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教学反思

2022-07-29

第一篇:自由落体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的第五节课,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以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本节课是想让同学们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在自由落体中,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深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特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用纸片和硬币是否同时落地的小实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同时思考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是否有关,其次用牛顿管让学生对比真空下和空气中物体的下落与重量是否有关,由这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无关,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我让学生从以上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自由落体的定义以及判断的条件,学生在实验和归纳中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学过程变的不枯燥。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学案着重放在最简单公式应用和基本概念的说法上,从我的批改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处理导学案基本概念的习题就放在给出基本概念之后,来着重强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教学反思《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学生对简单公式应用掌握还可以,但是个别典型题处理的就很差了,如导学案的例题四,我先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其次和学生一起观察题目特点,给出解决题目的方法。

课本的做一做小实验,我也利用起来了,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理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计算,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紧凑的,还有时间处理课后习题,找了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规范了一下步骤。

本节课的缺点:1,课本重力加速度的给出应该用实验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做这个实验的话,会占了这节课一半多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导学案和课后习题。会使这节课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舍弃了这个实验,虽然我知道这样做不符合大纲,但符合实际,所以导致最后重力加速度的值给出的不够合理,这一块的板书也比较乱。

本节课我还有一个感想:非重点生除了知识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也还需要慢慢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认真设计,将课堂落实到实处。

第二篇:自由落体运动_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课我收获很多,戴老师给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如何很好地说课。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的教学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其规律的应用,而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一种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灵活应用其规律解决问题。

我所讲的《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新课,二是分析论证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成功之处

1.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切实的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演示实验,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因此,让学生通过手中的课本和几张纸分别进行两次实验(两物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两次分别是展开、团紧),观察下落的快慢。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然后用“牛顿管”实验验证。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习新知识

在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前 ,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有发现△x是定值的,有求解并证明加速度是定值的),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其规律。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教会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不能顾及大多数同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提问,但涉及的人数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有别,有的学生不会组织语言,还有一些羞于发言的学生,于是课堂提问覆盖面不够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2.课堂时间有点紧张

这节课学生实验多,为了达到实验效果,所用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课堂教学有点仓促,没有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加尝试。

每次讲课都会有很多收获,明白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相信自己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

科目:物理必修1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黄基利

单位:温州市龙湾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来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6节《自由落体运动》学习后的一节应用课。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内容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思维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必修一整个运动学的教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规律的应用,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就包含了整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思维方法,因而本节课对学生怎样分析运动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理解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2)能够利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分析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并能分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4)知道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解决竖直上抛运动的简单题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的实验探究,初步会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4)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加速度、时间等描述运动的知识,而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运动规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通过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对于如何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怎样求解重力加速度,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能独立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题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总体上采用“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师生探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计算求解”——“总结规律,拓展练习”的主线开展。 首先回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提出“怎样测量重力加速度?”,师生分析问题之后,学生开展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理论推导计算;教师给出方案,学生自由探讨计算;最后教师给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的两个常见题型,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和理论计算; 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的两种题型分析; 教学难点:

1. 逐差法和滴水法求重力加速度;

2. 竖直上抛运动的题型分析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景引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都必做自由落体运动

B. 从地球表面附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都是相等的

C.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C

思考回忆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定义: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

大小:一般g可9.8m/s2或10m/s2 方向:竖直向下

问题情景一:

如何求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呢?你可以想到几种方法。

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法

通过学生探讨研究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来求解重力加速度,从而达到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实验方案1: 利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分析

提问:根据纸带信息,可以有几种方法进行求解重力加速度? 分析:

方法一画出v-t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求解重力速度。 方法二逐差法

①如果纸带上有六条连续的相等时间间隔,则

②如果纸带上有五条连续的相等时间间隔,则去掉头或者尾的间隔,采用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对v-t图像的应用和逐差法公式的学习

实验方案2:利用频闪照相

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频闪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的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根据小球自由落下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就可以测量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注意:单位是厘米

问题:给出频闪照片的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求解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计算方法: 方法一:使用逐差法求解;

方法二:求出某个位置的速度和开始自由落体运动到该位置的时间,利用计算重力加速度; 方法三:量出开始自由落体运动到某个位置的高度和运动时间,利用计算重力加速度; 方法四:取两个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及位移之差,利用求解; 方法五:求出频闪照中某两个位置的速度,利用求解

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灵活应用

实验方案3:滴水法测加速度

某同学用下列方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1)让水滴落在盘中时,仔细调整水龙头的阀门,使第一滴水刚落入盘中听到响声的瞬间,第二滴水滴正好从阀门口处开始下落;

(2)当听到水滴落进盘中的某次响声开始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一次响声,依次数“1,2,3,„„”,直到数到“50”按下停表按钮,停表上显示的时间为20.0 s; (3)用米尺测量出水龙头阀门口到盘子的距离为78.24 cm.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及所得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为_____m/s2.

学生思考并进行求解

对知识点——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情景二:

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米?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并分析

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题型一

问题情景三:

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s,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段时间。(g=10m/s2) (教师演示,并讲解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学生课堂练习:

在离地15m的高处,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和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g=9.8m/s2)

学生独立思考并分析

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题型二 竖直上抛运动特点:

(1)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2)因为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故空气阻力可忽略。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3)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七、教学评价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的量规评价表 评价指标(权重)

优良

合格

不合格

自评

师评

学习完成情况(50分)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0分)

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8分)

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认识有点模糊(5分)

熟练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基本公式(20分)

基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涉及的公式(15分)

只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涉及的公式,不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0分)

能熟练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解决实际的落体问题(20分)

只能基本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公式分析并解决实际的落体问题(15分)

不会分析落体运动的问题(10分)

自主探究 (20分)

能提出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设计方案,并独立完成探究测量重力加速度(20分)

不能提出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但能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案(12分)

不能独立进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效果差(5分)

合作交流 (15分)

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15分)

小组成员合作较好,能基本完成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10分)

小组成员之间表现不好,不能完成测量任务,效果差(5分)

解决问题 (15分)

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5分)

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效果一般(10分)

不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分)

合计

等第:

1、优良:80分以上;

2、合格:60分以上;

3、不合格:60分以下

八、板书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定义: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大小:一般g可9.8m/s2或10m/s2 方向:竖直向下

二、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1) 纸带测量(2)频闪照相(3)滴水法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

(1)连续滴水型(2)竖直上抛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师生探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计算求解”——“总结规律,拓展练习”的主线开展。教学设计完整,而且题目选择合理、适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给的例题代表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亮点就是对“如何求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呢?你可以想到几种方法。”和“给出频闪照片的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求解方法。”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并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而且学生提出的很多意见都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这充分说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充分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来求解重力加速度,语言表述也非常得清楚。 本节课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1. 课堂的问题情境引入所花时间有点长,直接影响到后面课堂内容的开展,所以课堂的时间掌控方面今后还学要多加注意;

2.课堂提问主要是让全体学生一起回答问题为主,单独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情况很少,今后要注意改变。

我校听课老师给我的意见是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安排恰当,学生能积极相应老师的教学,课堂非常活跃;不足之处就是在课堂氛围掌控方面要多加注意。

第四篇:请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教学反思

常听一些老师议论:“某某班的幼儿纪律真好,吃饭时鸦雀无声。”“某某班的幼儿好听话,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都是规规矩矩的,区域活动时也特别安静。”开始,我也挺羡慕这些班级有着良好的秩序,于是对自己班上的幼儿严加管束。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是我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自从我对幼儿严加管束后,孩子的屎尿特别多了 ,三三两两老爱上厕所,而且久久不肯回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天,我偷偷跟在他们身后,刚走到厕所边,就看见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厕所里大声交谈着,欢笑着。我问:“你们怎么喜欢在厕所里聊天呀?”“厕所里没有老师,做什么也不会挨骂,”孩子们笑嘻嘻的回答。

听了孩子们的道白,我心中顿觉惭愧。是啊,孩子们天真浪漫,爱说好动,我们怎能为保持“安静”而让他们变成暮气沉沉的“小老人”呢?这是多么可怕地“泯灭童心”呀!从此以后,我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课堂上引导他们大胆说活、自由交谈,充满欢声笑语;自由活动和休息时间,我就充当孩子的“大朋友”,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与他们亲切交谈,孩子们也因此对我更亲近,更喜欢了。

心理学表明:虽然因而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有发展,但两者并不均衡。幼儿容易兴奋,不易约束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理解和宽容,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并且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为了强调良好的教育活动秩序,或许也是为了自己“省心”,有些老师不让孩子随便说话,走下座位交流意见,岂不知这样做无形中便会剥夺孩子创新和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听某位老师上美术课,教学内容是意愿画,有一位叫赵利群的小朋友和同桌交流“什么物体会动”如何如何,她边画边说:“汽车会动,一加油门‘呜’就跑了。”可才说了两句,碰上老师强调纪律的“不准说话,快画画!”赵利群很快就不说了,可她想象的翅膀被夭折了,结果只画了一幅很平常的画。

以上事例在幼儿园的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在一些教师把孩子们“钉”在凳子上,为她“一贯安静、坐落有序”的活动纪律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已在无形中掐灭了孩子们天真绚丽的创造火花。诚然,老师强调纪律、建立良好的秩序是必要的,那也是为了幼儿在集体氛围中养成必要的修养礼仪,而不是为了管制幼儿,限制他们正常的自由。所以幼儿教师应该牢记幼儿的生理特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在有序中体现无序,在无序中体现有序。我想这才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提倡的良好管理方式――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

第五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物理2班 靳晶 4090608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二章第五节,是在前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基础上开展的新的一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同时本节课为我们引入了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理想化模型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介绍伽利略上百次对自由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做基础,在此基础上理解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不会太难。重点是让学生认同同一地点同一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恒定这一结论。并且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相信在老师的精力指引下,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

五、教学方法

我准备采用情景引入开始新课,提出疑问,然后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老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和叶子同时从同一高度处落下,哪一个先着地?为什么呢? 学生:苹果,因为苹果重。

教师:同学们很有哲人的思想,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那么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吗?我们来做几个简单的小实验。 【新课教学】

{实验}取一块橡皮、一张八开的白纸、一张十六开的白纸,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块橡皮和一张八开的白纸,可以看到橡皮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②把十六开的白纸团成团,和八开的白纸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到纸团比纸片下落

得快,说明:质量小的下落的快。

③将十六开的纸团和橡皮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一样快,说明: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老师:从以上实验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质量不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老师:同学们再猜猜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呢?(老师可以举出降落伞打开和不打开两种情况对同学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得出空气阻力这一影响因素) 学生:空气阻力 老师:既然空气阻力影响物体的下落,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会怎样呢?引入牛顿管实验。并对实验器材进行细致介绍。

{“牛顿管”的实验}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片下落得快,羽毛下落得慢.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

老师:从以上试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教师提问) 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结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说法,得出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一)、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老师:在地球表面附近从高处下落的物体,事实上都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严格地说,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受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但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例如,对于实心金属球、石块等,在它们运动速度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把它们的自由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若它们从非常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当它们的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它们运动的全过程就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对于另外一些物体如一团棉花或纸片从空中静止下落时,与重力相比,空气阻力的影响太大不能忽略,它们的运动就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处理.

(二)、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的} 按照教材第45页的图2.4—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

老师:完成实验后,分析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请思考下列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 (2)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3)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有怎样的关系? (4)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分析纸带可获取信息: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方向不变;

(2)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即速度大小改变,具有加速度; (3)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相等;

(4)影响实验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是阻力.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其加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重物看纸带上点子间隔有什么不同,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将两条纸带对比,只要两条纸带上的点子间隔相同就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计算重力加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结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约是9.8m/s2. 教师:通过算g值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在同一地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教师: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 2.它的方向如何? 学生: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老师: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1)符号:g;

(2)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一致);

(3)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g=9.8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m/s2. 老师:让学生看教材第46页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这一规律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猜想,但不宜过多解释.

学生:越往北重力加速度越大,说明重力加速度与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

老师:补充:重力加速度不单与纬度有关,与高度也有关。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老师: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0=0,a取g就可以了.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v=vo+at推出:v=gt; x=vot+at2/2推出:x=gt2/2.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及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即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vo=o,a=g.我们在以前章节中所掌握的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可使用.在使用时要注意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判断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方可代人计算.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二)、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符号:g;

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一致);

大小:与地点有关.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一般计算中g=9.8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m/s2.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gt;

x=gt2/2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院简介下一篇:治庸问责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