收购国内涂料企业的背景下取得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对中国涂料业民族发展战略,我讲三点意见。

一、依靠科技创新,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

过去20余年,我国涂料行业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行业,一跃成长为世人瞩目的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民族涂料企业也随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和外资品牌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产业的总体规模上、在技术上和质量上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我们的很多企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舍不得在科技创新上大胆投入—生产附加值很低的中低端产品—导致销售利润极低—更加拿不出钱投入技术进步—企业始终陷于求生存的挣扎中。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民族涂料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基础。我们的企业要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向用户提供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提供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科学配方、提供引导消费挖掘潜在需求的新产品,逐渐摆脱高利润市场被外资品牌霸占的局面。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光有技术和产品还不行,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生产工艺、同样的质量,但是卖到市场上的价格可能差别非常大,这是为什么?关键的差别在品牌上。所以我们的涂料企业要强化品牌建设的意识,品牌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力。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让消费者认识你、记住你,想到你就会联想到优良的质量和贴心的服务,想用你那个领域的产品时首先想到的是你。这就要求我们的涂料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价格适中的产品,提供满足应用需求的优质服务,有容易牢记的名称和形象,有区别于同行的明显特征,在行业内适当的传播,以及科学合理的广告。

不懂得做品牌的企业永远只能赚取最微薄的加工利润,没有响当当民族品牌的行业半角永远无法摆脱外资品牌控制行业的局面,这是涂料行业、也是其它化工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现在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大量涂料企业规模很小、资源分散,导致各个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势单力孤,由于资金短缺,无力建立起强大的科研队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缓慢;由于规模偏小,原材料采购没有成本优势;由于综合资源不足,品牌建设走走停停。我们现在有上千家涂料生产企业,但由于长不大,在面对“巨无霸”式的外资品牌时,被人家轻而易举地各个击破。因此,我希望我们涂料业界能多一些具有“舍我其谁”勇气和霸气的企业家,勇敢地担当起发展、壮大我们涂料工业的责任,高擎起民族涂料品牌的大旗!而不是让国人看着外国人的品牌在我们的舞台上逐鹿中原。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RL”这一制漆涂料业具有近六十年历史的著名品牌和“FP”这一建筑涂料领域迅速叫响的新生品牌,在G先生手中结缘,形成强强合作。

“RL”品牌凝结着几代涂料人的心血,曾长期引领着中国涂料行业的发展,为涂料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新中国涂料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北京、乃至整个北方,是人们心目中涂料的代名词,只是近几年由于机制的困扰放慢了发展的步伐,我们期待着“RL”重振雄风,再度擎起民族漆业品牌的大旗!

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第二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设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石化协会科技奖),聘请石油和化工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申报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评审和授奖工作。

第二条 为了奖励在全国石油和化工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石油和化工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 为维护石化协会科技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奖励的申报、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 中石化协会科技奖受理本协会所属的会员单位和为石油和化工做出贡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公司所取得的学技术成果。其获特等、一等、二等奖的项目,将由石化协会择优向科技部推荐申报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六条 成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石化协会奖励办),负责科技奖励的日常工作,该办公室设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部。

第二章 奖种的设置及奖励等级

第六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设立以下奖种:

(一)技术发明奖(奖励产品、工艺、材料、方法和物质等发明);

(二)科技进步奖(奖励技术开发类、工程建设类、应用基础类和社会公益类,包括:计量标准、科技信息、科技著作、软科学成果等项目);

(三)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奖励45岁以下为石油和化工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第七条 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分别设特等奖和

一、

二、三等奖,其奖金额分别为20万元、12万元、8万元、5万元。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不分等级,其奖金额为8千元。

第三章 科技奖励范围和申报渠道

第八条 科技奖励的范围包括:

(一)技术发明类成果,运用科学技术对产品、工艺、材料方法及其物质等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或已取得了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科技开发类成果,研究开发或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使之产业化,具有示范和扩散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三)工程建设类成果,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设计、勘探等方面有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应用基础类成果, 能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的;

(五)社会公益类成果,在社会公益性领域研究或编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计量、标准、信息、著作、档案、软科学等公共类成果,并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

(六)青年科技突出贡献者,需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有系列高水平文章发表或至少有1项重要科研成果排名第一或有3项以上科研成果排名在前三位,(以专利或鉴定证书、验收证书等排名为准并附相应的证明材料),同时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第九条 科技奖励的申报渠道主要有:

(一)石化协会所属会员单位完成的优秀科技成果;

(二)石油、石化和化工行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民营企业完成的优秀科技成果;

(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完成的石油、石化和化工的优秀科技成果;

(四)石油、石化和化工各专业协会组织申报的优秀科技成果。

以上单位所取得的优秀科技成果,按本办法要求均可向石化协会奖励办公室申报。

第四章 科技奖励的申报要求

第十条 申报石化协会科技奖励的项目,必须取得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或公开发表、出版、颁布、实施一年以上的证明材料。申报技术发明奖的项目必须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第十一条 申报石化协会科技奖的项目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石化协会科技奖励申报书(书面材料和软件生成的电子文档);

(二)技术评价证明: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或著作权、专著出版权、软件注册权等证书;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科技成果评估报告(原则上是由中石化协会或国家科技部认证的权威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评估)、行业组织的验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信息、软科学、出版物等未鉴定项目需五位同行专家评议的推荐意见;

(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实验总结报告;

(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五)特种产品、设备或技术的行业许可证、准入证、登记证或注册证;

(六)未申请专利的项目,需提供科技成果查新报告书(2年以内);

(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证明、出口证明、收录或引用证明等;以及申报项目要求的其他证明。

第五章 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

第十二条 技术发明奖的主要完成单位是发明人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单位应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

第十四条 技术发明奖的主要发明人应是该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

第十五条 技术发明奖单项授奖人数实行限额,每个项目的授奖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 第十六条 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在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贡献的;

(二) 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技术创新的;

(三) 在成果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

第十七条 科技进步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实行限额:

一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10个;

二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不超过7个;

三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超过5个;

特等奖的获奖人数和单位的限额,由中石化协会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研究确定。

第六章 科技奖励的评审和授奖

第十八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每年申报、评审一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和填写说明及每年科技奖励申报通知,将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奖励网”(.cn)上公布。

第十九条 中石化协会科技奖终审授奖项目将在“中国化工报”刊登,在“中国化工信息”周刊和以上网站公告评审项目、征求意见和颁布授奖。

第二十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申报项目的受理工作,并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争议项目的协调工作。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不提交评审。

第二十一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在聘请同行专家预审和评审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确定授奖项目,其授奖项目应由到会评委的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特等奖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第二十二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的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当年有申报项目的评委,不得参加本科技奖的评审会议。

第二十三条 剽窃、侵夺他人科技成果的,或者以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科学技术奖的,经石化协会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调查核准后撤消其获奖资格。

第二十四条 参与科技奖励评审活动和有关的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将予以行政处分。

第七章 科技奖励的异议及处理

第二十五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励接受社会的监督,其科技奖励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获奖项目、获奖单位和获奖人持有异议的,均可在初评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二十七条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个人

提出异议的,应在异议材料上签署单位和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

第二十八条 对获奖项目的技术内容或申报书填写不实等提出异议,属实质性异议。其异议由奖励办公室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必要时,可组织评委或专家进行调查处理,报评委会主任委员会裁决。

第二十九条 对授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提出的异议,属非实质性异议。其异议由主要完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报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核并报评委会主任委员会备案。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石化协会科技奖获得者的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十一条 “科技著作”申报除按本办法外,参照执行“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石化协会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发布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发布时间:2008年3月30日

第三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名称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名称:CHINANATIONALCOALASSOCIATION(缩写:CNCA)。

第二条 本会是由全国煤炭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个人自愿联合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

第三条 本会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动行业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努力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和协调机制;坚持为企业、为行业、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联系政府、服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参与实施行业管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地址设在北京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约束机制。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制订和实施煤炭行业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会员行为,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协调会员关系,不断提高行业凝集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的研究与制定,做好法律咨询。参与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积极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会员单位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研究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反映会员单位诉求,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做好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参与制定修订本行业质量、技术、经济、管理等标准和规范,组织和推进会员单位贯彻实施。指导企业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五)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做好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工作,开展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开展产业安全状况调查,参与起草行业安全生产发展

规划,开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鉴定,做好安全生产技术引进、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六)受国家相关部门委托,开展行业统计,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收集、整理、

- 1 -

发布行业信息。对会员单位的发展状况及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为会员单位和政府、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

(七)贯彻国家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煤炭工业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向政府部门提出发展煤炭工业技术的政策建议,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和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促进煤炭工业现代化和规模化。

(八)加强煤炭工业技术咨询服务工作,推动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参与行业内重大建设项目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前期论证。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做好煤矿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安全核准的专家审查、环境影响评价预审等工作,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参与行业资质认证和煤炭新技术、新产品鉴定。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煤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工作,发布行业新纪录。经授权,开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评审奖励工作以及有关国家奖项的推荐工作。

(九)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交易会、展览会等,为会员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依照有关规定创办报刊和网站,编辑出版图书。

(十)经授权,开展煤炭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煤炭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帮助会员单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十一)推进行业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十二)参与煤炭企业家(经营者)队伍建设,指导煤炭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在会员单位中开展评选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优秀矿(厂)长、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推介工作,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十三)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加大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促进煤炭深加工、煤炭转化和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展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十四)协助企业做好煤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行业文化、体育、新闻等方面的工作。经授权,设立行业从业人员荣誉制度,发展煤炭公益事业,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十五)行使国家相关部门授予的外事权,承担引进国外智力有关工作,代表中国煤炭行业并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与国际同业组织、境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际同业组织的联系。组织会员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协调对外贸易争议,组织会员单位做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申诉等相关工作,开展行业损害调查,维护正常的煤炭进出口经营秩序。

(十六)承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的有关工作。

(十七)承担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接受会员和社会的委托,提供有关专项服务。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的会员包括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本会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并予以公告。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和行规行约;

(二)执行本会的决议;

(三)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四)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五)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按规定交纳会费。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交回会员证。

会员一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退会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机构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并公告。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及会费管理办法;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

(三)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四)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五)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六)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七)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八)决定本会副秘书长的聘任;

(九)决定本会名誉会长、顾问的聘任;

(十)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常务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

一、

四、

六、

七、

八、

九、十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二十四条 本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65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五年。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会法定代表人由秘书长担任。

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决定本会重大事项;

(二)贯彻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三)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签署文件。

第二十九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人选,交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提名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会长办公会决定;

(五)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三十条本会设会长办公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组成。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二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三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四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五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三十六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八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九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一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二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六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经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简介

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名称、性质、业务主管单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食协),英文名China National 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缩写为CNFIA。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是由全国食品工业企业、事业和科研单位、全国食品专业组织、食品工业工作者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跨部门、跨所有制、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级社团法人组织。机构组织代码50000767-1。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1年4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1981]66号文件批转了国家经委关于建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报告。经国家经委牵头筹备,同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1984年,按照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的精神,相继成立了“国家经委食品工业办公室”、“中国食品工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其职能确定为:加强行业管理,搞好统筹、规划、协调,提出政策、法规、标准的建议,搞好食品卫生、质量检查、科学技术。1991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增加营养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的职能”(国办通[1991]15号)。200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授予四个行业协会行业统计职能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2]642号),明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承担本行业的统计职能”。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后,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产业扶持政策建议;进行食品质量管理、国家优质品评比工作;引进国外设备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制订食品标准计划和企业卫生规范;组织安排食品工业的国际交流;为推动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从国家事业单位转为社会团体,从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转为中介服务组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工作作风,为政府决策服务,为食品行业服务,为食品工业企业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食品发展环境,扎扎实实地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和食品工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章程,其主要职能和任务为:协助政府在食品行业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工作,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一)开展食品行业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就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规划、方针和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有关问题向国家提出建议。

(二)调查、研究和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的意见和建议,协助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执法措施,积极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总结推广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的先进管理制度、科学方法和应用技术。

(三)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关系,创造和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与市场秩序。

(四)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向政府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

(五)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主要城市食品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协调。

(六)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建立统计调查制度,采集统计数据,发布行业信息;整理、分析统计调查资料和情况,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并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七)开展食物与营养发展战略研究,促进饮食结构和食物生产结构的合理化,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

(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展技术交流与咨询,组织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推广优秀科技成果与技术装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食品工业发展。

(九)举办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促进学习交流,指导和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十)组织人才、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行业培养人才,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十一)组织产品的展览、展示、展销等活动,参与食品市场建设。

(十二)参与或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组织制订食品行业有关标准,并组织宣传和贯彻实施。

(十三)加强与国外同行业及相关组织之间的联系,开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十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经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对行业内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

(十五)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参与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和资格审查。

(十六)办好中国食协主办的报纸、杂志、网站、年鉴等。

(十七)承担政府和有关单位委托的其它任务。

(十八)发展食品行业的公益事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为行业服务的实力。

四、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机构设置和领导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其日常执行机构为理事会。

2010年9月26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第六届理事会的主要领导同志是:

会长:石秀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刘 治

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

另有30名副会长分别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级食品工业协会、食品工业龙头企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机构设置

(一)办事机构:

1、办公室;

2、综合业务部;

3、统计信息部;

4、科技部;

5、龙头食品企业发展部;

6、市场发展部;

7、战略发展部

(二)内设机构

1、科学与法规工作委员会;

2、粉丝行业工作委员会;

3、燕麦产业工作委员会。

(三)分支机构

1、白酒专业委员会;

2、啤酒专业委员会;

3、糖果专业委员会;

4、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

5、豆制品专业委员会;

6、大豆及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

7、马铃薯专业委员会;

8、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

9、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

10、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

11、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

12、面包糕饼专业委员会;

13、方便面专业委员会。

(四)下属机构

1、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2、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

3、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网站;

4、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信息咨询中心;

5、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6、中国食品工业年鉴编辑部。

相关新闻

第五篇: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标准目录

现行目录

化学纤维产品标准

GB/T 8960-2001涤纶牵伸丝

GB/T 9101-2002锦纶66浸胶帘子布

GB/T 9102-2003锦纶6轮胎浸胶帘子布

GB/T 13758-1992粘胶长丝

GB/T 14460-2001涤纶低弹丝

GB/T 14462-1993维纶短纤维(国标废止,转行标,过渡期一年) GB/T 14463-1993粘胶短纤维

GB/T 14464-1993涤纶短纤维

GB/T 16602-1996腈纶短纤维

GB/T 16603-1996锦纶牵伸丝

GB/T 16604-1996涤纶工业长丝

GB/T 17687-1999热熔法用丙纶短纤维(国标废止,转行标,过渡期一年) FZ/T 52001-1991氯纶短纤维

FZ/T 52002-1991锦纶6短纤维

FZ/T 52003-1993丙纶短纤维

FZ/T 52004-1998充填用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

FZ/T 52005-2005缝纫线用涤纶短纤维

FZ/T 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

FZ/T 53001-1993维纶牵切纱

FZ/T 53002-2000腈纶毛条

FZ/T 53003-1991涤纶毛条

FZ/T 54001-1991丙纶BCF丝

FZ/T 54003-2004涤纶预取向丝

FZ/T 54005-1994有色涤纶低弹丝

FZ/T 54006-1994有色涤纶牵伸丝

FZ/T 54007-1996锦纶弹力丝

FZ/T 54008-1999丙纶牵伸丝

FZ/T 54009-1999丙纶弹力丝

FZ/T 54010-2006氨纶长丝

FZ/T 54011-2006连续纺粘胶长丝

FZ/T 55001-1999锦纶6浸胶力胎帘子布

FZ/T 66001-1995特种工业用锦纶丝

化学纤维试验方法标准

GB/T 6502-2001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

GB/T 6503-2001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 6504-2001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 6505-2001合成纤维长丝沸水收缩率试验方法

GB/T 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6508-2001涤纶长丝染色均匀度试验方法

GB/T 6509-2005聚己内酰胺切片和纤维中低分子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9997-1988化学纤维单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GB/T 14334-2006化学纤维 短纤维取样方法

GB/T 14335-1993合成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36-1993合成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GB/T 14337-1993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GB/T 14338-1993合成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39-1993合成短纤维疵点试验方法

GB/T 14340-1993合成短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 14341-1993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 14342-1993合成短纤维比电阻试验方法

GB/T 14343-2003合成纤维长丝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44-2003合成纤维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45-2003合成纤维长丝捻度试验方法

GB/T 14346-1993化学纤维长丝电子条干不匀率试验方法

FZ/T 50001-2005合成纤维网络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 50002-1991化学纤维异形度试验方法

FZ/T 50004-1991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FZ/T 50005-1994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FZ/T 50006-1994氨纶丝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FZ/T 50007-1994氨纶丝弹性试验方法

FZ/T 50008-1996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试验方法

FZ/T 50009.1-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FZ/T 50009.2-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平均长度试验方法

FZ/T 50009.3-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FZ/T 50009.4-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膨松性和压缩弹性试验方法 FZ/T 50011-1999假捻变形丝残余扭矩试验方法

FZ/T 50012-2006聚酯中端羧基含量的测定-滴定分析法

纤维级化纤原料产品标准

GB/T 7351-1997纤维级聚乙烯醇树脂

GB/T 12670-1990聚丙烯树脂

GB/T 13254-1991工业己内酰胺

GB/T 14189-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

FZ/T 51001-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

FZ/T 51002-2006粘胶纤维用竹浆粕

纤维级化纤原料试验方法

GB/T 14190-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分析方法

FZ/T 50010.1-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取样方法

FZ/T 50010.2-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水份的测定

FZ/T 50010.3-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粘度的测定

FZ/T 50010.4-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FZ/T 50010.5-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灰份的测定

FZ/T 50010.6-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铁含量的测定

FZ/T 50010.7-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白度的测定

FZ/T 50010.8-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尘埃度的测定

FZ/T 50010.9-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吸碱值和膨润度的测定

FZ/T 50010.10-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定量的测定

FZ/T 50010.11-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树脂含量的测定

FZ/T 50010.12-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多戊糖的测定

FZ/T 50010.13-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反应性能的测定

化纤相关的基础标准

GB/T 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3291.1-1997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1 部分:纤维和纱线 GB/T 3291.3-1997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3 部分:通用 GB/T 4146-1984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

GB/T 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 9994-1988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11965-1989纺织品 变形长丝纱 术语

FZ/T 01047-1997目测评定纺织品色牢度用标准光源条件

其它标准

GB/T 17931-1999瓶级聚酯切片

GB/T 17932-1999膜级聚酯切片

修订目录

高延伸耐热锦纶/棉包芯纱

竹浆粕粘胶长丝

波里诺西克短纤维

充填用中空涤纶短纤维

中空涤纶短纤维膨松度和弹性试验方法

中空涤纶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粘胶纤维残硫量测定方法-直接碘量法

粘胶纤维白度测定方法-蓝光漫反射因素(漫射/垂直)法化纤长丝及织品吸湿排汗性能的测定与评价 聚酰胺工业长丝

上一篇:中国工商银行行号查询下一篇: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