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

摘要:教师参加在线培训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线培训模式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将培训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成某种标准样式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在线培训不是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线下培训的内容照搬,而是根据参训人员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培训偏好展开的新兴培训方式。受制于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施趋于形式化和评价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其由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子系统组成。基于认识到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身需要、自主驱动、自我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式学习,学习内容需与成人学习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关,因此,成人教育理论成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理论支撑。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索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过程、现实样态,形成的特点、普适性和可借鉴性,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历史溯源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形成了肯普非线性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形成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形成了尼文混合模式。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不再以单一目标或内容框定某一固定培训模式,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沉浸式”“全息化”的优势。第二章阐释了肯普非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肯普模式发布初期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社会不断发展,肯普模式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完善。e MSS项目作为肯普模式的案例代表,呈现出非线性的实施方式。该项目专为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师设计,其在线学习环境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参训教师可以按需选择任意学习空间。第三章阐释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史密斯-雷根模式作为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三大策略设计,从而达到学习者高效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知识的目的。美国人民大学教育硕士计划作为史密斯-雷根模式的实际运用案例,注重培训策略的设计,同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参训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运用。第四章阐释了尼文混合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带有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的尼文混合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计算机设备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作为尼文模式的现实案例,致力于为不同层级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初级准备和高级准备等课程,注重将教育技术融于教育者准备计划各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并强调用教育技术协助参训教师查询、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第五章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特点、普适性及可借鉴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美国中小学在线培训模式目标的设计呈现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和预测参训教师需求的特征;第二,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设计始终秉承参训教师需要完整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理念;第三,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重视以情景任务为导向,建构在线实践共同体;第四,美国带有州独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及政府、在线培训平台等组织协同保障培训质量。此外,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重视教师的内生需求以及个人发展差异性,并注重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在线培训项目和平台的设计中,这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六章根据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建构和运行的探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利用“全息化”技术全面、多维收集数据,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在线培训目标;二是关注教师个人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为参训教师提供定制化在线培训内容;三是注重参训教师、培训教师以及在线培训平台间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四是重视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的质量,引入第三方和微认证评估机制,协同政府、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多方组织,建立在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教师职后培训;教师个性化发

学科专业:比较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价值凸显:在线培训是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现实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困惑: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研究不够突出

(四)他者参照: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性

二、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

(二)在线培训

(三)在线培训模式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二)关于国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系统论

(二)成人教育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进程

一、萌芽期(20世纪40-60年代)

(一)时代背景:“八年研究”对教师培训的转向

(二)培训目标:“得到一个教师”转向“得到一个合格的教师”

(三)模式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视听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肯普的非线性模式主导

二、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的要求提高

(二)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

(三)模式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史密斯-雷根的线性模式主导

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全球化背景下对教师多样化要求

(二)模式目标:教师个性化发展

(三)模式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尼文混合与肯普、史密斯-雷根模式并行

第二章 肯普的非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并行

(二)建构条件:循环设计法保障内容针对性

(三)建构形态:四要素、双椭圆结构、三目标、九环节

二、实践运作:eMSS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一)运作准备:项目设计呈周期性

(二)运作流程:双椭圆式运行结构

(三)成效影响:因材施训成效显现

第三章 史密斯-雷根的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二)建构条件:形成性评价从教师需求分析起贯穿始终

(三)建构形态:分析、策略、评价三大版块

二、实践运作:美国教育硕士计划(美国人民大学)

(一)运作准备:详细设计三大类培训策略

(二)运作流程:注重以传递教学策略为培训内容及培训策略的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成效显现

第四章 尼文的混合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行

(二)建构条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障教学每个阶段质量

(三)建构形态:前研究、设计(再设计)、终结性评价三大板块

二、实践运作: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

(一)运作准备:注重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与学习理论的融合

(二)运作流程:注重计算机设备提供支持并保障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育技术与培训融合的成效显现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特性分析

一、对模式的独特性分析

(一)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

(二)内容:注重教师为中心

(三)实施:关注在线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四)保障:聚焦多维度

二、对模式的普适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的普适性分析:教育技术对教师内生需求的支持度

(二)外部保障的普适性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保障机构聚合互动

三、对模式的可借鉴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可借鉴分析:关注教师完整生命成长

(二)外部保障可借鉴分析:兼顾教育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第六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启示

一、目标:创新教师需求分析方法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集成数据

(二)“全息化”技术为教师精准画像

二、内容:回归教师专业成长本原

(一)促进教师个体生命发展

(二)体现教师实践性工作逻辑

三、实施: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载体

(一)优化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的交互方式

(二)建构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

四、保障:建立多维在线培训保障体系

(一)多元整合质量保障团体

(二)互联整合质量保障技术

结束语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红外系统有线电视论文提纲下一篇: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