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解答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gb解答范文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GB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GB/T28181的推广应用及技术发展

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2012年6月正式发布实施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通过GB∕T 28181的实际推广应用,安防行业的视频监控联网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与各级公安业务部门的指导推动以及各安防厂商对GB∕T 28181标准的积极响应、全面实施密不可分。随着标准应用的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在对行业内各厂家开展技术支持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技术总结,和行业内各集成商开展广泛研讨,对GB∕T 28181标准的局部进行了必要的细化说明和扩展项补充,使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本文对GB/T 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内容、实施要点以及在视频监控互联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难度等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点对标准的广泛推广应用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GB/T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应用需求导致了GB/T 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GA/T669系列标准的制定过程,更易于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003年,针对新时期社会治安的复杂、严峻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原有独立、功能单一的安防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各厂家视频监控系统各自为战、格式迥异、难以共享已制约了市场发展的现状,标准项目组走访公安基层,全面调研分析需求,总结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在公安部科技局的指导下,以充分利用社会已建大量模拟监控资源为基础,研究最新技术发展,精心设计出“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标准体系。

随后标准项目组和TC100标委会,在公安部科信局的得力领导下,组织广大安防企业、大专院校、公安和社会用户等单位进行标准编制工作,到2008年为止陆续送审、报批并颁布实施了14项行业标准,简称GA/T669系列标准。GA/T669系列标准为监控系统联网建设、检测、使用、维护全方位进行标准界定,对引导、规范监控联网系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各地视频信息联网规范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成效显著!在使用推广中,用户和集成商都充分体会到:GA/T 669系列标准中最重要的核心标准GA/T 669.5“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涉及网络传输、信令交互、系统授权、跨域跨系统、多层联动等重要内容,和大型联网管理平台软件直接相关,因此其内容和编程细节都需深入规范统一,将统一的共性技术更多地开放(见GB/T 28181的附录A--k),以确保视频信息广域联网应用这样一个技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视频信息联网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专家建议继续细化标准内容,将GA/T 669.5上升为国家标准,其他行业也可参考采用。因此GB/T 28181诞生了。

二、GB/T 28181对视频互联共享应用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进步

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规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GB/T 28181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SIP协议及通信机制,规划系统整体信令组网架构,定制专有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实现信令互联互通。重点是互联及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信令流程和接口、专有协议命令集等等。解决了信息处理中难度最大的视频图像信息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问题。适用于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检测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研发、生产。在GB/T 28181标准发布实施以前,不同厂家系统之间的互联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实现统一标准,各个监控系统之间的视频资源共享需要集成平台分别对不同厂家的产品单独接入,由于各厂家产品的通信接口各不相同,负责进行资源整合的平台工作量巨大;从升级维护的角度来说,很多厂家的接口软件版本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容易混乱,每次平台版本升级、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功能都需要对接口进行重新开发,系统稳定性差,用户难以掌控和真正联网使用。

GB/T 28181标准对于视频监控平台互联、视频监控平台与设备互联提供了统一的信令接口、视音频编解码接口,所有系统之间通过统一公开的标准信令互访,简化了不同厂商之间的互联对接工作,有效推进了视频监控图像资源的广泛共享,缩短了系统互联的项目周期,节省了视频信息共享应用的社会整体资源成本,有利于增强视频联网应用系统的稳定度和成熟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三、GB/T 28181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指导

为更好地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公安部先后发布了《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公科信[2012]11号)、《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的通知(公科信[2012]73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统一标准,以GB/T 28181国标和GA/T669系列行标等作为视频监控系统互联的标准依据,部署了到2015年间的视频图像整合与共享工作的工作任务,并对省市平台建设主要任务、联网架构、标准强制项、标准符合性测试、联网平台功能性能等进行了规范。对全国跨区域联网建设工作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作为GB/T 28181国家标准推广应用的重要举措,公安部于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的通知》(公科信传发[2012]218号),并公布了《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对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要求公安机关新建监控系统应遵循GB/T 28181标准进行建设,已建监控系统应逐步通过升级或加入信令媒体转换网关方式符合GB/T 28181标准联网应用。

为了配合GB/T 28181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公安部组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开展了“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规范性指导及评估验证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研究制定了与标准配套的检测方法、检测工具,支持各类产品的自测与调试,用于国家级检测部门的产品正规检测和各地检测机构的工程现场检测。专门研制GB/T28181标准符合度测试工具,用以提供给公安部认定的检测机构建立起科学的检测流程和方法,以对平台集成商、设备提供商等提供的产品和系统,按照公平公正的科学方法去检测,并提交相应的国标符合度检测报告,以提供用户和招标单位判别应用,这样完整的技术和科学测试手段才能确保真正建立起市、省乃至全国的,效率高、性能优的视频信息联网综合应用系统,才能最大化的实现视频数据共享互用,真正对智能视频综合研判提供良好的视频数据资源。

GB/T 28181国标检测与推广使用的政策、方法、工具、技术支持的配套完善,进一步使国标在全国的推广具备了可行性,促进了GB/T 28181联网的全面开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级安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进行了数百款监控平台、监控设备的GB/T 28181标准符合性检测,涵盖系统平台软件、DVR/NVR、IPC、解码器等常用关键设备和系统,这些产品在各地公安监控视频标准化联网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大多数省级检测机构已进行了现场检测工具的申请,用于进行工程现场平台和系统联网规范化检测,这项突破性技术和可实施的工程系统检测手段,使视频数据逐渐整合规范成数据资源,以便提供公安各警种及社会各相关部门更高效的使用成为可能,对节省国家整体投资、充分利用已有和新建视频资源十分有利!。

在监控平台联网建设中,各省公安厅落实公安部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要求,以GB/T 28181作为联网标准,开展了对本省后续联网建设方案的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今后视频联网建设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一些建设阶段与公安部推广工作同步契合的省份如宁夏、新疆等全自治区范围内已经较为深入地实现了公安厅、地市、区县的多级GB/T 28181国标联网升级工作,效果很好。

以GB/T 28181国标为基础开展工作,能够真正实现视频图像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高效、准确传输及共享应用,确保视频联网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尤其是,从行业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后,不仅仅是公安行业应用,包括教育、文博、部队等在内的行业也都在积极遵循该标准。应该说,GB/T 28181标准的制定实施对解决原有视频资源不浪费,对国家总体视频资源的扩充应用,对公安的图侦应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果还会更加显现出来。

四、和GB/T 28181国家标准实施相关的一些技术措施

随着全国视频监控符合标准联网系统建设的深入开展,GB/T 28181国标的应用程度和广度不断深入和扩大,大家在体会到视频实际联网使用的便利和辅助破案的甜头的同时,对图像联网及图侦应用不断提出了一些更高的期望。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作为GB/T 28181的主要起草单位,在为28181国标推广做好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持续关注着基层公安建设单位以及各厂商的应用反馈,与业内技术人员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收集整理出新的需求变化,以求把握好标准技术发展方向,适时进行标准扩展内容和应用补充说明,指导各地更好地依据标准开展监控联网共享系统应用建设。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和28181实施相关但不属于标准本身内容的一些其他现象,对此分别提出解决建议如下:

1)在各地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工程性问题。例如:

由于上下级平台间、平台与设备间参数配置不一致导致系统无法连通;

系统视频并发数据量超出系统硬件、网络负载能力上限,造成图像丢包、卡顿;

由于网络、电源等环境因素造成互联和视频点播不稳定等;

上述问题不属于标准的技术规定范围,纯属工程实施方面需注意的内容。

2)对标准技术细节的理解问题。各厂商在询问、反馈的意见中有部分属于GB/T 28181国标中引用的国际标准、技术规范在底层协议中已进行明确规定的内容,通过对该底层协议的细节了解和研究即可解决。标准中主要采用SIP协议作为通信控制协议,采用H.26

4、SVAC等作为媒体编解码协议,采用RTP进行媒体封装传输。由于标准的主要目标是联网应用,上述协议本身的技术细节不是GB/T 28181标准内容的重点,所以在标准中没有过多重复描述这些引用协议的技术细节,在标准中未明确规定的技术细节均应按照引用协议的默认标准实现方式进行处理,GB/T 28181标准本身不宜重复定义和描述。

3)标准和联网应用平台相关内容的界定。GB/T 28181标准不能规定个别厂家提出的少部分和集成平台应用功能关系紧密,但在互联应用中需求较小,且各平台厂家各叙己见的内容,因为支持厂家较少的内容不适宜进行统一要求;那样的需求内容应该由平台厂家应用逻辑来实现,不宜在GB/T 28181标准本身进行规定。目前标准编制组积极搜集类似需求,正在研究是否需考虑在后续修订补充标准时,通过适当的说明或辅助型附录等方式对类似应用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4)超出标准原需求定义范围的意见和建议,GB/T 28181标准因其技术复杂、涉及厂家和应用范围广泛等原因,立项和制定前后历经8年之久,制定过程中部分需求因当时的应用情况和专家意见不统一等原因无法明确,对这些内容在GB/T 28181标准中进行了预留,编制组提出了待技术和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进行补充细化的建议。其中部分内容经过这几年的广域联网应用,编制组与多家平台集成厂商的具体技术细节协商讨论,目前已经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互联中进行了应用实践,拟在下步对标准进行扩展补充时加入附录说明。典型内容举例如下:

系统/设备间的状态检测机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设备间通过注册、心跳消息处理机制,实现系统/设备的上线、刷新绑定、保活、下线等状态检测功能。

域间目录订阅通知:用于解决平台之间设备状态的实时更新。SIP域可通过订阅方式订阅其他SIP域的全部或部分目录资源的离线、上线、视频丢失、故障、告警、增加、删除、更新等变更信息;在被订阅域目录变更后,将变更事件实时通知订阅域进行相应更新。

目录资源获取:对目录资源获取功能中的请求参数意义,不同请求参数响应方作何处理进行明确。

大数据量传输机制:对于大型联网系统,在接收目录资源查询命令、文件目录检索命令生成响应时会出现检索数据量过大的情况,为了提高效率并且保证传输的稳定性,补充规定了返回MANSCDP响应消息时的处理机制。

媒体流保活机制:对使用现有功能进行流状态监测的机制进一步细化规定,在平台的业务逻辑处理中可利用这些机制进行悬浮流的检测清理工作,以进一步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五、关于旧系统进行符合GB/T 28181标准的技术升级建议

很多厂家问及对原有旧系统进行符合GB/T 28181标准升级的相关技术,改造升级的关键在于厂家重视并厂家具有真正的软件实力。因为GB/T 28181国标制定时就充分考虑到要利用原有系统视频资源,任何一点技术革新或新技术的采用都会出现积极响应、观望等待、消极不做三种情况,GB/T 28181的实施也不例外。如果厂家正确认识到GB/T 28181标准的重大意义和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就一定会积极响应。GB/T 28181源于市场的发展和用户对广域联网共享视频信息的应用需求,GB/T 28181产生于业界的合力,是大家的共同技术成果,向业界完全开放协议细节内容和代码,让平台厂家和集成商统一到大家完全知晓的规则和规范上来,是任何一家私有协议都办不到的。尽管GB/T 28181不可能尽善尽美,也许有些瑕疵,但通过国标的推广应用完全可以指导全国监控联网应用系统建设。开始执行国标时,业内有些企业因为升级原有系统会有点工作量,起步进展各有不同,可以理解。经过标准培训,他们认识到GB/T 28181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后,纷纷积极跟进;公安部发文,规定新建系统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指明产品和软件平台均要符合GB/T 28181标准,起到了很好的管理和引导作用。每月网站上公布的通过GB/T 28181符合性测试的产品目录数量上升足以证明此点。

对旧系统全面升级要区别对待可分步完成。应从平台和前端设备两方面来设计改造升级方案。视频整合联网最重要的两个内容是:通讯信令和编码格式。原有系统与新建系统的链接IP节点,既可以设在监控中心,即:各级不同规模的监控中心系统层面上(原系统有多少模拟视频没有限制,多路进网,分时点看),也可以设在单个网络设备处,GB/T 28181的附录A—K就是分别对应各种不同需求的节点归类设立的。谈到联网,大家就应联想到关键的IP节点,大网中的IP节点是智能单元,受控单元,它既可以是NVR、也可以是IP摄像机,更多的是各级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等等,究竟以什么形式接入视频网络是需要根据各地已建和新建的现实工程环境分析后决定的,是集成商在充分了解了用户使用和管理需求后才能设计规划的。国标 GB/T 28181描述的就是这些具体内容,有规定、格式、协议,更有具体实现的编程和实例,应用性和可实施性强。

平台中服务器级的设备符合标准相对来说容易完成。前端设备的通信和媒体流格式支持国标技术并不难,难点在于工程因素,需结合现场情况具体分析。前端设备考虑到工程因素,可以视情况采取单个设备改造升级或系统加网关协议转换升级等多种方式接入。

六、结束语

GB/T28181标准解决了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互联互通间的瓶颈技术问题,侧重破解视频联网中最关键的通信信令及媒体格式规范难题,打破了原来的私有协议。由于联网监控系统工程涉及采集、传输、存储、显示全部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又包括众多和IT技术相关的产品,牵涉众多技术和管理问题,广域视频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和实施对集成商的要求非常高。系统联网管理平台研制必须由综合实力强的专业软件公司承担,联网软件平台好比是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远比一个摄像机前端重要的多,招标时,必须杜绝所谓“软件奉送”的做法,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长久不了,软件平台的投入不到位最终会在功能性能、应用发展、维护升级服务等长期利益方面造成致命的伤害。为什么国内外的顶级软件公司或系统集成厂家往往是将平台建设和后续的软件维护升级费用(每年的技术服务费)同时报价,就是因为信息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是需要持久服务的,应用平台必须随着用户系统建设和应用需求变化以及IT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持续改进、完善和升级。

视频联网系统的建立为图像侦查和视频信息综合应用等各类创新探索提供了基础和图像源泉,使广大干警和社会安保人员通过联网平台,能够观察现场、人工或智能分析相关视频图像、最终辅助破案、节省警力。软件平台生产厂家必须具有长期追踪新技术,根据新的应用需求,不断维护、升级平台功能和性能的能力。从历史发展看,技术革命从来都是无技术实力者被市场淘汰,这符合科学发展规律。软件提供商要保持不被市场抛弃,就要积极提高技术实力,永远追求科技创新,不断加强软件建设,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标准化联网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城市监控系统联网的规范发展,增强公安机关“打、防、控、管”综合技术能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管理工作,随着视频信息应用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清晰,标准也会随之进行阶段性的补充和完善,以进一步推进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和应用工作的有序、规模、深入开展。

第二篇:液化石油气 GB 11174-8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的产品适用于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2.引用标准

GB5842 液化石油气钢瓶

GB6602 工业用裂解碳四蒸气压的测定 雷德法

ZB E46001 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 ZB B46002 液化石油气总硫测定法(电量法) SY2081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 SY2083 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 SY2084 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SY7509 液化石油气残图物测定法 CJ2-81 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

3.技术要求

┏━━━━━━━━━━━━━━━━━━┯━━━━━━━┯━━━━━━━┓

┃ 项目 │ 质量指标 │ 实验方法 ┃

┠──────────────────┼───────┼───────┨

┃密度(15℃),KG/M3 │ 报告 │ ZBE 46001 ┃

┠──────────────────┼───────┼───────┨

┃蒸气压(37.8℃),KPA 不大于 │ 1380 │ GB 6602 ┃

┠──────────────────┼───────┼───────┨

┃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V/V)不大于 │ 3.0 │ SY 7509 ┃

┠──────────────────┼───────┼───────┨

┃残留物 │ │ SY7509 ┃

┠──────────────────┼───────┼───────┨

┃蒸发残留物,ML/100ML │ 报告 │ ┃

┠──────────────────┼───────┼───────┨

┃油渍观察值,ML │ 报告 │ ┃

┠──────────────────┼───────┼───────┨

┃铜片腐蚀,级 不大于 │ 1 │ SY 2083 ┃

┠──────────────────┼───────┼───────┨

┃总硫含量,MG/M3 不大于 │ 343 │ ZB E 46002 ┃

┠──────────────────┼───────┼───────┨

┃游离水 │ 无 │ 目测1) ┃

┗━━━━━━━━━━━━━━━━━━┷━━━━━━━┷━━━━━━━┛

注: ①为确保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安全,液化石油气要求有特殊气味,必要时加入硫醇、硫醚等含硫化物配制的加臭剂。

1)可在测定密度的同时用目测法测定试样是否存在游离水。

4.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贮运、验收和计量按附录 A进行。

注: 鉴于当前实际情况,某些条款执行有困难时,允许供需双方按协商的条件进行验收和计量。 5.取样

取样按SY2084进行。

附录 A 液化石油气储运、验收和计量规定 (补充件)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销售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单位或用户。 A1 储运设备

A1.1 液化石油气站(储配站)储罐,必须符合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81)劳总锅字7号》关丁《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要求。

A1.2 对于汽车和火车运输液化石油气, 必须符合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81)劳总锅字1号》关于《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和化学工业部颁发的《(82)化调字第316号》关于《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要求。

A1.3 对于储运液化石油气用钢瓶,必须符合国家城建总局颁发的GB5842和CJ2标准要求。

A2 储存

A2.1 液化石油气储罐必须设有安全阀。大于100 M3的储罐宜设有两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弹簧式安全阀。凡在安全阀与罐体问设置的阀门,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并要有铅封。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过储罐的设计压力。安全阀要每年检验一次。

A2.2 储罐必须设有直观的液面计(如平板玻璃液面计) 并标有最高液面充装量的红线标记。每次充装完毕必须检查液面计的准确性,当液面计损坏或液面不准确时,要查明原因并经修复后再使用。

储罐上的压力表和温度计要随时注意检查,如有失灵现象要及时更换,并要求每半年检验一次。

对各类阀门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保证阀门严密不漏,开关灵活。 A2.3 储罐和容器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4%。首次充装液化石油气时,耍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缓慢进行充装。 A2.4 储存罐装区要采取如下措施,杜绝一切火源: A2.4.1 设有醒目的《严禁烟火》等警戒牌。

A2.4.2 不得带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穿带钉的鞋进入。

A2.4.3 进入生产区的汽车排气管出口必须装有灭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 拖拉机、电瓶车和马车禁止入内。

A2.4.4 设在地面上的储罐、设备和管道要采取接地措施,按地电阻不得大于10Q,并要求每半年检查一次。

A2.4.5 液化石油气油(储配站)内生产工艺和装卸设备耍有防雷及防静电措施,操作人员不许穿采用化学纤维衣料制作的工作服

A2.4.6 液化石油气站(储配站)内储罐耍设有夏季淋水或其他降温隔热措施,储罐壁温要求不超过50℃。 A2.4.7 操作和维修要采用不发火工具。如需进行动火作业时,要先制定方案,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A2.5 残液必须密闭回收,严禁向江、河、地沟或下水道内任意排放。

A2.6 储罐的检验耍按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81)劳总锅字7号》、《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要求执行。

A2.7 液化石油气钢瓶灌装后,必须放在防火、防爆及通风良好的库房储放,不得在阳光下爆晒。 A3 运输

A3.1 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运输要执行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

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运输执行化工部颁发的《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 A3.2 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要配备专职的巡线工,加强管线的巡回检查和沿线阀门的维修保养。

A3.3 钢瓶运输要遵守下列规定:

A3.3.1 钢瓶必须竖放,10和15KG钢瓶放置时不得超过两层。50 KG以上的钢瓶(包括50KG钢瓶)只能放一层。所有钢瓶要有橡胶或聚乙烯护圈。 A3.3.2 汽车必须配有干粉灭火设备。

A3.3.3 钢瓶在装卸过程中严禁摔、砸,无护圈钢瓶禁止滚动。 A4 灌装

A4.1 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充装要执行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充装执行化工部颁发的《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A4.2 汽车槽车、火车槽车及钢瓶允许的最大充装量不超过按式(A1)计算结果: W=P×V .............. (AL) 式中 W——槽车或钢瓶的最大充装重量,KG; P——重量充装系数,KG/L; V——罐体或瓶体容积,L;

液化石油气重量充装系数为0.425。

A4.3 充装接头要加强维修,保证可靠的气密性,耍尽量避免充装时泄漏。 A4.4 充装前应设专人检查钢瓶,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充装: A4.4.1 玻璃钢或有两道焊缝的10 KG和15 KG钢瓶。 A4.4.2 重量标记字样不符合规定或不易识别者。 A4.4.3 超过检修期者。

A4.4.4 瓶体外观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变形及外腐蚀严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者。 A4.4.5 附件或零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者。 A4.5 钢瓶充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4.5.1 10KG和15KG钢瓶充装误差为土0.5KG;50KG钢瓶充装误差为±1.0KG。必须实行严格复验制度,严禁超量充装,充装不合格不准出厂。

A4.5.2 加强充装后的钢瓶检漏工作,发现瓶体和角阀漏气严禁出厂。 A4.5.3 充装台秤耍加强日常维修,定期进行检修校验。

A4.5.4 充装操作人员必须责任心强、操作时集中精力并严禁擅离职守。 A5 验收及计量 A5.1 检验

A5.1.1 在下列情况下,要求产品按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面检验: A. 当新建装置投产或主要工艺流程、设备和气体资源变更及停产检修后投产。 B. 当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如满罐时)。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全面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A5.1.2 当正常生产时,每班需对产品进行一次检验。 A5.2 交货、验收 A5.2.1 收、发货单位或运输部门要保证供给清洁、符合有关规定的汽车槽车及火车槽车,并由收、发货及运输三方共同对槽车按规程进行检查。 如不符合要求时,提供槽车单位必须负责清洗或调换合格糟车。如遇有对容器合格程度的判断有争议时一律不装。但一方坚持要求装运时,如发生质量问题,则由要求一方负责。

A5.2.2 发货单位根据储罐或管线中产品取样化验结果判断质量,如合格则发出产品,并给予产品质量合格证。

A5.2.3 收货单位有权抽查所收到产品质量。 如发现产品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时,可提出复验保留样品的意见,以保留样品的分析结果为仲裁依据。 A5.2.4 交接双方在产品质量化验上发生争议时,可双方共同化验或委托双方同意的单位和商请仲裁单位决定。 A5.3 留样

A5.3.1 液化石油气在交接验收和交接后转运或储存中发生有关质量的意见分歧时,可用10KG液化气钢瓶留样,作为仲裁检验的凭证。 A5.3.2 保留样品钢瓶必须清洁、无残液。标签上注明生产厂、发货站名称、发货单位、样品名称、样品合格证号码、取样地点、取样日期及取样者姓名, 以备查考。留样钢瓶双方共同签封方能生效。

A5.3.3 留样保留期三个月,协议产品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保留样品时间。 A5.3.4 样品必须储存在阴凉、干燥、安全和避光的房间内,样品在整个保存期间要保持签封完整无损。 A5.4 计量

A5.4.1 液化石油气交货验收使用的量具(流量计、密度计、温度计、台秤等)均要由有关计量单位校验,认为合格并附有校正表,方可使用。

A5.4.2 储运液化石油气容器(储罐、汽车槽车、火车槽车、钢瓶等)容积的计算要按有关计量单位的规定或交接双方所同意的方法进行标定与换算。 A6 附则

A6.1 进出口液化石油气的储运、验收及计量办法另行规定。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葵

第三篇:GB/T 23176-2008 篮球架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Basketball backstop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8/12/30 【实施日期】2010/4/1 【修订日期】2008/12/30 【中国标准分类号】Y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10;97.220.3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1771-2007,GB/T 2828.1-2003,GB/T 2829-2002,GB/T 6739-2006,GB/T 9286-1998,GB 9962-1999,QB/T 3826-1999,QB/T 3832-1999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篮球架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竞赛和练习用的篮球架(中、小学生篮球架、健身型篮球架、简易篮球架除外),悬挂式篮球架也适用于本标准。

第四篇: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 (2008-08-26 15:00:25) 标签:防护用品 低指标 气溶胶 毒物 粉尘

分类:问题交流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

(转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选用劳动防护用品。 2 术语

2.1 劳动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简称护品。

2.2 防护功能

指劳动防护用品所具有的某种防护能力。 2.3 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

指要求护品具有的最低的防护能力。 2.4 有效使用期

指能达到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使用时间。 3 作业类别

按接触的能量(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或特殊的工作条件作出分类,见表1。 表 1 编号 作业类别 名称 说明 举例 A 01 易然易爆场所作业

在常温常压下极易点燃或自燃的物质的作业

火工材料、易挥发易燃的液体及化学品、可燃性气体等 A 02 可燃性粉尘场所作业

在常温常压下可点燃的固体物质粉尘的作业 铝镁粉、可燃性化学物粉尘等 A 03 高温作业

同GB 4200-84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高温作业的定义 熔炼、浇铸、热轧、锻造、炉窑 A 04 低温作业

一般人需要御寒衣物保暖才能维持正常工作的作业 冰库 A 05 低压带电 作业

额定电压大于1200伏的带电操作 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带电维修 A 06 高压带电

额定电压大于1200伏的带电操作 高压设备或高压线路带电维修 A 07 吸入性气体毒物作业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体或蒸汽状态经呼吸道吸入能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的作业 氯乙烯、氯气、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汞 A 08 吸入性气溶胶毒物作业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溶胶状态、经呼吸道吸入能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的作业

铅、铬、铍、锰、镉等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烟雾和粉尘、高毒农药气溶胶、沥青烟雾、砂尘、石棉尘、及其他有害的动(植)物性粉尘 A 09 沾染性毒物作业

能沾附于皮肤衣物上经皮肤吸收产生伤害或对皮肤产生毒害的物质的作业

有机磷农药、有机汞化合物、苯和苯的二及三硝基化合物的、苯胺、酚、氯联苯、放射性物质 A 10 生物性毒物作业

能导致感染或生物毒素吸收的生物毒品的作业

有毒性动(植)物养殖、生物毒培养制剂、带菌或含有生物毒素的制品加工处理、腐烂物品处理、防疫检验 A 11 腐蚀性作业

产生或使用腐蚀性物质的作业

溴、硫酸、硝酸、氢氟酸、液体强碱、固体强碱、重铬酸钾、高锰酸钾 A 12 易污作业

特别容易污秽皮肤或衣物的作业 碳黑、染色、油漆、有关的卫生工程 A 13 恶味作业

虽无毒但产生难闻气味或恶味不易清除的作业 熬胶、恶臭物质处理与加工 A 14 密闭场所作业

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的作业,包括 缺氧即空气中含氧浓度小于18% 和毒气、有毒气溶胶超标准并不能排除等场所作业 密闭的罐体、房仓、孔道或排水系统、炉窑、存放耗氧器具或生物体进行耗氧过程的密闭空间。 A 15 噪声作业

声级大于90分贝的作业

风钻、气锤、铆接、钢筒内的敲击或铲锈、弧光、电弧焊、炉窑 A 16 强光作业

强光源或产生强烈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的作业

A 17 激光作业

激光发射与加工的作业

激光加工金属、激光焊接、激光测量、激光通讯电脑操作、电视机调试 A 18 荧光屏作业

长期从事荧光屏操作与识别的作业

A 19 微波作业

微波发射与使用的作业

微波机调试、微波发射、微波加工与利用 A 20 射线作业

产生电离辐射的、其辐射剂量超标准的作业

放射性矿物的开采、选矿、冶炼、加工、核废料或核事故处理、放射性物质使用、X射线检测 A 21 高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大于或等于2米,并有可能坠落的作业 室外建筑安装、架线、高崖作业、船旁悬吊涂装、货物堆垒 A 22 存在物体坠落、撞击的作业

上部可能有物体坠落或横向上可能有物体相撞的作业 建筑安装、采矿、钻探、造船、起重、森林采伐 A 23 有碎屑飞溅 的作业

破碎、锤击、铸铁件切削、砂轮打磨、高压流体清洗 A 24 操纵转动机械

机床、传动机械及传动带 A 25 人工搬运

人力抬、扛、推、搬移 A 26 接触使用锋利器具

金属加工的打毛清边、玻璃装配与加工 A 27 地面存在尖利器物的作业

森林作业、建筑工地 A 28 手持振动机械作业

风钻、风铲、油锯 A 29 人承受全身 震动的作业

承受震动或处于不易忍受的震动环境中的作业

A 30 野外作业

长期从事野外露天作业

地质勘探、森林采伐、大地测量 A 31 水上作业

有落水危险的作业

船台、水上平台作业、水上装卸运输、木材水运、水产养殖与捕捞 A 32 涉水作业

作业中需接触大量水或须立于水中作业

矿井、隧道、水力采掘、地质钻探、下水工程、污水处理 A 33 潜水作业

须潜入水面以下的作业

水下采集、救捞、水下养殖、水下勘查、水下建筑、焊接与切割 A 34 地下挖掘建筑作业

井下采掘运输、地下开拓建筑安装 A 35 车辆驾驶

多类机动车辆驾驶 汽车 A 36 铲、装、吊、推机械操纵

各类活动范围较小的重型采掘、建筑、装载起重设备的操纵与驾驶 铲机、推土机、装载机、天车、龙门吊、塔吊、单臂起重机 A 37 一般性作业

自动化控制、精细装配与加工、缝纫、工作台上手工胶合与包装 A 38 其他作业

未包括在上述类别者

3.1 实际工作兼有多项作业特征,则为综合性作业。 4 使用限制

根据是否造成危害或需要某种防护功能提出,见表2。 表 2 编号 护品品类 适用条件 B 不可使用的

B01 确凉、尼龙等着火焦结的衣物 防止着火胶结、持续烧伤 B02 聚氯乙烯塑料鞋

防止高热熔化烧穿塑料鞋、导致烧伤 B03 底面钉铁件的鞋

防滑、防止碰击发出火花 B04 手套

防止运转机械绞缠手套以至人体 C 可使用

C01 白帆布类隔热服

防止一般性热辐射伤害 C02 镀反射膜类隔热服

防止高热物质接触或强烈热辐射伤害 C03 棉布工作服

有烧伤危险时穿用 C04 耐高温鞋

防止高热物质伤脚 C05 防寒帽 防冻伤 C06 防寒服 防冻伤 C07 防寒手套 防冻伤 C08 防寒鞋 防冻伤 C09 防静电服 防止积聚静电 C10 等电位工作服

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 C11 绝缘手套

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 C12 绝缘鞋

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 C13 防静电鞋 防止积聚静电 C14 防化学液眼镜 防止化学液伤目 C15 防毒口罩

防止吸入一般性毒气 C16 有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罩 防止吸入毒气,防止毒液沾染 C17 供应空气的呼吸保护器

防止吸入毒气或强烈毒性粉尘,防止缺氧 C18 防尘口罩

防止吸入一般性粉尘 C19 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防止毒物渗透伤害 C20 防毒物渗透手套 防止毒物渗透伤害 C21 防酸(碱)服 防止酸(碱)腐蚀 C22 耐酸(碱)手套 防止酸(碱)伤手 C23 耐酸(碱)鞋 防止酸(碱)伤脚 C24 相应的皮肤保护剂

防止腐蚀性化学物质沾染伤害或防止辐射伤害 C25 塞栓式耳塞 防止噪声伤害 C26 耳罩

防止噪声伤害,不适宜戴耳塞时用之 C27 防强光、紫外线、红外线护目镜或面罩 防止强光伤目 C28 防激光护目镜 防止激光伤害 C29 防微波护目镜 防止微波伤害 C30 荧光屏作业护目镜

防止长时间注视荧光屏产生的视觉疲劳和视力伤害 C31 防射线护目镜 防止射线伤害 C32 屏蔽服

防止微波伤害 C33 防射线服 防止射线伤害 C34 护发帽

防止头发被机器绞缠,防止头发被污染 C35 安全帽

防止物体碰击头部 C36 安全带 防止坠落 C37 防异物伤害护目镜

防止飞溅物、碎屑、灰沙伤目 C38 减震手套 防止震动伤害 C39 减震鞋

防止震动伤害 C40 防滑工作鞋

防止滑倒,便于登高或在油渍、钢板、冰上 等滑溜地面上行走 C41 防割伤手套

防止锋利刀刃割伤 C42 防冲击安全头盔

防止头部遭受猛烈撞击,高速车辆驾驶者用之 C43 防滑手套

防止手搬取物体发生滑动 C44 防砸安全鞋

防止砸伤脚趾,便于搬运、冶金、矿山、建筑及隧道工程等作业 C45 防刺穿鞋

防止尖刺扎穿鞋底,便于森林建筑作业 C46 防水工作服(包括防水鞋) 便于雨中、水淋处作业 C47 水上作业服

防止落水沉溺,便于救助 C48 救生衣(圈) 防止落水沉溺,便于救助 C49 潜水服

便于潜水作业 C50 一般性的工作服

C51 其它零星护品如披肩帽、鞋罩、 围裙、袖套等

4.1 同一作业要求护品具有多种防护功能时,该护品应具有复合性防护功能。 5 选用规定

根据须防范可能接触的危险,将作业类别与护品使用限制作出配伍,见表3。 表 3

作业类别编号 不可使用的品类 必须使用的护品可考虑使用的护品 A 01 B01 B02 B03 C03 C09 C13 A 02 B01 B03 C03 C15C09 C13 A 03 B01 B02 C01 C04 C27 C35 C02 C51 A 04 B03 C06 C07 C08 C05 C40 A 05

C11 C12C35 C37 A 06

C11 C12 C35 C10 C37 A 07

C15 C16 C17 A 08

C15 (或C18) C34 C14 C16 C17 C19 C20 A 09

C14 C15 C19 C20 C34 C16 C17 C24 A 10

C15 C19 C20 C34 C37 C16 C24 A 11

C14 C15 C21 C22 C23 C34 C17 A 12

C18 C34 C50 C51C24 A 13

C50C17 C24 C34 A 14

C17 A 15

C25 C26 A 16

C27 A 17

C28 A 18

C30 A 19

C29 C32 A 20

C31 C33 A 21 B03 C35 C36 C40 A 22

C35 C44 A 23

C37 C50 A 24 B04 C34 C37 C50 A 25 B03 C43 C35 C40 C44 A 26

C50 C41 C44 C45 A 27

C45 A 28

C33 A 29

C39 A 30

C46 C05 C06 C07 C08 C37 C40 A 31

C40 C48 C36 C47 A 32

C46 A 33

C49 A 34

C35 C18 C25 C38 C44 C46 A 35

C50 C27 C37 C42 A 36

C50 C18 C27 C37 C46 A 37

C50 A 38

C50 6 判废规定

6.1 判废条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予判废。

6.1.1 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

6.1.2 未达到上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所规定的功能指标。

6.1.3 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或超过有效使用期,经检验未达到原规定 的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

6.2 判废程序

6.2 企业内的安全技术机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与 检查,需要技术鉴定的送国家授权的劳动防护用品检验站检验。

6.2.2 作出判废处理决定。

6.3 判废后的劳动防护用品,禁止作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第五篇: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GB50494-2009

主编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北京燃气集团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燃气集团 港华投资有限公司 沈阳市煤气设计院

吉林省中吉大地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行日期:2009年8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的通知

现批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4-2009,自2009年8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前 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性能规定、燃气质量、燃气厂站、燃气管道和调压设施、燃气汽车运输、燃具和用气设备等。

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

本规范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北京燃气集团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燃气集团 港华投资有限公司

沈阳市煤气设计院

吉林省中吉大地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李颜强 雷丽英 陈云玉 李 铮 金石坚 王伟 应援农 高 鹏 李建勋 宇永香 蒋克武 韩露 王 启 陈秋雄 郑克敏 李美竹 陈 敏 刘建辉

1 总则

1 总 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障人身和公共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城镇燃气设施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O.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燃气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

1.O.3城镇燃气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应遵循安全生产、保证供应、经济合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1.0.4本规范规定了城镇燃气设施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O.5城镇燃气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术 语

2.0.1城镇燃气city gas 由气源点,通过城镇或居住区的燃气输配和供应系统,供给城镇或居住区内,用于生产、生活等用途的,且符合本规范燃气质量要求的气体燃料。 2.0.2城镇燃气设施city gas facilities 用于城镇燃气生产、储存、输配和供应的各种设施(含其附属安全装置)和用户设施。

2.0.3燃气类别sort of gases 根据燃气的来源或燃气燃烧特性指标,将燃气分成的不同种类。 2.0.4 燃气互换性 interchangeability of gases 以a燃气(基准气)设计的燃具,改烧s燃气(置换气),如果燃烧器不作任何调整而能保证燃具正常工作,称s燃气对a燃气具有互换性。 2.0.5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管道、结构或构件等不需要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间。 2.0.6调压箱regulator box 调压装置放置于专用箱体,承担用气压力调节的设施。包括调压装置和箱体。 2.0.7调压站regulator station 调压装置放置于建筑物内,承担用气压力调节的设施。包括调压装置和建(构)筑物。

2.0.8调压装置regulator device 将较高燃气压力降至所需的较低压力的设备单元总称。包括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

2.O.9燃气燃烧器具gas burning applialace 以燃气作燃料的燃烧用具,简称燃具。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炉、燃气灶具、燃气烘烤器具、燃气取暖器具等。

2.O.10用气设备gas burning eqlJipment 以燃气作燃料进行加热或制冷的燃气工业炉、燃气锅炉、燃气直燃机等较大型设备。

2.0.11 附属安全装置 accessory sa{ety device 当燃气供气系统发生异常或发生燃气泄漏时,具有切断燃气气源、泄放或发出报警信号等功能的紧急切断阀、安全放散装置和可燃气体报警器等装置的总称。 2.0.12非居住房间non—habitable room 住宅中除卧室、起居室(厅)外的其他房间。 2.0.13用户管道Llser piping 从用户室内总阀门到各用户燃具和用气设备之间的燃气管道。

3 基本性能规定

3基本性能规定

3.1燃气设施基本性能要求

3.1.1城镇燃气设施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燃气专业规划的要求。

3.1.2城镇燃气设施选址选线时,应遵循节约用地、有效使用土地和空间的原则,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和周边环境等条件确定。大型燃气设施应设置在城镇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3.1.3城镇燃气供应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气源和保证对用户安全稳定供气的必要设施以及合理的供气参数。

3.1.4重要的燃气设施及存在危险的操作场所应有规范的、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1.5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城镇燃气设施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运行。当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或遭遇重大灾害后,应对其进行评估。

3.1.6城镇燃气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应采取有效保证人身和公共安全的措施。

3.1.7城镇燃气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应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并应按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标准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3.1.8城镇燃气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应能有效地利用能源和水资源。 3.1.9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燃气设施的建设必须采取抗震措施。

3.1.10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有可能损坏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3.1.11城镇燃气设施的运行维护应有完善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3.2许可原则

3.2.1城镇燃气设施必须使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

3.2.2当城镇燃气设施建设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应经相关程序核准。

3.2.3城镇燃气工程建设竣工后,应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 燃气质量

4 燃气质量 4.1质量要求

4.1.1城镇燃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热值和组分的变化应满足城镇燃气互换性的要求。

4.1.2 当使用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作为城镇燃气气源时,混合气中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分数应高于其爆炸上限的2倍,在工作压力下管道内混合气体的露点应始终低于管道温度。

4.1.3当使用其他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作为城镇燃气气源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混合气中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达到爆炸极限的措施。

4.2其他要求

4.2.1城镇燃气应具有当其泄漏到空气中并在发生危险之前,嗅觉正常的人可以感知的警示性臭味。

4.2.2城镇燃气加臭剂的添加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其燃烧产物不应对人体有害,并不应腐蚀或损害与此燃烧产物经常接触的材料。

5 燃气厂站

5燃气厂站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适用于燃气生产、净化、接收、储配、灌装和加气等场所。

5.1.2燃气厂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由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确定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厂站内主要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建(构)筑物结构的安全等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5.1.3厂站的工艺流程应符合安全稳定供气和系统调度的要求。

5.1.4厂站内燃气储存的有效储气容积应根据供气、调峰、调度、气体混配和应急的要求确定。 5.2站区布置

5.2.1厂站站址的选择应根据周边环境、地质、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并应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

5.2.2厂站内的建(构)筑物与厂站外的建(构)筑物之间应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的防火间距,厂站边界应设置围墙或护栏。

5.2.3厂站内的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应分开布置;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便于通行和紧急事故时人员疏散的要求。 5.2.4不同类型的燃气储罐应分组布置,组与组之间、储罐之间及储罐与建(构)筑物之间应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的防火间距。 5.2.5厂站的生产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通道。

5.2.6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厂站的生产区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5.2.7液化石油气厂站的生产区内,除地下储罐、寒冷地区的地下式消火栓和储罐区的排水管、沟外,不应设置地下和半地下建(构)筑物。生产区的地下管沟内应填满干砂。 5.3设备和管道

5.3.1燃气设备、管道及附件的材质和连接形式应符合介质特性、压力、温度等条件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其压力级别不应小于系统设计压力。

5.3.2燃气设备和管道的设置应满足操作、检查、维修和燃气置换的要求。 5.3.3厂站内设备和管道应按工艺和安全的要求设置放散和切断装置。放散装置的设置应保证放散时的安全和卫生。

5.3.4燃气进出厂站管道应设置切断阀门;当厂站外管道采用阴极保护腐蚀控制措施时,其与站内管道应采用绝缘连接。

5.3.5燃气压缩、输送和调压的设备应符合节能、低噪声的要求。

5.3.6燃气调压装置及出口管道应采取措施防止低温对装置和管道材料的不利影响。

5.3.7燃气压送设备的设置应满足压力和流量的要求,应具备非正常工作状况的报警和自动停机功能;设备附近应设置手动紧急停车装置。

5.3.8输送低温介质的管道和设备,在投入运行前,应采取预冷措施。 5.4燃气储罐

5.4.1燃气储罐的进出口管道,应采取有效的防沉降和抗震措施,并应设置切断装置。

5.4.2低压干式燃气储罐的密封系统应能可靠地运行。

5.4.3寒冷地区低压湿式燃气储罐应有防止水封冻结的措施。

5.4.4低压燃气储罐应设置具有显示储量、高低限位调节及报警功能的装置。 5.4.5当燃气储罐高度超过当地有关限高规定时,应设飞行障碍灯和标志。 5.4.6固定容积燃气储罐应设置压力、温度检测、安全泄放、切断等装置。 5.4.7地上固定容积燃气储罐的金属支架应进行防火保护,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h。

5.4.8液化天然气和容积大于10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液化天然气和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液相出口管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5.4.9地下或半地下固定容积燃气储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储罐室应采取防渗透措施,室内应填满干砂; 2 储罐必须牢固固定在地基上,并应采取防浮措施; 3 罐的底部不应设置任何管道接口;

4 罐体应采取阴极保护和绝缘保护层等腐蚀控制措施。

5.4.10容积大于o.15m3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或钢瓶)不应设置在建筑物内。任何容积的液化天然气钢瓶不应固定安装或长期存放在建筑物内。 5.5安全和消防

5.5.1厂站应根据介质特性和工艺要求制定运行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 5.5.2厂站内应根据规模、燃气气质、运行条件和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设置消防系统。

5.5.3厂站内燃气储罐、设备的设置和管道的敷设应满足防火的要求。 5.5.4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应设置周边封闭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防护墙内不应设置钢瓶灌装装置和其他可燃液体储罐。

5.5.5厂站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具有爆炸危险生产厂房的防爆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5.6厂站的供电电源应满足正常生产和消防的要求。

5·5.7厂站内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建(构)筑物的电气装置,应根据运行介质、工艺特征、运行和通风等条件确定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 5·5.8厂站内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构)筑物及露天钢质燃气储罐应采取防雷接地措施。

5.5.9厂站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储罐、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5·5.10厂站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构)筑物内不应有燃气聚积和滞留,严禁在厂房内直接放散燃气和其他有害气体。

5.5.1l 厂站具有燃气泄漏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报警浓度不应高于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下限的20%。

5.5.12低温燃气储罐区、气化区等可能发生低温燃气泄漏的区域应设置低温检测报警连锁装置。

5·5.13对可能受到土壤冻结影响的低温燃气储罐基础和设备基础应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并应对储罐基础和设备基础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6 燃气管道和调压设施

6燃气管道和调压设施 6.1一般规定

6.1.1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和总体布置应根据城镇地理环境、燃气供应来源和供气压力、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原有燃气设施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6.1.2燃气管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30年。

6.1.3城镇燃气管道应按设计压力分级进行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管道的管径应本着合理利用压力降的原则,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 6.1.4不同压力级制的燃气管道之间应通过调压装置连接。

6.1.5燃气管道与附件的材质应根据管道的使用条件确定,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6钢质燃气管道和钢质附属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和管线的重要程度采取腐蚀控制措施。

6.1.7当高层建筑内使用燃气作燃料时,应采用管道供气。

6.1.8在管道安装结束后,应进行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2燃气输配管道

6.2.1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得穿越居住区。

6.2.2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地上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但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除外。

6.2.3地下燃气管道应根据冻土层、路面荷载和道路结构层确定其埋设深度。当埋设深度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6·2·4当燃气管道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止车辆冲撞等外力损害的有效防护措施。

6·2·5当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沟、热力管沟、电缆沟、联合地沟、隧道及其他沟槽时,应采取防止燃气泄漏到沟槽中的措施。

6·2·6当燃气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应采取不影响交通、水利设施和保证燃气管道安全的防护措施。

6·2·7在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0.01MPa的燃气管道上,应根据检修和事故处置的要求设置分段阀门。

6·2·8在燃气管道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保证施工人员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

6·2·9 对停用或废弃的燃气管道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安全性。

6·2·10新建的下列燃气管道必须采用外防腐层辅以阴极保护系统的腐蚀控制措施:

1设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道;

2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lOOmm,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0.01MPa的燃气管道。 6·2·11燃气管道外防腐层应保持完好;采用阴极保护时,阴极保护不应间断。 6.3调压设施

6·3·1城镇燃气调压站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系统设置的要求,站内设置调压装置的建筑物或露天设置的调压装置与周围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3·2对调节燃气相对密度大于0.75的调压装置,不得设于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和地下单独的箱内。

6·3·3调压箱的安装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条件综合确定。设置在建筑物外墙上的地上单独的调压箱,其燃气进口压力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 6·3·4设置调压装置的建筑物和体积大于1.5m。的调压箱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关防爆的要求。

6·3·5设置调压装置的场所,其环境温度应能保证调压装置的正常工作。 . 6·3·6调压装置应具有防止出口压力过高的安全措施。 6·3·7下列调压站或调压箱的连接管道上应设置切断阀门:

1进口压力大于或等于0.01MPa的调压站或调压箱的燃气进口管道; 2进口压力大于0.4MPa的调压站或调压箱的燃气出口管道。

6·3·8调压站或调压箱的燃气进出口管道上的切断阀门与调压站或调压箱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6·4用户管道

6·4·1用户燃气管道的运行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内,不应大于0.2MPa;

2 商业用户建筑内,不应大于0.4MPa;

3 工业用户的独立、单层建筑物内,不应大于0.8MPa;其他建筑物内,不应大于0.4MPa。

6·4·2暗埋的用户燃气管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管道的最高运行压力不应大于0.01MPa。

6·4·3燃气管道不得穿过卧室、易燃易爆物品仓库、配电间、变电室、电梯井、电缆(井)沟、烟道、进风道和垃圾道等场所。

6·4·4燃气管道敷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时, 应设置通风、燃气泄漏报警等安全设施。

6·4·5穿越建筑物外墙或基础的燃气管道应适应建筑物的沉降;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有承重的支撑和必要的补偿措施。

6·4·6敷设在室外的用户燃气管道应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采用阴极保护腐蚀控制系统的室外埋地钢质燃气管道进入建筑物前应设置绝缘连接。 6.4.7用户燃气管道的连接必须牢固、严密,不得断裂、脱落和漏气。

6.4.8用户燃气立管、调压器和燃气表前、燃具前、测压点前、放散管起点等部位应设置手动快速式切断阀。

6.4.9用户燃气管道与电器设备、相邻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6.4.10用户燃气管道应设在便于安装、检修和不受外力冲击的位置。 6.4.11暗设的燃气管道除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外,不应有机械接头。

6.4.12燃气管道的安装不得损坏房屋的承重结构及房屋任何部分的耐火性。

7 燃气汽车运输 7燃气汽车运输

7.0.1城镇燃气汽车运输应采用专用车辆运输,专用车辆上储存燃气的容器及附件应满足燃气特性和运输危险货物的要求。

7.0.2燃气运输车辆应根据燃气种类的需要配备泄压阀、防波板、遮阳物、压力表、液位计、导除静电等相应的安全装置;罐(槽)外部的附件应有可靠的防护设施。

7.O.3运送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气的运输车辆的气、液相管道应设有紧急切断装置。

7.0.4燃气运输车辆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每具灭火器均应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灭火器应保持良好的性能。

7.O.5燃气运输车辆车厢或罐体两侧和尾部的显著位置应有符合相关规定的安全标志,在驾驶室的两侧门上应标注遇有紧急情况时的联络电话。 7.0.6燃气车辆运输,储气容器严禁过量充装。

7.0.7燃气运输车辆的使用和装卸应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8 燃具和用气设备 8燃具和用气设备 8.1一般规定

8·1.1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使用的燃具和用气设备应根据燃气特性和安装条件等因素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合格产品,并应与当地使用的燃气类别相匹配。

8·1.2 当燃具和用气设备安装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时,应设置通风、燃气泄漏报警等安全设施。

8·1.3燃具与管道的连接软管应使用燃气专用软管,安装应牢固,软管长度不应超长,并应定期更换。 8.2居民用燃具

8·2·1 居民住宅应使用低压燃具,其燃气压力应小于0.01MPa。

8·2·2居民住宅用燃具不应设置在卧室内。燃具应安装在通风良好,有给排气条件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内。

8·2.3燃具、用气设备与可燃或难燃的墙壁、地板、家具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8.2.4安装直接排气式燃具的场所,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8.2.5使用烟道排气的燃具,其烟道的结构与状况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8.3工业和商业用气设备

8.3.1用气设备应有熄火保护装置;大中型用气设备应有防爆装置、热工检测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

8.3.2用气设备的安装场所应能满足其正常使用和检修的要求。

8.3.3当工业和商业用气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时,应有机械通风、燃气泄漏报警器、自动切断等连锁控制装置和泄爆装置。

8.3.4当使用鼓风机向燃烧器供给空气进行预混燃烧时,应在计量装置后的燃气管道上加装止回阀或安全泄压装置。

8.3.5经过改造的用气设备应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8.4用户计量

8.4.1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应设置燃气计量装置。

8.4.2燃气计量装置应根据各类燃气计量特点、使用工况条件等因素选用。 8.4.3选用的燃气计量装置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的要求。

8.4.4燃气计量装置的安装应满足抄表、检修、保养和安全使用的要求。燃气计量装置严禁安装在卧室、卫生间以及危险品和易燃品堆放处。

上一篇:铸忠诚范文下一篇:史逐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