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预警报告

2022-07-20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贷风险预警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信贷风险预警报告

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

为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及时、真实地反映和了解信贷资产的动态风险状况,提高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对信贷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化解能力,为本公司有效控制和处臵信贷风险提供决策依据,特制订本报告制度。

一、 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款三查收集的资料信息,及时预测和发现各类贷款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

二、 风险预警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各业务部门在实施“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时,应覆盖公司全部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自然人贷款业务。

2、实事求是原则。各业务部门及信贷管理人员既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借款人,还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反映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及已经暴露的风险,绝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隐瞒风险,知情不报,甚至欺上瞒下,违规操作。

3、及时通报原则。各业务部门在实际信贷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对本公司贷款安全回收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通报公司董事长、经理、股东和风险管理部门。

三、风险预警的要求

1、快速反应。由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原材料涨价、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公司信贷资产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信贷人员要加强贷款三查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风险,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逐步前移。防范风险绝不是要等到借款人出了问题再采取措施进行处臵,而是要把风险防范逐步前移,善于在贷款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捕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分析出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落实责任。信贷员是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借款人出现风险后,信贷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和部门。

四、 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

(一)、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包括但不限于),信贷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如果本部门领导在一天内无任何答复或反馈意见,信贷员可直接向公司风险管理部预警,并上报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信贷员先用电话向公司董事长、经理、股东和风险管理部口头汇报,三天内补报书面报告。 〈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2〉、借款人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3〉、股份制企业主要股东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动。企业经营层或股东之间发生重大意见分歧或闹不团结,且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严重影响的;

〈4〉、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被拘审、“双规”、监视拘留、逮捕的;意外死亡的;已确认失踪、或连续5天以上无法正常联系的;

〈5〉、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股票或房地产,给贷款偿还带来严重影响的;

〈6〉、借款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财务报表、业务信息及抵押担保有关信息的,或拒绝信贷工作人员调查及不配合调查的;

〈7〉、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并将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的; 〈8〉、发生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或其它垫款的;

〈9〉、借款人承接出口业务或大额订单,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保质保量发货,可能承担重大违约责任的;

〈10〉、借款人遭受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侵害,损失严重,或损失虽小,但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的;

〈11〉、借款人抵(质)押、保证担保情况发生明显恶化的。①抵(质)押物严重损坏、缺损或流失的;抵(质)押品价值大幅度下降的;抵(质)押物被非法变卖的;抵(质)押物被人民

法院依法查封的;抵(质)押无效的情况等;②保证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的;

〈12〉、借款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的、无正当理由拒不还款、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保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担保责任的;

〈13〉、借款人或保证人发生重大涉案诉讼的; 〈14〉、借款人连续三个付款期或在合同期内累计六个付款期未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

〈15〉、对贷款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其他突发情况。 当借款人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个人类贷款应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宣布借款提前到期可通过直接从借款人账户扣划或诉讼行使权利维护债权。

(二)、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各信贷员必须在次月的5日前将所管的贷款企业发生的风险情况汇总,写出书面预警报告上报公司风险管理部。情况紧急时可随时单独上报。 〈1〉、企业法人对外的股本权益性投资超过其净资产50%的;

〈2〉、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未按规定正常年检;

〈3〉、企业管理层主要成员(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违法经营或经常参与黄、赌、毒,或夫妻感情及家庭出现严重问题的; 〈4〉、借款人贷款到期后经常发生借新还旧(经公司批准的

除外)、借款还款或已发生贷款逾期的;

〈5〉、由于市场因素及自身原因,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逐渐萎缩、恶化或产销利逐步下降及出现非正常亏损的;或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明显变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甚至出现非正常流出的;

〈6〉、借款人项目建设与预定计划发生重大偏差或未获得有效批准手续的。项目建设资金未按预定计划得到落实的;

〈7〉、借款人开始变卖用于生产的设备和原辅材料,可能导致停产歇业的;

〈8〉、借款人设备利用率很低,开台率严重不足,可能引起大额亏损的;

〈9〉、借款人虽然生产经营正常,资产利润率较高,但净资产一直未有增加,贷款数额多年未有下降,明显存在经常性抽资行为(包括由于年终分红后引起流动资金不足)的; 〈10〉、借款人明显存在偷漏税情况或经税务部门检查确实存在偷漏税的;

〈11〉、借款人发生对贷款偿还足以带来不利影响的其他情况。

上述风险预警的内容适用我公司现有各类贷款等业务。

五、 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的内容

(一)、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报告力求能充分说明问题,内容包括:

1、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构成、生产经营、财务及相关情况;

2、出现风险的详细情况,包括风险成因、目前事态、风险后果;

3、信贷员对此已采取的措施;

4、贷款情况及抵押担保情况;(包括贷款期限、五级分类形态、抵押物明细、保证人保证能力分析等)

5、信贷员下一步工作对策设想,需要公司帮助协调的事项;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二)、汇总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力求简单明了。内容包括:借款人名称、贷款数额、抵押担保情况、简要生产经营情况、发生的风险、已造成或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拟采取的措施等。

六、风险预警的工作要求和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做好风险预警,防范信贷风险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风险预警工作。公司总经理要经常督促信贷人员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及时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检查分析公司贷款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确保此项工作切实落实。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目前正在逐步显现,信贷资产已进入了风险高发期,这一点必须引起信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借款人企业

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状况,实事求是地分析信贷资产已经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如实反映,如实预警。公司重申,坚决反对各部门为了本单位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隐藏风险,有问题不报,弄虚作假,贻误防范和处臵信贷风险的最佳时机,如有发现,公司将严肃查处。对于发生的每笔风险预警,信贷员必须逐笔报风险管理部备案。对于发生的风险,如有备案记录,公司将按实际情况来认定各部门领导、信贷员是否尽职,是否免除相关责任。

〈3〉、落实“三查”,及时预警。要想风险预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将风险防范逐步前移。信贷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要实,贷时审查要严,贷后检查要勤。公司要求,信贷员在调查报告中都必须对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进行提示,严禁弄虚作假。凡是贷后检查发现借款人存在上述重大风险情况的,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4〉、执行措施,及时反馈。对于发生的风险预警,公司风险管理部将会及时介入调查,提出处臵意见,各业务部门领导、信贷员应认真落实公司提出的处臵意见,及时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风险管理部。

〈5〉、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公司明确,信贷员是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公司业务发展部部长是汇总风险预警的责任人(汇总预警的内容由信贷员提供),公司经理是公司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

和实施,对风险预警不及时、弄虚作假、隐藏风险、贻误时机,或虽已上报但未按计划措施落实的各业务部门领导、信贷员,风险管理部门向股东建议,取消对各部门的授权,并采取相应经济处罚。对工作不负责任,连续多次发生有问题不报、有风险不预警的各部门领导、信贷员,公司将解除劳动关系。

本制度由抚顺市信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订、解释和修改。

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XX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XX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自我防范,自我控制和自我化解能力,促进我社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人民银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XX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二条 信贷风险是金融部门的传统风险和主要风险,其预警和防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金融部门业务的稳健经营。信贷风险预警是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员通过有效手段,对借款客户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监测,及早发现和识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发现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XX农村信用社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的一种贷后管理行为。

第三条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系统指标体系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及人民银行的要求一致。根据XX农村信用社经营需要和预警监测实际需要或行业管理规定,增加必要的监测指标。

第四条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应当贯彻及时性原则:按月对本单位、本系统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上级联社、当地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报告风险状况和风险处置措施。

第二章 监测指标

第五条 总量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总量、不良贷款总额、存贷比率、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变动率等总量指标进行监测、趋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其中 :

(一)存贷比率=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75%为标准值,借入支农再贷款的各支行可将支农再贷款纳入资金来源计算存贷比率。根据存贷比率的大小及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盲目扩张信贷规模使潜在信贷风险增大的现象。

(二)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15%为标准值。对于超过标准值的,需对不良贷款变动作重点关注;对于不良贷款比率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三)不良贷款变动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一般以1为标准值,超过1则说明不良贷款绝对额上升。对于不良贷款变动率大于1且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六条 结构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中长期贷款比率、贷款行业投向比例等结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重点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搭配是否合理、行业投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信贷集中“垒大户”等可能引发未来潜在信贷风险的现象。

(一)期限结构。主要是关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的资产负债结构匹配问题,对于期限结构失衡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中长期贷款比率=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100%,一般以不超过120%为标准值。

(二)行业结构。主要是关注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钢铁、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贷款的比重和资产质量,对于行业集中度高、比重大、资产质量下降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贷款行业投向比例=对某行业贷款额/全部贷款额*100%,一

般以不超过15%为宜。对于行业投向比例过大的,需重点关注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信贷风险预警。

第七条 利率监测:对贷款欠息率、利息回收率等指标以及贷款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进行监测,关注信贷资产的价格和信贷业务收益情况。其中:

(一)贷款欠息率=本期应收未收利息/本期应计利息收入*100%,一般以不超过20%为标准值。若超过标准值,表明信贷业务收益存在风险,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二)利息回收率=(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内应收利息变化额)/(本期利息收入+表外应收利息变化额)*100%,一般以100%为标准值。若低于100%,说明利息的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利息回收率较低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第八条 风险预警信号

(一)贷户财务状况风险预警信号:

1、信用等级、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贷款;

2、不能按要求提供当期或充足的财务信息,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3、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的持续下降,存货积压,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流动比率明显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较快);

4、存货周转率放慢或存货增多;

5、速动比率下降;

6、负债率升高;

7、为了维持盈利或保留现金储备,经常推迟或延迟支付有关费用;

8、应收账款增加趋势;

9、企业为了保存现金而采用拖欠等不正常手段,因而无法 正确反映应付款,或其他应付债务;

10、采用其他不正常行为影响现金流动量;

11、企业毛利率下降;

12、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所对企业的账簿和财务记录不断进行检查;

13、企业欠税。

(二)行业风险预警信号:

1、行业整体衰退或属于新兴行业;

2、出现重大技术改革,影响行业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3、政府对行业有严格的限制;

4、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发生影响;

5、不能适应市场或顾客需求变化;

(三)生产经营风险预警信号:

1、持有一大笔定单,如果不能如期履约可能引起重大损失;

2、产品较为单一;

3、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份信赖;

4、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5、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发生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

6、企业地点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7、购货商减少采购;

8、收购其他企业或开设新的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

9、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10、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

11、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概预算调整;

12、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

13、受到台风、火灾等自然或社会灾难影响。

(四)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了租赁、承包、联营、并购和重组等;

2、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的变化反应较为迟缓;

3、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分歧;

4、最高管理者独裁,听不进不同意见或者周围都是说好话的人;

5、管理层品德低下,缺乏修养;

6、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变动频繁;

7、管理层的核心人员突然死亡、生病或辞职,没有相应的继承者;

8、中层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人员不足;

9、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性眼光和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

10、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行业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如有的只有业务特长而没有专业特长;

11、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12、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混乱,影响收益质量;

13、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14、借款人遇到纠纷和法律问题,如受到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处理,主要管理人员受到涉及处罚问题;

15、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与本社不合作;

16、管理层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

17、借款人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和报表资料;

18、借款人突然更换注册会计师或结算银行;

19、外部机构对借款人的评级进行调整;

20、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债务;

21、借款人以不正常途径或不合理条件从其他银行取得贷款;

22、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的借款被拒绝;

23、借款人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不断下降;

24、接到许多银行的资信咨询和调查;

25、借款人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26、借款人不能提供本社所要求的信息资料;

27、借款人拒绝与注册会计师、评估师接触;

28、借款人提出再融资或重组贷款。

(五)银行信贷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违反规定发放贷款;

2、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贷款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

3、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或用贷款牟取非法收入;

4、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偿付来源与贷款目的不一致;

6、违反XX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和程序发放贷款;

7、贷款合同存在法律性的问题;

8、信贷档案不全,重要文件遗失对偿还贷款有实质性的影响;

9、本社对贷款缺乏有效监督,不了解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还款来源;

10、贷款抵押价值下降或本社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11、本社无法与借款人进行正常的联络;

12、本社不能取得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

13、到期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贷款不断增加,没有压缩;

14、贷款需要重组或已经被重组;

15、本社已通过法律诉讼的贷款。

(六)保证担保预警信号:

1、不履行或消极履行保证责任记录;

2、对外提供担保管理不严,显得随意;

3、有未经授权而对外提供保证的历史;

4、与借款人之间有互保协议,或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

5、保证人因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被迫提供担保,如保证人欠借款人贷款,或其为贷款人提供借款担保并非出自本意;

6、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母子公司等股本关联关系,当本社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7、保证人具有特殊地位和背景,本社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

8、保证人对外承担债务保证责任的未清偿余额较大,已超出其承受能力;

9、保证人的财务实力较弱,对外商业信誉较差;

10、保证人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差,或者保证人不具备对外提供担保的资格或没有经过充分授权等。

(七)抵押担保预警信号:

1、担保的所有权出现争议;

2、担保品的流动性变差;

3、担保品的变现价值下降;

4、担保品的折扣率上升;

5、担保品的评估与账面价值偏离较大;

6、担保品的占有与控制程度下滑;

7、担保品的保险、登记便利性和成熟性较差;

8、选择荒地、荒滩的土地使用权、项目或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作为担保品;

9、对办公楼、商品住宅、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风险估计不足,抵押率普遍较高。

10、担保品过于集中为某一类物品,或某类担保品过于集中在某地区域,这会给本社处理担保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章 监测要求

第九条 各支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信贷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动态变化和风险状况,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消费信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第十条 贯彻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好中长期贷款,着力优化信贷资金结构。

第十一条 对出现风险预警的客户,贷后管理员和各分行行长应在2日内报告,XX农村信用社贷审会接到风险预警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采取措施处理。

(一)召开贷审会,研究应对措施;

(二)下达决策措施意见书;

(三)督促下级监督客户限期改正;

(四)加强账户监控,收回到期贷款,做好未到期贷款的提前催收准备工作;

(五)关注担保物,监控担保物是否能转移,隐匿损坏或损失;

(六)关注借款合同诉讼时效;

(七)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第十二条 对提示风险预警的客户三个月内或预计三个月内不能消除的,要及时上报专题汇报材料,报原审批机关研究制订风险化解措施,由联社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认真填报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表和报告,对于信贷业务经营中发现的各类风险,要建立不定期的风险预警和报告制度,正确评估和预警所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条件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信贷经营情况,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所初步建立的信贷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提出有益的改进意见,促进信贷预警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XX农村信用社负责修订、解释。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某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为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定期(不定期)预警制度

对于宏观产业政策、行业政策风险实行定期(不定期)预警制度,风险管理部门每半年预警一次。对贷款期限内客户出现的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异常情况由各层面贷后管理人员随时进行风险提示。

二、预警信号风险提示

(一)与客户品质有关的信号

1、客户关键人员如经营决策人员、主要执行人员和技术人员失踪或无法联系;

2、客户拒绝提供与信用审核有关的文件;

3、客户隐瞒重要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如隐瞒资产、债务或抵(质)押品真实情况;

4、客户无恰当理由突然改变会计政策或核算方法以及折旧计提方式、存货计价方式等;

5、客户无正当理由撤回或延迟提供与财务、业务税收或抵押担保有关的信息或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6、客户的竞争者、供应商或其他客户对授信客户的负面评价,以及媒体的负面报道;

7、客户改变主要授信银行,向许多银行借款或不断在这些银行之间借新还旧;

8、客户频繁换会计人员或主要管理人员;

9、客户卷入法律纠纷;

10、客户破产和解或破产重整经历。

(二)企业业主及主要股东个人的风险预警信息

1、有赌博、涉毒、嫖娼等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或在国久开设分支机构;

3、被公众媒体披露的其他不端行为;

4、社会公众对客户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个人品质、行为反映不良;

5、客户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个人纳税额大幅度下降。

(三)客户在银行账户变化的信号

1、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不断减少或出现异常变化;

2、对授信的长期占用;

3、缺乏财务计划,如总是突然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

4、短期授信和长期授信错配;

5、经常接到供货商查询核实存款情况的电话;

6、突然出现大额资金向新交易商转移。

(四)客户管理层或关键技术人员变化的信号

1、关键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行为异常;

2、财务计划和报告质量下降;

3、主要业务频繁变化;

4、对竞争变化或其他外部条件变化缺少对策;

5、核心盈利业务削弱和偏离;

6、以往的合作伙伴不再与其合作;

7、不遵守授信承诺;;

8、管理层能力不足或构成缺乏代表性;

9、缺乏技术工人、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或有劳资争议。

(五)业务运营环境变化的信号

1、存货异常变化;

2、工厂维护或设备管理落后;

3、主要业务发生变动;

4、缺乏操作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等;

5、主要产品线上的供货商或客户流失;

6、水电费或其他公用事业收费的支出显著减少。

(六)财务状况变化信号

1、付息或还本拖延,经常申请延期支付,或申请实施新的授信,或不断透支;

2、申请实施授信支付其他银行的债务,授信抵押品情况恶化或再次用于抵押;

3、客户或其业主或其主要股东向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抵(质)押担保或保证;

4、客户主要股东向其他人转让或拟转让股权;

5、客户财务比率指标恶化,包括:

(1)流动性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过低;

(2)杠杆比率如负债比率过高,经常用短期债务支付长期债务或作为长期资金使用; (3)保障比率如利息保障倍数过低,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利息; (4)获利能力比率如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大幅下降。

6、应收、应付项目发生异常变化;

7、支票收益人要求核实客户支票账户的余额;

8、定期存款余额减少;

9、授信需求增加,短期债务超常增加;

10、客户自身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或不充足;

11、其他银行提高对同一客户的利率;

12、客户申请无抵(质)押授信产品或申请特殊还款方式;

13、银行无法控制抵押品和质押权;

14、客户无形资产占比过高或者无形资产估价过高;

15、客户或有负债大幅增加;

16、客户关联交易增多。

(七)客户履约能力变化信号

1、客户现金流出现问题;

2、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

3、客户还款记录不正常或未按合同还款;

4、客户欺诈,如在对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5、客户弄虚作假;

6、客户主要业务或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动。

三、风险预警处理

(一)借款人出现下列预警信号之一的,禁止进入,存量贷款应采取退出措施。

1、已经拖欠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

2、产品积压滞销、出现非正常停工停产;

3、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企业名存实亡);

4、已经或准备申请破产或清算,以及正在破产清算;

5、发生了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泄密事件或重大人事变动,可能或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或债务清偿能力;

6、涉及重大法律诉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不能正常经营和还贷;

7、未经银行同意擅自处理抵(质)押物;

8、借款人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违法乱纪、走私贩私、商业侵权贪污腐败以及生产经营伙伪劣假冒产品;

9、被吊销(或停止使用)贷款卡、法人营业执照、专营权、主导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被勒令停产整顿,补查封、冻结财产;

10、借款人被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权威机构列入“黑名单”或取消有关资格;

11、抵(质)押物市场价值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超过评估抵押价值35%);

12、抵(质)押物出现破损、变质及其他影响价值的变化(减值幅度超过评估抵押价值的35%)

13、抵押物被物权持有人以各种方式转移,可能影响债权实现。

(二)借款人出现下列一项预警信号的,应分析预警信号发生的原因,对贷款人风险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风险弥补措施,应谨慎的有条件进入;企业同时出现下列二项预警信号的,应对贷款采取保全措施,禁止进入;企业同时出现下列三项或三项以上预警信号的,应采取退出措施。

1、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实行退出政策;

2、无法解释的应收款、存货增加;

3、负债迅速增长(特别是短期银行借款的增长超过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4、销售额度增长但利润减少;

5、准备实施重大的经营决策;

6、净现金流量大量减少或出现负值,不足以支持正常业务;

7、关联企业间非正常大量转移资金;

8、借款人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9、坏账损失增加;

10、转盈为亏,亏损额呈逐步增加的态势;

11、国家出台了不利于企业的法规政策;

12、企业业主或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突然出国、死亡或失踪;

13、准备进行兼并、收购、分立、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重大改制;

14、或有负债接近或超自身承受能力;

15、借款人建设项目突然取消或停缓建;

16、贷款保证人出现财务风险支付风险;

17、因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被新闻媒体曝光;

18、以种形式悬空或逃避债务(包括非银行债务);

19、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20、借款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存在较大经营风险或出现预警信号,或反映借款企业信誉不良;

21、企业主要经营者存在不良嗜好或个人信誉不良记录;

22、企业主或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亲属、密友中出现重大经济问题;

23、国家相关政策出现不昨同类抵(质)押毁损。

24、因不可抗力造成抵(质)押物毁损。

四、本办法由银行制定、解释和修改。

五、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大全

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自我防范,自我控制和自我化解能力,促进XX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人民银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XX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二条 信贷风险是金融部门的传统风险和主要风险,其预警和防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金融部门业务的稳健经营。信贷风险预警是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员通过有效手段,对借款客户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监测,及早发现和识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发现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XX农村商业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的一种贷后管理行为。

第三条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系统指标体系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及人民银行的要求一致。根据XX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需要和预警监测实际需要或行业管理规定,增加必要的监测指标。

第四条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应当贯彻及时性原则:按月对本单位、本系统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上级联社、当地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报告风险状况和风险处置措施。

第二章 监测指标

第五条

总量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总量、不良贷款总额、存贷比率、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变动率等总量指标进行监测、趋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其中 :

(一)存贷比率=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75%为标准值,借入支农再贷款的各支行可将支农再贷款纳入资金来源计算存贷比率。根据存贷比率的大小及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盲目扩张信贷规模使潜在信贷风险增大的现象。

(二)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15%为标准值。对于超过标准值的,需对不良贷款变动作重点关注;对于不良贷款比率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三)不良贷款变动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一般以1为标准值,超过1则说明不良贷款绝对额上升。对于不良贷款变动率大于1且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六条 结构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中长期贷款比率、贷款行业投向比例等结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重点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搭配是否合理、行业投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信贷集中“垒大户”等可能引发未来潜在信贷风险的现象。

(一)期限结构。主要是关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的资产负债结构匹配问题,对于期限结构失衡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中长期贷款比率=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100%,一般以不超过120%为标准值。

(二)行业结构。主要是关注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钢铁、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贷款的比重和资产质量,对于行业集中度高、比重大、资产质量下降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贷款行业投向比例=对某行业贷款额/全部贷款额*100%,一般以不超过15%为宜。对于行业投向比例过大的,需重点关注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信贷风险预警。

第七条 利率监测:对贷款欠息率、利息回收率等指标以及贷款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进行监测,关注信贷资产的价格和信贷业务收益情况。其中:

(一)贷款欠息率=本期应收未收利息/本期应计利息收入*100%,一般以不超过20%为标准值。若超过标准值,表明信贷业务收益存在风险,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二)利息回收率=(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内应收利息变化额)/(本期利息收入+表外应收利息变化额)*100%,一般以100%为标准值。若低于100%,说明利息的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利息回收率较低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第八条 风险预警信号

(一)贷户财务状况风险预警信号:

1、信用等级、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贷款;

2、不能按要求提供当期或充足的财务信息,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3、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的持续下降,存货积压,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流动比率明显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较快);

4、存货周转率放慢或存货增多;

5、速动比率下降;

6、负债率升高;

7、为了维持盈利或保留现金储备,经常推迟或延迟支付有关费用;

8、应收账款增加趋势;

9、企业为了保存现金而采用拖欠等不正常手段,因而无法正确反映应付款,或其他应付债务;

10、采用其他不正常行为影响现金流动量;

11、企业毛利率下降;

12、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所对企业的账簿和财务记录不断进行检查;

13、企业欠税。

(二)行业风险预警信号:

1、行业整体衰退或属于新兴行业;

2、出现重大技术改革,影响行业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3、政府对行业有严格的限制;

4、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发生影响;

5、不能适应市场或顾客需求变化;

(三)生产经营风险预警信号:

1、持有一大笔定单,如果不能如期履约可能引起重大损失;

2、产品较为单一;

3、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份信赖;

4、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5、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发生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

6、企业地点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7、购货商减少采购;

8、收购其他企业或开设新的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

9、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10、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

11、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概预算调整;

12、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

13、受到台风、火灾等自然或社会灾难影响。

(四)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了租赁、承包、联营、并购和重组等;

2、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的变化反应较为迟缓;

3、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分歧;

4、最高管理者独裁,听不进不同意见或者周围都是说好话的人;

5、管理层品德低下,缺乏修养;

6、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变动频繁;

7、管理层的核心人员突然死亡、生病或辞职,没有相应的继承者;

8、中层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人员不足;

9、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性眼光和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

10、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行业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如有的只有业务特长而没有专业特长;

11、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12、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混乱,影响收益质量;

13、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14、借款人遇到纠纷和法律问题,如受到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处理,主要管理人员受到涉及处罚问题;

15、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与XX农村商业银行不合作;

16、管理层对XX农村商业银行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

17、借款人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和报表资料;

18、借款人突然更换注册会计师或结算银行;

19、外部机构对借款人的评级进行调整;

20、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债务;

21、借款人以不正常途径或不合理条件从其他银行取得贷款;

22、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的借款被拒绝;

23、借款人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不断下降;

24、接到许多银行的资信咨询和调查;

25、借款人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26、借款人不能提供XX农村商业银行所要求的信息资料;

27、借款人拒绝与注册会计师、评估师接触;

28、借款人提出再融资或重组贷款。

(五)银行信贷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违反规定发放贷款;

2、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贷款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

3、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或用贷款牟取非法收入;

4、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偿付来源与贷款目的不一致;

6、违反XX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和程序发放贷款;

7、贷款合同存在法律性的问题;

8、信贷档案不全,重要文件遗失对偿还贷款有实质性的影响;

9、XX农村商业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监督,不了解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还款来源;

10、贷款抵押价值下降或XX农村商业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11、XX农村商业银行无法与借款人进行正常的联络;

12、XX农村商业银行不能取得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

13、到期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贷款不断增加,没有压缩;

14、贷款需要重组或已经被重组;

15、XX农村商业银行已通过法律诉讼的贷款。

(六)保证担保预警信号:

1、不履行或消极履行保证责任记录;

2、对外提供担保管理不严,显得随意;

3、有未经授权而对外提供保证的历史;

4、与借款人之间有互保协议,或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

5、保证人因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被迫提供担保,如保证人欠借款人贷款,或其为贷款人提供借款担保并非出自本意;

6、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母子公司等股本关联关系,当XX农村商业银行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7、保证人具有特殊地位和背景,XX农村商业银行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

8、保证人对外承担债务保证责任的未清偿余额较大,已超出其承受能力;

9、保证人的财务实力较弱,对外商业信誉较差;

10、保证人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差,或者保证人不具备对外提供担保的资格或没有经过充分授权等。

(七)抵押担保预警信号:

1、担保的所有权出现争议;

2、担保品的流动性变差;

3、担保品的变现价值下降;

4、担保品的折扣率上升;

5、担保品的评估与账面价值偏离较大;

6、担保品的占有与控制程度下滑;

7、担保品的保险、登记便利性和成熟性较差;

8、选择荒地、荒滩的土地使用权、项目或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作为担保品;

9、对办公楼、商品住宅、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风险估计不足,抵押率普遍较高。

10、担保品过于集中为某一类物品,或某类担保品过于集中在某地区域,这会给XX农村商业银行处理担保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章 监测要求

第九条 各支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信贷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动态变化和风险状况,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消费信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第十条 贯彻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好中长期贷款,着力优化信贷资金结构。

第十一条 对出现风险预警的客户,贷后管理员和各分行行长应在2日内报告,XX农村商业银行贷审会接到风险预警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采取措施处理。

(一)召开贷审会,研究应对措施;

(二)下达决策措施意见书;

(三)督促下级监督客户限期改正;

(四)加强账户监控,收回到期贷款,做好未到期贷款的提前催收准备工作;

(五)关注担保物,监控担保物是否能转移,隐匿损坏或损失;

(六)关注借款合同诉讼时效;

(七)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第十二条

对提示风险预警的客户三个月内或预计三个月内不能消除的,要及时填写《风险预警信号处理表》(见附件1)、《风险预警信号提示函》(见附件2)和专题汇报材料,报原审批机关研究制订风险化解措施,由XX农村商业银行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认真填报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表(见附件3)和报告,对于信贷业务经营中发现的各类风险,要建立不定期的风险预警和报告制度,正确评估和预警所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条件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信贷经营情况,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所初步建立的信贷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提出有益的改进意见,促进信贷预警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XX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修订、解释。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人寿财险风险预警系统报告 0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株洲市中心支公司

风险预警系统报告

总公司督导组:

根据集团总公司的巡视检查统一部署,株洲市中心支公司按照上级作出风险预警系统报告的总要求。针对近几年来公司各项经营风险,作出风险预警系统报告。现将株洲市中心支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有关情况予以通报。

一、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株洲市中支个案分析报告 (一)中国人寿财险保险公司株洲市中支风险的现状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株洲市中支经营非寿险业务,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主要包括财产险、农业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业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财产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险功能逐步发挥起有效职能。然而在这过程中,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株洲市中支的经营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不容忽视,亟待解决。2005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的评价是:目前中国保险业处于寿险业与非寿险业的行业风险皆高的“双高”状态。保险经营的经验不足,以及对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缺乏等已使我国保险经营的风险初露端倪。由此可见,风险预警管理对保险企业尤为重要。公司经营风险具体有下列几种。

1.定价不足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于保险公司精算水平不高和过度竞争造成,具体表现为:超承保能力承保、降低承保条件承保、以赔促保、赠与保险等不规范承保。保费收入难以覆盖风险,费率过低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2.承保质量低风险

在承保过程中往往会出现:1.不验险承保,把不该保的财产保进来;2.是为完成保费任务,忽略业务质量;3.是承保与理赔脱节,展业人员重收保费,理赔人员处理赔案各行其是,出现大收大赔的情况。 3.理赔制度管控不严风险

在理赔工作中忽视业务质量管理: 1.是通融赔付,该少赔的多赔,不该赔的也赔;2.以分散性险种的赔付扶持主要险种;3.是理赔制度执行不严格,理赔工作缺乏约束监督,甚至先出险后投保 ,骗取保险赔款的情况。 4.分保风险

主要是因为财险公司抱有侥幸心理和“惜分”思想。对风险较大的业务,擅自划小危险单位,扩大自留额;对高风险业务及特大型项目未经报批或分保就先行承保。这种情况一旦出险就很难化解,会危及公司的财务稳定。 5.信用风险

主要表现为层出不穷的保险欺诈案。如车险骗赔就是导致财险公司车险赔付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同时,财产险公司也存在代理人为销售利益而误导欺诈顾客,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现象;此外,在理赔中因双方对保险合同较大的分歧与误解,一旦出现比较重大的事件加上个别公司不理智的反应以及媒体的炒作,很可能会导致公众对整个财产险业的信任危机。 6.应收风险

应收保费不能如期收回,使保费的增长呈泡沫状, 保险人将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尽管保险人实际未收到保费,可也要承担保险责任。如果保险责任期满而被保方未出过险,被保方更会拖欠甚至不缴保费。 7.合规风险

合规——一家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市场规则与惯例,行业准则,内部行为准则相一致。我国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还不成熟,各保险公司虽定有内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却不成体系,不够完善,无法符合保监会最新《指导意见》的要求。例如美国汽车保险公司Transit Casualty于1985年破产前就面临着合规风险,由于管理不善,过多再保险及鲁莽扩张业务,最终破产。 8.巨灾风险

目前,我国非寿险业的突出问题是费率过低和经营管理粗放, 这导致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特别是法定以外的准备金。由于巨灾风险在国际上再保险基本不可能,而国内的巨灾风险转移机制又没有建立,一旦发生巨灾,一些保险公司可能会立即陷入困境。 9.资产过度集中风险

这种风险有两类:其一,资产过度集中风险。当保险公司资产高度集中于某一单项资产或某一类别资产时,资产价值的波动极易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其二,负债过度集中风险。与资产过度集中的风险相对应,主要体现为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保险业务相对集中,如果与集中产品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发生较大变化,就会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冲击。

二、中国人寿财险保险公司株洲市中支风险预警对策 通过以上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的分析,为了保证公司财务稳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公司能够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使被保险人能有保障,保证信誉,从而使得保险公司业务得以发展,公司实现盈利等公司经营目标,我们公司必须针对上述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1.关于定价不足风险

防范此类风险要使保险费率与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以及各种费用相匹配,从而保证保费收入足以补偿其赔付与各种费用。首先,提升统计分析的能力,运用统计分析工具、精算技术,构建合理、有效的定价。然后,是加强产品开发源头管理,实现定价充分、合理,防范保费不足风险。最后,提取合理、有效的各项准备金,这是实现保费充足性的前提。 2.关于承保质量低的风险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即保险代理人追求业绩引起的,因此保险公司要严格把好质量关,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情况出现,加强风险意识,提高精算水平,从市场实际出发制定保费,做好核保工作的相关监督。

3.关于理赔制度管控不严的风险

健全理赔制度,加强监督。做到快速准确合理主动。执行双人查勘现场、领导集体研究赔案制度。 4.关于分保风险

要加强分保意识,合理划分危险单位与保留适当的自留额。

5.关于信用风险

首先从保险公司方面出发,要加强对代理人的严格要求,避免欺骗客户利益的保单出现,避免盲目追求保险市场份额。从被保险人角度出发,为了避免骗赔案出现,保险公司要加强核保监督,同时在理赔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6.关于应收风险

明确各部门的应收保费管理职责,实行见费出单制度,督促催收保费,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要避免因过度竞争,增加市场份额而盲目承保造成的应收保费。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7.关于合规风险

要大力推广和普及全新的合规治理理念;设臵统一的合规规划和合规治理部门;加强对一线员工的系统培训和指导;确保检查部门独立于业务活动,以保证合规治理的有效性。 8.关于巨灾风险

我国的财产保险承保的巨灾风险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水以及农业保险承保的干旱责任等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适当降低承保标的风险暴露的集中度,提高风险的分散;设臵合理的巨灾超赔再保险合约,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做好巨灾风险的承保方案,适当降低巨灾风险的暴露。

9.关于资产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风险的特点是由公司资产与负债的特点决定的,不仅包括资产与负债量的匹配,也包括期限结构的匹配。因此主要是加强宏观市场、政策等的分析研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的发展方向,了解股票、债券等市场的走势;在公司内部应构建资产风险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各项风险管理的政策,及时进行风险防范。

三、结论

风险预警系统报告中,首先讨论了目前保险公司风险的现状特征,接着讨论了九大点对应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克服了风险识别重视不够、风险因子考虑不全、风险处理方案缺乏有效性等传统预警模式的缺点。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不仅涉及到保险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涉及到金融业乃至其他行业的风险抵抗能力的高低。它具有稳定社会、促进资金聚集,推动经济增长等重要职能,在经营上,具有金融行业特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速度不断提高,冲击性不断增强,如何在该背景下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已成为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必须引起重视。

报告妥否,请指正。

中国人寿财险株洲市中支公司

2015年7月10日

上一篇:新产品开发的阶段下一篇:现代短篇诗歌精选

本站热搜