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的应用

2022-07-31

第一篇:17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案:1.7《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2、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两道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归纳、演绎推理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2、通过概念建立、规律的得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通过对静电场中导体的自由电荷运动情况的讨论,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五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评议;再加动画演示和实验演示加深体会。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 场强的特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提问:1.电场的重要性质是什么?

2.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自由电子会怎样移动?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静电感应现象及静电平衡 1:现象的解释 画图阐述: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2:静电平衡状态按照课本画图

提问:1.电子的聚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提问:2电子是否会永远这样定向运动下去?

画图阐述:当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时,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提问:3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 3:静电平衡的条件

通过学生们互相讨论积极回答:E内0 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 (1)场强的特点的特点

教师不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但提示学生可以先从导体中的场强这个方面去思考。

(当学生回答内部场强的特点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导体外部场强的特点) 提问1:导体外部场强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提示学生可以用反证法 (2)电势的特点 引导学生看课本书第19页图1.4-5中乙图,一头大一头小的导体在靠近导体的一些等势面为什么形状很接近导体的形状? 提问2:除了正面解释之外,能否用反证法证明 阐述:地球是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把大地选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巩固练习

例1:如图,长为L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为R的某点.当达到静电平衡时,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多大?

(3)电荷分布的特点

演示课本25页的法拉第圆筒实验

提问1:由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提问2:带电导体的电荷是否均匀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再次引导学生看课本书第19页图1.4-5中乙图,一头大一头小的导体电荷在外表面分布的情况

动画演示尖端放电的实验

阐述:静电平衡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内部没有电荷;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巩固练习

例2:如图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空腔球壳内,小球带不带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课后思考:为什么验电器的顶部是金属小球而不是针状导体? 九板书设计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E内=E0-E′=0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越大。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地球是个等势体)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二)、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1、尖端放电现象

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它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尖端放电。

2、静电现象的其他应用 1.静电除尘 2.静电植绒 3.静电喷涂 4.静电分选 5.静电复印

十、教学反思

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抽象、深奥,并且要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好本堂课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或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单一做法。教师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更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要及时组织学生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课堂效率。

2、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究、思考和研究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这些过程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取向,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3、在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时,要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学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和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符合成功教育的要求。

第二篇:§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案

第七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宣威市第九中学 冯 波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静电平衡状态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金属网罩、感应起电机、橡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本章第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仪下感应起电这一物理现象。

A.老师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验电器带电。

B.给验电器罩上金属网罩,请学生演示,金属箔片不动,感应起电失败,提出疑问,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静电现象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电场中的导体

思考1:如图,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一匀强电场中,对自由电子有何影响?

思考2:当导体两侧面出现感应电荷后,感应电荷是否会产生电场?沿什么方向? 思考3:感应电荷的电场对导体内部的合场强有何影响?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有何变化?

思考4:随着导体内合场强的不断减小,最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

1、概念:放入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致使导体的两端分别出现等量异号电荷(感应电荷),当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加电场达到平衡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包括表面)不再发生定向移动。我们说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 2. 标志: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3. 特征:

(1)导体内部电场处处为0 。

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场与外加电场的场强等大、共线、反向。 (2)处于静电平衡中的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表面处的电场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

(4)导体从放入电场到达到静电平衡是一个极短的过程,历时约为10-9s.

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1. 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内部无净电荷。

净电荷:就是正负电荷中和剩余的电荷。导体内部仍然存在带正电的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但是自由电子不再定向移动,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均匀混合,相互抵消,无净剩的电荷。

2.净电荷在导体表面上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形状有关:导体表面上越尖锐的地方,净电荷密度越大;越平坦的地方,净电荷密度越小;凹陷的地方几乎无净电荷分布。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假设在有一颗缝衣针,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自然要被挤到针的两端。

思考: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什么地方大?什么地方小?(提示:电场线总是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

结论:导体表面越尖锐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

三、尖端放电

1、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它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尖端放电。

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激烈的运动,把空气分子撞“散”(也就是使分子正负离子分离,即电离),这些带电离子在强电场力作用下继续加速,撞击空气分子,是更多的气体分子电离,那些带与导体尖端异种电荷的离子,被吸引到导体尖端,与尖端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尖端失去了电荷。

演示实验:静电感应起电机的尖端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治: 尖端效应的危害1.引起火灾爆炸。如上所述,由于火花型尖端放电的放电能量较大,因此很容易引起易燃易爆混合物的燃烧和爆炸,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2.妨碍生产,损坏设备。火花型及电晕型尖端放电都会对生产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妨碍,乃至损坏设备。3.静电尖端放电也可造成人体电击。

尖端放电的应用一般的电子打火装置,避雷针,还有工业烟囱除尘的装置都是运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高大建筑物上都会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雷电的实质是2个带电体间的强烈的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有巨大的能量放出。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地。显然,要是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使建筑物遭受更大的损失。

四、静电屏蔽

思考题:如图所示:一带电体A附近放置一个金属球壳B,试画出: (1)球壳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2)电场线的大致分布情况。

思考:将一带电体A放入一个金属球壳B内,试画出: (1)球壳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2)电场线的大致分布情况;

(3)如果将球壳B接地,有何变化。

1:要使某一装置不受电场影响,可以用一金属网将它包裹起来,起到屏蔽外场的作用。 2:要使某一带电体的电场不对外界产生作用,可以用一个接地的金属网将此带电体包裹起来。

本节课开始时的感应起电过程,同学没能感应起电成功,就是因为金属网罩的屏蔽作用。

静电屏蔽的应用:

1.为了防止外界信号的干扰,静电屏蔽被广泛地应用科学技术工作中。例如电子仪器设备外面的金属罩,通讯电缆外面包的铅皮等等,都是用来防止外界电场干扰的屏蔽措施。

2.高压带电作业(500千伏带电作业用的屏蔽服) 3.很多电子仪器,比如示波器的接线都是这样的屏蔽线 4.汽车外的天线

5.有线电视信号线,外面就有一层金属丝,就为了静电屏蔽,使信号不受干扰

6.在服务区怕被人打手机,又不能关机,找个金属盒子装进去,就变成了"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第三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金明实验小学 杨 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开封新区金明实验小学的杨鑫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研究不一样的电荷;让电荷流动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尽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杆、气球,并且变废为宝将塑料包装绳制成小章鱼。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以课前将这些材料用吹风机吹干或教室开空调保持干燥。

四、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小组的合作,体现静电现象,发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更好理解、解释物体间的静电现象电荷的作用,我还采用了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采用魔术导入。

1、魔术导入 摩擦塑料绳,使其吸引泡沫粒,让绳子站起来。学生会猜测是静电现象,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开篇通过静电小魔术,直接切入主题,简洁、明了,而且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随手可得,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说一说、做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静电现象,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2、制造静电现象

(1)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利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包括自己的头发、衣服等,小组合作制造一些静电现象,让学生切身体验身边的静电现象。组织汇报找静电方法,使用引导性问题,如“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你怎样知道物体带电了?”“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趣的静电现象:

1、莱顿球

2、水变弯

3、听话的报纸

4、闪电等。

这些现象不止让学生感受到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而且让学生在惊讶中领略科学的神奇,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引出新的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我们为什么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3、认识电荷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第一段话,并播放视频????。 教师谈话:为什么物体摩擦后会带有电,这样的问题在很久以前一直是个谜!经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终于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多媒体播放视频:《》

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四年级学生尚不具备对电荷知识的理解能力,所以通过阅读课文资料、多媒体辅助,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达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4、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物体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那么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有什么秘密吗?请出我们的神秘嘉宾——怪爪 “小章鱼”一起来研究。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记录单完成实验

1、想办法唤醒小章鱼,让其张开触角活动活动

你们小组利用了什么?怎样做的?(气球、塑料梳子、手等)

2、用使小章鱼张开的物体,再次接触小章鱼,观察现象

如果摩擦后,梳子带负电荷,章鱼应该带电荷?当梳子(或气球)再去接触章鱼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两个张开的小章鱼(或两个分别和羊毛摩擦的气球)互相靠近,观察现象

这时章鱼的每条触角带的电荷 (相同/不同),它们互相 (吸引/排斥)两个小章鱼带的电荷 (相同/不同),它们互相 (吸引/排斥)

归纳总结电荷之间的作用,类似磁铁。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实验器材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一套好的实验器材可以成就一节好的科学课。在教学中,经过多次下水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以下改进:(1)将头发和梳子相接触改为小章鱼和梳子,解决了学生观察不到自己头发和梳子(气球)相吸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到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将两个气球改为两个小章鱼,材料非常容易获取,使实验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效果也更加明显。通过这些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之间相互关系,和以前的磁铁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顺利完成本课重难点。

5、认识电流的形成

再次将梳子靠近小章鱼,相吸的现象消失,物体又恢复了不带电的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电器,发现要使电荷流动起来,要有电源和电路。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电器,帮助学生对电流、对电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一系列活动打下基础。

6、课后研讨、深化拓展

设计两个课后研究问题:

1、静电的危害,如何消除静电?

2、静电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通过科外延伸活动,可以培养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的意识,体现“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说板书设计

第四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认识电荷

1.小组实验:用摩擦过的实验器材,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1.实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1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

第五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欢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 )

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演示交流生活中发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2)出示课件拓展其他的静电现象。

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中带有静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呈中性。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2)出示课件:用塑料木梳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木梳梳头发时,木梳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木梳上,由于木梳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木梳就带正电,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 活动一:用羊毛制品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板书: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2)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这样?

整理和分析: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

(3)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第三部分:认识电流的形成

1、刚才大家的梳子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起碎纸片。(是)

2、师演示:借用同学的梳子,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现在没有与头发摩擦了。)

3、如果让梳子与头发不停地摩擦,就可以让电荷发生移动吗?

4、这种持续的摩擦其实是给电荷运动起来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动,还需要有一个让电荷流动的通路,叫电路。

5、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也正常工作的。

6、演示动画:电荷的流动。

三、汇报总结

1、刚才上课时候,老师能把福娃贴在黑板上,这其中的秘密你们解开了吗?谁再来试一试?

2、今天这节课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拓展延伸

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奥秘!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上一篇:心爱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在路上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