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3-05-19

第一篇:浙江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4年高考 浙江省 文科文综历史和答案

浙江省2014年高考文科文综历史和答案(包括1B)

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

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

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第16题图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7.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2.纳塞尔被誉为“中东雄狮”。如果要给他写传纪,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 A.签署“戴维营协议”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

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

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38.(26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

(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

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

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

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分)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8分)

参考答案:

38.(1) (8分)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

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9分)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 重农抑商。

(3)(9分)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39.(26分) (1)(9分)

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9分) (2)(9分)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8分)

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题号:09 科目: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

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1. 2. 1. 2.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 根据材料

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5分) 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5分)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5分)

题号:10科目: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联系教材,判断图1中雕塑的

名称及其作者。

(3分)

(2) 图2是梵蒂冈城示意图。请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简要介绍其中两处景点。(7分) (1) 《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3分)

(2) 西斯廷小教堂。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很多作品陈列在这里。 圣彼得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大圆顶建筑多方面超过了罗马万神殿的成就。

圣彼得教堂前广场。设计增强了几何形状,两侧柱子之间产生明暗对比效果(或:柱廊的宗教寓意深刻)。(7分)

第二篇:浙江宁波2012高三4月高考模拟试题-文综(word版).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

文 综 试 题

第I卷(共140分)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严寒的天气和温暖的江水形成了独特的松花江沿岸雾淞景观,读图1,回答1-2题。

1.欣赏松花江沿岸的雾凇景观,应

A.乘船游览

B.选择欣赏角度

C.选择观赏时机

D.走近松花江沿岸近观 2.松花江沿岸的雾凇被誉为“人工仙境”的主要原因是

A.夜晚在沿岸燃烧秸秆

B.上游方向的水电站放水

C.沿岸种植的树木树形美观

D.沿岸修筑的观赏建筑众多

图2表示2009年我国各省汽车产业与市场的空间耦合度。耦合度是指产业系统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若产业与市场发展同步,则藕合度较高;反之,则耦合度较低。读图2,回答3-4题。

3. 2009年

A.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同步发展的都在西部经济地带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B.浙江耦合度低是因为浙江汽车消费市场广大,但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C.我国西南地区由于经济和交通落后,汽车使用少,导致耦合度低

D.从整体看,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很快,各省区的耦合度日趋升高 4.依据图示信息,汽车工业布局类型倾向于

A.技术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资金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图3和图4为某地区建设新农村所绘制的GIS地理图层,图3为等高线地形图,图4为地物分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地中,最需要修筑梯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依据地形和聚落分布特征分析,图示农村新建主干道路的最优规划路径是

一般将离地面5cm气温稳定通过12℃作为棉花适播的气候指标。当4月有两旬及以上该气温偏低,并至少有一旬旬温比多年平均旬温偏低2℃及以上时称为倒春寒。读新疆库尔勒地区2000年—2009年4月各旬旬温变化曲线图(图5),回答7-8题。

7. 2000年-2009年库尔勒地区出现倒春寒的年数有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8.库尔勒地区棉花播种最好是

A.4月上旬

铺设砾石

B.4月上旬

燃烧秸秆

C.4月下旬

建设温室大棚

D.4月下旬

注意天气预报

土壤有机碳浓度反映的是进入土壤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输入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为主的有机物质损失之间的平衡指标。读土壤有机碳浓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图(图6),回答9题

9.关于土壤有机碳浓度随海拔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强,有机碳浓度越低

B.海拔800米以下,有机物质迁移速度慢易积累

C.海拔3800米处,有机物质输入量最大损失量最小

D.海拔7000米处,温度低提供的有机物质少,有机碳浓度极低

图7为一年中甲、乙两地日出时间差值统计图,差值为正,表示甲地日出比乙地早。读图7,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日期,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b点对应日期,全球昼夜平分

C.c点对应日期,可能为夏至日

D.d点对应日期之后,直射点往南移 11.甲、乙两地的经度差为

A.9°

B.12°

C.18°

D.30°

1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

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13.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①《东京梦华录》②《明史·职官志》③《明史·太祖本纪》④《明成祖实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4.我国古代,出现“草市”的时期也是

A.君权开始分割相权的时期

B.开始建立官立教育系统的时期

C.地方行政机构达到最完备的时期

D.冶炼业中出现“灌钢法”工艺的时期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6.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资料来源: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

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

A.①⑦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图8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残缺的大事记,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记载的事件对这

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 最为合理的是

A.甲:《中国女报》创刊说明了中国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反映了辛亥革 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因此时间应该 在1911年以后。

B.乙:通过海牙和平会议上决议的

标题可知,当时飞机尚未发明,因此时间应该在1903年之前。

C.丙:《日俄密约》的内容体现日俄两国在当时均表现出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因此时间应该在19世纪末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间。

D.丁: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那么多国家,而且各国采取向殖民地转嫁危机的做法,可以判断时间应该是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时期。

18.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个老同志!”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19.图9漫画反映的是苏德战场上发生根本转折的一次战役。

下列选项中这一漫画最有可能的标题足

A.《莫斯科郊外的烽火》

B.《伏尔加河上的磨坊》

C.《巴巴罗萨计划的丧钟》

D.《照耀德国国会大厦的红星》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20.图10是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

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所绘制的中国与美国、

日本、苏联(俄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

GDP规模走势图。其中代表中日两国的GDP发展的曲线

应该分别为

A.a与c

B.b与d

C.c与d

D.d与c 21.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

家。他的诗词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

证的反映。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高云淡

望断甫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②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③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④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22.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前15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

A.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摸着石头过河”

C.D.“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3.“均势”是国际关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国面对挑战往往会在国际或地区力量对比中采取一种平衡战略。下列史实符合于美国“均势”意图的有

①1919年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方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

③1994年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农民存看到别人种植了某种作物挣钱时,往往跟着去种植这种作物,导致在下一个收获时丰收却挣不到钱,这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被称为“种植怪圈”。“种植怪圈”的主要成因在于①生产率与劳动时问成反比,挣钱者效率高劳动时间少②价格变动调节生产,上年作物价高导致下年供过于求③市场具有自发性,市场对农作物生产调节总是失灵的④农作物需求弹性小,价格降低不会刺激需求大幅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任务更加繁重。为此,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规划》特别强调注重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从国家角度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的有

①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②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④履行劳动者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6.图1l是2011年2月以来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跌幅度。截止2012年2月全国CPI同比上涨3.2%,CPI高位回落进入 下降通道。出现这样的情况,除调整存 款准备金率之外,下列措施中属于有效 的财政政策是

A.提高存款基准利率

B.临时干预粮食油食品的价格

C.调整优化税收结构

D.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27.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①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推动社会进步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

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但地沟油问题要得到真正彻底的根除,更要在源头“管控”的同时大力疏导,即创造合法产业链,利用市场机制处理厨房废油,提炼燃料,让“地沟油”变废为宝。这强调了

A.“废”与“宝”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废”与“宝”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C.“废”与“宝”的转化是对“废”的辩证否定

D.“废”与“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29.1874年,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神秘岛》中预言,水将成为未来人类的能源,水会变成未来的“煤”。百年后,日本科学家朝实现这个预言迈出了第一步,他们用一种名为二氧化钛的物质和几缕阳光,首次将水分离成氢和氧。百年之前的“预言”,果然成真。这表明了

A.符合规律的预言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B.超越现实的预言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

C.思维的眼睛能够主动创造出幻想的世界

D.相对独立的社会预言促进实现社会存在

30.人看到的往往是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而会忽视其他东西的存在,

这就是双歧图原理。当人们面对漫画(图12)的时候,有人看到的 是人身,有的人看到的是人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艺术欣赏的内容都是因人而异的②人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自觉

选择性③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④艺术欣赏的片面 性总是不可避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1.面对欧洲债务危机风波迭起,欧元区成员国内掀起了“该不诙继续使用欧元”的争论。为此,英国螺持“不再掏出一个便士”救欧洲,德国和法国不想尽全力去援助欧元区,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希腊和意大利也都提出退出欧元区的想法。欧元区是否分裂取决于

A.主导整个欧元区的成员国的统治阶级意志

B.成员国是否享有主权国家的独立权管辖权

C.欧元区国家的共同利益及协调矛盾的效果

D.国际社会处理欧元区国家之间矛盾的能力

32.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些事实主要佐证了

A.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D.世界文化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33.美国当局发柱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国债如今已超过单年经济产出,并已经触及国会所容许的上限。在国会两党对政府提出预算支出削减方案存在较大分歧的情况下,奥巴马总统重新向国会提交削减力度更大的预算支出议案,以摆膛政府将面临“停摆”的命运。这主要表明在美国

A.国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才能主导着政府事务

B.国会与联邦政府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

C.国会与联邦政府因相互独立与制衡以致其效率低下

D.总统由选民产生对选民负责而不对国会政党负责

34.2011年5月,英国启动了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将现行的议会选举制度从简单多数制(每个选区得票最多的议员候选人即使得票来过半数亦可当选)变为选择投票制(得票率超过50%的候选人当选该选区议员,若没有候选人取得半数以上选票,得票最少者的选票将被重新分配,直至有候选人得票超过半数)。公投结果显示,有近七成的选民反对修改现行选举制度。英国保留“简单多数制”意味着

①得选票最多议员候选人将获得议员资格

②在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成为执政党

③超过英国议会下院半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才能成为首相

④两大主要政党工党和保守党有可能长期把持英国政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采取什么模式管理经济属于一个国家的内政。可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之际,美国再次批评中国自由市场改革倒退、国家加强对经济控制。美国的这种做法反了《联合国宪章》规定的

A,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B.各会员国应遵守非歧视的原则

C.不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事务的原则

D.世贸组织足贸易问题谈判和解决争端场所的原则

第Ⅱ卷(共160分)

36.(28分)图13为某国等高线地形图,图14是图13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说出图13中甲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该国地形的主要成因。(6分)

(2)比较A、B两处气候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原因。(12分)

(3)该国统计数据显示,A所在的区域界线西部区域对全国GDP的贡献率远超过B所在的东部区域,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10分)

37.(28分)分析图(图15)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建设类型主要有综合开发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海洋旅游岛、海洋科技岛,现代渔业岛、清洁能源岛、海洋生态岛等。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图中群岛为陆上山脉在海中的延伸,其排列分布有何特征?并简述其海岸特点。(8分)

(2)简述图中区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8分)

(3)据区位条件,分别规划甲、乙二岛的主要开发方向,并说明理由。(12分)

38.(26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八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世纪》

(1)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7 (10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6分)

39. (26分)理性原则对近代法国的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

——R·R·帕尔默《理性与激情》

材料三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1)材料一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不是孤例,试以中国近代的史实举例说明。(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中对“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设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对法国政治文明的积极影响。(8分)

40.(22分)每个城市都有故事,故事需要记忆,讲好这些故事,一个城市便有了灵魂,也让人产生一种眷恋。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创作文化精品作为繁荣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文化精品。《向东是大海》就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之举,作品讲述了清末、民国两个时代宁波帮的商战传奇。这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故事,但它的思想性远远超过地域性本身,它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宁波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商帮的成长史和宁波帮精神的铸就史,弘扬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一的宁波精神。从3月10日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排在收视率第一位。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别说明宁波市委、市政府在繁荣文化工作中的职责并阐述其原因。(12分)

(2)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向东是大海》的成功原因。(10分)

41.(30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X85%的水平,材料二:连作土传枯萎病是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世界性难题。N大学科研团队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井始,一直致力于该难题的研究并摘得我国肥料领域唯一“国家专利金奖”。X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2004年与该科研团队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采X企业以70%的资金股份与N大学以30%的技术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取了一系列措施。搭建现代企业模式,成立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依托强大的技术后盾,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始终坚持将最好、最新的产品呈现给农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顺应市场发展,实现生产型到技术服务型、产业集团型转型。因此,该企业快速成为我国有机(类)肥料行业的“领头革”。 材料三:为解决我国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我国广大农村不同的生产方式提出不同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有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及家庭式农业三种模式,对于前两种农业生产而言,让企业通过自身技术与资本获取、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但是,由于家庭式农业仍然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零散,独立的农户使得由企业提供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与服务的成本很高。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村而言,由政府主导为主面向广大个体农户供给农业科技更为有效。

(1)分析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2)从“企业与劳动者”的角度,谈谈该企业成为我国有机(类)肥料行业的“领头羊”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肩示。(14分)

(3)解决我国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两张皮”的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决策的思想方法,简要分析这一思想方法的哲学依据。(10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è)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è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一代娴熟的手艺。 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ǔ)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ǐng)史册的长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关于公元前3000~前1700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多。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为主要食物。[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土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

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大相径庭。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乙]在这些地区,季风是决定性因素:一年中有半年下雨。实际上这半年几乎天天下雨,其他时间则是干旱。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替意味着当地有洪涝,然后是土地逐步干旱。[丙]各种根茎作物天性都适合这种气候条件;水稻也是如此,它是季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沉积

B.大相径庭

C.虽然

D.逐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25字)(3分)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QQ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3万元。

60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 弊: 6.请根据画面的内容,为邮局写宣传语。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50字。(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10分)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 ,群体既可以成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久。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能” 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响。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最近法国历史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25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

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9.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谁家能有那么多那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

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一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一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飘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分) 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凌 室 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而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燮理阴阳之一事。《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①寒而藏之,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为能尽其职。

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为凌室,候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为瑞。公命斩之,纳诸室。及竣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感召之。时壬午冬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事也。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是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以见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全元文》) 注①冱(hù):水因寒冷而冻结。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 B.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燮:协和;调和。 C.是以冬无愆阳 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 董:通“懂”,懂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 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4分) (2)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事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9~20题。(8分)

一 枝 春 除 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①、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②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注①喧填:即“喧阗”,哄闹声。②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 19.这首词描绘了“过年”时辞旧迎新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2分) 20.宋代歌咏除夕的诗词很多,但被公认为佳作者甚少。此词能被称道,在于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2题。(6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韩非子·五蠹》) 2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

。(2分) 2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李密《陈情表》)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李嘉诚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励志格言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1.B A项,“慧”应为“惠”。C项,“曲”应读“qū”。D项,“艰”应为“坚”。 2.D D项,应改为“逐渐”。

3.B B项,乙句第一处句号应改为逗号。

4.C A项,成分残缺,“落入”的宾语中心语残缺。B项,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杂糅。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

5.参考答案 利:盗窃现金行为将减少,市民能轻松享受公共服务。 弊:易滋生 网络诈骗,排挤高年龄群体。

解析 新闻类压缩语段要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

6.答案示例 远在天边还是近在指尖?写一封信仿佛开一扇门,让你用力拥抱思念的人。

解析 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方法的要求。此题属于描述图片类的题目,注意突出主题“为邮局写宣传语”。

7.B 从“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等中可知,B项是正确的,其他几个选项无依据。

8.D D项,“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体现的是群体的种族特征。

9.参考答案 ①群体极易冲动。②群体表现多变(易变,不稳定)。③群体狂傲野蛮(不可一世)。④群体特点受种族特点影响。 解析先圈出“群体”特点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如“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等,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0.①很传统。这种露天饮宴在陕北流传了几千年,体现了一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②很独特。雪中婚宴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给人以强烈震撼。③很质朴。酒席摆在露天院子里,雪花纷纷融入“热腾腾的菜肴”,人们“乐滋滋”地喝酒猜拳,既质朴又热闹。④显气概。参加雪中婚宴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他们的骨头在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生命烈焰,粗犷而豪放。(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1.①联想拓展。由眼前的雪中婚宴联想到“这块苍凉的土地上”的许多事情,拓展了文章意境,丰富了表现内容。②借景抒情。由婚宴中“纷纷落雪”之景的触动,抒发了对拥有“强健的灵魂”的陕北人民的赞美之情。③揭示意蕴。以“一把明晃晃的雕刀”比喻雪花,揭示了类似雪花的“艰难困苦”,能够“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2.①景观对比。如首段大雪仿佛把“整个世界”冻结成“没有了一点儿活气”的自然之景与院子里人们“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的人文之景对比,突出了雪中婚宴场面的喜庆和热闹。②人景对比。如菜肴顷刻变冰凉、筷子马上落满雪花等与客人们依旧乐滋滋地饮酒、猜拳对比,展示了人们的兴奋和快乐。③事物对比。如“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与“在院子摆开阵仗”举办婚宴对比,肯定了这种婚宴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④神情对比。如主人“满怀歉意”的解释与客人异口同声的“没甚!没甚!”对比,体现了陕北人纯朴、豪爽、大气等性格特点。⑤

精神对比。如“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等奔腾昂扬的奋斗精神与“柔弱”“萎靡”“颓丧”“消沉”等精神状态对比,彰显了陕北人民的勇敢、顽强、坚毅和气概。(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3.文章通过对“雪中婚宴”场景的描写,借助联想由此及彼、从外而内地拓展到传统的习俗风情,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切喜爱和对陕北人民精神文化的由衷赞美。①扣住“雪中”。婚宴从开篇到结尾,都处于“雪中”这一场景,“雪”贯串全篇,从“雪花”纷扬到天地一色,从“雪”落到餐桌、人头、衣服到筷子、菜肴,从“雪中”的别致场面到“雪中”人们的精神气度,人人都在“雪中”,事事均关“雪”,既让人“震撼”,又令人“沉醉”。②突出“婚宴”。由标题可知,“婚宴”便是中心词,故文章笔墨着力泼洒在“婚宴”之上,院子、餐桌、菜肴等静态事物,猜拳、唱曲、吟诗、伸筷子、喝几盅等动态行为,都渲染了“婚宴”的喜庆热闹和诗情画意,也表现出传统习俗的质朴与陕北人民的粗犷,深化了作品主题。 14.D D项,董:督责,管理。

15.C C项,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递进。B项,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引出对象。D项,动词,担任/介词,对。 16.B B项,不是各地都没有,是“而光独不然”。

17.答案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解析 解答断句题的前提是能够读懂大意,能分析短语结构,其后找出标志性字词。

18.(1)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

(2)有的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中掌管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参考译文 凌室是用来贮藏冰块的。古时候,每当太阳运行到北陆虚宿时(即冬天)人们就储藏冰块,所以《诗经·豳风》中有诗句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送进冰窖藏,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上韭菜和羔羊。”而藏冰、用冰,也是调和阴阳的一件事。《周礼》中记载凌人掌管冰块之事,在阴气凝聚阴湿寒冷的地方藏冰,在阳气浓郁的时候启用冰块。享受俸禄的人,赐予他们冰爽的食物丧祭,没有不赐予的。贮藏它恰到时机,使用它也非常周密,因此冬天没有酷热,夏天没有阴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雷鸣不伤人,霜雹不成灾,瘟疫不流行,百姓不死于传染病。所以藏冰、用冰,是圣人调和阴阳辅佐(上天)的职责。上至宰相,下至州郡长官,都被用来委任以调和的职责,一定不可出现气候失常、阴阳失调的过失,这是尽到了他的职责。

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的判官张士政先生,在至正壬午年冬天,对光州监郡卜颜不花说:“我看京城和它附近的州郡主管官员,在仲冬时节必定收藏冰块备用,酷热时节用来缓解溽暑。只有光州不是这样。我作为掌管冰室的长官,等到有冰就封藏,可以吗?”监郡说:“可以。”(张公)于是在光州城北门筑造冰室,命令属官万文宝监督建造工程。工程还没完结,而傍晚就下起了大雪,平地上积雪超过一尺厚,层层冰雪堆得像土山,人们都认为这很祥瑞。张公命令把冰砍下运输储藏到凌室,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融化了。大概是一个念头真诚,把它感召来了。这时是壬午年冬天十二月。有的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中掌管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我听说张公执政光州,稳定物价,体恤百姓,抑制豪强,扶持良善,去除积久的弊端,审理滞留未申的冤狱,没有不协和调理的事情。况且建造冰室,贮藏和启用冰块,观察阴阳寒暑的变化,来考察消长盛衰的道理,这也是为政最重大的事务。孔子著《春秋》,不结冰的现象一定要写进去,当作奇异的事件记载下来,作为先王圣哲治国教诲的话语。这大概不是平常人所知道的了。我因而写了《凌室记》这篇文章,用来表现张公的为政之道,(张公)将来身居朝堂辅佐皇帝,完成教化,大概也是以此为根本。所以不可以不记下来。 19.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语言生动形象。用“爆”“惊”“喧填”“腾”等最能造出声势的字眼来渲染佳节的热闹。(2)场面生动形象。①爆竹连连,箫鼓喧阗;②宴席上歌声清圆,纵情豪饮屠苏酒以迎春;③天未破晓,外面已经车马盈路,热闹非凡。(其他合理的分析可酌情给分) 21.参考答案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德治 以法治国/法治

解析 读懂材料内容是关键。两则材料,其中一则出自课内,一则出自课外。课外材料内容可以从课内的得到提示。

22.参考答案 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劝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本质区别。

参考译文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归顺。

现在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父母训斥他,他不悔改;老乡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教诲他,他不肯改变。把父母的慈爱、老乡的品德、老师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西,一起施加到他身上,然而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也不改变。直到地方官吏拿着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的法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品行,纠正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刑罚。

23.(1)风乎舞雩 咏而归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3)使人听此凋朱颜 枯松倒挂倚绝壁 (4)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5)仲尼厄而作《春秋》 乃赋《离骚》 24.略

第四篇: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限时训练: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周王东迁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周王都要依赖强大的诸侯国,社会的政治

秩序被彻底打破。其根源在于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1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14.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②印刷业有了发展

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

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金瓶梅》:“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

16、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代民主制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

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是对古代文明的承继,又是一次全新的发展。关于代议制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

B.体现代议制间接民主原则的最好途径是完善普选制。

C.美国为议会主权代议制形式的典型代表

D.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彻底否定

17.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其不合时代潮流

C.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尖锐

D.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18、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数量上有所发展,但这是在殖民主义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实现的。以下各项对这一过程在中国所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传播

C、

造成货币和资源的大量流失

D、

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受阻

19、《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20.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B.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

C.科学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

D.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1.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22、列宁在1921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与下列中国的哪个事件相似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3、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现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

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依靠掌控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C.凭借庞大的出口贸易获取最大利益

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作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

回答:(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

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谈谈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

(6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

(8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

(6分)

39、(26分)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经历之坎坷、过程之曲折,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材料二: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不断地吸取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先后走过“日本式”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和“俄国式”的道路,但均告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才取得了成功。

材料三:有日本学者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一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19世纪中期“器物变革”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请列举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辉煌胜利的范例各一项(4分),并概括这一历程给人们的宝贵启示。(2分)

(3)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

(4)材料三中,日本学者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他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分)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参考答案

CDBC

BBDDC

DCB

38、(1)有教无类(2分);贵贱有序(2分)。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2分)

(2)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四大家书法。(2分,答对两点给2分)

专制主义的强化(2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思想控制的加强。(2分)

(3)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2分)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2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答大唐盛世亦可)

(2分)

(4)政治、经济的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先进的文化可推动社会的进步;(2分)文化是在借鉴、融合中不断发展的;(2分)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2分)

39、(1)主要原因:①器物变革的探索失败(或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②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2分)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2分)

(2)①范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分);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分)

②启示:别国的经验必须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作用(2分)

(3)成就: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通过国企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分)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4)①主要问题:a.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依赖外国技术和设备;(2分)b.中国缺乏独立科研和创新开发的精神。(2分)

②A.他的观点不正确。理由:长谷川庆太郎的根据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技术与专利的作用和影响。(4分)

B.他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中国本土企业的许多核心生产技术还要依赖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4分)

C.他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比较偏激。理由:综合前面二者的理由即可。(4分)

(只有对观点的评价没有理由不给分;学生列举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

第一部分 古 代

古代中国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1专题1)

1. 西周的政治制度

(1)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夏朝建立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 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和“商朝的政治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4)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5)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 度和广度。“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知道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4)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2)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

(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 外,还可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清朝的边疆政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2专题1)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 (2)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4)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总体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 度。“‘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手工业的发展

(1)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难点)

说明: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需适当拓展。“‘工官’和‘匠户’”为 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商业的发展

(1) 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页

(2) 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3)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4)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难点)

说明: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是课标要求,也是本课难点,学习时需要加以拓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难点)。 (2)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说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要注意深入分析其作用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学习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专题1)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说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说明:“‘焚书坑儒’批判”和“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 宋明理学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说明:“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说明:“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修3专题2)

1.科技成就

(1)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学习时要特别重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等问题的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2)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 (3)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 (4)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文学成就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说明: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体会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选修4)

1.孔子(第2单元)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2页

(1)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 (2)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说明:教学时应与必修Ⅲ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2.秦始皇(第1单元)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说明: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3.唐太宗(第1单元)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 康熙帝(第1单元)

(1)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说明: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罗马(必修1专题6)

1.雅典民主政治

(1)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2)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说明:学习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3)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4)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5)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6)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7)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说明:本课第

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

一、二目的内容中。“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罗马法

(1)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3)理解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说明:罗马的法律制度既是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也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罗马法的分支之一自然法更是具有超越时空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学习罗马法主要内容时要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四个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3专题6)

1、“人是万物的尺度” (1)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

(2)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3)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4)体会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说明:公元前5世纪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学习时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3页

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人生而平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三、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1.亚里士多德(选修4第2单元)

(1)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2)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第二部分 近 代 近代世界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必修3专题6)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拉丽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3)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4).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说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要作品”本课教材中没有涉及,学习中要予以补充。“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百科全书派、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明:“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启蒙运动思 想家思想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修2专题5)

1.新航路的开辟

(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2)迪亚士和哥伦布开辟的航线及其影响; (3)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4)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明:“开辟航线”与“文明交往”是理解本课的两个关键词,前者主要是对事实的了解,后者则蕴含着对这一史实的基本评价,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两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列举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2)了解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3)认识殖民扩展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4)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说明:本课内容是第一课的延伸和拓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出现,“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产生和发展,并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学习时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多角度思考问题。“海上马车夫”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力量)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2)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说明:从课程标准看,“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属于“应用”层次要求,是本课学习难点。学习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可以联系模块一中的有关知识,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打造‘世界工厂’”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4、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向整体的世界)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4页

(2)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3)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

(4)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学习辨证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说明:“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是本课难点,学习时要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去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要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一梳理。 “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选修4第3单元)

1.华盛顿

(1)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 (2)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 (3)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4)感受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高品质,

民主与法制精神。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中的相关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应突出其 对美国的建国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维农山庄的主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拿破仑

(1)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

仑法典》和发动对外战争等。

(2)认识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说明:教学时可通过分析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分清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流与支流。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必修1专题7)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 (2)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 (3)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5)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说明:“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习时应将它 与“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这一课标要求联系起来,把握好本课前三目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王位继承法》”、“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与“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2)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3)理解美国的总统制;

(4)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制约与平衡”原则的政治智慧。

说明:本课共有四个子目,第

二、三目是重点;第一目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历 史背景;第四目则展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及重要特点。“年轻美国的窘境”和“两党制的雏形”这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 (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说明:要注意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因为课标有“比较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这一要求,只有了解了内容才可能进行比较。“震荡中的法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选修4第5单元;必修1专题8)

1.马克思、恩格斯

(1)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 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

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说明:“流亡中的贫困生活”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5页

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的人生理想。

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共产党宣言》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创造精神。

说明:教材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3.巴黎公社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 (2)知道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 (3)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年代; (4)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5)知道保卫公社的战斗及其结局;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6)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说明: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是学习重点。建议按“学习要求”掌握知识点,并正确理解和分析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等学习重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国际的斗争”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六、近代科学技术(选修4第6单元;必修3专题7)

1.牛顿和经典力学

(1)知道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

(2)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3)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4)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的史实; (5)了解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史实;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相对论提出的意义; (6)感受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不迷信权威、为科学而不断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

说明:本课出现的许多物理学概念比较抽象,要借助于初高中物理课所学的内容来促进本课的学习。 “加勒与海王星”、“斯蒂芬与黑体辐射”、“德布罗意与物质波理论”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进化论

(1)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

(2)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感受达尔文等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说明:可结合生物课所学内容来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可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和“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知道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

(2)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 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爱迪生等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 精神。

说明:“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一目和“纽可门蒸汽机”、“富尔顿与汽船”、“史蒂芬孙与火车”、“莫兹利与车床”、“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诺贝尔与诺贝尔奖”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了解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

(5)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

(7)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8)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说明:本课为本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重点学习“改变世界的网络”一目外,并作专题总结性的学习;进一步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立体交通的诞生”和“穿越大洋的电波”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近代中国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6页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专题2、3)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3)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5)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 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能力要求属于“识记”层次,但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来把握本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6)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7)概述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认识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

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说明: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第 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视 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英勇斗争的壮丽诗“宗 棠收复新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辛亥革命

(1)了解辛亥革命背景;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如何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 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简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意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意义、土地 革命作用、红军长征及意义、遵义会议及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说明: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解放区土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2)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3)知道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和敌后战场 的百团大战等;

(4)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5)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说明:本课四个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画面,贯穿着全民族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国共合作抗日”)和最终结果(抗战胜利)。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族抗战之伟大意义所在。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专题2)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和逐渐解体的原因与作用; (2)知道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关系;

(3)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4)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主要表现;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7页

(5)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理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感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体会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评价历史人物,懂得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说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也是最深刻的变化,学习本课应当在把握本专题总体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展开。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2)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3)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4)体会民族经济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之道理。

说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包括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要注意把握这三个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6)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

一、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这一道理,

说明:本课的重点是“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史实的掌握是探讨的前提,因此,要重视前两课史实的复习。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3专题3)

1. 维新思想

(1)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 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说明:本课的三个子目阐述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从立宪到共和的发展历程。西学东渐是近代 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走向共和”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2.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感受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体会 用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学习时可结合第一课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的 层次。可联系本专题的维新思想、共和思想及下一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可适当联系必修Ⅰ的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青年学生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 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争鸣论战、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主要史实; (2) 探讨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3)感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不懈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勇于实践的革 命精神。

说明:“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论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学生课阅 读内容。

第三部分 现 代

现代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第1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的产物。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8页

说明:“两次巴尔干战争”为课外阅读。注意与必修2专题5的联系。本课可归纳为两个考点即:一 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含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 界性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 (2)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4)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 (5)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6)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会集团失败的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说明:“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为课外阅读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选修3第2单元)

1.凡尔赛体系

(1)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 (2)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3)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4)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5)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知道凡尔赛体系,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6)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体会“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

口上的”。

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为课外阅读 2.华盛顿体系

(1)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实质和不稳定性)

3.国际联盟

知道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

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修1专题8;必修2专题7;选修4第5单元) 1.俄国十月革命(必修1专题8)

(1)了解二月革命; (2)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

(3)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

说明:本课第一目主要说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 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列宁(选修4第5单元)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3)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说明:教学时可以联系必修I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和必修Ⅱ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必修2专题7)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 (2)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 (3)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

(4)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5)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说明:可通过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来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9页

变的必要性。

4.“斯大林模式” (必修2专题7)

(1)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确立的标志;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3)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4)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说明:“斯大林模式”是本课的关键词,可围绕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展开学 习。“农业集体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必修2专题7)

(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内容与影响;

(2)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影响;

(3)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分析其失败原因; (4)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5)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树立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说明:教材中三个子目构成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揭示着苏联改革最终受挫、苏联解体的内在原 因。学习时要紧扣“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这一中心,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选修4专题4)

甘地

⑴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⑵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⑶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专题5)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 体会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说明:学习本课要联系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也要抓住本课的“自由放任”这 一关键词;要注意从史实中归纳这场危机的特点,多角度地分析危机的原因与影响。病入膏肓的经济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罗斯福新政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勇于改革的胆识和创新的品质。

说明:要注意理解新政的措施,辨证地分析其影响,更要抓住新政的关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50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经济特征、主要问题) (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体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新变化”,可以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等方面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变化。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目和二战后英国、法国的经济模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2第3单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影响;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和异 同

(2)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3)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4)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敦克尔克大撤 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训。“北非战场的激战”为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0页

课外阅读

(2)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

(3)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历史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忍不拔、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强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才迎来了军事形势的转折。)

(4)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极其影响;知道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感受法法西斯战争中杰出人物的智慧和优秀品质。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知道德、日法西斯所犯下的主要暴行;

(3)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痛恨法西斯的暴行,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感悟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必修1专题9;选修3第5单元)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等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

(2)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

(4)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的。

说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目是本课重点。“‘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一目的学习,建议从“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角度切入,并能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所产生的复杂影响。“‘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一目中的“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经济互助委员会”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3)感受中朝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4)认识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1)知道中东问题的由来;

(2)认识中东战争的复杂性(可从民族和宗教的矛盾纠纷、战略位置、领土问题、石油问题、大国争 霸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

(3)知道第

一、

二、

三、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4)知道《戴维营协议》、《土地换和平》及其影响 (5)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说明:要结合上一课的相关内容来理解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复杂因素,以此认识解决中东 问题的艰难性

(1)了解海湾战争的原因和进程,感受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2)认识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说明:“沙漠盾牌’行动“为课外阅读。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2)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4)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5)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

(6)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说明:学习本课要抓住“新兴力量”与“崛起”这两个关键词,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它们 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理解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简述“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 (3)知道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4)知道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 (5)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1页

(6)简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7)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说明:学习本课可以抓住“一超多强”这一关键词(也是学习重点)展开。“别了,雅尔塔”一目和“伊拉克战争”、“俄罗斯的困境”、“发展中国家与霸权主义的斗争”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修3第6单元)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懂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感受国际社会为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3)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辨证关系。(注重论从史出)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2专题8)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2)知道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3)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说明:教学本科时候可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三大世界经济组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知道欧洲联盟形成原因和影响和扩大的基本过程; (2)了解欧元的诞生;

(3)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 和方式。

(4)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5)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说明:教学本课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如中国参加APEC会议等资料,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发展趋势。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 (2)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4)树立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意识和关注人类社会持续均衡发展的意识。

说明:教学本课时可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或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九、现代科学技术(必修3专题7;选修4第六单元)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 (2)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

(3) 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2.量子论

(1)了解爱因斯坦建立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等史实; (2)知道量子论理论内容;

(3)认识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3.现代信息技术

(1)了解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 (2)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

(4)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5)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 解和认同

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必修3专题8)

1.文学的主要成就

(1)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雨果及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在鉴赏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时,要注意联系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说明:本课教材中的“济慈、霍夫曼、海涅、施特罗斯、舒曼”、“中国的京剧”等知识点和向着自由前进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2页

(2)知道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说明:“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马克·吐温、陀思妥耶夫斯基”、 “亚非拉地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德沃夏克与《自新大陆》” 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说明:“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音乐的变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知道19世纪中期以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者: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 纤夫》、凡高与《向日葵》;了解这些绘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说明:“库贝尔、米勒、莫奈、罗丹及其代表作”、“塞尚和高更”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 多样性和民族性;

(2)知道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及代表作《天鹅湖》,理解其民族性特点;

(3)了解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感受影视艺术和现代主义音乐的魅力,体会影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现代中国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1专题4)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 (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

(2)简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及其颁行意义;

(3)认识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3.“文化大革命”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和艰巨性;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3)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意义; (2)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4)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 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2专题3)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知道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了解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 (4)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

(5)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6)理清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线索,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7)认识到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树立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3页

说明:“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论十大关系》、“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四届人大”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四第二课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 局的形成”两目内容的史实来理解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的意义,注意体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深刻含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 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2)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标志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1专题5)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 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

(3)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4)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 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说明:教科书中三个子目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2)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知道不结盟政策是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4)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国际 意识。

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3专题4;选修4第4、5单元) 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 《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说明: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三“辛亥革命”和必修Ⅲ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课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孙中山主要史实的学习,加深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了解,更好地评价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说明:学习时要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涵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

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 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体会毛泽东的革命探索精神和求实品质;认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说明:通过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字重点。

(2)概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概述毛泽东在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4页

面的主要思想;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品格。

说明:学习时要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不是毛泽东思想。

1.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1)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 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 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沦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说明:本课重点是了解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教学时可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进行概括梳理。 “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学中要联系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理解。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必修3专题4;选修4第6单元)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3)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4)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说明:可采用表格法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

(1)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 采。

(2)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3)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

(3)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4)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说明:“‘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 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知道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2)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说明:“外交政策的调整”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专题4)

2.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4)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说明: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学习有“了解”和“探讨”两个层次的要求。学习时一是要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二是要紧密联系生活体验与社会经验,抓住某个领域,从微观着手,实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

(2)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革开 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5页

说明:学习时可以结合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来加深对历史的感悟。

3. 大众传媒的发展

(1)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3)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4)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5)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说明:本课的三个子目介绍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概况,揭示了传媒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可以与生活中的各种媒体联系起来,以加深对大众传媒的了解与体验。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6页

上一篇:质监局安全生产月方案下一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简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