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财政局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青州市财政局范文

温州市财政局

温 州 市 财 政 局 温 州 市 科 技 局 温州市知识产权局

温财教〔2008〕254号

文件

关于印发《温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财政局、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办):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6]86号)中关于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制度建设,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激励自主创新,完善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我们对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温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联系。

二○○八年七月三十日

1 温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激励自主创新,完善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6]86号)精神,结合我市专利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特点,特修订本办法。

第一条 专利专项资金来源:

(一)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二)国家、省专利专项资助资金;

(三)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四)其它资金。

第二条 专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

(一)专利申请(授权)

1、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

2、《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

(二)专利实施

1、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包括受让或许可);

2、专利技术质押作价投融资。

(三)专利试点示范

1、市级知识产权(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学校、区域(乡镇)、园区;

2、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强县,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市、区)、园区。

(四)专利保护

1、专利行政执法和执法条件建设;

2、对我市经济、社会影响大的企业涉外专利维权诉讼。

(五)专利奖励

1、当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奖项;

2、当年获得温州市重大发明奖的奖项;

3、当年被评为全市专利系统工作先进的单位。

(六)专利活动

1、市政府批准的全市大型专利活动;

2、知识产权(专利)宣传和人才培训;

3、国内外知识产权(专利)交流与合作活动;

4、专利预警和专利战略实施;

5、知识产权(专利)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3 第二章 专利申请(授权)项目的申请与审批

第三条 申请专利申请(授权)项目补助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必须以本市地址申请专利,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本市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二)具有本市常住户籍或者在本市工作、学习并持有《温州市人才居住证》或《留学人员来温工作证书》或在本市连续两年居住证明的个人;

(三)在我市全日制大专院校学习的学生;

(四)在其他地区全日制大专院校学习的温州籍学生。 第四条 申请专利申请(授权)项目补助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专利已获得授权且在授权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或依照《专利合作条约》(PCT)规则提交国际申请,进入指定国家审查阶段起三年内;

(二)本市法人、自然人为第一专利权人,或本市法人、自然人为第二专利权人,但第一专利权人为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法人组织。

第五条 专利申请(授权)项目的补助额度:

(一)发明专利

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补助人民币6000元。

4 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补助人民币3万元,在其它国家或地区(包括港澳台)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补助人民币1万元。

同一件专利最多补助2个国家或地区。

(二)《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补助

法人组织每件补助8000元,自然人每件补助5000元。 同一件专利最多补助2个国家或地区。 第六条 申领专利补助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温州市专利申请(授权)项目补助申请表(另制);

(二)专利证书及复印件;

(三)工商营业执照、事业法人登记证、社团登记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温州市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来温工作证书》等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四)国外授权专利和PCT申请还需提供代理机构支付申请国费用或国际申请费用的复印件;

(五)申请人为单位的需提供本单位开具的收款收据。 第七条 补助申领程序

(一)国内专利补助的申请人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专利)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二)国外专利补助、PCT申请补助的申请人以及市直单位向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申请办理。

(三)申请的项目及经费,经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核确定后下达。

第八条 下列情况不予专利补助:

(一)通过购买、转让、专利权著录事项变更等方式取得专利权的;

(二)未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国外专利的;

(三)在授权之日起一年内未提出申请补助的;

(四)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正式发文公布补助名单之日起一年内未办理申领手续的。

第三章 专利实施项目的申请与审批

第九条 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补助对象和范围:

(一)在本市范围内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且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并具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二)授权之日起有效期内实施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第十条 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应当拥有一件或一件以上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受让或许可)。申报项目应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

(二)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应符合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有一定规模。

(三)承担项目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视专利管理人才培养,并有较好的实施条件。

第十一条 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实行事后审核立项、直接核定预算并一次性补助的方式,一般不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的申请与评审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专利技术质押作价投融资项目补助办法视工作发展情况另行制定。

第四章 专利试点示范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三条 对被认定为市级知识产权(专利)示范企业的单位,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市级知识产权(专利)示范企业每两年复核一次,复核不合格的,取消示范企业称号。

第十四条 市级知识产权(专利)示范企业的认定条件、申报与评审程序按照市科技局、市经贸委制定的有关文件执行。

7 第十五条 市级知识产权(专利)试点示范学校、区域(乡镇)、园区的培育和补助办法视工作发展情况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对列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强县的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县(市、区)的单位,都分别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第五章 专利保护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七条 专利行政执法和执法条件建设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必需的经费支出。

第十八条 对我市经济、社会影响大的企业涉外专利维权诉讼,诉讼胜诉的,根据企业申请给予适当的项目补贴资助。

第六章 专利奖励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九条 重大发明奖分发明专利重大发明奖和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重大发明奖两类。重大发明奖每三年评选一次。

8 发明专利重大发明奖,每届评选不超过5项,每项补助30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重大发明奖,每届评选若干项,每项补助10万元。两类奖项合计每届不超过10项。

第二十条 温州市重大发明奖的推荐和评审具体按照《温州市重大发明奖评选办法(暂行)》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当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奖项,每项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第二十二条 对当年评定为全市专利系统工作先进的单位,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补助。

第七章 资金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当年资金若有结余,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第二十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对专利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第二十五条 申请补助的单位和个人应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凭证,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全数收回已资助的经费,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温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温市科发[2006]8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 专利 资金 管理 办法 通知

温州市财政局办公室

2008年7月31日印发

第二篇:广州市财政局预算管理规程

穗财预„2004‟280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局预算管理工作,体现公共财政和全口径预算的原则,根据•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财政改革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局机关各业务处室、局属各分局、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信息中心。

第三条 本规程以预算管理系统为操作平台,实行规范运作。

第四条 职责分工

(一)综合规划处负责非税收入的监交和管理,土地出让金支出计划以及土地出让金中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外的支出管理,核拨彩票公益金管理工作。

(二)预算处负责汇总、编制年度全市、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资金、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拟定市本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管理市本级财政预算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项目库;负责预算内、外支出管理制度的制订及指标管理工作。

(三)国库处负责市本级财政性资金账户、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及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工作;负责处理市本级预算内、外资金收支账务,审核财政资金拨款,负责各业务处拨款(含转移支付)凭证的打印及送单;负责财政资金的调度;负责财政收入退库和按国家规定先征后返还的管理工作。

(四)支出业务处负责指导并审核经管部门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下达、分解和回收经管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外支出指标,监督管理经管部门预算单位专项资金(含基金)的使用情况。支出业务处逐步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绩效预算。

(五)统计评价处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负责制订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开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

(六)监督检查处和财政监督分局负责市本级预算内、外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处负责本规定的监督检查工作。

(七)国库支付中心负责市本级财政集中支付资金的审核拨付、会计核算、拨款凭证打印及送单;汇总和登记政府采购、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明细账。

(八)财政信息中心负责财政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安全、维护和技术咨询,负责在财政信息系统中导入数据,整理报表。

第二章 预算编制

第五条 每年8月31日前,预算处完成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布置工作。内容包括:

(一)提出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二)拟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车辆运行费等定额标准;

(三)提出项目经费的审核原则;

(四)修改和完善部门预算软件和报表;

(五)提出下年度部门预算支出控制数分配意见(见表一);

(六)组织部门预算培训工作。 第六条 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进度

(一)每年10月15日前,各部门预算单位完成“一上”工作。

(二)每年11月15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审核、汇总经管部门预算单位的“一上”数据,并经分管局长同意后抄送预算处(列出经常性和一次性专项明细,见表二)。各部门预算单位,按照中央、省、市等有关规定填列预算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照中央、省、市等有关规定、定额标准和编委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专项经费视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安排,将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三)每年11月15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将经分管局长同意后的下年度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入计划、非税收入和专项资金(列明细,分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专项收入)的收支计划以表格形式(见表

三、表四)抄送综合规划处、国库处、预算处和监督检查处。

(四)每年11月20日前,预算处汇总审核项目支出,提出项目安排意见并上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

(五)每年11月30日前,预算处将经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的“一下”情况通知各支出业务处(见表五),各支出业务处负责完成“一下”工作。

(六)每年12月5日前,预算处提出下年度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支计划的指导思想、编制依据、原则及计划初稿,征求各支出业务处意见后,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

(七)每年12月20日前,预算处按照局长办公会议审定意见和公文办理的规程,将下年度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支计划以局的名义上报市政府,并在市政府批复计划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各业务处。

(八)每年12月20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将下年度预算外收支计划抄送预算处和综合规划处(见表六)。预算处商综合规划处意见后,在10个工作日内汇总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

(九)每年在局长办公会议审定预算外收支计划后的5个工作日内,预算处按照局长办公会议审定意见和公文办理的规程,将下年度预算外收支计划以局的名义上报市政府,并在市政府批复计划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各业务处。

(十)每年12月25日前,各部门预算单位完成 “二上”工作。

(十一)下年度1月5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审核并汇总经管部门预算单位的“二上”数据,经分管局长同意后抄送预算处(列出经常性和一次性专项明细,见表七)。预算处在5个工作日内,复核、汇总各业务处部门预算“二上”数据,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

(十二)每年在局长办公会议审定“二上”数据后的5个工作日内,预算处将审定后的“二上”情况通知各支出业务处。

(十三)每年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45日前,我局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市预算草案的编制情况,预算处负责牵头准备相关材料。

第三章 指标下达

第七条 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各部门应当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部门预算。

(一)每年12月10日前,预算处根据当年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和下年预算支出计划,并剔除一次性不可比因素后,在预算管理系统中预分解下年度上半年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专项经费支出指标。

(二)每年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预算草案后10个工作日内,预算处将预算收支计划(见表

八、表

九、表十)分别通知有关处室及局属各分局;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将预算支出指标分解到各支出业务处。

(三)每年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预算草案后30日内,各支出业务处负责批复经管部门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并将汇总情况分别送预算处、国库处、监督检查处、统计评价处。各支出业务处在下达经管部门预算单位收支计划时,应注明其中非税收入和专项资金安排的数额,以便我局在预算收支计划总盘子中单列安排和掌握收支进度。

(四)预算处分解预算指标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各支出业务处在预算管理系统中,按已批复部门预算的情况分解经管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支出指标。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八条 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分局和国库支付中心按照•关于印发†广州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穗财库„2002‟1008号)和•关于印发†广州市本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穗财库„2002‟1260号)等文件规定的申报、审批程序,办理资金拨付业务。

第九条 国库处、局属各分局和国库支付中心按照•关于广州市财政预算收入退库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1996‟657号)、•关于企业缴纳税款实行先征后财政返还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1996‟623号)和•关于企业缴纳税款实行先征后财政返还有关申报审批程序的通知‣(财预„1999‟242号)等文件规定的申报、审批程序,办理财政预算收入退库(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退库)、各项收入先征后财政返还(包括所得税、流转税以及其他税费的先征后财政返还)等业务。

第十条 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和补助支出)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要求填写拨款单的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和用途。其他资金拨付(含暂存暂付款项、与上下级往来款项、专用基金支出、预算外资金等)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的会计科目和预算管理系统中的科目代码填写拨款单的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按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填写用途。

第十一条 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等资金原则上每月按预算进度拨付,基建、城建等专项资金按直接支付的方式拨付,政府采购资金按合同约定拨付。

第十二条 国库处牵头会同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信息中心,协调国家金库广州中心支库和相关商业银行,统一记账、对账。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资金按标准(分科目、分项目、分预算内外资金和自筹资金)记明细账和列支出到用款单位。

在办理收入缴(退)库和支出拨款的过程中,部门预算单位提出的有关查询事项,由对口支出业务处负责解答。

每月追加(减)区、县级市的支出于当月25日截止;每年市本级拨款原则上于12月25日截止;追加(减)区、县级市的拨款原则上于12月20日截止;上级专项补助的拨款工作随到随办。如确需延期拨付的,商国库处后办理。

除有文件规定的拨款单位、按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将资金拨付到供应商和劳务费供应者账户之外,财政部门原则上不办理非预算隶属关系的拨款。对于确需拨付非预算隶属关系的专项资金,要附上合法的原始凭证(批件)和依据,经有关支出业务处审核并会国库处后办理。

第十三条 办理应急专款(包括救灾款、救济款、扶贫款等),应特事特办,及时办理;拨付异地的应急专款,有关业务处要附上合法的依据和原始凭证,并须呈报两名局领导签字批准。

国库支付中心支付属于财政直接支付性质的异地拨款,须由两名中心领导签字批准。

第五章 预算追加

第十四条 新增(减)退库的有关文件和呈批件等,由各支出业务处主办,会国库处并报经分管局领导审批后,由国库处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上级追加(减)和专项补助、预备费,由各支出业务处主办,会预算处、国库处登记并由预算处追加指标。

第十六条 各支出业务处在指标内调剂解决的新增支出,经相关业务处提出意见后报分管局领导批准办理。

第十七条 各支出业务处在指标内科目间调剂解决的新增支出,经相关支出业务处提出意见后报分管局领导批准,再由支出业务处打印办理审批表(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自动生成)送分管局领导签字确认,然后送预算处办理科目间调剂。

第十八条 需在财政超收或净结余安排的新增支出,由支出业务处提出审核意见,会预算处提出资金来源,经分管局领导审核后报局长审定签发,并按照公文办理的规程以局的名义上报市政府批准。

第六章 预算分析 第十九条 国库处负责报告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月度分析在每月终了后8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分析在每季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条 综合规划处、预算处、各支出业务处和国库支付中心分别于下月初3个工作日内和下季初5个工作日内,将每月、每季的预算收支进度、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等书面分析材料抄送国库处,经国库处综合分析并报分管局领导审定。

第二十一条 每年1月底前,各支出业务处将上年度有关农口、教育、科技(含科学)、政法、文化(含文物)、卫生(含中医及药品监督管理)、城建、社保等方面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表格形式(见表十一附表)抄送预算处,由预算处审核、汇总上报局领导(见表十一)。

第二十二条 每年7月和11月,由办公室召集各处室,国库处、预算处和监督检查处分别通报市本级预算执行、财力预测和收支平衡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做好财政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七章 预算调整和决算

第二十三条 每年9月底,预算处将当年1—8月新增退库和新增支出项目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第三季度末,各支出业务处将调整预算抄送预算处,预算处汇总并草拟调整预算方案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预算处按照局长办公会议审定意见和公文办理的规程,将调整预算方案以局的名义上报市政府。调整预算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还须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阅。

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调整预算方案还须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第二十四条 经管支出业务处负责跟踪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收支进度,并协调综合规划处和国库处对需调库的收入项目及时调库。第三季度结束后10天内,经管支出业务处对当年收支执行情况进行预测,作出预算调整报经分管局领导同意后,抄送综合规划处、国库处、预算处和监督检查处(见表十二),由预算处审核汇总后报局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二十五条 每年1月31日前,各支出业务处落实决算前的准备工作,各支出业务处和经管部门预算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对账(包括指标、支出、结转)工作,然后抄送预算处、国库处、统计评价处和监督检查处。对账范围包括预算内资金(含基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含财政专户)。对账表格格式由国库处会同统计评价处统一制定。

第二十六条 国库处负责布置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的编审工作。

统计评价处负责布置、编审、汇总和分析全市及市本级部门决算和企业年度财务会计决算的工作。

第八章 预算指标对账和结转

第二十七条 每季度终了后5个工作日内,各支出业务处和分管部门预算单位定期对账。对账表格格式由国库处统一制定。

每月终了后2个工作日内,国库处与国家金库广州中心支库及其他开户银行做好存款资金的对账工作,并在每月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与国家金库广州中心支库做好全市市库收入入库的对账工作。

每年7月15日、10月15日和12月

10、20、28日前,由国库处牵头,会同各支出业务处、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信息中心核对预算内、外支出账务。

第二十八条 第四季度每月10日及12月

10、20、28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将全年预计支出数抄送国库处和预算处(见表十三)。

第二十九条 每年12月25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将当年按规定需结转的项目(见表十四)抄送国库处和预算处。

在年末上级专项补助、本级专项追加、集中支付剩余额度退回、年末拨款退单等特殊情况下,由国库处和国库支付中心提供有关数据,协助各支出业务处在每年12月31日和下年度1月10日前,将需增加结转的项目抄送国库处和预算处。

第三十条 下年度1月10日前,各支出业务处将当年按规定需结转的项目(分科目、性质、项目明细,见表十)抄送国库处和国库支付中心对账,国库处和国库支付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后送预算处,预算处确认并汇总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同时抄送监督检查处。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后,由国库处和预算处分别办理上年度支出指标结转手续,同时通知各支出业务处。

第三十一条 每年年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国库处、预算处和各支出业务处对上年度预算外收支情况、政府可统筹资金和结转下年度使用资金等情况进行对账。国库处和各支出业务处在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抄送预算处,预算处审核汇总后报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后,预算处通知国库处对政府可统筹资金进行账务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广州市财政局规范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1999‟839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柳州市民政局

文件

柳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柳民发„2009‟80号

关于印发《柳州市参加第一届“广西福彩杯”

民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民政局、依法治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柳州市参加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 柳州市参加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依法治桂办将定于2010年1月下旬联合举办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推动民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民政干部和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的法治意识,不断推进法治民政进程。现结合我市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竞赛活动宗旨

本次竞赛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市民政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认真组织好本次竞赛活动,对于增强全民关注民生、了解民政的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组织登记、军人优待抚恤与安置、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民主自治、区划地名管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改革以及救灾物资捐赠、福利彩票发行等民政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保障广大民政工作对象参与权、知情权,推进法治民政进程,建设“阳光民政”,强化民政为民的理念,提高民政部门及所属单位依法办事能力,促进柳州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范围。

二、组织领导

为使竞赛有序进行,成立柳州市参加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委员会,成员组成名单如下:

2 顾 问:甘 毅 柳州市民政局局长

何顺斌 柳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农荣生 柳州市司法局副局长

主 任:唐一明 柳州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主任:覃耀华 柳州市民政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

钟子红 柳州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科科长

唐 汉 柳州市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 成 员:邓海平 柳州市民政局优抚科科长

唐伟东 柳州市民政局退伍军人安置办主任

韩满生 柳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

李炜明 柳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

龙宇娜 柳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

梁汉飞 柳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

蓝志坚 柳州市民政局计财科科长 程 杰 柳州市老龄办主任

刘志权 柳州市民政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韦荣恒 柳州市民政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组委会办公设在市民政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承担此项活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刘志权同志兼任。

三、竞赛时间、地点

2010年1月25日上午8:30在广西福彩宾馆进行初赛(书面答卷);

2010年1月25日在广西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决赛(电视竞赛)。

3

四、竞赛范围

出题范围仅限于竞赛组委会代印发的《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问答要点》涉及的内容。

五、竞赛活动内容

(一)民政法律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

2009年12月28日,向各县(区)民政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自治区民政厅 自治区依法治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举办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的通知》,正式开展竞赛活动。

2009年12月31日前,市民政局统一发放《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问答要点》(下列简称《竞赛问答要点》)到各县(区)民政局,各县(区)民政局把《竞赛问答要点》全部分发到乡镇(街道办)以及社区、村(居)委会(发2本)。

(二)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民政法律知识。

2009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10日,公众答题。市民政局及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各县(区)民政局、乡镇(街道办)民政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村(居)委会辖区居民参赛,由市民政局、县(区)民政局负责复印竞赛组委会印发的答题卡(自行设计的答题卡视为无效)向上述人员免费发放。

2010年1月8日前,市民政局统一收集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的参赛答题卡,各县(区)民政局统一收集乡镇(街道办)以及社

4 区、村(居)委会的参赛答题卡,于2010年1月10日前邮寄给竞赛组委会评卷。(参赛者也可自行于2010年1月10日前把参赛答题卡邮寄给竞赛组委会评卷。)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人员、学校、其他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法治快报》读者均可参加竞赛活动,参赛者可从广西法制网站(http://)、柳州民政信息网(http://www.119.8.95.83)上下载竞赛问答要点、竞赛试题、答题卡或从《法治快报》上剪取答题卡进行答卷。答题卡由参赛者自行于2010年1月10日前邮寄给竞赛组委员会评卷。

(三)展示民政亮点,宣传民政法律知识。

市民政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各县(区)民政局、乡(镇)民政办、街道办以及社区、村(居)委会要广泛发动宣传,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民政工作对象学习民政法律知识,吸引广大城乡居民参与,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舆论氛围。活动期间,可通过专题讲座、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民政法律知识。为突出民政亮点,展示民政人的风采,竞赛组委会将对各地的竞赛活动进行专题采访和跟踪拍摄,并择优制成专题片,在广西民政信息网等媒体上进行展播。各县(区)民政局、乡(镇)民政办、街道办以及社区、村(居)委会在2010年1月8日前可通过市局统一联系竞赛组委会,邀请竞赛组委会跟踪拍摄竞赛当地的竞赛活动,展示柳州市民政工作亮点。

六、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组织实施。各县(区)民政局、局属各单位

5 领导要高度重视民政法律知识竞赛的组织工作,要把本次竞赛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工作落实,确保竞赛顺利进行。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二)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各县区民政局、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关于举办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的通知》和《柳州市参加第一届“广西福彩杯”民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成立相应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组织机构,具体承办“第一届民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的有关工作,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全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均要参加本次竞赛,同时组织好直属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民政工作对象参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特别要加大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百姓更多的了解民政法律法规,让社会各界支持民政事业,为我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领导,认真总结。各县(区)民政局推进竞赛活动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民政局“法制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将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县(区)民政局、局属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活动的进展情况,请各县(区)民政局在2010年1月20日前向市民政局“法制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报送竞赛组织活动总结报告。

主题词:民政 法制建设年 民政法律知识竞赛 方案 通知 柳州市民政局办公室 2009年12月28日印发

(共印40份)

第四篇:转观念抓机遇 促转型谋发展(朔州市财政局典型材料)(大全)

做大规模 做强品牌 做优特色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

(2012年5月31日)

朔州市财政局

去年以来,朔州财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全省综改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生态化目标,进一步加大畜牧养殖、设施农业和生态园林产业的扶持力度,突出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三项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加快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扶持规模养殖,着力放大生态畜牧基地的集聚效益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扶持畜牧规模养殖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围绕“一村

1 一品”、“一县一业”加大帮扶力度,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成果。到目前,全市奶牛存栏17.5万头,同比增长10.8%;羊饲养量达390.5万只,其中出栏242.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4.7 %、18.1%。使畜牧业占据了大农业的“半壁”江山。

一是大力扶持生态畜牧基地建设。市财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提升产业”的发展思路,按照“规模、健康、高效、环保”的标准,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自2008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8030万元,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166个;市县财政投入2亿多元,共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6个,其中奶牛小区25个,肉羊小区31个。另外还建成生态环保示范小区10个。至此,全市奶牛小区达到215个,肉羊小区达到162个。全市55%的成母牛、45%的肉羊实现了入园入区饲养,规模化比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效益。据测算,入区后奶价可比散养每公斤提高0.2-0.3元,每头奶牛年可为农民增收1000—1500元,入区肉羊出栏可提前2—3个月,每年四栏,每只羊纯利润达110元左右。

二是全力扶持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畜牧养殖项目。全市共建成畜牧养殖示范村17个、畜牧养殖基地县2个。以怀仁县肉羊基地建设为例,市县两级财政强化“三项举措”, 撬动多方资金投入肉羊养殖业,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辐射带动效应。一是财政直接补助。2011年市财政补助3000万元支持怀

2 仁县肉羊养殖,县财政用于资助养羊的资金达9000万元左右,具体有下面五条途径。途径一:扶持引进种羊,新增1只基础母羊补贴100元,引进1只优种母羊补贴500元,引进1只优种公羊补贴2000元;途径二:扶持圈舍建设,肉羊养殖小区参照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项目补贴标准及要求给予配套补贴,养殖户的棚圈建设参照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给予补贴;途径三:以奖代补,对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养殖企业,对非农企业转产畜牧养殖、加工企业的,可以优先申报项目资金,并按投资总额的10%以奖代补;途径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小区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树;途径五:扶持技术支撑,新建和改造县畜牧兽医局中心化验室、5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5个乡镇畜牧兽医分站,配备村级动物防检员142人。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去年怀仁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扶持养羊发展基金,通过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几家大型养羊企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三是整合资金。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集中投入,整合项目资金2.6亿元投向了规模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同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达5亿多元。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为肉羊养殖产业的发展装上了强有力的引擎。2011年,怀仁县肉羊养殖规模达到了200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634元,其中农民人均养羊收入170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7%。目前,一批大集团、大项目相继落户怀仁,在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投资16亿元的华北

3 皮革城、投资13亿元的雨润集团、投资2.5亿元的内蒙小肥羊集团。

(二)注重扶持集约化生产,着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有利于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束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我们设立了“三十万亩设施农业工程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万亩,达到25万亩,力争3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发展到20万亩,移动大棚、拱棚、网棚发展到5万亩,设施瓜菜总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100亿元。

市县财政立足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以日光节能温室、塑料大棚为主,采取“政府补、贷款扶、农民集”的筹资办法,坚持“高标准、连片建、规模种、无公害”的建设要求,积极制定发展设施蔬菜扶持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去年,市财政拨付设施蔬菜专项资金847万元,继续对当年新建日光温室每亩补助2000元,移动大棚每亩补助1000元,集约化育苗智能温室每投资4万元补助3000元。同时,市财政去年拿出2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用于对10个设施蔬菜标准园区和10个集约化育苗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每个单位奖励10万元。各县区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设施农业生产的财政优惠政策,例如,山阴县对新建日光温室每亩补助1万元,对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的每亩补助2万元;朔城区对设施蔬菜贷款

4 户财政贴息再延长一年,对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免费通水、通电、通路,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设施蔬菜百亩以上园区达200多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面积达到6万多亩,产量50多万吨,产值20多亿元。

(三)注重扶持生态建设,着力加快城乡生态化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的战略目标,全市财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2亿元,完成造林33万亩,加快了“荒山覆于森林中、通道行于林荫中、城市隐于公园中、村庄遮于浓荫中、厂矿置于绿色中”绿色新朔州建设进程。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项目,最大限度地得到国家和省级投入支持。去年国家和省级投入4200万元,主要用于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工程等。二是每年将30%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造林绿化,预计投资1.8亿元,主要用于西山森林公园、马邑森林公园农业文化展示区、环城绿化、南环路世纪大道通道绿化等工程的建设补助。三是从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按吨煤3元提取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四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造林绿化。五是继续“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的以煤补林经验做法,积极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林业建设。譬如:平鲁区为应对采煤带来

5 的生态破坏,实施了“生态优先”战略,2006年至2010年,区财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10亿元,2011年投入更创历史地达到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有力提升了全区的生态建设水平。

二、几点启示

(一)整合资金是前提。整合资金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避免“撒胡椒面”现象的发生。近年来,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以重点项目为纽带、以优势特色产业为载体、以重点区域为平台”的涉农资金整合模式,统一编制了支农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将性质相近、目标相同、用途相似的相关资金整合起来,遵循科学规划、构建平台、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合力攻坚的原则,上下联动,相互匹配,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二)多元投入是关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我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增量及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积极运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民办公助、先建后补、贷款担保等方式,多措并举引导民间资金、工商资金、外来资金投入农业,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绩效考评是基础。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的考核和评价,

6 通过可量化、可对比、可分析的方式衡量资金支出的成本与效益,进而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高效管理使用机制,已成为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市财政和农口部门根据绩效考评的目标和最终评价结果,严肃整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下支农资金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档案,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编制和安排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了资金的可持续高效优化配置。

(四)强化监管是保障。我市各级财政牢固树立了抓资金监管就是抓资金投入、使用效益、资金安全的理念,建立健全了支农项目库管理、预决算审核、县级报账制、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有力提升了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市财政根据中央省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对关键环节、重点项目的监督和审批,确保了支农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大监督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监督检查与审计、纪检监察的协调配合,增强监督合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朔州财政支农工作虽然已取得了许多显著成绩,但离转型跨越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

7 农业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戮力前行,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全面完成好省厅和局党组交给的任务,为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和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朔州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福州市永泰县财政“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回顾与分析

(一)“十一五”计划期间财政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情况。2006年--2010年,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13415万元、16946万元、21522万元、25096万元、28110万元(预算数);县级收入分别完成8179万元、10376万元、13348万元、16057万元、18000万元(预算数)。

2、财政支出情况。2006年--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为29158万元、40282万元、53039万元、69531万元、80000万元(预算数),财政支出平稳增长,永泰县财政本级收入少,近年来省、市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使我县财政支出平稳运行,在财力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经过加强管理,合理安排预算,保证了省以上出台工资的按时发放和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各部门经费基本同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各主要部门经费都有较大的增长,其中:2010年与2005年对比,教育支出增长218%、农业支出增长365%、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73%、行政管理费增长273%、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3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44%,“十一五”期间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3、落实财政政策,促县域经济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支持旅游立县,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紧紧把握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及资金,支持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创新融投资方法,用足用好融投资奖励政策,做大做强融资平台,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沟通对接。“十一五”期间,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补助资金4403万元,省级以上预算内投资8000万元,政府债券资金7574万元,银行融资50000万元。重点用于城区防洪堤、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城市建设、土地收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为城乡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4、创新财税征管机制,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围绕构建科学的征管机制,积极探索生财之道,谋划聚财之方,严格执法,应收尽收,不断提升财政收入征管质量。一是强化收入目标责任管理,健全科学的目标分解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抓好新开工项目和重点领域税收管征,使扩大内需增投项目等新经济增长成果,变成税收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户,财政管理”的收缴模式。四是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严格实行“土地出让收入足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通过创新机制,加强征管,财政收入实现稳定持续增长。

5、优化财政支出,全力打造民生财政。一是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着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牢固树立从紧从严的思想,大力压缩行政性费用开支,把保工资、保运转放在首要位置。二是加大民生领域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落实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财税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积极支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是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落实计划

生育投入政策,逐步完善以奖励扶助为主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四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全力保障农民利益。及时做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发放及政策性“三农”保险等各项工作。五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完善和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巩固税改成果。

6、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围绕创新财政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财政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基本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强化工程投资源头控制,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和“小金库”检查,健全公有资产使用、评估、租赁、处置等管理制度。

7、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县对乡镇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优惠政策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积极性,鼓励乡镇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2005--2007年乡镇超收部分,乡镇分成70%,县分成30%。从2008年起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纳入国库统付,乡镇的基本支出由县财政负担,于是2008--2010年的乡镇财政体制对税收入分成进行适当调整,即对于乡镇新办企业增加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县级收入部分,乡镇分成70%,县分成30%;县城规划区内乡镇企业、乡镇外建安税收收入、乡镇对原有企业进行二次招商、技术改造后所增加的税收收入以及其他新增一次性收入等,县与乡镇分成各50%。乡镇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得到了较大的实惠,充分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9、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财政部门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坚持用思想来统一人,用制度来管理人,用纪律来约束人,用措施来激励人,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和内部管理。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团结型、务实型”机关的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财政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二)“十一五”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财政收入规模小,收入结构不太合理。受客观条件限制,历史上无大的工业项目,工业总量小,没有支柱产业,主要是农业经济,财政收入中一次性收入和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偏高,两者占县级收入的比重在27%。

2、财政赤字大,资金调度紧张。历年财政赤字大,当年财力不足,正常财力仅能保工资和维持最低运转经费,法定支出和正常业务经费安排不足,各单位经费紧张。乡镇经济落后,财源基础薄弱,乡镇财政困难。规范津补贴增资支出大幅增长,财力缺口大,收支矛盾仍很尖锐,可用财力不足,资金调度困难,2009年底财政滚存赤字达7919万元。

3、县乡负债繁重,财政风险大。2009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38003万元,其中:县级直接债务30073万元,担保等间接债务7929万元;乡镇直接债务4633万元,间接债务4587万元。多数乡镇负债无力偿还,有的直接影响乡镇政府开展工作,影响了乡镇经济建设计划。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落实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积极组织收入,做好财政收支平衡;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队伍素质,增强财政综合管理水平。为推动永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努力。

(二)奋斗目标

1、财政收支目标:“十二五”期间,财政总收入按照与经济增长同步,年增长12%,2015年达到453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年增长12%,2015年达到29000万元。财政总支出年增长10 %,2015年达到130000万元。

2、财政改革目标:以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政府收支分类为重点,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做到应采尽采;以建立和完善乡镇项目资金县直管机制、提高直接支付率、保障资金安全为重点,继续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罚缴分离”、“收缴分离”、“以票控收”为重点,继续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乡镇积极性,推进“乡财县管”改革,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

(三)财政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主题

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主题,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着力做大做优财政“蛋糕”,确保实现财政收入各项目标。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支持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安排必要的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来我县落户,对已落户的企业进行扶持,争取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游游业投入,提升我县旅游业品位,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四是支持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乡镇经济。

2、服务两个重点

一是服务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国家、省、市财政确定的公共财政政策,预算安排优先保障各种民生工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密切关注社会薄弱环节,协调各方资金,统筹兼顾,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财政资金支出安排,向改善民生和“三农”倾斜,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断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严格预算执行,科学调度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正常运转,在财力增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公共支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二是服务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树立全局观念,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财力向重点项目、实事项目倾斜,当年预算内财力增长部分,首先用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政府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重点项目。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运转基础上,重点突出县委县政府实事项目配套资金,财政通过拼盘,为重要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保证项目按计划建设。

3、做活三篇文章

一是做活对接国家拉动内需项目的文章。随着各项民生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及时把握政策,掌握国家、省、市财政的资金投向,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向上争取,增加财源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先导,吸引银行信贷资金、企业和社会投资、利用外资等全方位的资金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

二是做活为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文章。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对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功能,进一步推进我县国有资产营运公司直接融资作用,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建立利益分配引导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间接调控作用。

三是做活整合政府资金文章。对预算内财政指标、预算外资金和支付中心资金进行整合。同时,加大土地出让金管理,保证各种重点建设资金的需要。

4、推进四项改革

一是积极应对财政体制改革。积极应对将来财政体制实行“省管县”的改革,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实县财政收支基数、财政供养人员等财政基础数字,经常与上级部门沟通情况,反映我县财政困难情况,争取省市在财政体制改革之时,能保持较多的转移支付补助基数,争取上级财政大力支持。

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突出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按照综合预算原则编制部门预算,把财政性资金纳入统一预算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安排力度,实现预算综合平衡;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制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定员定额标准,实行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科目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实行“两上两下”编制程序,加强预算约束力。

三是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健全鼓励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引进增加财政收入和较多就业岗位的项目,把建筑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突破口,形成支柱产业,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并完善供应商和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发布制度,扩大政府采购信息发布范围。

5、加大五个力度

一是加大收入征管力度。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以组织收入为第一任务,坚持一季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在做到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依法治税的同时,突出提升收入质量,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尤其是地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

比重。

二是加大优化支出力度。坚持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建设节约型财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除了切实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外,要严把审批关,严肃财经纪律,勤俭办事业,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把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强农惠农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进行重点监管,发现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推动财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四是加大政策研究力度。一方面围绕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研究抓落实,及时拿出应对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在宏观分析和落实机制上有新作为,保持县域经济平稳增长。另一方面抓好基础工作,围绕省市财政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基础数据、信息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认真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任务的推进工作,确保操作规范、工作主动。

五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坚持“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绩效评估、行风评议、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单位巩固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凝聚干部职工积极投身财政事业发展的合力,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的财政干部队伍,为推动财政工作营造良好环境,为谋取财政事业新跨越提供坚实基础。

上一篇:企业文化融合范文下一篇:让爱温暖你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