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工厂品质管理办法

2023-06-07

第一篇:oem工厂品质管理办法

OEM供应商品质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加强对OEM厂商的品质监控、确保OEM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特制定本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本公司OEM产品质量的控制。 3. 职责 3.1研发中心

3.1.1负责制定OEM产品技术标准、工程资料; 3.1.2负责新产品、新零部件的确认、封样; 3.1.3参与品质异常的分析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3.2 OEM品质部

3.2.1负责制定OEM产品检验规范、检验标准;

3.2.2负责与OEM厂商进行日常质量信息交流、协商达成一致的产品接收准则;并督导OEM厂商加强品质控制、对其制程不定期监查、对OEM成品实施验收工作;

3.2.3负责OEM厂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与辅导; 3.2.4负责OEM产品客户投诉的分析、处理。

3.3 驻厂品质代表:负责OEM产品的验收、协助处理OEM产品品质异常。 4. 内容

4.1 OEM产品物料进料检验(厂内部分)

4.1.1 OEM厂商送货到本公司收货处,品质部门收到送检单后,按检验标准、抽样水准进行检验。

4.1.2检验完成后必须在物料上作出相应的检验标识,并做好检验记录,出具检验报告,每周进行汇总统计。

4.1.3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必须作好检验标识隔离放置,并将信息反馈给OEM部负责相关产品采购的人员,由其视实际状况决定是否提出特采评审,此点依《特采管理规定》实施。

4.1.4 OEM品质部根据物料的不良状况,通知OEM厂商进行品质改善,必要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单至OEM厂商。

4.1.5进料阶段的检验工作详细流程参考《进料检验管理规定》。 4.2 驻厂品质控制

4.2.1驻厂品质代表原则上只对成品实施检验,但视具体情况,当OEM厂商按照订单要求进行生产时,亦可对其生产现场进行不定时巡回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OEM厂商进行改善。

4.2.2 所有生产完成的成品经OEM厂商的品质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开具送检单交驻厂品质代表,由驻厂品质代表进行抽样检验。 4.2.3检验合格后,驻厂品质代表需在送检单上签名,并对合格产品外箱加盖检验合格章,同时填写外协成品检验报告。

4.2.4 驻厂品质代表在进行检验时发现品质异常时,需记录检验结果于检验报告上并要求OEM厂商进行返工/返修处理;若判定为严重批量不合格时则需发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单要求OEM厂商进行改善,同时将品质异常状况向部门主管汇报,纠正与预防措施完成后须将纠正与预防措施单传回本公司由相关产品工程师归档。

4.2.5当驻厂品质代表与OEM厂商出现品质标准争议时,由本公司OEM品质部产品工程师以上人员进行确认并裁决。

4.2.6 OEM厂商送货时必须确认产品有经驻厂代表检验并判合格,否则不可以送货,本公司发货中心收货人员亦需确认产品是合格品(外箱有盖本公司检验合格章或经OEM品质部负责人确认)方可收货。

4.3 与OEM产品有关的客户投诉的处理

4.3.1当接收到来自客户服务部的客户投诉信息时,由客户服务部将所有信息传递至OEM品质部。

4.3.2 OEM品质部相关产品工程师负责对客户投诉的内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客户服务部,此过程必须在要求时间内完成。 4.3.3 所有客诉信息必须同时知会相应的OEM厂商及本公司驻厂品质代表。

4.3.4 凡接收到书面的客诉信息,OEM品质部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予以回复。 4.3.5 OEM品质部相关产品工程师负责对客诉信息进行归档整理(按月统计分析)。

4.4与OEM产品有关的客户退货的处理。

4.4.1当客户有退货时,由OEM品质部相关产品工程师负责对退货不良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组织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A须发出书面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单传至相关的OEM厂商,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回传,同时相关产品工程师应知会本公司驻厂品质代表。

B本公司驻厂品质代表在收到客户退货的信息后应监督、协助OEM厂商进行改善,出现异常情况时须及时向部门主管汇报。

4.4.2在对退货产品进行不良原因分析的同时,须采取措施对不合格予以纠正,相关措施可在纠正与预防措施单予以注明,必要时以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以防止时间拖延造成更大的损失。

A 若OEM厂商正在制造与退货品一致规格的产品,则应视情况提出是否要停止生产的建议,并以书面的形式经OEM品质部负责人确认后将信息传至OEM厂商,同时知会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

4.4.3 OEM品质部负责明确品质责任归属、跟踪验证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A由产品工程师和驻厂品质代表共同负责跟进OEM厂商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B本公司内部的品质改善落实工作由产品工程师负责跟进。

4.6 其它品质管理相关要求请参看本公司与厂商签订的采购合同。 5.参考文件:

5.1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2 《进料检验管理规定》 6.相关表单:

6.1 外协成品检验报告 6.2 客户投诉处理报告 6.3 纠正与预防措施单

第二篇:化妆品oem加工厂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0

1、生产化妆品OEM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0

2、进入化妆品OEM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无钮扣,无口袋)、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保持清洁且每天必须更换了。

0

3、不得将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品(如手表,首饰等)带入车间。

0

4、进入车间应洗手消毒,工作过程中按规程洗手;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

0

5、车间内严禁饮食、吸烟和随地吐痰。

0

6、未经允许非加工人员不得进入加工车间;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必须达到加工人员的要求后方可进入。

0

7、新参加工作的生产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生产人员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并妥善治疗。

0

8、车间生产人员和进入车间的其他有关人员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 ⑴、开始工作之前

⑵、上厕所以后

⑶、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⑷、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⑸、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0

9、生产车间内接触半成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车间内禁止使用一切竹木工器具和容器。

10、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又不影响料体的卫生。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其浓度。用热水消毒时,水温应达到80℃以上。

11、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洗,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

12、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13、车间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14、同一生产现场内不得同时生产两种类别的产品,也不得同时加工影响车间卫生或产品质量的副产品。

15、车间内只能存放有少量即将使用的空罐。空罐只能装填产品,任何时候不能盛放有其他物品,以免误入生产线造成质量事故。清洗车间时,必须移开或遮蔽好生产线上的空罐,以免沾污。

16、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17、生产车间和其他有关工作场地内应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杂物,地面不得出现大规模的积水现象,生产中的废弃物应随时清理和清除。

18、车间内的更衣室、工间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及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19、生产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化妆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

第三篇:制造工厂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质量(Quality),也称品质,是产品所具备的特质或属性。质量有优劣,也可以说有高有低。人们往往将品质优的产品视为“质量好”,将品质低劣的产品视为“质量差”。没有“好”的质量,只有符合要求的质量。好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品质的关键在于管理。

一、质量是由客户决定的

产品到客户手中,无论标榜的是多么豪华的配备、性能是多么卓越、外观是多么的精美,但是,并不是客户所需要的,结果是淘汰一途。因此,制造商的立场与观念:用“最适质量”取代“最佳质量”;而“最适质量”即是让客户感到“最满意的质量”。 1. 满足客户现在的需求:

    符合特定的规格 功能好 使用方便 外观精美

2. 保障客户未来的需求:

    经久耐用,不易发生故障 安全可靠 外在环境影响小 为客户设想周到

二、质量不是增加成本,而是可以降低成本

人们对质量认识的错误观念:提高质量就是要提高成本。

对于制造业而言,不良率下降,成本就会下降:

    不需要花费检验、修正不良品的成本; 没有不良品,节省材料更换、机器调整的费用; 因不良品的减少而有更多生产机会;

在不良率减少的情形下,可以改善生产的持续生产能力。

三、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就是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减到最低,甚至剔除。品质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达到部门的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1. 从不稳定的产品质量抓起 不稳定的因素来源于:

     人员 设备 材料 方法 环境

2. 品质管理基础 (1)标准化

标准化是管理不稳定质量出现不可或缺的准则,野蛮制造的“克星”。

   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简便化 (2)信息化

数据化可以说对偶发不稳定的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所谓数据化,就是尽量将事情用数值表示。 (3)质量教育

持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让员工第一次做对。 (4)质量成本分析

  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故障成本

(5)质量缺陷分析

    轻微缺陷 一般缺陷 严重缺陷 致命缺陷 (6)设备管理

  设备优化 设备保养

3. “三按”、“三检” (1)“三按”

   要求员工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操作(上岗前培训及现场指导); 要求检验员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检验; 要求技术部编制工艺、绘制图纸、制定标准。 (2)“三检”

   员工自主检验 巡回检验 员工之间互检

四、品质三大控制

1. 进料控制与库存品质管理

进料控制的5R原则,5R原则是指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的采购物料。实现了5R,就可以确保需求、成本、品质等各方面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1)适时

Right Time,在需用的时候,及时地供应材料,不断料。 2)适质

RightQuality,购进的材料和仓库发出的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3)适量

RightQuantity,采购数量与存量控制适当,防止呆料和过多地占用资金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4)适价

Right Price,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5)适地

Right Place,从距离最近或供应最方便的供料商那里进货,确保随时可以进料。

2. 过程控制与SPC—统计过程控制

      过程品质管理计划的拟定 设备点检与仪器校验 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自主检查 过程巡回检查 品质异常处理       检验记录 不良统计分析 不良品的区隔与标示 控制图的应用 限度样品的应用 看板管理的实施 3. 终端控制与顾客满意

        最高主管的决心和承诺 让客户永远“忠诚于我们” 争取品质要求严格的顾客 推行全员“一票否决制”的活动 建立员工满意的企业环境 重视教育训练 建立好的环境品质 永远培育供应商理念

五、品质管理与全员改善 1. 6S管理与品质

6S活动源于日本,它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进行相应的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是日本产品在二战后品质得以提升,并行销全世界的一大法宝。

1)整理(SEIRI):区分要用与不用的物品,不用的坚决清离现场,只保留要用的。 2)整顿(SEITON):把要用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管理。 3)清扫(SEISO):扫除现场中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的赃污部位,保持干净。 4)清洁(SEIKETSU):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所以也称为“3S”活动。

5)素养(SHITSUKE):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安全(SAFETY):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6S口诀:

只有整理没整顿,物品真难找得到; 只有整顿没整理,无法取舍乱糟糟; 整理整顿没清扫,物品使用不可靠; 3S之效果怎保证?清洁出来献一招; 标准作业练素养,安全生产最重要; 日积月累勤改善,公司管理水平高。 2. TPM与全员自主改善

T:Total (全员参与) P:Productive(生产性) M:Maintenance(保全)

TPM指公司在包括生产、开发、设计、销售及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全员参与和开展重复小团队活动,以追求生产极限为目标,构筑能预防所有浪费的体系,挑战故障为零、浪费为零、不良为零的高效率企业,以及部门、班组自主改善活动的活力型企业。期待效果: (1)有形效果:

 提高品质          降低成本

缩短生产与管理周期 库存量的减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效率 工作浪费的减少 减少市场投诉 减少各类损耗 杜绝安全隐患 改善提案件数的上升 (2)无形效果:

   增强员工的改善意识 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培养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六、质量管理与TQM 1. 了解质量管理之父—戴明 戴明主要思想理念—管理十四要点

      提高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不变的目的; 采取新观念;

停止靠检验来提高质量; 废除以最低价竞标的制度;

不断地提高生产与服务系统,以提高质量与生产力; 建立在职训练制度;         建立领导体系;

排除恐惧,使人人都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

消除那些要求员工做到零缺陷及高生产力水准的口号,训示及目标; 破除部门与部门间的藩篱;

废除工作现场的工作标准量,代之以领导; 排除那些不能让工人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教育与自我提高机制; 让公司每个人都致力于转型。

七、质量管理与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Planning)

零缺陷管理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罗斯比首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方法。其前提是:针对工作现场存在的双重工作态度的业绩,即人们愿意在一些领域中接受不完美的状况,而在另一些领域人们又期望零缺陷。这种双重态度得到发展的条件是因为人,而人就要犯错误。然而,零缺陷说明如果人们致力于细节和避免错误,就会不断接近零缺陷的目标。 1. 零缺陷

第一次做对,在企业中要花一半的运行费用在做错事情的代价上,做错事情的代价大约是销售收入的25%,而企业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第一次做对,就是可以避免这个代价,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质量就使利润。 建立预防系统:

(1)传统的观念把重点放在产品完工后的检验和售后补救,

(2)零缺陷管理思想是从人的价值层面、精神领域入手,通过改变人们的态度与习惯,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 零缺陷的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企业改进质量以达到产品缺陷为零的指导方针。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所有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

零缺陷中的预防重点放在预防无意识的差错上来,有以下特点:

(1)通常是作业不好造成的,

(2)一旦发生无意识差错,用日常经验来看,很难找到理由进行解释或辩解。

第四篇:如何管理好工厂的产品品质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而利润是建立在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基础上,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

效率和成本。所以,品质是客人是否继续下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

如何管理好工厂的产品品质,需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制度,制定品质标准和品质管理制度,实施品质标准化。

2.严格执行制度,重视品质分析。

3.持续改善,并做好品质预防措施 , 矫正并预防产品品质,用品质的标准化来维持品质,用持续改善来突破品质,以达到提高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

4.品管教育或培训,品质管制的成败基于工厂的品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应对品管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经常进行品管教育或培训。

5.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运动,5S是养成“好习惯”、摒弃“草率”、建立“讲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做好品管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工程。对于一个工厂,要使产品品质提高满足客人需求,老板与工厂高层必须要重视品质管制。以下1.2.3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4.是对整个工厂品质管控的要求。

1.品管人员必须要具有专业知识,能有自己的判断力。

2.品管人员需与生产线人员紧密结合,能对生产线员工作出指导或培训。

3.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行业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对员工的规范操作进行技能指导和培训。

4.工厂需有统一的生产和品质管控体系,使设计、采购、制造、检验、销售服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

均参与到品质控制。

工厂要做好品质管控,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必须要做好的。当然对于一个工厂的管理,不是讲理论就可以解决的,不是照搬课本上的东西就可以万事OK了,它需要对工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考虑到工

厂的层层面面,然后制定合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第五篇:OEM工厂成本控制[范文模版]

OEM工厂成本控制

目前,很多企业所提倡的“精益生产”,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浪费,节约成本,而且所提出节约的成本包括而不局限于物料成本,消除各种浪费,创造真正有价值的财富,为企业获取利益。成本浪费包括很多,例如鞋厂的B品、报废品、过量生产造成的溢出品;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搬运动作,各种等待时间,等等。

在工厂制造过程中控制物料成本,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工厂的管理阶层领导干部加强成本的观念,教育内部员工,并且颁布、落实一系列成本管理的方案。奖励有功于节省材料的员工,惩罚浪费材料的员工。

因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取最大的利润。

利润 = 售价 - 成本

若要使企业增加利润,永恒经营,就必须提高售价或降低成本。而在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下,商品的售价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所以售价的高低不是企业自己能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要达到目标利润就必须努力达成目标成本。

企业成本可以从料、工、费三大项得以体现,在此将针对如何掌控鞋业的材料成本加以分析,在以后的文章中本人还将对工、费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估。

成立物料管控的专门部门-物控

物控顾名思义,即物料控制。物控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制定标准用量、检核报价用量、稽核现场用量。材料成本是鞋厂最大的费用支出,合理的掌控材料成本,将是工厂获利的前提。如何掌控此项费用呢?工厂有必要成立物控小组。

物控部门的职能

一.制定标准用量

针对新型体、分单号和全套纸板进行画版,分别制作标准用量暂定版和实际版,参照不同材料进行适当合理加成,制作《订单预计用量表》(见图示),作为采购物料订购的依据。

二.检核报价用量

依据画版之标准用量,评估报价用量的合理性,并提醒报价部门加以注意。

三.稽核现场用量

1.品质验收:稽核现场用量之初,物控首先会查核QA所检验的入库物料品质状况,对超出工厂允收范围的不良材料比例,要求并追踪采购进行索赔;

2.核对标准用量:对新型体天然皮进行皮料画版实物演练,借以检核标准用量的准确性,以便了解其合理超省状况;

3.检核裁断排刀图的制作:辅导现场排刀,稽核裁断超省状况,尽量控制LOSS率,并及时督促现场每日退料,根据退料状况适当要求采购减少订购量,并检核所退物料是否有利用至后续订单,每月汇整《裁断超省状况表》(见下图所示);

4.建立现场补料管制方案:合量设定各部门目标补料率,及时掌控现场各单位的补料,对异常开补之单位必须附惩罚通知单;

总之,物控的主要职能是为避免因物料不足而造成的生产瓶颈,同时减少因物料采购过多造成的物料呆滞,最终目的是控制主鞋材费用,降低工厂成本,提高企业获利。

员工成本观念的教育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让每一个员工养成这种观念,特别是对班组长的教育,尤为重要,可以适当的召开一些培训活动,请外面的顾问来讲授相关的课程。

采购成本控制

占生产总成本55%~85%之间,若采购成本降低5%~10%,则产品利润直接提升5%~10%,采购成本一般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一般将之称为综合评定。

一、单价

这是工厂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必须有一个部对材料单价进行审核,价比三家。

二、品质

材料的品质对生产影响极大,哪一个工厂都不愿意接收品质不好的材料。因为品质不好直接导致生产品质的好。

三、交货期

原物料的交货直接影响到工厂生产品质。

四、验收数与订购数

工厂的材料需求订购数量与验收数量往往不等,且差异较大(皮料类有超出订购30%验收),而付款则依验收数量进行,造成材料费用严重超支,库存积压的现象;目前通过ERP系统,工厂已设定相关管制流程,如果仓库验收量大于标准采购量(即实际需求数量),则系统无法列印验收单,相应付款动作无法进行,因此电脑系统的应用使入库验收方面走向合理化。

生产用量的管控

1.标准用量对采购用量的牵制性

在推行ERP系统前,规格用量组用画版核算鞋面各部位标准用量,但采购并不一定依此用量采购,因而造成采购用量与规格组之标准用量脱节,相应标准用量也形同虚设;推行ERP后,系统设定采购用量必须以规格组标准用量为基准进行物料订购,否则系统内很明显便可查核出其订购差异,故在实际采购量方面起了一定的掌控作用。

2.电脑系统的介入

一、生产流程规范化

1、扫描系统的建立,规范并加强了部门的责任感;

实行电脑扫描系统后,针车准备组归属裁断部门,裁断配套OK之后鞋面部件才可以扫描出库,计当日产量;如果不是配套产出,则不计产量。另外由于扫描后可直接由系统生成各单位时段产量报表,故各层主管皆可由系统内查询到全厂各单位的生产状况,以方便能及时地调整现场生产进度。另外如果产量异常,主管可找出瓶颈点并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原因,这样更增强了各部门的责任感。

二、查核方便、快捷;

由于所有材料单价、用量、生产量、仓库物料进出状况等皆已入系统,故如果厂高层主管或其他人员从系统寻求相关资讯时,只需键入其密码即可查核到需求资讯,方便又快捷。

三、报表准确度加强,人工减少;

通过是电脑系统,可直接获取到各部门所需的相关资讯,并整合成需求报表,各单位以往的手工报表基本取消,使得做报表的人员大大减少。例如:以往公司各部门办公室至少有4名文员,实施电脑系统后,目前预计每个部门办公室仅留1名职员协助该单位主管进行生产进度掌控及人事考勤状况查核即可。

总之,电脑系统具有较多优点,其推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工厂高层主管的支持度及各部门的配合状况,毕竟电脑是需要人来操控的。

派工的用量

建议由工厂生产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派工制度,派工作业制度建立,将增加面底搭配率;

如果工厂由各单位自行派工生产,由于对相关部门进度无法掌控,故造成面底搭配数严重不足。 并且,现场当生产多少双鞋,就发放这些鞋子所需的材料用量,只少不多。特别是裁断部门,每一个部位的用量是依SIZE计算,而不是采用平均码用量。

补料的用量

人工成本的管理-建立IE工程部门

工厂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工厂业绩、增强竞争力以及达到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保持工厂永绩经营。

人工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间接人工成本。

在鞋厂,如果人工成本占销售额的8%-9%,则人工成本控制较合理,如果高于10%,作为老板或公司高层主管们应该加以警惕并检讨,找出不合理因素,并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案。

直接人工的控制重点

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即指直接从事产品制造作业员所获得的报酬,如鞋厂裁断员的工资,针车线作业人员报酬等。直接人工成本控制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Ø人员合理配备相应接单状况下,检讨人力组织目标,人力增补的管制;生管依据业务接单状况,及IE人员测试的《销样工程编制表》来暂定产量及人数,进行作战力评估、研讨合理的生产线规模,在此规模基础上,设定目标人数,并定期检讨现状人员与目标的达成状况,以此作为人力增补管制的依据。

Ø人工效率的评估、检讨

依据IE人员现场量产测定的《实际工程编制表》所设定的标准人工、产量,再结合实际人员、产量,每日做《工时效率达成状况表》,并分析差异原因,定期召开各单位进行检讨,以提高人工效率。

Ø合理的薪资制度

对于直接人工,工厂最好能采用的薪资制度是计件(按劳取酬)。工人最基本的意识便会是多劳多得,大锅饭的思想荡然无存。笔者在宝成集团做现场管理时,曾经着手进行薪资制度改革,由固定薪资到计件,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作为管理层,其责任更大,他们必须合理安排人员及进度,否则工人因待料造成薪资较低,管理人员将受到工人的指责,并容易造成人员流动。合理的薪资制度,能激发工人最大的潜力及工作积极性,无论对于老板或是工人都是相当公平的薪资制度。

Ø型体合理的工序流程设定

在销样阶段,开发部门会设定新型体之作业流程,但型体流程是否合理,某些流程是否多余,直接关系到人员设定及机器配备或相关其它费用(例胶药水、线等),因此开发者必须合理设定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Ø五.外包发放的评估

在销样开发阶段,作为生管部门,必须了解新型体是否有特殊部位,本工厂是否有这种生产能力。如外包,其费用与报价的人工成本差异多少。要针对各类外包发放合理性给予评估,以减少不合理的外包发放产生的人工费用。

间接人工的掌握方法

间接人工含义较广,简单来说,工厂除直接参与鞋面工序的直接作业人员外,其它人员皆称间接人工。间接人员的工作角色主要是管理直接人员或辅助现场生产的其它人员,对于间接人员,如何调动其积极性,让老板觉得所支付薪水是物有所值。

一.薪资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设定

对于间接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较直接人员自由、随意,且又无法以计件衡量其工作,而使用绩效考核制度则是最佳方案,在工厂经营不佳时,绩效奖金自然降低,如果为固定薪资,工作积极或散漫的员工拿同样的薪水,将会造成工作中相互推卸责任,对公司的正常管理非常不利。而如果实行绩效考核,间接人员将尽其所能完成绩效考核目标,以取得较高的绩效奖金。因此公司可设定合理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不同的工厂可依实际情况设定,只要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是工厂最佳的绩效考核制度。一般鞋厂从工时效率达成率及品质达成率方面进行考核。

二.合理的间接人员设定

各部门依工作量来衡量间接人员数量,不同工作岗位必须写出其工作职能,主管有责任核定工作岗位人数是否合理。

三.人事升迁及调薪合理性

公司必须有人事升迁及调薪的相关制度,一切升迁调薪都必须遵照公司政策进行把关,防止浮滥升迁调薪所造成的人工浪费及组织混乱。对于升职或提薪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量,

升职或提薪,众所周知,人是保持竞争优势中最大的和最关键的资源,要想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有一套能吸引所需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效率和热情的方案,同时善用人才,并合理支付薪水,最终使效益提升,相应人工成本比率会得到有效的掌控。

其他成本的管理

鞋厂成本除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外,还有其它费用,而费用在掌控时难度较大,因为费用项目繁多,作为老板们在核准各项费用时,有时认为数目不多,随笔一挥,费用便产生了,殊不知,签核次数多了,便是一笔较可观的成本支出。宝成集团各单位醒目处均张贴着标语:“小费用不管制,再大的企业也会垮台”,此话一听起来比较夸张,但仔细斟酌,却不无道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公司上下都注重成本,这应该也是宝成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鞋厂费用主要包括机器购置、修缮费、文具用品、杂项购置、水电费、房屋租金、伙食费、燃料费、报关费、模具费、间接材料费、税捐及政府规定费、差旅费、运费及交际费,那鞋厂的费用究竟如何掌控呢?

一.、设定并落实费用目标管理

每月底在预计下月经营状况时,需设定月费用管制目标,并将此目标落实到各单位,等到月初用实际费用对照预计费用,超标单位要定期检讨、分析并责成其提出改进方案。

二.、测定标准用量

按标准用量控制其实际用量,以降低费用。例如:间接材料费,主要指生产用胶、线、包装用品等,可依照不同型体测试其标准用量,生产单位依标准用量领料作业,以控制不必要的浪费。针对PE袋、橡皮圈则实行回收利用,以降低成本。

三.、严格遵循物品入库由第三单位参与验收原则

物品入库除仓管员验收外,需由第三单位如审计部或企划部等同时验收,包括机器购置、机器零件、文具用品、杂项购置等,以避免入库物品数量与实物不符。

四.、工程发包评估、验收及付款平衡性管制

对于需发包的较大工程,应寻多家厂商分别报价竞标,报价时应估算所有费用,选择最合适的厂商进行工程作业,作业完成后,应由第三单位如审计部或稽核部对工程费用进行验收,并依此评估费用,确保验收及付款的平衡性。

五、所有零件领用要严格遵循以旧换新的原则

对于制造业工厂,机器修缮费的管制非常重要。严格遵循以旧换新原则的主要目的是杜绝零件丢失。许多零件比较小,丢失机率比较高;另外有的零件还未报废,可以修复再利用。哪怕是一支圆珠笔芯,我们都可以实行以旧换新。当然,作为公司老板,可能会不屑于此类费用,但这体现的却是成本意识。 六. 市场单价的及时查核、比较

市场单价的调查举足轻重,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控到市场价格,在与供应商进行交易时才能先机夺人,并且质量不同对其价格差异度也胸有成竹,因此企业可设定市场调价人员或审计员,针对各方面价格,包括机台、文具用品、零件等杂项进行不定时检查,以确保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七、合理评估机器购置的需求

对于制造业,机器购置需要较大费用支出,那么,如何评估其购置合理性呢?机器购置通常有两种可能:订单量增加购买机器,效能较好机器代替原有设备或手工设备。对于订单量增加,可依据订单量及生产能力做合理的战力评估,再确定需添加的机台数,对于新设备代替手工作业,则可先评估其费用支出状况再作决定。例电脑裁断机与普通裁断机,虽然其速度相当普通裁断机的3.5倍,但零配件较贵且需定时更换,维修也较困难,同时耗电量远远高于普通裁断机,整体评估费用的结果:是使用普通裁断机更节省费用。

总之,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谁能更好地降低成本,谁就能在竞争中成为赢家!

上一篇:那段难忘的记忆700字下一篇:培根随笔读后感7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