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

2022-08-01

第一篇: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5》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会解这样的题目了。这节课还能上成新授课吗?批改预习作业后,发现新授的内容还是有的。譬如“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譬如,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当然,还有一个重点是如何寻找“可以依据它列方程的等量关系式”。我就是围绕这三点展开教学的。结果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书面检验“练一练”第2题,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写“8463=147(棵)”——事实上题目中根本没有“种蓖麻和向日葵一共147棵”这样的条件,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

关于练习四的第4题,由于我没有作出统一的作业要求,所以有学生用算式方法解来解决。我要求他们再用方程来解。这道比较题还没来得及比较——依据的数量关系式相同,但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就已经下课了。

课前,还想到让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一题多解,这个念头被自己否决了。如果那样做,就冲淡列方程的主体了。

教学效果:一般。

遗憾之处:对个别学困生的当堂辅导只有三四个,面不广。

第二篇: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73例1及练习十六第

1、

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生2:打乒乓球、游泳。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 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生7:解: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 m, 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 x +0.06=4.21 x +0.06-0.06=4.21-0.06 x =4.15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 =4.15代人方程

方程的左边=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师: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x ,怎样列方程。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并板书:解:略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30x ÷30=1800÷30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30仍然相等呢。你怎样判断x =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 ,然后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作业:教材第75页第

1、

3、4题。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例1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一节新课,因此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就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找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张白纸,并且在前面的四年学习中都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果在本课中继续强调“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则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过于注重文字上的步骤,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感悟。而定位“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这个目标,则又显得有点单薄,所以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2.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其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整节课我们力求凸显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一题多用中举一反三,感受找等量关系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快速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常常对复杂的题目等量关系却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写出等量关系,对于等量关系的重要性感受不够。本课在设计中,将尽量发挥例题的作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检验的方法,即将问题当做条件代入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组题目都是由同一个等量关系(即: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甲乙一小时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总路程)来解决的,从而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以及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举三反一”,沟通联系建立“ax+bc=d”的模型

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在解决“散步问题”“挖隧道问题”、“购物问题”“面积问题”后,与前面的”行程问题”进行沟通,,感受这五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即使购物问题中铅笔和橡皮的数量不同,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系列问题内在的等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ax+bc=d来表示,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沟通这些题目之前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3.用数形结合贯穿全课,让学生体会“形”能更清楚地表示等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本课中,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凸显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请你用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让我们一眼能看明白你找到的等量关系”,让学生自觉寻找直观的方法,并通过学生方法之间的对比,从对比中体会图作为直观手段的好处。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将图和式进行沟通,并丰富图的类型,如“购物问题”“面积问题”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受到图在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好处。

第三篇:解方程1教案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吗?等式的性质呢?

二、互动新授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展示课前自习的结果。小组之间可互相猜疑,并提问。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只需引导各小组充分进行交流。

(二)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并用等式表示: x+3=9(教师板书)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还可以根据什么方法来解这个方程?学生展示汇报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5.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6.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 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三、练习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1 引导总结:

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展示检验(自主学习单)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x +3=9

解:x +3-3=9-3

x =6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

么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同学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可真不少,还想不想玩游戏?(想)好,现在我们就一起玩个猜球游戏: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乒乓球盒,让学生猜里面有几个球?(学生可以任意猜) 师:盒子里面有几个球,1个?2个?....... 你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吗?

生:不能!

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球的个数。

师:要想准确知道有几个球,再给同学们一些信息。

(师课件出示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 师:现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也就是X所表示的数值是多少?(由于数据 较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这里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 (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2 (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X=6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 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注意两个盒子的质量相等)

师问:现在谁来试一试?想想左右两边同时拿去三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拭目以待,跃跃欲试)

学生操作演示,天平平衡。

(二)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他的想法是对的!以后我们就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 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如何书写呢?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师边示范边强调:首先在方程的第二行起写一个“解”字,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为了美观注意每步等号要对齐。

师板书如下:

X+3=9

解:x+3-3=9-3

x=6

重点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学生纷纷说出想法。

师结:方程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 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 x即可。

师:我们要想知道算的对不对,不能每次都用天平来验证吧,尤其是遇到较大的 数。(学生点头认同) 师:那怎麽办呢? 生:可以验算!

师:怎么验算?

学生可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验算方法:

验算:方程的左边 =X+3

=6+3

=9

=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三)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像上面X=6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而求方

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同时课件出示两个概念,让学生说说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师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 求方程的解。

(四)独立尝试解方程(例2

师:同学们已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看这个方程你会解吗?

课件出示信息图,让学生看图列出方程3X=18。

3 师抛出问题:这个方程如何解呢?要根据方程的哪个性质来解?

师:谁愿意来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本上做)

教师针对学生做题情况,重点强调:根据“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 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来解方程。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慧眼识珠

从后面括号中找哪个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x=44,

x=108)

(2)12-x=4

(x=16,

x=8)

2、看图列方程并解答(做一做)

3、是解题小冠军(63页第五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四篇:解简易方程教案1

解简易方程

谭贤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能理解算理。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老师把这两个概念写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并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课本P57页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完成后汇报)

(二)解简易方程

1、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

2、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根据图上信息,说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解方程的根据是什么?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3)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的数? (4)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

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三、 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解方程,并且检验。 X-2=15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填空

4、判断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本59页做一做第2题第1横行。

第五篇:解方程_教案1.doc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同学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可真不少,还想不想玩游戏?(想)好,现在我们就一起玩个猜球游戏: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乒乓球盒,让学生猜里面有几个球?(学生可以任意猜)

师:盒子里面有几个球,1个?2个?„„你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吗?

生:不能!

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球的个数。

师:要想准确知道有几个球,再给同学们一些信息。(师课件出示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

师:现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回味上节课的天平游戏旨在对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作必要的知识回顾,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猜球游戏 ,并在游戏中生疑,层层设问,步步为营,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也就是X所表示的数值是多少?(由于数据较小,学生

1 / 4

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这里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

(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X=6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注意两个盒子的质量相等)

师问:现在谁来试一试?想想左右两边同时拿去三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学生拭目以待,跃跃欲试)

学生操作演示,天平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到可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他的想法是对的!以后我们就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如何书写呢?

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师边示范边强调:首先在方程的第二行起写一个“解”字,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为了美观注意每步等号要对齐。

师板书如下:

X+3=9

解:x+3-3=9-3 x=6

重点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学生纷纷说出想法。

师结:方程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师:我们要想知道算的对不对,不能每次都用天平来验证吧,尤其是遇到较大的数。(学

2 / 4

生点头认同)

师:那怎麽办呢?

生:可以验算! 师:怎么验算?

学生可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验算方法: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像上面X=6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时课件出示两个概念,让学生说说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师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求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衔接,将教材稍作处理先教学方程的解法,再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使整个教学流程顺畅自然,水到渠成,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同学们已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看这个方程你会解吗?

课件出示信息图,让学生看图列出方程3X=18,

师抛出问题:这个方程如何解呢?要根据方程的哪个性质来解?

师:谁愿意来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本上做)

教师针对学生做题情况,重点强调:根据“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来解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抛出问题后就放手给学生做,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体验独立解方程的全过程,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慧眼识珠

从后面括号中找哪个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x=44,

x=108) (2)12-x=4

(x=16,

x=8) 2.看图列方程并解答(做一做)

3 / 4

3.我是解题小冠军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努力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练习变的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努力从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的最佳学习状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

X+3=9

例2

3x=18 解:x+3-3=9-3

解:3x÷3=18÷3

x=6

x=6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验算:方程的左边=3x =6+3

=3×6

=9

=18

=方程的右边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所以,X=18是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解方程教学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不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而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4 / 4

上一篇:观看榜样3学习心得下一篇:国际贸易实务1汇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