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费补偿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搬迁费补偿范文

集体土地搬迁补偿协议

集体土地搬迁补偿协议 搬迁人(甲方):xxx工业开发区总公司

被搬迁人(乙方):

为保护甲、乙双方权益,保障工业区建设顺利进行,根据本市拆迁有关文件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实行货币补偿,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被搬迁房屋补偿

(一)被搬迁房屋所在地的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格为元/平方米。

(二)乙方在搬迁范围内的宅基地面积平方米,房屋间,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利用宅基地内自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房屋建筑面积_______平方米。

(三)经北京金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宅基地区位补偿款元,房屋重置成新价元,附属物评估价元,共计元。

二、搬迁补助费

1、搬家补助费:元;

2、提前搬家奖励费:元;

3、移机费:元;

4、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__________元;

5、其他补助费:。

以上共计元。

三、结算方式

乙方持本协议第一项、第二项费用合计人民币元(大写:)与村委会签订楼房安置协议并结算差价。

乙方如放弃本次楼房安置,甲方将上述补偿款总金额在日内以银行活期存折方式交给乙方。甲方未按约定期限向乙方交付银行存折的,应按延期天数向乙方支付违约金每天元。

四、乙方搬迁期限

乙方应在年___月___日前完成搬迁,并将原房屋交甲方拆除。

乙方未按约定期限完成搬迁的,应按延期天数向甲方支付违约金每天元。

五、房地权属注销登记

甲乙双方签定本协议之时,乙方应将原宅基地使用证、房屋产权批示交给甲方。

六、争议解决方式

本协议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通州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协议文本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有关部门留存一份。

八、协议生效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

___ 年___月日____年___ 月日

第二篇:企业搬迁补偿费评估探讨

摘自《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1年3期

作者:刘艳萍

摘要:针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颁布实施,本文研究搬迁对企业的损失和影响。对于不动产价值的补偿,不仅仅是房地产价值的补偿,而是所有不动产价值的补偿。对于停产停业损失费的补偿,把工业企业房地产与纯商业用途、办公用途房地产的停产停业损失费分开对待。对于搬迁补助费,不可按固定标准进行补偿,而应按实际发生费用进行核定。

关键词:企业搬迁;补偿费;评估;探讨

一、搬迁对企业的损失和影响

搬迁对企业的损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不动产损失、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支出损失。

(一)不动产损失

不动产损失指不能随迁的固定于土地上或地下的所有有形资产,包括:建筑物(生产经营用房、办公用房、后勤用房)、构筑物(设备基础,道路交通、院墙、烟筒、挡土墙等)、管网系统(给水、排水、暖气,电路、通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绿化景观、路灯照明等,以及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二)停产停业损失

停产停业损失指因搬迁而停产停业给企业造成的生产经营损失、盈利损失以及不必要的支出。一个大型的正在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根据其生产规模和所经营业务的不同,因搬迁导致的停产停业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两年,所涉及的损失一般包括:

(1)生产经营损失。主要指停产停业期间的利润,以及利润在此期间产生的利息等。

(2)公司产品订单损失。潜在客户的跑单、现有客户的跑单或减单、对原材料的订货减少导致订货单位成本增加、已订货订单无法继续生产的赔偿金等。

(3)一些设备因搬迁不得不提前报废或更换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损失。

(4)原有客户群的丢失及新的市场开拓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原有客户群或许丢失,新的市场开拓必定带来成本的增加,如需加大广告力度而造成的费用增加等。

(5)公司的隐形损失。有些企业地理位置优越,由于搬迁,企业很难找到与原来一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职工的交通补助增加,从而导致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6)搬迁范围外房地产的损失。一些企业部分房地产在搬迁范围内,部分房地产不在搬迁范围内,但因工厂主体停产而导致不在搬迁范围内的房地产也不得不停产、停业,其补偿费是得不到的,但其停产停业损失和日常有些开支是必须要发生的(如一些销售业网点的房租费等)。

以上停产停业损失是以企业停歇一段时间继续生产经营为前提的。如果因为搬迁,公司厂址的变更,机器、设备的大迁移,公司人员的变动、对客户的负面影响等原因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生产经营,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那么以破产清算而告终的企业损失就会更大。

(三)搬迁支出损失

搬迁支出损失是指因搬迁产生的全部费用以及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可预见损失等,包括: (l)可移动物品的搬迁、安装费用。可移动办公家具及用品、文件档案的迁移费,大量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的迁移费,在用工装模具、刃具和器具、消防器材的迁移费、安装费,可移动机器设备的运输、安装费用。

(2)不可移动设备的搬迁、安装费用。固定于地表的不可移动的机器设备的拆卸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验收费、不可预见费等。

(3)一旦拆除便无法恢复使用的机器、设备的补偿费。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一旦拆除便无法恢复使用的机器、设备或者为配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要求的一些生产外附属设备,这些设备一旦拆除便无法恢复继续使用,如通风设备、除尘设备等。

二、目前国家及北京市实行的相关补偿政策

(一)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二)北京市相关法律规定

北京市在新的《征收条例》出台后,目前还未制定出新的配套的补偿办法与相关法律规定,目前尚在执行的相关政策为:

(1)关于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目前执行的文件是:《北京市非住宅房屋搬迁评估技术标准》(京房地评字[1999]656号),及《北京市房屋重置成新价评估技术标准》(京国土房管拆[20031808号]。 (2)关于停产停业损失,目前执行的文件是:《关于北京市城市房屋搬迁补助费有关规定》(京政函[20011109号]第五条:“因搬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经济损失的,对被搬迁人根据被搬迁房屋的区位、使用性质,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500至1500元给予一次性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具体标准由各区、县房屋、搬迁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关于搬迁支出损失,目前执行的文件是:《关于北京市城市房屋搬迁补助费有关规定》第三条:“搬迁非住宅房屋,其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按照被搬迁正式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5元计算;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照设备重置价结合成新给补偿。”

三、《征收条例》颁布后企业搬迁损失补偿评估的方法

(一)关于不动产价值的补偿内容

(l)不仅仅是房地产价值的补偿,而是所有不动产价值的补偿。搬迁对于不动产的损失,如前所述不仅仅是房地产的损失,还包括相应的构筑物、附属物、管网系统以及附属配套设备、设施的损失,相应评估就不应该仅仅是房产与地产价格的评估,也应包括构筑物、附属物、管网系统以及相关附属配套设、设施价值的评估。

(2)对于房地产价值的评估建议采用房地分估的办法。因为在同一地段、同一使用类型的土地其地理区位与公共配套设施、基础设施情况大致相同,土地区位价格就应该大致相同;而房屋情况却是千差万别的,有钢混结构、砖混结构的、砖木结构以及纯木结构或者彩钢板结构的,有新的、半新的、旧的,估价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建筑类型、新旧程度,根据相应的建筑物于估价时点的工程造价标准的市场行情来评定其重置成新价格,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套用多年不变的计算公式及死指标。

(3)对于土地价值的评估,建议采用假设开发法、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因为假设开发法是依据建成后房地产的市场售价减去房屋的重置价格得到的土地价格;市场比较法是依据估价时点的土地市场三个以上比较案例的交易价格加以修正得到的土地的价格,均更能反映届时土地的市场平均价格水平。尽量少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因为北京市的基准地价还是于2002年制定的,其价值水平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目前的市场价格行情了),尽量少用成本法(因为成本法中的许多价格参数没有参照指标、无据可循)。

(4)对于房屋价值的评估,建议采用成本法、收益法进行评估。尽量少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因为市场比较法绝大多数的市场交易案例价格是房地一体的房地产价格,而不是单独的房产的价格,难于剥离)。

(二)关于停产停业损失费的补偿

(l)把工业企业与纯商业用途、办公用途房地产的停产停业损失费分开对待,区分不同补偿标准。目前北京市的补偿标准不区分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办公类等非住宅类型房地产,只要是处于同一地段,是同一个项目,其补偿标准均是一致的。笔者认为这中有不妥之处,试想一个临街店铺或一个办公用房,只要换个地方,搬一下家、更新一下营业执照,就可以继续经营,其停产停业损失费怎么可能与需要重新寻址、重建厂房,机器、设备、人员大迁移的正在进行生产的工业企业的停产停业损失费一样呢?所以,不同情况应不同对待,不同性质的非住宅类型房地产区分不同的补偿标准是笔者的观点与主张。例如:笔者所从事的项目石景山区西黄村道路改造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博弈,一个工业企业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这样的:工业企业最后结算的补偿标准是1500元/平方米,其余的企业是1200元/平方米,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赢得了三方(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公司)的赞同,故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的补偿标准区分不同的行业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2)补偿标准按土地面积还是建筑面积,根据其证载范围内实际生产经营场所来决定。北京市的补偿标准是:“对被搬迁人根据被搬迁房屋的区位、使用性质,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500至1500元给予一次性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可是在我公司承接过的项目中,例如2009年的怀航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其所经营的是水泥预制板的生产,全部是室外地面作业,其房屋建筑面积很小,如果按照此标准进行计算的话,其停产停业补助费(按照700元/平方米计算)是50万元,按照其实际生产经营场所土地面积进行补偿的话是120多万元,被搬迁人认为应该按照实际经营场所土院落面积进行补偿,而不是按建筑面积进行补偿。后来经过一年多的博弈,最终搬迁人(委托方)还是同意按其证载土地面积计算其停产停业损失费,很快便签订了搬迁补偿协议。因此,按照《国有土地使用证》范围内的实际生产经营场所计算停产停业损失费不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3)适当考虑企业的品牌与商誉,区分不同标准。显而易见商誉很好的品牌大企业与小型的普通企业相比,在同样的搬迁时间内其停产停业造成的损失是相差很大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这点应该是大家无需争辩、毋庸置疑的。

(4)建议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停产停业损失费。停产停业损失费严格来讲包括房屋所有者的损失和房屋经营者的损失以及其他费用。建议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停产停业损失费={房地产净收益 [(人员工资补偿 基本利润补偿)×(1其他因素补偿系数)]}×停产停业合理补偿期限

这样当房屋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同主体时,其停产停业损失费就是利用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全部,当房屋所有者与经营者为不同主体(如出租)时,则房屋所有者的损失为前半部分:房地产净收益×停产停业合理补偿期限;房屋经营者的损失为后半部分:[(人员工资补偿 基本利润补偿)×(1其他因素补偿系数)]×停产停业合理补偿期限。其中:

房地产净收益:是指房地产所有者因拥有房地:而在单位时间内(这里指月)可以持续获取的净收益。其数额等于有效毛收入(潜在毛收入中扣除空置和收租损失以后的客观收入)减去运营费用(包括房地产税、保险费、管理费、维修费等)后的纯收入。

人员工资补偿:是指因停产停业造成的房屋经营者对职工待岗期间内每月工资支出的合理补偿。 基本利润补偿:是指因停产停业造成的经营者平均每月基本利润的合理补偿。基本利润补偿等于企业前三年的平均利润。依据企业纳税额核定:

A按所得税率纳税的:利润=纳税额/所得税率一纳税额;

B无法按所得税核定的:根据营业税核定收入,然后按行业平均利润率核定; C以上方法都无法核定行业平均利润的,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确定。

其他因素补偿系数:主要用于补偿企业经营者设备折旧、重新建立资信、渠道维护费用、商誉损失、强销售宣传等所产生的费用。取值范围在0-0.4之间,依据行业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取值,例如表1:

停产停业合理补偿期限:停产停业合理补偿期限是根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综合考虑搬迁所需实际时间设定的,如表2:

(三)关于搬迁补助费的补偿

搬迁补助费对企业来说,按照北京市的现行标准(按照被搬迁正式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5元计算)来定,对于一些小作坊企业(没有大型机器设备的企业)可能是够,但对于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是远远不够的。2008年我单位承接的朝阳区市政道路改造项目,其中一个单位是建材生产单位,其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机器设备等均为大体积、大重量的物体及设备,其补偿金额均已达成协议,因为搬迁补助费一项迟迟达不成协议,最终拖了两个多月未能搬家,后来我们采取了按该实际发生费用,很快便与企业达成了搬迁补偿协议,也得到了三方的充分认可。2007年门头沟区的兴华机械厂项目也是因为搬迁补助费达不成协议而拖延了好几个月,后来我们加大现场核查工作力度,采取据实估算的办法,很顺利协助双方签订了搬迁补偿协议。

由此可见,固执己见、墨守陈规、死搬硬套规程、规定的方法在搬迁实际工作中是行不通的。 由此,笔者的观点和建议是,对于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的搬迁补助费,按照在合理的搬迁期限内实际发生费用进行核定。

至于一旦拆除便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照设备重置价结合成新,给予补偿。大部分企业对于旧设备的补偿是能接受的,极个别企业认为他们新购进的设备刚刚购进2年左右,成新度在9成新以上,设备的调试、校正、磨合阶段刚刚结束,设备刚开始顺行,马上就要拆除、毁之一旦,要求给予全新的价格进行补偿,笔者认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灵活机动、按实际情况、实际损失进行补偿是其中的关键。

第三篇:花卉苗木基地搬迁补偿标准

附件2

花卉苗木基地搬迁补助标准

直径(cm)

计算方式

征收补偿标准

Φ3公分以下

按亩计算

5000元/亩

每亩700株以上

Φ4

5500元/亩

每亩500株以上

Φ5

6000元/亩

每亩400株以上

Φ6

6500元/亩

每亩300株以上

Φ7

7000元/亩

每亩200株以上

Φ8

7500元/亩

每亩150株以上

Φ9

8000元/亩

每亩100株以上

Φ10

8500元/亩

每亩80株以上

Φ11-20

每增加1公分增加20元

120-300

元/株

1.直径、高度、冠径其中二项达到标准,可按该标准规定予以补偿。

2.直径:取树高离地0.8-1.2米直径。

3.冠径:取树枝、树叶水平投影的平均直径。

4.表中的以上,均不含本数;表中的以下,均含本数。

5.直径每增加Φ1cm,补偿标准将在相应范围内提高。

Φ21-30

每增加1公分增加50元

350-800元/株

Φ31-40

每增加1公分增加60元

860-1400元/株

Φ41-50

每增加1公分增加70元

1470-2100元/株

直径(cm)

计算方式

征收补偿标准

Φ51-60

每增加1公分增加80元

2180-2900元/株

6.人工绿化花坛及其他绿化造型,按绿地面积30元/m2的标准补偿。

7.按亩算需达到规定株数,未达到规定株数的,按实际数量打折。

8.有工商、税务登记的花卉苗木公司或经有权单位批准备案的苗木种植户。

9.美化、绿化环境的移栽苗木、花卉。

10.耕地植树,按林地补偿土地征收款。

11.抢栽抢种不予补偿;死树不予补偿。

Φ61-70

每增加1公分增加90元

2990-3800元/株

Φ71-80

每增加1公分增加100元

3900-4800元/株

Φ81及以上

每增加1公分增加110元

4910元/株及以上

苗木移栽后养护补助表

移栽月份

按总额补偿

6、7、8、9

30%

其余时段

10%

注:为减少苗木死亡,按苗木移栽季节给予苗木移栽后的培育养护补助,补助标准按苗木移栽补偿额为基数计算。

第四篇:搬迁补偿款的账务处理实例

SDS水泥厂是山东省内水泥支柱企业,随着城市的发展SDS水泥厂已是身处闹市,粉尘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为市区的污染大户,政府决定对其进行腾笼换业,将整个生产厂区迁出市区。为顺应政府规划,SDS水泥厂决定实施腾笼换业将全部生产部门迁出市区,既可以净化市区的环境,有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实施腾笼换业的过程中,政府财政按每平方米2300元的价格拨付了3800万元的搬迁补偿款作为拆迁补偿款。该厂拆迁资产的原值26800万元累计折旧15400万元,拆迁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21万元,拆迁设备的运输、调试等费用共计发生145万元,员工安置费按员工实际工龄每年每人1200元发放共计260万元。

因为,SDS水泥厂的拆迁是在政府的规划范围内由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并且拆迁补偿款完全是由政府财政来解决,符合山东省掌握的免征营业税的原则,以及国家免征土地增值税的规定,在向SDS水泥厂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后,税务机关做出了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批复。

以下是SDS水泥厂此项拆迁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涉税处理过程。

1、收到搬迁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3800万元

贷:专项应付款

3800万元

2、固定资产拆迁时:

①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30万元

累计折旧

15400万元

贷:固定资产

26800万

②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21万元

贷:银行存款

21万元

③清理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

1251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51万元

此时,如果政府所确定的拆迁补偿只有1000万元,企业在拆迁过程中实际发生了251万元的拆迁损失,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13号令的规定,提供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以及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资料向税务机关申请,在取得税务机关的批文后可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

3、运输、调试设备发生的费用:

借:专项应付款

145万元

贷:银行存款

145万元

依《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备的运输费、调试费属于资产资本化的内容,支出的运输费、调试费要通过资产折旧的形式转化为成本费用,税法也有着相同的规定,但以财企[2005]123号的处理原则,作为费用在发生的当期一次性处理,从而产生税会时间性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模式下产生了“递延税款”借方数额,在以后依会计与税法对计提折旧的不同认定产生的差异中逐步转销。

我单位在2008年应政府拆迁取得拆迁补偿款,09年公司重建完工!账务应如何处理?根据国税函 2009 118号文件,企业拆迁原固定资产清理可以税前扣除吗?新建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吗? 例如: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专项应付款 1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累计折旧 200 贷: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 500 借:专项应付款 3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0

新建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新建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 借:专项应付款 700 贷:营业外收入(补偿款)700 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新建固定资产金额在营业外收入中扣除600,已100纳入入所得税汇算清缴

以上账务处理可否?税务部门会认可吗? 问题类型: 每日热点问题

问题回

您好,您在我们网站提交的问题已收悉,现在针对您所提供的信息简要回复如下: 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的规定: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在本例题中:

固定资产拆迁时:账面净值300,收到专项补贴款1000,另购置固定资产600,

没有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规定,一般的处理是:固定资产清理:1000-300=700,计入营业外收入,计征企业所得税。

而对另购置固定资产600,允许计提折旧,分期扣除。

最终,经过几年,时间性差异消除,对另购置固定资产600也会全部进入成本费用。企业实际上在拆迁中承担的税负是700-600=100的所得应承担的税负。

这就会带来,企业在拆迁当期收到的专项补偿款数额较大时,全额计入当期所得,当期需要缴纳较多的税收,而企业的拆迁如果是政府搬迁规划,企业只是被动承受,拆迁所需的资金较多,税收会影响企业的拆迁工作,不利于政府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因此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的出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结合本题,就是可以将700的净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支出600后,剩余100元,计入当期的所得。

关于重置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否能够扣除的问题,账面上是可以计提折旧的,但在税法处理上,由于这部分成本已经抵减了拆迁补偿收入,如果再允许通过折旧分期扣除的话,就会导致成本重复扣除,最终企业实际在拆迁中承担的税负是100-600=-500所得应承担的税负。而根据上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因此,对重置固定资产的成本已经在纳税时抵减了补偿收入的,不允许再重复扣除折旧,对于不足抵减或未抵减的部分,可以扣除。

所以本题在进行纳税处理时,应对营业外收入部分进行纳税调减600,对折旧部分应进行纳税调增,数额为已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折旧部分。 目前,还有观点认为根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第二条第三款,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于从搬迁收入中扣除重置固定资产价值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是对 “搬迁或处置收入” 减计收入的一种优惠,不影响对用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或摊销的税前扣除,因此这部分应产生的是会计与税法的永久性差异。

而我认为:《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和实施条例都明确规定,在法和条例以外,只有国务院才有权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因此由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的国税函[2009]118号中涉及的对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应纳所得额并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应仅仅是一项差异性的调整。

同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的精神也应当遵循此项法定原则进行。

欢迎您再次咨询。

SDS水泥厂是山东省内水泥支柱企业,随着城市的发展SDS水泥厂已是身处闹市,粉尘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为市区的污染大户,政府决定对其进行腾笼换业,将整个生产厂区迁出市区。为顺应政府规划,SDS水泥厂决定实施腾笼换业将全部生产部门迁出市区,既可以净化市区的环境,有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实施腾笼换业的过程中,政府财政按每平方米2300元的价格拨付了3800万元的搬迁补偿款作为拆迁补偿款。该厂拆迁资产的原值26800万元累计折旧15400万元,拆迁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21万元,拆迁设备的运输、调试等费用共计发生145万元,员工安置费按员工实际工龄每年每人1200元发放共计260万

元。

因为,SDS水泥厂的拆迁是在政府的规划范围内由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并且拆迁补偿款完全是由政府财政来解决,符合山东省掌握的免征营业税的原则,以及国家免征土地增值税的规定,在向SDS水泥厂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后,税务机关做出了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批复。

以下是SDS水泥厂此项拆迁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涉税处理过程。

1、收到搬迁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3800万元

贷:专项应付款

3800万元

2、固定资产拆迁时:

①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30万元

累计折旧

15400万元

贷:固定资产

26800万

②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21万元

贷:银行存款

21万元

③清理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

1251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51万元

此时,如果政府所确定的拆迁补偿只有1000万元,企业在拆迁过程中实际发生了251万元的拆迁损失,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13号令的规定,提供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以及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资料向税务机关申请,在取得税务机关的批文后可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

3、运输、调试设备发生的费用:

借:专项应付款

145万元

贷:银行存款

145万元

依《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备的运输费、调试费属于资产资本化的内容,支出的运输费、调试费要通过资产折旧的形式转化为成本费用,税法也有着相同的规定,但以财企[2005]123号的处理原则,作为费用在发生的当期一次性处理,从而产生税会时间性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模式下产生了“递延税款”借方数额,在以后依会计与税法对计提折旧的不同认定产生的差异中逐步转销。

4、支付职工的安置费时:

借:专项应付款

260万元

贷:银行存款

260万元

国税函[2001]918号与财企[2005]123号对职工安置费的不同规定,若支付的职工安置费金额较大,经税务机关批准在2年或是3年内税前扣除,则会产生暂时性的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数额同

样也要在2年或是3年内转销。

5、确定专项应付款余额,结转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余额3800-1251-145-260=2144万元

借:专项应付款

2144万元

贷:资本公积

2144万元

政府拨付的拆迁补偿款最终形成的“资本公积”,按规定先依结余的金额乘以所得税税率确定“递延税款”贷方数额,终了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递延税款”的借方和“资本公积”的贷方数额。

倘若该企业是一外资企业,会因是否重置固定资产而产生两种不同的处理结果。

在搬迁后不再重置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和用途的固定资产的,搬迁补偿费收入加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及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若搬迁补偿收入加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及处置费用后出现拆迁损失,则可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及下放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及外籍个人若干税务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80号)的规定,就企业财产发生损失的实际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做出书面备案说明后在税前扣除。

搬迁后重置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和用途的固定资产的情况下,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实务中除表现在运输、调试费及职工安置费方面的差异外,还表现为结余补偿费处理上的差异。国税函[2003]115号规定结余补偿款冲减重置固定资产的原值,当期不确认所得,形成“递延税款”的贷方余额,再通过以后固定资产少提折旧的形式,转销税会差异形成的“递延税款”贷方余额,实现纳税义务。

城市建设带动了拆迁改造的步伐,在大规模的拆迁改造中,政府支付被拆迁人拆迁补偿款,使土地使用效益最大化,被拆迁人照章纳税。这是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一致的良性表现,有助于国民

经济的良性发展。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5]123号的规定:

一、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搬迁补偿款存款利息,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

二、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区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

(二)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三)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四)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三、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

四,报表信息披露上,企业收到的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总额及搬迁结束后计入资本公积金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当单独披露。

近日,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2005]123号)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明确。

一、执行财企[2005]123号通知的二大前提 财企[2005]123号文件不是所有的企业因为搬迁都可以适用的,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二个条件的企业,才可以对收到的补偿款做专项应付款处理:

1、只有企业在因城镇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搬迁时取得的符合文件规定的才可以按此文件执行;

2、企业因搬迁所收到的补偿款的支付方是政府机关。 因此企业在使用该文件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条件,不能一概而论。

二、财企[2005]123号通知的具体规定分析 企业在收到相关部门的拆迁补偿款后,一般后各自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等,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但是一些不能移动的不动产或成批量的存货等,可能会发生运输或处理等费用,对于这些支出,是直接计入损益还是冲减专项应付款?专项应付款最后应该如何处理? 财企[2005]123号文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下面举例说明

某工业企业A因历史悠久,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已属于所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因市政作出的城市规划中将A企业所在地划规为城市道路,对此,政府机关付A企业3400元/平方米的搬迁补偿费,A企业共取得2340万元的补偿款。接下来的几个月中,A企业寻找合适的地点做新的厂房,付出年租金900万元;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原价2100万,已提折旧1700万,发生清理费用2万;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58万元;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有750万元,已摊销300万元;因搬迁安置职工,共付出相关费用820万元。 则A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收到搬迁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2340万 贷:专项应付款 2340万

2、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以净损失额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累计折旧1700万 固定资产清理 400万 贷:固定资产 2100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 2万 贷:现金 2万 借:专项应付款 402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2万

3、拆卸、运输、重新安装机器设备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 58万 贷:银行存款 58万

4、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现因搬迁而灭失,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 450万 贷:无形资产 450万

5、支付职工的安置费,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 820万 贷:银行存款 820万

6、核算专项应付款余额,并做相应的账务处理:

专项应付款余额2340-402-58-450-820=610万元,则: 借:专项应付款 610万 贷:资本公积 610万

如果企业的无须资产摊余价值为1200万元,则专项应付款余额2340-402-58-1200-820=-140万元,则企业应做: 借:管理费用 140万 贷:专项应付款 140万

同时,企业虽然在账上计入了损益,但是在年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也要保留足够的资料和证明材料,才可以对因此形成的损失予以税前扣除: 在企业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发生的财产损失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

(二)不属于政府摊派。

企业还要准备如下证据来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以认定财产损失:

(一)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据;

(二)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

(三)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随着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企业政策性拆迁和取得政策性搬迁费的现象越来越多。拆迁后的企业有的注销,有些用搬迁费重新建设,还有些在搬迁前已另外重新建设,甚至有些企业将拆迁补偿费不入账、少入账或长期挂帐不作税收处理。本文将在介绍、分析财税[2007]61号文的主要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讨论搬迁补偿款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

一、财税[2007]61号文的主要规定与应关注的问题

1、适用范围:

1)适用企业:该文的发布日期2007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布日期是2007年3月16日,由于财税[2007]61号的发文日期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布日期,因此财税[2007]61号适用企业范围是内外资企业,而不是某些人所谓的针对内资企业适用。

2)搬迁补偿范围:一是搬迁企业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二是搬迁企业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转让收入;但无论是何种情形,搬迁的原因都必须是“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也就是必须有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这也是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的重要内容。否则,搬迁企业所获得的收入不能依照本文件进行税务处理,而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处理方法执行,即: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务中,“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这个概念至关重要,因没有明确定义,所以“政策性搬迁收入”的界定还有一些模糊之处。如果能符合此条件,所谓的“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比较容易满足。

2、涉税处理原则:

1)搬迁后的企业注销的规定

搬迁企业没有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实务中,许多企业因搬迁而注销,其搬迁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搬迁后的企业重建的规定

搬迁企业根据搬迁规则,用企业搬迁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以及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搬迁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费用,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因转换生产经营方向等原因,没有用上述搬迁收入进行重置固定资产或技术改造,而将搬迁收入用于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的,可在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中将相关成本扣除,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搬迁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搬迁企业从规划搬迁第二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其余额并入搬迁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实务中,很多企业可以购买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固定资产,扣减补偿收入至零或负数,然后再对外出售该固定资产,按照上述规定,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从而达到规避或者叫逃避所得税的目的。实际上是双重扣税,这是政策性搬迁收入与非政策性搬迁收入的截然不同点;另外,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其余额并入搬迁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换句话说,如果搬迁收入是政策性搬迁收入,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可以递延至第六年;

二、搬迁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的账务处理:

根据[2005]123号文的规定,搬迁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属于搬迁补偿款范畴)时应记入“专项应付款-搬迁补偿”,参考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专项应付款》相关规定,搬迁企业重置固定资产时,其支付的价款不需要核销“专项应付款”,,这样税务和会计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 企业在五年期内完成规划搬迁的,按以下原则处理:

1)“专项应付款——搬迁补偿”,如为“借”方余额,在完成规划搬迁,结转到“管理费用”。

2)“专项应付款——搬迁补偿”,如为“贷”方余额,则作如下财务处理:借:“专项应付款——搬迁补偿;贷:资本公积”。在税务处理上将上述余额与重置相类似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价值比较,如有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所得税申报表“其他纳税调增项目”反映,如无余额则不作税务处理。

三、迁补偿款的其他税种涉税处理

1、营业税及其附加税务处理规定

对于企业收到的拆迁补偿款是否要交纳营业税,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参考《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旧城拆迁改造有关营业税问题的批复》(粤地税函「1999」295号)规定,“为了支持城市改造建设,经请示国家税务总局同意,凡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国土局及有关房地产管理部门发出公告,限期拆(搬)迁的地(路)段的,被拆迁户取得的拆迁补偿收入(包括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暂不征收营业税。”;《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拆迁补偿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闽地税发[2004]63号规定,“被拆迁单位和个人因拆迁取得的房屋(或土地)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补助费或补偿安置的房屋,除下列两种情况外,均应征收营业税。

1、被拆迁单位和个人取得政府财政部门支付的房屋(或土地)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补助费,暂免征收营业税。

2、被拆迁个人因自用普通住房拆迁,所取得的补偿费或拆迁过程中发生的房屋等面积产权调换,暂免征收营业税。”

结合上述文件,可知,搬迁企业取得政府财政部门支付的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补助费,免收营业税;搬迁企业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转让收入,按“转让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

2、土地增值税税务处理规定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土地增值税宣传提纲》的相关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因城市市政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由纳税人自行转让原房地产而取得的收入,免征土地增值税。因此,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规定,符合上述免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但是此类情况下的免征应以原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的批文为准。如果尚未收到批文,则应视同房地产出售或转让,计提应交土地增值税。

3、印花税税务处理规定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和《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和《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62号)相关规定:“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因此,搬迁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中属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部分需按规定缴纳印花税。

第五篇: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相关会计处理

最近几年我国大中城市改造力度加大,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许多企业将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从城市中心部分或整体搬迁,各级政府对搬迁企业也给予了补偿。但对搬迁过程中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拆除旧固定资产、重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经济行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收到政府搬迁补偿

(一)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在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时首先要区分政府补助和政府资本性投入,对于政府补助,又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偿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性投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在专项应付款核算,待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对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四条规定,对于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即参照上述规定先作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作为政府补助,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作为国家资本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因此,企业因搬迁收到的政府补偿时,应首先分析是否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而进行搬迁收到政府补偿,即是否因公共利益而搬迁,如是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处理。

(二)税务处理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搬迁补偿款不属于税法所列举的“免税收入”范畴,搬迁补偿款应是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的形式之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财政拨款为免税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财政拨款为政府补助的形式之一,但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财政拨款定义不同,应用指南中的财政拨款定义为: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而所得税实施条例中的财政拨款定义为: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一般企业收到的财政拨款并不享有免税优惠,为纳税收入,但有具体规定的除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文)规定,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如果政府搬迁补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4条规定的,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的,该资本公积额为永久性差异,应在计入资本公积的纳税年度进行纳税调增。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没有搬迁规划的,收到搬迁补偿款的当年就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企业有搬迁规划并符合相应条件的,搬迁补偿款可以在规划搬迁次年起递延5年,超过5年的在第6年要将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企业实际搬迁规划期间不足5年的,则在完成搬迁活动的当年将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

二、拆除旧固定资产

(一)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即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并将固定资产清理的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税务处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上述损失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所以固定资产的处置损失在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可以在税前列支。

三、重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一)会计处理

涉及政府补助的重建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的同时,需要同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与折旧同等金额“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科目。

(二)税务处理

根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的规定,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使用政府补助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现行所得税法计提的折旧可以在税前列支,而从递延收入转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收入,为免税收入,应作为永久性差异进行纳税调减。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

(2012-10-26 10:55:53)

转载▼ 标签: 分类: 财税 财经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关于发布《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现将《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二年八月十日

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政策性搬迁的所得税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执行范围仅限于企业政策性搬迁过程中涉及的所得税征收管理事项,不包括企业自行搬迁或商业性搬迁等非政策性搬迁的税务处理事项。

第三条 企业政策性搬迁,是指由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企业由于下列需要之一,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料的,属于政策性搬迁: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四条 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要求,就政策性搬迁过程中涉及的搬迁收入、搬迁支出、搬迁资产税务处理、搬迁所得等所得税征收管理事项,单独进行税务管理和核算。不能单独进行税务管理和核算的,应视为企业自行搬迁或商业性搬迁等非政策性搬迁进行所得税处理,不得执行本办法规定。

第二章 搬迁收入

第五条 企业的搬迁收入,包括搬迁过程中从本企业以外(包括政府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以及本企业搬迁资产处置收入等。

第六条 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是指企业由于搬迁取得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补偿收入。具体包括:

(一)对被征用资产价值的补偿;

(二)因搬迁、安置而给予的补偿;

(三)对停产停业形成的损失而给予的补偿;

(四)资产搬迁过程中遭到毁损而取得的保险赔款;

(五)其他补偿收入。

第七条 企业搬迁资产处置收入,是指企业由于搬迁而处置企业各类资产所取得的收入。

企业由于搬迁处置存货而取得的收入,应按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进行所得税处理,不作为企业搬迁收入。

第三章 搬迁支出

第八条 企业的搬迁支出,包括搬迁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搬迁所发生的企业资产处置支出。

第九条 搬迁费用支出,是指企业搬迁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安置职工实际发生的费用、停工期间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临时存放搬迁资产而发生的费用、各类资产搬迁安装费用以及其他与搬迁相关的费用。

第十条 资产处置支出,是指企业由于搬迁而处置各类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变卖及处置各类资产的净值、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税费等支出。

企业由于搬迁而报废的资产,如无转让价值,其净值作为企业的资产处置支出。

第四章 搬迁资产税务处理

第十一条 企业搬迁的资产,简单安装或不需要安装即可继续使用的,在该项资产重新投入使用后,就其净值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该资产尚未折旧或摊销的年限,继续计提折旧或摊销。

第十二条 企业搬迁的资产,需要进行大修理后才能重新使用的,应就该资产的净值,加上大修理过程所发生的支出,为该资产的计税成本。在该项资产重新投入使用后,按该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计提折旧或摊销。

第十三条 企业搬迁中被征用的土地,采取土地置换的,换入土地的计税成本按被征用土地的净值,以及该换入土地投入使用前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为该换入土地的计税成本,在该换入土地投入使用后,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年限摊销。 第十四条 企业搬迁期间新购置的各类资产,应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及折旧或摊销年限。企业发生的购置资产支出,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

第五章 应税所得

第十五条 企业在搬迁期间发生的搬迁收入和搬迁支出,可以暂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在完成搬迁的年度,对搬迁收入和支出进行汇总清算。

第十六条 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搬迁支出后的余额,为企业的搬迁所得。

企业应在搬迁完成年度,将搬迁所得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第十七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搬迁完成年度,企业应进行搬迁清算,计算搬迁所得:

(一)从搬迁开始,5年内(包括搬迁当年度)任何一年完成搬迁的。

(二)从搬迁开始,搬迁时间满5年(包括搬迁当年度)的年度。

第十八条 企业搬迁收入扣除搬迁支出后为负数的,应为搬迁损失。搬迁损失可在下列方法中选择其一进行税务处理:

(一)在搬迁完成年度,一次性作为损失进行扣除。

(二)自搬迁完成年度起分3个年度,均匀在税前扣除。

上述方法由企业自行选择,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第十九条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已经完成搬迁:

(一)搬迁规划已基本完成;

(二)当年生产经营收入占规划搬迁前年度生产经营收入50%以上。

第二十条 企业边搬迁、边生产的,搬迁年度应从实际开始搬迁的年度计算。

第二十一条 企业以前年度发生尚未弥补的亏损的,凡企业由于搬迁停止生产经营无所得的,从搬迁年度次年起,至搬迁完成年度前一年度止,可作为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年度,从法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中减除;企业边搬迁、边生产的,其亏损结转年度应连续计算。

第六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自搬迁开始年度,至次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报送政策性搬迁依据、搬迁规划等相关材料。逾期未报的,除特殊原因并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外,按非政策性搬迁处理,不得执行本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政策性搬迁依据、搬迁规划等相关材料,包括:

(一)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

(二)搬迁重置总体规划;

(三)拆迁补偿协议;

(四)资产处置计划;

(五)其他与搬迁相关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企业迁出地和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由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企业搬迁清算。

第二十五条 企业搬迁完成当年,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时,应同时报送《企业政策性搬迁清算损益表》(表样附后)及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企业在本办法生效前尚未完成搬迁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搬迁事项,一律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生效年度以前已经完成搬迁且已按原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的,不再调整。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企业搬迁税务事项,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施行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同时废止。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政策性搬迁清算损益表.doc

《发布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下发后,各地税务部门和纳税人反映,该文仅对企业政策性搬迁的税务处理做了一些原则性规定,在实际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理解不一,经常产生一些争议,希望总局进行修改、完善。鉴于以上情况,总局在进一步研究、完善的基础上,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性搬迁范围有哪些?

按照《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2001年第590号令)的规定,《办法》指出,由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进行的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为政策性搬迁。企业由于下列需要之一,能够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料的搬迁,属于政策性搬迁: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二、政策性搬迁收入包括哪些?

企业的搬迁收入,《办法》中规定为搬迁补偿收入和搬迁资产处置收入等。搬迁补偿收入,是指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取得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补偿收入,具体包括:对被征用资产价值的补偿;因搬迁、安置而给予的补偿;对停产停业形成的损失而给予的补偿;资产搬迁过程中遭到毁损而取得的保险赔款和其他补偿收入。搬迁资产处置收入,是指企业由于搬迁而处置企业的各类资产所取得的收入。但由于对存货的处置不会因政策性搬迁而受较大影响,因此企业由于搬迁处置存货而取得的收入,应按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进行所得税处理,不作为企业搬迁收入。

三、政策性搬迁支出包括哪些?

企业的搬迁支出,《办法》规定包括搬迁费用支出和资产处置支出。搬迁费用支出包括,职工安置费用和停工期间工资及福利费、搬迁资产存放费、搬迁资产安装费用以及其他与搬迁相关的费用。资产处置支出包括,变卖各类资产的帐面净值,以及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税费等支出。对于企业搬迁中报废或废弃的资产,其帐面净值也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处置支出处理。

四、政策性搬迁涉及的资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政策性搬迁所涉及的资产,《办法》中区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一是,搬迁后原资产经过简单安装或不安装(如无形资产)仍可以继续使用的,在该资产重新投资使用后,继续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二是,搬迁后原资产需要大修理后才能重新使用的,该资产的净值加上大修理支出,为该资产的计税成本。在该资产重新投资使用后,就该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计提折旧。同时,该大修理支出应进行资本化,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

五、企业政策性搬迁新购置的资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办法》中规定,企业政策性搬迁后新购置的资产,一律按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其支出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

六、政策性搬迁所得如何计算及处理?

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搬迁支出后的余额,为企业搬迁所得。企业按照《办法》要求进行搬迁核算及报送搬迁相关材料的,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暂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应在符合《办法》规定的搬迁完成年度,进行搬迁清算,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七、政策性搬迁损失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政策性搬迁损失是指,企业搬迁收入扣除搬迁支出后为负数的数额。搬迁损失可以一次性在搬迁完成年度,作为企业损失扣除;或自搬迁完成年度起,分3个年度均匀作为企业损失扣除。企业一经选定处理方法,不得改变。

八、政策性搬迁时,企业亏损弥补期限如何计算?

由于企业搬迁一般停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会对亏损弥补期限造成影响,因此,企业以前年度发生尚未弥补的亏损,从搬迁年度次年起,至搬迁完成年度前一年度止,可作为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年度,从法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中减除。

九、政策性搬迁需要向税务机关报送哪些材料?何时报送?

企业政策性搬迁,应该单独进行税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能单独进行的,应按企业自行搬迁或商业性搬迁进行所得税处理,不得执行《办法》规定。

鉴于政策性搬迁情况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征管漏洞,《办法》要求,企业应当自搬迁开始年度,至次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报送政策性搬迁依据、搬迁规划等相关材料。逾期未报的,除特殊原因,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外,搬迁收入和以后实际发生的、与搬迁相关的各项支出,均应按《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此外,企业在搬迁完成年度,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时,还应同时报送《企业政策性搬迁清算损益表》及相关材料。

十、企业搬迁的其他事项如何处理?

由于《办法》规定的内容有限,且企业搬迁还会涉及许多一般性事项,因此《办法》未规定的企业搬迁事项,一律应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一、政策性搬迁与非政策性搬迁的税务处理有何区别?

《办法》中对政策性搬迁所做出的规定,与非政策性搬迁的主要区别体现为:一是,企业取得搬迁补偿收入,不立即作为当年度的应税收入征税,而是在搬迁周期内,扣除搬迁支出后统一核算;二是,给予最长五年的搬迁期限;三是,企业以前年度发生尚未弥补的亏损的,搬迁期间从法定亏损结转年限中减除。

上一篇:茶馆读后感范文下一篇:百天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