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2022-12-06

第一篇: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建筑企业监督办法

公司HSE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公司HSE监督体系的管理,提高HSE监督水平,按照《建筑总公司HSE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文件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HSE监督组织领导机构

第三条

公司设立HSE监督委员会,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HSE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是HSE监督管理的最高组织机构,实行总监负责制,由公司机关部室长及相关人员组成。公司HSE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HSE监督站,负责日常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HSE监督领导组织机构,并制定工作职责,负责本单位HSE监督工作,把HSE监督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每季度(工程施以完成项目为单位)以监督报告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工作。各单位应由一名行政副职负责HSE监督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三百人以上单位必须设一名专职HSE监督员,负责本单位日常HSE监督;三百人以下单位可以设立专职或兼职HSE监督员,但所兼职工作不能超过一项。

第三章 HSE监督委员会职责

第四条

HSE监督委员会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HSE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工作,负责向公司安委会汇报HSE监督工作情况。

第五条

审定HSE监督工作计划、监督报告、考核结果,确保HSE监督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依据监督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施工项目以单项工程结束的监督过程为依据)对专职监督员、基层单位监督负责人和兼职监督员完成工作情况提出年度考核评价。年度考核评价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被评为不合格的专职监督员、基层单位监督负责人和兼职监督员决定解聘或调离监督岗位。

第六条

监督贯彻执行国家、地方、集团公司和管理局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确保HSE承诺、方针和目标的落实。

第七条

按最高管理者审定的HSE职责开展工作,并监督其各分管领导、机关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协调HSE监督和管理部门的运作,组织管理部门落实监督系统提出的改进意见,组织监督系统落实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

第八条

监督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对重大责任事故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书写事故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HSE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九条

监督公司及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费用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到位合理。

第十条

定期召开本单位HSE监督工作会议,组织分析HSE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十一条

按季、年(工程施工项目)监督报告,为公司安全总结评比、体系运行内审、管理评审提供可靠依据,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四章 HSE监督工作目标

第十二条

HSE监督工作目标

每年度的监督目标执行公司的OHSE管理体系目标和指标。

第五章 HSE监督职责

第十三条

按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领导干部承包要害生产部位”、“各级行政正职是HSE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和HSE体系文件的有关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负有相关的HSE监督职责。

第十四条

安全总监督职责

1.代表最高管理者负责本单位HSE体系管理和监督工作,审定HSE监督工作计划、监督报告、考核结果等,确保HSE监督管理规范化;

2.贯彻执行国家、地方、集团公司和管理局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确保HSE承诺、方针和目标的落实;

3.监督各专业分管领导、机关各部门按照最高管理者审定的HSE职责开展工作,并监督其职责履行情况;

4.为本单位HSE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定期对HSE监督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5.监督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6.定期组织召开本单位HSE监督工作会议,组织分析HSE监督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7.对监督和管理部门提出奖惩方案,对不履行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人员提出处罚意见;

8.协调监督站和管理部门的运作,组织管理部门落实监督系统提出的改进意见,组织监督系统落实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安全副总监职责 1.对安全总监负责,协助安全总监工作,定期向安全总监汇报HSE工作情况,主持公司HSE监督和HSE监督站日常管理工作;

2.协助安全总监抓好HSE监督日常管理、考核、培训、教育等工作,审核施工作业项目HSE资源配置;

3.参加监督系统每月召开的工作会议,听取各级管理人员监督职责履行情况和管理人员对监督情况的反映,及时调整监督计划和工作安排。

4.对专职监督员和兼职监督员、员工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对监督报告进行审核。

5.协调HSE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工作关系。

第十六条 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HSE监督职责。

1.公司办公室

接收上级部门有关HSE的文件及时传达给相关领导和部门,并将公司相关部门有关HSE要求的文件及时发放到各基层单位。同时做好接收和发放记录。

2.财务资部

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资产、设备明细台帐》、《设备验收单》、《月份修保完成情况表》、《月份修理计划表》等记录。

组织相关部门对新设备选型、新购设备进厂验收、调试合格后投产使用;并且负责对设备维护、机械加工等相关方的OHSE管理;负责本公司资源的配置和平衡调配。

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资金保障;安全技措经费的到位和合理使用。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3.经营管理部

通过内外部合同的管理、审核、批准,确保健康、安全、环境的体系文件要求内容得以体现。例如租赁、承包、分包合同等。

应将HSE的领导承诺和方针目标列入公司承包经营管理办法当中,并确定其具体的考核项目和指标。

负责对工程分包队伍的资质审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及基层分包项目实施单位对分包队伍作出HSE能力评估并形成记录。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4.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和意识的评价;负责对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负责员工年度能力评价计划、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新上岗职工和转岗职工的培训;记录《员工综合能力评价报告》、《职工培训办班申报审批书》、《公司职工外出培训审批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名单》等。

对公司上述年度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年初计划及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5.科技发展部

对公司的“新、改、扩”项目及工艺技术革新、改造项目,按“三同时”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达到规定标准。参与生产施工过程OHSE计划书的制定。

负责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低毒低害先进技术、耗水量低、污水产生量低、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低工艺的开发引进工作。

负责与安全相关的技术改造、技术措施计划实施,组织编制和审批技术文件和资料,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提供工艺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年初计划及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6.市场开发部

对所承揽的工程项目实施地点的地方政府政策性的法律法规、宗教、民俗、地理环境、文物保护、建设方要求等提供信息支持并且作出记录。

负责收集整理用户对我公司提出的HSE要求并以书面形式向相关部门或基层单位传达。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季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7.生产协调部 是生产、施工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标准化施工现场的建立、考核和验收。每月对各生产(施工)单位的节能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并填写《能源消耗考核记录》(节能管理考核表)。负责公司生产施工计划、能源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公司《应急手册》,并组织实施。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保障系统的调动、指挥和交通运输、通信系统的组织与协调以及消防、医疗等单位的联系。负责制定公司应急培训、演习计划,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确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传达到指挥和控制人员、应急服务部门、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应急办公室根据公司或施工单位的计划安排,负责制定年度或阶段性应急人员的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负责审核应急系统配套设施、设备需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应急设施、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收集、传递及各种指令的接受与下达。同时填写《应急总结报告》、《应急计划评审记录》。

对施工单位所担负的环境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对项目配套的环保施工进度经常进行检查,督促进度施工,督促整改。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季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8.安全质量环保部

是安全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OHSE管理体系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负责制定全公司安全生产计划,落实安全生产指标及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评比和表彰。负责组织、落实领导干部生产要害部位(单位)安全承包。负责组织O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发布、更改、换版与作废、销毁等工作,保证文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负责受控文件的统一编号。负责支持性文件的编码和编号,负责文件的修订和换版工作,是体系运行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公司员工的OHSE知识、特殊工种、特殊岗位及验证人员的培训。记录《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统计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例会记录》、《文件(资料)发放登记表》、《文件领用审批单》、《文件(资料)更改通知单》、《文件(资料)销毁申请登记表》、《外来文件有效版本台帐》、《总公司二级单位机动车季度报表》、《总公司二级单位驾驶员季度台帐》、《季度安全生产检查验收评比标准》、《总公司长途车审批单》、《长途车行驶令》、《OHSE标识管理台帐》、《OHSE标识发放记录》、《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表》、审批《公司工业动火申请表》、《项目试运行记录》、《企业事故综合报表》、《火灾事故登记表》、《工业伤亡事故登记表》、《交通事故登记表》、《交通事故登记表》、《事故快报》、《因工伤亡事故认定单》、《职工工伤审批呈报表》、《纠正和预防措施单》、《锅炉台帐》、《压力容器台帐》、《特种设备台帐》。负责汇总、保存记录表样。

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参加分管部位的风险评价。组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更新《高中度风险清单》。每年组织对危险源重新评价一次,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负责组织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登记表》、《环境因素汇总因素评价表》、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负责体系的内审。编写《OHSE内部审核通知书》、《不符合报告》、《内部审核检查表》、《内部审核不符合汇总表》、《内部审核报告》。负责组织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及管理评审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对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负责。半年进行一次评审;年度组织各单位、部门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作为对其的监测方法。编写《OHSE管理评审报告》

负责归口管理公司所应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每年对其有效性进行一次确认,对法律法规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并对遵循情况进行评审。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性标准,并负责组织企业标准的编制和报批。并填写《OSHE法律、法规清单》。

负责OHSE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对职工提案中有关健康、安全、环境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处理并对予以答复。

是员工健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工业卫生设施实行“三同时”管理。负责监督各基层单位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负责参与工程项目“三同时”设计初步审查,并参加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三同时”竣工验收。

负责编制消防、环保和安全专用设施、设备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建设项目中消防、环保和安全设施的“三同时”管理。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OHSE评价手续的办理;负责项目竣工后对OHSE部分的验收工作。项目竣工后,及时向环保部门提交试运转申请报告,负责OHSE管理体系文件和OHSE活动计划的变更管理。

负责全公司产生噪声和振动的作业场所噪声污染防治及劳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调查全公司范围内噪声源的分布情况并建立档案。

负责配合监测部门对公司的安全技术监测、环境监测、有害作业场所的监测及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的监测和管理。环境监测(污染源、环保监测设施校准和维护、环保“三同时”验收监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完成情况及效果监测、体系运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监测[技术性监测(锅压特、作业环境、职业病、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装置校准)、管理性监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效果监测、体系运行情况监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监测、对已发生过事故事件的场所进行日常的检测)。

负责建立协商和沟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传递。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相关情况及时与HSE监督站沟通,提供相关资料、报表数据,以便于监督。 9.HSE监督站

在安全总监、副总监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公司生产施工过程中HSE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通过监督管理确保公司贯彻执行国家、地方、集团公司和管理局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有效性、适宜性。

通过监督管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达标。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执行OHSE体系目标和指标。

通过组织日常监督与重点监控、专项整治与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通过监督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的落实,推行危害识别、评价、控制、风险理论,推动公司基层单位“两书一表”的全面实施。

按监督程序需要按季、年及时收集整理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数据、报表等有关文件,分类归档。按要求做分析评估,判定是否缺项,缺少内容或没有完成监督任务,并将分析评估结果书写到季、年监督报告当中。

监督生产、施工作业场所员工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情况和所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可以降低职业危害;监督生产作业场所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光线、水源、化学有害元素(苯、铅、汞等)等可能危害员工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的防治是否满足《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通过记录书写月、季、年及专项监督的监督报告,对违章或重大隐患开具监督整改通知单、监督备忘录,对事故(事件)书写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报告等方式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按季、年监督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费用资金使用情况,并将使用情况是否到位合理,书写到季、年监督报告当中。

HSE监督站负责编制公司监督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并负责将落实情况向HSE监督委员会汇报。

HSE监督站主动接受安全总监、副总监的监督考核。负责对公司所属基层单位HSE监督指导、考核、服务。

10.预算价格部

在工程施工预算、审核过程中应将涉及健康、安全、环境的项目费用对外做全做足,对内适当。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对外费用情况,对内费用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11.工会团委

负责收集和处理职工有关HSE方面的提案,并传达到相关部门,监督落实和实施,并将监督实施情况做出记录《员工合理化建议登记台帐》。

负责员工正常健康体检及女工健康体检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女工保健的实施,做出记录。制定员工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填写《( )年员工健康查体计划表》。

组织工人参加“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竞赛活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参与相应的事故调查与处理。

负责“三标”班组建设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12.纪委监察部

参加企业组织的重大事故调查,参与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对本单位HSE监督的各级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监督工作公正、独立、自主、科学、廉洁。监督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对不负责任或有意掩盖事实真相、包庇事故责任者等行为予以处理。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13.审计部

按公司及公司所属各单位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年资金拨给情况编制审定方案,审计其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是否足额到位,是否被挪用和是否使用合理。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14.企业文化部

负责HSE体系做为一种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对外展示公司的良好形象,做到报纸上有文章、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影像,使HSE体系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对外宣传;对内通过条幅、板报、征文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工人充分掌握HSE管理体系的内涵。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15.经济保卫部

负责本单位购置、发放爆炸、剧毒物品的审批工作,作好记录。对其管理、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保卫工作。

负责本单位重点要害部位(化工装置、油料库、锅炉房、压力容器、起重设备、消防设施、无损检测设备、公共聚集场所等)有关健康、安全、环境重要设施的保卫工作。以上所述项目应建立重点要害部位布防图,并确定其负责人。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16.物管中心

是物资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供方的选择、控制、评价及物资采购供应全过程的管理。记录《供方质量、安全、环保保证能力调查表》并建立本单位《合格供方名册》。向合格供方采购生产、施工所有原材料确保满足OHSE要求。需要生产厂家出具其产品的MSDS报告书(提供其主要成分,毒性、燃烧特性和储存灭火方法的说明性文件),并备案。负责化工原料包装桶的回收及处置工作。监督检查原材料在转运、储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渗漏或储存不当造成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危害。负责对采购的原材料可能对本公司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相关方实行管理。

采购设备、器材(包括消防设备器材、劳动保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应满足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采购人员与供方及公司材料交接人员共同完成采购物资检验和关于指定物资质疑的验证。

负责将上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公司HSE监督委员会汇报一次。

第十七条

基层各级管理人员HSE监督职责参照公司机关职能部门HSE监督职责制定执行。

第六章 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八条

为更有效地贯彻实施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推行借鉴和继承相结合,在管理上创新,操作规程上创新,各单位应按HSE体系文件要求重新编制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结合法律法规、上级政策有关文件要求、实际工作标准发生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

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监督依据是Qa/jz-OHSE

和体系文件没有覆盖的经公司审核重新颁布实施的《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第七章 消防监督

第二十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员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重点要害部位要实施专人监控,配备必要的监控器材、消防器材;消防器材的采购、维修保养、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消防安全管理纳入HSE监督管理范围,监督依据《消防法》、《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八章 交通监督

第二十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及公司所属各单位车辆、驾驶员和员工的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制,将交通安全管理纳入HSE监督管理范围,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Q/JC-OHSE4.4.6-5-6《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九章 锅炉压力容器监督

第二十二条

锅炉压力容器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为了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保证员工生命和集体财产的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纳入HSE监督范围。监督依据是国务院发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7《工业钢瓶安全管理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章 特种设备监督

第二十三条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确保特种设备的各项安全技术指标合格,保证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纳入HSE监督范围。监督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十三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Q/JC-OHSE4.4.6-5-6《交通安全管理规定》、Q/JC-OHSE4.4.6-5-2《起重作业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一章 特种作业人员监督

第二十四条

为规范特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纳入HSE监督管理范围。监督依据国家经贸委第13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Q/JC-OHSE4.4.6-2-1《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Q/JC-OHSE4.4.6-5-2《起重作业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二章 安全用电监督

第二十五条

为规范用电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将安全用电管理纳入HSE监督管理范围。监督依据Q/JC-OHSE4.4.6-5-3《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三章 劳动保护监督

第二十六条

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减少或降低职业危害,规范生产、采购、发放、使用和检验,将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纳入HSE监督范围。监督依据劳动部颁发《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Q/JC-OHSE4.4.6-5-4《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四章 重点要害部位监督

第二十七条

为使重点要害部位实施重点监控,领导干部承包重点要害部位责任制的落实,按公司体系文件所识别、评价的高中度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和各单位生产施工实际状况所确定的重点要害部位,应急响应适宜和有效(应急培训、应急通讯、应急物资、应急演练),将重点要害部位纳入HSE监督范围。监督范围是锅炉房、油料库、电工房、含油气动火现场、高空作业、大型设备起吊和运输、易燃易爆场所、射线覆盖区、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保管、使用)、作业环境中毒窒息等。监督依据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司HSE体系文件要求、《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五章 工程施工监督

第二十八条

为规范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及实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将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纳入HSE监督范围。

1.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制定“两书一表”并得到有效实施。

2.对工程分包单位实施有效的HSE评价、监督。

3.每一个工程施工项目,各单位安全监督负责人根据项目大小派出专职或兼职HSE监督员。专、兼职HSE监督员需经公司HSE监督站批准后方可上岗。外埠施工HSE施工监督员由各单位HSE监督领导机构指派,经公司安全总监、副总监批准后方能上岗。

4.监督依据。根据所监督项目的“两书一表”进行监督。Q/JC-OHSE4.4.6.9-1《营区管理实施细则》、《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六章 职业健康监督

第二十九条

为保护员工健康及相关权益,各单位应在新上岗员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和对已上岗员工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员工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监督落实防护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达到改善工作条件。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公司HSE体系文件要求、《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七章 记录监督

第三十条

为追踪HSE管理的有效性,在所有的监督过程中应按程序有完整、规范的记录。日常监督记录应在班组安全讲话记录本中体现;周监督记录应在执行层安全讲话本中体现;旬、月监督记录应在管理层安全检查记录本中体现;季监督记录应在管理层季监督报告中体现;年监督记录应在管理层年监督报告中体现;重点要害部位领导承包监督记录应在领导承包月检查记录中体现。监督依据公司OHSE体系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记录》、《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八章 事故调查统计处理监督

第三十一条

为及时准确地报告、统计、调查、处理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措施和处理意见。监督依据Q/JC-OHSE4.5.2-1-1《事故调查、统计、处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十九章 监督考核

第三十二条

每月、季、年对公司所属各单位进行HSE监督情况通报,通过监督查找在HSE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体系运行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提供可靠依据,实现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三十三条

通过HSE监督考核,为公司安全工作的季、年总结和评比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通过HSE监督考核,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监督备忘录、监督报告促进事故隐患整改落实;通过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为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按日常及年度工作监督任务完成情况,监督考核各级管理人员和专、兼职HSE监督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尤其是被派到生产施工现场的专、兼职HSE监督员的监督日志、监督备忘录、监督报告进行考核。年度考核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专职监督员、基层监督负责人、兼职监督员按解聘或调离监督岗位处理。

第三十六条

其它考核规定按庆局材发[2002]1号文件中的“考核规定”执行。

第二十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从颁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公司HSE监督站负责解释。

第二篇: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标题】 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号】 厦国资企〔2010〕361号

【颁布单位】 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颁布日期】 2010-10-22 【实施日期】 2011-01-01 【时效性】 有效 【有效期】 5年

【主题词】 制度建设 企业投资 监管办法 通知 【内容分类】 国有资产监督

各所出资企业:

《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国资委党工委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规范本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促进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包括市直管国有企业和委托主管部门或管委会管理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及其下属各级全资、绝对控股及具有实际控制权的相对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子企业)。

所出资企业及子企业,以下统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等;长期股权投资包括设立全资企业、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对所投资企业追加资本金、参与其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前的股权投资等;长期债权投资包括从一级市场购买一年期以上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

第四条 企业投资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二)符合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

(三)符合本办法和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四)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五)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 市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履行以下职责:

(一)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

(二)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监管;

(三)布置企业开展投资计划编制及投资完成情况分析报告编报工作;

(四)对企业投资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五)其他有关投资监管的法定职责。

第二章 企业职责

第六条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所出资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适用于本企业及下属子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明确下属子企业的投资权限,强化对下属子企业投资活动的管理;并视情况需要要求下属子企业制订相应的投资管理具体规定。

所出资企业及重要子企业所制订的投资管理制度,应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七条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资决策机构、人员构成及职权;

(二)投资管理部门及职权;

(三)投资决策所遵循的原则;

(四)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核、决策及实施程序;

(五)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和论证规程;

(六)投资风险管控措施;

(七)外地投资项目决策、论证、管控等的特别规定;

(八)投资项目后评价规程;

(九)子企业的投资权限;

(十)责任追究。

第八条 所出资企业每年应当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制订本企业及下属子企业投资计划,并在当年1月31日前报送市国资委。

投资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于当年9月30日前将调整情况书面报送市国资委。

第九条 所出资企业每年应当汇总编制本企业及下属子企业上一投资完成情况分析报告,并于3月31日前报送市国资委。

第十条 企业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的,所出资企业应当及时书面报告市国资委:

(一)股权比例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国有股控制权转移的;

(二)合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国有出资人利益的;

(三)发生其他重大情况变化,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的。

第十一条 企业应加强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涉及投资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投资决策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非货币资产评估报告及备案表、法律意见书、合资合作合同、合作方资信证明等资料应及时整理建档保存。

第三章 禁入与限制

第十二条 禁止企业炒作黄金、外汇、房地产以及进入二级市场炒作股票、债券、基金等。

第十三条 禁止企业违规从事与经营业务无关的投机性期货交易。

第十四条 禁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未经市国资委确认为主业的企业对下属房地产公司进行股权增量投资。

第十五条 所出资企业应当严格限制第四级次及以下企业对外投资。

第四章 投资核准

第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不含委托管委会管理的国有企业)及重要子企业(不含上市公司)的非主业、非控股及非境内三类投资项目,应报市国资委核准。

第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办理投资项目核准手续的,应当在投资决策机构讨论通过后报市国资委核准。其中,委托主管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办理核准手续的,决策通过后先报主管部门审核,再报市国资委核准。

第十八条 重要子企业办理投资项目核准手续的,由所出资企业审核后报市国资委核准。

第十九条 企业办理投资项目核准手续时,应向市国资委提交项目核准请示文件,随附投资决策机构决议、主管部门或所出资企业审核意见、近期财务报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法律意见书等资料。

市国资委可根据项目需要,要求企业附加提交非货币资产评估报告备案表、合资合作意向书、合作方资信证明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条 市国资委收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申请资料后,应于3个工作日内对其所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初审。初审未通过的,应及时通知企业;初审通过的,应于其后7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并下达批复或转报市政府批准。特殊情况需延期的,应及时告知企业。

第二十一条 未纳入核准管理的投资项目,企业在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或申报相关资质时,被要求须出具市国资委核准文件的,经所出资企业提出申请,可参照核准项目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五章 投资备案

第二十二条 除重要子企业外的其他子企业的非主业、非控股及非境内三类投资项目,应报市国资委备案。

委托管委会管理的国有企业的上述三类投资项目,先报管委会核准,再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三条 纳入备案管理的投资项目,应当在管委会核准或按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程序决策通过后3个工作日内,由所出资企业报市国资委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四条 企业申报投资项目备案时,应提交投资项目备案表,随附管委会核准或所出资企业批准文件、企业投资决策机构决议、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等资料。

市国资委可根据项目需要,要求企业附加提交近期财务报表、非货币资产评估报告备案表、法律意见书、合资合作意向书、合作方资信证明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市国资委收到所出资企业的投资项目备案申报资料后,对资料齐全符合备案要求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在投资项目备案表上加盖备案专用章,并退还企业存档;特殊情况需延期的,应及时告知企业。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应予以书面通知。

第六章 定期报告

第二十六条 除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所列之外的投资项目,企业应定期向市国资委报告。

上市公司的非主业、非控股及非境内三类投资项目,由所出资企业按上市公司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办理,并于该投资项目信息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后纳入定期报告。

第二十七条 纳入定期报告管理的投资项目,由所出资企业按季度汇总填报投资项目季报表,其中第一至第三季度应分别于当年4月15日前、7月15日前和10月15前报送市国资委。

第七章 监督与问责

第二十八条 所出资企业应加强对下属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本办法和企业投资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外地投资项目实施期间,所出资企业应负责跟踪落实,适时组织对项目进展情况的实地检查。项目正常经营后三年内,应组织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并向市国资委报送项目后评价报告。

第二十九条 市国资委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由市国资委发出书面整改通知。所出资企业应当按照市国资委要求,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并向市国资委书面报告整改情况。

第三十条 市国资委对企业报送的资料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十一条 企业在投资项目决策或实施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国资委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

市国资委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市国资委应责令其改正,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决策机构,是指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投资委员会等依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有权对投资项目作出决策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非主业投资项目,是指经市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企业主业之外的其他经营业务;非控股投资项目,是指除全资、绝对控股、具有实际控制权的相对控股以外的参股项目;非境内投资项目,是指注册地为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项目。

本办法所称企业级次,即以所出资企业为第一级次,所出资企业直接投资并持股的企业为第二级次,以此类推。上一级次与下一级次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则以持有股权比例较大的一方作为其上级企业;如股权比例相等,则以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作为其上级企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要子企业,以市国资委确认公布的名单为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原厦国资企〔2007〕345号文同时废止。

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0年10月22日印发

第三篇: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商务部关于印发《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企业监管制度,提升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水平,规范融资租赁企业经营行为,防范行业风险,促进融资租赁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商务部制定了《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商务部2013年第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3年9月18日

1 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规范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根据《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商务部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企业是指根据商务部有关规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

融资租赁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进出口、商品流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产融结合、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具备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申请设立融资租赁企业的境外投资者,还须符合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配备具有金融、贸易、法律、会计等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和从业经验并具有良好从业记录

2 的人员,拥有不少于三年融资租赁、租赁业务或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经验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风险控制主管等高管人员。

第五条 融资租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商务部对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

本办法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第七条 鼓励融资租赁企业通过直接租赁等方式提供租赁服务,增强资产管理综合能力,开展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

第二章 经营规则

第八条 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条件下采取直接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形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第九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以融资租赁等租赁业务为主营业务,开展与融资租赁和租赁业务相关的租赁财产购买、租赁财产残值处理与维修、租赁交易咨询和担保、向第

3 三方机构转让应收账款、接受租赁保证金及经审批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十条 融资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应当以权属清晰、真实存在且能够产生收益权的租赁物为载体。

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等金融业务。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从事同业拆借等业务。严禁融资租赁企业借融资租赁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活动。

第十一条 融资租赁企业进口租赁物涉及配额、许可等管理的,应由购买租赁物方或产权所有方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融资租赁企业经营业务过程中涉及外汇管理事项的,应当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十三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风险资产分类管理制度、承租人信用评估制度、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等。

第十四条 为控制和降低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认真调查,充分考虑和评估承租人持续支付

4 租金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违约风险,并加强对融资租赁项目的检查及后期管理。

第十五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融资租赁企业在对承租人为关联企业的交易进行表决或决策时,与该关联交易有关联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融资租赁企业在向关联生产企业采购设备时,有关设备的结算价格不得明显低于该生产企业向任何第三方销售的价格或同等批量设备的价格。

第十六条 融资租赁企业对委托租赁、转租赁的资产应当分别管理,单独建账。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应对与融资租赁业务有关的担保、保险等事项进行充分约定,维护交易安全。

第十七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强对重点承租人的管理,控制单一承租人及承租人为关联方的业务比例,注意防范和分散经营风险。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租赁物的权属应当登记的,融资租赁企业须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若租赁物不属于需要登记的财产类别,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在商务主管部门指定的系统进行登记,明示租赁物所有权。

第十九条 售后回租的标的物应为能发挥经济功能,并能产生持续经济效益的财产。融资租赁企业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时,应注意加强风险防控。

5 第二十条 融资租赁企业不应接受承租人无处分权的、已经设立抵押的、已经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的或所有权存在其他瑕疵的财产作为售后回租业务的标的物。

融资租赁企业在签订售后回租协议前,应当审查租赁物发票、采购合同、登记权证、付款凭证、产权转移凭证等证明材料,以确认标的物权属关系。

第二十一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充分考虑并客观评估售后回租资产的价值,对标的物的买入价格应有合理的、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不得低值高买。

第二十二条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

第二十三条融资租赁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缴纳各种税款,严禁偷逃税款或将非融资租赁业务作为融资租赁业务进行纳税。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商务部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应依法加强管理,对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应严格保密。

6 第二十五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经营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按照监管要求和职责配备相关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监管水平。

第二十六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大情况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租赁行业突发事件。

第二十七条 在日常监管中,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重点对融资租赁企业是否存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应及时提报相关部门处理并将情况报告商务部。

第二十八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关联交易比例、风险资产比例、单一承租人业务比例、租金逾期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对于相关指标偏高、潜在经营风险加大的企业应给予重点关注。

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助了解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于每年6月30日前向商务部书面上报上一本行政区域内融资租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监管情况。如发现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

第三十条 商务部建立、完善“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活动、

7 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管理,提高融资租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十一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使用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如实填报有关数据。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填报上一季度经营情况统计表及简要说明;每年4月30日前填报上一年经营情况统计表、说明,报送经审计机构审计的上一财务会计报告(含附注)。

第三十二条 融资租赁企业变更名称、异地迁址、增减注册资本金、改变组织形式、调整股权结构等,应事先通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外商投资企业涉及前述变更事项,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备案等相关手续。

融资租赁企业应在办理变更工商登记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修改上述信息。

第三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培训、从业人员资质认定、理论研究、纠纷调解等活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护行业权益,配合主管

部门进行行业监督管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十四条 融资租赁企业如违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相关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8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9

第四篇: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范文)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资委令第34号 【发布日期】2017-01-07 【生效日期】2017-0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国资委令第34号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公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同时废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肖亚庆

2017年1月7日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中央企业规范投资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更好地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本办法所称投资是指中央企业在境内从事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本办法所称重大投资项目是指中央企业按照本企业章程及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的投资项目。本办法所称主业是指由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三条 国资委以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以把握投资方向、优化资本布局、严格决策程序、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依法建立信息对称、权责对等、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的投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投资行为的全程全面监管。 第四条 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督促中央企业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报投资计划,对中央企业投资计划实行备案管理,制定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监管,监督检查中央企业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对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对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条 中央企业投资应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出资人投资意愿,符合企业发展规划,坚持聚焦主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遵循价值创造理念,严格遵守投资决策程序,提高投资回报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条 中央企业是投资项目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应当建立投资管理体系,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优化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编制投资计划,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风险防控能力,履行投资信息报送义务和配合监督检查义务。

第二章 投资监管体系建设

第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投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投资管理流程、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责;

(三)投资决策程序、决策机构及其职责;

(四)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

(五)投资信息化管理制度;

(六)投资风险管控制度;

(七)投资项目完成、中止、终止或退出制度;

(八)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

(九)违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十)对所属企业投资活动的授权、监督与管理制度。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国资委。

第八条 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并优化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国资委建立中央企业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中央企业投资计划、季度及投资完成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等投资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管理。中央企业建立完善本企业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投资基础信息管理,提升投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投资计划执行、投资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全程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中央企业按本办法规定向国资委报送的有关纸质文件和材料,应当同时通过中央企业投资管理信息系统报送电子版信息。

第九条 国资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监管要求,建立发布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设定禁止类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监管。列入负面清单禁止类的投资项目,中央企业一律不得投资;列入负面清单特别监管类的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应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审核把关程序;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由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自主决策。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的内容保持相对稳定,并适时动态调整。

中央企业应当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企业更为严格、具体的投资项目负面清单。

第十条 国资委建立完善投资监管联动机制,发挥战略规划、法律合规、财务监督、产权管理、考核分配、资本运营、干部管理、外派监事会监督、纪检监察、审计巡视等相关监管职能合力,实现对中央企业投资活动过程监管全覆盖,及时发现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

第三章 投资事前管理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投资计划,并与企业财务预算相衔接,投资规模应与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相适应。企业的投资活动应当纳入投资计划,未纳入投资计划的投资项目原则上不得投资,确需追加投资项目的应调整投资计划。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于每年3月10日前将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投资计划报送国资委。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资主要方向和目的;

(二)投资规模及资产负债率水平;

(三)投资结构分析;

(四)投资资金来源;

(五)重大投资项目情况。

第十三条 国资委依据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从中央企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能力等方面,对中央企业投资计划进行备案管理。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投资计划,国资委在收到投资计划报告(含调整计划)后的2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企业反馈书面意见。企业应根据国资委意见对投资计划作出修改。 进入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特别监管企业”名单的中央企业,其投资计划需经国资委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 列入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特别监管类的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应在履行完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后、实施前向国资委报送以下材料:

(一)开展项目投资的报告;

(二)企业有关决策文件;

(三)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尽职调查)等相关文件;

(四)投资项目风险防控报告;

(五)其他必要的材料。

国资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管规定,从投资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程度、企业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履行出资人审核把关程序,并对有异议的项目在收到相关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反馈书面意见。国资委认为有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按照国资委确认的各企业主业、非主业投资比例及新兴产业投资方向,选择、确定投资项目,做好项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全过程的研究论证。对于新投资项目,应当深入进行技术、市场、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其中股权投资项目应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并按要求履行资产评估或估值程序。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明确投资决策机制,对投资决策实行统一管理,向下授权投资决策的企业管理层级原则上不超过两级。各级投资决策机构对投资项目做出决策,应当形成决策文件,所有参与决策的人员均应在决策文件上签字背书,所发表意见应记录存档。

第四章 投资事中管理

第十七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中的重大投资项目进行随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执行和效果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向企业进行提示。

第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定期对实施、运营中的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分析,针对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情况变化,及时进行再决策。如出现影响投资目的实现的重大不利变化时,应当研究启动中止、终止或退出机制。中央企业因重大投资项目再决策涉及投资计划调整的,应当将调整后的投资计划报送国资委。

第十九条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国资委要求,分别于每年

一、

二、三季度终了次月10日前将季度投资完成情况通过中央企业投资管理信息系统报送国资委。季度投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等内容。部分重点行业的中央企业应按要求报送季度投资分析情况。

第五章 投资事后管理

第二十条 中央企业在投资完成后,应当编制投资完成情况报告,并于下一年1月31日前报送国资委。投资完成情况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投资完成总体情况;

(二)投资效果分析;

(三)重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四)投资后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五)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第二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每年选择部分已完成的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形成后评价专项报告。通过项目后评价,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提高项目成功率和投资收益,总结投资经验,为后续投资活动提供参考,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选择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并向企业通报后评价结果,对项目开展的有益经验进行推广。

第二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开展重大投资项目专项审计,审计的重点包括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投资方向、资金使用、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

第六章 投资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投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将投资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强化投资前期风险评估和风控方案制订,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防范投资后项目运营、整合风险,做好项目退出的时点与方式安排。

第二十四条 国资委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中央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中央企业。相关中央企业应按照评价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健全完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第二十五条 中央企业商业性重大投资项目应当积极引入社会各类投资机构参与。中央企业股权类重大投资项目在投资决策前应当由独立第三方有资质咨询机构出具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的中央企业不得因投资推高企业的负债率水平。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中央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投资管理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63号)等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追究中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对瞒报、谎报、不及时报送投资信息的中央企业,国资委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七条 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国资委责令其改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资委于2006年公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解读与实务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解读与实务 2016-07-03 cnc1771 摘自 大成律师事... 阅 347 转 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2016年7月1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32号),首次从定义、产权转让、交易统一进行了规范,与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相比,《办法》就国有资产交易方式、增资扩股与资产转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明确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包括企业产权转让、增资及资产转让《办法》第3条规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包括:(1)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转让其对企业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权益的行为(以下称企业产权转让);(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增加资本的行为(以下称企业增资),政府以增加资本金方式对国家出资企业的投入除外;(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重大资产转让行为(以下称企业资产转让)。

2明确增资及资产转让应当进场交易《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同时,《办法》第39条明确了企业增资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对外披露信息公开征集投资方的,信息公告时间不得少于40个工作日,并明确了信息披露应包含的主要内容;第48条明确了企业一定金额的实物资产转让,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此外,《办法》第45条、第46条分别就非公开协议方式增资予以明确规定。其中,第45条规定:如下情形,经国资委审批,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1)因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需要,由特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参与增资;(2)因国家出资企业与特定投资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或利益共同体需要,由该投资方参与国家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增资。第46条规定:以下情形经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1)国家出资企业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实际控制的其他子企业参与增资;(2)企业债权转为股权;(3)企业原股东增资。

同时,《办法》第48规定,涉及国家出资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的资产转让,确需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非公开转让的,由转让方逐级报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 3首次提出了增资扩股的审批权限、交易流程及定价原则《办法》第34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由国资委审批。因增资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委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35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增资行为。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子企业的增资行为,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增资企业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

《办法》第36条、第37条、第38条等明确规定,企业增资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制定增资方案、明确募集资金金额、用途、投资方应具备的条件、选择标准和遴选方式等。增资应由增资企业按照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增资企业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办法》第38条同时规定,以下情形可可以依据评估报告或最近一期审计报告确定企业资本及股权比例:(1)增资企业原股东同比例增资的;(2)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国家出资企业增资的;(3)国有控股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对其独资子企业增资的;(4)增资企业和投资方均为国有独资或国有全资企业的。

同时,《办法》第43条规定, 投资方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经增资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同意,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认投资方的出资金额。

4首次明确转让方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的产权转让审批权限《办法》第8条明确定,转让方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

5明确国有资产交易信息预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结合的原则,分阶段对外披露资产交易信息《办法》首次明确提出,国有资产交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进度安排,采取信息预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分阶段对外披露资产交易信息,公开征集受让方。其中,产权转让的正式披露信息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增资的正式披露信息时间不得少于40个工作日。

6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增资应当对产权转让方案或增资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办法》明确规定,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增资行为时,应当审核有关产权转让行为或增资行为的法律意见书。60文亦明确规定,企业改制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也明确提出,决定或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由此可见,32号文进一步强化了依法规范、阳光操作这一产权改革的主旋律。借助律师事务所的独立第三方力量出具法律意见书,对国有资产交易的合法性、合规性发表法律意见,对规范交易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损失,保护职工、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供应链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克服困难的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